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语全文及译文拼音
1、论语全文带拼音注释及翻译
(1)、论语十则:子曰:学而时习之,不亦说(yuè)乎有朋自远方来,不亦乐乎人不知而不愠(yùn),不亦君子乎?”孔子说:学习了(知识),然后按一定的时间去实习(温习)它等我继续说。
(2)、第一到第九则为语录体,第十则为对话体。这里所编的十则分别选自《学而》、《为政》、《里仁》、《述而》、《泰伯》、《子罕》和《卫灵公》。
(3)、子曰:大哉!尧之为君也。巍巍乎,唯天为大,
(4)、是啊,随着时代的发展物质生活的提高,人们渐渐的只是提供父母的物质生活而忽视了对父母的情感,我认为对待父母和长辈我们应该真正的了解父母的需求和情感,同样,如果我们让父母担心,忧心,这也不能算是行孝,所以我们要按照父母的意愿行事,才对父母真正的敬孝。
(5)、其鸣也哀。人之将死,其言也善。君子所贵乎道
(6)、zhǎngyòuxùyǒuyǔpéngjūnzéjìngchénzézhōng
(7)、而:连词。(可译为并且)例:学而时习之。
(8)、这本书会单选出一句经典,用父女讨论的方式解读其背景和意思。
(9)、1•7子夏(1)曰:“贤贤(2)易色;事父母能竭其力;事君,能致其身(4);与朋友交,言而有信。虽曰未学,吾必谓之学矣。”
(10)、子曰:“学而时习之,不亦说(yuè)乎?有朋自远方来,不亦乐乎?人不知而不愠,不亦君子乎?”(《学而》)
(11)、sānzhuànzhěyǒugōngyángyǒuzuǒshìyǒugǔliáng
(12)、《论语诵读本》为中华诵·经典诵读行动读本系列之依据通行本编排。本书流传广泛,大众认可度高,利于诵读,益于正教。本书适合幼儿园小学老师、家长、中小学生阅读。本书为素读本,所谓素读涉及两个方面,一是素,版本是白文;二是读,以诵读为主,不作过多的讲解。本书不加注解。通假字古今字一仍其旧,不作变动。注音兼顾现代汉语语音标准。选择大字排印,以保护视力,从而使阅读健康顺利进行。
(13)、dì zǐ guī ,shèng rén xùn。shǒu xiào tì, cì jǐn xìn。fà nài zhòng, ér qīn rén。yǒu yú lì, zé xué wén。fù mǔ hū, yìng wù huǎn。fù mǔ hū, yìng wù huǎn。fù mǔ mìng ,xíng wù lǎn。
(14)、人。孔子曰:才难,不其然乎。唐虞之际,于斯为盛,
(15)、zǐxiàyuē:“bóxuéérdǔzhì,qiēwènérjìnsī,rénzàiqízhōngyǐ。”《zǐzhāng》
(16)、《论语》推崇的德治,是孔子倡导的一种道德规范,被中国封建统治者长期奉为正统思想。德治有两层含义:一是要求统治者“为政以德”,以身作则,注意修身与勤政;二是要重视对人民的道德教化,“德主刑铺”。德治思想,对中国社会产生的深远影响,至今仍有其现实、积极的意义!
(17)、1•11子曰:“父在,观其(1)志;父没,观其行(2);三年(3)无改于父之道可谓孝矣。”
(18)、有子说:“约言符合道德规范,这种约言才可兑现。态度谦恭符合礼节规矩,才不会遭受羞辱。所依靠的都是关系亲密的人,也就可靠了。”
(19)、第一章从学习方法讲到个人修养,学以致用,体现学习的价值。学而时习之强调知识的学习需要自觉,不断实践。有朋自远方来体现学习又是相互切磋,相互交流的事情。人不知而不愠体现个人修养与别人知不知道没有关系,而是不求名利,自我进步。
(20)、第三章孔子自述一生进德修业的发展过程。随年龄增长,思想境界也逐步提高,这也是一个循序渐进的过程。
2、论语全文带拼音完整版
(1)、灵魂的觉醒,是生命中潜藏着一种巨大的能量!
