牡丹亭经典名句游园惊梦
1、牡丹亭选段游园惊梦
(1)、 (步步娇)〔旦〕袅晴丝吹来闲庭院,摇漾春如线。停半晌、整花钿。没揣菱花,偷人半面,迤逗的彩云偏。〔行介〕步香闺怎便把全身现!〔贴〕今日穿插的好。
(2)、不入春园,怎知春色几许。——汤显祖《牡丹亭》
(3)、生:(白)小姐,小生何敢心存妄念呢?不过,适才在花园之内,折得垂扬半枝,素仰小姐掩通文翰,还请题诗一首,以赏此柳枝呀!
(4)、原来这姹紫嫣红开遍,似这般都付与断井颓桓。良辰美景奈何天,赏心悦事谁家院!朝飞暮卷,云霞翠轩;雨丝风片,烟波画船。锦屏人忒看的这韶光贱!
(5)、剪不断,理还乱,闷无端。已吩咐催花莺燕借春看。
(6)、汤显祖(1550~1616),字义仍,号若士,海若,清远道人,江西临川人。出身书香门第,为人耿直,敢于直言,一生不肯依附权贵,因此经常得罪人。早年参加进士考试,因拒绝内阁首辅张居正的招揽而落选。直到三十三岁时才中进士。中进士后,拒绝当时执掌朝政的张四维、申时行的拉拢行贿而遭排挤。明万历年间曾任给事中,四十九岁时弃官回家。他从小受王学左派的影响,结交被当时统治者视为异端的李贽等人,反程朱理学,肯定人欲,追求个性自由的思想对他影响很大。在文学思想上,汤显祖与公安派反复古思潮相呼应,明确提出文学创作首先要“立意”的主张,把思想内容放在首位。这些思想在他的作品中都得到了具体体现。汤显祖虽然也创作过诗文等,但成就最高的还是戏曲。他是中国古代继关汉卿之后的又一位伟大的戏剧家。他的戏剧创作现存主要有五种,即“玉茗堂四梦”(或称“临川四梦”)及《紫箫记》。“玉茗堂四梦”即《紫钗记》、《牡丹亭》、《邯郸记》、《南柯记》。这四部作品中,汤显祖最得意,影响最大的当数《牡丹亭》。史赞曰:“为官不济,为文不朽。”诗文集《红泉逸草》、《问棘邮草》(残)、《玉茗堂文集》。
(7)、原来繁花似锦开遍,似这般都付于断桓颓水——汤显祖《牡丹亭》
(8)、大地上景物多灿烂!折叠山桃红这一霎天留人便
(9)、 断井残垣:荒园断壁。井:天井,房墙围成的露天空地。颓:坍塌。此句意为园中百花盛开却无人观赏,园林破败却无人收拾。现多用来感叹动人美景而无人观赏。
(10)、锦屏人忒看的这韶光贱!天意秋初,金风微度,城阙外画桥烟树。袅晴丝吹来闲庭院,摇漾春如线。
(11)、 文学史地位:中国戏剧史上一部划时代的浪漫主义杰作,是古代爱情戏中继《西厢记》之后影响最大、艺术成就最高的剧作。
(12)、但愿那月落重生灯再红。——汤显祖《牡丹亭》
(13)、蓦地游春转小试宜春面。春呵春!得和你两流连。
(14)、原来姹紫嫣红开遍,似这般都付与断井颓垣。良辰美景奈何天,赏心乐事谁家院?
(15)、三大名家梅兰芳、俞振飞、言慧珠演唱昆曲《牡丹亭·游园惊梦》
(16)、一般桃李听笙歌,此地桑阴十亩多。不比世间闲草木,丝丝叶叶是绫罗。《牡丹亭》
(17)、不提防沈鱼落雁鸟惊喧,只怕的羞花闭月花貌。情由心生,生可以死,死可以生;生不可以死,死不可以生者,情非之至也!这般花花草草由人恋,生生死死随人愿,便酸酸楚楚无人怨。
(18)、忙处抛人闲处祝百计思量,没个为欢处。白日消磨肠断句,世间只有情难诉。玉茗堂前朝复暮,红烛迎人,俊得江山助。但是相思莫相负,牡丹亭上三生路。——汤显祖《牡丹亭》
(19)、20世纪20年代以来,在俞振飞、程砚秋、梅兰芳等通力合作下,《牡丹亭》得以重现舞台,并且陆续被拍成昆剧电影,使珍贵的影像资料得以流传下来。
(20)、云髻罢梳还对镜罗衣欲换更添香。(步步娇)袅晴丝吹来闲庭院摇漾春如线。
2、牡丹亭原文游园惊梦
(1)、昆剧《惊梦》(山坡羊)工尺谱(《粟庐曲谱》)
(2)、而汤显祖与好友之间“梦生于情”、“情生于适”的友情互动带给了他特别的感情体会,最终促使汤显祖走上“因情成梦、因梦成戏”的创作之路。
(3)、译文:长长的流光溢彩的丝绸吹进了宁静而孤独的庭院。随着晴朗的丝绸的到来,春天像纱线一样悠闲地来到杜丽娘的眼前。过了一会儿,我头上的装饰品收拾好了。出乎意料的是,我的半张脸被镜子偷偷地照了进来,这让我躲开了,扭动了我美丽的卷发。我们怎么能从闺房里出来把它暴露出来?
