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谚及含义(文案精选115句)

粉色心情网
评论 2023-10-26 10:45:39 浏览59

农谚的谚语及意思

1、农谚谚语大全和翻译

(1)、 桃花落在尘土里,打麦打在泥浆里;桃花落在泥浆里,打麦打在尘土里。

(2)、“上元”:指的是正月十五元宵佳节,元是开始的意思,因此正月又叫元月。我国一年中共分为上元,中元和下元。中元节指的是农历7月15日,我国俗称鬼节。下元节指的是农历10月15日,也是一个祭祖的日子。这三个节日都是我国的八大节日之一。

(3)、意思是说,牛年马年里风调雨顺,庄稼都会有好收成,不愁不丰收,而鸡年和猴年的收成一般都不好,或旱或涝,往往歉收闹饥荒。

(4)、雷打立春节,惊蛰雨不歇;雷打惊蛰后,低地好种豆。

(5)、看天经验:冬春季同安西、北面山头方向云的能见度、天气现象变化,夏秋季南一东南方向海口云的能见度、天气现象变化,预示未来12~48小时内本地天气的变化,闽南方言“允冬”意即晚季稻生长收成这一季节

(6)、虽然农村谚语只是对于农业劳作的总结,但是也有着很重要的科学依据。特别是三九不刮风,来年一场空就是一个典型的例子,有着现代农业科学的解释。

(7)、就是初伏的前一天,这天如果下雨,伏尾就必旱无疑。

(8)、第二句是我听说的一句河南南阳地区的农谚,这两句表达的意思是一致的。小麦只有水和肥和合,两者配比合理,小麦才能长得好,才能丰收。光施肥,小麦容易被“烧死”,光浇水,小麦容易“黄叶儿”。人的饮食也是一样,干的(馍和米饭),稀的(粥汤水)也得一块和合配比合理,才能更好的充养身体,光吃干的,不喝稀的,光喝稀的不喝干的,都不调好

(9)、大雪下雪,来年雨不缺(皖)  大雪纷纷落,明年吃馍馍。  积雪如积粮。  冬雪一层面,春雨满囤粮。  今年麦子雪里睡,明年枕着馒头睡。  麦盖三层被,头枕馍馍睡。  今冬大雪飘,来年收成好。  今冬雪不断,明年吃白面。  今冬麦盖一尺被,明年馒头如山堆。  雪在田,麦在仓。  雪多下,麦不差。  雪盖山头一半,麦子多打一石。  雪有三分肥。  白雪堆禾塘,明年谷满仓。  大雪三白,有益菜麦。  冬无雪,麦不结。  麦浇小,谷浇老,雪盖麦苗收成好。  下雪不冷化雪冷。  化雪地结冰,上路要慢行。  雨水泥泞溅一身,冰地摔倒伤骨筋。  大雾不过过三十八天,十八不下一冬干。  大雪封河。  大雪封了河,船民另找活;大雪河未封,船只照常通。  半上午插犁,半下午停,中午前后把地耕。  大雪封地一薄层,拖拉机还能把地耕。  机器不怕用,就怕用后随便扔。  机器用罢跟检修,日后再用就顺手。  光会用,不会修,到老是个离八头。  一遍生,二遍熟,三遍不用问师傅。  大雪不冻倒春寒。(桂)  大雪河封住,冬至不行船。(黑)  大雪晴天,立春雪多。(冀)  大雪不寒明年旱。(冀)  寒风迎大雪,三九天气暖。(冀)  大雪下雪,来年雨不缺。(皖)  今年的雪水大,明年的麦子好。(甘)  大雪纷纷是丰年。(川)  先下大片无大雪,先下小雪有大片。(豫)  先下小雪有大片,先下大片后晴天。(鲁)  沙雪打了底,大雪蓬蓬起。(赣)  落雪是个名,融雪冻死人。(赣)  落雪见晴天,瑞雪兆丰年。(晋)  今冬大雪落得早,定主来年收成收。(川)  冬雪回暖迟,春雪回暖早。(浙)  冬季雪满天,来岁是丰年。(粤)  冬雪消除四边草,来年肥多害虫少。(苏)  雪落高山,霜打洼地。(鲁、吉)  冬雪是个宝,春雪是根草。(苏、晋、粤、贵)  大雪兆丰年,无雪要遭殃。(苏、浙、鲁、湘、粤)  大雪不冻,惊蛰不开。(苏、皖、赣、鄂、湘、贵、京、冀、晋)  小结:小时候下雪的时候总是很开心的,可以一群人在那打雪仗,但是现在已经很少可以看到雪景了,环境慢慢的在变化。

