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管理名言
1、管理名人名言经典语录
(1)、一个重视忠诚的企业,内部往往充满了谎言,假激情,而且山头林立,公司政治复杂。有才能而不采用“人格交换”规则的人则被排挤,被视为“情商低”。然而无能者不可能真的忠诚,只不过采用了“人格交换”,并且退路差而已,更不可能培养起来。
(2)、态度决定行动,行为培养性格,性格决定命运严谨思考,严密操作;严格检查,严肃验证。
(3)、以不变应万变是管理的最高智慧,不要因误解而放弃。
(4)、原本贴上“断崖式下滑”标签的C罗,又一次站在了世界之巅。33岁的C罗,在2018年以不可思议的进球,打破了一项又一项的纪录。刚刚过去的西甲联赛中C罗打入了4个进球,还送出1次助攻。而这一切离不开C罗日复一日的刻苦训练。皇马球员们透露,C罗日常不光在健身房锻炼,就是在酒店房间里,别人伸懒腰休息时,他也总是一边看电视,一边做仰卧起坐,刻苦程度可想而知。C罗用辉煌的职业生涯证明自身的努力可以抗衡别人的天赋。C罗最强之处在于:他的学习天赋没有上限,而他的勤奋也没有上限。他总是在鞭策自己、敦促自己,去攫取每一次胜利,所以他的内在驱动力是Max,没有数值量化的可能。在专业范围内无节制地雕琢自己,才有可能成就王者荣耀。我们以往都说勤能补拙,但C罗这样一身才华,看不出“拙”在哪里的超级天才,勤的程度又是普通人的数十乃至上百倍,足以证明勤奋的价值。弗格森说:“C罗就是一个完美的例子,他自己创造了自己。如果我说这类话很容易,比如,‘是啊,我创造了C罗’,事实上很多教练都这么表示,说我成就了这个球员,成就那个球员,但是C罗是他自己成就了自己。” 一个人的工作态度折射着人生态度,而人生态度决定一个人一生的成就。你的工作,就是你的生命的投影。“为自己工作”是一句简单而动听的话,然而想真正做到这一点却并不容易。只有当你的工作热情和努力程度不为工资待遇不高、不为别人评价不公而减少时,你就开始为自己工作了。而当你开始懂得为自己工作的时候,你就会越来越突出,成为老板眼中的“红”人。(文/郁伟 图/ 图虫、网络)
(5)、(诽谤韩红,妄议钟南山父子的无聊之徒……)
(6)、陈春花教授的演讲介绍了她对未来时代共生组织的研究。实际上,共生这个词我很早就已经关注并研究过,它其实是我们提出的和谐管理理论的最终追求:即在谐则与和则机制互动基础上形成多元主体的共生。当然,在网络时代的强链接环境下,我们需要进一步研究共生现象,特别是共生的基础和逻辑。我认为陈春花教授在演讲中提出了很好的问题,有三点我觉得特别值得我们大家关注,就是她研究管理问题的视角,第一是面向未来世界,第二是扎根于现实问题;第三是重视管理经典,她是借助经典把现实推向未来,即现实的管理实践对理论的需求是什么?经典管理理论在现实应用中存在什么问题?管理理论需要什么样的创新?另外,陈教授的演讲中还提出了一个未来组织的进化问题。大家知道,生态的进化是基于进步前提下一簇逻辑或者规则推动的演化,所以进化一定是升级的,理论上会表现为范式革命(paradigmshift),即在进化到新的状态时老范式失灵或需要升级。但人类社会的发展因人的干预不总是这样,人类社会的发展实际上是演化,是在一大堆没有共同前提的规则或机制推动下的运动,演化并不意味着下一个状态一定比前者进步,换句话说,人类社会活动下一阶段可能出现比上一阶段做得更糟糕的情况,其决定因素是人的干预方向和能力。所以,当我们谈组织的时候,组织不可能一定是进化的,必然是演化的,于是我们管理研究需要解决一个问题,那就是在这个演化过程中,人们如何干预和影响,如通过我们熟悉的领导、治理、组织、战略等管理概念施加影响,让这个演化更好地面向我们向往的目标,变成进化。其实,人类已经进入了一个生态和演化的新时代,演化的管理(或干预)就成为一个非常值得关注的研究问题。
(7)、(疫情何尝不是让我们万般无奈的那根共有的“刺”?)
