曾国藩家训语录400句
1、曾国藩家训最经典四句
(1)、我以为,让我臣服的是你。到最后才发现,我们都臣服于爱。就像宇宙中偶然交汇的两颗星球,因为彼此的吸引改变了星轨,从此相互绕转,再不分离。直至宇宙洪荒,生命尽头,仍然不舍得对你说那一声再见。——《臣服》
(2)、谦:谦虚谨慎,好学穷理;满则招损,谦者受益;
(3)、同样是读儒家圣贤书长大的,一个成为曾国藩,一个成为洪秀全。
(4)、与多疑人共事,事必不成。与好利人共事,己必受累。
(5)、学问,以每日增长新知而不忘记为关键;文章,以多读书多懂道理为关键。
(6)、读书之法,“看”“读”“写““作”四者,每日不可缺一。看者,如尔去年看史记汉书韩文近思录。今年看周易折中之类,是也。读者,如四书诗书易经左传诸经,昭明文选,李杜韩苏之诗,韩欧会王之文;非高声朗诵,则不能得其雄伟之概;非密咏恬吟,则不能探其深远之音。譬之富家居积:看书,则在外贸易,获利三倍者也;读书,则在家慎守,不轻花费者也。譬之兵家战争:看书,则攻城略地,开拓土字者也;读书,则深沟垒,得地能守者也。看书如子夏之“日知所亡”相近,读书与“无忘所能”相近,二者不可偏废。
(7)、“余服官二十年,不敢稍染官宦气习,饮食起居,尚守寒素家风,极俭也可,略丰也可,太丰则吾不敢也”。
(8)、世间事有一半是有所激有所逼而成的。——曾国藩
(9)、京城中也有很多自满的人,有见识的人知道了,也就对此发一声冷笑而已。又有那些自认为是名士的人,鄙视科举,如同粪土一般,有的喜欢作古诗,有的喜欢讲考据,有的喜欢谈理学,气焰嚣张,自认为压倒了一切,而在有见识的人看来,他们所做的事,没有多少有价值的,也只值得发一声冷笑而已。所以我们这些人读书用功,要努力除掉傲气,戒掉自满,不要被人冷笑,然后才会有进步。
(10)、2富贵功名皆人世浮荣,惟胸怀次浩大是真正受用
(11)、我双手沾满血腥,已不能再回头;你父虽赦我之罪,我却不想你知道我曾犯下的滔天罪行。有些人生在白天,有些人生在夜晚,刺客大抵如是。那日渐鸿来后,我虽匆匆离去,却并未走远,半途更几次折返,见你很快便习惯父亲在你身旁,亦为你高兴。——《相见欢》
(12)、所以,在日常生活中,父母也应该时刻教育子女,以俭朴为得,不可铺张浪费;如在金钱上,合理消费,合理理财;在物资上,珍惜资源。
(13)、2慎独则心安。自修之道,莫难于养心;养心之难,又在慎独。能慎独,则内省不疚,可以对天地质鬼神。人无一内愧之事,则天君泰然,此心常快足宽平,是人生第一自强之道,第一寻乐之方,守身之先务也。
(14)、要获得家庭和睦,首先是家庭成员必须宽宏大量。
(15)、我到老年后,身体多病,眼病也越来越厉害,这种状况已很难改变。你和诸位侄子中,身体强壮的很少。古代的君子自我修养,治理家业,一定要身心强健,然后才能使家业振兴;一定要做到人人悦服鬼神钦敬,然后才会有各种运气到来。现在写这四条日课,一方面是我年老时用来自我激励,以弥补以往的不足的,同时也是要勉励两个儿子,每天晚上都按这四条去做,到每个月终时则用这四条来考核。同时把此寄给诸位侄子,希望他们能有成就。