(10)、注:本文部分文字与图片资源来自于网络,转载此文是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若有来源标注错误或侵犯了您的合法权益,请立即后台留言通知我们,情况属实,我们会第一时间予以删除,并同时向您表示歉意

(11)、农谚“三九不刮风,来年一场空”,虽然是古代农人的简单总结,但却有着很准确的指导意义。毕竟,几千年的总结和归纳确实比短短的几年科学总结有着一定的优势。并且,我们常用的农历对于农业生产有着很好的指导意义。更重要的,经过几千年的历史验证,三九不刮风,来年一场空是很真实的。

(12)、“削断麦根,牵断磨心”:是说麦子需要勤中耕,中耕后可以增产,但他不用增产等明字眼,而说麦子加工,磨大量的麦粉时可能会把磨心都牵断了,这样烘托来说,以鼓励人们作好田间中耕工作。

(13)、冷粪果木热粪菜,生粪上地连根坏。没粪不种豆,粪大萝卜粗。

(14)、◇清明断雪不断雪,谷雨断霜不断霜(冀、晋)

(15)、虽然,“三九不刮风,来年一场空”的农谚有着很好的指导。但是我们应该客观地看到这份农谚的的局限性,不能随意地完全照搬。就比如今年的跨年韩朝就比往年冷得多。这就对了,冬小麦的种植和播种产生了较大的影响,而农民兄弟就应该适当地调整波动的时间和范围,这样才能更好地保证来年小麦的丰收。如果只是一味地照搬的话,那难免会造成一些不好的影响。

(16)、总之,农村谚语是古代先人总结的经验智慧,以二十四节气为代表的农村谚语,更是反映了太阳光照和季风对温度及降水产生的影响,有着科学道理。但我国地域广阔,农村谚语有地域限制,一味死搬硬套并不可取。#农民##春节#

(17)、若要庄稼好,施肥要足还要巧。苗黄灌粪水,苗黑撒草灰。

(18)、根据二十四节气来判断天气及播种、收割、收获的农谚:

(19)、这也恰恰说明古代是缺乏科学的天气预判手段的,也缺少应对恶劣天气防范措施,只能是靠天吃饭。再有,那个时候温饱问题都不能解决,普通百姓家里基本上也没有什么余粮,如果年景不好,造成减产或者没有收成,就会出现挨饿的情况。

(20)、这句话的大意是说,如果农历三月初三这天太阳高照,是个大晴天。预示当年是个风调雨水好年景,粮食会获得丰收。新粮足够吃,陈粮就没人要了,也就买不上好价钱。

2、农谚及含义

(1)、这条农谚和“正歪树”息息相关,树长歪了,优秀的木匠可以把它修正过来,变废为用,而不能简单地弃之不用或跟着歪树把自己也带歪。

(2)、肥多不浇烧坏苗,粪大水勤长得好。底肥三年壮。

(3)、“二九”是指冬至进九后的第二个九天。即冬至日起的第十天至第十八天,有“一二九不出手。”的农谚。翻看日历,我们能够看到“二九”的头一天是12月31日,也就是腊月初九。腊月初九是壬子月的戊午日,老人说,“午破二九头,来年添fen头”,是什么意思呢?“二九”下雪和刮风有什么说法?午破二九头,来年添fen头今天是壬寅年 壬子月 戊午日,戊午对应纳音五行是天上火。因为,古人以“子”为正北,以“午”为正南,子午相对,水火相对。水见午火,火见子水就为“天火”。另外,戊日又是土地之日,戊不受田,因此今天二九就是天仓破耗之日,容易损耗。