(8)、席酉民,教授、博导,1987年获中国大陆第一个管理工程博士学位,1993年成为中国管理工程领域最年轻的博士生导师。现任西交利物浦大学执行校长、英国利物浦大学副校长、陕西MBA学院常务副院长;兼任中国管理现代化研究会理事长(轮值)、中国企业管理研究会副会长、教育部工商管理教育指导委员会主任委员等学术职务。曾获“全国五一劳动奖章”、“做出突出贡献的中国博士学位获得者”、“全国优秀留学回国人员”、“国家级有突出贡献中青年专家”等荣誉称号,以及“中国青年科技奖”、“中国青年科学家奖”等综合性奖励。主要从事战略管理及政策分析、决策与决策支持系统、管理行为与领导理论等领域的研究和教学,1987年创立了和谐理论,并将其扩展成和谐管理理论。
(9)、凡事未定案之前,十分民主,一旦拍板定案,相当独裁。这种把民主和独裁合起来想,称为专制。
(10)、历史给我们的教训是,人们从来都不知道汲取历史的教训。——黑格尔
(11)、而另一方面,有才能的人通常与企业采用的是“价值交换”,利用自己的才能为企业服务来获得个人利益;因此会独立思考,会有不同想法,会显得“不听话”。而缺乏才能的人价值不足,往往会选择“人格交换”,用俯首帖耳、鞍前马后来换取信任,自己放弃思考,对于领导的指示不管对错就去干,因此显得“忠诚听话”、“执行力强”、“有狼性(呵呵),这样的人总是深受领导喜爱。“人品”其实是这些无能者包装出来的、可以批量生产的产品,用来售卖给老板和领导。
(12)、经是方的,规规矩矩,实实在在。权是变动的意思,要持经达权,合理应变,才能圆通而安人。
(13)、不愿做平凡的小事,就做不出大事。大事往往是从一点一滴的小事做起来的,所以在细节处多下功夫吧。
(14)、不弄清什么是正确的,就无法区分正确的妥协和错误的妥协。
(15)、抗争的人是谁?就是享有既得利益的人。所以,权宜变通的时候,不可以损及他人,以免受伤害的人起而抗拒,甚至全力破坏。这就要考虑,如何让他人的正当权益获得相当的保障,如何把他人的损害降到最低。
(16)、最后,想谈一谈我对未来管理研究的一些认知。陈春花教授介绍了她的“共生组织”研究,我觉得不管是共生也好,和谐也好,平台或生态也好,管理研究一定要面向现实。而现实有两个,一个是我们现实中的管理问题,另一个是技术和世界的发展趋势可能对现实管理的挑战。这些趋势、现实管理问题、技术诱发的管理变革,都可能对管理的经典理论提出了挑战。例如,传统的组织理论一定会讲角色、讲关系、讲边界以及背后的机制,然而在当代技术和社会大背景下,这些要素发生了很大的改变,甚至是颠覆性的,换句话说,在一些领域出现了范式革命。于是管理研究一定要明确经典理论哪些继续适用,哪些需要放弃,哪些需要调整,还有哪些需要我们创建新理论去支持。所以,在世界日益复杂不稳定、新技术不断涌现的当代,管理研究遇到了重塑的机会;再考虑到我们身处备受世人关注并日益成为世界强国的中国,其丰富的管理实践、深厚的中国文化、神秘的生存智慧、举世瞩目的发展成就、日益强大的影响力,可能使管理研究进入又一个起跑的时代。这个起跑时代不仅仅是对中国来说,而且是对全世界而言。
(17)、想对知识型员工进行最简单有效管理,只需要记住一句话:让经理人狂热工作的唯一方法是给他们更多的自由和责任。
(18)、简单不等于容易。不要相信“布置等于完成”。做事不贪大,做人不计校每人改变一点点,全民族素质就提高一大步。细节决定成败。
(19)、(磨难是人生的常态,要以平和心态对待之。)
(20)、你今天在这个地方摔倒,不意味着下回你就能绕得开。——张艺谋
2、经典管理名言
(1)、(疫情也是一个过滤器,过滤出了不在少数的自私自利者。)
(2)、发展事业本身并没有什么目的,必须在经营事业的过程中,完成修、齐、治、平的人生使命,立业才有价值。
(3)、1中文的“危机”分为两个字,一个意味着危险,一个意味着机会。——布瑞杰
(4)、第就是弄一个很舒服的工作环境。这是干部做不到的,当老总,我第一步先把工作环境弄好,让每一个人进来都很想做事。
