托尔斯泰的生平事迹简要概括
1、托尔斯泰的生平和事迹
(1)、托尔斯泰的作品纵然其中有反动的和空想的东西,但仍不失为世界进步人类的骄傲,他已被公认是全世界的文学泰斗。列夫·托尔斯泰被列宁称为“俄国革命的镜子”。
(2)、1908年,当托尔斯泰看到20多个农民被判死刑后,悲痛的写下《我无法沉默》,直接将斗争的锋芒指向最高政府,说他们是无耻的暴力实行者。愤怒的揭露和批判,巨大的声望,让政府胆战心惊。
(3)、“中国是弱国,所以中国人当然是低能儿,分数在六十分以上,便不是自己的能力了:也无怪他们疑惑”一句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感情?(3分)
(4)、生平简介:托尔斯泰出生于贵族家庭,1844年入喀山大学,1847年退学回故乡在自己领地上作改革农奴制的尝试。1851~1854年在高加索军队中服役并开始写作。
(5)、全套8课零基础学习48个国际音标一听就会!
(6)、在他家庭的回忆中,好几个人为托尔斯泰采作他的《战争与和平》中的最特殊的典型人物:如他的外祖父,老亲王沃尔康斯基,叶卡捷娜二世时代专制的贵族代表;他的母亲,玛利亚公主,这温宛的丑妇人,生着美丽的眼睛,她的仁慈的光辉,照耀着《战争与和平》。
(7)、托尔斯泰思想中充满着矛盾,这种矛盾正是俄国社会错综复杂的矛盾的反映,是一个富有正义感的贵族知识分子在寻求新生活中,清醒与软弱、奋斗与彷徨、呼喊与苦闷的生动写照。
(8)、从19世纪60年代起,托尔斯泰的作品开始在英、德等国翻译出版。19世纪70至80年代之交以《战争与和平》的法译本出版获得国际上第一流作家的声誉,成为当时欧美的“俄国热”的主要对象。
(9)、托尔斯泰粗犷的脸又长又笨重,短发覆在前额,小小的眼睛,宽大的鼻子,往前突出的大唇,宽阔的耳朵,因为无法改变丑相,童年时倍感痛苦。他在一个叫卡赞的地方读书,成绩平庸,他是孤独的。
(10)、文中多次写到李叔同的仪表,作者这样写的用意是什么?(3分)
(11)、1860~1861年,为考察欧洲教育,托尔斯泰再度出国,结识赫尔岑,听狄更斯演讲,会见普鲁东。1863~1869年托尔斯泰创作了长篇历史小说《战争与和平》。
(12)、托尔斯泰生于贵族家庭,1840年入喀山大学,1847年退学回故乡在自己领地上作改革农奴制的尝试;
(13)、他心底有连续疑问却得不到解答,那么他只能形成错误的认知观:现实等于残酷。这种缺乏逻辑性,却十分感性的心理原型在小托尔斯泰心里建立起来。至此,托尔斯泰的世界里多了一层浓厚的悲观色彩,也让他最后走上非暴力的思想之路。
(14)、李叔同人物性格的突出特征是什么?文章是从哪几个阶段表现这个特征的?(5分)
(15)、1862年托尔斯泰结婚了,幸福的家庭生活使他有足够的时间与精力创作出了震动19世纪整个小说界的巨著:《战争与和平》与《安娜·卡列尼娜》。但是,托尔斯泰是苦恼的:他本人拥有地位和财富,但他时常为自己的富裕的生活感到羞愧难安;他同情下层民众,又对他们缺乏信心。因此,他厌倦自己的生活,决心和自己的社会决裂,他又得不到人们的支持。在精神上,他一直是孤独的。八十二岁的时候,他选择了出走,并病死于一个小火车站上。
(16)、(4)《赠从弟〈其二〉》中赞美松柏经严寒而不凋的品性,勉励堂弟在恶劣环境中要正气凛然的诗句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7)、从19世纪60年代起,他的作品开始在英、德等国翻译出版。19世纪70至80年代之交以《战争与和平》的法译本出版获得国际上第一流作家的声誉,成为当时欧美的“俄国热”的主要对象。80至90年代法、英等国最早论述他的评论家,都承认他的现实主义创作对自己国家文学的振兴作用。
