顾城简介资料20字(文案精选103句)

粉色心情网
评论 2024-02-21 09:19:46 浏览59

顾城简介资料

1、顾城个人资料介绍

(1)、上个世纪八十年代,诗歌与文学最热的年代,《诗刊》是很难进的热门单位,凭借英儿的北大分校文凭和个人资历,正常情况下是进不了的。

(2)、上世纪八十年代,朦胧派诗人是社会的偶像,顾城又是偶像中的偶像。那时的诗人就相当于今天的大明星,走到哪里,粉丝们如潮涌。

(3)、这两句诗出自顾城对自作画《天然凤鸟如愿图》所配的小诗:

(4)、再看看今日吴合的校友李某,同样是学医,与当年的吴合们,人生追求真是天差地别,这是时代的进步,还是时代的悲哀?

(5)、给我印象很深的,还有他家的墙。墙很白,顾城却拿粉笔在上面画了一个鱼,把墙给破坏了。那个鱼画得不好,像原始人画的。顾城问我:老岳,你猜猜我为什么画这个鱼?我说这个鱼应该是和江河有关。顾城当时两个眼睛都瞪大了,说:老岳,你怎么知道的?谢烨在旁边说,他想老于了。老于是诗人江河的名字。他想老于了,所以在上面画了一个鱼。

(6)、对于顾城来说,他认为他和英儿的感情仅限于精神层面。他在岛上等着英儿和他一起建立一个精神家园。没有想到,来到他面前的竟然是个物质女孩。

(7)、但至今,从顾城的朋友到同仁,到广大读者,到几亿国人,可以说,没有人在意顾城、谢烨之死的真相。整整25年过去了,至今没有清楚真相。人们对于探究真相的兴趣,不如对传闻的惊悚更感兴趣,不如对顾城的婚外恋更感兴趣,尤其不如对他所谓斧头劈下、脑浆满地这一恶性事件更津津乐道。实际上,这是不是符合事实?没有人知道,没有人关注,没有人探究,没有追踪采访,没有真相的后续报道,甚至没有人再去关心。这是一个曾经拥有崇高文化格致的民族吗?这种格致,曾使我们世世代代为之骄傲,曾使我们不仅是人种意义上的中国人,更是文化意义上的中国人,也曾使我们民族有过尊崇、礼遇卓越创造者的历史。那么,现在怎么了?为什么会是这样?发生了什么?究竟是闹剧还是悲剧?谁的悲剧?

(8)、喜欢本文,请分享到朋友圈,想要获得更多信息,请关注并置顶我。

(9)、代表作:《陌生的海滩》、《北岛诗选》、《在天涯》、《午夜歌手》。

(10)、“……鲜艳的车辆在空中变甜,一级级颂歌世界

(11)、在这里,诗人的才情贯穿在每一段文字中,他个人不为人所知的童年成长经历,他和谢烨曾经美好的爱情,他们作为夫妻的那种水乳交融的关系,他奔波世界各个角落,所体验到的一个中国人的孤独,他“黑夜给了我黑色的眼睛”等著名诗篇的写作背景,都有详细的交代。

(12)、她们最终真的都能实现自己的野心、拥有幸福人生吗?

(13)、    刘行镇清雍正二年(1724年)起属宝山县。相传清嘉庆年间刘姓聚居于此开设店铺,因此得名刘家行。清嘉庆二十年(1815年)设厂。清道光十八年(1838年)成镇。清宣统二年(1910年)设刘行乡。民国18年(1929年)改为镇。民国34年改为区。

(14)、1999年9月16日,北京市第一中级人民法院开庭审理了顾木耳诉作家出版

(15)、顾城17岁开始写作生涯,给各个报社杂志投稿。1987年开始游历欧洲做文化交流,1988年便隐居新西兰激流岛,过自给自足的生活,1993年10月8日在其新西兰寓所因婚变,用斧头砍伤妻子谢烨后自缢于一棵大树之下,谢烨随后不治身亡。

