韩愈的诗早春呈水部张十八员外(其一)(文案精选150句)

粉色心情网
评论 2023-10-03 12:53:37 浏览59

韩愈的诗早春

1、韩愈的诗早春呈水部张十八员外其二

(1)、春入河边草,花开水上槎。东风一樽酒,新岁独思家。

(2)、胜日寻芳泗水滨,无边光景一时新。等闲识得东风面,万紫千红总是春。

(3)、眼睛一眨,又一年过去了。立春以后的季节,叫雨水。窗外已经显出嫩绿与鹅黄。

(4)、其次,从韩愈的现实心态来看,他故意要说早春胜过浓春,除了有一层老年人固有的清淡无争的心态之外,我想还应包含着一些桀骜不驯的自信意味,对自己的人生和人格进行盖棺定论。之所以这样揣测,是因为这首诗是写给张籍的。张籍,是韩愈一生的诤友,虽属学生、门人辈的,但有话就说,敢于批评,韩愈也很敬重他。韩愈很多重大的人生选择和艺术观点,都是在与张籍的交流中发挥出来的。比如《重答张籍书》,承认自己好胜,又强调自己好的是道,是“夫子、孟轲、扬雄所传之道”,这几乎把自己一生的行为特征和理想追求都道出了,后来写《师说》、《原道》,也是在不断强调这一点。再比如《调张籍》一诗,第一次提出了“李杜文章在,光焰万丈长。蚍蜉撼大树,可笑不自量”的观点,表达极度的倾慕之心和对时人的讽刺。可见,由于张籍的特殊性格和卓越见解,韩愈很喜欢在他面前分析自己、褒贬时人。更值得注意的是,时任吏部侍郎的韩愈,虽然多写流连风景之作,但实际上,仍在坚持着一贯的政治骨气。在长庆二年(822),他还曾改革吏部管理制度。在长庆三年(823)的秋天,还为官仪问题和李绅大吵了一架。这场纷争,实际是被人利用了。但韩愈和李绅都耿直不挠的性格也尽显其中,所以才被钻了空子。因此,《早春呈水部张十八员外》这首诗,我们不妨看做晚年韩愈对自己一贯行为方式和人生气节的诗意总结:他并不稀罕熙熙攘攘的浓春景致,就像他不愿趋炎附势;他独喜欢一个人欣赏早春,就像他一贯特立独行;他愿意把这感受分享给诤友张籍,就像他之前与张籍的诗文往返一样。所以,我们可以说,这首诗其实在清淡之趣之中,包藏着兀傲之气。它虽然不属于韩愈诗歌的主体风格,但它同样能够体现韩愈的主体人格。

(5)、好雨知时节,当春乃发生。随风潜入夜,润物细无声。

(6)、深林人不知,明月来相照。抒情:《锦瑟》——唐·李商隐锦瑟无端五十弦,一弦一柱思华年。

(7)、在最后,诗人还来个对比:“绝胜烟柳满皇都”。诗人认为初春草色比那满城处处烟柳的景色不知要胜过多少倍。因为,“遥看近却无”的草色,是早春时节特有的,它柔嫩饱含水分,象征着大地春回、万象更新的欣欣生意。而烟柳已经是“杨柳堆烟”时候,何况“满”城皆是,不稀罕了。到了暮春三月,色彩浓重,反倒不那么惹人喜爱了。像这样运用对比手法,与一般不同,这是一种加倍写法,为了突出春色的特征。

(8)、译文:残雪悄悄地随着冰笋滴落,新春偷偷地从嫩柳梢头归来。

(9)、朔气传金柝,寒光照铁衣。将军百战死,壮士十年归。

(10)、狂风落尽深红色,绿叶成阴子满枝。(出处):中华诗词-唐五代-杜牧----------------(晚春)草木知春不久归,(1)百般红紫斗芳菲。

(11)、东城渐觉风光好,縠皱波纹迎客棹。绿杨烟外晓寒轻,红杏枝头春意闹。

(12)、这里是朗读者的聚集地,你来朗读,你来倾听!

(13)、早春之美,你能体会么?韩愈的心情,你能参透吗?

(14)、最是一年春好处,草色遥看近却无、早春呈水部张十八员外韩愈天街小雨润如酥:几处早莺争暖树。

(15)、唐·窦巩《襄阳寒食寄宇文籍》庭前时有东风入,杨柳千条尽向西唐·刘方平《代春怨》今夜偏知春气暖,虫声新透绿窗纱唐·刘方平《夜月》一夜好风吹,新花一万枝唐·令狐楚《春游曲三首》落花满春光,疏柳映新塘唐·储光羲《答王十三维》野渡花争发,春塘水乱流野渡:野外渡口。唐·李嘉佑《送王牧往吉州谒王使君叔》风弱知催柳,林青觉待花两句写初春将近时的景色。