(4)、导语:谚语“夏至响雷三伏冷,夏至无雨晒死人”,看看老祖宗留下来的农谚怎么说?到底是什么意思。

(5)、“二九”的时候一般刮西北风,冷空气不断南下,寒冷刺骨并且十分干燥。这种风对冬小麦来说是有一定危害的,即便能够熬过寒冷的冬天,到了来年春天田间也会比较干旱,对小麦返青不利,容易造成减产。因此,还是希望冬天能够多下几场雪,缓解春季旱情。

(6)、 东霍霍(闪电),西霍霍,明朝仍旧干卜卜。

(7)、好钢用在刀刃上,好肥用在攻穗上。麦追黄芽谷追节,玉米追的七个叶。冷田热底,增产无比。

(8)、八月南风二日半,九月南风当日转,十月南风转一轮。

(9)、上巳节在唐代盛行起来,也被称为踏青节,变成了全民的狂欢节日,这一天官府会组织大型的郊游和饮宴活动与民同庆,历史上著名的《曲江宴》就是这么来的。当然,上巳节作为古代重要的节日之不可能只是吃喝了事。这一天在民间还会有像踏青、荡秋千、蹴鞠、拔河、放风筝、射箭、彩舟竞渡等一些活动,是非常热闹的一段时间。

(10)、肥多不浇烧坏苗,粪大水勤长得好。底肥三年壮。

(11)、雨打黄梅头,四十五天无日头,雨打黄梅脚,车水车断黄牛脚。

(12)、在日常生活或是工作学习中,大家都经常接触到谚语吧,谚语是指广泛流传于民间的言简意赅的短语。还记得以前背过的谚语吗?下面是我收集整理的关于农谚的谚语,仅供参考,希望能够帮助到大家。

(13)、注意:这就是《黄帝内经》:“虚邪贼风,避之有时”的通俗化的说法!我读《西游记》里面说了一句:“避风如避箭,避色如避仇”说的多好!我们村里面一个老人还说了一句:“宁教风吹呼歇点儿(指的是囟门),不教风吹汗毛眼儿三押说的都是类似的道理。“过堂风”为什么厉害,就是“贼风一条线”啊。

(14)、“三月三雨,鱼儿田沟死”,“三月三落雨青蛙哑,穷人卖妻富卖马”等农谚,也是表达三月三这天下雨,年景可能会不太好,会出现旱灾等自然灾害。

(15)、在指导播种期方面,有许多反映物候学的谚语,如“梨花白,种大豆”;更多的是根据二十四节气指出各种作物的适宜播种时期:如“白露早,寒露迟,秋分草子正当时”;“人误地一时,地误人一季”等。

(16)、要得红苕好,底肥追肥要上饱。施肥一大片,不如一条线。

(17)、◆清明节气的霜、雾、雷及寒暖与未来天气均有一定预示,相关谚语有:

(18)、古时候上巳节这一天,一些相互有好感的青年男女也会借这次机会,表达爱意,赠予对方“芍药”,作为定情信物。这个芍药有啥特别呢?其实没啥特别,只不过是芍药的“药”字通“约”字,代表相约。古人谈恋爱和我们现代不同,还是比较含蓄的。所以,那个时候的芍药是男女间的定情信物。这种表达爱的方式也是有记载的,在《诗经•郑风•溱洧》记载:“溱与洧,方涣涣兮。士与女,方秉蕳兮。女曰观乎?士曰既且。且往观乎?洧之外,洵讠于且乐。维士与女,伊其相谑,赠之以勺药。”描述了老祖宗在上巳节这一天,在溱洧河畔男女青年游春相戏,互结情好的动人情景。

