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孟子》全文和翻译(文案精选120句)

粉色心情网
评论 2023-09-26 11:45:22 浏览59

孟子100句及翻译

1、孟子句子翻译

(1)、自诚明,谓之性;自明诚,谓之教。诚则明矣,明则诚矣。

(2)、译文:聪明而喜爱学习,向地位、学识不如自己的人请教,并不感到耻辱。

(3)、译:想看到更远更广阔的景物,你就要再上一层楼。想学到更多的知识,就要比原来更努力。

(4)、四书指的是《论语》《孟子》《大学》《中庸》,

(5)、(翻译):评价一个人时,不能因为一点过失就抹杀他的功劳。

(6)、(译文)鱼是我所喜欢吃的,熊掌也是我所喜欢吃的;如果两者不能都吃的话,我便丢掉鱼而吃熊掌。生命是我所喜爱的,义也是我所喜爱的;如果两者不能并有,我便舍弃生命而取义。

(7)、(翻译):风声、雨声、琅琅读书声,都进入我们的耳朵,所以,作为一个读书人,家事、国事,天下的事情,各种事情都应该关心,不能只是死读书。

(8)、子曰:“见义不为,无勇也。”(《论语·为政》)

(9)、译:学习知识不能从中明白一些道理,这和不学习没什么区别;学到了道理却不能运用,这仍等于没有学到道理。

(10)、仁者爱人,有礼者敬人,爱人者,人恒爱之;敬人者,人恒敬之。

(11)、(译文)对别人恭敬的人不会侮辱别人,自己节俭的人不会抢夺别人。

(12)、欲穷千里目,更上一层楼。—唐·王之涣《登颧雀楼》

(13)、译:君子致力于根本,确立了根本,“道”也就自然产生。

(14)、译文:看那淇水弯弯岸,碧绿竹林片片连。高雅先生是君子,学问切磋更精湛,品德琢磨更良善。神态庄重胸怀广,地位显赫很威严。

(15)、(译文)孟子说:“(孔子的弟子)子路,人家指出他的过失来,他很欢喜。(当年的圣君)禹听到

(16)、(译文)读书的目的应该是掌握了知识后为社会和大众服务,而不是为了自己的升官发财。

(17)、《庖丁解牛》重点翻译及知识点拨,附成语和默写题

(18)、兽相食,且人恶之,为民父母,行政不免於率兽而食人,恶在其为民父母也。

(19)、译文:已经做过的事就不要再解释了,已经完成的事就不要劝阻了,已经过去的事就不必再追究了。

(20)、(翻译):国家的兴旺、衰败,每一个人都负有很大的责任。

2、《孟子》全文和翻译

(1)、(译文)不任性,不死板,不固执,不自以为是。

(2)、(译文)知识总是在运用时才让人感到太不够了,许多事情如果不亲身经历过就不知道它有多难。

(3)、译:人家一次就学通的,我如果花上百次的功夫,一定能学通。人家十次能掌握的,我要是学一千次,也肯定会掌握的。

(4)、(译文)孔子说:“用政法来教育人民,用刑罚来对待人民,人民只能暂时免于罪过,却没有廉耻之心;如果用道德来引导他们,使用礼教来整顿他们,人民不但有廉耻之心,而且知道怎样是正确的行为。”

(5)、(译文)只学习却不思考就会感到迷茫,只空想却不学习就会疲倦而没有收获。

(6)、译:勤奋是登上知识高峰的一条捷径,不怕吃苦才能在知识的海洋里自由遨游。

(7)、译文:对于“非常人”来说,合乎天地的意志,有日月的光彩,符四季的秩序,也顺应神鬼的吉凶。在天意之前行事,天意不逆反他;在天意之后行事,就顺应天理。

(8)、老吾老以及人之老,幼吾幼以及人之幼,天下可运于掌。

(9)、颜色要考虑温和,自己的容貌态度要考虑端庄恭敬,说出的语言要考虑忠诚老实,对待工作要考虑严

(10)、城墙并不是不高啊,护城河并不是不深呀,武器装备也并不是不精良,粮食供给也并不是不充足啊,但是,守城一方还是弃城而逃,这是因为作战的地理形势再好,也比不上人心所向、内部团结啊。所以说,使人民定居下来而不迁到别的地方去,不能靠疆域的边界,巩固国防不能凭借险要的山河,威慑天下不能凭借锐利的武器。

