女论语全文翻译
1、女论语原文注音版
(1)、25子曰:“巧言、令色、足恭,左丘明耻之,丘亦耻之。匿怨而友其人,左丘明耻之,丘亦耻之。”(翻译)
(2)、曾子说:"我每天多次地反省自己:替别人办事是不是尽心尽力呢?跟朋友交往是不是真诚,诚实呢?老师传授的知识是否复习过了呢?"
(3)、孔子说:“只学习却不思考,就会感到迷茫而无所适从,只是思考而不学习,就会疑惑而无所得。”
(4)、11子曰:“孟公绰为赵、魏老则优,不可以为滕、薛大夫。”(翻译)
(5)、有子曰:“其为人也孝弟,而好犯上者,鲜矣;不好犯上,而好作乱者,未之有也。君子务本,本立而道生。孝弟也者,其为仁之本与?”
(6)、(译文) 子张问孔子说:“怎样才可以治理政事呢?”孔子说:“尊重五种美德,排除四种恶政,这样就可以治理政事了。”子张问:“五种美德是什么?”孔子说:“君子要给百姓以恩惠而自已却无所耗费;使百姓劳作而不使他们怨恨;要追求仁德而不贪图财利;庄重而不傲慢;威严而不凶猛。”子张说:“怎样叫要给百姓以恩惠而自己却无所耗费呢?”孔子说:“让百姓们去做对他们有利的事,这不就是对百姓有利而不掏自己的腰包嘛!选择可以让百姓劳作的时间和事情让百姓去做。这又有谁会怨恨呢?自己要追求仁德便得到了仁,又还有什么可贪的呢?君子对人,无论多少,势力大小,都不怠慢他们,这不就是庄重而不傲慢吗?君子衣冠整齐,目不邪视,使人见了就让人生敬畏之心,这不也是威严而不凶猛吗?”子张问:“什么叫四种恶政呢?”孔子说:“不经教化便加以杀戮叫做虐;不加告诫便要求成功叫做暴;不加监督而突然限期叫做贼,同样是给人财物,却出手吝啬,叫做小气。”
(7)、20子张问:“士何如斯可谓之达矣?”子曰:“何哉尔所谓达者?”子张对曰:“在邦必闻,在家必闻。”子曰:“是闻也,非达也。夫达也者,质直而好义,察言而观色,虑以下人。在邦必达,在家必达。夫闻也者,色取仁而行违,居之不疑。在邦必闻,在家必闻。”(翻译)
(8)、(译文)孔子到武城,听见弹琴唱歌的声音。孔子微笑着说:“杀鸡何必用宰牛的刀呢?”子游回答说:“以前我听先生说过,‘君子学习了礼乐就能爱人,小人学习了礼乐就容易指使。’”孔子说:“学生们,言偃的话是对的。我刚才说的话,只是开个玩笑而已。”
(9)、(4)说:通假字,音yuè,实意“悦”的古体字,愉快的意思。
(10)、26升车,必正立,执绥。车中不内顾,不疾言,不亲指。(翻译)
(11)、不喜好触犯上层统治者,而喜好造反的人是没有的。君子专心致力于根本的事务,根本建立了,治国做人的原则也就有了。孝顺父母、顺从兄长,这就是仁的根本啊!” 孔子说:“花言巧语,装出和颜悦色的样子,这种人的仁心就很少了。”
(12)、1阳货欲见孔子,孔子不见,归孔子豚。孔子时其亡也而往拜之,遇诸涂。谓孔子曰:“来,予与尔言。”曰:“怀其宝而迷其邦,可谓仁乎?”曰:“不可。”“好从事而亟失时,可谓知乎?”曰:“不可!”“日月逝矣,岁不我与!”孔子曰:“诺,吾将仕矣。”(翻译)
(13)、22子在陈,曰:“归与!归与!吾d之小子狂简,斐然成章,不知所以裁之。”(翻译)
(14)、18柴也愚,参也鲁,师也辟,由也喭。(翻译)
(15)、罔(wǎng):通“惘”,意思是感到迷茫而无所适从。
(16)、3子路曰:“卫君待子而为政,子将奚先?”子曰:“必也正名乎!”子路曰:“有是哉,子之迂也!奚其正?”子曰:“野哉,由也!君子于其所不知,盖阙如也。名不正、则言不顺,言不顺则事不成,事不成则礼乐不兴,礼乐不兴则刑罚不中,刑罚不中则民无所措手足。故君子名之必可言也,言之必可行也。君子于其言,无所苟而已矣。”(翻译)
(17)、季氏旅于泰山,子谓冉有曰:“女弗能救与?”对曰:“不能。”子曰:“呜呼!曾谓泰山不如林放乎?”