(16)、余生平有三耻:学问各涂,皆略涉其涯矣,独天文、算学,毫无所知,虽恒星五纬亦不识认,一耻也;每作一事,治一业,辄有始无终,二耻也;少时作字,不能临摹一家之体,遂致屡变而无所成,钝而不适于用,近岁在军,因作字太钝,废阁殊多,三耻也。尔若为克家之子,当思雪此三耻。
(17)、多躁者必无沉毅之识,多畏者必无卓越之见,多欲者必无慷慨之节,多言者必无质实之心,多勇者必无文学之雅。
(18)、提到家训,曾国藩言必称星冈公。星冈公是曾国藩的祖父,原名兴,字玉屏,中年改名星冈。他继承祖业,占有100多亩水田和多处山林、屋宇。家中“自道光元年即处顺境,历三十余年均报平安”。正因为如此,他青年时放荡游冶,酒食征逐。直到父亲死后,已过而立之年的曾星冈,挑起了一家重担,才收心治产业。他曾有一段很坦率的自述:“吾少耽游惰,往还湘潭市肆,与裘马少年相逐,或日高酣寝。长老有讥以浮薄,将覆其家者。余闻而立起自责,货马徒行。自是终身未明而起。余年始讲求农事。居枕高嵋山下,垄峻如梯,田小如瓦。吾凿石决壤,开十数畛而通为然后耕夫易于从事。吾听宵行水,听虫鸟鸣声以知节候,观露上禾颠以为乐。种蔬半畦,晨而耘,吾任之;夕而粪,庸保任之。入而饲豕,出而养鱼,彼此杂职之。”他是一个既管有山林田产,又雇有佣工,自己只参加辅助劳动的财主。他的儿子曾竹亭则以读书、教书终其身。这样的家庭当然已算不了“农家”,他们的子孙当然也就算不了“农家子弟”了。
(19)、余与沅弟论治家之道,一切以星冈公为法,大约有八字诀。头四字,即上年所称“书蔬鱼猪”也;又四字则曰“早扫考宝”。早者,起早也;扫者,扫屋也;考者,祖先祭祀,敬奉显考、王考、曾祖考,言考而妣可该也;宝者,亲族乡里,时进周旋,贺喜丧,问疾济急。星冈公尝曰:“人待人,无价之宝也。”星冈公生平于此数端,最为认真,故余戏为八字诀曰“书蔬鱼猪,早扫考宝”也。此言虽涉谐谑,而拟即写屏上,以祝贤弟夫妇寿辰,使后世子孙知吾兄弟家教,亦知吾兄弟风趣也。弟以为然否?
(20)、宽宏大量,不仅能使家庭和睦,还能使许多看似严重至极的事轻易化解。
2、曾国藩家训语录400句大全
(1)、内心坦坦荡荡的人,即使生活困难一点,但身心却是舒畅的,不受身心违逆,内外不一的煎熬之苦。
(2)、敬——整齐严肃,无时不惧。无事时,心在腔子里。应事时,专一不杂。清明在躬,如日之升。
(3)、1◎盛世创业之英雄,以襟怀豁达为第一义禁大言以务实
(4)、南宋女词人李清照,别号易安居士。其父是当时著名学者李格非,其母王氏亦甚有才情,所以李清照自幼便受到良好的教育。她的词作感情真挚,语言雅隽,善于使用白描手法,为文俏奇,情调低回缠绵,有许多传世之作。
(5)、尝自虑执德不宏,量既隘而不足以采天下之善,矿不敢执一律求之。虽偏长薄善,敬其有裨于吾,示尝不博取焉以自资益;其有以谠言急论陈于前者,既不必有当于吾,未尝不深感其意,以为彼之所以爱我者,异于众人泛然相遇情也。译:(我曾经思虑自己心胸不够宽宏、器量狭小的话就不能博取天下的美德,因此不敢登一个标准来强求他人。哪怕是一点长处、一点善行,如果它有益于我,我都广泛吸取以求培养自己的德行;那些以正大之词、劝勉之论前来告之我的人,即使不一定合我的心意,我也从来都没有不深深感念他的诚意,认为他对我的关心,和其他人的泛泛之词迥乎不同。)
