爱国的诗人和诗句
1、爱国的诗人和诗句有哪些
(1)、陆游的家族是一个名门望族,陆游的祖父陆佃是北宋著名文学家、政治家王安石的学生,不但精通经学,还最高做到了尚书右丞的官职。父亲陆宰也是一位名士,一度做过淮南东路转运判官、迁京西路转运副使等官职。陆家号称藏书万卷,后来就连皇室都要派人来陆家抄录,补缺皇家内府里面的藏书。
(2)、刘克庄在建阳任知县期间,认识了一个人,且影响他一生的思想。
(3)、返回乡村,返回民间,刘克庄那年已四十二岁。或许坎坷的仕途留下诗人无限的失落、惆怅、悲伤,但命运把他最宝贵的年华,留给他用于诗歌创作。诗人的使命是诗歌创作,命中注定刘克庄是一个伟大的诗人,命运终会为他的生命留出宝贵的时间,让他体验生活、游历山水,深入生活,体恤生活在底层的农民,这样他的诗歌才会血肉饱满、气贯春秋。从这一角度来解读刘克庄的人生履历,刘克庄是幸运的。
(4)、与天地兮同寿,与日月兮齐光。——《九章·涉江》
(5)、《满江红》(宋)岳飞 怒发冲冠,凭栏处,潇潇雨歇。 抬望眼,仰天长啸,壮怀激烈。 三十功名尘与土,八千里路云和月。 莫等闲,白了少年头,空悲切! 靖康耻,犹未雪。臣子恨,何时灭? 驾长车,踏破贺兰山缺! 壮志饥餐胡虏肉,笑谈渴饮匈奴血。 待从头,收拾旧山河,朝天阙!
(6)、这是少年刘克庄留下的一些轶事,或是历史给他的评价。刘克庄正是以他天才的文学特质,走进了诗歌的殿堂,同时开始了一生跌宕起伏的宦海沉浮。也许因为他优秀的诗词作品,刘克庄得到了官场高官的赏识,让他走得更远,甚至也得到皇帝特殊的敕封,在大宋政治舞台上长袖飞舞。可他毕竟是一个诗人,诗人与政治家的职业自古至今,概不相容。性格、气质、性情、学识等一系列的水火不容,终为他颠沛流离的一生留下了许多无法回避的伏笔。
(7)、屈原是中国历史上第一位伟大的爱国诗人,中国浪漫主义文学的奠基人,“楚辞”的创立者和代表作者,开辟了“香草美人”的传统,被誉为“中华诗祖”“辞赋之祖”。屈原的出现,标志着中国诗歌进入了一个由集体歌唱到个人独创的新时代。屈原的主要作品有《离骚》《九歌》《九章》《天问》等。以屈原作品为主体的《楚辞》是中国浪漫主义文学的源头之与《诗经》中的《国风》并称“风骚”,对后世诗歌产生了深远影响。
(8)、在他大量的《召对札子》中,宋钦宗、宋理宗、司马光、杨时、秦桧、史弥远等大力推崇理学的人士都成了他批评的对象,他毫无客气地点了先朝皇帝与大臣的名,也昂然地抨击了当今皇帝的弱点。他的无私无畏,早已超出了一个理学人士的信仰范围,他问心无愧,他的言行体现了一个诗人所具有整个社会的良心。
(9)、刘克庄以二十三岁的年龄作为职业官员,开始了一生长达六十年的宦海生涯。六十年,他尝试用各种方式履行作为一个政府官员的权力与责任,为此,付出了一生无尽的精力和心血。如果说作为南宋后期伟大的诗人,多产的诗词的确耗尽了他的生命和才华。那么,这六十年的职业官员生涯,更是让他付出比生命更重要的东西。比如,费尽苦心的经营与抗争,欲辩无语的随波逐流,四面楚歌的官场生态。这一切的无法言说与痛苦,就像一把锋利的刀刃悬挂在他的心头,整整六十年。
(10)、纵览历史,凡是贤明的国家,成功源于勤俭,衰败起于奢华。为什么非要琥珀才能作枕头,为什么镶有珍珠才是好坐车?