(19)、处暑种高山,白露种平川,秋分种门外,寒露种河湾。

(20)、上半月为早立春,下半月为晚立春。2022年立春在正月初所以属于早立春。

3、农谚的谚语及意思大全

(1)、地址:郑州市金水区东风路与东明路交叉口向东200米路南。

(2)、处暑种高山,白露种平川,秋分种门外,寒露种河湾。

(3)、北闪拿戽斗,南闪赶快走。(境内在夏季当处在副高588线边沿地带时,南面闪电雷雨区常会移来,北面闪电表明副高较强,甚至控制境内中高层天空,常无雨)

(4)、意思是说,牛年马年里风调雨顺,庄稼都会有好收成,不愁不丰收,而鸡年和猴年的收成一般都不好,或旱或涝,往往歉收闹饥荒。

(5)、“三九不刮风,来年一场空”需要两面看,不能完全照搬

(6)、鱼儿离水活不了,庄稼缺水长不好。春风不吹地不开,田里无水秧难栽。

(7)、芒种是二十四节气中的第9个节气,更是干支历午月的起始。它的字面意思是“有芒的麦子快收,有芒的稻子可种”。在农村,芒种前后是一段农事活动非常忙碌的时间,既涉及收获,也涉及播种。

(8)、2月13日我国出现了大范围的雨雪天气,在冷暖气流相互配合之下,我国迎来大范围的下雪的天气,可以说是一场新年以来畅汗淋漓的一场大雪。尤其是在华北以及周围地区,几乎下了一天的大雪,白茫茫的一片。伴随着大幅度的降温,平均降温为4~6度,局部局降为10~18度。

(9)、芒种芒种,连收带种芒种是二十四节气中的第9个节气,更是干支历午月的起始。它的字面意思是“有芒的麦子快收,有芒的稻子可种”。在农村,芒种前后是一段农事活动非常忙碌的时间,既涉及收获,也涉及播种。

(10)、三九天天气寒冷,对于农业小麦的压苗和灭杀病虫害有着很好的效果,特别是对于病虫幼虫和虫卵等等的灭杀效果是很好的。随着寒潮天气带来的大量雨雪,将在来年的为农作物复苏,补充水肥起到很好的补充效果。对于一些需要三九寒风天促进生长的特殊农作物,比如小麦,都需要三九天的低温多雨提供很好的增产保障。

(11)、三九天:在农村,三九天有简单的理解,三九也就是81天,一个九天是一第二个九天是二第三个九天是三九。

(12)、这条农谚和“正歪树”息息相关,树长歪了,优秀的木匠可以把它修正过来,变废为用,而不能简单地弃之不用或跟着歪树把自己也带歪。

(13)、根据二十四节气来判断天气及播种、收割、收获的农谚: 

(14)、者是袁剑平、柳家荣等老师。这本书整理的是河

(15)、虹高日头低,明朝着蓑衣;虹低日头高,明日晒得背皮焦。

(16)、随着虎年春节临近,2022年春天即将来到。2022年的立春在2月4日,农历的正月初四。

(17)、这是相当经典的一句俗语了,很多的老农民都听说过。其意思是指冬至节气当天如果不下雨,那整个冬季就会以晴天为主,降水、降雪的情况就比较少了。在广州地区有着“冬至有雨雨水多,冬至无雨雨水少”的说法,而在湖南则有“冬至毛毛雨,夏至涨大水”。

(18)、要得红苕好,底肥追肥要上饱。施肥一大片,不如一条线。

(19)、深耕密植不上粪,枉费力气瞎胡混。量体裁衣,看禾施肥。

(20)、有个歪木头,没个歪匠人这条农谚和“正歪树”息息相关,树长歪了,优秀的木匠可以把它修正过来,变废为用,而不能简单地弃之不用或跟着歪树把自己也带歪。

4、农谚谚语大全意思

(1)、一落(下雨)一个泡,落过就好跑;一落一个钉,落煞落勿停。

(2)、                                                            

(3)、雷公先唱歌,有雨也不多。(在雨季过后,副高边缘影响下,雷雨多在山区附近局部地方才会有,周围只闻雷声)