(6)、曾星冈性格暴烈,言行专横,即使对妻子王氏也是如此。王氏“虔事夫子,卑诎已甚,时逢愠怒,则辣息减食,甘受折辱,以回眷睐”。曾星冈“对子孙诸侄,则严肃异常,遇佳时令节,尤为凛不可犯”。他“气象尊严,凛然难犯”,对儿子曾竹亭尤其严峻,“往往稠人广坐,壮声呵斥;或有所不快于他人,亦痛绳长子,竟日诘数愆尤。间作激宕之辞,以为岂少我耶?举家耸惧。”儿子竹亭则“起敬起孝,屏气扶墙,躇徐进,愉色如初”。曾星冈是这个封建家庭中威严的最高统治者。
(7)、曾国藩一生恪守“立德、立功、立言”的古训,成了中国历史上的一代大贤。在家风方面曾国藩一直保持严格和节俭的美德。他自己总结说:
(8)、岳飞自身素朴,只穿寻常百姓穿的麻布,不穿丝绸,他也不愿让家人沾染奢侈的习气,要求孩子们穿粗布衣服,吃素面蔬菜,不准饮酒。他常告诫几个儿子,要他们知道稼穑的艰难,并要他们从事农业劳动,以便养成热爱劳动的习惯。
(9)、常存冰渊惴惴之心勿过多怜悯以体察人才为第一另起炉灶,重开世界
(10)、不能主一之咎,由于习之不熟,由于志之不立,而实由于知之不直。若真见得,不主一之害心废学,便如食乌啄之杀人,则必主一矣。不能主无择无守,则虽念念在四书五经上,亦只算游思杂念,心无统摄故也。
(11)、真正的大师永远都怀着一颗学徒的心。——易大师
(12)、勿扬人过,反躬默省焉,有或类是,丞思悔而速改也。
(13)、兄弟之间的道德伦常称为悌,它是仅次于孝的一种家庭伦常,因此,历代家训对这个问题都极为重视,如《颜氏家训》对这个问题有这样的论述:
(14)、可以直接拿来当微信个性签名的原耽神仙句子(篇三)
(15)、不管是投票调查数据,还是留言评论内容,都只是代表某一部分人的意见,甚至可能是一少部分人的意见。
(16)、只有玫瑰与你相称——《我只喜欢你的人设》周自珩
(17)、第一部分:养心修身课程——十二条课程终日惕厉(3)
(18)、意思是:将利益与他人共享,他人心存感激,就不会背叛你,所以说“轻财足以聚人”。律己甚严,使他人心生敬意,自然就肯服从你了。欲得人才而善用之,首先要有容人的雅量。凡事带头去做,才足以领导他人。
(19)、只是一个见小,便使百事不成,亦致百行尽堕。
(20)、1文人富贵,起居便带市井。富贵能诗,吐属便带寒酸。
3、曾国藩家训10条
(1)、往简洁了说,就是要遏制自己的贪欲,心灵宁静专保持强健的身体;心存仁义的天性,对百姓心存养护;言语笃实,不欺骗任何人,用至诚之德感应天地万物。
(2)、3二十年来治一怒字,尚未清磨得尽,以是知克己最难。
(3)、咸丰九年(公元1859年)九月十六日,曾纪泽在黄金堂续娶刘氏。刘系曾国藩好友刘蓉之女,生于道光二十一年(公元1841年)正月初九日,由彭玉麟(雪琴)、唐义渠为媒,于上年七月初九定庚。曾国藩对儿女的婚事,历来要求甚严。前咸丰六年(公元1856年)三月二十一日,曾纪泽与贺氏成婚时,他即规定:“招赘之日,七日即回湘乡,尚不为久。诸事总须节省,新妇入门之日,请客亦不宜多。”并手书诸弟:“新妇始至吾家,教以勤俭,纺绩以事缝纫,下厨以议酒食。此二者,妇职之最要者也。”
(4)、家庭和睦自然就会带来福气。如果一家之中,对哥哥说的话做弟弟的无不听从,对弟弟的请求哥哥无不答应,如此和气蒸腾而家庭仍不兴旺的,还没有见过;与此相反而家庭不衰败的,也还没有过。
