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语原文及翻译简短
1、论语论仁爱原文及翻译
(1)、30子曰:“以不教民战,是谓弃之。”(翻译)
(2)、子曰:“中人以上,可以语上也;中人以下,不可以语上也。”
(3)、(译文)长沮、桀溺在一起耕种,孔子路过,让子路去寻问渡口在哪里。长沮问子路:“那个拿着缰绳的是谁?”子路说:“是孔丘。”长沮说;“是鲁国的孔丘吗?”子路说:“是的。”长沮说:“那他是早已知道渡口的位置了。”子路再去问桀溺。桀溺说:“你是谁?”子路说:“我是仲由。”桀溺说:“你是鲁国孔丘的门徒吗?”子路说:“是的。”桀溺说:“像洪水一般的坏东西到处都是,你们同谁去改变它呢?而且你与其跟着躲避人的人,为什么不跟着我们这些躲避社会的人呢?”说完,仍旧不停地做田里的农活。子路回来后把情况报告给孔子。孔子很失望地说:“人是不能与飞禽走兽合群共处的,如果不同世上的人群打交道还与谁打交道呢?如果天下太平,我就不会与你们一道来从事改革了。”
(4)、11孔子曰:“见善如不及,见不善如探汤;吾见其人矣。吾闻其语矣。隐居以求其志,行义以达其道;吾闻其语矣,未见其人也。”(翻译)
(5)、子曰:“君子博学于文,约之以礼,亦可以弗畔矣夫。”
(6)、(译文)孔子说:如果没有祝鮀那样的口才,也没有宋朝的美貌,那在今天的社会上处世立足就比较艰难了。
(7)、7子路从而后,遇丈人,以杖荷蓧。子路问曰:“子见夫子乎?”丈人曰:“四体不勤,五谷不分,孰为夫子?”植其杖而芸,子路拱而立。止子路宿,杀鸡为黍而食之,见其二子焉。明日,子路行以告,子曰:“隐者也。”使子路反见之,至则行矣。子路曰:“不仕无义。长幼之节不可废也,君臣之义如之何其废之?欲洁其身而乱大伦。君子之仕也,行其义也,道之不行已知之矣。”(翻译)
(8)、(译文)子贡提出去掉每月初一日告祭祖庙用的活羊。孔子说:“赐,你爱惜那只羊,我却爱惜那种礼。”
(9)、(译文)子贡说:“老师讲授的礼、乐、诗、书的知识,依靠耳闻是能够学到的;老师讲授的人性和天道的理论,依靠耳闻是不能够学到的。”
(10)、子曰:“中人以上,可以语上也;中人以下,不可以语上也。”
(11)、注释)(1)讷:迟钝。这里指说话要谨慎。(2)敏:敏捷、快速的意思。
(12)、(注释)①季康子:鲁国大夫,鲁哀公时的正卿,鲁国当时最有政治势力的人。②以:这里作连词用,同“和”。③劝:勤勉。④临:莅临。
(13)、(译文) 孔子说:“只读书学习,而不思考问题,就会罔然无知而没有收获;只空想而不读书学习,就会疑惑而不能肯定。”
(14)、(译文)子夏说:“各行各业的工匠住在作坊里来完成自己的工作,君子通过学习来撑握道。”
(15)、(译文)子牢说:“孔子说过,‘我(年轻时)没有去做官,所以会许多技艺’。”
(16)、8子曰:“兴于《诗》,立于礼,成于乐。”(翻译)
(17)、饭疏食,饮水,曲肱而枕之,乐在其中矣.不义而富且贵,于我如浮云.
(18)、樊迟问知,子曰:务民之义,敬鬼神而远之,可谓知矣。问仁,曰:仁者先难而后获,可谓仁矣。
(19)、(译文) 舜有五位贤臣,就能治理好天下。周武王也说过:“我有十个帮助我治理国家的臣子。”孔子说:“人才难得,难道不是这样吗?唐尧和虞舜之间及周武王这个时期,人才是最盛了。但十个大臣当中有一个是妇女,实际上只有九个人而已。周文王得了天下的三分之仍然事奉殷朝,周朝的德,可以说是最高的了。”
(20)、(译文)已经做过的事不用提了,已经完成的事不用再去劝阻了,已经过去的事也不必再追究了
2、论语原文及翻译简短版
(1)、(译文)父母的年纪,不可不知道并且常常记在心里。一方面为他们的长寿而高兴,一方面又为他们的衰老而恐惧。
(2)、子禽问于子贡曰:“夫子至于是邦也,必闻其政,求之与,抑与之与?”子贡曰:“夫子温、良、恭、俭、让以得之。夫子之求之也,其诸异乎人之求之与?”