(2)、第3句话讲的是为人态度。“人不知”,后面省略了宾语“之”,可译为“我”或“自己”
(3)、子zǐ曰yuē:“三sān人rén行xíng,必bì有yǒu我wǒ师shī焉yān。择zé其qí善shàn者zhě而ér从cóng之zhī,其qí不bù善shàn者zhě而ér改gǎi之zhī。”
(4)、《百家姓》(全文注音+音频+视频+姓氏来源)
(5)、tánggāozǔqǐyìshīchúsuíluànchuàngguójī
(6)、子曰:狂而不直,侗而不愿,悾悾而不信,吾不
(7)、zuǒzhuànwàiyǒuguóyǔhéqúnjīngshùshíwǔ
(8)、子夏说:“一个人能够尊重贤者而看轻女色;侍奉父母,能够竭尽全力;服侍君主,能够献出自己的生命;同朋友交往,说话诚实、恪守信用“这样的人,即使他自己说没有学过什么,我也一定要说他已经学习过了”
(9)、一年级论语十则拼音版汉字zǐyuēxuéérshíxízhībùyìyuèhūyǒupénɡzìyuǎnfānɡláibùyìlè(原文)子曰:“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有朋自远方来,不亦乐乎?后面会介绍。
(10)、论语·大学·中庸——中华经典名著全本全注全译丛书
(11)、《论语》是一部记录孔子和他弟子的言行的书,由若干篇章组成,内容大多是关于学习、道德修养、为人处世的一般原则。
(12)、yǒuguófēngyǒuyǎsònghàosìshīdāngfěngyǒng
(13)、(8)孔子说:“吃粗粮,喝冷水,弯着胳膊枕着它睡,乐趣也在这当中。用不正当的手段得来的财富和地位,对我来说就像天上的浮云一样。”
(14)、zìzǐsūnzhìxuánzēngnǎijiǔzúrénzhīlún
(15)、sāngāngzhějūnchényìfùzǐqīnfūfùshùn
(16)、南宋时朱熹将《大学》《中庸》《论语》《孟子》合为“四书”,使之在儒家经典中的地位日益提高。元代延祐年间,科举开始以“四书”开科取士。此后一直到清朝末年推行洋务运动,废除科举之前,《论语》一直是学子士人推施奉行的金科玉律。
(17)、康熙年间,统治阶层出于长久统治的目的,主动追求对孔孟思想文化的认同。包括崇文尊孔,提倡修读四书五经,尊孔子为“大成至圣文宣先师”;大修孔庙,春秋祭孔、宣谕以孔子儒教为立国之本。
(18)、子zǐ曰yuē:“温wēn故gù而ér知zhī新xīn,可kě以yǐ为wéi师shī矣yǐ。”
(19)、子贡说:“贫穷而能不谄媚,富有而能不骄傲自大,怎么样?”孔子说:“这也算可以了。但是还不如虽贫穷却乐于道,虽富裕而又好礼之人。”子贡说:“《诗》上说,‘要像对待骨、角、象牙、玉石一样,切磋它,琢磨它’,就是讲的这个意思吧?”孔子说:“赐呀,你能从我已经讲过的话中领会到我还没有说到的意思,举一反我可以同你谈论《诗》了。”
(20)、己所不欲,勿施于人:自己不想做的事情,不要强加给别人。
3、《论语》全文带拼音有注释(完整版)
(1)、第七则是学习方法和个人修养,强调无论何时何地,都要虚心向别人学习,同时要有端正的学习态度。
(2)、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出自于孔子的《论语》,千古名句,代代相传。
(3)、文章后面还会用这些成语造句,培养孩子语感,以后遇到造句题都能轻松应对。
(4)、自己与女儿的日常对话,竟然如此受欢迎。陈小云,决定把对话写成书。
(5)、《论语》里还有一百多个成语,比如尽善尽美、犬马之养、成人之美……
(6)、有子曰:“礼之用,和为贵。先王之道,斯为美,小大由之。有所不行,知和而和,不以礼节之,亦不可行也。”
(7)、徐文兵《黄帝内经》之《上古天真论》1-14全集
(8)、孔子说:“学了又时常温习和练习,不是很愉快吗?有志同道合的人从远方来,不是很令人高兴的吗?人家不了解我,我也不怨恨、恼怒,不也是一个有德的君子吗?”
(9)、曾子曰:“吾日三省吾身:为人谋而不忠乎?与朋友交而不信乎?传不习乎?”