(16)、这首诗写长安城中早春时节生机一派的景色。写早春,要写出特点,与繁花竟放的春景就有不同,韩愈紧扣“早春”主题,写草刚出芽时的有嫩色,一场清新的春雨之后,原野上绿意茸茸,邀望可知是春草出露嫩芽,蒙蒙茸茸,清新可爱,又正因是早春,草还没有长高长大,走近再看,才见稀疏的初芽,并不能形成绿色一片,人们说好诗如画,韩愈这首诗写草色的传神之笔,恐怕是画也难以表现的境界。后两句说这初春的生机,带给人欣喜和柔美的生命意识。

(17)、首先,从美学角度看,审美期待常能带来意想不到的张力和魅力,就好比吃不到的香饽饽,愈发诱人。所以无论诗歌、戏剧还是小说,都讲究在适当的时候留下悬念、留下空白,吊人胃口。韩愈这首早春诗,就是抓住了早春的无限可能性。他故意要说早春胜过浓春,其实是留下悬念:如此跃跃欲生的春草,等到两个月后,会爆发出怎样的一个春天呢?会比以往更热烈吗?相比之下,“烟柳满皇都”,就彻底“满”了,再无任何可能性。所以,这个“满”字,其实与“草色遥看近却无”的“无”字之间,形成了充满张力的对比:前者是凝固的过去,后者是充满变数的未来。即便未来大体可预料,因为它是未来,也会增多一层渴盼和想象。这就是审美期待的魅力所在。

(18)、译文:暖暖的雨,暖暖的风,送走了些许冬天的寒意。柳叶长出了,梅花怒放了,春天已经来了。端庄的少妇,也被这春意撩拨起了愁怀。

(19)、浮生长恨欢娱少,肯爱千金轻一笑。为君持酒劝斜阳,且向花间留晚照。

(20)、韩愈诗常以气势宏伟、奇崛险怪为人所称,其晚年转写一些律绝,短小清新,也不乏值得我们细细品味的好诗。《早春呈水部张十八员外二首》(其一)即是如此。诗中“草色遥看近却无”一句,对景物体察入微,成为世人传诵的名句。黄叔灿《唐诗笺注》说:“正如画家设色,在有意无意之间。”

2、韩愈的诗早春呈水部张十八员外(其一)

(1)、——李白《闻王昌龄左迁龙标遥有此寄》1——杜甫《登楼》

(2)、夜久语声绝,如闻泣幽咽。天明登前途,独与老翁别。

(3)、所以,诗人就在第三句转折时提醒说:“最是一年春好处。”一年之际在于春,而春天的最好处却又在早春。

(4)、落叶聚还散,寒鸦栖复惊。相思相见知何日,此时此夜难为情。

(5)、总的来说,《早春呈水部张十八员外》是写景之诗,也是悟道之诗,也是言志之诗。苏轼有一首《赠刘景文》,也有异曲同工之妙:“荷尽已无擎雨盖,菊残犹有傲霜枝。一年好景君须记,最是橙黄橘绿时。”他也用一年中独特的“好景”,去赞颂刘景文精忠报国、文武双全的精神品格。这种人格与景物的相得益彰、圆融统也许有时明显,有时隐晦,但向来是中国古典诗歌的独特构思方式之一。我们读一切山水诗、咏物诗,都应试图从景物背后找到人格的力量、人格的境界。这是中国人独特的自然观。

(6)、老妪力虽衰,请从吏夜归。急应河阳役,犹得备晨炊。

(7)、莫道官忙身老大,即无年少逐春心。凭君先到江头看,柳色如今深未深。

(8)、不闻爷娘唤女声,但闻黄河流水鸣溅溅。旦辞黄河去,暮至黑山头。

(9)、译文:竹林外两三枝桃花初放,鸭子在水中游戏,它们最先察觉了初春江水的回暖。

(10)、译文:春风是什么时候到来的呢?已经吹绿了湖泊上面的山峰。湖泊上面的春意既然早来,种田的人民整天都闲不下来。

(11)、*回复“英语网站”,不可错过的免费英语学习网站推荐。

(12)、室中更无人,惟有乳下孙。有孙母未去,出入无完裙。

(13)、停车坐爱枫林晚,霜叶红于二月花。秋夕杜牧银烛秋光冷画屏,轻罗小扇扑流萤。

(14)、花隐掖垣暮,啾啾栖鸟过。星临万户动,月傍九霄多。

(15)、庄生晓梦迷蝴蝶,望帝春心托杜鹃。沧海月明珠有泪,蓝田日暖玉生烟。

(16)、(早春呈水部张十八员外二首)是唐代文学家韩愈创作的七言绝句组诗作品,作于唐穆宗长庆三年(823年)。此诗是写给当时任水部员外郎张籍的。张籍也是唐代著名诗人,因在兄弟辈中排行故称“张十八”。可能韩愈约张籍游春,张籍以事忙年老推辞,韩愈于是作这首诗寄赠,言早春景色之美,希望借此触发张籍的游兴。