(5)、前世所袭误者,可以自我更之;前世所未及者,可以自我创之
(6)、这是曾国藩送别曾国荃时候的一句诗,是为的就是告诫自己的兄弟在烽火连天的岁月,也不要忘记保持一颗冷静的心去读书,修身养性。
(7)、1因循二事,误尽一生。鼓舞精神,方破此弊。
(8)、同治十一年(公元1872年)春,曾国藩病逝于两江总督任上,曾纪泽扶灵回籍安葬于善化(今长沙)平塘。光绪二年(公元1876年)冬,他离开长沙复入京。翌年被袭封一等毅勇侯爵。光绪四年(公元1878年)六月,奉旨赏戴花翎,派充英国、法国钦差大臣。赴任前,西太后召见他于养心殿东间。西太后说:“办洋务甚不容易,闻福建又有焚教堂房屋之案,将来必又淘气。”曾纪泽答:“办洋务难处,在外国人不讲理,中国人不明事势。中国臣民常恨洋人,不消说了,但须徐图自强,乃能为济,断非毁一教堂、杀一洋人,便称报仇雪耻。”西太后说:“这些人明白这道理的少。你替国家办这点事,将来这些人必有骂你的时候,你都要任劳任怨。”曾纪泽说:“臣从前读到‘事君能致其县’一语,以为人臣忠则尽命。观近来时势,见得中外交涉事件,有时须看得性命尚在第二层,竟须拼得将声名看得不要紧,方能替国家保全大局。即如前天津一案,臣的父亲先臣曾国藩,在保定动身,正是卧病之时,即写了遗嘱吩咐家里人,安排将性命不要了。及至到了天津,又见事务重大,非一所能了事,于是委曲求全,以保和局。其时京城士大夫骂者颇多,臣父亲引咎自责。寄朋友的信常写‘外惭清议,内疚神明’八个字,正是拼却声名以顾大局。其实当时事势,舍臣父之所为,更无办法。”西太后问:“你现在在总理衙门居住?”曾纪泽答:“总理衙门事务势不能不秘密,臣等从前未敢与闻。现因奉旨出使,须将英国、法国前后案件查考一番。其全案虽在郭嵩焘处,然臣在路上必有外国人交接应酬,若言谈之际全然不知原委,未免不便。”西太后满意地说:“你办事倒很细心。”
(9)、2受挫受辱之时,务须咬牙励志,蓄其气而长其智
(10)、凡人做一事,便须全副精神注在此一事,首尾不懈,不可见异思迁,做这样,想那样,坐这山,望那山。人而无恒,终身一无所成。
(11)、——节录自道光二十二年九月十八日《致澄弟温弟沅弟季弟》
(12)、而曾国藩重视骨肉之情,则尤为明显地表现在他对九弟曾国荃的照应上。
(13)、不自是,有此三者,自然鬼伏神钦,到处人皆敬重。”“盖凡带勇之人,皆不免稍肥私囊。余不能禁人之苟取,但求吾身不苟取。以此风示僚属,即以此仰达圣主。”
(14)、一件事,就算再美好,一旦没有结果,就不要再纠缠,久了你会累;一件物,就算再留念,如果你留不住,就要适时放手,久了你会心碎。有时,放弃是另一种坚持,你错失了夏花绚烂,必将会走进秋叶静羌。
(15)、人之所资,须自挣而勿待人予。成大事者须善用时机,借梯而上。译:(人生的资本,不能靠别人送来,只能靠自己挣来。大丈夫成事必须善于利用各种机会,关键时刻要借样而上。)
(16)、惟正己可以化人,惟尽己可以服人。——曾国藩
(17)、你若输,我陪你一起背千古骂名;你要死,我给你殉葬。
(18)、戒骄字,以不轻易笑人为第一义,戒惰字,以不晏起为第一义。
(19)、动漫版《易经》全集,通俗易懂,太难得了,请珍藏!
