曾国藩为人处世的智慧
1、曾国藩的为人处世之道
(1)、对此,曾国藩只是捏须一笑,不做声。他的智谋,岂是曾国荃这种莽夫所能理解的。
(2)、大意:我肚子里虽然也有些不合时宜,但从来都是藏着,永远不表露出来。
(3)、有人曾跑去问马云:“我读过很多书,但后来大部分都忘记了,你说读书到底有什么用?”
(4)、做事成,可喜;不成,用心做过,便也无怨无悔。做事的态度和过程,比结果更重要。
(5)、大意:自古以来能成就大事业的人,远大的规划和细节的落实,这两点缺一不可。
(6)、苏格拉底说过:“对于你懂的东西,你才会真正地认同。对于你不懂的东西,你不可能真正地认同。”
(7)、他从写日记开始,用工整的蝇头小楷,把自己每天的所作所为,每天早晨一睁眼到晚上睡觉所做的事情,特别是把不符合圣人标准的都摘出来,痛自反省。在日记当中,他还给自己定下每天攻克的下限,每日读史十页,每日记茶余偶谈一则,每日读一经,隔三差五地练习作文。有了日记的这一工具之后,曾国藩工作、学习的效率大为提高。这一点,正如同太极拳理所注重的积攒元气,循序渐进,看似缓慢,实则是为了更快更强。
(8)、我们做好一个角色,不是因为这个角色带给我们多大的幸福,而是让我们无愧于我们获得的幸福。
(9)、清政府赞揚他为…学有本领,器成运大,忠诚体国,节劲凌霜
(10)、善用你的眼睛吧,犹如明天你将遭到失明的灾难。——海伦·凯勒
(11)、自古成大事者,一分能耐,六分天命,三分贵人扶持!
(12)、大意:不贪财,不失信,不自以为了不起,能做到这三点,走到哪都会得到众人的敬重。
(13)、古今有所成者,无不勤而有韧;一懒则百事难成。
(14)、我生命的开始是简单而普通的,就像每个家庭迎接第一个孩子时一样,大家都充满喜悦。——海伦·凯勒
(15)、没有接触过高级的思维和谋略,就永远不知道如何改变现在的生活困境,没钱的继续没钱,会谋划的人混的越来越好。
(16)、做人要笨,家庭生活才能和谐。笨,是一种人品。家庭生活不同于工作,不需要各种明确规则甚至高标准。多给对方一点空间,学会包容。
(17)、1853年,曾国藩书生治军,创建了湘军。他自己都没想到,湘军竟能屡建奇功,最终将烧了半个中国的太平天国烈焰扑灭。曾国藩是如何打造与管理湘军的?管理湘军,其实就这两个字,让部下对他“放心”,相信自己。
(18)、而蒋介石对曾国藩更是顶礼膜拜,说是∴是为吾人之师资…。
(19)、孟德斯鸠:“当司法权和立法权合二为独裁就不可避免,自由就荡然无存。”
(20)、小偷忍不住说:这么笨的脑子,还读什么书?听你读了几遍我都背下来了。说完背了一遍扬长而去。
2、曾国藩为人处世的智慧名言
(1)、我国的传统文化也包括其支持者比如曾国藩,肯定有其迂腐落后的成分。比如思想僵化保守、迷信、缺乏数学思维。这本身就是一种建立在农耕文化上的传统文化,只能维持一个水平比较低的社会秩序的运行。严格来说只能把它归类到道德层面。而作为一个现代成熟的社会,需要的是高度法制化、社会规则(比如以前的乡规民约、约定俗成的传统习惯、行规等等。)、道德,三方面同时起作用。
(2)、他已经成为满清入关以来,汉族官僚中权力最大的官员,超越了清初的吴三桂。部下有劝他做皇帝者,曾国藩怒声斥责,并解散了如日中天的湘军。
(3)、人生启示:在人生的早期阶段里,我们教育孩子,可以是多学点东西的,因为他的人生还没有定型,他的兴趣点、兴奋点、擅长点都还没有定数,这时把网撒得大一点,在未来的人生中他选择的面会宽一点。