(5)、你要知道,你越对,你得罪的人就越多。我必须要说明,绝对不是要你同流合污,绝对不是要你投机取巧,但是我们要你顾虑大家的面子,要你能够随机应变,要你能够忍一时之气,否则“是非”永远是讲不通的。
(6)、 融合:结合自身特点,充分认识自己的性格特征、兴趣爱好、能力特点,找到适合自己且感兴趣的职业,经过后天的学习是可以成就自己的事业的。说明经过后天的改造学习,人们是可以改变自身的。
(7)、一个人不能做坏事,是因为没有机会,这家公司是法制;
(8)、员工需求排位:成就感、参与感、体谅人的上司、休假、奖金。
(9)、制度不过是在没有做好用来推卸责任的理由!说难听一点,很多制度根本就是,制别人于死地,度自己上天堂。
(10)、故木受绳则直,金就砺则利,君子博学而日参省乎己,则知明而行无过矣。——荀子《劝学》
(11)、老苗曾见过某企业的副总经理,恶狠狠的对下属说,“我就是X总的一条狗,让我咬谁我就咬谁。别看我有些事做的过分,其实都是X总的意思。”言外之意就是要站队,站在自己这儿就是跟老板站到了一起。下属听了无不噤若寒蝉,纷纷表示X总万寿无疆,X副总身体健康。团队“执(xu)行(jia)能(ji)力(qing)”获得了大大“提升”。
(12)、===========================
(13)、各种内外环境的变数,更是随时出现。中国式管理主张依理应变,凡事依据原则,则因人、因事、因时、因地而应变,以求合理。
(14)、1大丈夫以正大立心,以光明行事,终不为邪暗小人所惑而易其所守。——薛瑄
(15)、历史是一堆灰烬,而灰烬深处有余温。——黑格尔
(16)、没有谁的才能是凭空而来的,一个有才能的人有更大的可能具有一些优秀品质,比如更加勤奋、更加自律、更加有上进心。
(17)、使人疲惫不堪的往往不是远方的高山,而是鞋里的一粒沙子。
(18)、我不相信掌纹能给我什么,我只相信十指握成的拳头的力量。——毕淑敏
(19)、必须学习如何在无权下达命令的状况中管理事情,既不受制于人,也不控制他人。
(20)、没有才能的人一旦在某个组织站稳脚跟,是要千方百计保住和巩固自己地位的,因为他们用“人格交换”换来的地位,可复制性低,退路差,所以一定会苦心经营的。你以为他们会提高业务能力来使自己变得有价值,那就大错特错了。他们通常的选择是,通过下属(民意)绑架领导,利用领导对下狐假虎威,利用经销商(供应商)要挟公司,利用公司政策贿赂经销商(供应商)。其危害往往是十分巨大的。
3、中国管理名言及解释
(1)、你的自觉贡献,才有公司的辉煌群策群力,相融共生。
(2)、应聘者多数是在寻求上台阶和工作空间的职位,不会选择同职级的岗位的。
(3)、如果利益远大于成本及风险,就该行动;行动或不行动,切忌只做一半或折中。
(4)、德鲁克大师在《卓有成效的管理者》一书中,提出了有效管理者必备的五项习惯:
(5)、1释放无限光明的是人心,制造无边黑暗的也是人心。——雨果
(6)、老苗曾见过某企业的副总经理,恶狠狠的对下属说,“我就是X总的一条狗,让我咬谁我就咬谁。别看我有些事做的过分,其实都是X总的意思。”言外之意就是要站队,站在自己这儿就是跟老板站到了一起。下属听了无不噤若寒蝉,纷纷表示X总万寿无疆,X副总身体健康。团队“执(xu)行(jia)能(ji)力(qing)”获得了大大“提升”。
(7)、每一个步骤都要精心,每一个环节都要精细,每一瓶啤酒都要精品。
(8)、10怒气犹如重物,将破碎于它所坠落之处。——塞涅卡
(9)、有时候我们应该站在老板/领导的角度换位思考一下,如果你是老板/领导,你的下属员工不能按时返回工作岗位,你会怎么处理?再从自己的角度想一想,如果你想做一番事业,那就应该把眼下的工作当做自己的事业,应该有非做不可的使命感。你也许认为自己志向远大,要做轰轰烈烈的大事,而不适合做这些具体、琐碎的任务。但你有没有想过,如果你连这些小事情都做不好,你做大事的能力又从何而来呢?