(18)、18子曰:“事父母几谏,见志不从,又敬不违,劳而不怨。”(翻译)
(19)、我以为合并这两种解法,也许更为完整:在能力范围以内,尽量广泛阅览典籍,反复思考其中的涵义,对已经听闻的知识,也要定期复习,期能有心得、有领悟;并且也要尽力吸收新知;如此则进可以开拓人类知识的领域,退也可以为先贤的智能赋予时代的意义。像这样融会新旧、贯通古今方可称是“温故而知新”。
(20)、子曰:“岁寒,然后知松柏之后凋也。”(《子罕(hǎn)》)
2、女论语解释
(1)、10子曰:“禘自既灌而往者,吾不欲观之矣。”(翻译)
(2)、(3)忠:旧注曰:尽己之谓忠。此处指对人应当尽心竭力。
(3)、8颜渊死,颜路请子之车以为之椁。子曰:“才不才,亦各言其子也。鲤也死,有棺而无椁,吾不徒行以为之椁。以吾从大夫之后,不可徒行也。”(翻译)
(4)、孔子说:“侍奉父母,对他们的缺点应该委婉地劝止,如果自己的意见没有被采纳,仍然要对他们恭敬,不加违抗。只在心里忧愁而不怨恨。”
(5)、17子曰:“由,诲汝,知之乎!知之为知之,不知为不知,是知也。”(翻译)
(6)、2子曰:“士而怀居,不足以为士矣。”(翻译)
(7)、20子曰:“其言之不怍,则为之也难。”(翻译)
(8)、2仲弓问仁,子曰:“出门如见大宾,使民如承大祭。己所不欲,勿施于人。在邦无怨,在家无怨。”仲弓曰:“雍虽不敏,请事斯语矣。”(翻译)
(9)、(译文)孔子说:“由,我教给你怎样做的话,你明白了吗?知道的就是知道,不知道就是不知道,这就是智慧啊!”
(10)、孔子说:“我从未见过喜爱仁德的人和厌恶不仁德的人。喜爱仁德的人,那就没有比这更好的了;厌恶不仁德的人,他实行仁德,只是为了不使不仁德的事物加在自己身上。有谁能在某一天把他的力量都用在仁德方面吗?我没见过力量不够的。或许有这样的人,只是我没有见过罢了。”
(11)、1子谓公冶长:“可妻也,虽在缧绁之中,非其罪也!”以其子妻之。(翻译)
(12)、8逸民:伯夷、叔齐、虞仲、夷逸、朱张、柳下惠、少连。子曰:“不降其志,不辱其身,伯夷、叔齐与!”谓:“柳下惠、少连降志辱身矣,言中伦,行中虑,其斯而已矣。”谓:“虞仲、夷逸隐居放言,身中清,废中权。我则异于是,无可无不可。”(翻译)
(13)、子曰:“父母之年,不可不知也。一则以喜,一则以惧。”
(14)、子夏:姓卜,名商,字子夏,孔子的学生,比孔子小44岁,生于公元前507年。孔子死后,他在魏国宣传孔子的思想主张。 贤贤:第一个“贤”字作动词用,尊重的意思。贤贤即尊重贤者。
(15)、子曰:“温故而知新,可以为师矣。”(《为政》)
(16)、9祭于公,不宿肉。祭肉不出三日,出三日不食之矣。(翻译)
(17)、未之有也:此为“未有之也”的倒装句型。古代汉语的句法有一条规律,否定句的宾语若为代词,一般置于动词之前。 务本:务,专心、致力于。本,根本。
(18)、(译文)孔子说:“人们的错误,总是与他那个集团的人所犯错误性质是一样的。所以,考察一个人所犯的错误,就可以知道他没有仁德了。”
(19)、27子曰:“已矣乎!吾未见能见其过而内自讼者也。”(翻译)
(20)、(译文) 孔子说:“周朝的礼仪制度借鉴于夏、商二代,是多么丰富多彩啊。我遵从周朝的制度。”
3、女论语全文翻译及注释
(1)、16子曰:“攻乎异端,斯害也已!”(翻译)
(2)、(2)三省(xǐng):多次反省。注:三省有几种解释:一是多次检查;二是从多个方面检查。其实,古代在有动作性的动词前加上数字,表示动作频率多,不必认定为三次。三:泛指多次。多次进行自我检查反省。
(3)、26子曰:“圣人,吾不得而见之矣;得见君子者,斯可矣。”子曰:“善人,吾不得而见之矣,得见有恒者斯可矣。亡而为有,虚而为盈,约而为泰,难乎有恒乎。”(翻译)
(4)、7子夏曰:“百工居肆以成其事,君子学以致其道。”(翻译)
(5)、子曰:“见贤思齐焉,见不贤而内自省(xǐng)也。”(《里仁》)