(18)、1854~1855年参加克里米亚战争。1855年11月到彼得堡进入文学界。1857年托尔斯泰出国,看到资本主义社会重重矛盾,但找不到消灭社会罪恶的途径,只好呼吁人们按照“永恒的宗教真理”生活。
(19)、生卒:1828年9月9日-1910年11月20日。
(20)、代表作有长篇小说《战争与和平》、《安娜·卡列尼娜》、《复活》以及自传体小说三部曲《幼年》《少年》《青年》。其它作品还有《一个地主的早晨》《哥萨克》《塞瓦斯托波尔故事集》等。他也创作了大量童话。
2、托尔斯泰简介50字以内
(1)、新婚之后,革命形势逐渐转入低潮,他也逐渐克服了思想上的危机。他脱离社交,安居庄园,购置产业,过着俭朴、宁静、和睦而幸福的生活。从1863年起他以6年时间写成巨著《战争与和平》。
(2)、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 人并不是因为美丽才可爱,而是因为可爱才美丽。
(4)、然而不知不觉中,他为少年的热情、强烈的情感和夸大的自尊心所驱使,以至这种追求完美的信念丧失了无功利观念的性质,变成了实用的性质与物质了。他慢慢地也学会了放荡自己。最后,有一样东西救了他:那就是绝对的真诚、坦白和善良。
(5)、阅读第④段,分别在A、B、C处填写适当内容,完善表格。(3分)
(6)、为找到答案,五岁的托尔斯泰听信了哥哥尼古拉的故事。据说找到森林里的小绿帽就可以揭开一个秘密。只要把这个秘密解开,世界上就不再有贫穷、疾病和仇恨,也许,他的保姆也就不再贫困、被人仇恨。托尔斯泰终其一生都在寻找传说中的绿帽,死后也是被安葬在那片树林里,但他始终没有找到。
(7)、C.《列夫·托尔斯泰》节选自《三作家》,作者是茨威格,他是英国著名小说家、传记作家。
(8)、①距今二十九年前,我十七岁的时候,最初在杭州的浙江省立第一师范学校里见到李叔同先生,即后来的弘一法师,他是我们的音乐教师。李先生一生的最大特点是“认真”。他对于一件事,不做则已,要做就非做得彻底不可。
(9)、沙皇不得不传令到各地,严密监视托尔斯泰的不良活动,禁止出版刊登他的文章。托尔斯泰不闻不问,四处为遭遇灾害的农民奔走,寻求捐款。并一边捐款,一边对社会的不合理和“假慈善”深入讽刺。尽管政府对他的言行震惊不安,却畏惧于他的声望,不敢妄自惩罚加害。
(10)、1869年9月因事途经阿尔扎马斯,深夜在旅馆中突然感到一种从未有过的忧愁和恐怖。这就是所谓“阿尔扎马斯的恐怖”。1868年秋至1869年夏,他对叔本华哲学发生兴趣,一度受到影响。
(11)、B.《回忆我的母亲》选自《朱德选集》,作者朱德,伟大的无产阶级革命家、政治家、军事家。
(12)、俄土战争期间,托尔斯泰曾亲临战场,常常处于危险之境。在这样的环境中,他仍然写出了《塞瓦斯托波尔纪事》那样令人激赏的作品。这一时期的托尔斯泰是比较充实而快乐的。1862年托尔斯泰结婚了,幸福的家庭生活使他有足够的时间与精力创作出了震动19世纪整个小说界的巨著:《战争与和平》与《安娜•卡列尼娜》。
(13)、他以自己漫长一生的辛勤创作,登上了当时欧洲批判现实主义文学的高峰。托尔斯泰出身于古老而有名望的大贵族,但他一生始终不渝地真诚地寻求接近人民的道路,多次在自己的庄园进行改革,不过都没成功。五十年代开始文学创作。
(14)、列夫·托尔斯泰最有名的作品《战争与和平》:
(15)、他思考过往,写下了自我精神分析回忆录《疯人日记》。这一年,他刚好60岁。
(16)、1856年他就起草方案,准备以代役租等方法解放农民,并在自己庄园试行。1860年因长兄尼古拉逝世,更加深了悲观情绪。
(17)、①从形式(句式)角度回答:用疑问句作标题,激发读者探究(阅读)的兴趣。②从内容角度回答:世界冠军被打败这一信息本来就非常引人注目,但打败他的居然是“阿尔法狗”,这更激起读者探究(阅读)的兴趣。(评分要领:以上两个答案,只要能从一个角度回答即可得3分。如果仅答激发读者阅读兴趣得1分)
