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语原文及翻译完整版(文案精选106句)

粉色心情网
评论 2023-11-05 09:55:39 浏览59

论语原文及译文全集

1、论语原文注释译文

(1)、孟懿子问孝,子曰:“无违。”樊迟御,子告之曰:“孟孙问孝于我, 我对曰无违。”樊迟曰:“何谓也。”子曰:“生,事之以礼;死,葬之以礼,祭之以礼。”

(2)、试译:孔子说:“一旦真下决心做好人,就不会讨厌什么了。”

(3)、(译文)有人问孔子关于举行禘祭的规定。孔子说:“我不知道。知道这种规定的人,对治理天下的事,就会像把这东西摆在这里一样(容易)吧!”(一面说一面)指着他的手掌。

(4)、试译:孔子说:“谁能出家不经过房门的?那为什么不走人生正道呢?”

(5)、(译文)孔子说:“我完完全全按照周礼的规定去事奉君主,完全尽到做臣子的礼节,别人却以为是在谄媚哩!”

(6)、6子曰:“我未见好仁者,恶不仁者。好仁者,无以尚之;恶不仁者,其为仁矣,不使不仁者加乎其身。有能一日用其力于仁矣乎?我未见力不足者。盖有之矣,我未之见也。”

(7)、(译文)孔子说:“作为一个人却不讲信用,不知他怎么可以立身处世!好比大车没有套横木的輗,小车没有套横木的軏,那怎么可以行走呢?”

(8)、44阙d童子将命。或问之曰:“益者与欤?”子曰:“吾见其居于位也,见其与先生并行也,非求益者也,欲速成者也。”

(9)、(译文)孔子说:"当他父亲在世的时候,(因为他无权独立行动),要观察他的志向;当他父亲死去以后,观察他的行为。如果他长期不改变父亲的原则,这样的人可以说是尽到孝了。"

(10)、(译文)孔子说:“用法制禁令去引导百姓,使用刑法来约束他们,老百姓只是求得免于犯罪受惩,却失去了廉耻之心;用道德教化引导百姓,使用礼制去统一百姓的言行,百姓不仅会有羞耻之心,而且也就守规矩了。” 

(11)、试译:孔子说:“患得患失的人,可以和他同朝共事吗?这种人,未得手之前唯恐得不到,一旦得手又唯恐丢掉。一旦他担心丢掉的话,就什么事情都做得出来。”

(12)、试译:受国君委派接待外宾,总是精神饱满、神色庄重,快步去办。向站在两旁的人作揖,左右拱手,衣服前后飘动,风度翩翩。到了外宾面前,伸开双臂疾步迎上去,如舒展双翅。客人辞别后,一定回禀君王说:“客人走远了。”

(13)、叶公问孔子于子路,子路不对。子曰:“汝奚不曰:其为人也,发愤忘食,乐以忘忧,不知老之将至云尔?”

(14)、试译:仲弓问什么是仁,孔子说:“出门在外,好比拜见稀有贵客,必恭必敬;使用民力,好比承办重大祭祀,诚惶诚恐。自己不乐意的,不要强加于人。在国内无怨气,在家里无怨言。”仲弓说:“冉雍虽然迟钝,还是想做到这句话。”

(15)、(译文)孔子说:“我没有见过刚毅的人。”有人说:“申枨是这样的人。”孔子说:“申枨这个人欲望太多,怎么可能刚毅呢?”

(16)、24子曰:“君子欲讷(nè)于言而敏于行。”

(17)、子曰:“吾十有五而志于学,三十而立,四十而不惑,五十而知天命,六十而耳顺,七十而从心所欲,不逾矩。”

(18)、译文孔子说:“君子通晓道义,小人通晓私利。”

(19)、5子畏于匡,曰:“文王既没,文不在兹乎?天之将丧斯文也,后死者不得与(yù)于斯文也;天之未丧斯文也,匡人其如予何?”

(20)、译文叶公问子路:孔子是怎样的人,子路不回答。孔子说:“你怎么不说:他这个人啊,发愤时就忘记吃饭,高兴起来就忘记了忧愁,竟然连自己衰老了也不知道,如此而已。”

2、论语原文及翻译完整版

(1)、15子入太庙,每事问。或曰:“孰谓鄹人之子知礼乎?入太庙,每事问。”子闻之,曰:“是礼也?”

(2)、孔子说;“当他父亲在世的时候,(因为他无权独立行动),要观察他的志向;在他父亲死后,要考察他的行为;若是他对他父亲的合理部分长期不加改变,这样的人可以说是尽到孝了。”

(3)、有子曰:“其为人也孝悌,而好犯上者,鲜矣;不好犯上,而好作乱者,未之有也。君子务本,本立而道生。孝弟也者,其为人之本与?”