(17)、夜径云俱黑,江船火独明。晓看红湿处,花重锦官城。

(18)、新妆宜面下朱楼,深锁春光一院愁。行到中庭数花朵,蜻蜓飞上玉搔头。

(19)、东市买骏马,西市买鞍鞯,南市买辔头,北市买长鞭。旦辞爷娘去,暮宿黄河边。

(20)、可是突然,诗人见到了春天的迹象,一个“惊”字,活灵活现地表现出了诗人见到草芽时的惊喜神情,此外,还有一种寒冬后的“突破”感,虽然二月“初”现,似乎有稍晚的遗憾,但是,这更能反衬出诗人的惊喜心情,并与前一句的“都未”形象鲜明对比。

3、韩愈诗早春呈水部张十八员外诗用拼音注上

(1)、(背景)此乃《游城南十六首》之作于元和十一年。此时诗人已年近半百。

(2)、等闲识得东风面,万紫千红总是春——宋·朱熹《春日》

(3)、春草如有情,山中尚含绿——唐李白《金门答苏秀才》

(4)、总的来说,《早春呈水部张十八员外》是写景之诗,也是悟道之诗,也是言志之诗。苏轼有一首《赠刘景文》,也有异曲同工之妙:“荷尽已无擎雨盖,菊残犹有傲霜枝。一年好景君须记,最是橙黄橘绿时。”他也用一年中独特的“好景”,去赞颂刘景文精忠报国、文武双全的精神品格。这种人格与景物的相得益彰、圆融统也许有时明显,有时隐晦,但向来是中国古典诗歌的独特构思方式之一。我们读一切山水诗、咏物诗,都应试图从景物背后找到人格的力量、人格的境界。这是中国人独特的自然观。

(5)、街前酒薄醉易醒,满眼春愁消不得。(出处):中华诗词-唐五代-白居易-----------------------(南湖春早)风回云断雨初晴,返照湖边暖复明。

(6)、韩愈(768年-824年),字退之,河南南阳(今河南孟州)人。因其常据郡望自称昌黎韩愈,故后世称之为韩昌黎;卒后谥“文”,世称韩文公。贞元八年(792年)进士及第,先后为节度使推官、监察御史,德宗末因上疏时政之弊而被贬。唐宪宗时曾任国子博士、史馆修撰、中书舍人等职。元和十四年(819年)因谏阻宪宗奉迎佛骨被贬为潮州刺史。穆宗时历任国子祭酒、兵部侍郎、吏部侍郎、京兆尹兼御史大夫。在政治上反对藩镇割据,在文学上主张文以载道,其散文位居唐宋八大家之首,与柳宗元同为唐代古文运动的倡导者,并称“韩柳”。诗与孟郊并称“韩孟”。其诗力求新奇,有时流于险怪,对宋诗影响颇大。有《昌黎先生集》。

(7)、不知细对谁裁出,二月春风似剪刀。”林花扫更落,径草踏还生唐孟浩然《春中喜王九相寻》二月湖水清,家家春鸟鸣唐盂浩然《春中喜王九相寻》闻道春还未相识,走傍寒梅访消息唐李白《早春寄王汉阳》寒雪梅中尽,春风柳上归唐李白《宫中行乐词八首》东风随春归,发我枝上花唐李白《落日忆山中》东风洒雨露,会人天地春唐李白《送祁昂滴巴中》咸阳二三月,宫柳黄金枝唐李白《古风》春草如有情,山中尚含绿唐李白《金门答苏秀才》时有落花至,远随流水香唐刘昚虚《阙题》飞雪伴春还,善庭晓自闲唐刘昚虚《积雪为小山》道由白云尽,春与青溪长意为:道路被白云遮断,春景与青青的流水一样绵延不断。

(8)、京城大道上空丝雨纷纷,它像酥油般细密而滋润,远望草色依稀连成一片,近看时却显得稀疏零星。

(9)、乱点碎红山杏发,平铺新绿水苹生。翅低白雁飞仍重,舌涩黄鹂语未成。

(10)、喜雨淘物,如约而至,透过还没走远的冬留下的白纱窗帘,来不及睁开眼,嘴角、眉稍已经浮现出一个崭新的笑容,这就是韩愈对未知的期待,是洞中之人说给阳光聆听的最美颂歌。

(11)、早春、杨花落尽子规啼。——孟浩然《春晓》草色遥看近却无,处处闻啼鸟,绝胜烟柳满皇都,闻道龙标过五溪,烟花三月下扬州,海上明月共潮生、无可奈何花落去。

(12)、莺啼燕语报新年,马邑龙堆路几千。家住层城临汉苑,心随明月到胡天。

(13)、第二句“草色遥看近却无”,接上句,从远处看,大地好像朦朦胧胧披上了一层绿色,走近了一看,还是白花花的,还是润如酥的。这是春草初生时,最柔弱又最充满活力的一幕。它是春回大地的起点。

