杜甫的诗全集
1、杜甫的诗全集小学一到四年级
(1)、且食双鱼美,谁看异味重。门阑多喜色,女婿近乘龙。
(2)、年多物化空形影,呜呼健步无由骋。如今岂无騕褭与骅骝,时无王良伯乐死即休。
(3)、唉!什么时候眼前出现这样高耸的房屋,到那时即使我的茅屋被秋风所吹破,我自己受冻而死也心甘情愿!
(4)、高僧怎么也会来到这里?在这秋风飒飒的季节我与您相逢。
(5)、悲对秋景感慨万里漂泊常年为客,一生当中疾病缠身今日独上高台。
(6)、老妪力虽衰,请从吏夜归,急应河阳役,犹得备晨炊。
(7)、诗比书法更难。直到杜甫死了一百年,这种写法也不是主流。要到宋朝江西诗派手里,它才真正辟开一条大路,汇成一条大河。
(8)、黄尘翳沙漠,念子何当归。边城有馀力,早寄从军诗。
(9)、杜甫对李白是崇拜的,将李白的诗赞扬到非常高的位置,那个位置无人可及,他认为李白的诗作能惊动上天入地的鬼神:
(10)、宗之潇洒美少年,举觞白眼望青天,皎如玉树临风前。
(11)、诸葛丞相的功绩在三国鼎立时代排第他在江边布下的八阵图构思精妙举世无双。六百多年江水的冲刷都不曾移动石头半分位置,可惜刘备吞并东吴的野心最终让他抱憾终生。
(12)、开元盛世年间,岐王的宅子里、崔九的大堂上,我经常能欣赏到您的表演。四十多年过去了,正是江南最美的时节,在漫天飞舞的花雨中,我们这两个浪迹天涯的老人又在这里相逢。
(13)、时近深秋,幕府中的梧桐树开始凋零;一个人独宿江城,蜡烛都燃尽了还没有睡意。呜呜的号角替人悲鸣了一整夜;中天的月亮那么好,可惜没人陪我看。时光荏苒,战乱不断,跟家中亲人都断了音信;关塞萧条,世道大乱,回家的路那么艰难。强自忍耐着在外飘零了十多年,如今勉强找到一处安居之地,苟且偷安。
(14)、投杖出门去,同行为辛酸。幸有牙齿存,所悲骨髓干……
(15)、不经意间,他看到太多的生离死别,看到累累白骨。这些让他不忍直视,他不明白,曾经盛世的大唐,为什么会在一瞬之间倾塌?曾经歌舞升平的美好生活,为什么会突然之间随处可见“冻死骨”的悲凉凄惨?
(16)、10月夜忆舍弟(作者) 杜甫 (朝代) 唐
(17)、这首诗是759年(乾元二年)秋杜甫在秦州所作。这年九月,安史之乱,安禄山、史思明从范阳引兵南下,攻陷汴州,西进洛阳,山东、河南都处于战乱之中。当时,杜甫的几个弟弟正分散在这一带,由于战事阻隔,音信不通,引起他强烈的忧虑和思念。诗中写兄弟因战乱而离散,杳无音信。在异乡的戍鼓和孤雁声中观赏秋夜月露,只能倍增思乡忆弟之情。颠沛流离中的诗人杜甫,看到山河破碎,思念不知生死的兄弟,更为国家而悲痛。
(18)、缄之箧笥久,以俟公家须。开视化为血,哀今征敛无。
(19)、竟非吾土倦登楼。久存胶漆应难并,一辱泥涂遂晚收。
(20)、骑驴三十载,旅食京华春。朝扣富儿门,暮随肥马尘。
2、一二三四年级杜甫的诗全集
(1)、送到这里我们就分手吧,留那青山一遍遍回味惜别之情。什么时候能再像昨晚那样一起举杯痛饮,直到夜深人静月亮陪我们一同回家。所有管辖的郡县都在歌颂您的事迹,您可是三朝元老无限光荣。您走之后,我也要回到山村,在孤独和寂寞中消磨自己的后半生。
(2)、呜呼!何时眼前突兀见此屋,吾庐独破受冻死亦足!