(16)、顾城:当我看到谢烨之后觉得整个车厢闪着金光

(17)、上文简单介绍了英儿的人生经历,我们再分析一下英儿的命运与启示。

(18)、1993年9月,顾城夫妇绕道美国,过一趟塔西提岛,回到了新西兰。在新西兰度过了他们生命的最后两周,9月24日回到岛上,10月8日下午4点钟左右,夫妇俩发生冲突,悲剧发生:他打了谢烨,然后自己上吊自杀;谢烨在被打伤三个多小时之后死在医院里。这个事件,我想强调一下:这是一个猝发的意外事件,过去媒体所渲染的“凶杀”“谋杀”“情杀”“变态杀”等等,都只是猜想和悬想。

(19)、  广福村:元元贞二年(1296年)僧善学建广福寺。后广福成地名。广福村原名东马桥村,1993年7月改此名。

(20)、他们俩初次相遇是在火车上。当时,谢烨是在顾城之后上的火车。顾城后来跟我说,当他看到谢烨之后,就觉得整个车箱都闪着金光。谢烨开始是背朝着顾城的,顾城为了引起谢烨的注意,就故意大声说话,在谢烨面前走来走去。可是,这些行为没有引起谢烨的注意,顾城有些沮丧。在车上,顾城又给谢烨画像,谢烨不要。

2、顾城简介资料20字

(1)、可是,谢烨是一个女人啊,怎么能够受得了!大家看看原作,书里面,包括还有他俩的性爱过程、性爱体验、性爱的种种微妙,顾城全部讲述出来,一个字一个字,都是谢烨打字出来的。她怎么受得了?!

(2)、他自私到连自己的亲生骨肉也容不下,觉得儿子破坏了他的精神世界,占用了谢烨服务于他的大量时间,分散了妻子对丈夫的爱。

(3)、顾城杀妻案后,英儿受到世人谴责,被指是激流岛事件的“罪魁祸首”。

(4)、民国10年(1921年)沪太路竣工,长途汽车公司通车,并在顾村设站,大大改善了顾村地区的交通面貌,从而吸引了上海市区的工商业者投资办厂。

(5)、顾城是80年代初朦胧诗的代表人物,从他的诗里,我们可以看到他对美好生活的追求;对生命的热爱,对光明的向往——这是顾城一生的价值观。他的诗充满着满满的正能量,激励着一代人对精神世界崇高的渴望。 以下我列举几首顾城的诗句,望诸位点评。

(6)、如果你希望看看顾城最后的居住地,最好是在周六到岛上,因岛上会有一个集市,据说顾城曾在集市出售自己画的画,集市上不少摆摊的老人都曾见过顾城。集市会根据天气转换地点,所以到了岛上再问人具体地点不迟。

(7)、1993年10月8日,顾城于新西兰激流岛因为离婚与其妻谢烨发生冲突,用斧头砍妻子谢烨,谢烨受伤倒地,过程成谜,顾城在崩溃之中仓促留下四封遗书,随即上吊于树上自杀,谢烨于其死后数小时不治。

(8)、岳建一:当时,我是从广播里听到——顾城把妻子谢烨给杀了,然后自杀。我很快判断,这报道一定有问题,因为不符合他们两人关系的逻辑,不符合顾城性格的逻辑,尤其不符合顾城的底线——顾城不是这样一个人。后来,随着我对顾乡的采访,对这个事情的了解,特别是看到顾城的遗书,看了警方的结论,感到与我当时的判断完全一致。

