曾国藩家书经典语句摘抄(文案精选88句)

粉色心情网
评论 2023-11-01 12:07:29 浏览59

曾国藩家书经典段落

1、曾国藩的家书中的经典

(1)、将来不迎,当下不杂,过往不念。——曾国藩《战天京》

(2)、胸襟广大,宜从“平”“淡”二字用功,凡人我之际须看得平,功名之际须看得淡,庶几胸怀日阔。

(3)、千古圣贤豪杰,既奸雄欲有立志者,不外乎一个“勤”字。

(4)、 意思:有恒心则必然没有干不成的事情。

(5)、社会大乱之前,必有三前兆无论何事,均黑白不分。善良的人越来越谦虚客气;无用之人越来越猖狂胡为。问题到了严重程度之后,凡事皆被合理化,一切均被默认,不痛不痒,莫名其妙地虚应一番。

(6)、轻财足以聚人,侓己足以服人,量宽足以得人,身先足以率人。

(7)、薄福者必刻薄,刻薄则福益薄矣。厚福者必宽厚,宽厚则福亦厚矣。

(8)、深读《曾国藩家书》,必定会被书中浓厚的亲情所感染,曾国藩不负“道德文章冠冕一代”的盛誉,一封封或长或短的家书,字里行间蕴含的是对祖父母、父母、兄弟、妻儿、亲朋好友浓浓的挂念、敬重、关怀、关心之情,在追名逐利的现代社会,这样浓厚的亲情尤显可贵。

(9)、人之制性,当如堤防之治水。常恐其漏坏之易。若不顾其泛滥,一倾而不可复也。

(10)、盛世创业重统之英雄,以襟怀豁达为第一义;末世扶危救难之英雄,以心力劳苦为第一义。——曾国藩《曾国藩家书》

(11)、他是晚清重臣,湘军的创建者和统帅,一代封疆大吏;他也是洋务运动的倡导者,与李鸿章等人一起开启了中国近代化。这样一位对中国历史有着巨大影响力的人物,史学界和公众对他的评价是多样化的,有关他的争议从未停止过,但他治家与教子的理念却一直被大家所赞赏和学习。

(12)、盖无故而怨天,则天必不许,无故而尤天,则天必不许,无故而尤人,则人必不服,感应之理,自然随之。

(13)、出自《曾国藩家书》。《中庸》中所说的“学问思辨行”这五点,其中最终要的还是需要,思索一定要能够明达,而柔弱一定能够变得刚强

(14)、启发:清朝在京的公务员生活也很拮据。何为国之栋梁?栋梁不见得富甲一方,腰缠万贯,反而很可能是最穷的。要耐得住贫穷,禁得住诱惑,坚守底线,坚持修行,真心干事。

(15)、凡一家之中,勤敬二字能守得几分,未有不兴;若全无一分,未有不败。和字能守几分,未有不兴;不和未有不败者。诸弟试在乡间将此三字于族戚人家历历验之,必以吾言为不谬也。

(16)、久视则熟字不识,注视则静物若动,乃知蓄疑者乱真,过思者迷正应。

(17)、天下事无所为而成者极少,有所为有所利而成者居半,有所既有所逼而成者居半。

(18)、“惟不耐久思,思多则头昏,故常冥心于无用,优游涵养,以谨守父亲保身之训”(道光二十一年五月十八日与父亲书)

(19)、盛世创业重统之英雄,以襟怀豁达为第一义;末世扶危救难之英雄,以心力劳苦为第一义。——曾国藩《曾国藩家书》

(20)、勤俭节约,未有不兴。骄奢倦怠,未有不败!——曾国藩《曾国藩家书》

2、曾国藩家书经典语句摘抄

(1)、唯天下之至诚能胜天下之至伪;唯天下之至拙能胜天下之至巧。——曾国藩《曾国藩家书》

(2)、敬和恕,是曾国藩从众多圣贤典籍言论中提炼总结出来的做人之道。“仲弓问仁”出自《论语颜渊篇》:

(3)、一曰慎独则心安;二曰主敬则身强;三曰求仁则人悦;四曰习劳则神钦。

(4)、天下古今之庸人,皆以一惰字致败,天下古今之才人,皆以一傲字致败。

(5)、《曾国藩家书》收集、整理了曾国藩和祖父母、父母、兄弟之间信件往来的精华部分,书中通过教导读书、研究学问、修身、立志、坚持······等方面,让我们在他平淡的家事中看到了曾国藩的“真”,从而对曾国藩有了更深一层地了解。

(6)、在为人处世方面,曾国藩秉承着“拙诚”和“坚韧”两个词,俗话说大智若愚、大巧若拙,我们为人要做到诚信踏实,而不是投机取巧,而遇到困难和挫折的时候,更是要拥有强大的意志力,挑战自我,磨练自己的意志。

