座右铭翻译崔子玉(文案精选109句)

粉色心情网
评论 2023-10-03 12:48:36 浏览59

座右铭崔瑗翻译

1、《座右铭》崔子玉翻译

(1)、施恩于人不要再想,接受别人的恩惠千万不要忘记。

(2)、意思是:花朵没有绿叶相扶,就显得不美了。比喻任何人都需要别人的支持。

(3)、世俗的荣誉不值得羡慕,只有仁心才是自己行为的典章法度。

(4)、帮助了别人一定不要记在心上,受到了别人的帮助一定不要忘记。

(5)、慎言节饮食,知足胜不祥。行之苟有恒,久久自芬芳。

(6)、铭曰:“是惟子厚之室,既固既安,以利其嗣人。”

(7)、(暧)是日光昏暗,所以(暧昧)有说不清的意思。

(8)、崔瑗为东汉“宿德大儒”、书法家,东汉学者崔裀之中子。

(9)、子厚,讳宗元。七世祖庆,为拓跋魏侍中,封济阴公。曾伯祖奭,为唐宰相,与褚遂良、韩瑗俱得罪武后,死高宗朝。皇考讳镇,以事母弃太常博士,求为县令江南。其后以不能媚权贵,失御史。权贵人死,乃复拜侍御史。号为刚直,所与游皆当世名人。

(10)、《座右铭》是刘宸2015年发布个人第一张EP专辑《柳絮纷飞》,2018年推出的全新之作,EP包含《《柳絮纷飞》、《信徒》等在内的4首歌曲。

(11)、“世誉不足慕”与“谤议庸何伤”两句则从荣与辱两个方面阐发作者的思想。无论是赞誉,还是毁谤,都要坦然视之、淡然对之。《道德经》中写道:“何谓宠辱若惊?宠为下,得之若惊,失之若惊,是谓宠辱若惊。”在作者看来,宠辱若惊不可取,为人应该做到宠辱不惊:为此必须要坚持以正确的人生准则衡量自己的得失,审视自己的言行。仁就是这唯一的“纪纲”。

(12)、如果持久地实行它,久而久之,自会芳香四溢。

(13)、如果长期坚持去做,久而久之,品德自会芬芳。

(14)、出自(清)魏源《默觚·治篇》人善我,我亦善之;人不善我,我则引之,进退而已耳。意思是:别人对我好,我也对他好。

(15)、后来,有网友将它译作(暧暧内含光),但传着传着就成了(暖暖内含光)。

(16)、洁白的品质,即使遇到黑色的浸染也不改变颜色,才是宝贵的。表面上暗淡无光,而内在的东西蕴含着光芒。

(17)、这个词演变至今,则意指一个人习惯在有意或无意间时常讲的说话语句。口头禅可算是一个人的其中一个标志,亦影响其他人对他的形象与观感。

(18)、这个词语最早见于《文选·崔瑗〈座右铭〉》吕延济题注:“瑗兄璋为人所杀,瑗遂手刃其仇,亡命,蒙赦而出,作此铭以自戒,尝置座右,故曰座右铭也。”东汉的崔瑗喜欢意气用事。

(19)、子厚少精敏,无不通达。逮其父时,虽少年,已自成人,能取进士第,崭然见头角。众谓柳氏有子矣。其后以博学宏词,授集贤殿正字。俊杰廉悍,议论证据今古,出入经史百子,踔厉风发,率常屈其座人。名声大振,一时皆慕与之交。诸公要人,争欲令出我门下,交口荐誉之。

(20)、说——韩愈《马说》《师说》、(清)刘开《问说》

2、座右铭翻译崔子玉

(1)、英国著名作家狄更斯的座右铭切勿飘飘然。中国现代伟大的无产阶级文学家、思想家、革命家鲁迅的座右铭早。中国现代无产阶级文学家、军事家叶挺的座右铭三军可夺帅,匹夫不可夺志。

(2)、不敢规他人,聊自书诸绅。终身且自勖,身殁贻后昆。

(3)、铭原指镂刻在器物上的文字,以记功颂德传扬于后世。《文选·崔瑗〈座右铭〉》吕延济题注:“瑗兄璋为人所杀,瑗遂手刃其仇,亡命,蒙赦而出,作此铭以自戒,尝置座右,故曰座右铭也。”

(4)、老子曾经告诫过:柔弱是有生命力的表现,而刚强和死亡接近。庸鄙的人有刚强之志,时间久远,他的祸更重。

(5)、崔瑗本是名门之后,和发明地动仪的张衡是发小,曾拜当时有名的儒学大师贾逵为师。?