(9)、旁白是根据何与怀博士的序言节选制作的,由陈然先生朗读,

(10)、更有知情人爆料,李某出国后,在国外已有新男友,新男友已为她买房,这国内的三个男博士才知自己都是李某的备胎……

(11)、顾城写了很多献给谢烨的诗。这些诗中有着超越现实圄地的异想,努力追求一个物外的、单纯的、与世隔绝的世界。

(12)、今年初,我决定同时撰写《舒婷文学年谱》和《顾城文学年谱》。在收集资料过程中,我考证了《舒婷、顾城抒情诗选》出版前的一段不为人知的原因。1982年2月,上海文艺出版社出版了舒婷的诗集《双桅船》。因为不愿意再重复发表诗作,舒婷只让诗选收录了22首诗歌。在排版前,顾城主动提出将目录中的署名去掉,并模仿了舒婷的诗风写了几首,从而确保了这本诗集的平衡。对此,舒婷毫无异议地同意了。于是这本《舒婷、顾城抒情诗选》,除了开卷的两首诗歌《童话诗人——赠顾城》和《希望的回归——赠舒婷》可以清晰分辨作者之外,其它诗歌作品的编排则以一种“奇形怪状”的面貌出现在广大读者面前。了解到这些情况后,我在梳理他们写作年谱的资料时,又十分幸运地破解了困扰我四十年的《舒婷、顾城抒情诗选》篇目的归属之谜。为此,我愿与各位读者分享我的研究成果:《舒婷、顾城抒情诗选》共计分为“悬挂的绿苹果”“心的港湾”“走向世界的密林”“七种颜色的声音”四个专题,收入舒婷、顾城的诗作共计64首。

(13)、作家出版社不管通过什么途径取得《英儿》一书的文稿,未经著作人

(14)、《墓床》无疑首先是以其文学价值而存在的,但因为字里行间隐约可见的作者心路历程以及作者的最终结局,它足以成为研究者的重点关注对象,即它兼具了文学和文学史的价值。

(15)、更令人唏嘘的是,在刚满50岁的年纪,一个人在海外孤独离世,去世时,她宣称的“永远的情人”刘某某在国内,并没有陪伴在侧。她去世半年后,其父母并不知道女儿死讯。

(16)、提到自己的孙子,顾工难以掩饰自己的骄傲之情。“木耳现在身体、情绪都很好,让我们也很放心。”顾工还高兴地告诉记者,桑木耳现在已经是新西兰奥克兰大学的一名大学生了,虽然爷爷和父母都是著名的中国诗人,但是桑木耳大学学习的专业却是工程,“木耳考大学的成绩很好,他现在学的还是一些工程方面的基础知识,要等到两年后,才决定具体学习哪一个具体领域的工程知识”。顾城夫妇去世后,朋友们捐款为桑木耳成立了“木耳基金会”,顾工透露,这个基金会在木耳上大学后发挥了巨大作用,“木耳现在读大学的费用都是从这个基金会里获得”。

(17)、何与怀博士珍藏着许多珍贵的有关顾城了历史资料,在座谈会上,他向大家介绍了一些资料以及背后的故事。

(18)、  规划中的新顾城由宝山区顾村镇的归王村、沈宅村、广福村、正义村、老安村;罗店镇的南周村、北金村、蔡家弄村、西埝村以及嘉定区马陆镇陈村村组成。一个大型房地产项目分别由2个区的3个镇组成,这在上海房地产项目中较为罕见。宝山区的顾村镇和罗店镇的九个村,历史悠久,归属复杂,今天我们将通过一些老图片、老资料、老地图等,对新顾城的历史、人文等做一介绍,以便新顾城人能对自己的新家园,有个了解。

(19)、顾城,中国朦胧诗派的重要代表诗人,被称为当代的"唯灵浪漫主义"诗人。顾城在新诗、旧体诗和寓言故事诗上都有很高的造诣,其《一代人》中的一句"黑夜给了我黑色的眼睛/我却用它寻找光明"成为中国新诗的经典名句。

(20)、1993年,在有了英儿的插入之后,两人的婚姻已经破裂,谢烨要走了,要跟她的男朋友走了,顾城不能没有谢烨,10月8日,两人因离婚起了冲突,顾城用斧头砍伤谢烨,谢烨倒地受伤,顾城于崩溃之中仓促留下四封遗书,随机上吊自杀,谢烨于其死后数小时,抢救无效去世。