(4)、则为你如花美眷,似水流年。是答儿闲寻遍,在幽闺自怜。——汤显祖《牡丹亭》
(5)、春天容易思春,这是肯定的。我们的大小姐款款步入春意盎然的花园,看到一片春色,必然心神荡漾。要是换做常常出门买菜的穷人家丫头,最多也就感叹下,不会有太大问题。但是现在是杜丽娘啊,肚子里开始有墨水了,开始想学着古人思春叹春伤春了。于是乎,这片春色在她心中深深扎根了。
(6)、 A借助景物描写来刻画人物心理。如“袅晴丝吹来闲庭院,摇漾着春如线。”袅袅晴丝吹进寂寞的庭院,带来一丝春光,给人以喜悦之感,撩起了无限情思,然而这情思又如摇曳不定的春光一般使人迷惘。由“晴丝”到“情思”,迷人的春光与少女微妙的心理巧妙地结合在一起了。
(7)、梦回莺啭,乱煞年光遍,人立小亭深院。《牡丹亭》
(8)、则为你如花美眷,似水流年。情不知所起,一往而深。
(9)、朝飞暮卷,云霞翠轩,雨丝风片,烟波画船,锦屏人忒看的这韶光贱!
(10)、就诗论诗,不能与渔洋相比,但也有本事,同样包含了丰富的内容,顾氏自注说:“舒铁云孝廉见余杭州崇文讲院,曰:君此间羁寄是‘付之断井颓垣’也,为叹息久之。”舒铁云,即作《瓶笙馆修箫谱》(《杂剧四种》)的舒位(1765—1815),他也用了一句《惊梦》(皂罗袍)曲文来形容他的朋友的枯淡生活、不幸遭遇。“姹紫嫣红”与“断井颓垣”对照,少女们读出了青春的伤感,失意文人则是读出了苦涩的世味,这出戏的普及力量,其要点恐即在此。
(11)、玉茗堂前朝后暮,红烛迎人,俊得江山助。但是相思莫相负,牡丹亭上三生路。
(12)、“弦里传情”(即“琴挑”)讲潘必正秋夜闲庭信步,听到陈妙常孤凄幽怨的琴声,使他顿起爱慕之情,遂借交流琴艺之机,以言语挑逗陈妙常。潘陈相见后,陈向潘“请教一曲”。
(13)、待说何曾说,如颦不奈颦。把持花下意,犹恐梦中身。
(14)、一边蜂儿逐趁,眼花缭乱。一边红桃呈艳,一边绿柳垂线似这等万紫千红齐装点大地上景物多灿烂!(山桃红)这一霎天留人便草藉花眠,则把云鬟点,红松翠偏。
(15)、生:(接唱)绕过这十二栏杆,转过那银塘水殿。(白)春色无边正好把臂同游啊。
(16)、上海昆剧团与海上梨园联袂献上如此经典的昆曲,堪称完美之作。
(17)、用杜丽娘的话来说,杜丽娘是多愁善感的,和女仆去后花园看望她,更是多愁善感。当我回来的时候,我有一种雨云般的感觉在花园里,一个儿子在梦里抱着一棵折断的柳树。醒来后,我独自去后花园,在梦中寻找一个情人。因此,昆曲牡丹亭中的杜丽娘有“游园”、“惊梦”、“寻梦”等几个场景。
(18)、(白)夜深人静,不免抱琴进去吧。此情空满怀,未许人知道。
(19)、旦:(接唱)两相恋,爱心专,痴心若醉情怀渐乱。
(20)、(醉扶归)你道翠生生出落的裙衫儿茜艳晶晶花簪八宝钿。可知我一生儿爱好是天然?恰三春好处无人见,不提防沉鱼落雁鸟惊喧则怕的羞花闭月花愁颤。
3、《牡丹亭》游园惊梦
(1)、则为你如花美眷,似水流年。是答儿闲寻遍,在幽闺自怜。转过这芍药栏前,紧靠着湖山石边。和你把领扣儿松,衣带宽,袖梢儿揾着牙儿沾也。则待你忍耐温存一晌眠。是那处曾相见?相看俨然,早难道好处相逢无一言。
(2)、首次复演,上海昆剧团国家一级演员罗晨雪、上海昆剧团国家二级演员胡维露,以及上海昆剧团国家二级演员汤泼泼隆重登台献演。
