陶行知最著名三句名言(文案精选63句)

粉色心情网
评论 2023-10-06 11:26:03 浏览59

陶行知自述经典名言

1、陶行知的至理名言

(1)、《中国宗教思想史大纲》(校订版):我国宗教史研究上的一本奠基性的著作。

(2)、《中国文化史》(上下册):中国文化史研究早期的一部代表性著作。

(3)、最近,聆听了一个演讲《万世师表》,演讲者为复旦大学讲师熊浩,整个演讲荡气回肠而又情感细腻,让听者感触、记忆很深。特别的推荐给大家。

(4)、本书分别讲述了从19世纪末叶到20世纪中叶十六位先贤编写教科书的往事。他们社会身份不同,政治倾向各异,都在教科书编写方面留下了难以磨灭的历史印记。本书资料扎实,语言平实,叙事翔实。

(5)、1920年冬,梁启超应清华学校之邀,开设课外讲演《国学小史》。该系列演讲的讲稿,在梁氏生前,仅以论文或单行本形式发表部分内容。

(6)、知情的教育是整个的,统一的。知的教育不是灌输儿童死的知识,而是同时引起儿童的社会兴趣与行动的意志。感情教育不是培养儿童脆弱的感情。而是调节并启发儿童应有的感情,主要是追求真理的感情;在感情之调节与启发中使儿童了解其意义与方法,便同时是知的教育;使养成追求真理的感情并能努力与奉行,便同时是意志教育。意志教育不是发扬个人盲目的意志,而是培养合于社会及历史发展的意志。合理的意志之培养和正确的是知识教育不能分开,坚强的意志之获得和一定情况下的情绪激发与冷淡无从割裂。现在我们要求在统一的教育中培养儿童的知情意,启发其自觉,使其人格获得完备的发展。

(7)、我们要能够做,做的最高境界就是创造。只知学而不知做,就不是真的教育。有行动之勇敢,才有真知的收获。

(8)、《中国佛教史》:中国第一部以近代方法写就的佛教简史。

(9)、教育的作用,是使人天天改造,天天进步,天天往好的路上走;就是要用新的学理、新的方法,来改造学生的经验。

(10)、诗词爱好者、书法爱好者、国画爱好者的必藏书。

(11)、自1964年问世以来,行销华语世界数十年,至今累计印行十余版。世界各国大图书馆中,凡有中文藏书,必有《北洋军阀史话》。

(12)、《中国文化与中国的兵》:重点剖析了两千年来中国兵员的组成、兵制和兵文化。

(13)、《中国民治论》:研究近代中国的宪政历程与出现的诸多问题、从政治学、宪法学方面对内阁制与总统制、统一制与联邦制等诸多问题进行理论上的研究。

(14)、记述了从夏代到民国初年中国各个朝代疆域的变迁,以及各个朝代地方制度改革的情况,书中附有31个制度表和27幅各朝代疆域地图。

(15)、推荐读本:《诗经选》(古代诗词典藏本,袁行霈题词推荐)

(16)、    “创”字。    创造教育是陶行知教育思想的核心。    陶行知是举世无双的一位创造教育家,他的创造思维、创造思想、创造智慧、创造实践、创造能力、创造成果,已经载入史册。“天天是创造之时,处处是创造之地,人人是创造之人”,他的经典创造名言,名不虚传,理论和实践相结合,改造了导师杜威的教育学说,视中国半封建半殖民地的国情,在中国土地上倡导了符合中国国情又符合人民大众所需要的生活教育理论和实践。晓庄师范、新安小学、湘湖师范、科学下嫁运动、山海工学团、重庆育才学校、社会大学都是陶行知的创造实践。小庄、老山的地名,小庄——晓庄,老山改为“劳山”,他自己的名字也改了三次,陶文濬——陶知行——陶行知——陶(行知行),创造是建立在“实、活”基础上的一种伟大举措。

(17)、教育是什么?教育就是力的表现,力的变化。实则整个宇宙,也就是一个力的表现,力的变化的过程。

(18)、《第四种国家的出路》:“发展都市以救济农村”,以人口密度和职业分派为标准,将世界上的各个国家分为四种类型。

(19)、真教育是心心相印的活动,唯独从心里发出来,才能打动心灵的深处。

(20)、富强为国策之主干,君主为国政之中心。毁灭宗周,解散封建之政治离心力,至此竟转化为促成集权专制之向心力。始皇之统不过因势利导,以一王全局之专制,代七雄分地之集权而已。

2、陶行知最著名三句名言

(1)、本书将《妇女杂志》作为微观考察的对象,以其不同时期的显著特征为“经”,以每个时期女性话语为“纬”,再现了民国传媒视域中的女性身份的建构和女性形象的流变,意在管窥女性在日常生活启蒙、伦理道德重建以及个体生命感觉的苏醒中的一条女性启蒙之路,为纠缠在时代话语、民族叙事以及民族国家想象中女性话语提供了细节深描。