3、顾城简介资料图片

(1)、岳建一:当年,我和顾乡有一个对话。我说,现在媒体的错误报道,你顾乡是有责任的!是她当时对警察说,现场有一把斧子。而最真实的事实是谢烨倒在地上的那一瞬间,顾乡并没有看见。顾乡到现场的时候,谢烨已经倒在那儿了。顾城对顾乡说,我把谢烨给打了,大意说你不要管我,你去管谢烨。顾乡就去照顾谢烨了。顾城就在这个时候拿了电线上吊。警方事后告诉顾乡,斧子上没有血,没有生物的痕迹,而且也不是当时媒体普遍报道的一个锋利的大斧头,应该是一个儿童玩具的斧头。

(2)、该选本将作为当代美文的经典选本被载入史册。由著名书籍装帧艺术家朱赢椿设计。

(3)、说到顾城的成名,让我想起顾城在《少年时代的阳光》一文中提到的:“一九七九年来了。也是化雪时节,北京灰色的小巷里,吹出了一阵清凉的风——西城区文化馆创办了一个叫《蒲公英》的文艺小报,我是他们业余诗歌组的成员。因为当时空气极度新鲜,我便想入非非了,有次交作品时,竟把那本《无名的小花》交了上去,碰碰运气吧!谁知,当时的诗歌组组长李明旭同志,竟十分欣赏:“美啊!”他决定在《蒲公英》上分期选载。《蒲公英》第三期出来了,几万份一售而空。我买了一百份,看着头版上的《生命幻想曲》,高兴地跑完了一条街。这是第一次把自己的心交给世界呵!我带着自己的小诗,走进了一个新的领域。”但是,《蒲公英》究竟在何年何月发表了顾城的哪些诗歌却始终是鲜为人知的。

(4)、更令人大跌眼镜的是,陆某自杀事件公开后,另外两名男博士才知道事件女主也是自己的女朋友,原来李某同时周旋在三个男博士之间。

(5)、她属于享受改革开放红利最大的60后大学生那一代。

(6)、澳洲新艺术联合会是由一群居澳华裔文学家、艺术家,文学艺术爱好者组成的非盈利性社会团体,旨在为在澳华裔文学家、艺术家,文学艺术爱好者提供展示与交流平台。 澳洲新艺术联合会使用《ModelConstitution》(UndertheAssociationIncorporationAct2009) 作为协会章程。章程要求每个入会者必须以书面形式(包括电子邮件等电子设备)向协会秘书提出申请,提交理事会核准,缴纳年度会员费(每年$20) 后登记入册,方能成为本协会会员。会员年度会费由缴纳当天直至下一年是日,到第二年截止日后三个月内必须缴纳下一年度会费,否则,视为自动退会。澳洲新艺术联合会一如既往地欢迎新老朋友加入协会。

(7)、他的爷爷说,以后会根据他自己的意愿,可能的话让他会中国生活。

(8)、据顾城自己说,有天晚上,他看到了在月光下的小木耳。顿时心里明亮了。他决定放弃自己的理想王国,接回小木耳,过正常人的日子。他对小木耳说“我要你带我回家”。

(9)、看见顾城和他姐姐顾乡的名字出现在这本诗集里,我最初是惊讶,然后又慢慢地变成惊喜。为什么惊喜呢?因为在我反复研读的《顾城诗全集》中,我从未见到过这首《歌飞渤海边》的诗作。因此,存在着这是一首《顾城诗全集》“佚诗”的可能性。我立刻急速滑行鼠标在235页找到这首《歌飞渤海边》。结果却发现,这不是一首诗,而是一个组诗,由《渤海湾边》《渔归》《送肥》《粮车行》四首组成:

(10)、这是我第一次与何博士面对面交流,虽然他浓重广东口音的普通话听得有些不太习惯,但他对文学艺术的感悟和认知,对社会政治的敏感度,着实让我平添了几分敬意。

(11)、在1986年一次诗会上,英儿因结交顾城的妻子谢烨,进而认识了顾城。那时,英儿是北大分校大四的学生。

(12)、1992年重访欧美,1993年10月杀妻后自杀。留下大量诗文、书法、绘画作品,出版有《顾城诗全编》、长篇小说《英儿》,及散文集多部。

(13)、但就是由于她曾经追求功利、追求捷径的人生选择,在30岁最美好的年华,只能违心与一个60岁的过气老诗人共度20年余生,没有孩子,也不与亲友来往,隐居避世。

(14)、曾经有人问英儿为什么离开了,谢烨回答,名不正则言不顺嘛。

(15)、往昔,这里碱滩一片,/哪里有人迹、炊烟?/只有在秋风吹黄草时,/才落下几只离群的孤雁……//今日,渤海湾边——/再不闻往日风雨呜咽,/只见无边稻海涌天涯,/金灿灿的波浪拍人心坎。//绿色的岛屿,绿色的岸,/珊瑚似的新村红瓦片片。/收割的车队往返忙,/机鸣,笛喧,红旗卷……//山凝想呵水思考,/沧桑大地为何变?/只听当代愚公歌入云:/“机械化道路通天边。”(《渤海湾边》)

(16)、表面越是平静和谐,实际上压抑越是巨大,就像冰层下的激流。终于有一天,谢烨认识了一个德国的留学生,中国人,他们管他叫大鱼。两个人好了。这个时候,顾城想到了死。

(17)、顾城与谢烨原本是非常相爱的,顾城离不开谢烨,谢烨也不能没有顾城,但后来英儿介入了两人的婚姻,在激流岛,已经和刘湛秋在一起的英儿却同时和顾城纠缠不清,直至后来,顾城和英儿在一起,谢烨作为一个妻子却丧失了妻子的权利,与其说顾城十一位丈夫,倒不如说顾城更像一个儿子,谢烨的儿子。

(18)、照片从左至右依次为:顾城、谢烨、李英、文昕。

(19)、30岁时,由于顾城夫妇的惨死,英儿遭到世人的唾弃。为了给自己洗白、申辩,她不得不违心与大自己28岁的老情人刘某结婚(为了标榜她爱的是刘某而不是顾城),隐居在国外,并躲避世人。

(20)、1993年10月8日,诗人顾城在新西兰激流岛上,打伤妻子谢烨后,自己上吊自杀。妻子谢烨也在三个小时后,因伤情过重,不治身亡。顾城之死,震动了中国的文学界,也成为了20多年来很多文学爱好者谈论的话题。

4、顾城简介及代表作品

(1)、1988年1月,顾城与妻子谢烨移民新西兰,在出国前夕,英儿当着谢烨的面,向顾城表达她对他的爱情,并倾诉了几个小时。

(2)、上世纪九十年代初,诗坛坠落了一颗冉冉升起的新星,这颗新星就是著名的朦胧派诗人顾城。

(3)、更具有讽刺意味的是,英儿在她的书里宣称她与大她28岁的刘某某如何相爱,宣称刘某某是她“永远的情人”,但是英儿去世没多久,年已80多岁高龄的刘某某又与另一位小他32岁的女士注册结婚(网上有公开报道)。