(10)、(4)孔子说:“温习学过的知识,可以获得新的理解与体会,那么就可以凭借这一点去当(别人的)老师了。”
(11)、zǐbùxuéfēisuǒyíyòubùxuélǎohéwéi
(12)、gǔjiǔzhōujīngǎizhìchēngxíngshěngsānshíwǔ
(13)、zēngzǐ yuē shì bù kě yǐ bù hóng yì rèn zhòngér dào yuǎn rén yǐ
(14)、随后还会用孩子的校园生活、朋友交往小事来加深理解。
(15)、第九章强调无论何时何地,都要虚心向别人请教,取长补短,同时要有端正的态度。
(16)、有子说:“礼的功用,以遇事做得恰当和顺为可贵。以前的圣明君主治理国家,最可贵的地方就在这里。他们做事,无论事大事小,都按这个原则去做。如遇到行不通的,仍一味地追求和顺,却并不用礼法去节制它,也是行不通的。”
(17)、(9)子曰:“三人行,必有我师焉。择其善者而从之,其不善者而改之。”《述而》。
(18)、shīshūyìlǐchūnqiūhàoliùjīngdāngjiǎngqiú
(19)、自己有什么东西,就算很小,也不要背着父母私藏。天下没有不透风的墙,如果私藏东西,即使自己很谨慎,也免不了会有被父母发现的一天,那时父母会伤心。父母喜欢的事情,应该尽力去做; 父母厌恶的事情,应该小心谨慎不要去做。
(20)、温故而知新:“故”古义:旧的知识,今义:过去的,老的(此古义变今义是意扩大了范围)
4、论语全文及译文拼音版
(1)、让我来教教你吧,你可懂得这个道理?(杨润根《发现论语》)
(2)、曾子曰:“吾日三省吾身:为人谋而不忠乎?与朋友交而不信乎?传不习乎?”
(3)、《论语集释》是传统《论语》学研究集大成式的古籍整理著作,作者为著名学者程树德。该书综合历史上各家之说,对每章文字加以注释,内容分为考异、考证、集解、唐以前古注、集注、余论等,涉及音韵、训诂、释文等方方面面。该书的价值首先在于资料丰富,几乎囊括了之前所有的《论语》学典籍,如大家熟知的何晏的《论语集解》、皇侃的《论语义疏》、朱熹的《论语章句集注》等等,均被此书收纳,其他如四书类、秦汉诸子类、各朝诸子通论类、各种笔记等著作,亦多有征引;其次在于作者对各种问题的考证谨严审慎,不妄断,不盲从,力求客观公正地评价各家得失,从而在一些富有争议的问题上有所创见,使该书具有较高的学术价值。该书为简体横排精装本,版式美观大方,既可研读,又能收藏。
(4)、1•10子禽(1)问于子贡(2)曰:夫子(3)至于是邦(4)也,必闻其政,求之与,抑(5)与之与?”子贡曰:“夫子温、良、恭、俭、让(6)以得之。夫子之求之也,其诸(7)异乎人之求之与?”
(5)、有子曰:“信近于义,言可复也。恭近于礼,远耻辱也。因不失其亲,亦可宗也。”
(6)、wéi yáo zé zhī dàngdàng hū mín wú néngmíngyān wēi wēi hū qí yǒuchéng
(7)、注:本章的“温故而知新”有两解。一为“温故才知新”:温习已闻之事,并且由其中获得新的领悟;二为“温故及知新”:一方面要温习典章故事,另一方面又努力撷取新的知识。
(8)、yuērényìlǐzhìxìncǐwǔchángbùróngwěn
(9)、另外,出自《论语》的成语有一百多条,如见贤思齐、巧言令色、安贫乐道、和而不同、因材施教、见义勇为、既往不咎、不耻下问、文质彬彬、战战兢兢、任重道远、后生可畏、己所不欲勿施于人......这些成语语言凝炼,寓意深远,两千多年来脍炙人口,成为中国传统文化的一颗颗璀璨明珠。
(10)、zǐ yuē xué rú bù jí yóu kǒngshī zhī
(11)、zǐzàichuānshàngyuē:“shìzhěrúsīfū,búshězhòuyè。”《zǐhǎn》
