曾国藩的四条处世哲学(文案精选78句)

粉色心情网
评论 2023-10-05 12:21:38 浏览59

曾国藩的4个处世哲学

1、曾国藩人生处世哲理名言

(1)、每个人的做事方式不同,处事态度也不一样,如何才能成就一番大事呢?曾国藩的处世哲学,让我们明白一个道理,欲成大事者,必须牢记这3句话,可以少走弯路,距离成功更进一步。

(2)、富贵气太重,亦非佳象耳知足天地宽人宜减者决减之,钱宜省者决省之。

(3)、曾国藩年轻时在官场沉浮,难免有心烦气躁之时,便向理学名臣唐鉴先生请教,唐鉴送了他一个字——“静”,心静下来,就能处理各种纷乱的军国大事。从那时起,曾国藩每天都要静坐一会儿,许多为人处世、治学从政的体会和方法,便都在此中获得。尤其在遇到重大问题时,他更是不轻易作出决定,总要通过几番静思、反复权衡之后,才拿出一个主意来。为让气氛更宁馨些,还往往点上一支香。每见到这种情况,家人有再大的事也不打扰他。

(4)、67勤以养生,勤以致富人败,离不得个逸字。天下百病,生于懒也。人不勤则万事俱废。千古之圣贤豪杰,即奸雄欲有立于世者,不外一个勤字。

(5)、静,是心、气、神、体都要处于安宁放松的状态;

(6)、81唯天下之至诚能胜天下之至伪;唯天下之至拙能胜天下之至巧。

(7)、曾国藩的为官之道除了善于利用大局势,抓住时机(如当时太平天国军队攻势猛烈,八旗子弟和绿营兵挡不住,清庭允许各地汉人办团练,曾国藩乘机组建湘军),善于与最高统治者及有权有智的师友搞好关系(如唐鉴、倭仁、穆彰阿、胡林翼等),善于利用地方血缘关系(如湘军的组建是以宗亲、亲戚、师生等关系为基础建立起来的),善于用人(曾国藩的识人用人是一绝,两江总督幕府人才济济)等之外,最重要的是曾国藩的为官处事修养,比如,他十分重视为官需“勤、廉、明”。

(8)、“不是的。”曾国藩摇摇头,凝重地说,“包括我在内都是棋子,都是身不由己任别人摆布的黑白之子。”

(9)、曾国藩率湘军攻占武昌后,六弟曾国华带领在湘乡招募的五百勇丁来到武昌。曾国藩见到他,心中很是高兴。

(10)、接下来就是尽快确定目标,并燃起强烈的目标感。要清楚知道自己为了什么,在做什么,同时有为这个目标殊死一搏的动力。

(11)、道德规则,法律不是限制的自由,而是让人更好的去行使自由,就像同学们开车一样,你说你想随心所欲的开你的驾驶更自由,还是遵循交通规则,驾驶更自由当然是遵循交通规则更自由,所以这是我一直的观点,认为年龄(性同意年龄)应该提高多少岁了,18岁!

(12)、指能够时时体谅别人的人。能够体谅人,有什么事情总会站在别人的角度考虑,为别人着想的人可以交。

(13)、带笑背负起自我的十字架。这并不是对命运投降,而是应对命运,进而设法克服它。——海伦·凯勒

(14)、月无忘所能(每月作诗文数首,以验积理的多寡,养气之盛否。)

(15)、近年来与长毛作战,亦有一点心得。今将远别,愿送与我兄:“乱极时站得住,才是有用之学。”万语千言,难以倾诉,愿仁兄为国珍重。

(16)、未来不迎,该吃吃,该睡睡,明天的事情明天面对。

(17)、春光里百鸟鸣叫,歌声盈耳,夏天里到处是果子和蔷薇花,待到草黄叶红已是深秋来临。——海伦·凯勒

(18)、唐鉴曾送给曾国藩一本自著《畿辅水利》,一张亲笔楷书条幅:“不为圣贤,则为禽兽。只问耕耘,不问收获。善化唐鉴。”

