曾国藩的人生智慧12条
1、曾国藩的人生智慧名言
(1)、大抵任事之人,断不能有毁而无誉,有恩而无怨。自修者,但求大闲不逾,不可因讥议而馁沈毅之气。(《曾文正公全集杂著》)我辈办事,成败听之天命,毁誉听之于人。惟在己之规模气象,则我有可以自立者,亦曰不随众人之喜惧为喜惧耳。(《曾文正公全集杂著》)流言像风浪,当你摇摆不定时最具杀伤力。风浪像流言,你把稳航向径直前行,它就会化于无形。
(2)、人生启示:生命不能承受的轻就是空虚、无聊。有个词叫百无聊赖,干什么都没劲,这比很多生活重担更难以承受。年轻人一般要为生活而奔忙,婚姻、事业、情感、子女,千头万绪,每天难得清闲,谈不上精神无所寄。
(3)、宁可数日不开仗,不可开仗而毫无安排算计。——曾国藩
(4)、得失有定数,求而不得者多矣,纵求而得,亦是命所应有。安然则受,未必不得,自多营营耳。
(5)、米已成饭,木已成舟,只好听之而已。——曾国藩
(6)、●食能止饥,饮能止渴,畏能止祸,足能止贪。--曾国藩
(7)、论人情只往薄处求说,人心只往恶边想,此是私而该底念头,自家便是个小人。古人责人,每于有过中求无过。此是长厚心,盛德事。学者熟思,自有滋味。
(8)、看到他在自传中这样说,天黑夜深,从不出门,坚持“克己之学”,而且从不懈怠,坚持终身,
(9)、人生启示:想到一个好主意,或者有了一个好的念头,那就乘着这股心气努力去做。不用想那么多。想得太多,前怕狼后怕虎,瞻前顾后,犹豫不决,夜里想出千条路,明早依然卖豆腐,最终什么事也做不成。
(10)、●处毁誉要识有量,今之学者反有向上底,见世所誉而趋之,见世所毁而避之,只誉我而喜,闻毁我而怒,只是量不广,真善真恶在我,毁誉与我分毫无干。--曾国藩
(11)、大意:自古以来就没有与周围人或组织为仇的圣贤。
(12)、大意:要求得事业的精深,没有别的办法,只在一个专字。俗话说“技艺多了不养身”就是在说不专的弊处。我挖的井多却没有泉水可以饮用,就是犯了不专的过错。
(13)、男儿自立,必须有倔强之气。《曾国藩家书》同治三年六月十六日与九弟国荃书
(14)、坚定的信仰是一种方向,更是一种力量。这种力量来自灵魂深处,它使你面对诱惑不动摇,面对困难不退缩,心中充满了不达目的誓不罢休的勇气。
(15)、前半句讲的是做事的战略,先求“稳”,再求“奇”,不要总想着用一些奇招怪招,而是应该用最扎实的笨办法打江山,越是慢的就越快;
(16)、大意:自古以来能成就大事业的人,远大的规划和细节的落实,这两点缺一不可。
(17)、没有十倍的利益,不要改革制度;没有十倍的人才储备,或者新人不比旧人好十倍,不要淘汰旧人。
(18)、衣冠之族,以清白遗世为本,务要恬穆省事,凡贪戾刻薄之夫,皆不宜与之相接。
(19)、有人说“中国的圣人只有两个半”,孔子和王阳明是其中两个,曾国藩则是那半个。正是因为如此,他的人生智慧值得我们特别重视和珍视。
(20)、人们说:当官不过两代,富裕不过三代。可曾国藩家凭借着他的治家理念:勤,慎,敬,仁,韧,…使他的家族常盛不衰,名人辈出。
2、曾国藩的24个人生大智慧
(1)、一天天的累积,时间长了变化是很惊人的,想想中国过去100年,经历了怎样的天翻地覆吧!而天天计算路还有多远的人,说到底是心还没踏实下来,心踏实的人,没工夫和心情去计算。