(3)、 作者简介:汤显祖(1550—1616),字义仍,号若士、海若、清远道人,江西临川人。出身书香门第,21岁中举,与同乡姜鸿绪等人结社唱和,文名扬天下。因不肯巴结权贵,很老才中进士,不受重用。历任地方小官,颇有政绩。后因政治形势日益艰险,深感无法实现自己的政治抱负,遂辞官归里,自建玉茗堂,潜心创作戏曲。他的代表作是号称“临川四梦”的《牡丹亭》《南柯记》《邯郸记》《紫钗记》。他被称为“中国的莎士比亚”。
(4)、《牡丹亭》,全名《牡丹亭还魂记》,改编于明代话本小说《杜丽娘慕色还魂记》。《牡丹亭》是明代剧作家汤显祖的代表作,也是他一生最得意之作,他曾言“吾一生四梦,得意处唯在《牡丹》。”
(5)、你道翠生生出落的裙衫儿茜艳晶晶花簪八宝钿。可知我一生儿爱好是天然?——汤显祖《牡丹亭》
(6)、 昆曲:元末,顾坚等人把流行于江苏昆山一带的南曲原有腔调加以整理和改进,称之为“昆山腔”,为昆曲之雏形。明朝嘉靖年间,杰出的戏曲音乐家魏良辅对昆山腔的声律和唱法进行了改革创新,吸取了海盐腔、弋阳腔等南曲的长处,发挥昆山腔自身流丽悠远的特点,又吸收了北曲结构严谨的特点,运用北曲的演唱方法,以笛、箫、笙、琵琶的伴奏乐器,造就了一种细腻优雅,集南北曲优点于一体的“水磨调”,通称昆曲。昆曲行腔优美,以缠绵婉转、柔漫悠远见长。在演唱技巧上注重声音的控制,节奏速度的顿挫疾徐和咬字吐音的讲究,场面伴奏乐曲齐全。
(7)、(绵搭絮)雨香云片,才到梦儿边,无奈高堂,唤醒纱窗睡不便。泼新鲜,俺的冷汗粘煎。
(8)、则为你如花美眷,似水流年。——汤显祖《牡丹亭第十出》
(9)、译文:莺的悠扬的歌声把我从梦中唤醒。站在一个又小又深的院子里,我觉得整个地方都是一个令人不安的春天。琼脂的香味被烧掉了,未完成的针线活被扔到一边。你为什么比去年更关心和向往春天?
(10)、情不知所起,一往而深,生者可以死,死可以生。生而不可与死,死而不可复生者,皆非情之至也。
(11)、旦:(白)耶……唔……寂寞垂杨柳,迎风曳岸边,忽逢君采折,唯盼永相怜。
(12)、云掩柴门,钟儿磬儿在枕上听。柏子座中焚,梅花帐绝尘。
(13)、 明代传奇剧和杂剧是戏剧趋于精细完美化的标志
(14)、旦:(接唱)穿过了湖山石洞,踏遍绿荫花阡。(白)此景此情真是神仙不羡呀!
(15)、本待要送春向池塘草萋,我且来散心到荼蘼架底,我待教寄身在蓬莱洞里。蹙金莲红绣鞋,荡湘裙呜环佩,转过那曲槛之西。
(16)、就诗而论,这是一首写景的佳作,也无愧于王氏“神韵”说的代表作之一。后来袁子才(枚)出于诗派的偏见,指出诗中用了“雨丝风片”四字,违背了“曲文不可入诗”的规则。不问运用是否得当,只认定“诗高曲低”的观念不放,这算什么批评?其实此诗还可从叙事诗角度来赏析。因为作者对他那组《秦淮杂诗》明说“掇拾丁老所述见闻”,即是名诗都含有一个故事,此首也不例外。其中掇拾《游园》曲文入诗,正暗写当年秦淮河上与演出《惊梦》相关的一件事,可说是“今典”,从这个“今典”中,我们至少可以说确有一些观念较超脱的诗人,他们早已将《游园惊梦》视作一出高品位的诗剧。
(17)、旦:(白)啊~!(接唱)看他十分面善,骤逢未免心惊惴。
(18)、吴炳的《疗妒羹》传奇特将此诗演成一出《题曲》,也是名剧,进一步把冯小青的“共鸣”传播开来。小青的“共鸣”道出了情爱问题的复杂性,近人潘光旦早年曾从精神分析角度写了一本《冯小青——一件影恋之研究》,研究的视野是开阔了,却没有触及这个复杂性。
(19)、陈:此乃雉朝飞也,君方盛年,何故弹此无妻之曲?潘:书生尚未娶妻。潘向陈再请教一曲。
(20)、意为:大好春光,美丽景色无人欣赏,有负苍天;这令人心旷神怡,赏心悦目的事又在哪一家呢?
