论语正版原文封面是青绿色(文案精选147句)

粉色心情网
评论 2023-11-02 10:57:46 浏览59

论语正版原文

1、《论语》全文二十篇

(1)、(译文)孔子说:“君子思念的是道德,小人思念的是乡土;君子想的是法制,小人想的是恩惠。”

(2)、(原文)子曰:道之以政,齐之以刑,民免而无耻,道之以德,齐之以礼,有耻且格。

(3)、(译文)鲁哀公问宰我,土地神的神主应该用什么树木,宰我回答:“夏朝用松树,商朝用柏树,周朝用栗子树。用栗子树的意思是说:使老百姓战栗。”孔子听到后说:“已经做过的事不用提了,已经完成的事不用再去劝阻了,已经过去的事也不必再追究了。”

(4)、下面简单总结了陈来、徐复观和蔡仁厚等学者的观点,以供大家参照后自由组合。另外,这道题也会出简答和论述:

(5)、(译文)孔子说:“能够用礼让原则来治理国家,那还有什么困难呢?不能用礼让原则来治理国家,怎么能实行礼呢?”

(6)、                  ——《论语·先进》

(7)、子曰:&#出则事公卿,入则事父兄,丧事不敢不勉,不为酒困,何有于我哉。&#

(8)、子贡曰:“贫而无谄,富而无骄,何如?”子曰:“可也。未若贫而乐,富而好礼者也。”子贡曰:“《诗》云:‘如切如磋,如琢如磨’,其斯之谓与?”子曰:“赐也,始可与言《诗》已矣,告诸往而知来者。”〖翻译〗

(9)、而蕅益大师《论语点睛》的注解,借用佛家的视角,不离世间法的圆融,在儒释两家哲学中求同尊异。利用《论语》理深语简的特点,引导读者敦伦尽分,畏恶迁善,涤染修净。

(10)、(译文)子夏问什么是孝,孔子说:“(当子女的要尽到孝),最不容易的就是对父母和颜悦色,仅仅是有了事情,儿女需要替父母去做,有了酒饭,让父母吃,难道能认为这样就可以算是孝了吗?”

(11)、子曰:&#后生可畏,焉知来者之不如今也?五十而无闻焉,斯亦不足畏也已。&#

(12)、(原文)子夏问曰:“‘巧笑倩兮,美目盼兮,素以为绚兮’。何谓也?”子曰:“绘事后素。”曰:“礼后乎?”子曰:“起予者商也,始可与言诗已矣。”

(13)、(原文)仪封人请见,曰:“君子之至于斯也,吾未尝不得见也。”从者见之。出曰:“二三子何患于丧乎?天下之无道也久矣,天将以夫子为木铎。”

(14)、所以孩子学习《论语》最好的方式,便是家长适时良好的引导与启发。

(15)、现在,我们的看法,不但《论语》二十篇,每篇都是条理井然,脉络一贯,而且二十篇的编排,都是首尾呼应,等于一篇天衣无缝的好文章。

(16)、(原文)季氏旅于泰山,子谓冉有曰:“女弗能救与?”对曰:“不能。”子曰:“呜呼!曾谓泰山不如林放乎?”

(17)、翻译:读书的人不可不抱负远大,意志坚强,因为他重任在身而路程遥远。

(18)、(译文)孔子说:“周朝的礼仪制度借鉴于夏、商二代,是多么丰富多彩啊。我遵从周朝的制度。”

(19)、本平台会始终贯彻:愿为国学正讹溯源的原则,让真相大白于天下!

(20)、(原文)学而时习之,不亦悦乎?有朋自远方来,不亦乐乎?人不知而不愠,不亦君子乎?

2、论语正版原文封面是青绿色

(1)、子曰:“为政以德,譬如北辰,居其所而众星共之。”〖翻译〗

(2)、(原文)子语鲁大师乐,曰:“乐其可知也:始作,翕如也;从之,纯如也,皦如也,绎如也,以成。”

(3)、子曰:&#主忠信,毋友不如己者,过则勿惮改。&#

(4)、不戏说,不乱说,对《论语》权威解读!好书值得我们拼手速!