(3)、(译文) 曾子说:“士不可以不弘大刚强而有毅力,因为他责任重大,道路遥远。把实现仁作为自己的责任,难道还不重大吗?奋斗终身,死而后已,难道路程还不遥远吗?”
(4)、颜渊、季路侍,子曰:“盍各言尔志?”子路曰:“愿车马、衣轻裘与朋友共,敝之而无憾。”颜渊曰:“愿无伐善,无施劳。”子路曰:“愿闻子之志。”子曰:“老者安之,朋友信之,少者怀之。”
(5)、(注释)《诗》三百:《诗》指《诗经》,《诗经》共有诗305篇。这里说“三百”是举其整数。蔽:概括。 思无邪:原本是《诗经 鲁颂 同》中的一句;孔子借来评论整部《诗经》。“思”在《同》篇里本是无义的语首词,但孔子却引用它当“思想”解。
(6)、(译文)孔子说:“晏平仲善于和别人交朋友,交往越久,别人越尊敬他。”
(7)、(译文)孔子说:具有中等以上才智的人,可以给他讲授高深的学问,在中等水平以下的人,不可以给他讲高深的学问。
(8)、子谓子贱:“君子哉若人!鲁无君子者,斯焉取斯?”
(9)、季氏旅于泰山。子谓冉有曰:“女弗能救与?”对曰:“不能。”子曰:“呜呼!曾谓泰山不如林放乎?”
(10)、15子游曰:“吾友张也为难能也,然而未仁。”(翻译)
(11)、20孺悲欲见孔子,孔子辞以疾。将命者出户,取瑟而歌,使之闻之。(翻译)
(12)、有子曰:“其为人也孝弟,而好犯上者,鲜矣;不好犯上而好作乱者,未之有也。君子务本,本立而道生。孝弟也者,其为仁之本与!”
(13)、(译文)他这个人,发愤用功,连吃饭都忘了,快乐得把一切忧虑都忘了,连自己快要老了都不知道。
(14)、(译文)孔子说:“算了吧!我没有见到过能够发现自己的错误而又能从内心责备自己、作自我批评的人。”
(15)、11颜渊死,门人欲厚葬之,子曰:“不可。”门人厚葬之,子曰:“回也视予犹父也,予不得视犹子也。非我也,夫二三子也!”(翻译)
(16)、子曰:“孟之反不伐,奔而殿,将入门,策其马曰:‘非敢后也,马不进也。’”
(17)、1)巧言令色:朱熹注曰:“好其言,善其色,致饰于外,务以说人。”巧和令都是美好的意思。但此处应释为装出和颜悦色的样子。
(18)、(译文)孔子说:“一国军队,可以夺去它的主帅;但一个男子汉,他的志向是不能强迫改变的。”
(19)、(译文)孔子说:“管仲这个人的器量真是狭小呀!”有人说:“管仲节俭吗?”孔子说:“他有三处豪华的藏金府库,他家里的管事也是一人一职而不兼任,怎么谈得上节俭呢?”那人又问:“那么管仲知礼吗?”孔子回答:“国君大门口设立照壁,管仲在大门口也设立照壁。国君同别国国君举行会见时在堂上有放空酒杯的设备,管仲也有这样的设备。如果说管仲知礼,那么还有谁不知礼呢?”
(20)、9子适卫,冉有仆,子曰:“庶矣哉!”冉有曰:“既庶矣,又何加焉?”曰:“富之。”曰:“既富矣,又何加焉?”曰:“教之。”(翻译)
3、论语原文及翻译简短20字
(1)、 原思做了孔子家的总管,孔子给他报酬小米九百斗,他推辞不要。孔子说:“不要这样推辞!多余的就给你的邻里乡亲吧!”