(4)、谢烨和顾城的孩子小木耳被送了人。因为顾城觉得木耳是个男孩,不能进入他幻想的女儿国。而且小孩子的哭叫让他无法工作,他不喜欢这个孩子。

(5)、抛开知识分子,罗曼蒂克,这三个人的关系和现实中的凡人没什么两样,只是更走极端了吧。顾城也许“浪漫”地想象世外桃源,但是英儿和谢烨却都是很现实的。

(6)、根据对英儿了解很深的朋友文昕的说法,英儿内心当然爱的是年轻英俊充满了灵气的诗人顾城。

(7)、你不愿意种花,你说,我不愿意看见它一点点凋落。是的,为了避免结束,你避免了一切开始。——顾城

(8)、1979年7月,在上海至北京的火车上与谢烨相识,并坠入爱河,后克服冲冲困难与谢烨结婚。

(9)、1994年,英儿与老情人刘某某在澳大利亚相遇,31岁的英儿与59岁的过气老诗人刘某某结婚。二人隐居澳大利亚,英儿改名麦琪。

(10)、西方爱情是强烈开放的花朵,东方爱情是两朵花之间微妙的芳香。

(11)、岳建一:有关顾城、谢烨的最后时刻,你们看顾城的四份遗书,那是最说明问题的。

(12)、顾城上课或演说时出口成章、散发智慧的话语,加深了何与怀对顾城自孩提时代就表现出来的天才的注意。在何与怀专著《紧缩与放松的循环:1976至1989年间中国大陆文学政治事件研究》第七章整章中,他论述了以顾城等人为代表的朦胧诗派,和长达六年的中国朦胧诗论争。

(13)、顾城夫妇是1987年5月27日收到签证许可,29日非常匆忙地出国,还背了一些他妈妈准备的肥皂,去了德国,在明斯克参加了一个诗歌节。邀请他的人是汉学家顾彬。

(14)、  1949年5月26日,顾村解放,7月成立乡人民政府。1957年,顾村乡并入刘行大乡。次年,成立东风(后改刘行)人民公社。1961年,成立顾村人民公社。1984年,政社分社,设顾村乡人民政府。

(15)、谢烨对于顾城很骄傲,对英儿讲了关于顾城的很多事,顾城的脾气,爱好等等。言者无心听者有意。这些话英儿都记住了,而且对顾城投其所好,后来顾城对英儿说:“大家两个是天生一样的,而谢烨是我后天改造的。这话谢烨也听见了,她表面上没反映,但心肯定给伤透了。”

(16)、巨大的悲剧酝酿成了。加上谢烨跟大鱼的这种关系,复杂了,爆发了!这个大鱼,当时要到这个岛上来,而且比原来约定的时间提前了。

(17)、他喜欢澳洲的红酒,也喜欢蓝天白云,更喜欢大海。他邀请我们去海滩散步,邀请我们去广东餐馆共进晚餐。

(18)、昨日下午,顾城父亲、著名诗人顾工在北京家中接受了本报记者的专访,虽然年事已高,顾工老人的思维和语言却十分清晰。顾工告诉记者,顾城之子全名为SAMUEL·顾,中文翻译为桑木耳。1993年,顾城杀妻自杀的人间悲剧发生时,5岁的小木耳并不在现场。“13年过去了,现在木耳已经是个18岁的帅小伙子了。”多年来,桑木耳在新西兰的生活一直是个谜。顾工先生告诉记者,桑木耳一直在新西兰的一所小岛上成长,陪伴在他身边的是顾城的姐姐顾乡以及顾乡的儿子弥乐。“木耳上学都是在岛外,顾乡每天会送木耳坐渡船去岛外上学,晚上又会接木耳回岛上。”木耳跟顾乡的儿子弥乐十分亲密,两人经常彻夜长谈,“这是木耳能在异国他乡唯一感受到的血缘亲情了。”

(19)、只有“利他”的人生才能获得真正长久的幸福!我们看一下屠呦呦那一辈老科学家、老专家、老学者的人生道路就能明白!