4、牡丹亭游园惊梦经典台词
(1)、作品把传说故事以及明代社会相结合,使之成为一部具有浪漫主义的精神杰作。全剧共计五十五出,每一出都为后面的剧情提供了暗示。下场诗全部采用了唐诗而无不如意。从这里也可以看出汤显祖对于他的《牡丹亭》的重视超出了他的其他作品。《牡丹亭》不仅讴歌了人性,同时也用另一种独特的方式抨击了当时大行其道的“存天理,灭人欲”的程朱理学。
(2)、《牡丹亭》,是明朝剧作家汤显祖的代表作之创作于1598年。全名《牡丹亭还魂记》(4) ,即《还魂记》,也称《还魂梦》或《牡丹亭梦》,传奇剧本,二卷,五十五出,据明人小说《杜丽娘慕色还魂》而成,明代南曲代表作。共55出,描写杜丽娘和柳梦梅的爱情故事。正是:慕色还魂杜丽娘,游园惊梦柳梦梅。它与汤显祖的另外三部作品并称为“临川四梦”。
(3)、“游园惊梦”原为《牡丹亭》中第十出“惊梦”,舞台演出分二出,可以单独演出,也常连演,合为“游园惊梦”。
(4)、白日消磨断肠句,世间只有情难诉。玉茗堂前朝复暮,红烛迎人,俊得江山助。
(5)、本待要送春向池塘草萋,我且来散心到荼蘼架底,我待教寄身在蓬莱洞里。蹙金莲红绣鞋,荡湘裙呜环佩,转过那曲槛之西。
(6)、(五般宜)一边儿燕喃喃软又甜一边儿莺呖呖脆又圆。一边蝶飞舞,往来在花丛间。
(7)、潘:此乃广寒游也,正是出家人所弹之曲,只是长宵孤冷,多有难消遣处啊!陈:公子言重了!长清短清,那管甚离恨。云心水心,有甚闲愁闷?一度春来,一番花褪,怎生上我眉痕。
(8)、良辰美景奈何天,便赏心乐事谁家院。则为你如花美眷,似水流年。
(9)、旦:(骂玉郎)雨后花更鲜,惹得粉蝶绕花阡,借意示爱心暗牵,百般痴缠,诉尽相思千万遍,奈何淑女芳心怕受骗。
(10)、 (绕池游)〔旦上〕梦回莺啭,乱煞年光遍。人立小庭深院。〔贴〕炷尽沉烟,抛残绣线,恁今春关情似去年?(乌夜啼)“〔旦〕晓来望断梅关,宿妆残。〔贴〕你侧着宜春髻子恰凭阑。〔旦〕翦不断,理还乱,闷无端。〔贴〕已分付催花莺燕借春看。”〔旦〕春香,可曾叫人扫除花径?〔贴〕分付了。〔旦〕取镜台衣服来。〔贴取镜台衣服上〕“云髻罢梳还对镜,罗衣欲换更添香。”镜台衣服在此。
(11)、旦:(剪剪花)我俩似并头燕,休惊春风折损。
(12)、则为你如花美眷,似水流年。是答儿闲寻遍,在幽闺自怜。
(13)、(文字图片来自网络,如有侵权,请原作者后台联系我们删除)
(14)、(陈)岂无春意恋凡尘?潘:今朝两下轻离别,一夜相思枕上看。陈:花荫深处,仔细行走。
(15)、接着她做了一个梦,在梦中与书生柳梦梅在花园中相会,园中花神皆出护翼,一番云雨之情后二人订情而别。此时,丽娘的母亲来到床前将女儿唤醒,母亲看见女儿神情恍惚,嘱咐她以后少去后花园。杜丽娘虽然应允,但心里仍在追恋梦境,梦醒之后多次独自入后花园寻找梦里多情郎。
(16)、惊觉相思不露,原来只因已入骨。良辰美景奈何天,便赏心乐事谁家院。
(17)、淹煎,泼残生除问天。折叠山桃红则为你如花美眷 似水流年,
(18)、原来姹紫嫣红开遍,似这般都付与断井颓垣,良辰美景奈何天,赏心乐事谁家院。朝飞暮卷,云霞翠轩,雨丝风片,烟波画船,锦屏人忒看的这韶光贱!