(6)、崔子玉《座右铭》,余窃慕之,虽未能尽行,常书屋壁。然其间似有未尽者,因续为座右铭云:

(7)、我不敢要求别人怎么样,姑且自己时刻牢记吧!我要一辈子自我勉励,死后再传给子孙;如果子孙违反了他,那是不配做我的后代的!

(8)、晋葛洪《自叙》:“耀藻九绝声昆吾,何憾芬芳之不扬,而务老生之彼务。”

(9)、千里始足下,高山起微尘。吾道亦如此,行之贵日新。

(10)、君子悠悠,内敛而不锋芒毕露,别人就难以估摸透啊!

(11)、法国著名作家左拉的座右铭——没有一天不写一行。 

(12)、此后,凡是用来鞭策自己的格言,都被称为座右铭。

(13)、“隐心而后动”,就是要在行动之前先审度自己的心是否合乎“仁”,只有合乎这一标准之后才能行动。“守愚”也是“唯仁为纪纲”的具体实践。此外,从“在涅贵不淄,暖暖内含光”中可以看出,作者的守愚并不是指要愚昧无知.作者所说的“守愚”其实只是外表的愚,内心则要追求一种高洁的人格品质、近墨不黑的独立节操。

(14)、在做人的方式上,崔瑗强凋外柔内刚,以柔取胜:《道德经》中说“人之生也柔弱,其死也坚强,万物草木之生也柔脆,其死也枯犒故坚强者死之徒,柔弱者生之徒。是以兵强则灭,木强则折,坚强处下,柔弱处上”。“行行鄙夫志,悠悠故难量”一句表明为人太过刚强会招致祸患。

(15)、游与邪分歧,居与正为邻。於中有取舍,此外无疏亲。

(16)、闻毁勿戚戚,闻誉勿欣欣。自顾行何如,毁誉安足论。

(17)、这篇《座右铭》无疑是成功的,它对后世产生的影响是显而易见的。唐朝的白居易就是他的知音。揣摩之余,他又觉得崔铭似有未尽之意,于是再作《续座右铭》:“勿慕贵与富,勿忧贱与贫。自问道何如,贵贱安足云。闻毁勿戚戚,闻誉勿欣欣。自顾行何如,毁誉安足论。无以意傲物,以远辱于人。无以色求事,以自重其身。游与邪分歧,居与正为邻。於中有取舍,此外无疏亲。修外以及内,静养和与真。养内不遗外,动率义与仁。千里始足下,高山起微尘。吾道亦如此,行之贵日新。不敢规他人,聊自书诸绅。终身且自勖,身殁贻后昆。后昆苟反是,非我之子孙。”

(18)、(13)硁(kēng)硁:鄙陋而顽固的样子。

(19)、那么,为什么叫座右铭而不是叫座左铭呢?

(20)、置于座右用以自警之铭文。《文选·崔瑗<座右铭>》唐吕延济题注:“瑗兄璋为人所杀,瑗遂手刃其仇,亡命,蒙赦而出,作此铭以自戒,尝置座右,故曰座右铭也。”南朝梁慧皎《高僧传·义解支遁》:“僧众百馀,常随禀学,时或有惰者,遁乃著座右铭以勗之。”唐白居易《<续座右铭>序》:“崔子玉《座右铭》,余窃慕之,虽未能尽行,常书屋壁。然其间似有未尽者,因续为座右铭云。”