(11)、柄臣浊乱天下久矣,……柄臣与其徒皆攫取陛下之富贵而去,而独留其大敝极坏之朝纲,……小人恃智巧,君子恃天理,人生之正,而天与人又有时而不然,桧十九年、弥远二十六年而衍七十日,光九月,君子之难取必于天如此。
(12)、此诗在强烈的矛盾冲突中表现了深厚的爱国主义思想,显示了很强的思想性和艺术性。
(13)、面对无穷无尽的战争,面对屡败屡战的抗金战争,刘克庄的内心郁积着巨大的痛苦、愤懑、矛盾、无奈、悲伤。他目睹着战争给人民带来了难以承受的负担,看不到希望的悲惨生活,整个国家陷入了失败、彷徨、割地求和的窘境。他又多少希望战争能给南宋政权带来生存的转机,让一两场赢得胜利的战争为南宋王朝带来永久的稳定与发展,这一切的牵挂与思绪都体现在他的诗歌之中。
(14)、咸淳十年,也是元世祖忽必烈至元十一年,即公元1274年七月,宋度宗赵禥驾崩,其子赵顕继位,是为恭帝。太皇太后谢氏垂帘听政。是年,元兵大举入侵,汉奸吕文焕同伯颜率兵攻打鄂州,汉奸刘整同博罗欢率兵攻打淮西,直逼江南。此时,郑思肖从苏州双板桥迁往望信桥居住,这是郑思肖的第六次迁徙。是岁十二月,苏州沦陷,郑思肖作《陷虏歌》,又名《断头歌》既鞭挞了元统治者的野蛮残暴,更骂尽了古今天下许多无耻变节之人。在望信桥寓所,郑思肖开始了《心史·大义集》的诗文创作。
(15)、我不知道小人与妓女如何混进写历史的队伍中,又如何用他们的历史价值观、历史判断,写一部能让人相信的历史。但我知道,元朝历史学家脱脱主编的《宋史》,那些参与撰写与编辑的历史学家,大部分是来自小人与妓女,或者是具有小人与妓女这样血统出身的。因为在这部四百九十六卷的《宋史》中,作为南宋后期文学大家的刘克庄,竟无一席之地。也许是这个蒙古族血统的历史学家,因元军在兴化军城遭遇特别顽强的抵抗,死伤数万人,就对兴化、对兴化籍人士有着天生的偏见与歧视,不仅凭着个人的喜恶,对历史人物进行取舍,在长达四百九十六卷的《宋史》里,只有几个莆田人立传,而且颠倒黑白,忠奸不分,把一些伟大的历史人物写成奸佞。王安石就成为脱脱笔下的头号奸臣,成为大奸大恶之人,连王安石之子王雱也被书写成剽悍阴险、睥睨一世的恶人,所有参与王安石变法的执政大臣吕惠卿、章惇、曾布、蔡京、蔡卞全部被列入奸臣的行列。
(16)、“山外青山楼外楼,西湖歌舞几时休。暖风熏得游人醉,直把杭州作汴州。”
(17)、岳飞1103——1142),字鹏举,出生于北宋相州汤阴(今河南汤阴县)的一户佃农家里,青年时代,正遇上金女真贵族对宋发动大规模掠夺战争。他亲眼目睹北宋灭亡前后的惨痛史实,和当时中原沦陷区的人民呼吸相通,有坚决抗击女真贵族民族压迫,收复故土,统一祖国的强烈愿望和要求
(18)、好在刘克庄的书生意气,让他领着二十多年工资,却以宫差这种闲职,不用上班工作,可以在家读书作诗。感谢苍天,正是有如此多的时间,刘克庄才能写出四千五百多首的诗歌、二百多首词、诗话四卷、赋一卷、散文小品若干篇。一个优秀的诗人最需要的是时间、经历,不是权力、财富,一个如此多产的文学大师,更需要是那滚滚而来的时间长流。真庆幸一个诗人一生能有一半的时间不要工作,却有一份工资,保证自己一生衣食住行,翻开中国文学史也只有刘克庄这个诗人,独享着罕见的殊荣。
(19)、臣心一片磁针石,不指南方不肯休。——文天祥《扬子江》
(20)、怒发冲冠,凭栏处、潇潇雨歇。抬望眼、仰天长啸,壮怀激烈。
2、爱国诗人及他的诗句
(1)、快乐国庆节作文范文,不会写进来看看吧!