(18)、学校准备开展以“人无信不立”为主题的综合性活动。请你根据要求,完成下列任务。(9分)
(19)、回到庄园后,他企图改善农民生活,因得不到农民信任而中止以志愿兵身份参加袭击山民的战役,后作为“四等炮兵下士”在高加索部队中服役两年半。虽然表现优异,但也有赖亲戚的提携才晋升为准尉。1854年3月,他加入多瑙河部队。克里木战争开始后,自愿调赴塞瓦斯托波尔,曾在最危险的第四号棱堡任炮兵连长,并参加这个城市的最后防御战。在各次战役中,看到平民出身的军官和士兵的英勇精神和优秀品质,加强了他对普通人民的同情和对农奴制的批判态度。从中篇小说《一个地主的早晨》(1856)之中可以看到他站在自由主义贵族立场主张自上而下改革而在白己庄园试验失败的过程。
(20)、在阿尔扎马斯之后,托尔斯泰改变了原有生活,用“毒害”这一负面词语描述生活的转变。认知观念巨大改变,生活方式随之变化,这是心理转变的标志。由于痛苦和迷惑,托尔斯泰真正信仰宗教,祷告越来越频繁、虔诚。即便后来觉得宗教对他毫无效果,上帝也没有给出答案,想抛弃信仰,但绝望之时,他依然继续祷告的习惯,虽然没什么用,但想“试试运气”。
3、托尔斯泰的生平事迹简要概括100字
(1)、他唾弃贵族阶级寄生腐朽的生活,决心要受苦,劳动,谦卑,救人。并把自己的生活平民化,从事劳动,观察底层人民。他思考,写作,出版,每一次都是对旧世界的沉痛打击。并在此期间创作了伟大的作品《复活》。
(2)、1855年11月托尔斯泰离开军队回到圣彼得堡,重新投入娱乐圈,酗酒好赌。偏激的个性导致他与屠格涅夫长达17年的决裂。
(3)、《复活》是他长期思想探索的艺术总结,是他对俄国地主资产阶级社会批判最全面、深刻、有力的一部长篇小说。
(4)、人是贪心的,穷人终身想着钱,但富人到了一定年龄,钱就不是第一位了。在前往阿尔扎马斯的路上,托尔斯泰在梦中突然惊醒,莫名恐惧,他觉得庄园突然没有以前那么重要了,命更重要。他突然害怕死,自述“会死在异乡,我感到心惊胆战”。托尔斯泰未提到具体恐惧对象,也未提到噩梦,甚至一度失眠,睡也不是,醒也不是。这种受困于黑夜与白昼之间、苏醒与沉睡之间的灰色地带,与受困于森林时的感受相似。托尔斯泰和男仆聊天转移注意力,情况有所缓解,但他产生了一系列的负面认知,文中充斥着“无聊”、“一切都很讨厌”、“疲劳”、“旅途极其漫长”,“一切都令人不快”等一系列消极字眼。
(5)、有两位热心肠的女人照顾托尔斯泰和他的四个兄弟姐妹。他曾亲吻一匹老马,为了曾经使它受苦而求它原谅。
(6)、下列关于名著知识及文学常识的表述,有误的一项是( )(2分)
(7)、(1)狐兔翔我宇 (2)绿叶发华滋 (3)老骥伏枥 志在千里 (4)岂不罹凝寒 松柏有本性
(8)、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9)、下列加点字注音全部正确的一项是( )(2分)
(10)、(2)庭中有奇树,________________。(《庭中有奇树》)
(11)、1873~1877年他经12次修改,完成其第二部里程碑式巨著《安娜·卡列尼娜》。70年代末,托尔斯泰的世界观发生巨变,写成《忏悔录》(1879一1882)。
(12)、他以自己一生的辛勤创作,登上了当时欧洲批判现实主义文学的高峰。他还以自己有力的笔触和卓越的艺术技巧辛勤创作了“世界文学中第一流的作品”,因此被列宁称颂为具有“最清醒的现实主义”的“天才艺术家”。
(13)、C(“抑扬顿挫”的意思是指(声音)高低起伏和停顿转折。用来形容故事情节不恰当,应改为“跌宕起伏”)
(14)、1853年托尔斯泰读到了屠格涅夫的《猎人笔记》,非常钦佩。1854年托尔斯泰被调往多瑙河战线,并参与了克里米亚战争中的塞瓦斯托波尔围城战,写成《少年》、《青年》和《塞瓦斯托波尔故事集》。