(12)、果不其然,上线没多长时间,就售出5000多套,超级火爆,得到了家长一致好评。
(13)、(6)子曰:“贤哉,回也!一箪食,一瓢饮,在陋巷,人不堪其忧,回也不改其乐。贤哉,回也!”《雍也》。
(14)、zǐ yuē dà zāi yáo zhī wéi jūn yě wēi wēi hū wéi tiān wéi dà
(15)、子曰:“三军可夺帅也,匹夫不可夺志也。”《子罕》
(16)、zǐgòngyuē:“pínérwúchǎn,fùérwújiāo,hérú?”zǐyuē:“kěyě。wèiruòpínérlè,fùérhǎolǐzhěyě。”zǐgòngyuē:“《shī》yún:‘rúqiērúcuō,rúzhuórúmó’,qísīzhīwèiyǔ?”zǐyuē:“cìyě,shǐkěyǔyán《shī》yǐyǐ,gàozhūwǎngérzhīláizhě。”
(17)、(翻译)子贡问道:"有没有一句话可以终身奉行。”孔子说:“那就是‘恕’吧!自己不想要的,不要强行加在别人身上。”
(18)、1•16子曰:“不患(1)人(2)之不己知,患不知人也。”
(19)、(4)子曰:“温故而知新,可以为师矣。”《为政》。
(20)、也有学者以为作“温故及知新”解不太合适,因为按字面上解释,仅做到吸收古今知识而未有领悟心得,只像是知识的买卖者,不足以为师。所以我们就来看看“师”的意义。在论语中师字一共见于14章,其中意义与今日的老师相近者。
5、《论语》原文全文带拼音
(1)、zēng zǐ yǒu jí mèngjìng zǐ wèn zhī zēng zǐ yán yuē niǎozhī jiāng sǐ
(2)、(翻译)孔子说:“看见有才能的人就向他学习,看见不贤的人,就要反思自己有没有同样的缺点。”
(3)、“乐”是多音字,除了读yuè(音乐)、lè(快乐)外,在《论语雍也》篇中还有一处也有很多人读错:“知者乐水,仁者乐山。知者动,仁者静。知者乐,仁者寿。”朱熹的注释是:知,去声。乐,上二字并五教反,喜好也。下一字音洛。“五教反”是指我国传统的拼音方法——“反切法”:取上一字的声母(也叫“声纽”,“五”字的声母是“疑”,相当于今天的y),与下一字的韵母(即“教”的韵母iao)拼读成yao。可见,在“知者乐水,仁者乐山”二句中,“乐”字作为“喜爱、喜欢”的意思时应该读yao。
(4)、月光下的沙漠有一种奇异的震撼力,背光处黑如静海,面光处一派灰银,却有一种蚀骨的冷。这种冷与温度无关。
(5)、子贡恍然大悟,他问老师:“《诗》中写道的:如切如磋,如琢如磨,是这样吗?”
(6)、子曰:“温故而知新,可以为师矣。”(《为政》)
(7)、蒙曼读经典07《水浒传》为什么起这个名字?
(8)、wéi jǐ rèn bù yì zhònghū sǐ ér hòu yǐ bù yì yuǎn hū
(9)、zēngzǐ yuē yǐ néngwèn yú bù néng yǐ duō wèn yú guǎ yǒu ruò wú
(10)、孔子说:“当他父亲活着时,要看他本人的志向;他父亲去世以后,就要考察他本人的具体行为了。如果他长期坚持父亲生前那些正确原则,就可以说是尽孝了。”
(11)、《弟子规》正是在这种文学氛围下,写作而成的。其原名《训蒙文》,原作者李毓秀是清朝康熙年间的一个秀才。他以《论语》“学而篇”中“弟子入则孝,出则悌”为中心,列述了弟子在家、出外、待人、接物与学习上应当恪守的守则规范。后来贾存仁将其修订改编并改名为《弟子规》。
(12)、(4)鲜:音xiǎn,少的意思。《论语》书中的“鲜”字,都是如此用法。
(13)、曾参说:“我每天从多方面反省自己:替别人办事是不是尽心竭力了呢?与朋友交往是不是诚实守信了呢?对老师传授的功课,是不是用心复习了呢?”