(5)、比如梁启超在《论语》里想到了历史:“苟无孔子及《论语》,则中国非复二千年来之中国。”

(6)、至于内容方面,历来讲解的错误之处,屡见不鲜,也须一一加以明辨清楚,使大家能够认识孔子之所以被尊为圣人,的确是有其伟大的道理。如果认为我是大胆得狂妄,居然敢推翻几千年来的旧说,那我也只好引用孟子说的“予岂好辩哉!予不得已也”!何况我的发现,也正因为有历代先贤的启发,加以力学、思辨和体验,才敢如此作为,开创新说。

(7)、(译文)孔子说:“夏朝的礼,我能说出来,(但是它的后代)杞国不足以证明我的话;殷朝的礼,我能说出来,(但它的后代)宋国不足以证明我的话。这都是由于文字资料和熟悉夏礼和殷礼的人不足的缘故。如果足够的话,我就可以得到证明了。”

(8)、每位文学大家读同一本书得到的都是不同的收获。

(9)、   诵读经典就是一再重复的念唱,即使没有刻意去理解,所读唱过之内容不只是会存入大脑记忆,它更会烙印在潜意识里,而潜意识的妙用就是无需经过意志的动作,能直接地、默默地、自然地影响了人类的思维与行为。所以孩子诵读经典,选择古圣贤的智慧精华是正确的,因为假以时日,有读经典的孩子都会受到经典的潜移默化,从而陶冶性情。从而在简单的、轻松的环境下开发孩子的潜能。       多让左右脑平衡、多处在a波下,会增进脑力开发,也就是说可以让孩子在记忆力、注意力、理解力和创造力等方面协调发展,也就是让潜能更有机会发挥,所以儿童读经是被肯定的。至于透过经典潜移默化,使心性向善向上的边际效用则是今日社会风纪败坏、道德沦丧的根治妙方,基于此,全国上下都需重视并共同来推展儿童读经。      21世纪将是智能的世纪,无论人工智能的科技产品或人脑智能的开发都将极为兴盛,但是对人类来讲,是福是祸都还难以断言,因为人性若不能向善,即使拥有非常科技与人脑智能只能将犯罪升级,因此未雨绸缪计,全世界都应正视看似不起眼的儿童经典诵读。

(10)、他四十七岁时注解《四书》《周易》,为以禅解儒的千古经典。

(11)、《论语》自古到今已经有上千种译注。所有的注解版本都各有特色,但侧重点都有不同:朱夫子的注解侧重于义理,张居正的注解侧重于修身治平,南怀瑾的注解侧重于文化和修行,钱穆的注解比较全面,杨伯峻的注解侧重于文译……

(12)、曾子曰:“士不可以不弘毅,任重而道远。仁以为己任,不亦重乎?死而后已,不亦远乎?”

(13)、(原文)子曰:“富与贵,是人之所欲也,不以其道得之,不处也;贫与贱,是人之所恶也,不以其道得之,不去也。君子去仁,恶乎成名?君子无终食之间违仁,造次必于是,颠沛必于是。”

(14)、元代延祐年间,科举开始以“四书”开科取士。此后一直到清朝末年推行洋务运动,废除科举之前,《论语》一直是学子士人推施奉行的金科玉律。

(15)、而今在我们国家,教材改编后,国学篇目所占比重由过去的25%提高至35%,《论语》是孩子们今后学习的要点,北京更是把《论语》纳入高考经典阅读考察之中。

(16)、(原文)王孙贾问曰:“与其媚于奥,宁媚于灶,何谓也?”子曰:“不然。获罪于天,无所祷也。”

(17)、(译文)孔子说:“士有志于(学习和实行圣人的)道理,但又以自己吃穿得不好为耻辱,对这种人,是不值得与他谈论道的。”

(18)、(译文)孔子说:“一个人没有仁德,他怎么能实行礼呢?一个人没有仁德,他怎么能运用乐呢?”