(6)、子曰:“君子食无求饱,居无求安,敏于事而慎于言,就有道而正焉,可谓好学也已。”
(7)、(译文)孔子说:“用法制禁令去引导百姓,使用刑法来约束他们,老百姓只是求得免于犯罪受惩,却失去了廉耻之心;用道德教化引导百姓,使用礼制去统一百姓的言行,百姓不仅会有羞耻之心,而且也就守规矩了。”
(8)、子夏曰:“贤贤易色;事父母能竭其力;事君,能致其身;与朋友交,言而有信。虽曰未学,吾必谓之学矣。”
(9)、20子贡曰:“纣之不善,不如是之甚也。是以君子恶居下流,天下之恶皆归焉。”(翻译)
(10)、(3)时习:按时地去复习。在周秦时代,“时”字用作副词,意为“在一定的时候”或者“在适当的时候”。但朱熹在《论语集注》一书中把“时”解释为“时常”。“习”,指演习礼、乐;复习诗、书。也含有温习、实习、练习的意思。
(11)、22子曰:“饱食终日,无所用心,难矣哉!不有博弈者乎?为之犹贤乎已。”(翻译)
(12)、6子张问行,子曰:“言忠信,行笃敬,虽蛮貊之邦,行矣。言不忠信,行不笃敬,虽州里,行乎哉?立则见其参于前也,在舆则见其倚于衡也,夫然后行。”子张书诸绅。(翻译)
(13)、1微子去之,箕子为之奴,比干谏而死。孔子曰:“殷有三仁焉。”(翻译)
(14)、28子路问曰:“何如斯可谓之士矣?”子曰:“切切偲偲,怡怡如也,可谓士矣。朋友切切偲偲,兄弟怡怡。”(翻译)
(15)、6子使漆雕开仕,对曰:“吾斯之未能信。”子说。(翻译)
(16)、20季康子问:“使民敬、忠以劝,如之何?”子曰:“临之以庄,则敬;孝慈,则忠;举善而教不能,则劝。”(翻译)
(17)、“三”古义:泛指多数,虚数今义:数词,三
(18)、5子曰:“无为而治者其舜也与!夫何为哉?恭己正南面而已矣。”(翻译)
(19)、(译文)孔子说:“礼呀礼呀,只是说的玉帛之类的礼器吗?乐呀乐呀,只是说的钟鼓之类的乐器吗?”
(20)、(译文)宰我问:“服丧三年,时间太长了。君子三年不讲究礼仪,礼仪必然败坏;三年不演奏音乐,音乐就会荒废。旧谷吃完,新谷登场,钻燧取火的木头轮过了一遍,有一年的时间就可以了。”孔子说:“(才一年的时间,)你就吃开了大米饭,穿起了锦缎衣,你心安吗?”宰我说:“我心安。”孔子说:“你心安,你就那样去做吧!
4、女论语拼音版
(1)、10子曰:“视其所以,观其所由,察其所安,人焉廋哉?人焉廋哉?”(翻译)
(2)、(译文)子张说:“士遇见危险时能献出自己的生命,看见有利可得时能考虑是否符合义的要求,祭祀时能想到是否严肃恭敬,居丧的时候想到自己是否哀伤,这样就可以了。”
(3)、子曰:“学而时习之,不亦说(yuè)乎?有朋自远方来,不亦乐(lè)乎?人不知而不愠(yùn),不亦君子乎?”(《学而》)
(4)、25子曰:“唯女子与小人为难养也,近之则不孙,远之则怨。”(翻译)
(5)、2子曰:“不仁者不可以久处约,不可以长处乐。仁者安仁,知者利仁。”(翻译)
(6)、12子曰:“色厉而内荏,譬诸小人,其犹穿窬之盗也与?”(翻译)
(7)、(译文) 孔子讲到“韶”这一乐舞时说:“艺术形式美极了,内容也很好。”谈到“武”这一乐舞时说:“艺术形式很美,但内容却差一些。”
(8)、3司马牛问仁,子曰:“仁者,其言也讱。”曰:“其言也讱,斯谓之仁已乎?”子曰:“为之难,言之得无讱乎?”(翻译)
(9)、宗庙之器代表什么?代表被人尊重,代表能在显摆位置。那就比如做官了,可以做个体面的官,入朝堂之上,算很了不起了。
(10)、8孟武伯问:“子路仁乎?”子曰:“不知也。”又问,子曰:“由也,千乘之国,可使治其赋也,不知其仁也。”“求也何如?”子曰:“求也,千室之邑、百乘之家,可使为之宰也,不知其仁也。”“赤也何如?”子曰:“赤也,束带立于朝,可使与宾客言也,不知其仁也。”(翻译)
(11)、话说,后来,子贡因为参与派别之争,结果被残忍的杀害了。这是以身殉命,殉瑚琏之命。因此,我在本文回答中说,孔子看人的眼光是毒辣精准的,佩服!