(20)、我第一次去看顾城,是到他们家里。谢烨开的门,站在门口笑。我说,顾城为何不来接我?谢烨很坏,嘴角、眼睛往床底下一瞥,意思是顾城藏在床底下。我就大声地喊顾城,喊完就往床底下看。顾城在床底下喊:你干嘛告诉老岳啊,你干嘛告诉老岳啊,老岳我在这儿呢。说着就从床底下出来了,拍打自己身上的灰尘,非常高兴。他用这种方式来迎接他的朋友。

5、顾城百科

(1)、成年独子,现在新西兰居住。顾木耳的祖父母顾工、胡惠玲作为原告

(2)、后来成都商报采访其友人,友人如是说:(麦琪去世前三年多,患了鼻咽癌,一天比一天严重,脸部变形了,身体消瘦得像一阵风也能吹得起的一张薄纸。她又回到二十年前来到悉尼后的最初八年里的状态,不见任何外人,特别是华人。他们拒绝西医治疗,也谈不上认真求救于中医,一直多是靠两人自己所琢磨的所谓食疗。

(3)、1988年大概7月份左右(南半球的冬天),他在烤火用的旧报纸上看到一份卖房的广告,发现那栋在激流岛上的房子,买下来后他们就搬到岛上住。他们先后把谢烨的弟弟、顾城的姐姐,还有大家都知道的那个主角李英,在1990年内帮助到了岛上。顾城本人以工作技术资格获得了新西兰永久居住权,并非有些人说的避难,他还为亲友去新西兰作担保。

(4)、畅销书作家,知名文化学者,生活美学家,中国慢生活美学代言人。曾获第六届老舍散文奖、首届孙犁文学奖等多个奖项。“中国青年论坛”北京大学讲座嘉宾。担任中央中央山西卫视、黑龙江卫视、陕西卫视等多档文化节目电视评委和主持人。

(5)、中国人只创造了两个理想,一个是山中的桃花源,一个是墙里的大观园。我的笑话不过是把大观园搬到了山里,忘了林黛玉的药锄是葬花用的。

(6)、一个人,生活可以变得好,也可以变得坏;可以活得久,也可以活得不久;可以做一个艺术家,也可以锯木头,没有多大区别。但是有一点,就是他不能面目全非,他不能变成一个鬼,他不能说鬼话、说谎言,他不能在醒来的时候看见自己觉得不堪入目。一个人应该活得是自己并且干净。

(7)、姜红伟,1966年出生,黑龙江海伦县人。曾在《北京文学》《收获》《花城》等报刊杂志发表文章两百余篇,出版诗歌史学著作《寻找诗歌史上的失踪者》《大学生诗歌家谱》《诗歌年代》(上下卷)。

(8)、如今的世道,许多女人把邓文迪视为成功者与偶像。当然,这少不了国际国内媒体炒作的功劳!

(9)、岳建一:大家可能不知道,《英儿》这本书,最早写作的时候,是由顾城口授,谢烨打字。顾城写《英儿》这本书,完全就是那种无我的状态,不违背自己的信念,按照真实的情况写。他认为,越是剖析自己的心灵,就越是忏悔,也就越对得住谢烨。

(10)、与何博士相识相交时间不算长,2015年,有几个志趣相近的朋友,凑了几个钱,在Rockdale图书馆对面租了一套房间,建起了一个“家”,号称“新州艺术家俱乐部”。

(11)、顾城的这组《歌飞渤海边》在他的整个诗歌创作历程中属于早期诗作,无论是表现手法还是语言美感,无论是思想价值还是艺术价值,都无法与他后来创作的《一代人》等名篇相提并论,但从这组诗作中我们可以了解顾城成名前诗歌的风格以及创作演变的来龙去脉。