(2)、宋宝庆元年(公元1225年)十一月,著名理学家真德秀因不满史弥远擅权废立,一再推辞新的任命,迟迟不去临安赴任,又借请假顺道回到家乡浦城。浦城与建阳邻县,刘克庄久慕真德秀的大名,一听说真德秀辞官回乡休闲,赶快直奔浦城,投入真德秀门下,成为真德秀的门生,从此一生大力宣传理学。
(3)、出处:(明)于谦的《石灰吟》,经过千锤万凿之后走出深山,经受着烈火的焚烧也泰然处之,甚至将我粉身碎骨也不害怕,为了留得清白在人间;
(4)、沅有芷兮醴有兰,思公子兮未敢言。——《九歌》
(5)、1210年,85岁高龄的陆游染病不起。他自知就要谢世而去了,但他一生念念不忘的收复中原、统一祖国未能实现,相反国家灭亡的危机却更为严重了,他百感交集,挥笔写下了一首遗嘱诗《示儿》。诗曰:死去原知万事空,但悲不见九州同。王师北定中原日,家祭无忘告乃翁。
(6)、人生自古以来有谁能够长生不死?我要留一片爱国的丹心映照史册。
(7)、(3)但:只是。悲:悲伤九州:这里代指宋代的中国。古代中国分为九州,所以常用九州指代中国。同:统一。
(8)、屈原的《离骚》,《天问》,《九歌》,《九章》等等,都是屈原以自己的理想,遭遇,痛苦,热情以至整个生命所熔铸而成的宏伟诗篇。屈原是中国最伟大的浪漫主义诗人之人,他创立了“楚辞"这种文体,也开创了“香草美人"的传统。
(9)、诗人的心和人民共冷暖,和士卒共冷暖,在他大量的诗作中,表达自己的同情、关心和亲切的忧虑。百姓的战争重负,士卒的牺牲,军人家属的不幸遭遇,这些都反映在他的诗行中。
(10)、希望天地神灵保佑国家社稷,北方百姓都在日夜企盼着君主御驾亲征收复失落的河山。诸葛孔明的传世之作《出师表》忠义之气万古流芳,深夜难眠,还是挑灯细细品读吧。
(11)、作为子民我愿以此身终生报效国家,大丈夫建功立业何须活着返回家园。
(12)、运去不逢青海马,力穷难拔蜀山蛇。几人曾预南薰曲,终古苍梧哭翠华。
(13)、年少万兜鍪,坐断东南战未休。天下英雄谁敌手?曹刘。生子当如孙仲谋。
(14)、男子汉大丈夫为什么不腰带武器,去收复黄河南北被割据的关塞河山五十州呢?
(15)、最美不过江南春|带上孩子,跟着唐诗去旅行NO.123
(16)、余处幽篁兮终不见天,路险难兮独后来。——《九歌》
(17)、祖国之树屹立不倒,祖国之花永不凋谢,祖国之水万古长流。
(18)、她带领当初随嫁到许国的自己身边的几位姬姓姑娘姐妹,亲自赶赴漕邑,与逃到那里的卫国宫室和刚被拥立的戴公相见。接着与卫国君臣商议复国之策。同时,许穆夫人还建议向齐国求援。后来卫国得到了齐桓公的支持,齐桓公派兵往卫国。同时,宋、许等国也派人参战,打退了狄兵,收复了失地。两年后,卫国在楚丘重建都城,恢复了它在诸侯国中的地位,一直延续了四百多年之久。
(19)、他叹息“西北望长安,可怜无数山”;也感叹“倩何人,唤取红巾翠袖,揾英雄泪。”更有“想当年,金戈铁马,气吞万里如虎”的豪迈,可耐不过“千古兴亡多少事,悠悠,不尽长江滚滚来”。