(19)、仙姑,你是个慈悲方寸,忘恕却少年心性。(随之告辞)潘:她把心肠铁样坚。
(20)、停半晌整花钿,没揣菱花偷人半面,迤逗的彩云偏。我步香闺怎便把全身现。
5、关于牡丹亭游园惊梦的故事
(1)、 (隔尾)观之不足由他缱,便赏遍了十二亭台是枉然。到不如兴尽回家闲过遣。〔作到介〕〔贴〕“开我西阁门,展我东阁床。瓶插映山紫,炉添沉水香。”小姐,你歇息片时,俺瞧老夫人去也。〔下〕〔旦叹介〕“默地游春转,小试宜春面。”春啊,得和你两留连,春去如何遣?咳,恁般天气,好困人也。春香那里?〔作左右瞧介〕〔又低首沉吟介〕天呵,春色恼人,信有之乎!常观诗词乐府,古之女子,因春感情,遇秋成恨,诚不谬矣。吾今年已二未逢折桂之夫;忽慕春情,怎得蟾宫之客?昔日韩夫人得遇于郎,张生偶逢崔氏,曾有《题红记》、《崔徽传》二书。此佳人才子,前以密约偷期,后皆得成秦晋。〔长叹介〕吾生于宦族,长在名门。年已及笄,不得早成佳配,诚为虚度青春,光阴如过隙耳。〔泪介〕可惜妾身颜色如花,岂料命如一叶乎!
(2)、汤显祖(1550~1616),字义仍,号若士,海若,清远道人,江西临川人。出身书香门第,为人耿直,敢于直言,一生不肯依附权贵,因此经常得罪人。早年参加进士考试,因拒绝内阁首辅张居正的招揽而落选。直到三十三岁时才中进士。中进士后,拒绝当时执掌朝政的张四维、申时行的拉拢行贿而遭排挤。明万历年间曾任给事中,四十九岁时弃官回家。他从小受王学左派的影响,结交被当时统治者视为异端的李贽等人,反程朱理学,肯定人欲,追求个性自由的思想对他影响很大。在文学思想上,汤显祖与公安派反复古思潮相呼应,明确提出文学创作首先要“立意”的主张,把思想内容放在首位。这些思想在他的作品中都得到了具体体现。汤显祖虽然也创作过诗文等,但成就最高的还是戏曲。他是中国古代继关汉卿之后的又一位伟大的戏剧家。他的戏剧创作现存主要有五种,即“玉茗堂四梦”(或称“临川四梦”)及《紫箫记》。“玉茗堂四梦”即《紫钗记》、《牡丹亭》、《邯郸记》、《南柯记》。这四部作品中,汤显祖最得意,影响最大的当数《牡丹亭》。史赞曰:“为官不济,为文不朽。”诗文集《红泉逸草》、《问棘邮草》(残)、《玉茗堂文集》。
(3)、剧中的曲文,表现了作者在艺术语言上的成就。特别在抒情方面,在描绘人物性格、刻画杜丽娘的心理活动和精神世界方面非常细致真实。
(4)、(白)春色无边正好把臂同游啊。旦:(接唱)穿过了湖山石洞,踏遍绿荫花阡。
(5)、不久,身处官场险途的汤显祖慢慢消减了其经世致用的雄心壮志,上疏贬官事件后,汤显祖下定决心告别官场,将满腔报国热情投注于戏曲创作之中。重情重义的汤显祖始终将“情”与“志”紧密相联,并指出“万物之情各有其志”,很早就开始尝试以言情主题为核心开展戏曲创作。
(6)、《游园惊梦》这出戏从情节展开和曲牌的组合看,明显可分前后两段。引子(绕地(应作“池”)游)至(隔尾),写的是前段“游园”的内容。昆曲引子多干唱,也有上笛的。旦杜丽娘和贴春香先后轮唱(绕地游)出场,交代两个人物,两种心情。丽娘睡醒了,仍有些春困,到处是撩人的春光,立在庭院中,只觉得“闷无端”。春香料理停当,虽也察觉小姐的春困不同于往年,但心思全在游园上,她告诉小姐已经吩咐花郎去打扫花径了。接着进入第一个层次:梳洗插戴。这些行动都要在(步步娇)(醉扶归)两支曲子中完成。杜丽娘对春光的敏感,使她仿佛看到纤细毕现的图画,“乱煞”“摇漾”,从一片到一丝,可以理出头绪。她心情很好,从镜子里照见自己半个身影,步出香闺时有一种惊喜的感觉。外出的头戴与平居是不同的,服侍梳洗插戴的春香一直在一旁打量,这时不禁赞美了一句,却引出杜丽娘的一番议论。