(4)、试译:孔子说:“无为而治的,大概就是舜吧?有什么可操心的呢?自己诚诚恳恳、堂堂正正坐在朝廷上就是了。”

(5)、(译文)孔子说:“君子明白大义,小人只知道小利。”

(6)、试译:子贡问如何做到仁厚。孔子说:“工人要做好工作,一定先备好工具。住在一个国家,就要好好侍奉国中大夫的贤明者,结交国中士人的仁厚者。”

(7)、4子曰:“有德者必有言,有言者不必有德。仁者必有勇,勇者不必有仁。”

(8)、子夏曰:“贤贤易色;事父母,能竭其力;事君,能致其身;与朋友交,言而有信。虽曰未学,吾必谓之学矣。”

(9)、子谓南容:“邦有道不废;邦无道免于刑戮。”以其兄之子妻之。

(10)、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有朋自远方来,不亦乐乎?人不知而不愠,不亦君子乎?

(11)、试译:孔子说:“夏礼,我能够讲一讲,只是杞国的不足以验证;殷礼,我能够说一说,只是宋国的不足以验证。原因是典籍和贤人不够。典籍够、贤人够,我就可以验证它们。”

(12)、试译:子路让子羔做费城的地方官。孔子说:“这是害了人家的儿子。”子路说:“有人民(可领导),有国家(可管理),何必非要读书才算做学问呢?”孔子说:“所以我们讨厌那种耍嘴皮的人啊。”

(13)、15子曰:“师挚之始,《关雎》之乱,洋洋乎盈耳哉!”

(14)、孟武伯问:“子路仁乎?”子曰:“不知也。”又问,子曰:“由也,千乘之国,可使治其赋也,不知其仁也。”“求也何如?”子曰:“求也,千室之邑、百乘之家,可使为之宰也,不知其仁也。”“赤也何如?”子曰:“赤也,束带立于朝,可使与宾客言也,不知其仁也。”

(15)、子曰:“君子之于天下也,无适也,无莫也,义之与比。”

(16)、《论语》的篇名通常取开篇前两个字作为篇名;若开篇前两个字是“子曰”,则跳过取句中的前两个字;若开篇三个字是一个词,则取前三个字。篇名与其中的各章没有意义上的逻辑关系,仅可当作页码看待。

(17)、曾子说:“我每天反省自己很多次。你有没有尽力为别人?你对朋友诚实吗?你复习了老师教的知识吗?”

(18)、26子曰:“三军可夺帅也,匹夫不可夺志也。”

(19)、15子曰:“鄙夫可与事君也与欤哉?其未得之也,患得之;既得之,患失之;苟患失之,无所不至矣。”

(20)、子张问曰:“令尹子文三仕为令尹,无喜色,三已之无愠色,旧令尹之政必以告新令尹,何如?”子曰:“忠矣。”曰:“仁矣乎?”曰:“未知,焉得仁?”“崔子弑齐君,陈文子有马十乘,弃而违之。至于他邦,则曰:‘犹吾大夫崔子也。’违之。之一邦,则又曰:‘犹吾大夫崔子也。’违之,何如?”子曰:“清矣。”曰:“仁矣乎?”曰:“未知,焉得仁?”

3、论语全文及译文读解

(1)、试译:孔子说:“君子担心自己无能,不担心别人不了解自己的才华。”

(2)、(译文)孔子说:“读书人立志于追求真理,却以穿得不好吃得不好为耻辱,那就值不得和他谈论什么了。”

(3)、 乐:与说有所区别。旧注说,悦在心里,乐在见于外。

(4)、15子曰:“晋文公谲(jué)而不正,齐桓公正而不谲。”

(5)、试译:孔子说:“苗子茁壮却不开花的,有啊!花团锦簇而不结果的,有啊!”

(6)、试译:孔子说:“郑国外交文件的制定,是由裨谌起草,世叔斟酌,外交官子羽增删,东里人子产推敲润色的。”

(7)、15子贡曰:“贫而无谄,富而无骄,何如?”子曰:“可也。未若贫而乐,富而好礼者也。”子贡曰:“《诗》云:‘如切如磋,如琢如磨’,其斯之谓与欤?”子曰:“赐也,始可与言《诗》已矣。告诸往而知来者。”

(8)、季氏第十六(主要记孔子论君子修身,以及如何用礼法治国)

(9)、子曰:“管仲之器小哉!”或曰:“管仲俭乎?”曰:“管氏有三归,官事不摄,焉得俭?”“然则管仲知礼乎?”曰:“邦君树塞门,管氏亦树塞门;邦君为两君之好有反坫,管氏亦有反坫。管氏而知礼,孰不知礼?”