(7)、“为学譬如熬肉,先须猛火煮,然后用慢火温”(道光二十二年九月十八日与诸弟书引用朱熹名言)

(8)、逆境之时; 今日我以盛气凌人,预想他日人亦有

(9)、三字于族戚人家历历验之,必以吾言为不谬也。

(10)、一直以来,想认认真真读一本书,可惜事务繁杂,定不下心来。一日,偶然看到《曾国藩家书》,翻之,字行间话虽短,然语言精练,读之令人深思。

(11)、同乡的京官还是那些。郑莘田给谏服阙来京城。梅霖生病势严重,很是可虑。黎樾乔老前辈那里,父亲没有去辞行,儿子已代为致意。广东的事,四月十八日得捷报,现将抄报寄回。

(12)、曾国藩认为,恕字较为容易,因为是外在的。但敬却比较难,因为是内化的。虽然很难,但还是要去做。因为这是自己的立德之本。

(13)、治生不求富,读书不求官,修德不求报,为文不求传,譬如饮酒不醉,陶然有余欢,中含不尽意,欲辨已忘言。

(14)、不可轻率评讥古人。先静之,再思之,五六分把握即做之。

(15)、点评:无缘无故而怨天,天也不会答应;无缘无故而尤人,人也不会服。感应之理,自然随之。人生就是如此,越抱怨,越不幸。抱怨的越多,内心的痛苦越多,抱怨的越少,乐观就会越多,当把抱怨当成一种习惯了,那也就是丢失了整个世界。

(16)、 原文:盖士人读书,第一要有志,第二要有识,第三要有恒。有志则断不甘为下流;有识则知学问无尽,不敢以一得自足,如河伯之观海,如井蛙之窥天,皆无识者也;有恒者则断无不成之事。此三者缺一不可。

(17)、(11)作字:早饭后作字半小时,凡笔墨应酬,当作自己功课,不留待明日,愈积愈难清。

(18)、所谓立也。我要处处行得通,须知他人也要行得

(19)、启发:对我近期的体育、工作启发很大。跑步时慢慢加速,充分热身,之后启动“猛火”,加快飞奔一段时间,当汗水飞涌时,可换“慢火”,仅用接近于走路的速度便可保持汗水一直高强度的流出。对工作呢,在不熟悉时,要“猛火煮”似得狂补,等逐渐熟悉后,改用“慢火”,很少的精力都会出很好的成果。

(20)、凡人做一事,便须全副精神往在此一事,首尾不懈。不可见异思迁,做这样像那样,做这样想那样。人而无恒,终身一无所成。做事情,只有专心致志,才能集聚智慧。

3、曾国藩家书经典段落摘抄

(1)、曾国藩的这些书信中富有的教育思想,值得我们借鉴,学习。

(2)、多躁者必无沉毅之识,多畏者必无卓越之见,多欲者必无慷慨之节,多言者必无质实之心,多勇者必无文学之雅。

(3)、慎独则心安,主敬则身强,求仁则人悦,习劳则神钦。——曾国藩《诫子书》

(4)、君子之立志也,有民胞物与之量,有内圣外王之业,而后不忝于父母之所生,不愧为天地之完人。

(5)、在此四者对比之上,曾国藩申述道:“我今赖祖宗之积累,少年早达,深恐其以一身享用殆尽,故教诸弟及儿辈,但愿其为耕读孝友之家,不愿其为仕宦之家。诸弟读书不可不多,用功不可不勤,切不可时时为科第仕宦起见。”

(6)、人须是一切世味淡薄方好,不要富贵相,常自激昂,便不得到坠堕。

(7)、俗话说,“打人不打脸,揭人不揭短。”经常谈论别人的短处,或者夸耀自己的长处,不仅是情商低的表现,也必然给自己招来怨恨,埋下祸乱的种子。

(8)、点评:曾国藩在沅甫九弟的书信中说:长傲、多言两个弊病,以前的世卿大夫的兴与衰,以及近来官场祸、福的原因,未尝不是看这两个关键。

(9)、这句话意思是使他的意志坚强,使他的心智困顿、困惑,使他吃力身受劳累之苦,用这种方法来增加他的能力,以后不管做大事情还是小事情,一定能够成功。

(10)、大家都经历过从孩提到青年的阶段,深知中国人对于子女教育的重视程度远高于一切。“别让孩子输在起跑线上这一句话”可以说是“坑苦”了很多孩子,父母在孩子身上是最舍得花钱的,天价“学区房”的出现就是广大家长为了能让孩子上好学校,上重点学校的一个典型,虽然反映出了父母对子女教育的重视,但现在也有一些父母是在用金钱堆造“重视”,而忽略了言传身教,家庭文化熏陶。以为出了钱让孩子上了最好的学校,最好的补习班,就是尽到了父母的职责,而礼仪道德的教导全都推给老师、学校,甚至于忘在脑后。曾国藩作为一个父亲也非常注重子女教育,关心子女成长。他虽然陪伴孩子们的时间很少,但是对孩子们的引导从来都没有松懈。《曾国藩家书》一书中80%以上的内容是写给自己的弟弟们和儿子们的,从做学问的态度,为人处世的准则,自我修养的要求,治家的方法等方方面面给出自己的意见和建议,不可谓不殚精竭虑。