(4)、有很多所谓的数学家,已经把西方的数学概念和理论当作信仰,把欧几米德和毕达哥拉斯的数学教导当作不可动摇的知识,复制到中国,为什么不能基于中国的历史文化国情,发展中国真正的数学呢?有许多的知识是人类共同智慧的结果,无问东西,立德立言。
(5)、人生启示:人如果过于追求完美,就会疲惫不堪,容易求全责备、苛责于人,把人生的路越走越窄,说到底还是没有明白一切本就不完美、不完美才有前进发展的动力的道理。随着阅历的增长,才会慢慢化解心中的完美情结。然后你会发现,世间几乎没有上帝的宠儿,“家家有本难念的经”,人人都有自己的烦恼。所以,我们要直面人生的不完美,然后你会发现自己的心里,少了纠结,多了盼头。
(6)、二是嘴上说话没把门的,想到哪儿说到哪儿;
(7)、大意:为学的最初贵在有坚定不移的意志,然后贵在有勇猛精进的进取之心,最后贵在有永远牢固保持的能力。
(8)、人生启示:这确实是一种极有意味的感觉:在繁杂、劳累的工作中,怀着一种淡淡的愉悦。对此,曾国藩还写过一副对联:养活一团春意思,撑起两根穷骨头。
(9)、左宗棠认为,他不待君命,舍军奔丧的做法是不对的。于是,湖南官绅附和这一说法,使曾国藩处境十分尴尬。
(10)、人生启示:只有偏执狂才能够成功,这是英特尔公司创始人安迪格罗夫的一句名言。偏执者必然倔强,倔强有两层意思:一是主见,我认我的理,别人怎么说,我不管;二是坚持,不达目的誓不罢休。
(11)、《菜根谭》有言:“径路窄处,留一步与人行;滋味浓时,减三分让人尝。”
(12)、君子守缺而不敢求全。小人则时时求全,全者既得,而吝与凶随之矣。——《曾国藩家书》道光二十四年三月初十日与国华国荃书
(13)、曾国藩的这一智慧,也适用于当今的职场。把功劳让给同事,主动承担错误的员工,老板都很喜欢。想要成功的朋友,都应该这么做。
(14)、我们最可怕的敌人不是怀才不遇,而是我们的踌躇,犹豫。将自我定位为某一种人,于是,自我便成了那种人。——海伦·凯勒
(15)、有一次派人去邀请王闿运来谈话,去的人回来说王闿运正在看《汉书》,等一下过来。
(16)、第二次,同治三年,曾国藩率湘军追击捻军,指挥部突遭围袭,士兵们惊慌失措,无心应战。
(17)、真正有爱的人不会计较感情里的一点点得与失。生活中笨一点,对待家人宽容一点,生气时说话委婉一点,激动时语速慢一点。
(18)、让功给多隆阿尤其重要。多隆阿是八旗贵胄,他在朝廷面前给曾国藩说几句好话,是能一语定乾坤的。
(19)、幕僚们眼看情况危急,就互相串通,偷偷买通了二十条小船。收拾细软后,准备逃往城南。
(20)、《曾国藩家书》道光二十四年十二月十八日与诸弟书
3、曾国藩的处事智慧
(1)、他却答,庆幸自己生逢太平,不用经历战祸;庆幸全家有衣有食,不必挨饿受冻;庆幸家人健康;庆幸家人没有住监狱的囚犯。
(2)、人无法通过不正义的手段去实现正义的目标,因为手段是种子,而目的是树,有毒的种子,永远长不出正义的大树。
(3)、与胡林翼并称曾胡,与李鸿章、左宗棠、张之洞并称"晚清四大名臣"。
(4)、曾国藩对待部下“血诚”,所以能赢得衷心拥护,既使在危难之际,也无人愿意离开。
(5)、曾国藩笑道:“他是饱学之士,《汉书》是基本典籍,他早已烂熟于心,其实是假装看书,心里盘算退路,很快他就会离开的!”果然不久,王闿运悄悄走了。