(10)、24子曰:“觚(gū)不觚,觚哉!觚哉!”

(11)、(译文)孔子说:“居于执政地位的人,不能宽厚待人,行礼的时候不严肃,参加丧礼时也不悲哀,这种情况我怎么能看得下去呢?”

(12)、有子曰:“礼之用,和为贵。先王之道,斯为美,小大由之。有所不行,知和而和,不以礼节之,亦不可行也。”

(13)、5子曰:“道导千乘之国,敬事而信,节用而爱人,使民以时。”

(14)、8子曰:“由也,女汝闻六言六蔽矣乎?”对曰:“未也。”“居,吾语(yù)女汝。好仁不好学,其蔽也愚;好知智不好学,其蔽也荡;好信不好学,其蔽也贼;好直不好学,其蔽也绞;好勇不好学,其蔽也乱;好刚不好学,其蔽也狂。”

(15)、子游曰:“事君数,斯辱矣;朋友数,斯疏矣。”

(16)、(译文)孔子说:“仲由!我教你的东西你都明白了吗?知道的就是知道,不知道就是不知道,这就是智慧啊!”

(17)、试译:孔子说:“鲁国、卫国的国政,有兄弟气象。”

(18)、孔子说:“弟子们在父母跟前,就孝顺父母;出门在外,要顺从师长,言行要谨慎,要诚实可信,寡言少语,要广泛地去爱众人,亲近那些有仁德的人。这样躬行实践之后,还有余力的话,就再去学习文献知识。”

(19)、试译:蘧伯玉派人去看望孔子。孔子请来人坐下,慰问道:“他老先生最近忙什么呢?”来人答道:“老先生想减少自己的过错,但还没有如愿。”来者出去后,孔子感叹说:“是个使者啊!是个使者啊!”

(20)、9子曰:“夏礼,吾能言之,杞不足征也;殷礼,吾能言之,宋不足征也。文献不足故也。足,则吾能征之矣。”

4、论语原文及译文全集及注释

(1)、子谓公冶长:“可妻也,虽在缧绁之中,非其罪也!”以其子妻之。

(2)、(注释)①女:即“汝”,你。②愈:更,胜过。③望:比

(3)、(译文)孔子说:“君子合群而不与人勾结,小人与人勾结而不合群。

(4)、试译:孔子说:“跟从我到陈国、蔡国受难的,都不在这里了。”

(5)、翻译:孔子说:“默默地增加知识,学而不厌,诲人不倦,这对我有什么难呢?”

(6)、9哀公问于有若曰:“年饥,用不足,如之何?”有若对曰:“盍彻乎?”曰:“吾犹不足,如之何其彻也?”对曰:“百姓足,君孰与不足?百姓不足,君孰与足?”

(7)、(注释)①耻:意动用法,以.....为耻。②躬:自身。这里指自身的实际行动。③逮:及,赶上。

(8)、徐文兵《黄帝内经》之《金匮真言论》1-20全集

(9)、(译文)孟孙氏、叔孙氏、季孙氏三家在祭祖完毕撤去祭品时,也命乐工唱《雍》这篇诗。孔子说:“(《雍》诗上这两句)‘助祭的是诸侯,天子严肃静穆地在那里主祭。’这样的意思,怎么能用在你三家的庙堂里呢?”

(10)、10子夏曰:“君子信而后劳其民;未信,则以为厉己也。信而后谏;未信,则以为谤己也。”

(11)、“孟母三迁”的故事已经是妇孺皆知的了。其实,它正好以生动形象的方式表达了孔子“里仁为美”的思想。

(12)、(注释)①太庙:太祖(开国之君)的庙。周公旦是鲁国的始封之君,所以,鲁国的太庙就是周公的庙。②鄹(zou)人之子:指孔子,鄹又作陬,地名,即《史记.孔子世家》所说的“孔子生鲁昌平乡陬邑”的“陬”,是孔子的出生地。鄹人则指孔子的父亲叔梁纥曾经做过鄹大夫,所以称为鄹人。

(13)、相传孔子与南宫敬叔适周问礼于老聘,问乐于苌弘。

(14)、子曰:孟之反不伐,奔而殿,将入门,策其马,曰:非敢后也,马不进也。

(15)、7子游问孝。子曰:“今之孝者,是谓能养。至于犬马,皆能有养。不敬,何以别乎?”