(20)、家里有关天文方面的书,有十七史中的天文志,以及五礼通考中的关于观象授时的内容。每天晚上认得恒星三座,用不了几个月,在这方面就会与以前不同。凡是做一件事,不管这件事大小难易,都应该有始有终。写字时要先求圆匀,再求快捷。如果一天能写楷书一万,或最少七八千字,写得越多就会越熟练,手腕也会不觉得费力。将来凭此去学习,就可以手抄书;凭它去从政,案几上就不会有遗留的文牍。这些无穷的受用都是来自写字圆匀且快捷。这三件事足可弥补我的缺憾了。
4、曾国藩家训最经典的十句名言
(1)、家败离不得个奢字,人败离不得个逸字,讨人嫌离不得个骄字。
(2)、往前走,往前看,哪怕前途一片迷惘,哪怕只是凭着惯性,继续往前走,总有一天,会在自己漫长的脚印中找到方向。只是,大概需要一点耐心。
(3)、与多疑人共事,事必不成。与好利人共事,己必受累。
(4)、吾家祖父教人,亦以懦弱无刚四字为大耻。故男儿自立,必须有倔强之气。
(5)、只有骨肉之情越是真挚,对他的期望也越是殷切,期望越殷切,要求也就越严厉。我现在度日如年,在家居住好比生活在围墙之中,盼望佳音如同等待获得万金一样,听到谣言即感到风声鹤唳。再加上思念家人,严寒逼人,无法口出怨言,这是真情之至。然而我作为兄长,看到这两个字,虽然觉得情有可原,也不能不加以指责,不是指责其中包含的情意,而是指责语言不够检点,又有什么芥蒂呢?
(6)、3书蔬鱼猪,一家之生机;少睡多做,一人之生气
(7)、凡将举事,必先平意清神,清神意平,物乃可正。——曾国藩
(8)、一曰慎独则心安:自修之道莫难于养心。心既知有善知有恶而不能实用其力,以为善去恶,则谓之自欺。方寸之自欺与否,盖他人所不及知,而己独知之,故大学之诚意章,两言慎独。果能“好善如好好色恶恶如恶恶臭”,力去人欲以存天理,则大学之所谓“自慊”,中庸之所谓“戒慎恐惧”,皆能切实行之,即曾子之所谓“自反而缩”,孟子所谓“仰不愧,俯不怍”,所谓“养心莫善于寡欲”,皆不外乎是。故能慎独,则内省不疚,可以对天地,质鬼神,断无“行有不廉于心则馁”之时。人无一内愧之事,则天君泰然,此心常快足宽平,是人生第一自强之道,第一寻药之方,守身之先务也。
(9)、好的家教与门风,就是潜力股,会让孩子在未来的社会里,畅意人生。树立好的家教与门风,就是一个家庭最丰厚的财富,子孙后代取之不尽用之不竭。
(10)、“尧舜不以天下与子而与他人,此非为不惜天下,但子不中立耳。人有好牛马尚惜,况天下耶。吾以尔是元子,早有立意,群臣咸称汝友四皓,吾所不能致,而为汝来,为可任为事也。今定汝为嗣。
(11)、读经有一耐字诀。一句不通,不看下句,今日不通,明日再读;今年不精,明年再读;此所谓耐也。困时切莫间断,熬过此关,便可少进。再进再困,再熬再奋,自有亨通精进之日。不特写字,凡事都有极困难之时,打得通的,便是好汉。
(12)、受不得穷,立不得品,受不得屈,做不得事。——曾国藩
(13)、士有三不斗:毋与君子斗名,毋与小人斗利,毋与天地斗巧。
(14)、所以,曾国藩在个人修养上最为严格,他给自己制定了修身十二法,每日静坐,早起,写日记,反思己过,数十年如一日的潜心修行。
(15)、经过多年的实践,曾国藩深深地意识到,仅凭他一人的力量,是无法扭转官场这种状况的,如若继续为官,那么惟一的途径,就是去学习、去适应。“吾往年在官,与官场中落落不合,几至到处荆榛。此次改弦易辙,稍觉相安。”此一改变,说明曾国藩在宦海沉浮中,日趋世故了。