(19)、子贡问孔子问道:“有没有一个字可以终身奉行的呢?”孔子回答说:“那就是恕吧!自己不愿意的,不要强加给别人。”

(20)、曾子曰:“吾日三省吾身:为人谋而不忠乎?与朋友交而不信乎?传不习乎?”

3、论语正版原文免费

(1)、通过故事我们可以了解到,孔子一直崇尚复兴周礼,而且早就看出了季氏的野心,因此在得知季氏僭越、使用天子礼仪时,才说出了这句:是可忍也,孰不可忍也?它的意思是:这样的事都忍心去做,还有什么事做不出来呢?是不是很涨知识?在《论语》中,像这样被误读、误解的语句还有很多。而《孔子来了!》这本书在故事中还原《论语》,回到当时的具体情境来诠释《论语》,我们就再也不用担心理解错误了。

(2)、《论语》是儒家学派的经典著作之由孔子的弟子及其再传弟子编撰而成。它以语录体和对话文体为主,记录了孔子及其弟子言行,集中体现了孔子的政治主张、论理思想、道德观念及教育原则等。

(3)、(原文)子曰:“非其鬼而祭之;谄也。见义不为,无勇也。”

(4)、微子第十八(主要记录古代圣贤事迹、孔子众人周游列国中的言行及周游途中世人对于乱世的看法)

(5)、(译文)子贡提出去掉每月初一日告祭祖庙用的活羊。孔子说:“赐,你爱惜那只羊,我却爱惜那种礼。”

(6)、(原文)子曰:“由,诲女,知之乎?知之为知之,不知为不知,是知也。”

(7)、这个人是学西洋、学牙医的。一辈子都只读西洋的东西,但他听了之后,他自己觉得:小孩子要读,我也要读。我要有一套大人读书的方法。大人也可以读经,凭什么? 

(8)、(译文)孔子说:“君子,饮食不求饱足,居住不要求舒适,对工作勤劳敏捷,说话却小心谨慎,到有道的人那里去匡正自己,这样可以说是好学了。”

(9)、少儿,正是形成人生观和世界观的关键时期,此时他受到的引导和启发将影响他的未来。

(10)、子曰:&#苗而不秀者有矣夫;秀而不实者有矣夫!&#

(11)、杨绛在《论语》里见到了不同的人:“读《论语》,读的是一句一句话,看见的却是一个一个人,书里的一个个弟子,都是活生生的,一人一个样儿,各不相同。”

(12)、(原文)子曰:“能以礼让为国乎,何有?不能以礼让为国,如礼何?”

(13)、曾子曰:“吾日三省吾身--为人谋而不忠乎?与朋友交而不信乎?传不习乎?”

(14)、翻译:一个人的高尚的品质和外在的表现一致,然后才能成为君子。

(15)、牢曰:&#子云,&#吾不试,故艺&#。&#

(16)、(译文)孔子说:“我完完全全按照周礼的规定去侍奉君主,别人却以为这是谄媚呢。”

(17)、此外,这本书通过孔子生平故事,不仅让我们了解到孔子的人生经历,还让我们搞清楚孔子思想是怎么形成的,以及孔子思想形成的过程,从而还原出一个历史上真实的孔子。对于小读者来说,孔子乐观、坚持的人生故事,也是一种非常好的人生激励。

(18)、(译文)孟懿子问什么是孝,孔子说:“孝就是不要违背礼。”后来樊迟给孔子驾车,孔子告诉他:“孟孙问我什么是孝,我回答他说不要违背礼。”樊迟说:“不要违背礼是什么意思呢?”孔子说:“父母活着的时候,要按礼侍奉他们;父母去世后,要按礼埋葬他们、祭祀他们。”

(19)、颜值和内容爆表!这书真的太漂亮了!非常高档,一大本精装,封面用的特殊材质!我刚拿到样书被惊艳到了!内容太有趣了:用孔子生平故事将论语串联起来,将论语情景化,编成一个个和学生学习、生活相关的小故事,再配上漫画,提高趣味的同时,让孩子对论语产生兴趣!