(14)、译文:白雪融化是因为阴阳之气的交合,寒冰化开是因为得到了温暖阳光的照耀。春天到来,消解不掉的,只有鬓边像霜一样的白发了。

(15)、píng jūn xiān dào jiāng tóu kàn , liǔ sè rú jīn shēn wèi shēn 。

(16)、《木兰辞》——南北朝唧唧复唧唧,木兰当户织。不闻机杼声,唯闻女叹息。

(17)、谢琰,文学博士,北京师范大学生文学院讲师,章黄国学主编。

(18)、淑气:春天的和暖气息。转绿苹浪:使水中苹草转绿。

(19)、在白花花的大地上,下了一场小雨,这为下一句作了铺垫:“草色遥看近却无”。从远处看,好像朦朦胧胧有一些绿色,走近了一看,还是白花花的,还是润如酥的。这是春草初生时,最柔弱又最充满活力的一幕。它是春回大地的起点,是一个悠闲的老人突然捕捉到的自然界最幽微的变化。杜甫吟咏春雨说:“随风潜入夜,润物细无声。”这还显得有些抽象,而韩愈给出的是最直观、最质朴的图像。王维吟咏山色说:“江流天地外,山色有无中。”这是江边水气造成的错觉,而韩愈写出的是踏踏实实的春景。质朴,踏实,这是最难描写的对象,也是最难达到的境界。人类总是习惯于去修饰自然、扭曲自然,往往忘记了自然的本来面目。韩愈在这里,是真正脱尽铅华见真纯了。老子说:“道生一生二生三生万物。”韩愈就是在三和万物之间,在生命的规律与生命的现实之间,找到一个鲜活的连接点。儒家的学者也重视这种最细微的转折点,称之为“几”(应作“幾”)。《周易·系辞下》说:“幾者,动之微,吉凶之先见者也。”唐代有个大史学家叫刘知几(应作“幾”),这个名字也有深意:对历史的转折微妙之处有所洞悉,才能称作有“史识”。所以,韩愈的这句“草色遥看近却无”,不仅是观察敏感所致,而且是韩愈一生的哲学思考、思想追求、心性锤炼的结果,是一个学养深厚、阅历丰富的老人,不经意间提供的悟道之语。

(20)、次句“草色遥看近却无”,则是描写初春小雨后草沾了雨后的景色。即刚刚开始发芽的春草,稀疏,又矮小,看起来若有若无。它是春草沾雨后的一种朦胧景象。这句诗的绝妙之处便在于,韩愈能够通过春草发芽这一细微特征,来展现早春的印记。事实上,早春二月,如果不仔细去观察的话,很容易便忽视早春的特有景色。

4、韩愈诗早春还是晚春

(1)、白居易(772年-846年),字乐天,号香山居士,又号醉吟先生,祖籍太原,到其曾祖父时迁居下邽,生于河南新郑。

(2)、今天为大家介绍一首唐诗:《早春》,作者是唐代著名文学家韩愈。

(3)、这首小诗是写给水部员外郎张籍的一首描写和赞美早春美景的七言绝句。张籍在兄弟辈中排行故称张十八。诗的风格清新自然,简直是口语化的。看似平淡,实则是绝不平淡的。韩愈自己说:艰穷怪变得,往往造平淡(《送无本师归范阳》)。原来他的平淡是来之不易的。

(4)、这设色的背景,是那落在天街上的纤细小雨。透过雨丝遥望草色,更给早春草色增添了一层朦胧美。而小雨又滋润如酥。酥就是奶油。受了这样的滋润,那草色自然是新的;又有这样的背景来衬托,那草色自然也美了。

(5)、春风自恨无情水,吹得东流竟日西竟日:整日。宋·苏轼《往年宿瓜步梦中得小诗录示民师》春路雨添花,花动一山春色意谓春雨为春天的路旁增添了更多的鲜花,花儿在春风中摇动,满山弥漫着春色。

(6)、第四句对初春景色大加赞美:“最是一年春好处,绝胜烟柳满皇都。”这两句意思是说:早春的小雨和草色是一年春光中最美的东西,远远超过了烟柳满城的衰落的晚春景色。写春景的诗,在唐诗中,多取明媚的晚春,这首诗却取早春咏叹,认为早春比晚春景色优胜,别出新意。前两句体察景物之精细已经令人称赞,后两句如骑兵骤至更在人意料之外。

(7)、一男附书至,二男新战死。存者且偷生,死者长已矣。

(8)、杨花榆荚无才思,惟解漫天作飞雪。(出处):中华诗词-唐五代-韩愈-------------------(早春呈水部张十八员外)天街小雨润如酥,草色遥看近却无。

(9)、韩愈的文章写的很好,是“唐宋古文八大家”之首,其散文气势磅礴,感情充沛。同时他的诗歌成就也是公认的,其诗喜欢追求奇特的意象。到了晚年,几经宦海沉浮的韩愈,从散文转到律诗和绝句,诗风短小清新,其中不乏值得我们后人细细品味的好诗。

(10)、孤舟蓑笠翁,独钓寒江雪。逢雪宿芙蓉山主人刘长卿日暮苍山远,天寒白屋贫。

(11)、荇:荇菜,一种水生草本植物。唐杜甫《曲江对雨》侵陵雪色还萱草,漏泄春光有柳条萱草:一种古人以为可以使人忘忧的草。

(12)、    第一首诗中,诗人运用简朴的文字,就常见的“小雨”和“草色”,描绘出了早春的独特景色,诗的风格清新自然,简直是口语化的。看似平淡,实则是绝不平淡的。韩愈自己说:“艰穷怪变得,往往造平淡”(《送无本师归范阳》)。他的“平淡”是来之不易的。