说这华丽的服饰并不足道,自己“一生爱好是天然”,正想多多领略园林里自然风光的好处,不过此番游园,看到我这身打扮,那些鸟儿花儿不知道要怎样的惊羡哩!“沉鱼落雁鸟惊喧,羞花闭月花愁颤”二句前人颇有议论,认为“‘鱼雁’下单提‘鸟’字,‘花月’下单提‘花’字,语落边际”。文章家咬文嚼字,往往不理会全句的意蕴,这里引用“沉鱼落雁”“闭月羞花”世俗通称的成语不过是一种修辞法,说杜丽娘的美貌使得“鸟惊喧”“花愁颤”而已,真要是字字呼应,便是笨笔,哪有此理?——接着进入第二个层次:游园正文。(皂罗袍)(好姐姐)两支曲子同样起着节短情长的作用。一路行来,身处园林之中,大有“春色如许”之感。本来仅仅感受近乎“细节性”的“春光”,至此看到了整体。(皂罗袍)是名曲,也是绝唱,眼前所见,心里所想,在在矛盾,由此引发感慨。这些都在短短的一曲中委婉传出,“姹紫嫣红”与“断井颓垣”的强烈对照,极大地触动了杜丽娘,使她较之“三春好处无人见”有更深刻的感慨。自然界四时变化,即使处处是景点,“锦屏人”都把它错过了,也就毫无意义。良辰美景、赏心乐事,从来四事难并,倒不是凑不到一块,而是往往由于种种原因,视而不见,或是无奈错过。“良辰美景奈何天”一句,冯梦龙认为“律拗”,改作“美景良辰”,不知这也是两个现成句子,曲子不单供歌唱,更多的场合是吟读,“良辰美景”自然更为上口,何况“律拗”也难不倒高明的谱曲家。从“春色如许”到“四事难并”,杜丽娘的好心情已经打了很大的折扣,所以当听到春香说“花都放了,那牡丹还早”,几乎换了一种“批判”的情绪。冯梦龙改本此处有批语“点破牡丹亭畔”,对戏来说确有点逗作用。春香是看到牡丹亭才这样说的,有意无意间让杜丽娘(同时也让观众)留下了印象。丽娘说,园中只见红杜鹃一片,荼蘼盛开,牡丹虽好,要到初夏才开放,晚春时候怎占的先?她连那燕语莺歌也懒得听了,便要回去。春香当然没有游够,有点“观之不足”的无奈,杜丽娘接过春香的话头,唱了(隔尾)三句,自言自语,神态可掬。她说,“观之不足”,就让春香这丫头去“难过”(曲文“缱”字用的真好)罢,在我,观赏一角与游遍全景都一样,观赏之不足,好比生活的不足,想的太多,还是不想,所以她说“兴尽回家闲过遣”。(隔尾)即《惊梦》前段“游园”的尾声。回到闺中,春香要去“瞧夫人”,下场。“游园”结束。
(7)、砧声又报一年秋。江水去悠悠。——汤显祖《牡丹亭》
(8)、 有人认为《牡丹亭》文辞过于优美,辞藻过于华丽,只适合案头欣赏,不适合舞台演出。你是怎么认为的?请结合阅读《牡丹亭》原著和观看《牡丹亭》演出(如白先勇青春版昆曲《牡丹亭》)的感受,谈谈自己的看法。
(9)、梅兰芳俞振飞二先生演出1959年12月拍摄的昆曲电影艺术片《游园惊梦》剧照
(10)、偶然间心似缱,梅树边,似这般花花草草由人恋、生生死死随人怨、便凄凄惨惨无人念,待打并香魂一片,守得个阴雨梅天。扩展资料:牡丹亭的艺术特色:《牡丹亭》具有鲜明的浪漫主义特色,作者热情奔放地赋予“情”以超越生死的力量。
(11)、生:(到春雷)身似蝶影翩翩,飞过绿阴水殿,飞到庭院深处,去会素心玉人面。轻轻步趋石亭畔,目睹倩影花下眠,幽香暗传,神欲醉,爱她貌更端,喜得接近天仙信有缘,惟望两心相牵,手拈柳枝走上前,趁着无人见,低声轻呼,小姐呀望你能为我方便。
(12)、情不知所起,一往而深,生者可以死,死可以生,梦中之情,何必非真。
(13)、 (醉扶归)〔旦〕你道翠生生出落的裙衫儿茜,艳晶晶花簪八宝填,可知我常一生儿爱好是天然。恰三春好处无人见。不堤防沉鱼落雁鸟惊喧,则怕的羞花闭月花愁颤。〔贴〕早茶时了,请行。〔行介〕你看:“画廊金粉半零星,池馆苍苔一片青。踏草怕泥新绣袜,惜花疼煞小金铃。”〔旦〕不到园林,怎知春色如许!