(20)、译文:孔子说:“我十五岁开始有志于做学问,三十岁便小有所成,四十岁能(通达事理)不被外物所迷惑,五十岁能知道上天的意旨,六十岁能听得进不同的意见,到七十岁才做事能随心所欲,不会超过规矩。”

4、《论语》全文及译文(完整版)

(1)、少儿,正是形成人生观和世界观的关键时期,此时他受到的引导和启发将影响他的未来。

(2)、(原文)子曰:“父母之年,不可不知也。一则以喜,一则以惧。”

(3)、子曰:“由,诲女知之乎!知之为知之,不知为不知,是知也。”(《为政》)

(4)、译文:孔子说:“治理一个拥有一千辆兵车的国家,就要严谨认真地办理国家大事而又恪守信用,诚实无欺,节约财政开支而又爱护官吏臣僚,役使百姓要不误农时”。

(5)、(原文)子曰:“里仁为美,择不处仁,焉得知?”

(6)、也正因如此,才更说明了《论语》跨越时代、跨越种族不朽的价值,只要学了《论语》,哪怕一句,也会带给他前所未有的启发。 

(7)、译文:复习旧的知识,能够从中有新的体会或发现。这样,就可以做老师了。

(8)、郑板桥曾说:“三十年来画竹枝,日间挥写夜间思,冗繁削尽留清瘦,画到生时是熟时。”他学习传统而又反对泥古,师从自然,这也正是他的作品中透有灵气的根本。

(9)、孟懿子问孝,子曰:“无违。”樊迟御,子告之曰:“孟孙问孝于我,我对曰‘无违’。”樊迟曰:“何谓也?”子曰:“生,事之以礼;死,葬之以礼,祭之以礼。”〖翻译〗

(10)、(原文)子夏曰:“贤贤易色;事父母能竭其力;事君,能致其身;与朋友交,言而有信。虽曰未学,吾必谓之学矣。”

(11)、作为儒家经典的《论语》,其内容博大精深,包罗万象,《论语》的思想主要有三个既各自独立又紧密相依的范畴:伦理道德范畴——仁、社会政治范畴——礼、认识方法论范畴——中庸。仁,首先是人内心深处的一种真实的状态,折中真的极致必然是善的,这种真和善的全体状态就是“仁”。孔子确立的仁的范畴,进而将礼阐述为适应于仁、表达仁的一种合理的社会关系与待人接物的规范,进而明确“中庸”的系统方法论原则。

(12)、《论语》的篇名通常取开篇前两个字作为篇名;若开篇前两个字是“子曰”,则跳过取句中的前两个字;若开篇三个字是一个词,则取前三个字。篇名与其中的各章没有意义上的逻辑关系,仅可当作页码看待。

(13)、子曰:“吾十有五而志于学,三十而立,四十而不惑,五十而知天命,六十而耳顺,七十而从心所欲,不逾矩。”〖翻译〗

(14)、太宰问于子贡曰:&#夫子圣者与?何其多能也?&#子贡曰:&#固天纵之将圣,又多能也。&#子闻之,曰:&#太宰知我乎?吾少也贱,故多能鄙事。君子多乎哉?不多也。&#

(15)、《论语》内容涉及政治、教育、文学、哲学以及立身处世的道理等多方面。

(16)、(译文)孔子说:“古代人不轻易把话说出口,因为他们以自己做不到为可耻啊。”

(17)、                  ——《论语·子罕》

(18)、https://mp.weixin.qq.com/s?__biz=MzI1MzEyMzY4MA==&mid=401313798&idx=1&sn=e549bc2f93a8b263d174e622935fce9f&scene=1&srcid=0309tlUrQXTGYrRdsxbwynAo&pass_ticket=4tK%2BdexAuYSKN4a7H%2Fx85h7UWG0aCy1AmPY9%2B8cshPaG%2FXBhaIQzJtgrqDfvbX2i#rd