3、座右铭崔瑗原文拼音

(1)、其二:是关于孔子借齐桓公教育弟子。齐桓公之所以能成春秋五霸,和他的自律自强脱不开关系,据说他总是把欹器放在自己身边,以此警戒自己。欹器是个什么东西?“欹器空着的时候就倾斜,把酒或水倒进去,到一半的时候就直立起来,欹器装满了就又会倾斜。孔子以此告诉弟子们谦受益,满招损,他不但这样说,也这样做,自己回家请人做了个欹器放在座位右侧,后来,欹器上的铭文,渐渐地变成书写的各种格言警句,座右铭一词一直沿用至今。

(2)、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座右铭:吴雨霏演唱歌曲

(3)、口头禅可以是心理的一种反射,可反应出说口头禅者的心理状态。

(4)、后来铭成为了一种文体的统称,这种文体一般都是用韵的。比如我们熟知的刘禹锡的《陋室铭》以及韩愈的《柳子厚墓志铭》就都是这种文体的代表作品。

(5)、经过此次人生波折,崔瑗开始深刻反省,检点自己因血气之勇而造成的恶果:不仅饱受颠沛流离之苦,更使时光空抛,学业荒废,内心非常悔恨。经过深思熟虑,便援笔作了一篇铭文,“尝置座右”,朝夕对照,时刻警戒自己,终于卓有建树。

(6)、总的说来,这《座右铭》还挺通俗的,最难解的可能是这句:

(7)、写在坐位旁边,作为警戒、提醒用的有教益的话。汉崔瑗《座右铭》吕延济题注:“瑗兄璋为人所杀,瑗遂手刃其仇,亡命。蒙赦而出,作此铭以自戒,尝置座右,故曰座右铭也。”

(8)、《荀子·荣辱》:“白辨酸咸甘苦,鼻辨芬芳腥臊。”

(9)、《座右铭》是吴雨霏2006演唱的一首歌曲,收录在专辑《恋爱初歌电影原声大碟》中。

(10)、老舍 《四世同堂》五二:“种菜浇花只是一种运动,他并不欣赏花草的美丽与芬芳。”

(11)、洁白的品质,即使遇到黑色的浸染也不改变颜色,才是宝贵的。表面上暗淡无光,而内在的东西蕴含着光芒。

(12)、夫妇有恩矣,不诚则离;交接有分矣,不诚则绝。意思是:夫妇本来是有恩情的,但如果不彼此忠诚,就要分手了;交朋友也是这样,要是感情不真挚。

(13)、《座右铭》是东汉崔瑗所作铭文,经常放在座位右边,故称“座右铭”。崔瑗的兄长崔璋,崔瑗手刃仇敌后逃命,后被赦免,所以崔瑗作此铭来警醒自己。

(14)、不要津津乐道于人家的短处,不要夸耀自己的长处。施恩于人不要再想,接受别人的恩惠千万不要忘记。世人的赞誉不值得羡慕,只要把仁爱作为自己的行动准则就行了。隐藏自己的真心,不要盲动,审度是否合乎仁而后行动,别人的诽谤议论对自己又有何妨害?

(15)、铭——崔瑗(东汉)《座右铭》、白居易《续座右铭》、韩愈《柳子厚墓志铭》

(16)、不要津津乐道于人家的短处,不要夸耀自己的长处。

(17)、别人对我不好,我就引导他,同他接近或疏远他罢了。出自《韩诗外传》卷九。

(18)、《敦煌变文集·丑女缘起》:“彩女嫔妃左右拥,前头掌扇闹芬芳。”

