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语全部内容原文(文案精选64句)

粉色心情网
评论 2023-11-02 10:56:45 浏览59

论语全部内容

1、论语全部内容原文及翻译

(1)、不喜好触犯上层统治者,而喜好造反的人是没有的。君子专心致力于根本的事务,根本建立了,治国做人的原则也就有了。孝顺父母、顺从兄长,这就是仁的根本啊!” 孔子说:“花言巧语,装出和颜悦色的样子,这种人的仁心就很少了。”

(2)、清朝赵翼解释说:“语者,圣人之语言,论者,诸儒之讨论也。”其实,“论”又有纂的意思,所谓《论语》,是指将孔子及其弟子的言行记载下来编纂成书。现存《论语》20篇,492章,其中记录孔子与弟子及时人谈论之语约444章,记孔门弟子相互谈论之语48章。

(3)、子曰:“三人行,必有我师焉。择其善者而 从之,其不善者而改之。”

(4)、孔子思想以立身为出发点,而人能立身于世的首要条件就是具有“君子”人格。君子具备仁爱之心,自重自律;表里如言行一致;积极进取,德才兼备;孜孜于学,注重实践;安贫乐道,谨守正义等等;始终坚守人之间的相处之道,遵从不同的伦理关系,构建着和谐友爱的人际关系和社会环境。

(5)、由此可知儒家的孔孟学术,虽然经汉、唐、宋、明、清几个时代的变动,虽治学方法和所走的路线不同,但是尊崇孔孟,不敢离经叛道则是共同的。这样就把和蔼可亲的孔老夫子塑造成一个不苟言笑的偶像,把孔子温良恭俭让的善言,变成一本刻板教条的语录。

(6)、明确:法度、标准、准则。儒家以君子作为修身的目标,“矩”可以理解成君子的行为准则。

(7)、子曰:“不曰‘如之何,如之何’者,吾未‘如之何’也已矣!”(《卫灵公》)

(8)、棘子成曰:“君子质而已矣,何以文为?”子贡曰:“惜乎,夫子之说君子也!驷不及舌。文犹质也,质犹文也。虎豹之鞟犹犬羊之鞟。”

(9)、(君子)这里不是指人,是指“如何做君子”。

(10)、译:曾子说:"我每天多次地反省自己:替别人办事是不是尽心尽力呢?跟朋友交往是不是真诚,诚实呢?老师传授的知识是否复习过了呢?" 

(11)、子曰:“不愤,不启;不悱,不发。举一隅而示之,不以三隅反,则不复也。”(《述而》)

(12)、 提升考生审美能力,感悟古人的智慧。简短的语句,表达更宽、更广的道理。

(13)、译文:有子说:“孝顺父母,顺从兄长,而喜好触犯上层统治者,这样的人是很少见的。不喜好触犯上层统治者,而喜好造反的人是没有的。君子专心致力于根本的事务,根本建立了,治国做人的原则也就有了。孝顺父母、顺从兄长,这就是仁的根本啊!”

(14)、(此内容来源于百度百科,有历史来源,尊重历史事实,本人原内容复述,无任何添油加醋。)

(15)、㉒子曰:“人而无信,不知其可也。大车无輗,小车无軏,其何以行之哉?”

(16)、子曰:“温故而知新,可以为师矣。”(《为政》)

(17)、子曰:“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雍也》

(18)、子曰:“贤哉,回也!一箪食,一瓢饮,在陋巷,人不堪其忧,回也不改其乐。贤哉,回也!”《雍也》

(19)、追问:古语云“咬得菜根香,寻出孔颜乐”,“孔颜乐”有什么共性,又有什么个性?

(20)、译:孔子说:“仲由啊,让为师教导你对待知与不知的态度吧!知道就是知道,不知道就是不知道,这才是聪明的。”

2、论语全部内容原文

(1)、齐景公问政于孔子,孔子对曰:“君君,臣臣,父父,子子。”公曰:“善哉!信如君不君、臣不臣、父不父、子不子,虽有粟,吾得而食诸?”

(2)、《论语》的语言简洁精炼,含义深刻,其中有许多言论至今仍被世人视为至理。

(3)、(斯谓之仁已乎),“谓”接双宾语“之”“仁”,(已矣)语气语。

(4)、云天高考创始人、全科名师、专注于高考研究和高分考生培养。

(5)、《论语》是一部记录孔子和他弟子的言行的书,由若干篇章组成,内容大多是关于学习、道德修养、为人处事的一般原则,这篇课文中的第1至9则都属于语录体。本课所选10则,一方面阐述了学习应该有谦虚好学的态度和勤学好问、实事求是的精神;另一方面阐述了温故知新、学思结合、学以致用的学习方法,对后世的教育理论影响极大。另外,还有思想道德修养的问题,教育人为人处事的原则。

(6)、有子曰:“其为人也孝弟,而好犯上者,鲜矣;不好犯上,而好作乱者,未之有也。君子务本,本立而道生。孝弟也者,其为仁之本与!”