(13)、南朝四百八十寺,多少楼台烟雨中。惠崇春江晚景苏轼竹外桃花三两枝,春江水暖鸭先知。

(14)、③润如酥(sū):滋润如酥。酥:乳汁,这里形容春雨的滋润。

(15)、一年之中最美的就是这早春的景色,远胜过绿柳满城的春末。

(16)、向晓披遗帙,迎暄换袷衣。年年此时节,惆怅送春归。

(17)、唐杜甫《腊日》江汉春风起,冰霜昨夜除唐杜《远怀舍弟颖观等》春城而色动微寒唐杜甫《遣闷戏呈路十九曹长》:“江浦雷声喧昨夜,春城而色动微寒。”朝来新火起新烟,湖色春光净客船朝:早晨。

(18)、唐王涯《春游曲》飒飒东风细雨来,芙蓉塘外有轻雷飒飒:风声。唐李商隐《无题四首》寒随一夜去,春还五更来唐史青《应诏赋得除夜》东风何时至,已绿湖上山唐丘为《题农父庐舍》不觉春风换柳条唐韩滉《晦日呈诸判官》:“年年老向江城寺,不觉春风换柳条。”

(19)、京口瓜洲一水间,钟山只隔数重山。春风又到江南岸,明月何时照我还?

(20)、柴门闻犬吠,风雪夜归人。山水田园诗望庐山瀑布李白日照香炉生紫烟,遥看瀑布挂前川。

5、韩愈的古诗早春

(1)、万树江边杏,新开一夜风。满园深浅色,照在绿波中——唐王涯《春游曲》

(2)、    此诗是写给当时任水部员外郎的诗人张籍的。张籍在兄弟辈中排行故称“张十八”。大约韩愈约张籍游春,张籍因以事忙年老推辞,韩愈于是作这首诗寄赠,极言早春景色之美,希望触发张籍的游兴。

(3)、根据“黏”的规则,第三句的平仄关系要和第二句相同,但是我们知道第三句是不押韵,而且是仄声收尾断句,所以平仄不能和“仄仄平平仄仄平”完全相同,要发生一点变化,“仄仄平平平仄仄”,倒是和第一句完美相对了,这样和第二句也是相黏的。我们看诗的第三句:“最是一年春好处”,“仄仄中平平仄仄”,除了第三字可平可仄之外,其他字的平仄严和。

(4)、首二句引出春天晚至,“新年都未有芳华,二月初惊见草芽”,新年是正月初初一前后不远,就是立春,一旦立春,就意味着春天来了,可是北方的春天,似乎来得太晚,丝毫没有任何花开的迹象,这样就带给人一种漫漫寒冬的等待感,大有焦急、心切的感觉。

(5)、通常的理解为:花草树木知道春天将会消逝,所以万紫千红展尽光彩;柳絮和榆钱缺少才华和远见,只好随风飘散。

(6)、另外,这首诗还具有启发人们发现美、积极向上的作用。这首诗除了叫《初春小雨》外,还有另一个名字《早春呈水部张十八员外》。当时56岁的韩愈,准备邀请诗人张籍一同出游。张籍以事忙年老推辞,韩愈于是写了这首诗,想要以早春景色之美,来激发张籍的游兴。用现在的话来说,就是韩愈希望张籍不要宅在家中,而是去积极发现大自然的美,拥有乐观向上的生活态度。

(7)、注释⑴呈:恭敬地送给。水部张十八员外:指张籍(766—830年)唐代诗人。在同族兄弟中排行第曾任水部员外郎。⑵天街:京城街道。润如酥:细腻如酥。酥,动物的油,这里形容春雨的细腻。⑵最是:正是。处:时。⑷绝胜:远远胜过。皇都:帝都,这里指长安。⑸官忙身老大:韩愈写此诗时任吏部侍郎,公务繁忙,故云“官忙”;韩愈时年56岁,故云“身老大”。身老大,年纪大。⑹即:已经。⑺凭:这里作“请”讲。江:曲江,位于唐代京城东南角,为游览胜地,遗址在今陕西西安东南部。

(8)、第一首诗中,诗人运用简朴的文字,就常见的“小雨”和“草色”,描绘出了早春的独特景色,诗的风格清新自然。韩愈自己说:“艰穷怪变得,往往造平淡”(《送无本师归范阳》)。看似平淡,其实他的“平淡”是来之不易的。与杜甫的“好雨知时节,当春乃发生。随风潜入夜,润物细无声”有异曲同工之妙。落在天街上的纤细小雨。透过雨丝遥望草色,更给早春草色增添了一层朦胧美。而小雨又滋润如酥,受了这样的滋润,那草色自然是新的;又有这样的背景来衬托,那草色自然也美了。在唐诗写春景的中,多取明媚的晚春,这首诗却取早春咏叹,认为早春比晚春景色优胜,别出心裁、不拘一格。