(19)、曾国藩说:择友乃人生第一要义。一生之成败,皆关乎朋友之贤否,不可不慎也!选择朋友是人生最关键的一件事情。

(20)、康福(字价人)是曾跟随曾国藩十几年的老部下,曾国藩去世前,康福突然来看他,要回了祖传的围棋。

2、曾国藩的四条处世哲学

(1)、如果有一天你自己成为了犯罪分子,孤立无援无路可走,你就会明白为什么律师要为犯罪分子做辩护。

(2)、“从前种种,譬如昨日死;以后种种,譬如今日生。”

(3)、58一个忍字,消了无穷祸患,一个足字,省了无限营求。

(4)、所以如果获得了什么成就,要积极的回馈这个社会,你的不一定属于你,你的机会属于你吗?时势造英雄。

(5)、115世间极占地位的,是读书一著。然读书占地位,在人品上,不在势位上。

(6)、指品德低下的人。当一个人连基本的道德都没有了,那么他做事为达目的将会不择手段,在这种人眼中只有利益没有朋友。

(7)、一曰慎独而心安。自修之道,莫难于养心;养心之难,又在慎独。能慎独,则内省不疚,可以对天地质鬼神。人无一内愧之事,则天君泰然。此心常快足宽平,是人生第一自强之道,第一寻乐之方,守身之先务也。

(8)、曾国藩听完这首古剑铭后,明白岳父的深远用意,十分感激地站起来说:“国藩牢记在心。”

(9)、说到这里插一句野史传闻,有野史记载玉英在洞房当夜看到曾国藩褪精衣服后当即吓昏,被救醒后哭了整整一晚,因为真的很可怕。到底有什么可怕的呢?是如蟒蛇一样悚人的鳞片?还是犹如蟒蛇一样粗的器物?天知道她害怕什么。

(10)、罗翔老师告诉我们接受事与愿违的经典语录通用(40条)

(11)、爱是摸不着的,但你却能感到她带来的甜蜜。——海伦·凯勒

(12)、跟了唐鉴一段时期,尤其在通读了他的《畿辅水利》一书后,曾国藩看出这位理学名臣并不是埋首故纸、空谈心性的书呆子,而是关心民瘼、留意经济、学问渊懿,亦不乏谋略的能吏。同样,唐鉴也知道曾国藩是老成深重、极有心计的干才。以后,唐鉴、国藩师生之间往往探讨程朱之学少,推究兴衰治乱的历史多。

(13)、写日记(须端楷,凡日间身过、心过、口过,皆一一记出,终身不间断。)

(14)、16人片刻的感动,不可能持久的感动。很多人所谓的被你影响,只是片刻的感动了,最终还是投入到自己以前的生活。片刻的感动,在很多时候是一种自我欺骗。你在欺骗自己,你也在欺骗别人,你也让别人陷入到一种自我欺骗。

(15)、③“不为圣贤,则为禽兽。只问耕耘,不问收获。”

(16)、一个基本认识已在他心中深深地扎下了根:与洋人相争,不在于一时一事的输赢,而在于长远的胜负。中国目前不如洋人,一旦开仗,只有失败。要靠“打脱牙和血吞”的精神,忍辱发愤,徐图自强。

(17)、读书不二(一书未点完,断不看他书。东翻西阅,都是徇外为人。)

(18)、只是一个见小,便使百事不成,亦致百行尽堕。曾国藩

(19)、以忠沽名者讦,以信沽名者诈,以廉沽名者贪,以洁沽名者污。忠信廉洁,立身之本,非钓名之具也。有一于此,乡原之徒,又何足取哉?

(20)、71慎能远祸,勤能济贫。诸葛长青:谨慎、勤奋、关爱他人,即是活菩萨。

3、曾国藩哲理

(1)、根好株好而后枝叶有所托;柱好梁好而后椽瓦有所丽

(2)、曾国藩一生很少树敌,只因这句话,用人之道,取其大者。一生要懂的知恩图报,这样路才能越走越宽,才能与人为善!