(14)、手不许把秋千索拿,脚不许把花园路踏。《牡丹亭》
(15)、《牡丹亭还魂记》中,身心俱受压抑的太守之女杜丽娘游园中入梦与风雅文士柳梦梅相遇,并得成云雨之欢。梦醒后的杜丽娘惆怅难安,“情不知所起”而相思成疾,病体难愈终至香消玉殒。
(16)、杜丽娘的梦境是那么温柔缠绵、五彩缤纷。醒过来面对的是母亲的唠叨和凄凉枯燥。
(17)、西风扬子津头树,望长淮渺渺愁予。砧声又报一年秋。
(18)、(滚花)唉!又怕幽闺寂静难寻梦,一任楼上花枝笑独眠。
(19)、昆曲场面,用小锣的地方多,外宾听了,比较清静。京戏场面,大抵是金鼓喧阗的。没有这种习惯的听了,容易感到吵得慌。戏剧界的子弟最初学艺都要从昆曲入手。馆子里经常表演的,大部分还是昆曲。
(20)、 魏晋南北朝的小型歌舞戏——代面、踏摇娘等
(1)、旦:(游园曲)春光满眼万花妍,三春景致何曾见。玉燕双双绕翠轩,蝶儿飞舞乐绵绵,乐绵绵,万花争吐艳。绿柳娇嫩,倚池畔随风曳展,心忧岁月变迁,一朝美艳化烟,叹春光易逝愁深牵。看牡丹亭畔有花阡,且待我荡上东墙,唤取春回转。(白)春色撩人心欲醉,牡丹亭畔抱花眠。
(2)、汤显祖的杰作《牡丹亭》已被改编成各种戏曲并传唱了数百年。“当美好的一天来临,谁能享受快乐,谁的家在家”,“当你不知道从哪里开始,你可以死,或者当你死了,你可以活”这句话更受欢迎。
(3)、夫婿坐黄堂娇娃立绣窗怪她裙钗上花鸟绣双双宛转随儿女。辛勤做老娘。
(4)、《牡丹亭》,是明朝剧作家汤显祖的代表作之创作于1598年。全名《牡丹亭还魂记》(4) ,即《还魂记》,也称《还魂梦》或《牡丹亭梦》,传奇剧本,二卷,五十五出,据明人小说《杜丽娘慕色还魂》而成,明代南曲代表作。共55出,描写杜丽娘和柳梦梅的爱情故事。正是:慕色还魂杜丽娘,游园惊梦柳梦梅。它与汤显祖的另外三部作品并称为“临川四梦”。
(5)、生:(白)呀,佳句,佳句啊!旦:(白)这书生,虽则似曾相识,何故他竟作不速客来呢?生:(白)小姐!(慢板)你在花下暗伤春,我在芸窗心寂寞,相逢何必问前因,信是有缘能会面。旦:(接唱)我低头暗借池中镜,几回偷看眼前人,风度翩翩神俊朗,好个倜傥美少年。
(6)、原来来姹紫嫣红开遍,似这般都付与断井颓垣,良辰美景奈何天,赏心乐事谁家院
(7)、情不知所起,一往而深,生者可以死,死可以生,梦中之情,何必非真。你道翠生生出落的裙衫儿茜,艳晶晶花簪八宝填;可知我常一生儿爱好是天然,恰三春好处无见。
(8)、偶然间心似缱,梅树边。这般花花草草由人恋,生生死死随人愿,便酸酸楚楚无人怨。待打并香魂一片,阴雨梅天,守的个梅根相见。
(9)、玉茗堂前朝后暮,红烛迎人,俊得江山助。但是相思莫相负,牡丹亭上三生路。
(10)、一阵香风,送到林园。折叠五般宜一边儿燕喃喃软又甜
(11)、旦:(减字芙蓉)聆君吐出痴情话,半羞半喜半心甜。(白)公子,你翠袖相牵,意欲何往呀?