(14)、子zǐ曰yuē :“ 知zhī之zhī者zhě不bù如rú好hào之zhī者zhě , 好hào之zhī者zhě不bù如rú乐lè之zhī者zhě 。”《 雍yōng也yě 》
(15)、孔子说:“君子,饮食不求饱足,居住不要求舒适,对工作勤劳敏捷,说话却小心谨慎,到有道的人那里去匡正自己,这样可以说是好学了。”
(16)、以自己的视角去看整件事,那么事事都不称心;以自己的观念去妄论他人,那么人人都不如意。真正受欢迎的人,他们不只用自己的观念评价别人,也会用别人的眼光审视自己。
(17)、云:战战兢兢,如临深渊,如履薄冰。而今而后,
(18)、1子曰:“泰伯,其可谓至德也已矣。三以天下让,民无得而称焉。”2子曰:“恭而无礼则劳,慎而无礼则葸,勇而无礼则乱,直而无礼则绞。君子笃于亲,则民兴于仁;故旧不遗,则民不偷。”3曾子有疾,召门弟子曰:“启予足!启予手!《诗》云:‘战战兢兢,如临深渊,如履薄冰。’而今而后,吾知免夫!小子!”4曾子有疾,孟敬子问之。曾子言曰:“鸟之将死,其鸣也哀;人之将死,其言也善。君子所贵乎道者三:动容貌,斯远暴慢矣;正颜色,斯近信矣;出辞气,斯远鄙倍矣。笾豆之事,则有司存。”5曾子曰:“以能问于不能,以多问于寡;有若无,实若虚,犯而不校。昔者吾友尝从事于斯矣。”6曾子曰:“可以托六尺之孤,可以寄百里之命,临大节而不可夺也。君子人与?君子人也。”7曾子曰“士不可以不弘毅,任重而道远。仁以为己任,不亦重乎?死而后已,不亦远乎?”8子曰:“兴于诗,立于礼,成于乐。”9子曰:“民可使由之,不可使知之。”10子曰:“好勇疾贫,乱也。人而不仁,疾之已甚,乱也。”11子曰:“如有周公之才之美,使骄且吝,其馀不足观也已。”12子曰:“三年学,不至于谷,不易得也。”13子曰:“笃信好学,守死善道。危邦不人,乱邦不居。天下有道则见,无道则隐。邦有道,贫且贱焉,耻也。邦无道,富且贵焉,耻也。”14子曰:“不在其位,不谋其政。”15子曰:“师挚之始,《关雎》之乱,洋洋乎盈耳哉!”16子曰:“狂而不直,侗而不愿,悾悾而信,吾不知之矣。”17子曰:“学如不及,犹恐失之。”18子曰:“巍巍乎,舜、禹之有天下也,而不与焉!”19子曰:“大哉尧之为君也!巍巍乎!唯天为大,唯尧则之。荡荡乎!民无能名焉。巍巍乎其有成功也!焕乎其有文章!”20舜有臣五人而天下治。武王曰:“予有乱臣十人。”孔子曰:“才难,不其然乎?唐、虞之际,于斯为盛。有妇人焉,九人而已。三分天下有其以服事殷。周之德,其可谓至德也已矣。”21子曰:“禹,吾无间然矣。菲饮食而致孝乎鬼神,恶衣服而致美乎黻冕,卑宫室而尽力乎沟洫。禹,吾无间然矣。”
(19)、(2)学:孔子在这里所讲的“学”,主要是指学习西周的礼、乐、诗、书等传统文化典籍。
(20)、可以为师矣:“可以”:古义:可以(凭借)把,今义:可能、许可
(1)、孔子也曾说:“天无私覆,地无私载,日月无私照。”
(2)、人的境界和行为要像天一样包容万物;像地一样承载担当;像日月一样惠及大众。在我们身边,也是那些富有正能量的人更受人欢迎。
(3)、hòuhànsānguózhìsìjiānzhèngjīngcāntōngjiàn
(4)、zǐyuē:“fùzài,guānqízhì;fùméi,guānqíxíng;sānniánwúgǎiyúfùzhīdào,kěwèixiàoyǐ。”