(11)、译:见到好的人,生怕来不及向他学习,见到好的事,生怕迟了就做不了。看到了恶人、坏事,就像是接触到热得发烫的水一样,要立刻离开,避得远远的。

(12)、孟子曰:“世俗所谓不孝者五:隋其四支,不顾父母之养,一不孝也;博奕好欲酒,不顾父母之养,二不孝也;好货财,私妻子,不顾父母之养,三不孝也;从耳目之欲,以为父母戮,四不孝也;好勇斗狠,以危父母,五不孝也。”(离娄下)

(13)、子曰:“不患人之不已知,患不知人也。”(《论语·学而》)

(14)、子曰:“临之以庄,则敬;孝慈,则忠;举善而教不能,则劝。”(《论语·为政》)

(15)、译文:譬如堆垒九仞高的土山,只差一筐土,还是不算完成。

(16)、译文:道行不通时就得变,变了之后就会豁然开通,行得通则可以长久。

(17)、(译文)从小就想着报效祖国,而不是想着要封侯当官。)

(18)、译文:三军的统帅可以被夺去,却不可以强使一个男子汉的志向改变。

(19)、(译文)以自己的错误比别人小,缺点比别人少而沾沾自喜。

(20)、知为人子,然后可以为人父;知为人臣,然后可以为人君;知事人,然后能使人。

3、孟子100句及翻译注释

(1)、'礼’上,履行有利于天下的大道。如果得了志,应按这个道给人民办好事;如果不得志,也要独自

(2)、译:犯了错误,不要迁怒别人,并且不要再犯第二次。

(3)、译文:两人同心,像刀那样锋利,可以切断金属。同心的话,像兰花那样幽香。

(4)、居天下之广居,立天下之正位,行天下之大道,得志于民由之,不得志独行其道。

(5)、译文:天知道、地知道、我知道、你知道,怎么能说没人知道呢?

(6)、人不足与适也,政不足间也。惟大人为能格君心之非。君仁莫不仁,君义莫不义,君正莫不正。一正君而国定矣。”君仁莫不仁,君义莫不义,君正莫不正,一正君而国定矣。

(7)、译:广泛阅读,多了解古今中外的人和事,把其中好的部分牢牢记住;积累了大量的知识材料,到需要用时便可以很自如恰当地选择运用。

(8)、译文:玩弄人会丧失德行,玩弄物会丧失抱负。

(9)、子曰:“默而识之,学而不厌,诲人不倦……”(《论语·述而》)

(10)、子贡曰:“夫子温、良、恭、俭、让以得之。”(《论语·学而》)

(11)、译文:看那淇水弯弯岸,碧绿竹林片片连。高雅先生是君子,学问切磋更精湛,品德琢磨更良善。神态庄重胸怀广,地位显赫很威严。

(12)、富贵不能淫,贫贱不能移,威武不能屈,此之为大丈夫。

(13)、(译文)现在你的厨房里有皮薄膘肥的肉,你的马栏里有健壮的骏马,可是老百姓面带饥色,野外躺着饿死的尸体,这等于是在上位的人率领着禽兽来吃人。

(14)、人之有道也,饱食暖衣、逸居而无教,则近于禽兽。圣人有忧之,使契为司徒,教以人伦:父子有亲,君臣有义,夫妇有别,长幼有序,朋友有信。

(15)、译:提出批评意见的人,是没有罪过的。听到别人的批评意见要仔细反省自己,有错就改正,无错就当作是忠告。

(16)、第一步引导齐宣王抛开桓文之事而谈王道。直接提出“保民而王”的中心论点。

(17)、自诚明,谓之性;自明诚,谓之教。诚则明矣,明则诚矣。

(18)、子曰:“道之以政,齐之以刑,民免而无耻;道之以德,齐之以礼,有耻且格。”(《论语·为

(19)、译:(人要有九德)宽厚而庄重,温和而有主见,讲原则而谦逊有礼,聪明能干而敬业,善于变通而有毅力,正直而友善,直率而有节制,刚强而务实,勇敢而符合道义。

(20)、第四步孟子察言观色知道齐宣王并没有接受自己的观点,还想通过战争行霸道。用“抑王兴甲兵,危士臣,构怨于诸侯,然后快于心与?”激将,并提出“肥甘”“轻暖”“采色”“声音”“便嬖”五项,旁敲侧击使齐宣王承认自己怀着“辟土地,朝秦楚,莅中国而抚四夷”的称霸天下的“大欲”。