(19)、https://mp.weixin.qq.com/s?__biz=MzI1MzEyMzY4MA==&mid=401498986&idx=1&sn=79e0126a5386a5344bf842248204cb9b&scene=1&srcid=0510cd9TSTjROeC4if4Ywvjg&pass_ticket=4tK%2BdexAuYSKN4a7H%2Fx85h7UWG0aCy1AmPY9%2B8cshPaG%2FXBhaIQzJtgrqDfvbX2i#rd

(20)、可以说,不学《论语》的孩子,将来会远远落后于他人。

5、论语全文完整版

(1)、(原文)子曰:诗三百,一言以蔽之,曰:“思无邪。”

(2)、《论语》是儒家学派的经典著作之是一部以记言为主的语录体散文集,主要以语录和对话文体的形式记录了孔子及其弟子的言行,集中体现了孔子的政治、审美、道德伦理和功利等价值思想。

(3)、《论语》的注释与解说的版本不计其数,无论选择哪一种版本,面临的问题就是孩子很难理解其中的含义,无法与自己当下的生活结合在一起。 

(4)、子路第十三(主要记录孔子论述为人和为政的道理)

(5)、当我们开解自己时,会说:“生死有命,富贵在天”;

(6)、翻译:懂得它不如爱好它,爱好它不如以它为乐。

(7)、(译文)孔子说:“用礼来约束自己,再犯错误的人就少了。”

(8)、(恕,汉语拼音为shù。这个恕字,虽然经过孔子用这两句话来解释,但他的含义很广泛,一切事情,凡是自己不愿的事情,都不能够推给他人。这里包括言语行为都在其中的。)

(9)、(译文)孔子说:“在温习旧知识时,能有新体会、新发现,就可以当老师了。”

(10)、(译文)孔子说:“为追求利益而行动,就会招致更多的怨恨。”

(11)、当我们看见别人争执时,常劝解到:“和为贵”;

(12)、(译文)孟孙氏、叔孙氏、季孙氏三家在祭祖完毕撤去祭品时,也命乐工唱《雍》这篇诗。孔子说:“(《雍》诗上这两句)‘助祭的是诸侯,天子严肃静穆地在那里主祭。’这样的意思,怎么能用在你三家的庙堂里呢?”

(13)、(译文)孔子说:“我整天给颜回讲学,他从来不提反对意见和疑问,像个蠢人。等他退下之后,我考察他私下的言论,发现他对我所讲授的内容有所发挥,可见颜回其实并不蠢。”

(14)、本书结合《论语》的经文,精选郑板桥竹、石、兰等题材画作,体现了中国文化中独特的“君子风骨”,让读者在赏读的同时,品味古人典雅君子的风度。

(15)、《论语》以语录体为主,叙事体为辅,语言形式朗朗上口,画面描述生动形象。

(16)、除了30篇孔子的生平故事,为让读者更好地理解《论语》,这本书还在每一章节后面增设了《子夏课堂札记》《小小百科》两个板块。?

(17)、“质朴胜过了文饰就会粗野,文饰胜过了质朴就会虚浮,质朴和文饰比例恰当,然后才可以成为君子。”

(18)、子夏曰:“博学而笃志,切问而近思,仁在其中矣。”

(19)、都是一段涤荡身心,体悟生活,感悟人生的奇妙旅程

(20)、①质:质朴。②文:文饰。③史:虚浮不实。④彬彬:相杂适中的样子.

(1)、(原文)子曰:“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

(2)、依照本书的方法,和孩子一起每天学习半小时,每天学习一小句,一个月后你即惊叹于孩子气质的改变。 

(3)、(译文)孔子说:“《关睢》这篇诗,快乐而不放荡,忧愁而不哀伤。”

(4)、《论语》的注释与解说的版本不计其数,无论选择哪一种版本,最大的问题就是孩子很难理解其中的含义,无法与自己当下的生活结合在一起。 

(5)、(译文)孔子说:“学了又时常温习和练习,不是很愉快吗?有志同道合的人从远方来,不是很令人高兴的吗?人家不了解我,我也不怨恨、恼怒,不也是一个有德的君子吗?”