(5)、1子曰:“述而不作,信而好古,窃比于我老彭。”2子曰:“默而识之,学而不厌,诲人不倦,何有于我哉?”3子曰:“德之不修,学之不讲,闻义不能徙,不善不能改,是吾忧也。”4子之燕居,申申如也,夭夭如也。5子曰:“甚矣吾衰也!久矣吾不复梦见周公。”6子曰:“志于道,据于德,依于仁,游于艺。”7子曰:“自行束修以上,吾未尝无诲焉。”8子曰:“不愤不启,不悱不发。举一隅不以三隅反,则不复也。”9子食于有丧者之侧,未尝饱也。10子於是日哭,则不歌。11子谓颜渊曰:“用之则行,舍之则藏,惟我与尔有是夫!”子路曰:“子行三军,则谁与?”子曰:“暴虎冯河,死而无悔者,吾不与也。必也临事而惧,好谋而成者也。”12子曰:“富而可求也,虽执鞭之士,吾亦为之。如不可求,从吾所好。”13子之所慎:齐、战、疾。14子在齐闻《韶》,三月不知肉味。曰:“不图为乐之至于斯也。”15冉有曰:“夫子为卫君乎?”子贡曰:“诺。吾将问之。”入,曰:“伯夷、叔齐何人也?”曰:“古之贤人也。”曰:“怨乎?”曰:“求仁而得仁,又何怨?”出,曰:“夫子不为也。”16子曰:“饭疏食饮水,曲肱而枕之,乐亦在其中矣。不义而富且贵,于我如浮云。”17子曰:“加我数年,五十以学《易》,可以无大过矣。”18子所雅言,《诗》、《书》、执行,皆雅言也。19叶公问孔子于子路,子路不对。子曰:“女奚不曰:其为人也,发愤忘食,乐以忘忧,不知老之将至云尔。”20子曰:“我非生而知之者,好古,敏以求之者也。”21子不语:怪、力、乱、神。22子曰:“三人行,必有我师焉;择其善者而从之,其不善者而改之。”23子曰:“天生德于予,恒其如予何?”24子曰:“二三子以我为隐乎?吾无隐乎尔。吾无行而不与二三子者,是丘也。”25子以四教:文、行、忠、信。26子曰:“圣人,吾不得而见之矣;得见君子者,斯可矣。”子曰:“善人,吾不得而见之矣;得见有恒者,斯可矣。亡而为有,虚而为盈,约而为泰,难乎有恒矣。”27子钓而不纲,弋不射宿。28子曰:“盖有不知而作之者,我无是也。多闻,择其善者而从之,多见而识之,知之次也。”29互乡难与言,童子见,门人惑。子曰:“与其进也,不与其退也,唯何甚?人洁已以进,与其洁也,不保其往也。”30子曰:“仁远乎哉?我欲仁,斯仁至矣。”31陈司败问:“昭公知礼乎?”孔子曰:“知礼。”孔子退,揖巫马期而进之,曰:“吾闻君子不d,君子亦d乎?君取于吴,为同姓,谓之吴孟子。君而知礼,孰不知礼?“巫马期以告。子曰:“丘也幸,苟有过,人必知之。”32子与人歌而善,必使反之,而后和之。33子曰:“文,莫吾犹人也。躬行君子,则吾未之有得。”34子曰:“若圣与仁,则吾岂敢?抑为之不厌,诲人不倦,则可谓云尔已矣。”公西华曰:“正唯弟子不能学也。”35子疾病,子路请祷。子曰:“有诸?”子路对曰:“有之。诔曰:‘祷尔于上下神祗。’”子曰:“丘之祷久矣。”36子曰:“奢则不孙,俭则固。与其不孙也,宁固。”37子曰:“君子坦荡荡,小人长戚戚。”38子温而厉,威而不猛,恭而安。
(6)、è yī fu ér zhì měi hū fú miǎn bēi gōngshì ér jìn lì hū gōu xù
(7)、zǐ yuē tài bó qí kě wèi zhì dé yě yǐ yǐ sān yǐ tiānxià ràng
(8)、dàoxiánjiānbiànluànqǐshǐyīngfǎrǎodūbǐ
(9)、zēngzǐyuē:“shènzhōngzhuīyuǎn,míndéguīhòuyǐ。”
(10)、子zǐ贡gòng问wèn曰yuē:“有yǒu一yī言yán而ér可kě以yǐ终zhōng身shēn行xíng之zhī者zhě乎hū?”子zǐ曰yuē:“其qí恕shù乎hū!己jǐ所suǒ不bù欲yù,勿wù施shī于yú人rén。”
(11)、做人诚实诚信,它早已经融入我们的民族血液中,诚信是为人处事的基础。诚信是人的一张脸,他写着你的品德和操行。
(12)、zēng zǐ yǒu jí zhàomén dì zǐ yuē qǐ yǔ zú qǐ yǔ shǒu shī
(13)、在写这本书前,他做了超足的功课,单是参考书目就多达10几本:
(14)、子在川上曰:“逝者如斯夫,不舍昼夜。”《子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