(6)、说的是那些意志坚定的人,无论做什么事情都不会被突发的事故所吓倒,因为事先早有准备;
(7)、李白曾写:“大贤虎变愚不测,当年颇似寻常人”。
(8)、人生启示:不光读书,要做成任何事情,都必须有这三种品质:有志、有识、有恒。有志才不会甘于平庸,有识才能具备做事的本领,有恒才能绳锯木断、水滴石穿,把事情最后干成。三个方面环环相扣、缺一不可,是千古不易的成功原理。
(9)、不管上天对我们如何不公,不管遇到多大的挫折,我们唯有自强不息,勇往直前。怯懦者绝不是被环境打败的,而是被自己打败的。
(10)、群毁群誉之所在,下走常穆然深念,不能附和。(《曾文正公全集杂著》)我们都是演员,社会却不是戏台,没有可辨忠奸的脸谱。坚持自己的独立思考,听其言、观其行,才是判断一个人的唯一标准。
(11)、译文:知道满足,便会觉得天地宽阔;贪得无厌,便会觉得宇宙狭窄。
(12)、一家人在一起,平平安安、和和睦睦最重要,齐心协力把日子过好,再穷都能发家。
(13)、有人说那既然这样还读什么书啊?那庄子说的就是对的:吾生也有涯而知也无涯,以有涯随无涯,殆己。那我读什么书啊,反正人生有限知识无限,别读了。读啥啊,做人嘛,最重要的是开心及时行乐……这是不对的,你看是悖论,但他叫似非而是,中文只有似是而非。法家那叫似是而非,但是还要注意一个词语,叫似非而是。我们基于无知而读书,而我们越阅读越承认自己的无知,不是让无知走向有知,这叫似非而是。
(14)、然而,在他的日记和家书中,几乎全是不厌其烦地嘱咐家里的人哪几亩菜地该种了,该锄了,特别要养好猪,因为“家”下有“豕”才是个“家”,不养猪就算不得一个家。别小看曾国藩的这一手,假如你能把他所处的地位和西太后对他的提防、侦察这一大背景联系起来,你就可以明白他的这套庙堂之中,阴阳平衡的处世妙招了!
(15)、每日读书,也成为了曾国藩恪守一生的事情之一。
(16)、善待家人,家庭才会和顺。一个家庭只有达到了“和”,才能“万事兴”。
(17)、◆胡林翼:曾公素有知人之鉴,所识拔多贤将。
(18)、大师迅速将裤子提了起来,继续从容指挥。乐队的演奏丝豪不受“掉裤子”事故的影响,音乐会正常推进。
(19)、所以,说话需要给自己留有余地,不要把自己置于进不可攻,退不可收的境地,一个剑拔弩张、喋喋不休的人,往往是浅薄俗气、缺乏涵养而不受欢迎的人。
(20)、译文:凭借才能自满,有能力而自夸,会被小人所嫉,也被君子看轻。
4、曾国藩 为人处世
(1)、在湘军裁撤一年后,苦口婆心的王闿运暗示曾国藩可以做曹操,曾国藩装糊涂,置之不理。
(2)、咸丰十年(1860年)曾国藩率湘军驻扎祁门,王闿运劝他与满清朝廷、太平天国三足鼎立,经营东南称王,曾国藩不语。
(3)、虚荣会给人带来痛苦,而且虚荣也不真实。虽然虚荣会有短暂的快乐。
(4)、有了这两点,想不成功都难。曾国藩的伟大人生功绩,正是对此最好的诠释和说明。
(5)、春秋的鲍叔牙,他为人不占人便宜,特别厚道,当时他跟管仲一起做生意,结果管仲拿走比较多的钱。
(6)、最后是类比论,看不见的正义才是需要去相信的。
(7)、作为一个在京城做官的人,曾国藩在给祖父的一封家书中写到,“在京为官之人都是东拆西借的过日子……”曾国藩在家书多次提到生活的艰难,但是总是尽力地帮忙家人和亲朋好友。
(8)、好好儿利用你的眼睛吧,就像明天你将遭到失明的灾难。——海伦·凯勒
(9)、克制心魔,立地成佛无使吾心之贼,破吾心之墙子。(《曾文正公全集杂著》)人最大的敌人是自己。