(9)、在白花花的大地上,下了一场小雨,这为下一句作了铺垫:“草色遥看近却无”。从远处看,好像朦朦胧胧有一些绿色,走近了一看,还是白花花的,还是润如酥的。这是春草初生时,最柔弱又最充满活力的一幕。它是春回大地的起点,是一个悠闲的老人突然捕捉到的自然界最幽微的变化。杜甫吟咏春雨说:“随风潜入夜,润物细无声。”这还显得有些抽象,而韩愈给出的是最直观、最质朴的图像。王维吟咏山色说:“江流天地外,山色有无中。”这是江边水气造成的错觉,而韩愈写出的是踏踏实实的春景。质朴,踏实,这是最难描写的对象,也是最难达到的境界。人类总是习惯于去修饰自然、扭曲自然,往往忘记了自然的本来面目。韩愈在这里,是真正脱尽铅华见真纯了。老子说:“道生一生二生三生万物。”韩愈就是在三和万物之间,在生命的规律与生命的现实之间,找到一个鲜活的连接点。儒家的学者也重视这种最细微的转折点,称之为“几”(应作“幾”)。《周易·系辞下》说:“幾者,动之微,吉凶之先见者也。”唐代有个大史学家叫刘知几(应作“幾”),这个名字也有深意:对历史的转折微妙之处有所洞悉,才能称作有“史识”。所以,韩愈的这句“草色遥看近却无”,不仅是观察敏感所致,而且是韩愈一生的哲学思考、思想追求、心性锤炼的结果,是一个学养深厚、阅历丰富的老人,不经意间提供的悟道之语。

(10)、我们是否还可以换一个揶揄嘲讽的角度去思考呢?

(11)、京城大道上空丝雨纷纷,它像酥油般细密而滋润,远望草色依稀连成一片,近看时却显得稀疏零星。这是一年中最美的季节,远胜过绿柳满城的春末。

(12)、远方侵古道,晴翠接荒城。——《赋得古原草送别》会当凌绝顶,一览众山小。

(13)、鸳鸯引向涟漪起,疑是晴空梦里游。蝉噪林愈静,鸟鸣山更幽。

(14)、翻译:花草树木知道春天即将归去,都想留住春天的脚步,竟相争妍斗艳。

(15)、这首诗,据相关学者考证,写于元和十年(公元815年),当时韩愈在朝廷中任史馆修撰,这年二月的一天,天气尚寒,但韩愈突然注意到外面草芽初现,而同时,一场春雪的到来,却让春天的气息,变得十分淡薄,对于到过岭南的韩愈来说,京城的春天确实来得稍晚,韩愈由此引发感慨,写下了这首《春雪》诗。

(16)、燕燕飞来,问春何在,唯有池塘自碧——宋·姜夔《淡黄柳》

(17)、(出处):中华诗词-唐五代-贾至----------------(落花)高阁客竟去,小园花乱飞。参差连曲陌,迢递送斜晖。

(18)、春晓孟浩然春眠不觉晓,处处闻啼鸟。夜来风雨声,花落知多少。

(19)、是唐代伟大的现实主义诗人,唐代三大诗人之一。白居易与元稹共同倡导新乐府运动,世称“元白”,与刘禹锡并称“刘白”。

(20)、天街小雨润如酥,草色遥看近却无。最是一年春好处,绝胜烟柳满皇都。

(1)、因此,《早春呈水部张十八员外》这首诗,不放看作韩愈对自己一生的总结:他并不稀罕热热闹闹、熙熙攘攘的浓春景致,就像他不愿趋炎附势一样。独自欣赏早春的妙处,也是一件不错的事情。这首诗,其实在清新之中,内含韩愈的高洁之气。

(2)、东君:春神,这里指春天。宋·周邦彦《蝶恋花》二月风光浓似酒,小楼新湿青红青:绿叶。

(3)、这首小诗,诗人只运用简朴的文字,就常见的“小雨”和“草色”,描绘出了早春的独特景色。刻画细腻,造句优美,构思新颖,给人一种早春时节湿润、舒适和清新之美感。表达作者充满对春天的热爱和赞美之情。

(4)、双浴鸳鸯出绿汀,棹歌声。春水无风无浪,春天半雨半晴。

(5)、楚色穷千里,行人何苦赊。芳林逢旅雁,候馆噪山鸦。

(6)、看着它,人们心里顿生欢喜。可是当真的带着无限喜悦之情走近去想看个究竟时,地上全是稀稀朗朗的极为纤细的芽,却反而看不清什么颜色了。远远望去,真的在哪里,可一旦走近,反倒看不出了。这句“草色遥看近却无”,大白话,真感受,兼摄远近,空处传神。

(7)、宋·梅尧臣《苏幕遮》雪消门外千山绿,花发江边二月晴宋·欧阳修《春日西湖寄谢法曹歌》春色恼人眼不得,月移花影上栏杆宋·王安石《春夜》恼人天气又春阴宋·晏殊《浣溪沙》料峭春风吹酒醒,微冷,山头斜照却相迎料峭:形容春天的寒意。宋·苏轼《定风波》东风有信无人见,露微意,柳际花边信:消息。