(6)、子曰:“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有朋自远方来,不亦乐乎?人不知而不悦,不亦君子乎?”

(7)、译文:只读书而不肯动脑筋思考,就会感到迷惑;只是一味空想而不肯读书,就会有疑惑。

(8)、(译文)子夏说:“一个人能够看重贤德而不以女色为重;侍奉父母,能够竭尽全力;服侍君主,能够献出自己的生命;同朋友交往,说话诚实恪守信用。这样的人,尽管他自己说没有学习过,我一定说他已经学习过了。”

(9)、小到举止言行、衣食住行、生活习惯,大到修身立德、为政处世、治国理政,无一不涉及。

(10)、(译文)孔子说:“见到贤人,就应该向他学习、看齐,见到不贤的人,就应该自我反省(自己有没有与他相类似的错误)。”

(11)、(原文)子夏问孝,子曰:“色难。有事,弟子服其劳;有酒食,先生馔,曾是以为孝乎?”

(12)、孔子说:“当他父亲在世的时候,(因为他无权独立行动),要观察他的志向;在他父亲死后,要考察他的行为;若是他对他父亲的合理部分长期不加改变,这样的人可以说是尽到孝了。”

(13)、                  ——《论语·子罕》

(14)、(译文)孔子说:“参啊,我讲的道是由一个基本的思想贯彻始终的。”曾子说:“是。”孔子出去之后,同学便问曾子:“这是什么意思?”曾子说:“老师的道,就是忠恕罢了。”

(15)、子曰:“弟子入则孝,出则弟,谨而信,泛爱众,而亲仁,行有余力,则以学文。”

(16)、翻译:世界上有道德的人是不会孤立的,一定有很多思想一致的人和他在一起。

(17)、(译文)子游问什么是孝,孔子说:“如今所谓的孝,只是说能够赡养父母便足够了。然而,就是犬马都能够得到饲养。如果不存心孝敬父母,那么赡养父母与饲养犬马又有什么区别呢?”

(18)、子曰:“譬如为山,未成一篑,止,吾止也;譬如平地,虽覆一篑,进,吾往也。”

(19)、因此若能使一般陷于现代社会心理病态的人们,在我们讲的文字言语以外去体会,能够求得一个解脱的答案,建立一种卓然不拔、矗立于风雨艰危中的人生目的和精神,这便是我所要馨香祷祝的了。(本文节选自南怀瑾先生著述《孔子和他的弟子们》东方出版社)

(20)、由复旦大学中文系毕业的陈小云先生所著的——《给孩子讲论语》(全四本) 全书用父女对话的形式,逐字逐句全新解读《论语》。

(1)、士不可以不弘毅,任重而道远。《论语·泰伯》

(2)、《论语》自西汉以来,为中国识字人一部人人必读书。

(3)、过也,人皆见之;更也,人皆仰之。《论语·子张》

(4)、(原文)子曰:“温故而知新,可以为师矣。”

(5)、全书逐字精校,文本过硬,没有害人匪浅的粗糙马虎。这样一本高品质、绝佳审美的经典珍藏本,端在手中都自带仪式感。

(6)、(原文)子曰:“君子之于天下也,无适也,无莫也,义之与比。”

(7)、(原文)祭如在,祭神如神在。子曰:“吾不与祭,如不祭。”

(8)、从郑板桥的字中不难看出竹子的味道,字里行间感受到他对运笔的精准把握。他能将大小、长短、方圆、肥瘦、疏密错落穿插,如“乱石铺街”,纵放中含着规矩。看似随笔挥洒,整体观之却产生跳跃灵动的节奏感。

(9)、译文:每个人都应保持自己的人格尊严。三军可以的元帅可以被抓,也不能随意污辱我的人格。

(10)、有子曰:“其为人也孝弟,而好犯上者,鲜矣;不好犯上,而好作乱者,未之有也。君子务本,本立而道生。孝弟也者,其为仁之本与?”