(2)、   实事求是,一切从实际出发,从中国的国情实际出发,从学校的实际出发,从学生的实际出发。陶先生以实践第一的观点,倡导了“生活即教育,社会即学校,教学做合一”的生活教育理论,把美国杜威先生的“教育即生活,学校即社会,做中学”翻了半个筋斗。1924年,时任校长的陶行知,把南京安徽公学的校训定为“实”。实事求是,是生活教育的哲学基础。一切生活都是课程,一切课程也都是生活。有什么样的生活就有什么样的教育。劳动的生活是劳动的教育,艺术的生活便是艺术的教育,科学的生活就是科学的教育。生活是教育的本原。陶先生提出的儿童教育、人才培养,要坚持因材施教,施展特长,发展个性。生活教育重实践、重体验。平时我们所说的一个现象,即:“听见了,忘记了;看见了,记住了;做过了,理解了”,这再一次论证了“实践第一”观点的客观性和重要性。

(3)、《中国当代设计全集》延续了首创的“案例研究标准”和“案例研究手法”,应用当代世界通行的现代设计学标准,对每一件经典案例的四大设计要素(功能设计、材料设计、工艺设计、形态设计)进行详细的剖析绘图和文字解读,从品种上囊括了与中国当代社会生产方式与生活方式密切相关的方方面面,填补了中国当代设计史学的空白。

(4)、兵者,国之大事,死生之地,存亡之道,不可不察也。

(5)、书中较为系统介绍了中国画的基本技法及绘画、品画的基本技艺。绘画基本技巧介绍科学合理,浅显明了,使初学者易领会、易临摹。

(6)、“六大解放”:一是解放学生的头脑,就是要鼓励学生敢想、善想,敢于动脑,善于动脑;二是解放学生的双手,就是要鼓励学生敢干、善干,敢于动手,善于动手;三是解放学生的眼睛,就是鼓励学生敢于观察、善于观察,胸怀祖国,放眼世界;四是解放学生的嘴巴,就是鼓励学生敢说、善说,敢于提问、善于提问;五是解放学生的空间,就是要扩大学生的活动领域,不把他们局限在狭小的课堂里,也不局限在学校中;六是解放学生的时间,就是要保证学生有时间去独立学习、活动和创造,不要把课程排得满满的,也不要让课外作业多得做不完。

(7)、教育上最重要的事是要给学生一种改造环境的能力,平民教育是改造社会环境的一个重要方法。

(8)、中国的根本问题,便是中国乡村教育之根本改造。

(9)、《中国疆域沿革史》:第一部公开问世的系统的历史地理专著。

(10)、距今百年余年以前,东亚大地之文化殆无不以中国为惟一之微源地,而东亚诸国家亦咸兢兢以追随中国为当务之急,法律特其一端耳。

(11)、丁山先生主要就中国上古史的一些重要问题——如三代都邑迁徙、殷商史、宗法制度起源、大禹治水、炎帝事迹、神农、九州方位等进行详细考证,书中许多论点在当时乃发人所未发,具有重要参考价值。

(12)、考察了从上古到近古的中国文化的生成、定型、发展的历史。全书以资料丰富见长,立论也颇有深度,为民国时期研究中国文化史的必读书。

(13)、敢探未发明的新理,即是创造精神;敢入未开化的边疆,即是开辟精神。创造时,目光要深,开辟时,目光要远。总起来说,创造、开辟都要有胆量。在教育界,有胆量创造的人,即是创造的教育家。

(14)、《芥子园画谱》是一套世间少有珍藏的艺术品;同时也是零基础学者的入门教科书。不管是拿来欣赏,还是作为绘画入门的书本,大家都应该看看这套书。

(15)、《农民的鼎革》:关怀农民在中国社会变革中的角色地位。

(16)、《百年国士》:蔡元培、章太炎、王国维、季羡林、巴金、冰心、张大千等48位国士的生活轶事,著名漫画家丁聪先生为每一位国士绘制画像。

(17)、《花与树的人文之旅》:一花一树一世界,等你驻足欣赏。一起走进那些影响世界的中国植物。

(18)、木盒采用樟木和红酸枝木制作,书香木香沁人心脾。

(19)、 《供给侧改革:理论、实践与思考》:中国需要构建和发展以改革为核心的新供给经济学,以新供给经济学理论创新促进可持续发展 。入选中宣部、新闻出版广电总局“2016年主题出版重点出版物”作品。

(20)、“人生天地间,各自有禀赋。为一大事来,做一大事去。”“捧着一颗心来,不带半根草去”。陶行知先生,是令人敬佩的教育家,他的经典名言,今天读来依然如沐春风,让人豁然开朗。这里摘录部分,与所有关心教育、关心孩子成长的读者朋友们分享。