(10)、自由一定要受到规范的限制,因为如果自由不受限制的话,一定会导致强者对弱者的剥削。很多人都说,我要自由,我要自由,但是这种自由是一种积极追去是一种放纵的自由,各位同学就会发现,大江大海河水,如果自由奔放,可不可怕?非常的可怕,会泛滥成灾的,所以为什么有河道为什么有堤坝,就是希望把这些水引到它应该去的地方,而我们的道德规则就是对人的自由进行合理的引导。
(11)、人生启示:在人生的早期阶段里,我们教育孩子,可以是多学点东西的,因为他的人生还没有定型,他的兴趣点、兴奋点、擅长点都还没有定数,这时把网撒得大一点,在未来的人生中他选择的面会宽一点。这个阶段里,人生是在做加法。三十岁应当是一个分水岭,这时要找到自己的位置,明确自己一生的职业和奋斗的方向,不能再东一榔头西一棒槌地蛮干了。这时,你就要做减法了。
(12)、思想哲学成就:曾国藩一生奉行程朱理学,但对于程朱之学并未盲目崇拜,事实上他对于宋明儒学其他支派的思想亦多所汲取。宋明理学实际上分为气学、理学和心学3个学术派别。
(13)、曾国藩家庭和睦,父母子女间关系融洽,究其根源还是由于一家人都“笨”,做父母的体谅子女,为人子女的也懂得感恩父母。
(14)、勤俭自持,习劳习苦,可以处乐,可以处约,此君子也。
(15)、有些人你问他借钱,他明明有,但是跟你说自己多困难,或者是非常抠门,只给你一点点,还说出一幅自己大公无私,正义凛然的样子,这样的人就可以渐渐疏远了。
(16)、大意:自古有才能的人,有成功的有不成功的,根源就在“疏密”二字上。
(17)、人生启示:人生第一阶段里,心智幼稚、学识浅薄、人脉稀缺,是小角色、小人物、弱者,这时贵在立志,不甘居人下,做一个想当将军的士兵。经过前期的立志、奋斗、积累;
(18)、大意:好男儿立于世间,必须有一股倔强之气。
(19)、步步前进,日日不止,自有到期,不必计算远近而徒长吁短叹也。
(20)、曾国藩严格治军,手下的团勇仅一千多人,不过军事纪律要强于当地的八旗绿营。后来由于和新任巡抚骆秉章及绿营官兵产生矛盾,为了方便更自由的练兵,曾国藩带着自己的团勇离开长沙到湖南的衡州练兵。
5、曾国藩16字为人处世
(1)、《曾国藩家书》咸丰八年十一月廿三日与诸弟书
(2)、他身体力行的践行着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的理念,在封建王朝的枷锁下,开办了安庆内军械所,一手创立了湘军,后来这支军队成为镇压太平天国的主要力量。可以说曾国藩为早已经积贫积弱的晚清,尽了自己最大的能力。曾国藩:有事没事多向邻居“借借钱”在他的身上,曾经发生过一件很有意思的事情,在他写给自己的弟弟的信上说:不管你有事没事,都要经常向你的亲戚、邻居、朋友借钱。
(3)、正确对待做官发财:“功成身退”,“大约世家子弟,钱不可多,衣不可多,事虽至小,关系颇大。”
(4)、心存善念,嘴上则能留德。话出口前,会顾及他人感受;而言是非,信口雌黄,终会伤人又伤己。
(5)、官吏中有人认为曾氏兄弟掌握重兵对朝廷不利;有人嫉妒曾氏兄弟的爵位和朝廷的倚重。所以,两股势力结合起来,一起弹劾曾国藩兄弟。
(6)、笨,是一种人品。笨拙的去爱,去生活,当生活留给你满地落叶,收起来,让它成为滋养心花的春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