(12)、偶然间心似缱,梅树边,似这般花花草草由人恋、生生死死随人怨、便凄凄惨惨无人念,待打并香魂一片,守得个阴雨梅天。
(13)、《牡丹亭还魂记》(简称《牡丹亭》,也称《还魂梦》或《牡丹亭梦》)是明代剧作家汤显祖创作的传奇(剧本),刊行于明万历四十五年(1617年)。
(14)、 分类:从表现形式上,可分为戏曲、话剧、歌剧、舞剧、哑剧、滑稽戏等等(中国古代戏剧主要是戏曲);从内在情绪上,可分为悲剧、喜剧、正剧等。
(15)、上海昆剧团国家一级演员,工闺门旦。师承胡锦芳,及龚隐雷、孔爱萍、徐云秀等名师。2012年拜师著名昆剧表演艺术家张静娴。主演大戏《1699桃花扇》《长生殿》《牡丹亭》《玉簪记》《川上吟》《墙头马上》《夫的人》《烟锁宫楼》等。曾获第24届上海白玉兰戏剧表演艺术主角提名奖、2014年上海市新剧目评选展演优秀新人奖、第九届“上海文化新人”提名奖、第26届上海白玉兰戏剧表演艺术奖配角奖、2016年上海市青年拔尖人才、朱槿花奖·优秀演员奖、全国昆曲院团展演大赛“十佳新秀”、第第四届红梅杯“全国金花奖”、第四届中国昆剧艺术节优秀表演奖、第九届中国艺术节优秀表演奖、第五届红梅杯“金奖”。
(16)、生:(白)小姐!(慢板)你在花下暗伤春,我在芸窗心寂寞,相逢何必问前因,信是有缘能会面。
(17)、 因唐玄宗以帝王至尊提倡戏剧,而被戏剧界尊为祖师爷,他排演戏剧的梨园,也被作为戏剧界的代称。
(18)、由哈佛大学、耶鲁大学等9所大学的文学教授评选出的世界100部最佳戏剧中,中国只有一部入围,那就是《牡丹亭》。时至今日,《牡丹亭》不仅成为文学经典,各种版本的《牡丹亭》仍在不断地在世界各地上演,昆曲爱好者学的第一支曲子也必定是《牡丹亭》。
(19)、译文:这样繁花似锦的迷人春色无人赏识,都付予了破败的断井颓垣。这样美好的春天,宝贵的时光如何度过呢?使人欢心愉快的事究竟什么人家才有呢?
(20)、不到园林,怎知春色如许?折叠皂罗袍原来姹紫嫣红开遍, 似这般都付与断井颓垣。 良辰美景奈何天 赏心乐事谁家院?
(1)、“牡丹亭之游园惊梦”曲词版本原唱:文千岁李宝莹角色:(旦)杜丽娘(生)柳梦梅旦:(游园曲)春光满眼万花妍,三春景致何曾见。
(2)、(好姐姐):“遍青山啼红了杜鹃,荼蘪外烟丝醉软,牡丹虽好,它春光怎占的先。闲凝眄,生生燕语明如剪,呖呖莺歌溜的园。”
(3)、译文:你说我穿着一条深红色的裙子,戴着一个戴着珠宝扣的花饰发夹,有多聪明。爱美是我的天性。正是这个美丽的春天无人欣赏。杜丽娘虽有沉鱼落雁、羞花合月之美,谁能欣赏青春之美?
(4)、则为你如花美眷,似水流年。是答儿闲寻遍,在幽闺自怜。转过这芍药栏前,紧靠着湖山石边。和你把领扣儿松,衣带宽,袖梢儿揾着牙儿沾也。则待你忍耐温存一晌眠。是那处曾相见?相看俨然,早难道好处相逢无一言。
(5)、偶然间心似缱, 梅树边, 似这般花花草草由人恋、生生死死随人怨、便凄凄惨惨无人念, 待打并香魂一片,守得个阴雨梅天。
(6)、1957年6月22日晚,北方昆曲剧院建院在怀仁堂演出《牡丹亭·游园》,梅兰芳饰演杜丽娘,韩世昌饰演春香。舞台上他们没有一刻不是带唱带舞,两位演员虽春秋已高,却凭着扎实的功底上演了一台精彩的闺秀戏。
(7)、受寻幽爱静的道家理念的影响,汤显祖在这部《牡丹亭》中大量涉及神鬼异境。剧中描写杜丽娘和柳梦梅的爱情故事,歌颂青年男女大胆追求自由爱情,坚决反对压迫。体现出追求内心精神的完全超脱、绝对自由的道家思想。
(8)、莫非“五四”以来冒出来的读曲教育的新芽早已枯萎?知识阶层看昆戏的热忱早已消歇?相对而言,《游园惊梦》仍然是幸运的,它虽没有进入教室,但仍在社会上活跃着,继续拨动年轻人的心弦。那么让我就此回顾一下历史的印痕、演变的轨迹,或者对于认识普及的力量,理解传统艺术的价值不无小补。
(9)、《游园惊梦》富有浪漫主义色彩,文词、曲调,舞蹈三者完美地结合在一起。故事主要说的是太守之女杜丽娘,深居闺阁,偶与婢女春香游览花园,不禁触景生情。游倦休憩,忽得一梦,在梦中与书生柳梦梅在园中幽会,两情缱绻,醒后回想梦境,萦思不已。
(10)、天下事耳之而已,顺之而已。——汤显祖《牡丹亭》
(11)、生:(白)唉!(仙花调)艳梦正感温暖,又被那风吹断,怕怕怕蝶侣空相眷,梦随风飘远。
(12)、 明、清时国剧分别为昆曲、京剧,代表剧作家分别是汤显祖;洪升、孔尚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