(7)、译文:孔子说:“弟子们在父母跟前,就孝顺父母;出门在外,要顺从师长,言行要谨慎,要诚实可信,寡言少语,要广泛地去爱众人,亲近那些有仁德的人。这样躬行实践之后,还有余力的话,就再去学习文献知识。”

(8)、我们今天所学的内容,包括修身的境界、手段、态度、高标、底线,以及“从心所欲,不逾矩”的极境。不管哪一章,都是围绕第1章的“君子”来展开的。

(9)、对现代人来讲,值得学习、借鉴的地方,特别能引起现代人思考、感悟、完善的部分往往是考查的重点。

(10)、明确:第一层是“知之”,第二层是“好之”,第三层是“乐之”。

(11)、《论语》自汉武帝“罢黜百家,独尊儒术”之后,被尊为“五经之輨辖,六艺之喉衿”,是研究孔子及儒家思想尤其是原始儒家思想的第一手资料。南宋时朱熹将《大学》《中庸》《论语》《孟子》合为“四书”,使之在儒家经典中的地位日益提高。元代延祐年间,科举开始以“四书”开科取士。此后一直到清朝末年推行洋务运动,废除科举之前,《论语》一直是学子士人推施奉行的金科玉律。

(12)、张孝勇作品       68cm*68cm

(13)、内容提要:儒学是中国传统文化的核心,是中国人思想的根基。想了解中国传统文化,就必须首先了解儒家思想,而要了解儒家思想,就不能不了解孔子的思想,了解孔子思想的最佳途径就是阅读《论语》。

(14)、拿什么孝敬我们的父母长辈——《中华文化大讲堂》经典讲解机

(15)、子曰:“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雍也》)

(16)、政治思想。孔子的政治理想是纳仁入礼,他讲“礼”,以“仁”为思想基础,所以说:“人而不仁,如礼何?”他讲“仁”,以“礼”为政治原则,所以说:“克己复礼为仁。”。

(17)、季康子患盗,问于孔子。孔子对曰:“苟子之不欲,虽赏之不窃。”

(18)、在这段光阴里,一个呱呱坠地的婴儿也快步入成年了。我的教学生活,也慢慢变得有声有色。特别是今年暑假,好姐姐邀我加入经典背诵大家庭,给我的教学生活注入了新的诠释与活力。

(19)、颜渊问仁,子曰:“克己复礼为仁。一日克己复礼,天下归仁焉。为仁由己,而由人乎哉?”颜渊曰:“请问其目?”子曰:“非礼勿视,非礼勿听,非礼勿言,非礼勿动。”颜渊曰:“回虽不敏,请事斯语矣。”

(20)、季康子问政于孔子曰:“如杀无道以就有道,何如?”孔子对曰:“子为政,焉用杀?子欲善而民善矣。君子之德风,小人之德草,草上之风必偃。”

3、论语全部内容原文北京教育出版社

(1)、子曰:“质胜文则野,文胜质则史,文质彬彬,然后君子。”(《雍也》)

(2)、曾子曰:“吾日三省吾身:为人谋而不忠乎?与朋友交而不信乎?传不习乎?“

(3)、齊景公待孔子,曰:「若季氏則吾不能,以季、孟之間待之。」曰:「吾老矣。不能用也。」孔子行。

(4)、(苟子之不欲)为了和后面对应起来,强行使用的(取独)

(5)、阳货第十七 (主要记录孔子论述仁德,阐发礼乐治国之道)

(6)、明确:答案不求唯学生自圆其说即可。譬如:李泽厚的翻译更合理一些。因为三省的对象是“吾身”,如果自省的内容都是指施加于别人的行为,指向就更加清楚。

(7)、齐景公先想要以相当于鲁国季氏和孟孙氏之间的礼来对待孔子,但是,后来又说他老了,不能重用孔子。他老了是句实话,因为他觉得孔子的仁道治国,太慢了,不能使齐国立即富强,而他年纪大了,不能等了。从这里可以看出,那个时代的国君,想的是如何快速富国强兵,与诸侯争霸,而不是造福百姓、天下太平。

(8)、学而第一(主要讲“务本”的道理,引导初学者进入“道德之门”)

(9)、翻译::“颜回的品德多么高尚啊,!吃的是一小筐饭,喝的是一瓢水,住在穷陋的小房中,别人都受不了这种贫苦,颜回却仍然不改变他好学的乐趣。颜回的品德多么高尚啊!”

(10)、                                 ——北京考试院

(11)、泰伯第八 (主要记孔子和曾子的言论及其对古人的评论)

(12)、我个人认为叫《论语》,看名思义不外乎是孔夫子的思想见地,就论字之意,当言孔夫的言语循其理,得其宜,才能谓之为论。这一点从《文心雕龙》论说中可见一斑,论者,弥伦群言而研精一理者也!

(13)、张孝勇作品       68cm*68cm

(14)、人不知者,谓当时君卿大夫不知已学有成举用之也。(刘宝楠《论语正义》)

(15)、(为之难)“为之”动宾结构作主语。与“言之”相同。

(16)、子曰:“中人(以上),可以语上也;中人以下,不可以语上也。”(《雍也》)

(17)、子日:“三人行,必有我师焉。择其善者而从之,其不善者而改之。”

(18)、子日:“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有朋自远方来,不亦乐乎?人不知而不愠,不亦君子乎?"

(19)、明确:同样面对河水,孔子和老子的态度是不同的。老子认为至高的品性像水一样,泽被万物而不争名利,消极无为。而孔子认为消逝的光阴就像河水一样永不复返,因此要自强不息,积极进取。这一章讲的是修身的积极态度。

(20)、《论语》记录了孔夫子一生言论思想,文字简约含蓄,言简意赅,颇具形象又蕴含誓理,涉及各个层面,倍受摧崇,对后世产生了巨大而深远的影响。

4、论语全部内容原文及翻译课外阅读

(1)、译:孔子说:“只学习却不思考,就会感到迷茫而无所适从,只是思考而不学习,就会疑惑而无所得。”

(2)、张孝勇作品        68cm*128cm

(3)、⑭子曰:“孟之反不伐,奔而殿,将入门,策其马,曰:‘非敢后也,马不进也。’”

(4)、zǐyuēxuéérshíxízhībùyìyuèhūyǒupénɡzìyuǎnfānɡláibùyìlèhūrénbùzhīérbùyùnbùyìjūnzǐh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