(4)、若要庄稼好,施肥要足还要巧。苗黄灌粪水,苗黑撒草灰。

(5)、◇清明断雪,谷雨断霜(华东、华中、华南、四川及云贵高原)

(6)、霜降来临温度降,罗非鱼种要捕光,温泉温室来越冬,明年鱼种有保障。

(7)、 雷打立春节,惊蛰雨不歇;雷打惊蛰后,低地好种豆。

(8)、南风暖,北风寒,东风湿,西风干。(这说明风向对于空气的冷、暖、干、湿的影响)热极生风,闷极生雨。

(9)、南地区农谚,其农谚涉及到农林锄、气象、医药

(10)、原书注解:这条谚语有两重意思,一是庄稼是不怕晒的,即是白天叶子晒得像干姜一样(意思是晒卷叶了并不是完全晒成干姜),只要夜晚浇上水,就能恢复生机。某些耐旱作物如高粱、芝麻,甚至还长得更欢。另一种意思是我省(河南)夏秋的昼夜温差大,伏天最高温度常达三十八度以上,因此白天宁可让它晒干姜,也不能浇水。因为白天土壤温度高,水温低(尤其是井水),骤然浇上冷水,影响根系的吸收与生长,容易造成生理干旱,严重时导致死亡。

(11)、水满田,谷满仓,田内无水仓无粮。有收无收在于水,多收少收在于肥。有水无肥一半谷,有肥无水望天哭。囤水如囤粮,水足粮满仓。

(12)、末伏(三伏)是播种大白菜的最佳时节,一到末伏,家家户户都在自家的小菜园里忙着种白菜。

(13)、“无灰不种麦,无酒不请客”:说明灰肥的重要性。

(14)、这句农谚的意思,如果立春在六九的头一天,则农民吃油像喝水一样,说明油非常多,农作物可能喜获大丰收。此外,类似的说法也数不胜数,“春在六九头,吃穿不用愁”;“春在六九头,家家啃猪蹄”,都说明是丰收的好年景。

(15)、处暑种高山,白露种平川,秋分种门外,寒露种河湾。 

(16)、农谚讲的道理,同医理亦有相通,今不揣浅薄,

(17)、清明节气的阴晴雨雪与对未来天气及年景有一定预示的谚语有:

(18)、八月南风二日半,九月南风当日转,十月南风转一轮。

(19)、河南:立冬小雪,抓紧冬耕。结合复播,增加收成。

(20)、其实这就是我国一个农村谚语的特点,用农村谚语来预示着后来的天气变化。由于过去没有现在的高科技天气预报,只能靠老祖宗祖祖辈辈观云识天气,根据长时间的经验总结留下的一些谚语,指导农业生产和生活。可以说这些农村谚语俗语就是过去的“天气预报”,所以我们传承习俗谚语文化还是有必要的,至少对我们的生活有一定的提示意义。

5、农谚的谚什么意思

(1)、头伏萝卜末伏菜,中伏荞麦熟得快刚进入头伏(初伏),山里人就开始忙着种胡萝卜、水萝卜、红心萝卜等蔬菜了。

(2)、实践经验:夏秋季台风影响有不少是出现在最高气温高于35℃,再过5天左右的时间;在春夏秋季气温高,湿度大,在闷热的天气条件下易出现雷阵雨;配合夏秋季适用谚语“日暖夜凉,东海也干”,可领会到凉、热、干、湿是如何影响天气变化的。瓦片云,晒死人。(夏季收获时节,天上成片透光高积云,多属副高系统影响下晴好天气)云挂帆,水流人。(雨季、台风季对流云容易出现断虹,降水常较强,容易引起山洪暴发或涨大水)