4、孟子100句及翻译及原文

(1)、天下皆知取之为取,而莫知与之为取。—《后汉书》

(2)、(15)君仁,莫不仁;君义,莫不义;君正,莫不正。——孟子

(3)、(翻译):不把半步、一步积累起来,就不能走到千里远的地方,不把细流汇聚起来,就不能形成江河大海。

(4)、译:学业由于勤奋而精通,但它却能荒废在游戏玩耍中。事情由于反复思考而成功,但它却能毁灭于不经大脑的随性中。

(5)、君子之交淡如水,小人之交甘若醴——《庄子》

(6)、译:飞得慢的鸟儿提早起飞就会比别的鸟儿早飞入树林,不够聪明的人只要勤奋努力,就可以比别人早成材。

(7)、译文:君子致力于根本、根本的东西确立了,仁道也就产生了。孝顺父母,敬爱兄长,就是行仁的根本吧!

(8)、孟子曰:“饥者甘食,渴者甘饮,是未得饮食之正也,饮渴害之也。岂惟口腹有饥渴之害?人心亦皆有害。人能无以饥渴之害为心害,则不及人不为忧矣。”(尽心上)

(9)、事随心,心随欲。欲无度者,其心无度。心无度者,则其所为不可知矣。

(10)、如今您的恩德足以推及禽兽,而老百姓却得不到您的功德,却是为什么呢?这样看来,举不起一根羽毛,是不用力气的缘故;看不见整车的柴草,是不用目力的缘故;老百姓没有受到保护,是不肯布施恩德的缘故。所以,大王您不能以王道统一天下,是不能做,而不是不能做。

(11)、(译文)孟子说:“人的毛病在于喜欢当别人的老师(即不谦虚)。”

(12)、译:知道就是知道,不知道应当说不知道,这才是明智的行为。

(13)、子曰:“志于道,据于德,依于仁,游于艺。”(《论语·述而》)

(14)、得道者:实施“仁政”的君主。者,什么的人,此处特指君主。道,正义。下同。

(15)、子曰:“老者安之,朋友信之,少者怀之。”(《论语·公冶长》)

(16)、译:对于国家有利的事就要热心地去做,对国家有害的事就要憎恶它,远离它。

(17)、(译文)孟子回答(梁惠王)说:“讲仁德的人是天下无敌的。”

(18)、(译文)孔子说:“一个人的培养目标在于道,根据在于德,处理人际关系依靠仁,还要游憩于礼、乐、射、御、书、数六艺之中。”

(19)、(翻译):广泛阅读,多了解古今中外的人和事,把其中好的部分牢牢记住;积累了大量的知识材料,到需要用时便可以很自如恰当地选择运用。

(20)、学而不知道,与不学同;知而不能行,与不知同。——黄晞

5、孟子译注经典句子

(1)、就致遭受侮辱,宽厚就会得到大众的拥护,诚实就会得到别人的信任,勤敏就会工作效率高,慈惠就

(2)、译文:处在尊贵的位置上不要骄傲,处在地下的位置上也不要忧虑。

(3)、(译文)孔子没有这四种毛病:不凭空猜测,不绝对肯定,不固执己见,不唯我独是。

(4)、(翻译):用心思考,用眼仔细看,有口多读,三方面都做得到位才是真正的读书。

(5)、千丈之堤,以蝼蚁之穴溃;百尺之室,以突隙之烟焚。——《韩非子》

(6)、城墙并不是不高啊,护城河并不是不深呀,武器装备也并不是不精良,粮食供给也并不是不充足啊,但是,守城一方还是弃城而逃,这是因为作战的地理形势再好,也比不上人心所向、内部团结啊。

(7)、人固有一死,或重于泰山,或轻于鸿毛。——汉·司马迁《史记》

(8)、道就会产生。一个人孝顺父母,敬爱兄长,这就是'仁’的基础吧!”