(20)、虽然不是科举出身,但刘克庄有着祖、父两代进士官员的恩庇,作为“官二代”进入官场。或许他的诗名也助力于他,更快地协助他声名于京都,更早地熟悉他一生所不擅长的政治舞台。诗人的桂冠,出身名门的背景,刘克庄却不得不去从事关于权力的职业。这只是他命运的开端,也是他身不由己的开始,他的生命轨迹,由此被改写在年轻的版图上。
3、爱国诗人及其诗句
(1)、州桥南北是天街,父老年年等驾回。忍泪失声问使者:几时真有六军来
(2)、于谦,字廷益,生于 1398 年,死于 1457 年。浙江钱塘(今杭州)人, 明代政治家,杰出的爱国英雄。一生中政绩颇多。抵抗蒙古瓦刺的进攻,保 卫北京城,是他一生最大的历史功绩。
(3)、《夏日绝句》(宋)李清照 生当作人杰,死亦为鬼雄。至今思项羽,不肯过江东。
(4)、将军百战声名裂。向河梁、回头万里,故人长绝。易水萧萧西风冷,满座衣冠似雪。
(5)、没有任何通讯工具,也没有任何的求证渠道,贾似道的弥天大谎,欺骗了宋理宗,欺骗了整个国家和人民。当然,欺骗一个年逾古稀的老人,也就不足为奇。对国家和民族倾注了全部感情的诗人,突然间听到一个拯救国家于危难之中的“民族英雄”,再溢美之词也不为过。他的诗歌创作基于抗蒙战争中获胜的将士,并不知道贾似道暗中向蒙古乞降求和的真实情况。历史有人却把这些诗词作为贬低刘克庄人格的证据,把诗歌中一些词语、解读作阿谀、奉承、附和贾似道,进而,彻底否定刘克庄作为南宋后期文坛宗主的地位。
(6)、千古江山,英雄无觅,孙仲谋处。舞榭歌台,风流总被雨打风吹去。斜阳草树,寻常巷陌,人道寄奴曾住。想当年,金戈铁马,气吞万里如虎。
(7)、何灵魂之信直兮,人之心不与吾心同!——《九章·抽思》
(8)、山河破碎风飘絮,身世浮沉雨打萍。 ——文天祥
(9)、我的青春 我的书声——献给广化寺释迦文佛塔
(10)、汉初贾谊在政治斗争失败后,被贬谪长沙,当他经过汨罗江时,有感于自己和屈原有相似的遭遇,写了一篇很沉痛的《吊屈原赋》,一方面对屈原进行悼念引屈原为知己;一方面学习屈原的创作精神,对是非不分的黑暗社会现实做了大胆的揭露和鞭挞。伟大的史学家和文学家司马迁更是对屈原敬佩之至,在《史记》中为屈原立传,正确地肯定了屈原在历史上的地位。他说:余读《离骚》、《天问》、《招魂》、《哀郢》,悲其志。适长沙,观屈原所自沉渊,未尝不垂涕,想见其人。《史记》是一部历史散文著作,它寄托着作者的理想,洋溢着作者爱憎分明的感情和追求真理的精神,这也正是屈原伟大文学精神的继承。两汉以后,屈原精神在许多作家身上得到进一步发扬。唐代的伟大诗人李白是景慕屈原的人。李白藐视权贵,反抗现实的精神,是屈原创作的继承与发展。
(11)、《过零丁洋》:人生自古谁无死?留取丹心照汗青。
(12)、深度丨莆田东阳:一个家族诞生了十一名进士!