(3)、道德在绝大多数情况下都是一直自律,而不是他律。

(4)、立身之道,内刚外柔;肥家之道,上逊下顺。不和不可以接物,不严不可以驭下。曾国藩

(5)、指品德高尚的人。近朱者赤近墨者黑,只有与道德高尚的人在一起才能提升自我道德修养,从而不断使自己的道德素养变得完善。

(6)、曾国藩对洋人的坚船利炮,以及诸如千里镜、自鸣钟、机器等,由衷地佩服。三十年前惨败于洋人的教训,他记忆犹新。十多年的戎马生涯,对外国与中国在军事上的悬殊他看得很清楚。一个基本认识已在他心中深深地扎下了根:与洋人相争,不在于一时一事的输赢,而在于长远的胜负。中国目前不如洋人,一旦开仗,只有失败。要靠“打脱牙和血吞”的精神,忍辱发愤,徐图自强。

(7)、指喜欢奉承的人。只会拍须溜马阿谀奉承的人,不会真心帮助人,口中不会说出一句真话,对其缺点视而不见,只会抬高人,让人变得高傲自大。

(8)、“历来有文坛上之泰山北斗,官场上却毫无建树,甚至一败涂地者,盖因不识此中差别耳!”

(9)、97劝人不可指其过,须先美其长。人喜则语言易入,怒则语言难入,怒胜私故也。

(10)、不自是,有此三者,自然鬼伏神钦,到处人皆敬重。”“盖凡带勇之人,皆不免稍肥私囊。余不能禁人之苟取,但求吾身不苟取。以此风示僚属,即以此仰达圣主。”

(11)、衣冠之族,以清白遗世为本,务要恬穆省事,凡贪戾刻薄之夫,皆不宜与之相接。

(12)、曾国藩能够位列“晚清四大名臣”之首,那也是老江湖了,任何小聪明都瞒不过人家。曾国藩对声音的辨别,就是看你怎么说话。一般来说,说话支支吾吾半天蹦不出来一个响的老实人,肯定是没出路的。所以,老实人说话一定要不紧不慢,清脆且节奏分明。这一点要把握好,不能让人家觉得你是一个没什么底蕴的人。

(13)、待人以诚,待人以恕——“求友以匡己之不逮,此大益也!”“人之不可无良友也!”,“凡做好人,做好官,做名将,俱要好师、好友、好榜样。”,“吾辈总以诚求之,虚心处之。心诚则志专而气足,千磨百折而不改其常废,终有顺理成章之一日,心虚则不动客气,不挟私见,终可以为人共谅。”

(14)、我发奋求取知识,目的在于期望日后能使用,为社会贡献一点力量。

(15)、梁启超成家时读了曾国藩,获得了一套家庭教育的良方,培养出9个子女,个个英才。

(16)、读书可以明智,读书可以达理,读书可以改变命运。当你学会了他的生活之道,许多困扰你的难题自然就迎刃而解。

(17)、任何解释方法都不是完美的,它一定是有例外的,所以法律的生命是经验不是逻辑。

(18)、罗翔老师告诉我们接受事与愿违的经典语录(篇二)

(19)、事莫待来时忍,欲莫待动时防。即来思隐,即动思防,如火炽水溢,障之甚难。

(20)、学问之道无穷,而总以有恒为主。不以昨日耽搁而今日补做,不以明日有事而今日预做。

4、曾国藩 处世

(1)、古之人修身以避名,今之人饰己以要誉。所以古人临大节而不夺,今人见小利而易守。曾国藩

(2)、23前世所袭误者,可以自我更之;前世所未及者,可以自我创之。

(3)、我们做好一个角色,不是因为这个角色带给我们多大的幸福,而是让我们无愧于我们获得的幸福。

(4)、第安庆之屠,曾国荃觉得过于残忍,心有不忍,就回信曾国藩说了这件事。几天后,曾国藩回信训斥,「既已带兵,自以杀贼为志,何必以多杀人为悔?既谋诛灭,断无以多杀为悔之理」!更为重要的是,曾国藩还写了一封信给曾国潢,语气让人不寒而栗,即:「安庆克复,城贼诛戮殆尽,并无一名漏网,差快人心。」

(5)、85自其外者学之而得于内者谓之明,自其内者得之而兼于外者谓之诚,诚与明一也。

(6)、步步前进,日日不止,自有到期,不必计算远近而徒长吁短叹也。

(7)、久利之事勿为,众争之地勿往。物极则反,害将及矣。

(8)、那么,曾国藩为何这么残忍呢?纵观古今世界,除了曾国藩,有哪一个人如此禽兽的对待同胞!关于这一话题,有三点值得一提!