(10)、1一个国家的强弱存亡取决于三个基本条件:一曰血气体力之强,二曰聪明智慧之强,三曰德性义仁之强。——严复
(11)、爱的反面不是仇恨,而是漠不关心。——特蕾莎修女
(12)、安人就是把部份和在一起,合成一个整体,并且促使整体大于部份,和透过已安和人安增进和谐的效果。
(13)、(疫情之前以及期间,又有多少人没有做到“克制自己”?)
(14)、李垣教授的报告也很有意思,报告中他用“市场”和“政府”的强弱划分出了四象限,他所做的一系列学术研究都集中在“强政府、强市场”这个点上。“强市场、小政府”是以美国为主的西方典型特征,“强政府、小市场或弱市场”是我们改革开放前的模式,这些模式都有比较成熟的理论解释。但随着中国经济社会改革不断深入,现在走到了一个政府和市场两强的状态,而这种形态缺乏成熟的理论解释,这也正是管理学研究应关注和深入研究的。值得注意的是,李垣教授的研究基本上是从不同侧面试图解释这种两强状态下的管理问题。他的有趣发现是,在这种状态下企业家的制度创新或突破能力对经济社会发展日益重要,从我个人研究和管理实践角度看,李垣教授的战略意图、具体的学术操作和研究结论值得我们去关注和支持。例如,我在西交利物浦大学的目标就是针对未来世界的发展趋势和需求、整合东西方最优实践、在中国做一所适应未来的国际化大学,然后影响中国和世界的教育发展。这就需要很强的制度突破和创新能力,特别是理念和文化上的突破和升级,如果我们有能力走出这一步,我们一定会拥有更大的发展空间、更广泛和深远的影响力。然而,这对管理者而言,需要其极强的复杂环境中的生存力、对未来的前瞻、对事业的整体驾驭力、突破世俗的勇气、保持初心的坚守、长期的艰苦努力等。
(15)、信念是鸟,它在黎明仍然黑暗之际,感觉到了光明,唱出了歌。——泰戈尔
(16)、(“疫情”可以说是命运对我们的一次戏弄。)
(17)、作为总经理,只带几个部门经理,其他的不管。
(18)、中层以下人员强调专业能力,高层人员强调判断能力。
(19)、领袖要做到内圣外王,正大光明,当仁则仁,当义则义,在内心做为善去恶的功夫!