(13)、王羲之讥诸贤以清谈废务,浮文妨要。先朝(北宋末钦宗朝)用杨时为给(给事中)、谏(谏义大夫),或者尚有不言“防秋”、不言“炮石”之消。然则先急政要务,(后)薄物细故,非士大夫责乎。臣虽老悖,一念忧爱,狂言望择。
(14)、 ————拿破仑
(15)、绿树听鹈鴂,更那堪、鹧鸪声住,杜鹃声切!啼到春归无寻处,苦恨芳菲都歇。算未抵、人间离别。
(16)、或许宋理宗心中有着难言的痛苦,对于史弥远滔天的罪恶,他不是不知道,已在其执政过程中,多次纠正过,君王与权相之间也没有产生过太多的过节。在那九年共同执政期间,皇帝和宰相的合作还是可以的,宋理宗把刘克庄的诏书批给右相郑清之,让刘克庄昔日的恩人去摆平此事。
(17)、(2)元知:原本知道。元,通“原”。本来。在苏教版等大部分教材中本诗第一句为“死去元知万事空”,但在老的人教版等教材中为“死去原知万事空”,因为是通假字,所以并不影响本诗的意境,尚有争议。人教版等教材多为“元”,不常用通假字。万事空:什么也没有了。
(18)、死去原知万事空,但悲不见九州同。王师北定中原日,家祭无忘告乃翁。
(19)、辛弃疾(1140-1207),南宋词人。原字坦夫,改字幼安,别号稼轩居士,历城(今山东济南)人。与苏轼齐名,并称苏辛。有人这样赞美过他:稼轩者,人中之杰,词中之龙。刘辰翁《辛稼轩词序》说:“词至东坡,倾荡磊落,如诗,如文,如天地奇观。”
(20)、《题临安邸》(宋)林升 山外青山楼外楼,西湖歌舞几时休。 暖风熏得游人醉,直把杭州作汴州。
4、爱国诗人及诗句
(1)、作者:(王维)少年十五二十时,步行夺得胡马骑。
(2)、带上孩子,跟着唐诗去旅行第一辑大合集(1-30)
(3)、为南宋政权苟且偷安,宋高宗亲自主持并订立了耻辱的宋金和约,南宋向金朝称臣,并每年向金朝交纳贡银二十五万银,绢二十五万匹。这笔巨额的岁贡又分摊在老百姓的身上,年复一年,永无止境,人民不仅要承担国家昂重的税赋与兵役,还要替自己的国家向金政权纳贡,生活处于水深火热之中。虽四季耕种,四时拼命劳作,仍食不果腹,衣不敝体。这样的社会场景一直延续至宋隆兴二年(公元1163年)的“隆兴和议”。绍兴三十二年(公元1362年)六月,宋高宗退位,太子赵睿即位,是为宋孝宗。“隆兴和议”的主要内容:改君臣之称为叔侄之国,金为叔宋为侄,岁币减十万之数。这多少也减轻南宋财政的负担,同时,也减轻南宋人民的负担。
(4)、“醉里挑灯看剑,梦回吹角连营,八百里分麾下炙,五十弦翻塞外声,沙场秋点兵。马作的卢飞快,弓如霹雳弦惊,了却君王天下事,赢得身前身后名,可怜白发生。”
(5)、郑骞先生的《词选》上说:“游忠爱出于天性,生于南渡,毕生以中原未复为念。”陆游当然是个爱国诗人。
(6)、七百多年了,多少往事都被时间的灰尘掩盖在记忆的远方,一切的面孔都已模糊不清。那些悲欢离合的人生结局,那些酸甜苦辣的性格表情,那些历经沧桑的无奈叹息,那些阅尽阴晴圆缺的生命个体,都已如那些年的风,隐没在时间之下,消失得无影无踪,只剩下五光十色的街灯、一晃而过的车影,不时在提醒我,时间已远,记忆或已残垣断壁。
(7)、都知道曹植的《七步诗》,其实曹植的《七哀诗》也很经典
(8)、陆放翁的忠爱出于天性,他不但感情热烈,并且易受感动。他自己的诗集,几乎把三十岁以前的诗删去了十分之只留了一两百首,他自己说这只不过是旧作的十分之一。以后从二十多岁到八十多岁,他总共写了近万首诗,自称是“六十年间万首诗”。有人说,陆游的诗有三种变化:少年时的诗重辞藻技巧,壮年时豪放,晚年时表现了闲静的情趣。