(3)、一滴水,一粒粮,贮水保水如保粮。人靠血养,苗靠水活。

(4)、立春,是二十四节气之首,更是一年岁首,万物起始的吉祥日子,尤其2022年立春日,世界将迎来万众瞩目的北京冬季奥运会。

(5)、农谚是劳动人民长期生产实践中积累起来的经验结晶,它对于农业生产必然起着一定的指导作用。特别是在封建社会中,劳动人民被剥夺了读书识字的权利,他们的经验主要靠“父诏其子,兄诏其弟”的口头相传方式流传和继承下来,农谚就是其中的一个方面。

(6)、春节之前,为早立春;春节之后,则为晚立春。需要注意,由于春节并不是节气,与天气变化的关系不大,所以这种最常用的方法,判断农业生产容易出现偏差,这里。就不作为判断的依据。

(7)、公交线路:乘坐21/75/97/97大站快          车东风路中州大道公交站          下车,向西100米路南。

(8)、陕西方言中有两句意思相同的话:“光脚的不怕穿鞋的”,“破套子还怕和你油罐缠”(方言称旧棉絮为套子)5 黄泥掉到裤裆里,不是屎也是屎了。用来形容一个人处于是非之地,陷入是非之中,尽管是清白的,但没法说清楚了。

(9)、好钢用在刀刃上,好肥用在攻穗上。麦追黄芽谷追节,玉米追的七个叶。冷田热底,增产无比。

(10)、俗话说“立春一年端,种地早打算”,立春节气与作物生长和农耕生产息息相关。在农村,向来流传着“睁眼春,好年景;闭眼春,丢”的说法,这是什么意思呢?2022年到底是睁眼春还是闭眼春呢?下面,我们就来详细地聊一下。

(11)、在古代早期的时候,人们会在上巳节这一天“淋水除垢,袱除不祥”,通过沐浴洗濯达到祈求去病消灾的目的。在古代每年这一天人们穿上新缝制的衣服,相约在水边嬉戏沐浴。在沐浴之前大家也会相互赠送兰草,在古人的认知里,兰草所释放出的香味,能够有驱邪的功效。

(12)、类似的农谚还有“二九不见雪,正月雪堵门”表达的意思一样,都是说二九天气暖和,春节的时候就会比较冷,雨雪天气多。

(13)、通过冬至节气当天有无降雨,还能预测春节期间的天气情况。这句俗语的意思是指在冬至节气当天是晴天,没有下雨的话,在过年期间则雨水较多。而冬至当天下雨了,那过年的时候会以晴天为主,非常适合走亲戚、拜年了。类似的俗语还有“晴冬至,年必雨(鄂)”、“冬至晴,正月雨;冬至雨,正月晴(浙)”、“冬至晴,新年雨;冬至雨,新年晴(鲁、湘)”等。

(14)、类似的农谚还有“二九风徐徐,卖牛去买米”,“二九暖风吹,来年无麦穗”,“二九刮南风,来年倒春寒”等等。写到最后:农谚是古人长期劳作中总结出来的,虽然,现在气候与过去不相同了,也有了更科学的天气预报和防灾手段。但是,农谚能够流传这么久,还没被抛弃,说明还是有一定道理在里面的,简单作为参考,还是可以的。

(15)、就是初伏的前一天,这天如果下雨,伏尾就必旱无疑。

(16)、关于冬至的俗语还有很多,而这些都是古代劳动人民在农事实践中的智慧结晶,是农耕文化的重要部分,其对农民的农业生产起到了十分重要的指导作用。(来源:农业技术)

(17)、“秧苗起身,还要点心”:以“点心”来比喻起身肥的作用和分量,恰到好处。冬季种麦子没有灰肥是很大的问题。

(18)、昨天天气慢慢地变得晴朗,南方雨水天气减少,久违的阳光出来了。北方华北地区有小雪,天气暴雪的中心一致,辽宁和吉林东部地区。渐渐地天气变得晴朗,今天我国大部分地区是晴朗的天气,南方温度回升,北方依旧天气寒冷。但总体来说是一个阳光明媚的月光,皎洁的元宵佳节。