(15)、受不了了,托尔斯泰要求在一间小房子里休息。房间是正方形的,这也让他恐惧,“十分凄凉”“有点害怕”“他的脚步声使我忧郁”“房间阴森森的”,似乎眼里的一切都很负面,以至于夜里再度惊醒一次,情况加重了。托尔斯泰的负面认知、无意义感,可能是急性的抑郁症发作,可能与童年创伤和比较忧郁、细腻敏感的人格特质有关。
(16)、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7)、(事例3)一九一零年十月二十八日,托尔斯泰经过长期紧张的精神探索和激烈的思想斗争,最终决定摆脱贵族生活,把财产交给妻子,弃家出走,以期实现他“平民化”的宿愿.结果中途得了肺炎,同年十一月七日死于阿斯塔堡车站.(体现性格:矢志不渝,持之以恒)
(18)、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9)、这次打猎,托尔斯泰迷了路。打了一辈子猎,这还是他的头一回,也许是执迷于追兔子找不到回去的路,也许是“大雪把全部景色都改变了” 。我们常在陌生的夜里找不到路,因为夜晚也把全部景色改变了。他困于森林之中,“停下来,会冻僵。走呢,越来越无力。我大声呼喊,周围一片寂静,没有人应声。往回走,路又不对。”是的,托尔斯泰被森林困住了。
(20)、1851~1854年在高加索军队中服役并开始写作。1854~1855年参加克里米亚战争。1855年11月到彼得堡进入文学界;
4、托尔斯泰生平介绍简介名人传
(1)、A.匿名(nì) 禁锢(kù) 周济(jì) 杳无消息(yǎo)
(2)、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选文主要记述了一件什么事?请简要概括。(3分)
(4)、这种欢呼,是每看一片都有的,但在我,这一声却特别听得刺耳。此后回到中国来,我看见那些闲看枪毙犯人的人们,他们也何尝不酒醉似的喝采,——呜呼,无法可想!但在那时那地,我的意见却变化了。
(5)、B(A.句式杂糅,删去“其原因”或者“造成的”;C.搭配不当,应将“打动”改为“牵动”;D.语序错误,应改为“深受读者喜爱”)
(6)、A.轩昂 躁热 粗糙 油光可鉴
(7)、性格特征是“认真”。第青年时期在上海,好学上进,大展才华,认认真真做一个翩翩公子。第留学日本,刻苦钻研西洋文化,认认真真做一个将来报效祖国的留学生。第回国后,认认真真教学,把所学的知识回报给祖国的人民。第出家之后,更是认认真真做人,做任何事情都一丝不苟。
(8)、五岁的托尔斯泰无能为力,唯一的自卫反应是“害怕-逃跑反应”,只好“把头钻到被子底下,但在被子底下的黑暗中我并不感到好过些。”这是五岁的托尔斯泰第一次感到“受困”“无能为力”,如果年纪再大一些他可以逃跑,但只有五岁的他只能躲在被子底下,但那尖锐的声音依然穿过棉被钻进了他耳中。除了害怕,小托尔斯泰很疑惑,“弄不懂是怎么回事”,无法理解成年人的冲突世界,迷惑不解。
(9)、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0)、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1)、①讲究仪表,突出他是一个修养很深的美术家。②突出他不同时代的服装,代表不同时代的思想与生活。③表现他的性格特性:认真。
(12)、请以《感谢那个为我提灯的人》为题,写一篇文章。
(13)、虽然对于他的父母,他是不大熟知的(他的母亲逝世时,他还未满二岁),但是他至少还能保有若干关于父亲的回忆。这是一个和蔼的诙谐的人,眼睛显得忧郁,在他的食邑中过着独立不羁、毫无野心的生活;他父亲死时托尔斯泰才九岁。这一死,使他第一次懂得悲苦的现实,心中充满了绝望。