(9)、戚继光(1528年11月12日-1588年1月5日) 字元敬,号南塘,晚号孟诸,汉族,山东登州人。明代著名抗倭将领、军事家,与俞大猷齐名。其父戚景通任漕运官员(今山东省微山县鲁桥镇)戚继光亦出生于此地。率军之日于浙、闽、粤沿海诸地抗击来犯倭寇,历十余年,大小八十余战,终于扫平倭寇之患,被现代中国誉为民族英雄,卒谥武毅。世人称其带领的军队为“戚家军”。有多部军事著作及诗作传世,
(10)、另外,中国历代诗人、作家,在遇到民族压迫的关头,总是写出慷慨激烈的爱国诗篇。还有许多作家,在黑暗的政治时代,坚持理想,坚持斗争,不隐瞒自己的爱憎,甚至在政治斗争中牺牲了他们的性命,为中国古代文学史增添了光彩。这种伟大的精神,都可以在屈原身上追溯其源。
(11)、在长达一百五十年的南宋王朝,在国家战略上一直奉行偏安一隅、纳捐求和的政策,从而和穷兵黩武的北方政权金,开始长达一百多年的战争。无休止的战争,没完没了的伤亡,深不见底的战争消耗,看不到胜利结局的前景,加剧了南宋社会的阶级矛盾,国家的存亡牵动着大宋王朝每一个仁人志士的心灵。
(12)、“州桥南北是天街,父老年年等驾回。忍泪失声问使者:‘几时真有六军来’”
(13)、在新中国成立七十周年的日子里,每个人回望过去这段历史,都不免产生一种特别的情愫,这种情愫来源于对国家的归属感,中华儿女对祖国的热爱,是深埋在骨子里的,这源于中国悠久的历史文化。自古以来,中华文化就有忠君爱国的说法,所以说,爱国是一种很深刻的精神核心。
(14)、这首诗用笔曲折,情真意切地表达了诗人临终时复杂的思想情绪和他忧国忧民的爱国情怀,既有对抗金大业未就的无穷遗恨,也有对神圣事业必成的坚定信念。语言浑然天成,没有丝毫雕琢,全是真情的自然流露,但比着意雕琢的诗更美、更感人。无怪乎自南宋以来,凡是读过这首诗的人无不为之感动,特别是当外敌入侵或祖国分裂的情况下,更引起了无数人的共鸣。
(15)、人间“诗仙”与天上神仙一次近距离的“对话”|带上孩子,跟着唐诗去旅行NO.127
(16)、回到宿舍后,咬破自己手指,以血指书写救国血书,在血书里陈述亡国的悲惨,当亡国奴的辛酸,鼓舞同胞起来战斗……他一连写了几十张,终因流血过多而晕倒,可嘴里还在不停地咸:“救国!救国!”
(17)、出征的战士应当高唱军歌胜利归来,决心把满族统治者赶出山海关。
(18)、祖国,您让我们挺起腰杆,我们为您添砖加瓦。
(19)、绍兴年间,才华横溢的陆游步入仕途,后又投身军旅生活。为了报效国家,实现自己的宏大抱负,他一次次地向朝廷提呈抗金复国的建议和谋略。但偏安一隅的南宋统治者,只图苟且偷生,不存壮烈之想,根本不理睬陆游的爱国建议,相反,由于陆游坚决主张抗击金兵,收复失地,招来了投降派集团的忌恨,一直受到投降派集团的压制。
(20)、路漫漫其修远兮,吾将上下而求索。——《离骚》
5、爱国的诗人的诗句
(1)、公元983年始,兴化军移治莆田城,这座城市和数十万的莆仙人开始疯狂的科举教育。书院、书堂、军学、县学等一系列教育机构,遍布乡村和城镇,一代又一代的莆田儿女以勤奋、刻苦、朴素的求学精神,不断地荣登进士榜。二百年的时间,远去了人间的物换星移,沉淀了无数的科举佳话,一连串熟悉或陌生的姓名,镌刻在莆田史书上,闪耀着许多无法忘却的自豪。
(2)、于五坡岭兵败被俘,宁死不降。至元十九年(公元1282年)十二月初在柴市从容就义。著有《文山诗集》、《指南录》、《指南后录》、《正气歌》等。
(3)、注:宣姜与卫宣公所生次子卫惠公之子为卫懿公,许穆夫人是卫宣公的庶子卫昭伯与宣姜(卫宣公死后改嫁继子)之女,可以说许穆夫人是卫懿公的妹妹,也可以说是他的姑母。