(11)、点评:曾国藩说,喜欢讽刺批评别人短处的人,属于骄傲的人。谚语说:“富家子弟多骄,贵家子弟多傲。”不是一定要锦衣玉食,动手打人,才叫骄傲。就是自己感到得志,感到满意,没有畏忌,开口议人短长,便叫极度骄傲。

(12)、求业之精,别无他法,曰专而已矣。谚曰:“艺多不养身,谓不专也。”吾掘井多而无泉可饮,不专之咎也!

(13)、与多疑人共事,事必不成。与好利人共事,己必受累。——曾国藩

(14)、点评:曾国藩在家书中引用朱子的名言:“悔字如春天,万物蕴藏积蓄的生机开始生发。吉字如夏天,万物藏盛已极。吝字如秋天,万物开始败落。凶字如冬天,万物开始凋谢。”悔改、悔过,像春天一样藏着无限生机。说的太好了。人生如果能时常对自己错误的行为进行反思反省,时常悔改、悔过,那么他的人生也必然充满生机。

(15)、人生有可为之事,也有不可为之事。可为之事,当尽力为之,此谓尽性;不可为之事,当尽心从之,此谓知命。——曾国藩

(16)、曾氏家书行文从容镇定,形式自由,随想而到,挥笔自如,在平淡家常中蕴育真知良言,具有极强的说服力和感召力。尽管曾氏留传下来的著作太少,但仅就一部家书中可以体现他的学识造诣和道德修养。曾国藩作为清代著名的理学家、文学家,对书信格式极为讲究,显示了他恭肃、严谨的作风。

(17)、知足天地宽,贪得宇宙隘。——曾国藩《曾文正公家训》

(18)、门第太甚,余教儿女辈,惟以勤俭谦三字为主。

(19)、曾国葆后裔中有十余人进入军界,其中五人是黄埔军校的毕业生,曾广泰和曾广荣在国民d军中先后授予少将军衔。曾昭懿是曾国潢的曾孙女,她是北京协和医学院医学博士,曾任北京市第三人民医院院长。曾国荃的玄孙曾宪朴,曾任农业部经济作物总局副局长。

(20)、曾国藩最后说道,交朋友这样,做事情不也这样吗?认真做事情就是对事情的敬重感。你糊弄事情,那最后事情也会糊弄你。

4、曾国藩家书经典段落大全

(1)、勤字功夫,第一贵早起,第二贵有恒;凡将相无种,圣贤豪杰无种,只要人肯立志,都可以做得到的。

(2)、事到手且莫急,便要缓缓想。想得时切莫缓,便要急急行。处天下事,只消得安详二字,兵贵神速,也须从此二字做出。然安祥非迟缓之谓也,从容详审,养奋发于定之中耳。

(3)、无尽,不能以一得自足,有恒则断无不成之事。

(4)、盖士人读书,第一要有志,第二要有识,第三要有恒。有志则不甘为下流,有识则知学问无尽,不能以一得自足,有恒则断无不成之事。此三者缺一不可。

(5)、"千秋邈矣独留我,百战归来再读书——曾国藩"

(6)、但是读完这本《曾国藩家书》,再特地去搜索了一些曾国藩的生平信息,让我对这个人有了不一样的认识。

(7)、长傲、多言二弊,历观前世卿大夫兴衰,及近日官场所以致祸福之由,未尝不视此二者为枢机,故愿与诸弟共相鉴诫。

(8)、古来豪杰,吾家祖父教人,以“懦弱无刚”四字为大耻,故男儿自立必须有倔强之气。惟数万人困于坚城之下,最易暗销锐气。弟能养数万人之刚气而久不销损,此是过人之处,更宜从此加功。

(9)、千古圣贤豪杰,既奸雄欲有立志者,不外乎一个“勤”字。——曾国藩

(10)、曾国藩的修身表现:为人表里一致,生活有规律、饮食有节、起居有常,为自己树立了一个远大方向。他充分利用时间,发奋苦读,博览群书,用知识充实自己,为自己的事业储备,力量。