(19)、不要让自己的名声超过实际;保持愚拙、不事巧伪是圣人所褒奖的。

(20)、可见白居易本人对崔瑗的《座右铭》是十分推崇的,但又觉得还意犹未尽,所以自己才会续作。

4、座右铭崔瑗文言文注释

(1)、“无说己之长”则是提醒自己不要自我张扬。《道德经》中有言:“自是者不彰,自伐者无功,白矜者不长。”“说己之长”是为了获得他人的肯定、赞赏,进而获得利益。这种行为与儒家秉持的观念相悖。《论语·学而》有道:“人不知而不愠,不亦君子乎?”过分强调自己的优点,就会名过其实,从而与作者所提倡的“无使名过实”相背离。无论是慎言人之短还是己之长,都是要求做人要慎言二在《论语·学而》篇中,孔子要求弟子“讷于言而敏于行”,讷言即慎言。这是守愚的方式之一。此“无道人之短,无说己之长”与下文“守愚圣所臧”是一脉相承的。

(2)、⑪硁硁(kēng):执著,形容浅薄固执。《论语》:“子曰:硁硁然小人哉。”

(3)、译文:不要议论别人的短处,也不要夸说自己的优点。施恩惠给别人,千万不要记在心里;接受别人的恩惠,千万不可忘记。

(4)、人有急难,倾财救之。意思是;别人有急难时,应拿出全部钱财去救助。

(5)、洁白的品质,即使遇到黑色的浸染也不改变颜色,才是宝贵的。

(6)、唐 韩愈 《重云李观疾赠之》诗:“穷冬百草死,幽桂乃芬芳。”

(7)、见识浅薄的人,老想表现出刚强的样子。唯有闲静不与人争,他的成功才会不可***。

(8)、中宣部常务副部长黄坤明:世事洞明皆学问。人情练达即文章。崔瑗从日常生活中的现象拈出自己做人的原则——唯仁为纪纲,并指出自己做人的方式:外柔内刚,以柔取胜。难能可贵的是,崔瑗不仅以铭文警戒自己,还一生身体力行。这篇《座右铭》已成为他砥砺品格、陶冶情操的一个象征。(4)

(9)、《座右铭》是崔瑗处世态度和行为准则的集中体现,其中两点特别值得重视。一是做人的准则,即“唯仁为纪纲”,这与儒家孔子“仁”的思想一脉相承;二是做人的方式,即强调外柔内刚,以柔克刚,这是从道家老子那里继承来的。很显然,崔瑗汲取了先贤的思想精华,并为己所用。孔子思想侧重于内,更多地强调内养;老子思想侧重于外,更多地讲做人方法。这一内一外,互为表里,相得益彰,对后世不无借鉴。

(10)、前面说了嘛,传统书论的特色就是爱用各种神奇的比喻。

(11)、(在涅贵不缁),这里有一个《论语》的典故。

(12)、汉崔瑗《座右铭》:“行之苟有恒,久久自芬芳。”

(13)、隐藏自己的真心,不要盲动,审度是否合乎仁而后行动,别人的诽谤议论对自己又有何妨害?

(14)、处在污浊的环境中,贵在不被污浊所染。有才德的人,光芒内敛,只求内在充实e5a48de588b67a686964616f313333633737不求表面的虚荣。

(15)、铭文说:“这是子厚的幽室,既牢固又安适,对子厚的子孙会有好处。” 

(16)、某些口头禅会成为不少人模仿的对象,做成一种社会现象。 座右铭,铭文样式之一。

(17)、修养外部与内心,静静地保养和顺与纯真;修养内部也不要遗漏外部,自己的行动一定要遵循礼义和仁爱的准则。

(18)、东汉书法家崔瑗年轻时脾气暴躁,意气用事。因哥哥被杀,他就杀了凶手,为哥哥偿命。犯下重罪的崔瑗只能只身逃亡,几年后遭遇朝廷的大赦,这才敢回到故乡。崔瑗痛定思痛,认为自己的鲁莽才惹下如此大祸,就将告诫自己的格言放在座位右侧,提醒自己时时冷静。这种格言的文体叫做“铭”,因放在座位的右边,就被称为“座右铭”。

(19)、座右铭是什么呢?座右铭是古人写出来放在座位右边的格言,后来泛指人们激励、警戒自己作为行动指南的格言。

(20)、在行为方面,作者要求自己做到上文所说的“慎言”,也要做到“节饮食”。这是因为饮食是物质生活的重要方面,没有节制,便会贪婪争抢而要做到这两点,就要在观念上做到“知足”。(3)