(2)、真正的强人对自己最狠最严,但是对别人不强求。
(3)、曾国藩成为清朝著名政治家,战略家,理学家,文学家,湘军统师,晚清四大名臣(曾国藩 李鸿章 左宗棠 张之洞)之晚清第一完人,中国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优秀践行者,立功,立德,立言完美实践者。
(4)、军事两手之际,物议指摘之时,惟有数事最宜把持得定:一日待民不可骚扰,二曰禀报不可讳饰,三曰调度不可散乱。譬如舟行,遇大风暴,只要把舵者心明力定,则成败虽未可知,要胜于他舟慌乱者数倍。(《曾文正公全集杂著》)一语点醒梦中人。我为事之帅,心为我之帅。任何事情,到了任何时候,都未必不可把握。只要我手中有令箭可发、有将士可用,就不能说是失败。只要我手中有剑、一息尚存,谁也不能认定大势已去。待手中一无可用,只要我心未死,也是卷土重来未可知。
(5)、刚柔并济:“近来见得天地之道,刚柔互用,不可偏废,太柔则靡,太刚则折。”
(6)、胜人者有力,自胜者强。(《老子》)面对欲望,疯狂追求,无餍无足;面对困难,心生恐惧,缩手缩脚这些敌人都不是心的本来面目。贪欲是攀附上了虚幻之物,是拔苗助长;畏缩是被自己心造的魔鬼所吓倒,是对本初之心的无情打压。一个助长、一个打压,都远离了本来面目。自古圣贤,无不一日三省其身。每日每事反观内心,对非分的欲望及时加以克制,对不良情绪及时看破其源头。当你开始审视内心,那一刻,你就是圣贤。
(7)、即时反馈并不一定都好,也很容易让动作变形。
(8)、曾国藩学习和借鉴戚继光当年训练戚家军的方法,招募了很多年青力壮的乡民。是严格的训练,他一开始只招500多人,号称*湘勇*。曾国藩是心恨手辣,他镇压那些敢于反抗的人是血腥杀戮。在一个月的时间,他就杀了200多人,留下一个*曾剃头*的外号。
(9)、史书是我们了解古人及历史文化的一条捷径,它可以给我们明鉴,可以给我们引路,可以让我们避免再犯同样的错误,避免再走进同样的歧途。
(10)、清淡者,崇德之基也。忧勤者,建业之本也。古来无富贵之圣贤,无宴逸之豪杰。——《曾国藩格言集锦》
(11)、所以,我们谈成功,就要有这种见识和眼光;我们谈修养,先要从“不贪财,不失信,不自是”这三点上下功夫,得被人提及时说:哦,这人还行,是个好人。
(12)、君子能扶人之危,周人之急,固是美事,能不自夸,则善矣。——曾国藩
(13)、以才自足,以能自矜,则为小人所忌,亦为君子所薄。——曾国藩
(14)、智慧来自于明察,对大局的把握源于对细节的了然,果断干练离不开对事物最细微之处的探究。每遇一件事,都从利害两个方面去考察,放在特定环境之中,反复琢磨,细细分析,追其肇因,预其结果,再根据需要解决主要矛盾。事事这样做,就容易把握事物的整体规律,由细察而生明智,由明智而成智慧。
(15)、是的。生活中,有些事情已经发生了,就真的发生了,无论我们想怎样改变都无法改变事实,只有坦然面对,改变心境,才能用淡然平和的态度去看待当下和余生。
(16)、第二句,选人之道,要选做人有操守,行为不那么教条、僵化、官僚,做事有条理,很少说大话的人。