(9)、曾国藩离开座位,在书案前走了几步后又说,“作文与做官并不是一回事。作文以见深识闳为佳,立论即使尖刻、偏颇点亦无妨,因为不至于伤害到某一个人,也不去指望它立即收到实效,只要自圆其说,便是理论,运笔为斤,自成大匠。”

(10)、他自己也深知“言多尖刻,惹人厌烦”,也为此下定决心,减少往来,但就是难以改过。每当朋友间切磋时,曾国藩又常常自持己见,强言争辩,“只是要压倒他人,获取名誉”。

(11)、曾国藩每一天都写日记,曾国藩通过写日记进行修身,反思自己在为人处世等方面存在的不足。他还规定自己每一天必须坚持看历史不下十页,饭后写字不下半小时。曾国藩说:

(12)、《曾国藩传》细述曾国藩人生历程中的四件大事。以高度凝练的笔法,再现了曾国藩立功、立德、立言的传奇人生,为读者提供一把打开曾国藩谋略宝库的金钥匙。

(13)、从曾对胡的评价可以看出,曾对胡可谓心悦诚服!在处理官场人际关系的问题上,胡称得上是曾的老师。曾初入湘官场,因处事过于刚正,很为长沙官员不喜,甚至于被排挤到衡阳练兵的境地,一度非常沮丧,而启发他处事练达的正是胡林翼。

(14)、古语说“打人不打脸,揭人不揭短”,给人以面子,一是避免不必要的麻烦,二是为了在以后的生活中别人给自己面子,会让许多难处的关系变为容易,让许多难办的事情变得顺利,一举而多得。

(15)、曾国藩走进仕途之后的九年时间,连升十级,官至一品,一人之下,万人之上。如此的飞黄腾达,历史上十分罕见,他是一位不可多得的大雅儒士。

(16)、第四句是"为善去恶是格物"。好了,这才落实到修身层面。格物,格其不正使其正,正什么?正心!把心里的邪思杂念都血拼掉,这些都是"人欲",毫不留情地灭掉,还给心体一个纯纯的良知之心。此外,还需要"在事上磨",注重每一个过程自己的心里是否还有"人欲",不断地省察去除。

(17)、(2)曾国藩的行为,可能在早年就埋下了。早年刚到北京时,曾国藩就立下这么一个志向,即:不为圣贤,便为禽兽!或许,这也说明曾国藩行事会不择手段!

(18)、说到这位我国近代史上声名显赫的人物,曾国藩身上值得我们借鉴的品质很多,他的人生和智慧,还有思想都深深地影响了几代中国人。我曾经看过一些关于曾国藩的书籍很感兴趣,后又看了《百家讲坛》郦波教授主讲的《郦波评说曾国藩家训》,也听过单田芳单老的评书《曾国藩全集》。在此,我也谈一谈这位被誉为“千古第一完人”的晚清名臣。曾国藩(1811年-1872年),是晚清四大名臣之首,与李鸿章、左宗棠、张之洞并称“晚清中兴四大名臣”。官至二品,谥号文正,文正是唐代以后文人谥号中最高的谥号,所以也称他为曾文正。他曾创立湘军,平定太平天国,是洋务运动的发起之一人。都说经商要学胡雪岩,当官要学曾国藩,无数人将曾国藩奉为精神领袖和人生导师。毛主席曾评价他说:予于近人,独服曾文正。观其收拾洪、杨一役,完美无缺,使以今日易其位,其能如彼之完满乎?”下面我们就来说一说曾国藩值得我们借鉴的优良品质。人格修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