5、座右铭全文翻译

(1)、铭是一种刻在器物上用来警戒自己、称述功德的文字。刻在不同器物上的铭有着不同的内容和用途。

(2)、(暧暧内含光),注意,这里是(暧暧),不是(暖暖)❗❗

(3)、谆谆告诫自己和自己的子孙,不要羡慕尊贵与富有,不要忧虑微贱与贫穷。应该问自己道德和修养怎么样,身份的尊贵或贫贱是不值得说的。听到诋毁的话不必过分忧伤,听到赞誉的话不必过分高兴。应该检点自己的行为怎么样,别人对自己的诋毁或者赞誉不值得理会。不要一意孤行,傲气凌人,这才能远离他人的羞辱。不要用巧言令色的手段去谋事,以尊重自己的人格。交友时要远离奸邪的人,住所要与正人君子做邻居。在这些方面应该有正邪的取舍,除此之外没有亲疏的分别。修养外在的功夫以达于内在,静养内在使其祥和真诚。修养内在而不遗漏外在,一切按照义与仁去行动。要走千里的路途,也得从脚下的第一步开始。高大的山峰是由一粒粒微尘堆聚起来的,我们的道德和修养也是这样,所贵的是照此行之日日出新。我不敢(用以上的话)规劝别人,姑且把它写在自己的衣带上。终身以此自我勉励,死后赠送给我的后代。我的后代如果谁违反了这些,他就不是我的子孙。

(4)、在涅(niè)(8)贵不淄(zī)暧(ài)暧(10)内含光。

(5)、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座右铭:刘宸音乐专辑

(6)、座右铭则是书写后置于座位右边,用来警戒自己的铭文。

(7)、《座右铭》汉崔瑷原文无道人之短,无说己之长。

(8)、意思是:你热爱别人,别人也会热爱你;你尊敬别人,别人也同样会尊敬你。出自《孟子·离娄下》。

(9)、海内存知己,天涯若比邻。意思是:四海之内有知心朋友,就是远在天边,也如近邻似的并不很远。

(10)、子厚,名叫宗元。七世祖柳庆,做过北魏的侍中,被封为济阴公。高伯祖柳奭,做过唐朝的宰相,同褚遂良、韩瑗都得罪了武后,在高宗时被处死。父亲叫柳镇,为了侍奉母亲,放弃了太常博士的官位,请求到江南做县令。后来因为他不肯向权贵献媚,丢了御史的官职。直到那位权贵死了,才又被任命为侍御史。人们都说他刚毅正直,与他交往的都是当时名人。

(11)、近代电磁学的奠基者法拉第的座右铭——拼命去争取成功,但不要期望一定会成功。

(12)、谨慎说话,节制饮食;知足知止,方能去除不祥。

(13)、《衣铭》:“桑蚕苦,女工难,得新捐故后必寒。”

(14)、这件事对崔瑗教训极大,他痛定思痛,写下锥心泣血的文字,置之座右,天天默诵,刻刻不疏,警戒自己加强修养,切不可再犯这样的糊涂错误。这就是中国历史上第一个座右铭:“无道人之短,无说己之长。施人慎勿念,受施慎勿忘。世誉不足慕,唯仁为己纲。隐心而后动,谤议庸何伤?无使名过实,守愚圣所藏。在涅贵不淄,暧暧内含光。柔弱生之徒,老氏诫刚强。行行鄙夫志,悠悠故难量。慎言节饮食,知足胜不祥。行之苟有恒,久久自芬芳。”

(15)、崔瑗的《座右铭》,是我国有史以来传世的第一篇“座右铭”,开创了一种文体,可谓“天下第一座右铭”了。全铭共20句,100字,基调是抒发作者为人处世的基本态度和基本立场。全文立论,从人与己的关系着手,择选社会中一些常见的现象,诸如优点与缺点、赞誉与谤毁、名誉与实际、柔弱与刚强等作出比较,并得出结论:不彰人丑,不扬己美;施人勿念,受施勿忘;誉不足喜,毁不足悲;名副其实,守愚藏拙;持柔弱,戒刚强……每两句表达一层意思,从正反两方面阐述作者的人生态度,也体现了当时比较普遍的价值观念。这些价值观,有的直到现在依然具有现实意义。