(16)、重:心胸宽博,举止端庄;步履稳重,字墨刚劲;
(17)、1吾常见夸己者,以要誉而受嗤也;吾常见媚人者,以求悦而招鄙也。夫士处世,无为可议,勿期人誉,无为可怨,勿期人悦。
(18)、长孙皇后的哥哥长孙无忌,过去与李世民是布衣之交,是开国元勋之李世民便把最机要的事委托给他,让他自由出入宫禁,并任命他为宰相。长孙皇后听说后坚决不同意,每遇机会便向唐太宗奏道:“我已成为皇后,尊贵到了极点,实在不愿意兄弟子侄占据朝廷。汉代吕氏、霍氏乱政的历史,应当引为深刻的教训,真诚希望圣明的唐朝不要用我的兄长长孙无忌作为宰相。”但太宗皇帝没有接受她的意见,终于任用长孙无忌做左武侯大将军、吏部尚书、右仆射。长孙皇后又私下让兄长无忌一再去请求辞官,太宗没办法只好应允,改任长孙无忌为开府仪同三司。长孙皇后知道后,这才高兴地同意了。待长孙皇后去世后,唐太宗非常伤心,认为自己从此“失一良佐”,对长孙皇后表示了深深的怀念。
(19)、然而,认识的转变过程,如同经历炼狱再生一样,需要经历痛苦的自省,每当他自悟昨日的是与非时,常常为追忆昔日“愧悔”的情绪氛围所笼罩。因此,在家守制的日子里,曾国藩脾气很坏,常常因为小事迁怒诸弟,一年之中和曾国荃、曾国华、曾国葆都有过口角。在三河镇战役中,曾国华遭遇不幸,这使曾国藩陷入深深的自责。在其后的家信中,他屡次检讨自己在家期间的所作所为。如,在咸丰八年(公元1858年)十一月十二日的家信中写到,“去年在家,因小事而生嫌衅,实吾度量不宏,辞气不平,有以致之,实有愧于为兄之道。千愧万悔,夫复何言……去年我兄弟意见不和,今遭温弟之大变。和气致祥,乖气至戾,果有明证”。咸丰八年(公元1858年)十二月初三日,又提到“吾去年在家,以小事急竟,所言皆锱铢细故。而今思之,不值一笑。负我温弟,既愧对我祖我父,悔恨何极!当竭力作文数首,以赎余薄愆,求沅弟写石刻碑……亦足以摅我心中抑郁悔恨之怀”。
(20)、为你战死,是我至高无上的荣耀。——《天官赐福》
5、曾国藩家训经典语录20则
(1)、人之处于患难,只有一个处置。尽人谋之后,却须泰然处之。
(2)、古之人修身以避名,今之人饰己以要誉。所以古人临大节而不夺,今人见小利而易守。
(3)、好朋友罗汝怀也写信给曾国藩,指责他不应不分轻重缓急,“夫夺情之事,本出于变,而变之中又有轻重缓急之辨。……且夫丧服者一身家之私事,丧乱者天下之公愤。人臣之身既致,且不得自遂其私。……至并丧制而夺之,必事势之万无可已。故其事不及于位卑任轻之人。今以九重绮畀,四海属望,而下同乡闾之匹士,固守经曲之常轨,一再曰:‘两次夺情,从去所无’,岂足以为解手”。最令他难堪的是“左宗棠在骆秉章幕中,肆口诋毁,一时哗然和之”。曾国藩自知心亏理缺,无法辩解,只能忍耐。但左宗棠的所作所为,却使他一直耿耿于怀,在其后谈及此事时,仍感愤懑,“我生平以诚自信,彼乃罪我欺,故此心不免耿耿”。在内外交困的情况下,曾国藩忧心忡忡,遂导致失眠。朋友欧阳兆熊深知其病根所在,一方面为他荐医生诊治失眠,另一方面为他开了一个治心病的药方,“岐、黄可医身病,黄、老可医心病”。欧阳兆熊借用黄、老来讽劝曾国藩,暗喻他过去所采取的铁血政策,未免有失偏颇。