(19)、这句谚语的意思是说,正月十五出现了雨林了正月十五的灯,预示着到了中秋佳节就会出现云遮月的景观。

(20)、其实我国正月十五元宵节挂灯笼,观灯,赏灯,猜灯谜等习俗,从正月13日就开始准备,正月十三日点灯,正月十四日视灯,正月十五日赏灯,正月十七日落灯。所以北方地区非常的寒冷,灯上已经落满了雪花,但并不是雪打灯,可景色还是比较迷人的。

(1)、霜降不摘柿,硬柿变软柿霜降配羊清明羔,天气暖和有青草。

(2)、这句农村谚语,从字面上比较容易理解。逢了“睁眼春”,农作物大丰收,标志着迎来好年景。那么,其中有什么道理呢?

(3)、去年八月十五多地就出现了阴天,也就是我们说的云遮月的景观。其实这些地方也主要集中在黄淮以及以北的地区,南方八月十五去年天气还是比较晴朗的。所以今年我国还有一部分地区出现雨雪打灯,但要注意出行安全,毕竟低温造成的道路湿滑结冰。

(4)、到了二九离最冷的三九也就不远了注意保暖,别感冒了!

(5)、所谓睁眼春与闭眼春,不少地方以中午12点作为分界。其中,0~12点为睁眼春,12点~24点为闭眼春。这里的睁眼和闭眼划分,不单纯以是否有太阳为标准,更多是根据古代阴阳学说来确定。

(6)、山东:小雪收葱,不收就空。萝卜白菜,收藏窖中。

(7)、 作物不好胡搭配,乱点鸳鸯要吃亏。 气象农谚 麦秀寒,冻煞看牛囝。

(8)、意思是说,牛年马年里风调雨顺,庄稼都会有好收成,不愁不丰收,而鸡年和猴年的收成一般都不好,或旱或涝,往往歉收闹饥荒。

(9)、杏、李子,偏酸,若吃多,对身体不利,尤其是胃病和体弱者,更需注意,不熟的瓜果,吃太多,对身体也有损伤。这一点《黄帝内经》里面讲的也很好,《素问·藏气法时论》中指出:“五谷为养,五果为助,五畜为益,五菜为充,气味合则服之,以补精益气。”注意先后顺序,把水果当饭吃,是不提倡的。

(10)、破絮云就是高积云,早上发现天边有大量絮状的高积云时,午后就会有雷雨降临。这种观测是很准的,是经验总结,很具科学性的,是反映了自然界客观现象。破絮云生于空气中潮湿的气层之中,由强烈的空气水气流混合而成。人长期观察,总结出的经验,有一定的规律性,较准确地反映了客观事物规律性,是可信的。

(11)、“三九不刮风,来年一场空”有着重要的指导意义

(12)、二九要是暖和不下雪,说明空气来的晚,明年走得也会晚,容易发生倒春寒的天气。例如,民间有“二九暖,春后寒;二九寒,春后暖”,“二九寒得透,过年暖洋洋”,“二九房挂帘,来年笑开颜”,“二九天暖,来年春短”等农谚。

(13)、●南方报   每年南风一般有一百零八日,“南方报”是在四月间,对田间耕作十分有利。   ●“布”(播)田挂北风   在春季刮东北风则气候干燥,如果早稻插秧时遇到北风,则对秧苗的生长极为不利。

(14)、这是在农夫的家乡湖南这边所流传的一句经典俗语了,听农村的老辈人说,其准确率还是比较高的。俗语的意思是说在冬至节气当天早上如果是有霜,也就是说当天是大晴天,那么在明年的时候雨水就比较少,很有可能会出现旱情。在国内多个地区都有这个说法,比如在广西地区有农谚“冬至无雨,来年夏至旱”,意思是冬至当天没有降雨,在第二年的夏至节气期间少雨,极有可能会出现旱情。

(15)、春天连阴,起南风现停。(科学道理—春季同安冷暖空气交汇时常下雨,当南风吹来后,将冷空气推向北面,本地回暖,天气常会转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