(16)、 (说时迟,那时快)小说中的常用套语。意谓事情发生的速度不是记叙速度所能跟得上的。

(17)、他被召回京师又再次被遣出做刺史时,中山人刘禹锡也在被遣之列,应当去播州。子厚流着泪说:“播州不是一般人能住的地方,况且梦得有老母在堂,我不忍心看到梦得处境困窘,他没有办法把这事告诉他的老母;况且绝没有母子一同前往的道理。”向朝廷请求,并准备呈递奏章,情愿拿柳州换播州,表示即使因此再度获罪,死也无憾。正遇上有人把梦得的情况告知了皇上,梦得因此改任连州刺史。呜呼!士人到了穷境时,才看得出他的节操和义气!一些人,平日街坊居处互相仰慕讨好,一些吃喝玩乐来往频繁,夸夸其谈,强作笑脸,互相表示愿居对方之下,手握手作出掏肝挖肺之状给对方看,指着天日流泪,发誓不论生死谁都不背弃朋友,简直像真的一样可信。一旦遇到小小的利害冲突,仅仅像头发丝般细小,便翻脸不认人,朋友落入陷阱,也不伸一下手去救,反而借机推挤他,再往下扔石头,到处都是这样的人啊!这应该是连那些禽兽和野蛮人都不忍心干的,而那些人却自以为得计。他们听到子厚的高尚风节,也应该觉得有点惭愧了!

(18)、不是说自己坚硬吗?那应该怎么磨也磨不薄啊;不是说自己洁白吗?那应该怎么染也染不黑啊。

(19)、最早的座右铭,已有两千多年的历史。座右铭一词,始见于《昭明文选》中崔瑗的《座右铭》一文。说的是东汉人崔瑗,因兄弟被人害死,他刀杀仇人后逃离,多年后幸逢大赦才得回故乡,人已老矣。

(20)、砥砺岂必多,一壁胜万珉。意思是:比喻交朋友不在多,而贵交挚友,贵在朋友间互相帮助。

(1)、世俗的虚名,不值得羡慕;只有「仁」才是做人的根本法则。做任何事情前,心里觉得安适,觉得不惭愧,然后才去做,别人的毁谤难道能中伤你吗?不要让虚名超过事实,不炫耀才华,不卖弄聪明,这才是圣人所称道的。

(2)、崔瑗,字子玉,东汉涿郡安平人,是汉代著名书法家,尤善草书,师法杜度,时称"崔杜"。

(3)、(暧暧内含光),翻译一下就是外表暗淡昏暗,内在蕴含光芒。

(4)、做任何事情前,心里觉得安适,觉得不惭愧,然后才去做,别人的毁谤难道能中伤你吗?

(5)、汉字,是仓颉创造的,仓颉受鸟兽痕迹的启发,制定了文字。至于草书,是对之前汉字的简化,方便日常书写。

(6)、崔瑗崔子玉的《座右铭》,我很是敬仰。虽然我没有全部实行,但也常写下来悬挂于屋内的墙上。可是我总觉得里面好像有没说完的东西,因而便续写了这个座右铭:

(7)、贞元十九年,子厚由蓝田县尉调任监察御史。顺宗即位,又升为礼部员外郎。逢遇当权人获罪,他也被按例贬出京城当刺史,还未到任,又被依例贬为永州司马。身处清闲之地,自己更加刻苦为学,专心诵读,写作诗文,文笔汪洋恣肆,雄厚凝练,像无边的海水那样精深博大。而他自己则纵情于山水之间。

(8)、慎言节饮食,知足胜不祥。行之茍有恒,久久自芬芳。

(9)、柔弱生之徒,老氏诫刚强。行行鄙夫志,悠悠故难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