(17)、曾国藩修身处世名言_经典语录(8)曾国藩修身处世名言_经典语录(8)研究一粒石子的构造,才能了解一座大山的变迁。
(18)、中国近代唯一的“圣人”曾国藩,他的人生曾经经历过大起大落。后来,在人生的跌打滚爬中,他慢慢地懂得,人生,需要静心,需要清心,只有自修,才能够在生活的方方面面中得到顿悟,得到开化。
(19)、1)你要有一个能够持续鼓动你的老师、精神领袖、领导,在你迷茫的时候尽可能盲目的相信他。
(20)、这句话意思很简单,就是讨厌凡事圆滑、宽厚的官场风气,讨厌那种凡事都说“好好好”“模棱两可”的老好人。
3、曾国藩一生的大智慧
(1)、为善最乐,是不求人知。为恶最苦,是惟恐人知。
(2)、《周易》中说,“敬以直内,义以方外。”人应以恭敬之心矫正内在的思想,以道德、仁义、责任、诚信、文明来规范自己的行为。
(3)、曾国藩每月做诗文数首,以验积理之多寡,养气之盛否。不可一味耽著,最易溺心丧志。
(4)、以勤治事,以静养心立身之道,以禹墨之勤俭,兼老庄之静虚,庶于修己治人之术两得之矣。(《曾文正公全集求阚斋日记类钞》)自身修养和待人应物,实质上是一体两端。修己是体,待人是用。提高自己的修养与能力,最关键的着手处,在于内在的学习与锻炼。时时克服慵懒的意念,就能做到勤;时时抵制欲望的鼓动,就能做到俭;万事人心,廓然包容,却不为所乱,就能做到静;扩大自己的胸襟,对人对事客观公正、不带私见,就能做到虚。勤俭之人,必能成就大事。而静虚包容之人,一定能赢得他人的尊重。
(5)、《曾国藩家书》道光二十四年三月初十日与国华国荃书
(6)、在这些先贤的眼里,投入时间、精力、金钱、资源做事情,跟下注没什么两样,但每个人赌注大小不同,心理负担不同,承受力不同,带来的结果是迥然相异的。
(7)、人生,对我们来说,就是清净无为,邑人以康。
(8)、人生启示:勤奋、节俭、自制,能够苦中作乐、在忙碌的工作生活中体味到乐趣,明白并尊重社会人生的种种规则而不感觉被拘束,在人生不同的阶段和境遇里,都能这样一以贯之、宠辱不惊、从容淡定,这样的人称得上是君子,君子的人生是快乐的人生。
(9)、大意:打仗最讲究不慌不忙,一开始必须求稳当,然后才可以求灵活变化;办事之时要悄无声息,既要精准恰当,又要直截了当。
(10)、虽说古人是日出而作、日落而息,比起也许日落还伏在案牍工作的现代人,做到这一点,也许不太现实。而对于夜间自制力差而熬夜娱乐的人来说,“早睡早起”永远都是最佳的健康箴言。
(11)、每一人的一生,都是一场修行。只有慎重独处,才能有时间内心自省而无愧于心,只有内心宁静专才能追求仁义,才能以至诚之德感应天地万物,才能让心灵得到彻底的净化和超拔。
(12)、然后你会发现,世间几乎没有上帝的宠儿,“家家有本难念的经”,人人都有自己的烦恼。所以,我们要直面人生的不完美,然后你会发现自己的心里,少了纠结,多了盼头。
(13)、遇棘手之际,须从耐烦二字痛下功夫。——曾国藩
(14)、人生之路不是走出来的,而是选择出来的。无数个路口,无数个判断,决定了现在的你。面对每一次选择,如果都能心存非圣即兽之念,审慎思考、果断决策,那么一路走来,圣贤岂在他处?