(8)、唐·卢僎《岁晚还交台望城阙成口号先赠交亲》南园桃李花落尽,春风寂寞摇空枝唐·杨凌《句》弱柳千条杏一枝,半含春雨半垂丝唐·温庭范《题望苑驿》桃花春水渌,水上鸳鸯浴渌:清澈。五代前蜀·韦庄《菩萨蛮》一庭春色恼人来,满地落花红几片五代后蜀·魏承班《玉楼春》城上风光莺语乱,城下烟波春拍岸宋·钱惟演《木兰花》残雪暗随冰笋滴,新春偷向柳梢归冰笋:冰棱。

(9)、  首句点出初春小雨,以“润如酥”来形容它的细滑润泽,准确地捕捉到了它的特点。造句清新优美。与杜甫的“好雨知时节,当春乃发生。随风潜入夜,润物细无声”有异曲同工之妙。

(10)、     第二句紧承首句,写草沾雨后的景色。以远看似有,近看却无,描画出了初春小草沾雨后的朦胧景象。写出了春草刚刚发芽时,若有若无,稀疏,矮小的特点。这一句是全篇中的绝妙佳句。早春二月,在长安,冬天未过,春天还未来临。但若是下过一番小雨后,第二天,春天就来了,最初的春草芽儿就冒出来了,作者远远望去,朦朦胧胧,仿佛有一片极淡极淡的青青之色,这是早春的草色。看着它,作者心里顿时充满欣欣然的生意。可是当作者带着无限喜悦之情走近去看个仔细,地上是稀稀朗朗的极为纤细的芽,却反而看不清什么颜色了。诗人像一位高明的水墨画家,挥洒着他的妙笔,隐隐泛出了那一抹青青之痕,便是早春的草色。这句“草色遥看近却无”,真可谓兼摄远近,空处传神。

(11)、初春时节,天气正好,是赏春游玩的时候,韩愈玩心顿起,打算约上晚辈张籍同游,可是屡次邀约屡次被拒,于是韩愈想要通过诗来激发张籍的兴趣额,于是写下了一首春天的赞美诗:

(12)、我倒是对“最是一年春好处”这句,如芒在背,如鲠在喉,无语凝噎:

(13)、雪散因和气,冰开得暖光。春销不得处,唯有鬓边霜。

(14)、后两点题,描写春雪之景,“白雪却嫌春色晚,故穿庭树作飞花”,这两句,看起来表面是在说有雪无花,春天来得太晚,但实际上,诗人在上面的草芽初现中,已经看到了春天的景色,虽然万紫千红的鲜花还没有盛开,可是这四处飘飞的白雪,却纷纷扬扬,穿过庭院飞过树丛,也算是装点了一派春色吧!

(15)、此诗是写给当时任水部员外郎的诗人张籍的。张籍在兄弟辈中排行故称“张十八”。大约韩愈约张籍游春,张籍因以事忙年老推辞,韩愈于是作这首诗寄赠,极言早春景色之美,希望触发张籍的游兴。

(16)、描写春天的诗歌咏柳贺知章碧玉妆成一树高,万条垂下绿丝绦。不知细叶谁裁出,二月春风似剪刀。

(17)、两句写冬去春来,鸟儿已经替换了。南朝宋谢灵运《登池上楼》喧鸟覆春洲,杂英满芳甸覆春洲:落满了春天的沙洲。

(18)、日长雄鸟雀,春远独柴荆前两句形容花色红,柳絮素。后两句谓日色渐长.春色淡远,唯听鸟雀调嗽,无人来往,独有柴门而已,唐杜甫《春运》繁枝容易纷纷落,嫩蕊商量细细开唐杜甫《江畔独步寻花七绝句》林花著雨燕支湿,水荇牵风翠带长燕支:胭脂。

(19)、*回复“书单”,查看《mom书单|150本优秀绘本讲解》

(20)、问女何所思,问女何所忆。女亦无所思,女亦无所忆。

(1)、*回复“英语app”,16个超棒的英语学习APP推荐。

(2)、万树江边杏,新开一夜风。满园深浅色,照在绿波中一夜风:一夜春风。

(3)、释义:长安街上细小的春雨润滑如酥。近看没有绿色,远看草色青青。早春正是一年春光的大好时节。大大胜过满城杨柳堆烟的暮春。

(4)、我们将此诗理解为“花草树木知道属于它们的日子已经不多了,所以费尽心思只为最后的一抹浮华;柳絮榆钱不屑这些伎俩,飘逸逍遥,俯看芸芸纷争”,如何?