(14)、人工智能软件(或智能软件)。(其他答案不得分)
(15)、A.策略网络 B.棋局评估器 C.评估棋局的整体局面并直接抛弃某些线路
(16)、莫斯科之行,托尔斯泰的恐惧症再次出现,甚至加重。而这次可能与封闭的环境有关,让他联想到“受困”。他住进一间带着霉味的小房间,而霉菌,黑暗,让人联想到死亡,而小房间让人“无法逃离”,类似情景重演,恐惧症再次激发出来。他想多次逃避那个小房间,但最终勉强自己呆在那里,直到“灵魂和肉体又痛苦地分裂”。
(17)、在暗夜里,你会感谢那个为你提灯照亮的人。在人生路上,也有那样的“提灯人”,帮你拨开迷雾,让你找寻到人生的方向……
(18)、此外发表的主要作品有:小说《伊凡•伊里奇之死》(1886年)、《哈泽•穆拉特》(1904年)、《舞会之后》(1911年)、剧本《黑暗的势力》(1886年)、《活尸》(1911年)等。晚年的托尔斯泰始终为自己的思想情绪与农民有距离而深感痛苦,为自己的家庭生活与农民有巨大差距而十分不安。
(19)、(3)阅读下面的故事。说说你的感想。(3分)
(20)、(1)柴门何萧条,________________。(曹植《梁甫行》)
5、托尔斯泰的生平简介100字
(1)、在《日记》里,托尔斯泰提到了一次打猎时迷路,被困在森林里的往事。打猎是托尔斯泰为数不多的嗜好,但这一天,他的精神崩塌了,任何爱好也无法支撑起这巨大的能量。
(2)、下列句子中没有语病的一项是( )(2分)
(3)、②一所学校可能简陋贫乏,但只要有能为我们敞开世界之窗的书,那么,就足以称得上是学校。
(4)、列夫•托尔斯泰是19世纪中期俄国批判现实主义作家、思想家,哲学家
(5)、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列夫·尼古拉耶维奇·托尔斯泰
(6)、这篇文章标题很有意思,说说你的发现。(3分)
(7)、 《战争与和平》以战争问题为中心,以库拉金、保尔库斯基、罗斯托夫、别竺豪夫四家贵族的生活为线索,展示了19世纪最初15年的俄国历史,描绘了各个阶级的生活,提出了许多重大问题。
(8)、核心含义: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9)、在文学创作和社会活动中,他还提出了“托尔斯泰主义”,对很多政治运动有着深刻影响。托尔斯泰于1902年至1906年间每年均获得多次诺贝尔文学奖提名,并于1901年、1902年和1909年多次获得诺贝和平奖提名,而他从未获奖也成为诺贝尔奖历史上的巨大争议之一。
(10)、③真正的教育一定是有利于启迪学生智慧的教育,阅读则可以启迪智慧。
(11)、早期作品主要有:自传体三部曲《童年•少年•青年》(1851~1857年)、军事小说集《塞瓦斯托波尔故事》(1856年)、中篇小说《一个地主的早晨》(1856年),以及赴西欧旅行时写下的小说《琉森》(又译《卢塞恩》)(1857年)等。
(12)、D(A.kù—ɡù;B.zhì—chì;C.è—wù)
(13)、(1)班级准备出一期小报,要求每人从古今中外的名人名言中搜集有关“诚信”方面的名言警句,请写出一句你搜集到的名言。(2分)
(14)、示例:人类的智力并不贬值,无论人工智能机器人多厉害,它们只是人类智慧的产物,只是为人类所用的工具。(评分要领:先亮出观点:“人类的智力并不贬值”,1分;再从上面两个方面选定一条阐述理由,2分)
(15)、托尔斯泰晚年力求过简朴的平民生活,1910年10月从家中出走,11月病逝于一个小站,享年82岁。