(15)、进入人生第二个阶段,此时心智成熟、世事洞明、掌握的人脉、钱、权等资源丰富,应胆子再大一点、步子再快一点,放开手脚,建功立业,实现人生的价值。
(16)、曾国藩修身处世名言_经典语录(9)曾国藩修身处世名言_经典语录(9)(非诚勿扰)
(17)、●可以一出而振人之厄,一言而解人之纷,此亦不必过为退避也,但因以为利,则市道矣。--曾国藩
(18)、勿以小恶弃人大美,勿以小怨忘人大恩。——曾国藩
(19)、精神愈用而愈出,不可因身体素弱过于保惜。——曾国藩
(20)、自其外者学之而得于内者谓之明,自其内者得之而兼于外者谓之诚,诚与明一也。——曾国藩
4、曾国藩的智慧干货
(1)、人生启示:在人生的早期阶段里,我们教育孩子,可以是多学点东西的,因为他的人生还没有定型,他的兴趣点、兴奋点、擅长点都还没有定数,这时把网撒得大一点,在未来的人生中他选择的面会宽一点。
(2)、●溺爱者受制于妻子,患失者屈己于富贵。大丈夫见善明,则重名节如泰山。用心刚,则轻死生如鸿毛。--曾国藩
(3)、大意:年轻时辛苦而老了安逸是可以的,年轻时安逸而老了辛苦那就是苦难了。
(4)、要想做到“强”,就要别人做你做百;别人做你做千,只要功夫下到,笨人也会变聪明。
(5)、今日所说之话,明日勿因小利害而变。——曾国藩
(6)、●仁言不如仁心之诚,利近不如利远之博,仁言或失于口惠,利近或失于姑息。--曾国藩
(7)、凡做好人,做好官,做名将,俱要好师、好友、好榜样。
(8)、 一个喜欢读书的人,品格不会坏到哪去;一个品格好的人,一生的运气不会差到哪去。
(9)、修身养性,不是细雨霏霏的工夫,需要雷霆万钧的勇气。人只有一颗心,却似统率着千军万马,里面有君子,更有小人和歹徒有的贪美酒,有的溺肉欲,有的想劫掠,有的想篡逆。柔弱的统帅,往往被裹挟着踏上不归路。
(10)、处事贵熟思缓处,熟思则得其情,缓处则得其当。——曾国藩
(11)、俗话说:“人心不足蛇吞象”,多少人因为过多的贪欲而引火自焚,堕入深渊,节制欲望,即为明哲保身。学会节制欲望,是保身第一要诀。
(12)、凡人无不可为圣贤,绝不系乎读书之多寡。——曾国藩
(13)、腹中虽也怀些不合时宜,却一味浑含,永不发露。
(14)、灵明无著,物来顺应,未来不迎,当时不杂,既过不恋,是之谓虚而已矣,是之谓诚而已矣。——《曾文正公全集》求阙斋日记类钞卷上问学
(15)、●非望之福,祸必继之。急当恐惧修省,多行善事,若一骄则不可救矣。--曾国藩
(16)、子侄除读书外,教之扫屋、抹桌凳、收粪、锄草,是极好之事,切不可以为有损架子而不为也。——《曾国藩家书》咸丰四年八月十一日与诸弟书
(17)、有志、有识(既博且专)、有恒,治学之三要素。有志则断不甘为下流,有识则知学问无尽,有恒则断无不成之事。
(18)、《曾国藩家书》道光二十二年十二月二十日与诸弟书
(19)、凡事皆贵专。——《曾国藩家书》道光二十四年正月廿六日与诸弟书
(20)、人生启示:修养的目的无非和谐二字。内在的,身心和谐;外在的,与人和谐、与天地万物和谐。这种外在的和谐自然是从身边的家人、朋友、同事、邻里乡亲开始。你若是与自己的家人、乡亲都弄得跟仇人似的,连他们都“安”不了,还谈什么“安天下”?
5、曾国藩人生大智慧四句话
(1)、大意:勤奋节俭自我约束,任劳任怨吃得了苦,处于这种境况中仍觉得快乐,也能够遵守世间的规则,这样的人是君子。
(2)、曾国藩一生追求“明德、新民、止于至善,以及格物、致知、诚意、正心、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的理想道路,“立德、立功、立言”是他一生追求的“三不朽”目标,其道德、词章、文治、武功皆有可观者。
(3)、公道大义,人人渴望、人人景仰。当你以自身的实际行动演绎公道正义之时,也就给人心点亮了一盏灯,敬意由此而生,威严由此而生。
(4)、人只是怕当局,当局者之不足以旁观者之五。智臣以得失而昏也,胆气以得失而奋也。只没了得失心,则声气舒展,此心与旁观者一般,何事不济?