(11)、宪问第十四(主要记录孔子和其弟子论修身为人之道,以及对古人的评价)

(12)、(原文)子贡欲去告朔之饩羊。子曰:“赐也!尔爱其羊,我爱其礼。”

(13)、子畏于匡,曰:&#文王既没,文不在兹乎?天之将丧斯文也,后死者不得与于斯文也;天之未丧斯文也,匡人其如予何?&#

(14)、这八则语录的关于学习的思想概括起来主要有两点:一是关于学习的态度,二是关于学习的方法。这八则语录,深刻地阐述了学与习、学与思、学与问、学与师、己与人的辩证关系,倡导了正确的学习方法和学习态度,辞约义丰,精练传神。

(15)、译文:孔子说:“(对待任何事业和学问)懂得它的人不如喜爱它的人,喜爱它的人不如以它为乐的人。”

(16)、他画竹不拘泥于成局之法,而从“眼中之竹”到“胸中之竹”,最后为“手中之竹”。其画兰,用焦墨挥毫,以草书的中竖长撇法为之,脱尽时习,“画到天机流露处,无今无古寸心知”。他的兰竹画是寄托思想情绪和抒发胸臆的途径,是他身处逆境中所持坚韧性格的写照。

(17)、(译文)子禽问子贡说:“老师到了一个国家,总是与闻这个国家的政事。(这种资格)是他自己求的呢,还是人家国君主动给他的呢?”子贡说:“老师温良恭俭让,所以才得到这样的资格,(这种资格也可以说是求得的),但他求的方法,或许与别人的求法不同吧?”

(18)、(在儒家传统道德中,智、仁、勇是重要的三个范畴。《礼记·中庸》说:“知、仁、勇,三者天下之达德也。”孔子希望自己的学生能具备这三德,成为真正的君子。)

(19)、?30篇子夏课堂札记,还原孔子教学场景,将《论语》金句融入一个个幽默、风趣的小故事,理解更透彻?30篇小小百科,全方位了解先秦时代背景,丰富知识储备,理解《论语》诞生的必然性!

(20)、http://v.youku.com/v_show/id_XMzAyMTIxMTkhtml

(1)、子曰:“知之为知之,不知为不知,是知也。”(《为政》)

(2)、(原文)子曰:“《关睢》,乐而不淫,哀而不伤。”

(3)、   孩子诵读经典,先不求理解,而只是诵读,表面上看来,只是左脑的训练而已,然而,就因为在背经的过程当中,完全松懈、有趣,使脑波从β波转到α波,也就是说,读经背经的小孩一而再,再而三地有机会舒解身心压力,并能在α波的脑与潜意识互动的过程中加强了创造力、灵感、注意力、判断力及记忆力的训练。    孩子读经背经的过程类似念唱,眼睛看经典文字是透过视觉作用来刺激右脑,而念唱的旋律也启动了右脑,至于仔细整理辨字以便记忆,则是左脑的工作,所以,整个读经的过程,恰好运用了左右脑功能,使左右脑的运动得以同步。根据研究,左右脑能有同步运用时,学习能力至少可增加2至5倍。

(4)、孔子说:“学了(知识)然后按一定的时间复习它,不也是很愉快吗?有志同道合的人从远方来,不也是很快乐吗?人家不了解我,我却不恼怒,不也是道德上有修养的人吗?”

(5)、(译文)季康子问道:“要使老百姓对当政的人尊敬、尽忠而努力干活,该怎样去做呢?”孔子说:“你用庄重的态度对待老百姓,他们就会尊敬你;你对父母孝顺、对子弟慈祥,百姓就会尽忠于你;你选用善良的人,又教育能力差的人,百姓就会互相勉励,加倍努力了。”

(6)、(译文)子贡问怎样做一个君子。孔子说:“对于你要说的话,先实行了,再说出来,(这就够说是一个君子了)。”

(7)、(译文)孔子说:“我十五岁立志于学习;三十岁能够自立;四十岁能不被外界事物所迷惑;五十岁懂得了天命;六十岁能正确对待各种言论,不觉得不顺;七十岁能随心所欲而不越出规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