(9)、富贵不能淫,贫贱不能移,威武不能屈。此之谓大丈夫。 释义: 以顺从为原则的,是妾妇之道。 至于大丈夫,则应该住在天下最宽广的住宅里,站在天下最正确 的位置上,走着天下最光明的大道。

(10)、(译文) (孟子说:)“一个人把什么话都轻易地说出口,那便(要出现很多错处,对他就)不足责备了。”

(11)、好学近乎知,力行近乎仁。——《礼记·中庸》

(12)、好人之所恶,恶人之所好,是谓拂人之性,菑必逮夫身。

(13)、(13)五亩之宅,树之以桑,五十者可以衣帛矣。鸡豚狗彘之畜,无失其时,七十者可以食肉矣。百亩之田,勿夺其时,八口之家可以无饥矣。谨庠序之教,申之以孝悌之义,颁白者不负戴于道路矣。——孟子

(14)、译文:处于安乐的环境中要保持警惕,要想到可能出现的危险,想到了就有防备,有了准备就会免遭祸患。

(15)、(译文)孔子说:“用道德来治理国政,你就会像天上的北极星一样,在一定的位置上,许多星辰都来拱卫着你。”

(16)、译文:对于行善,没有别人和自己的区分,抛弃自己的不对,接受人家对的,非常快乐地吸取别人的优点来做好事。

(17)、译文:君子有个大原则,就是必须用忠诚信义来争取民心,骄横奢侈就会失去民心。

(18)、瞻彼淇奥,绿竹猗猗。有匪君子,如切如磋,如琢如磨,瑟兮僴兮,赫兮咺兮。

(19)、老吾老,以及人之老;幼吾幼,以及人之幼。——孟子《孟子•梁惠王上》 译文:在赡养孝敬自己的长辈时不应忘记其他与自己没有亲缘关系的老人。在抚养教育自己的小孩时不应忘记其他与自己没有血缘关系的小孩。

(20)、译文:喜好人们所厌恶的,厌恶人们所喜好的,这就叫做违背人的本性,灾害必定会落到他的身上。

(1)、译文:学习知识而又能经常去复习、练习,不也是很令人高兴的事么?有朋友远道而来,不也是令人快乐的事么?

(2)、译文:雎鸠关关相对唱,双栖河中小洲上。纯洁美丽好姑娘,正是我心中的好对象。

(3)、孟子曰:“富贵不能淫,贫贱不能移,威武不能屈,此之谓大丈夫也。”

(4)、来的富贵,我把它看作天上的浮云(不去要,不理采)。”

(5)、(9)天子不仁,不保四海;诸侯不仁,不保社稷;卿大夫不仁,不保宗庙;士庶人不仁,不保四体。——孟子

(6)、(翻译):君子之间的交往,像水一样的平淡、纯净,这样的友谊才会持久;往小人之间的交像甜酒一样的又浓又稠,但不会长久。

(7)、译:当正义遭到悔辱、欺凌却不挺身而出,是一种耻辱的表现。

(8)、译文:对于行善,没有别人和自己的区分,抛弃自己的不对,接受人家对的,非常快乐地吸取别人的优点来做好事。

(9)、译文:先出击就能制服敌人,随后应战只会被控制。

(10)、(翻译):勤奋是登上知识高峰的一条捷径,不怕吃苦才能在知识的海洋里自由遨游。

(11)、三人行,必有我师焉,择其善者而从之,其不善者而改之。—《论语》

(12)、业精于勤,荒于嬉;行成于思,毁于随。——韩愈

(13)、不积跬步,无以至千里,不积小流,无以成江海。——《荀子》

(14)、(译文)孔子说:“富裕与贵显,是人人所盼望的;如果用不正当的手段得到它,一个君子不会接受的。贫穷和下贱,是人人所厌恶的;如果用不正当的手段抛弃它,一个君子也不会干的。”

(15)、译文:举荐人才,不要把有道德的人遗漏;赏赐爵禄,不要忘记有功劳的人。

(16)、诐辞知其所蔽,淫辞知其所陷,邪辞知其所离,遁辞知其所穷。

(17)、厩有肥马,民有饥色,野有饿莩,此率兽而食人也。

(18)、(49)不挟长,不挟贵,不挟兄弟而友。——孟子

(19)、子在川上曰:“逝者如斯夫!不舍昼夜。”(《论语·子罕》)

(20)、(译文)君子有卓越的才能或超群的技艺,不会到处炫耀,而是在必要的时刻施展出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