(16)、托尔斯泰断定,保姆受辱的记忆与自己的恐惧症有关。阿德勒的梦境理论认为,人如果对某些记忆特别深刻,体现出他的选择倾向。托尔斯泰的记忆里不止有保姆被骂事件,还有一起小厮被殴打的事是相似的,小厮也是被无情的、毫无来由的鞭打,而小厮不断的尖叫哀嚎也让他无法避免地听到那些恐怖的声音,他再次“受困”,意味着症状的加重。躲在棉被里已经没有用了,小托尔斯泰难以遏制地号啕大哭,正是儿童受到惊吓的典型反应。
(17)、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8)、文中说“我和李先生在世间的师徒尘缘已经结束,然而他的遗训——认真——永远铭刻在我心头。”请分析这句话的含义。(4分)
(19)、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0)、在英国就学时就喜爱托尔斯泰的甘地大为震动,于1909年开始与托翁书信交往,直到第二年托翁逝世。深受托翁感染的甘地在南非工作期间,建立了托尔斯泰农场,接受了“勿以暴抗恶”的思想,被罗曼·罗兰诩为“托翁圣火的传人”。
(1)、在1884年,托尔斯泰写了一本名叫《什么是我的信仰》的书,在书中他公开地承认了他的基督教信仰。他声称自己信仰耶稣的教诲,特别是深受山上宝训的影响,以及有关非暴力和和平主义的教条。
(2)、被困在森林里的托尔斯泰,产生了强烈的恐惧,“心怦怦直跳,手脚发抖”是非常害怕时,肾上腺素、甲状腺素剧烈影响下的肢体反应。敏锐的托尔斯泰意识到了,这和他多年前在阿尔扎马斯和莫斯科的恐惧症相似。而这一次被困于森林,为何激起了相似的情感?这必然是心里某些类似的情景联想,可能是“受困感”、“无法逃离感”,而这些绝望让他联想到死亡。托尔斯泰回忆,他的恐惧症最为标志性的一次发作是在小城阿尔扎马斯。
(3)、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D.诘责(jié) 滞留(zhì) 和蔼(ǎi) 广袤无垠(mào)
(5)、原因:在课堂上看电影时,看到中国人那种麻木、不觉醒的精神状态,他认为学医只能医其身体上的痛苦,而不能医其心灵上的疾病,只有拿起笔写文章,才能唤醒国人的不觉醒的意识。评价:这是鲁迅崇高的精神境界的反映,表现了他总是站在国家与民族利益的高度想问题与做事情,将自己的人生与祖国和民族联系起来,具有极强的爱国精神和民族自尊心。
(6)、此时他未来的才华已露出端倪:他有想象力,常为自己想象的故事伤心落泪;他那从不休息的大脑总是努力去思索人们内心之所想;他早熟的观察力和记忆力;他锐利的目光,能在丧礼参加者的脸上看出他们是否真的悲痛。
(7)、④不仅可以使他们获得知识、扩展视野,更能让他们的心灵得到启迪。
(8)、⑤如果你认为智能软件就是陪你下棋的娱乐工具,那你就错了。智能软件在商务管理、家政服务、精准医疗、环保检测和巡航导弹武器控制等领域有着广泛的运用。日前,中国科学院技术研究所发布了全球首个能够深度学习的神经网络处理器芯片“寒武纪”,这项成果正式投产后,反欺诈的刷脸支付、图片搜索等将更加可靠、易用。
(9)、当人工智能机器人能够在围棋比赛中“秒杀”人类的时候,人类的智力是不是就贬值了?谈谈你的看法。(3分)
(10)、60年代初,他的创作进入高潮,除完成中篇小说《哥萨克》(1853~1863年)等作品外,还创作了史诗性的长篇巨著《战争与和平》(1866~1869年)。70年代的主要作品是长篇小说《安娜•卡列尼娜》(1873~1877年)。70年代末80年代初,他在长期精神探索的基础上,完成了世界观的激变,与本阶级决裂,转向宗法农民一边。
(11)、A.《朝花夕拾》中《父亲的病》一文,叙写了当地几个医生为“我”父亲治病的情形,医生开的药方里常有奇特的药引。
(12)、选文中“他们都拍掌欢呼起来”“他们也何尝不酒醉似的喝采”,两处“他们”分别指哪些人?(2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