(2)、翻译:花言巧语,装出和善的面孔。这种人,心里不会有多少“仁德”(这种人不会有真正的爱人之心)。
(3)、10子曰:“苟有用我者,期月而已可也,三年有成。”(翻译)
(4)、(译文)王孙贾问道:“(人家都说)与其奉承奥神,不如奉承灶神。这话是什么意思?”孔子说:“不是这样的。如果得罪了天,那就没有地方可以祷告了。”
(5)、7子曰:“人之过也,各于其d。观过,斯知仁矣。”(翻译)
(6)、子日:“三人行,必有我师焉。择其善者而从之,其不善者而改之。”
(7)、13子曰:“已矣乎!吾未见好德如好色者也。”(翻译)
(8)、(译文)仲弓问孔子:子桑伯子这个人怎么样。孔子说:此人还可以,办事简要而不烦琐。仲弓说:居心恭敬严肃而行事简要,像这样来治理百姓,不是也可以吗?(但是)自己马马虎虎,又以简要的方法办事,这岂不是太简单了吗?孔子说:冉雍,这话你说得对。
(9)、(译文)孔子说:“士有志于(学习和实行圣人的)道理,但又以自己吃穿得不好为耻辱,对这种人,是不值得与他谈论道的。”
(10)、20子曰:“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翻译)
(11)、(3)敬事:敬字一般用于表示个人的态度,尤其是对待所从事的事务要谨慎专兢兢业业.
(12)、12子路问成人,子曰:“若臧武仲之知、公绰之不欲、卞庄子之勇、冉求之艺,文之以礼乐,亦可以为成人矣。”曰:“今之成人者何必然?见利思义,见危授命,久要不忘平生之言,亦可以为成人矣。”(翻译)
(13)、19子曰:“大哉尧之为君也!巍巍乎,唯天为大,唯尧则之。荡荡乎,民无能名焉。巍巍乎其有成功也,焕乎其有文章!”(翻译)
(14)、(注释)罔:通“悯”,迷惑而无所得。 殆:通假“怠”,精神疲倦而无所得
(15)、4子曰:“回也非助我者也,于吾言无所不说。”(翻译)
(16)、(译文)孔子说:“读书人立志于追求真理,却以穿得不好吃得不好为耻辱,那就值不得和他谈论什么了。”
(17)、林放问礼之本。子曰:“大哉问!礼,与其奢也,宁俭;丧,与其易也,宁戚。”
(18)、23子曰:“君子上达,小人下达。”(翻译)
(19)、(译文)有子说:“孝顺父母,尊敬兄长却喜欢冒犯上司的人,是很少的;不喜欢冒犯上司却喜欢造反的人,更是从来没有过。君子致力于根本,根本确立了,道德原则就会形成。孝顺父母,尊敬兄长,这就是实行仁道的根本吧!
(20)、29子曰:“中庸之为德也,其至矣乎!民鲜久矣。”(翻译)
4、论语一则原文及翻译
(1)、子贡欲去告朔之饩羊,子曰:“赐也!尔爱其羊,我爱其礼。”
(2)、(译文)孔子说:“人们的错误,总是与他那个集团的人所犯错误性质是一样的。所以,考察一个人所犯的错误,就可以知道他没有仁德了。”
(3)、(译文)孔子讲到“韶”这一乐舞时说:“艺术形式美极了,内容也很好。”谈到“武”这一乐舞时说:“艺术形式很美,但内容却差一些。”
(4)、宰我问曰:“仁者,虽告之曰:‘井有仁焉。’其从之也?”子曰:“何为其然也?君子可逝也,不可陷也;可欺也,不可罔也。”
(5)、翻译:子贡问孔子:“卫国大夫孔文子(孔圉yù)为什么死后谥号为‘文’?”孔子说:“孔圉聪明好学,向低于自己的人学习不感到羞耻,因为这样他死后才谥号为‘文’。”
(6)、6子曰:“我未见好仁者,恶不仁者。好仁者,无以尚之;恶不仁者,其为仁矣,不使不仁者加乎其身。有能一日用其力于仁矣乎?我未见力不足者。盖有之矣,我未见也。”(翻译)
(7)、(译文)子贡问怎样做一个君子。孔子说:“对于你要说的话,先实行了,再说出来,(这就够说是一个君子了)。”
(8)、翻译:子夏说:“博览群书广泛学习而已记得牢固,就与切身有关的问题提出疑问并且去思考,仁就在其中了。”
(9)、(译文)孔子说:“父母的年纪,不可不知道并且常常记在心里。一方面为他们的长寿而高兴,一方面又为他们的衰老而恐惧。”
(10)、14子在齐闻《韶》,三月不知肉味,曰:“不图为乐之至于斯也。”(翻译)
(11)、19子曰:“回也其庶乎,屡空。赐不受命而货殖焉,亿则屡中。”(翻译)
(12)、子贡曰:如有博施于民而能济众,何如?可谓仁乎?子曰:何事于仁?必也圣乎!尧舜其犹病诸。夫仁者,己欲立而立人,己欲达而达人。能近取譬,可谓仁之方也已。
(13)、(译文)子夏问孔子:“‘笑得真好看啊,美丽的眼睛真明亮啊,用素粉来打扮啊。’这几句话是什么意思呢?”孔子说:“这是说先有白底然后画画。”子夏又问:“那么,是不是说礼也是后起的事呢?”孔子说:“商,你真是能启发我的人,现在可以同你讨论《诗经》了。”
(14)、(译文) 孔子说:“(人的修养)开始于学《诗》,自立于学礼,完成于学乐。”
(15)、25蘧伯玉使人于孔子,孔子与之坐而问焉,曰:“夫子何为?”对曰:“夫子欲寡其过而未能也。”使者出,子曰:“使乎!使乎!”(翻译)
(16)、子游为武城宰,子曰:“女得人焉尔乎?”曰:“有澹台灭明者,行不由径,非公事,未尝至于偃之室也。”
(17)、 孔子说:“真是个大贤人啊,颜回!用一个竹筐盛饭,用一只瓢喝水,住在简陋的巷子里。别人都忍受不了那穷困的忧愁,颜回却能照样快活。真是个大贤人啊,颜回!”