(11)、张英看了信后,认为应该礼让邻里,他的回信只写了四句话:“千里来书只为墙,让他三尺又何妨?万里长城今犹在,不见当年秦始皇。”家人阅罢,主动让出三尺空地。吴家见状,也主动让出三尺房基地,“六尺巷”由此得名。这个故事所讲的就是清朝父子双宰相的张英和张廷玉家。

(12)、(看一个家族的兴败,看三个地方)第子孙睡到几点,假如睡到太阳都已经升得很高的时候才起来,那代表这个家族会慢慢懈怠下来;第看子孙有没有做家务,因为勤劳、劳动的习惯影响一个人一辈子;第看后代子孙有没有在读圣贤的经典,“人不学,不知义,不知道”。——曾国藩

(13)、如果一件事情,迟迟拿不下来,那我们的心情是怎么样的?焦虑、暴躁、没有耐心……这应该是可以确定的。

(14)、儿时,粗略翻过几页曾国藩家书,因不解其中味又扔回书柜。再读的缘由很偶然,去了一次曾国藩故居,听导游讲解曾公的平生,心生好奇向往:曾公出生于一个普通耕读家庭,短短十年时间,就跃升至内阁学士兼礼部侍郎,官居二品,其必有过人之处,于是又拿起细读。

(15)、在战略战术上,曾国藩用的是“先求稳当,次求变化”八个字,兵者国之大事,死生之地、存亡之道,因此曾国藩认为打仗不是儿戏,首先要求文档,先立于不败之地,然后再寻求变化,从战术上获得更好的方略,这样可以用更小的伤亡获取更大的胜果。

(16)、吾家祖父教人,亦以懦弱无刚四字为大耻。故男儿自立,必须有倔强之气。

(17)、以爱妻子之心事亲,则无往而不孝。以责人之心责己,则寡过。以恕己之心恕人,则全交。——曾国藩

(18)、但这次出山,和之前已经不同了。在家一年多的反思和彻悟,让曾国藩重塑了自己处世为人的观念。开始用更柔和的姿态依靠他人的力量来办成事情。

(19)、点评:曾国藩说,喜欢讽刺批评别人短处的人,属于骄傲的人。谚语说:“富家子弟多骄,贵家子弟多傲。”不是一定要锦衣玉食,动手打人,才叫骄傲。就是自己感到得志,感到满意,没有畏忌,开口议人短长,便叫极度骄傲。

(20)、曾国藩的三儿子曾纪鸿自幼喜爱自然科学,在数学研究上造诣更深,他自学成才,著有《对数评解》、《圆率考真图解》、《粟布演草》等数学专著,是中国近代有名的数学家。后世子孙中,也有多人以数学为业。

5、曾国藩家书经典段落摘抄大全

(1)、大处着眼,小处着手,群聚守口,独居守心——曾国藩

(2)、点评:曾国藩认为,无论是古代的帝王将相,还是圣贤君子,都离不开自强之道。一个人懂得自强,能够自立,才不会随波逐流,不会轻易被别人“搞定”。他说自己在京城做官,与很多高官有嫌隙,但是自己从不怕他们,靠的就是自强自立的精神。

(3)、轻财足以聚人,侓己足以服人,量宽足以得人,身先足以率人。——曾国藩

(4)、汲取中国传统文化的营养,克己复礼,修身养德,谨小慎微,非要做一大儒,生活会收获很多欢乐。

(5)、和别人的关注点不同,我第一个看的是他的谥号,作为重臣,谥号能体现出一个历史人物的功绩和重要性。曾国藩的谥号是文正,史称曾文正公。这可不得了,文正可是古代朝臣挤破脑袋也想要得到的谥号,和他齐名的另外三位,李鸿章是文忠,相比之下低了一个档次,张之洞和左宗棠是文襄,则又要低一点,由此曾国藩的功绩可见一斑。其实,组建湘军,镇压太平军,追剿捻军,兴办洋务等等都是了不起的贡献,这里暂且不表。当然曾国藩除了是政治家,军事家,他也是一位文学家,一生写了很多本著作,《曾国藩家书》这本书虽然只是他与家人通信随手所作的文集,并不代表他的文学水平,但是却也是对这个人物的一个很好的总结。

(6)、治生不求富,读书不求官,修德不求报,为文不求传,譬如饮酒不醉,陶然有余欢,中含不尽意,欲辨已忘言。——曾国藩

(7)、一生之成败,皆关乎朋友之贤否,不可不慎也。

(8)、古来豪杰,吾家祖父教人,以“懦弱无刚”四字为大耻,故男儿自立必须有倔强之气。惟数万人困于坚城之下,最易暗销锐气。弟能养数万人之刚气而久不销损,此是过人之处,更宜从此加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