(12)、首先,“你”和“我”作为人称代词可以指代任意的两个人,所以我们可以把这首诗中对于“你”远近的难以把握看成是对人际关系的思考。诗人很像是使用电影中的推拉镜头,分别描写了“你”、“我”、“云”主观距离的变换。以现实的眼光看,“你”与“我”的距离不可能远于“你”与“云”的距离。可诗人为什么觉得“你看我时很远,你看云时很近”呢?原因是诗人所写的是一种非正常的生活,是一种被扭曲了的人际关系。在这扭曲了的关系中,一切都颠倒了。本应相亲相近的人与人的关系,由于心的阻隔而疏远了,显得那么孤寂而不可接近;因为人际关系的疏远,人与自然反而拉近了距离,显得十分亲近。也许,正是由于人与自然的亲切可近,更进一步显示出人的孤寂。也就是说这组“远与近”的对比并不是毫无倾向的,它显示人与人之间习惯的戒惧心理和人对自然原始的亲切感。“看云时很近”其实隐含着“我”对人性复归自然的愿望。

(13)、她们不知道,“上天给你的每一件礼物,都暗中标好了价格”!

(14)、正如她曾经的好友文昕所说:“她欠的都用生命还清了”!

(15)、自由并不是你不知道干什么好,也不是你干什么都可以不坐牢;自由是你清楚无疑你要干什么,不装蒜,不矫揉造作,无论什么功利结果,会不会坐牢或者送死,都不在话下了。对于惶惑不知道干什么的人来说,自由是不存在的;对于瞻前顾后、患得患失的人来说,自由是不可及的。

(16)、我有无数金色的梦想,遗失在生活的路上。——顾城

(17)、为了破解这桩顾城诗歌研究上的“悬案”,我拜访了当代中国诗歌文献馆馆长樊杰。他是国内有名的诗歌文献收藏家,收藏了大量珍贵的诗人书信、手稿、签名诗集、诗歌民刊,其中就有《蒲公英》文艺小报十余期。在他的无私帮助下,我终于吹开了《蒲公英》的面纱,看清了它的“庐山真面目”。《蒲公英》文艺小报由北京市西城区文化馆创办,1978年12月筹备,1979年1月创刊,铅印8开4版,是一份以刊登小说、诗歌、散文、杂文、评论、小品、故事、曲艺、翻译小说为主的综合性文艺小报,内部发行,分订阅和零售两种方式。前两期为月报,从第三期开始改为半月报。当年主编《蒲公英》的是李明旭,正是从第三期开始,《蒲公英》首次发表顾城的诗歌。可以说,李明旭既是最早发现顾城诗歌才华的伯乐者之也是顾城诗歌道路上的领路人之更是最早编发顾城诗歌成名作的编辑者之一。

(18)、顾城,是朦胧派代表诗人,他的诗句“黑夜给了我黑色的眼睛,但我用它来寻找光明”广为传颂。

(19)、顾城是中国朦胧诗派的重要代表,被称为当代的“唯灵浪漫主义”诗人。顾城在新诗、旧体诗和寓言故事诗上都有很高的造诣。

(20)、当我第一次读到何博士发来的《序言》,惊讶他对我们这一代留学生生活是如此地熟识,当读到他“吃不着苦的苦比吃苦的苦还要苦”这句话的时候,深感他就是当年的我们中的一员,尽管他没有吃过这种苦!他把当年我们这批中国留学生的生活境遇淋漓尽致地展现在人们面前。

(1)、顾城,原籍上海,1956年9月24日出生于北京一个诗人之家,其父顾工。

(2)、作者介绍:顾城,1956年9月24日出生于北京诗人之家,朦胧诗代表人物,被称为当代的唯灵浪漫主义诗人,早期的诗歌有孩子般的纯稚风格、梦幻情绪,用直觉和印象式的语句来咏唱童话般的少年生活。1977年重新开始写作;1985年加入中国作家协会;1988年赴新西兰,讲授中国古典文学,被聘为奥克兰大学亚语系研究员;1993年10月8日在其新西兰寓所因婚变杀死妻子谢烨后自杀。著有诗集《白昼的月亮》、《舒婷、顾城抒情诗选》、《北方的孤独者之歌》、《铁铃》、《黑眼睛》等,其作品被译成英、法、德、西班牙、瑞典等十多种文字。

(3)、持此案是一案两诉、诉讼时效已过。此案正在审理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