(18)、子日:“贤哉回也,一箪食,一瓢饮,在陋巷,人不堪其忧,回也不改其乐。贤哉回也。"
(19)、子曰:“父在,观其志。父没,观其行;三年无改于父之道,可谓孝矣。”
(20)、(译文)孔子说:“能够用礼让原则来治理国家,那还有什么困难呢?不能用礼让原则来治理国家,怎么能实行礼呢?”
5、论语原文及翻译简短50字
(1)、5子畏于匡,曰:“文王既没,文不在兹乎?天之将丧斯文也,后死者不得与于斯文也;天之未丧斯文也,匡人其如予何?”(翻译)
(2)、(5抑:表示选择的文言连词,有“还是”的意思。
(3)、(译文) 卫国的公孙朝问子贡说:“仲尼的学问是从哪里学来的?”子贡说:“周文王武王的道,并没有失传,还留在人们中间。贤能的人可以了解它的根本,不贤的人只了解它的末节,没有什么地方无文王武王之道。我们老师何处不学,又何必要有固定的老师传播呢?”
(4)、子曰:“人之生也直,罔之生也幸而免。”
(5)、5子曰:“孝哉闵子骞!人不间于其父母昆弟之言。”(翻译)
(6)、7子曰:“君子无所争,必也射乎!揖让而升,下而饮。其争也君子。”(翻译)
(7)、(译文2)孔子说:“用礼来约束自己,再犯错误的人就少了。”
(8)、子曰:“回也,其心三月不违仁,其余则日月至焉而已矣。”
(9)、(译文)曾子说:“我每天多次反省自己,为别人办事是不是尽心竭力了呢?同朋友交往是不是做到诚实可信了呢?老师传授给我的学业是不是复习了呢?”
(10)、子游曰:“事君数,斯辱矣;朋友数,斯疏矣。”
(11)、(译文)孔子说:“符合礼法的正言规劝,谁能不听从呢?但(只有按它来)改正自己的错误才是可贵的。恭顺赞许的话,谁能听了不高兴呢?但只有认真推究它(的真伪是非),才是可贵的。只是高兴而不去分析,只是表示听从而不改正错误,(对这样的人)我拿他实在是没有办法了。”
(12)、(注释)其:他的,这里指儿子,不是指父亲。 没:死去,与"在"相对。 三年:泛指多年
(13)、默而识之,学而不厌,诲人不倦,何有于我哉?
(14)、有子曰:“信近于义,言可复也;恭近于礼,远耻辱也;因不失其亲,亦可宗也。”
(15)、(译文)孔子说:“我没有见过刚毅的人。”有人说:“申枨是这样的人。”孔子说:“申枨这个人欲望太多,怎么可能刚毅呢?”
(16)、(原文)或谓孔子曰:“子奚不为政?”子曰:“《书》云:‘孝乎惟孝,友于兄弟。’施于有政,是亦为政,奚其为为政?”
(17)、(译文1)孔于说:“钻研异端邪说,那是很有害的啊!”
(18)、(译文)孔子说:“宁武子这人,当国家政治清明的时候就表现自己的聪明才智,当国家政治黑暗的时候便装出一副愚笨的样子。他的那种聪明别人可以做得到,但他的那种装傻别人就做不到了。”
(19)、(译文) 孔子说:“君子不像器具那样,(只有某一方面的用途)。”
(20)、(译文)孟武伯向孔子请教孝道。孔子说:“对父母,要特别为他们的疾病担忧。(这样做就可以算是尽孝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