(4)、光绪十年(公元1884年)三月,曾纪泽卸驻法大臣职,旋晋兵部右侍郎,仍为驻英俄大臣,与英国议定《洋烟税厘并征条约》。几经周折,终于为清政府争回每年增加烟税白银200多万两的权利。
(5)、曾国藩组建湘军,为清政府收复失地;引进西方先进技术,强化镇压力量。曾国藩提倡忠君卫道、以儒家学说治军,同时还主张用封建伦理纲常去教育官兵,以仁、礼、忠、信作为治军之本来维系军心。
(6)、1功名官爵,货财声色,皆谓之欲,俱可以杀身。
(7)、吾辈读书,只有两件事,一者进德之事,一者修业之事
(8)、人该省事,不该怕事。人该脱俗,不可矫俗。不该顺时,不可趋时。
(9)、观人四法:讲信用、无官气、有条理、少大话。
(10)、功名官爵,货财声色,皆谓之欲,俱可以杀身。
(11)、君子但尽人事,不计天命,而天命即在人事之中。
(12)、静坐——每日不拘何时,静坐四刻,体验来复之仁心。正位凝命,如鼎之镇。
(13)、 以俭持家。曾国藩一直要求家人生活俭朴,远离奢华。他在京城见到世家子弟一味奢侈腐化,挥霍无度,便不让子女来京居住。他的原配夫人一直带领子女住在乡下老家,门外不许挂“相府”、“侯府”的匾。曾国藩要求“以廉率属,以俭持家,誓不以军中一钱寄家用。”夫人在家手无余钱,亲自下厨、纺织。
(14)、慎独则心安,主敬则身强,求仁则人悦,习劳则神钦。——曾国藩《诫子书》
(15)、1立身之道,内刚外柔;肥家之道,上逊下顺。不和不可以接物,不严不可以驭下。
(16)、成熟就是不管遇到什么事,都可以用微笑带过。
(17)、甜酸苦竦宜尝遍,是非好恶总由人。出死入生宁不易,各宜努力去修身。
(18)、静坐而思,心灵坦荡,气血和顺,必须达到“天地位,万物育”的境地,才算效验。默坐而思,心灵中一定要常常充满生意。杂念丛生,靠什么东西来把它们全部排除?一定要勤加努力!
(19)、从事学业,是中华民族的优秀传统和习惯,这个习惯,不仅存在于士大夫之家、耕读之家,即使贵为天子,也无法不去遵行。刘邦在临终前谕告太子的文书中,表达了他对太子学识浅薄极为不安,告诫太子要立志治学,处理朝政要自己亲自动手,不要使人代劳,要尊敬老一辈开国元勋:
(20)、这天,老父亲责怪其懒惰不干活,男子竟怒火中烧,抄起钉耙将父亲打伤。这一行为引起了左邻右舍的不满,报警之后纷纷要求民警对其“从严治罪”。
(1)、白话文意思:知识分子读书,第一要有志向,第二要有识见,第三要有恒心。
(2)、3多躁者必无沉毅之识,多畏者必无踔越之见,多欲者必无慷慨之节,多言者必无质实之心,多勇者必无文学之雅。
(3)、煌煌先哲,彼不犹人。藐焉小子,亦父母之身!聪明福禄,予我者厚哉!弃天而佚,是及凶灾。积悔累千,其终也已!往者不可追,请从今始。荷道以躬,兴之以言!一息尚存,永矢弗谖!
(4)、朱元璋做皇帝后,经常回忆起早年艰难岁月的经历,把马皇后“比之芜蒌豆粥,滹沱麦饭,每对群臣述后贤同于唐长孙皇后”。史家称明代“后妃居宫中,不预一发之政,外戚循理谨度,无敢恃宠以病民,汉唐以来所不及”。这和马皇后的表率作用是分不开的。
(5)、⑤天下古今之庸人,皆以一惰字致败,天下古今之才人,皆以一傲字致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