(16)、弟子巫马施、高柴、宓不齐生。施字子期,陈国人;柴字子高,齐国人;

(17)、(译文)孔子评论《韶》乐说:“声音美极了,内容也好极了。”评论《武》乐说:“声音美极了,内容却不够好。”

(18)、试译:孔子说:“大家整天呆在一起,没说一句识大体的话,尽耍小聪明,难成气候啊!”

(19)、子曰: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为政》

(20)、试译:曾子说:“可以把六尺幼君托付给他,可以把百里国政托付给他,面临生死存亡而节操不丢——这种人是君子吗?是君子!”

5、论语原文及译文全集及翻译

(1)、试译:孔子说:“三军可以失去大帅,个人不可以丧失意志。”

(2)、试译:子贡问什么是君子,孔子回答说:“想说的话他自己先做到,别人就会跟从他。”

(3)、17子所雅言,《诗》、《书》、执礼,皆雅言也。

(4)、(注释)子禽:姓陈,名亢,字子禽。 子贡:孔子的学生,姓端木,名赐,字子贡。 夫子:古代对人的敬称。孔子曾做过鲁国的司寇,所以他的学生称他为夫子。后来也因此而沿袭称老师为夫子。其诸:表示推测的语气,相当于"大概"、"或者"之类的意思。

(5)、孟懿子问孝,子曰:“无违。”樊迟御,子告之曰:“孟孙问孝于我,我对曰‘无违’。”樊迟曰:“何谓也?”子曰:“生,事之以礼;死,葬之以礼,祭之以礼。”

(6)、子曰:质胜文则野,文胜质则史。文质彬彬,然后君子。

(7)、译文孔子说:“到了寒冷的季节,才知道松柏是最后凋谢的。”

(8)、14鲁人为长(cháng)府。闵子骞曰:“仍旧贯,如之何?何必改作?”子曰:“夫人不言,言必有中(zhòng)。”

(9)、(译文)孔子到了太庙,每件事都要问。有人说:“谁说此人懂得礼呀,他到了太庙里,什么事都要问别人。”孔子听到此话后说:“这就是礼呀!”

(10)、子夏问孝。子曰:“色难。有事,弟子服其劳;有酒食,先生馔,曾是以为孝乎?”

(11)、子曰:“默而识之,学而不厌,诲人不倦,何有于我哉?”

(12)、孔子生年一般按《史记·孔子世家》所记为鲁襄公二十二年,而生月生日《史记》未记,按《谷梁传》所记“十月庚子孔子生”。换算为当今之公历应为公元前551年9月8日生。

(13)、14子欲居九夷。或曰:“陋,如之何?”子曰:“君子居之,何陋之有?”

(14)、子曰:“学而不思则罔(wǎng),思而不学则殆(dài)。”(《为政》)

(15)、13子贡曰:“有美玉于斯,韫椟((yùndú))而藏诸?求善贾(gǔ)而沽诸?”子曰:“沽之哉!沽之哉!我待贾(gǔ)者也。”

(16)、试译:樊迟请教怎么种五谷,孔子说:“我不如老农。”请教怎么种菜,孔子说:“我不如老圃。”樊迟出门后,孔子说:“小人啊,樊须!在上的热衷礼仪,老百姓没有哪个敢不恭敬的;在上的热衷仁义,老百姓没有哪个敢不服从的;在上的热衷诚信,老百姓没有哪个敢不踏踏实实的。这样的话,四面八方的人都会背着自己的小孩来投奔,哪里用得着在上的亲自种庄稼呢?”

(17)、(译文)孔子说:“我完完全全按照周礼的规定去事奉君主,别人却以为这是诌媚呢。”

(18)、试译:孔子说:“我不是生来就懂的人,而是喜好古代文化又勤奋学习的人。”

(19)、试译:孔子说:“温习旧学问而触发新感悟,就可以做老师了。”

(20)、4子贡问曰:“赐也何如?”子曰:“女汝?器也。”曰:“何器也?”曰:“瑚琏也。”

(1)、试译:孔子说:“君子最担心一辈子名不副实。”

(2)、(注释)①如礼何:拿礼怎么办,意即礼对他已没有什么意思了。下文“如乐何”义同。

(3)、15子曰:“吾自卫反返鲁,然后乐正,《雅》、《颂》各得其所。”

(4)、16色斯举矣,翔而后集。曰:“山梁雌雉,时哉时哉!”子路共拱之,三嗅而作。

(5)、11子夏曰:“大德不逾闲,小德出入可也。”

(6)、12子曰:“片言可以折狱者,其由也与欤?”子路无宿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