3、陶行知自述经典名言有哪些

(1)、因为这本书(《经典常谈》)的引导,去接触古书,就像预先看熟了地图跟地理志,虽然到的是个新地方,却能头头是道。 

(2)、画谱内容丰富,荟萃中国历代著名画家模仿作品,为中国画初学者最宝贵之画谱宝库。故此画谱问世三百多年来,风行于画坛,至今不衰。

(3)、《旧石器时代之艺术》:我国最早、较有影响的研究史前艺术的著作之一。

(4)、《中国南洋交通史》:中国海洋交通史的开山之作。国内首次对中国历代与南洋相关的政治经济活动、各次航行的路线、所经过的地区的地名沿革、风土人情进行综合考察。

(5)、活的人才教育不是灌输知识,而是将开发文化宝库的钥匙,尽我们知道的交给学生。

(6)、全书主要分为初集、二集、三集三部分,囊括树谱、山石谱、人物屋宇谱、梅兰竹菊谱、花卉草虫翎毛谱之精华内容。除此之外,并附中国画的绘画技法、各名家画论及经典画作于其中,以飨读者。

(7)、《中国的土地和劳动》:英国著名经济史学家理查德·托尼1930年代撰写分析了当时中国的经济和社会发展状况。

(8)、《中国艺术精神》:只有以庄子为代表的道家艺术精神构成了中国艺术精神的主体,山水画的出现,乃庄学在人生中、艺术上的落实。

(9)、曾被称为是给中国地理学史研究带来“转变”的重要著作。作者采用各个历史时期的代表著作表现出我国地理学上的新观点、新观察方法和新整理方法的创立与因袭的过程,以及少数正误观念之间长期存在的矛盾。

(10)、《笺谱雅集》:中国笺纸艺术的典藏之作,让中国传统文化之大美回归生活。各集精选不同时期、不同类型的126幅顶级笺纸佳作,汇笺谱“三最”于一集:

(11)、《国史大纲》:创编纂通史的一种新体例。首重政治制度,次为学术思想,又次为社会经济。社会经济为最下层的基础,政治制度为其最上层的结构,而学术思想则为其中层的干柱。

(12)、本书精选中国南北各地苔藓植物代表种88科186属306种。可供国内大多数省市的自然爱好者和园艺工作者作参考。

(13)、文学作品中植物名称的辨析与古今演变,植物的文学意境,国画中表达画家情意志趣的植物,礼仪植物及文学植物引进史均有涉及,可以说是作者近半个世纪研究成果的最为系统、最为集中的展现,可以满足读者对该主题的阅读需求。

(14)、作者以一般研治诗词学者所不及的敏锐思辨能力和广阔的视野。注重体裁之发展与流变,精要地勾勒出了中国古典诗、词、曲发展流变的轮廓及其历史文化背景。

(15)、道德是做人的根本。根本一坏,纵然你有一些学问和本领,也无甚用处,并且,没有道德的人,学问和本领愈大,就能为非作恶愈大。

(16)、北京大学、清华大学、中国人民大学、北京师范大学、复旦大学、南京大学、上海交通大学、南开大学、四川大学、武汉大学等来自21所名校的24位校长书记,共同奏响大学的声音!

(17)、作者张岱年从中国哲学固有的体系出发来研究中国哲学,全书分为宇宙论、人生论、致知论三大部分。作者指出中国哲学认为宇宙是一个变易大流,一切都在变易中,而整个宇宙是一个生生不已无穷无尽的变易历程。书中特别突出了人生论,人我和谐之道的宣示被作者认为是中国哲学的最大贡献。中国哲学中的致知论颇为简略,直截了当地承认物之外在与物之可知。

(18)、在观点上该书由于受到民初新文化运动的反传统思想的影响,对於传统中国在文化上、制度上和实际生活中对於妇女的种种不公、压制多有描述及批判。该书资料极为丰富,且论述范围甚广。

(19)、采集古今三百余位名人读书心得,列为八百余则,上自孔孟,下至蔡元培、胡适之,以时代为序,依次罗列,便于检索。书末附相关书目数十种,并介绍其作者、版本、存佚,乃至内容之优劣,尤便查考。

(20)、好学是传染的,一人好学,可以染起许多人好学。就地位论,好学的`教师最为重要。想有好学的学生,须有好学的先生。换句话说,要想学生好学,必须先生好学。惟有学而不厌的先生才能教出学而不厌的学生。

4、陶行知先生说过的经典名言

(1)、教师必须具有健康的体魄,农人的身手,科学的头脑,艺术的兴味,改革社会的精神。——陶行知

(2)、中国科学院地理科学与资源研究所所长助理、研究员刘卫东近年来有关“一带一路”及包容性全球化的论文和重要媒体采访。

(3)、教育中要防止两种不同的倾向:一种是将教与学的界限完全泯除,否定了教师主导作用的错误倾向;另一种是只管教,不问学生兴趣,不注重学生所提出问题的错误倾向。前一种倾向必然是无计划,随着生活打滚;后一种倾向必然把学生灌输成烧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