(4)、刘克庄清醒地认识到联蒙灭金的危害,三国鼎立,谁也吞不了谁,从国力、人口、耕地面积、军队数量,南宋比蒙古、金多。如今,金亡了,北方的蒙古占领了金朝留下大部分土地、人口,在双方力量对比上,南宋明显处于劣势。诗人正是从这一点上看出了国家的危亡迹象。
(5)、刘克庄不经意中地走进理学,那是出自内心的信仰。但是,作为一代文学宗师,刘克庄选择理学,仍是他一生错误的选择。他的诗词文章足以让他千古流芳,却把自己置身于政治学术的矛盾漩涡之中,后来,不期而遇的政治斗争让他显得无奈、无力、渺小,让他的身后平添无尽的讥讽。如果说政治与权力是古代文人逃不脱的选择,忠君报国,为国家为民族为人民鞠躬尽瘁,那是古代士大夫命运的必由之路。那么政治给每一个带来的灾难与幸运、挫折与幸福,那是依附在一起的共同体,是时间割裂不开,谁都不能独享其荣光与幸福,谁也逃不了权力所附带来的命运的惩罚。
(6)、屈原作为一个伟大的爱国者、爱国诗人为后世所景仰。他那深厚执着的爱国热情,在政治斗争中坚持理想、宁死不屈、追求真理和对现实大胆批判的精神,给后世作家作出了示范。在《离骚》中有许多表现屈原拳拳爱国之心的诗句。
(7)、建阳地处闽北,虽是一个山区小县,但民风淳朴,物产殷实,且远离战场,人民无战祸之苦,相对于长江沿岸来说,建阳可以称之为世外桃源。疏离官场十一年了,刘克庄十分珍惜眼前这份官差,全心全意投入工作之中,任职期间,不仅停止自己喜爱的诗歌创作,而是专门注心于吏治。治下三年,建阳老百姓安居乐业,治安环境良好,无讼出县,他的政绩也许在朝廷上有所传闻。他父亲的门生故旧,他的诗友文朋,纷纷为他高兴。
(8)、七百多年了,在我的心中却恍惚在昨天那条长长的梦境里,依稀间看见你的长衬布鞋,在一条小巷与另一条小巷之间踯躅前行,清冷的月光照亮了你苍白、消瘦的面孔,尽管你毫无表情地穿过巷与巷的长。可是,我看见你的目光依然如炬,以洞察人间的眼神,轻蔑地扫视着身后的一切荣辱得失。我还看见你依然无畏地前行,孤独、苍凉、悲壮,你一如既往地前行,义无反顾地前行,在天与地之间,像一个大写的人字,傲骨铮铮地前行。
(9)、(4)王师:指南宋朝廷的军队。北定:将北方平定。中原:指淮河以北被金人侵占的地区。
(10)、浓厚的文化氛围,孕育了刘克庄敏锐的文学基因,他少年轻狂的心,长时间浸染在这文化的海洋里,并不断培育着他的气质、灵感,和一个诗人应有的爱国情怀。尽管刘克庄并没有和其他同乡学子走上万人拥挤的科举之路,但他的心已全部沉醉在一首诗的远方,一阙词的源头。他已把自己的一切,包括生命、灵魂、感情,全部交给诗歌。
(11)、《毛诗序》说:“《竹竿》,卫女思归也。”写的是一位远嫁的卫国女儿,思念家乡的情怀。魏源在《诗古微》中考证,作者就是许穆夫人,诗中描写了许穆夫人自己少女时代留恋山水的生活和她身在异国,却时常怀念养育自己的父母之邦的思乡之作。
(12)、僵卧孤村不自哀,尚思为国戍轮台。——陆游《十一月四日风雨大作》
(13)、国破山河在,城春草木深。感时花溅泪,恨别鸟惊心。
(14)、世溷浊莫吾知,人心不可谓兮。——《九章·怀沙》
(15)、陆游生于北宋徽宗宣和七年(公元1125年)十月,就在这一年的十二月,金国出兵南下攻打北宋。宋徽宗把皇位让给了儿子宋钦宗,改年号为“靖康”。第二年,金兵攻破宋朝都城开封,宋徽宗与宋钦宗双双被俘,北宋灭亡。岳飞《满江红》中写的“靖康耻,犹未雪”就是指这件事。所以,陆游在诗《三山杜门作歌》中,说自己是“我生学步遭丧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