(5)、——《望岳》星垂平野阔,月涌大江流。——《旅夜书怀》鸡声茅店月,人迹板桥霜。

(6)、泥融飞燕子,沙暖睡鸳鸯。江畔独步寻花杜甫黄四娘家花满蹊,千朵万朵压枝低。

(7)、这就奇怪了,"杨柳堆烟,帘幕无重数”的风景,谁说不漂亮呢?而且比早春来的更浓墨重彩。

(8)、东风洒雨露,会人天地春——唐李白《送祁昂滴巴中》

(9)、归来见天子,天子坐明堂。策勋十二转,赏赐百千强。

(10)、白居易的诗歌题材广泛,形式多样,语言平易通俗,有“诗魔”和“诗王”之称。官至翰林学士、左赞善大夫。

(11)、唐杜甫《清明二首》恰似春风相欺得,夜来吹折数枝花唐杜甫《绝句漫兴九首》东风好作阳和使,逢草逢花报发生阳和:春天的和暖之气。唐钱起《春郊》燕子不归春事晚,一汀烟雨杏花寒汀:水岸平地。

(12)、那些个杨花柳絮无人扫,那些个谷雨树下莺啼晓,

(13)、风吹新绿草牙坼,雨洒轻黄柳条湿——长安早春旅怀(白居易)满庭田地湿,荠叶生墙根满庭田地湿,——早春(白居易)池塘生春草,园柳变鸣禽寄语洛城风日道,明年春色倍还人不知细对谁裁出,二月春风似剪刀二月湖水清,家家春鸟鸣春草如有情,山中尚含绿唐李白《金门答苏秀才》春色恼人眠不得,月移花影上栏杆——宋·王安石《春夜》春色满园关不住,一枝红杏出墙来——宋·叶绍翁《游园不值》锦江春色来天地,玉垒浮云变古今——唐·杜甫《登楼》蜂蝶纷纷过墙去,却疑春色在邻家。

(14)、综观韩愈的这首诗,虽然只有4句,却将春天最重要的早春景色小雨和小草特征,描写的淋漓尽致。可以说是惊艳了整个春天,美得令人心醉。同时,韩愈这首诗还启发着我们要多出去和大自然接触,拥有一颗发现美的眼睛,和积极向上的生活态度,这是值得我们深思的。

(15)、春雨断桥人不渡,小舟撑出柳阴来。其实,这世界的温暖和泽被,从来都离我们不远。不要说长夜难眠,不要怨韶华太短,不要将冷暖忧患都寄托在岁月的边缘。那些过往的片段,可以云淡风轻,可以删繁就简,可以朝花夕拾,可以桃红柳绿,还可以一并收进光阴里面。

(16)、祁祁:众多。《诗经·小雅·出车》时在中春,阳和方起阳和:春天的暖气《史记·秦始皇本纪》阳春布德泽,万物生光辉汉乐府古辞《长歌行》阳春白日风在香晋乐府古辞《晋白绮舞歌诗三首》阳春二三月,草与水同色晋乐府古辞《盂珠》春晚绿野秀,岩高白云屯秀:秀丽。

(17)、呈:恭敬地送给。水部张十八员外:指张籍(766—830年)唐代诗人。在同族兄弟中排行第曾任水部员外郎。

(18)、求描写早春和晚春的诗各一首.说出哪一首是写早春的

(19)、唐李山甫《寒食二首》新年都未有芳华,二月初惊见草芽。白雪却嫌。

(20)、来了吗?好象是:雨脚儿轻轻地走过大地,留下了春的印迹,那就是最初的春草芽儿冒出来了,远远望去,一片极淡极淡的烟青之色,这就是早春的草色。

(1)、烽火连三月,家书抵万金。白头搔更短,浑欲不胜簪。

(2)、译文:天街上细密的春雨润滑如酥,远望草色依稀连成一片,近看时却显得稀疏。一年之中最美的就是这早春的景色,远胜过绿柳满城的春末。

(3)、第二句紧承首句,写草沾雨后的景色。以远看似有 ,近看却无 ,描画出了初春小草沾雨后的朦胧景象。写出了春草刚刚发芽时,若有若无,稀疏,矮小的特点。可与王维的“青霭入看无”、“山色有无中”相媲美。

(4)、最是一年春好处,绝胜烟柳满皇都。平平仄仄仄平平,仄仄平平仄仄平。仄仄中平平仄仄,中平仄仄仄平平。

(5)、这首诗创作于唐穆宗长庆三年,当时韩愈已经56岁,身居吏部侍郎,一生的政治沉浮已然尘埃落定,距离他离开人世也只剩下一年时间,正所谓“夕阳无限好,只是近黄昏”的时候。

(6)、总的来看,《早春呈水部张十八员外》既是一首咏物诗,也是一首咏志诗。

(7)、红豆生南国,春来发几枝。愿君多采撷,此物最相思。

(8)、“物以稀为贵”,早春时节的春草之色也是很娇贵的。“新年都未有芳华,二月初惊见草芽”(韩愈《春雪》)。这是一种心理状态。严冬方尽余寒犹厉,突然看到这美妙的草色,心头不由得又惊又喜。这一些轻淡的绿,是当时大地唯一的装饰;可是到了晚春则“草树知春不久归”(韩愈《晚春》),这时哪怕柳条儿绿得再好,人们也无心看,因为已缺乏那一种新鲜感。

(9)、风前欲劝春光住,春在城南芳草路。未随流落水边花,且作飘零泥上絮。

(10)、站在这个角度,花草树木是颇具灵性慧根的,感悟岁月不饶人,懂得发奋图强,一展人生价值。花草尚且如此,何况人乎?岂能仿效柳絮榆钱,虚度大好年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