(12)、(原文)17•15子曰:“鄙夫可与事君也与哉?其未得之也,患得之。既得之,患失之。苟患失之,无所不至矣。”
(13)、16子贡问:“师与商也孰贤?”子曰:“师也过,商也不及。”曰:“然则师愈与?”子曰:“过犹不及。”(翻译)
(14)、子曰:“由,诲女(rǔ)知之乎!知之为知之,不知为不知,是知(zhì)也。”(《为政》)
(15)、15子曰:“鄙夫可与事君也与哉?其未得之也,患得之;既得之,患失之。苟患失之,无所不至矣。”(翻译)
(16)、孔子说:“父母活着的时候,子女不远游外地;即使出远门,也必须要有一定的去处。”
(17)、19子曰:“回也其庶乎,屡空。赐不受命而货殖焉,亿则屡中。”(翻译)
(18)、15子游曰:“吾友张也为难能也,然而未仁。”(翻译)
(19)、(译文)周代有八个士:伯达、伯适、伯突、仲忽、叔夜、叔夏、季随、季騧。
(20)、子曰:“吾十有五而志于学,三十而立,四十而不惑,五十而知天命,六十而耳顺,七十而从心所欲,不逾矩。”
5、《女论语》
(1)、子曰:“智者乐水,仁者乐山;智者动,仁者静;智者乐,仁者寿。”
(2)、第2句话讲的是学习乐趣。志同道合的人来访可以增进友谊,并且可互相学习、共同提高。
(3)、(原文)17•8子曰:“由也,女闻六言六蔽矣乎?”对曰:“未也。”“居吾语女。好仁不好学,其蔽也愚(2);好知不好学,其蔽也荡(3);好信不好学,其蔽也贼(4);好直不好学,其蔽也绞(5);好勇不好学,其蔽也乱;好刚不好学,其蔽也狂。”
(4)、子曰:“《诗》三百,一言以蔽之,曰:‘思无邪。’”
(5)、子曰:“父母之年,不可不知也。一则以喜,一则以惧。”
(6)、子曰:“参乎!吾道一以贯之。”曾子曰:“唯。”子出,门人问曰:“何谓也?”曾子曰:“夫子之道,忠恕而已矣。”
(7)、故:①温故而知新故:旧的知识(形容词用作名词)
(8)、子曰:“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有朋自远方来,不亦乐乎?人不知而不愠,不亦君子乎?”
(9)、子曰:“道千乘之国,敬事而言,节用而爱人,使民以时。”
(10)、信:旧注曰:信者,诚也。以诚实之谓信。要求人们按照礼的规定相互守信,以调整人们之间的关系。 传不习:传,老师传授给自己的。习,温习、实习、演习等。
(11)、愠:音yùn,恼怒,怨恨。 君子:《论语》书中的君子,有时指有德者,有时指有位者。此处指孔子理想中具有高尚人格的人。
(12)、(译文)孔子说:“我没有见过爱好仁德的人,也没有见过厌恶不仁的人。爱好仁德的人,是不能再好的了;厌恶不仁的人,在实行仁德的时候,不让不仁德的人影响自己。有能一天把自己的力量用在实行仁德上吗?我还没有看见力量不够的。这种人可能还是有的,但我没见过。”
(13)、24仪封人请见,曰:“君子之至于斯也,吾未尝不得见也。”从者见之。出曰:“二三子何患于丧乎?天下之无道也久矣,天将以夫子为木铎。”(翻译)
(14)、34子曰:“君子不可小知而可大受也,小人不可大受而可小知也。”(翻译)
(15)、31子曰:“吾尝终日不食、终夜不寝以思,无益,不如学也。”(翻译)
(16)、12子贡曰:“我不欲人之加诸我也,吾亦欲无加诸人。”子曰:“赐也,非尔所及也。”(翻译)
(17)、12齐景公有马千驷,死之日,民无德而称焉;伯夷、叔齐饿于首阳之下,民到于今称之。其斯之谓与?”(翻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