(5)、三实:不说大话、务虚名,不行驾空之事,不谈过高之理。
(6)、这句话的意思不是说人情炎凉,而是说人性本来就如此,共患难的人本来就不多,能做到锦上添花就很不容易了,更不必强求所有人都做到雪中送炭。
(7)、●人若一味见人不是,则到处可憎,终日落嗔。--曾国藩
(8)、曾国藩的策经魔法:“权势摆在脸上是压不住人的”
(9)、曾国藩的父亲曾经写信给曾国藩说,“节制操劳,节制欲求,节制饮食。”
(10)、静坐四刻,即每日不限时间,静坐一小时,用以体验圣人所教诲的仁心,像宝鼎一样镇定而不可动摇。这和现代的冥想养生如出一辙,静坐以清除杂念,放松身心,亦可常思己过。
(11)、凡办大事,以识为主,以才为辅;凡成大事,人谋居半,天意居半。
(12)、以爱妻子之心事亲,则无往而不孝。以责人之心责己,则寡过。以恕己之心恕人,则全交。——曾国藩
(13)、所以如果有人冒犯你,硬刚也不一定是个坏选择。
(14)、你不会,你只会用最简单的白话讲最深刻的道理和常识,真正可贵的经验都是大白话。
(15)、冯唐的这本书,是以梁启超先生选编的《曾文正公嘉言钞》为底本,以现代视角写成的一本关于“成事”的心法、方法书。
(16)、三薄:幸灾乐祸,一薄德也;逆命亿数,二薄德也;臆断皂白,三薄德也。
(17)、求业之精,别无他法,曰专而已矣。谚曰“艺多不养身”谓不专也。吾掘井多而无泉可饮,不专之咎也。——《曾国藩家书》道光二十二年九月十八日与诸弟书
(18)、大意:自古以来能成就大事业的人,远大的规划和细节的落实,这两点缺一不可。
(19)、0每于棋危劫急之时,一面自救,一面破敌,往往因病成妍,转败为功。
(20)、尽人事以听天,吾唯日日谨慎而已。——曾国藩
(1)、否则,就不过是附庸风雅,充充门面。怎么样才能体贴到身上去呢?就是曾子说的“日三省吾身”,要每天对照书上反省。这修炼的,是知行合一的工夫。
(2)、人生启示:少年时的劳动是非常有益的,好处是多方面的,既培养了责任意识,又能开发智力、提高能力。恩格斯说,劳动使猿进化成人,在劳动中孩子可以获得成长。佛家说,担水劈柴俱是坐禅,让孩子多干活是家庭教育的重要方面。
(3)、大意:自古以来就没有与周围人或组织为仇的圣贤。
(4)、古人爱人之意多,今人恶人之意多。爱人,故人易于改过,而视我也常亲,我之教益易行。恶人,故人甘于自弃,而视我也常仇,我之言必不入。
(5)、这句话出自《孟子》,意思是水要先填满小河沟,然后才能奔向大海。
(6)、大意:情感泛滥者只能受制于男女之情,害怕失去的人只能屈从于富贵。
(7)、受挫受辱之时,务须咬牙励志,蓄其气而长其智。——曾国藩
(8)、《曾国藩家书》咸丰八年正月初四日与九弟国荃书
(9)、大意:要求得事业的精深,没有别的办法,只在一个专字。俗话说“技艺多了不养身”就是在说不专的弊处。我挖的井多却没有泉水可以饮用,就是犯了不专的过错。
(10)、这十二条中我们平常人若能学得就已经是受益无穷了。今天我们重点说说其中9种方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