(20)、然并卵,这么多年下来,也没见哪家企业奉行“忠诚(人品)第一论”而使企业蓬勃向上,反倒因此鸡飞狗跳的很多。
4、中国管理领域的名人
(1)、想得好是聪明,计划得好更聪明,做得好是最聪明又是最好。
(2)、(“疫情”也是不期而至的一场“疾风”。但请坚信:风,终会止息。)
(3)、 启示:说明了兼听则明,偏听则暗的道理,启示了我们应该多听取别人的意见。
(4)、精细化管理---精心是态度,精细是过程,精品是成果。
(5)、知人者智,自知者明。胜人者有力,自胜者强。《道德经第三十三章》
(6)、没有谁的才能是凭空而来的,一个有才能的人有更大的可能具有一些优秀品质,比如更加勤奋、更加自律、更加有上进心。
(7)、在一日千里的结构性调整中,唯一能幸免于难的只有变革的引领者,我们无法左右变革,只有走在它前面。
(8)、1生命的多少用时间计算,生命的价值用贡献计算。——裴多菲
(9)、彼得·德鲁克,被誉为“现代管理学之父”。德鲁克思想几乎涉及了管理学的方方面面,我们熟知的营销、目标管理、人力资源和知识工作者等许多管理理论和概念都是他首先提出来的。可以说,没有一个著名学者和成功的商界领袖不从他那里汲取养分。
(10)、这五项都直接或间接与才能有关,跟现在鸡汤提倡的“人品”却没毛关系。
(11)、忙碌工作之余,你是否会花点时间思考这样一个问题:你是为老板工作,还是为自己工作?一周前,朋友圈里有位制造业的老板大吐苦水抱怨员工休假后没有按时返岗影响产品交付服务质量,对于管理者而言,这让他十分不理解,他很生气:“要是人人都像这位同事一样,那公司真的是没法管理了……” 为什么会迟到?在老板的眼里,显然该员工就是缺乏职业精神和纪律观念。后来得知那位迟到的员工的想法竟如此谦卑:“我在公司一点都不重要,不是核心员工,也产生不了重要价值,无非是打酱油,我不在估计也没人会发现。”看上去似乎只是个小事,可张瑞敏曾教导说“管理无小事,你不能衡量它,就不能管理它。“像这种缺乏奋斗精神、没有自我驱动力的同事,上升的空间微乎其微,那么,有没有合适的解决方案帮他一把?风靡全球百年的职场励志书《致加西亚的信》或许可以帮助到他,中有一段话是这样说的:年轻人需要的不只是从书本上学习来的知识,也不只是他人的种种教诲,而是要塑造一种敬业的精神:忠于上级的托付,迅速地采取行动,全心全意地完成任务。如果人们不能为了自己而自主行动,你又怎么能期待他们心甘情愿地为他人服务呢?
(12)、1不会有人强壮到不需要别人帮助,也不会有人软弱到无法帮助别人。——北欧谚语
(13)、(林清玄所言“白衣”应是近于“韦带布衣”之义,但放在疫情语境之下,赞美那些具有美丽心灵的“白衣天使”,极其合适。)
(14)、一个人向内走得有多深,向外长得就会有多快。
(15)、不放过任何细节,无视细节的企业,它的发展必定在粗糙的砾石中停止。每一个大问题里,都有一系列小问题露面。
(16)、1与人善言,暖于布帛;伤人之言,深于矛戟。——《荀子》
(17)、最为关键因素则是,有才能的人更倾向于与企业之间进行公平的“价值交换”,“明明可以靠才华吃饭”,就没必要干偷鸡摸狗的事情了。而没有才能的人要追求更多价值,“表忠心、欺上瞒下、谄媚”等手段,要比努力提高业务技能容易的多,这是一种“人格交换”。考试作弊的,一定是学渣多,而学霸少。
(18)、我们走得太快,灵魂都跟不上了。——电影《云上的日子》
(19)、最渺小的人常关注着成绩和荣耀,最伟大的人常沉浸于创造和劳动。——路遥
(20)、(那些以遍尝各种野味为荣为乐的人,反之!)
5、中国管理名言名句
(1)、(同“苟利国家生死以,岂因祸福避趋之”,更为小众化。)
(2)、危机不仅带来麻烦,也蕴藏着无限商机。——格雷格·布伦尼曼
(3)、有的人衣上尽是锦绣,灵魂里却打满了补丁;有的人衣上打满了补丁,灵魂里却尽是锦绣。——彭斯
(4)、个人的尊严必须服从于国家的尊严。历史上吴三桂冲冠一怒为红颜,私放清兵入关,看来是挽回了自己的颜面,却落得一个卖国贼的千古骂名,其尊严可谓尽失矣;《红岩》中华子良长年装疯卖傻,卧食于粪便之上,看似尊严全无,实是一片爱国热忱,其尊严可谓大矣。
(5)、搞清楚推、拖、拉的真正用意,合理应用以求圆通
(6)、(同“冬天来了,春天还会远吗?”,更为小众化。)
(7)、精益求精抓好生产质量,细心体贴为客户服务。
(8)、(面对疫情,要多一些审视,多问一些“为什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