(3)、茅飞渡江洒江郊,高者挂罥长树梢,下者飘转沉塘坳。
(4)、好雨知时节,当春乃发生。随风潜入夜,润物细无声。野径云俱黑,江船火独明。晓看红湿处,花重锦官城。
(5)、这首诗是乾元二年(759年)秋杜甫流寓秦州时所作。李白与杜甫于天宝四载(745年)秋,在山东兖州石门分手后,就再没见面,但彼此一直深深怀念。公元757年(至德二载),李白因曾参与永王李璘的幕府受到牵连,下狱浔阳(今江西省九江市)。乾元元年(758年)初,又被定罪长流夜郎(今贵州省桐梓县)。乾元二年(759年)二月,在三峡流放途中,遇赦放还,回到江陵。杜甫这时流寓秦州,地方僻远,消息隔绝,只闻李白流放,不知已被赦还,仍在为李白忧虑,不时梦中思念,于是写成这首诗。
(6)、历尽了艰难苦恨白发长满了双鬓,衰颓满心偏又暂停了浇愁的酒杯。
(7)、安史之乱时期,杜甫举家避乱入蜀,在亲友的帮助下,于成都西郊浣花溪畔修筑了一间草堂,在那里度过了几年较为舒适的时光。这组绝句就写于杜甫在草堂居住的时期。
(8)、赠汪伦李白乘舟将欲行,忽闻岸上踏歌声。桃花潭水深千尺,不及汪伦送我情。
(9)、安史之乱爆发后,杜甫与妻子一直颠沛流离,忍饥受寒,然而无论生活多么艰难,都无法磨灭他那颗诗意的心。他们一同观赏长安的月亮,感受着朗月的美丽。只是美丽的月光已不再为人留下。月亮虽美,却无故生出了一份惆怅,他看得越久,思念就越深:远方的她此时睡了没有?是不是和自己一样在赏月。不知不觉间“双照泪痕干”。真希望这种痛苦早日结束,美好的团圆早日到来。
(10)、那条归家的船带着他四处辗转,他无时不渴望着回到家乡,尽管饥饿在湿冷的夜里袭来,但他一想到此时的自己正在回乡的路上,便再也不觉得生活艰难。
(11)、饥鹰未饱肉,侧翅随人飞。高生跨鞍马,有似幽并儿。
(12)、肃宗上元元年(760年)春天,杜甫来到了成都,他在诸葛武侯祠感受到诸葛武侯开创基业、挽救时局的伟大功绩,不禁肃然起敬,挥笔写下:
(13)、蜀汉丞相的祠堂坐落在成都郊外松柏茂密的地方,一路走去,台阶边的青草自顾自明媚,树叶后的黄鹂歌声婉转美妙动听,可惜英雄已逝哪有心思欣赏美景。先主三顾茅庐他在隆中定下三分天下的大计,帮助成立蜀汉辅佐刘禅他一片忠心。他数次讨伐北魏意图匡扶汉室,可惜时运不济病死军中;千百年来无数英雄人物都被他的事迹所感动,以至于涕泪横流打湿衣襟。
(14)、就好比楷书虽然早在欧阳询、虞世南、褚遂良、冯承素的时候就初具规模,但直到经过颜真卿的手,才算真正定了下来。
(15)、杜甫继承发扬了这种理念,创造了「即事名篇」的新题乐府形式,即根据事件有感而发写诗,按照所写之事命题,而不受诗歌体裁、内容等限制。这种创作形式受到了后世韩愈、白居易、苏轼、陆游等许多大诗人的推崇。
(16)、杜甫的诗,它不是盛唐的气息,更不是开元天宝的气息。
(17)、卷216_13「天育骠骑歌(天育,厩名,未详所出)」杜甫吾闻天子之马走千里,今之画图无乃是。是何意态雄且杰,骏尾萧梢朔风起。
(18)、剑门关外突然传来官军收复蓟北的消息,刚一听到不禁涕泪横流打湿了衣裳。回头看见妻子儿女满怀喜悦的面孔,连年的忧郁早已不知去向;随意收起正翻看的诗书,赶快打点回家的行囊,满心的欣喜快要让人发狂。这明媚的日子正适合开怀畅饮,放声歌唱,我要伴着春光返回家乡。即刻穿过巴峡来到巫峡,马上直下襄阳就到洛阳。
(19)、一下雨屋顶漏水,屋内没有一点儿干燥的地方,房顶的雨水像麻线一样不停地往下漏。自从安史之乱之后,我睡眠的时间很少,长夜漫漫,屋漏床湿,怎能挨到天亮。
(20)、我性格怪癖终生沉迷于琢磨诗句,吟不出惊艳的句子绝不肯罢休。年纪大了之后没有之前那么苛求,面对春天的花朵和鸟儿再没有那么多忧愁。最近在江边安装了木栏以供垂钓,又制作了木筏足以代替小舟。真想邀来像陶渊明、谢灵运那样的高手,就让他们对着美景作诗,我只是陪游。
3、杜甫的诗全集大全
(1)、十觞亦不醉,感子故意长。明日隔山岳,世事两茫茫。
(2)、这一时期,杜甫先在长安应试,落第。当朝宰相李林甫为了达到权倾朝野的目的,竟然向唐玄宗说无人中举。后来向皇帝献赋,向贵人投赠,过着“朝扣富儿门,暮随肥马尘,残杯与冷炙,到处潜悲辛”的生活,最后才得到右卫率府胄曹参军(主要是看守兵甲仗器,库府锁匙的小官)的职位。这期间他写了《兵车行》、《丽人行》等批评时政、讽刺权贵的诗篇。而《自京赴奉先县咏怀五百字》尤为著名,标志着他经历十年长安困苦生活后对朝廷政治、社会现实的认识达到了新的高度。
(3)、此意竟萧条,行歌非隐沦。骑驴十三载,旅食京华春。
(4)、深秋八月狂风怒号,狂风卷走了草堂顶上好几层茅草。茅草被刮过了浣花溪,在对岸散落一片,有些缠绕在高高的树梢,有些飘落到池塘和洼地。南面村庄的熊孩子欺负我人老体弱,竟然当着我的面抱走散落的茅草,大模大样走进竹林;任凭我喊得口干舌燥也没有人听,只能回屋倚着拐杖独自叹息。不一会儿,风停了,乌云密布,天色黯淡像到了晚上。已经用了多年的棉被坚硬冰冷,没有一丝暖意;再加上儿子睡姿不好,棉被已被蹬的破损更难保暖。雨下起来,屋里没有一处干地儿,而那雨脚密密麻麻没有一丝停歇。从安史之乱以来我的睡眠就不好,这样冰冷的夜,满屋子漏雨,让我如何挨到天亮!多么盼望能有成千上万华美的房舍,把天下所有像我一样穷苦的读书人都庇护起来,让他们在风雨中也能展露欢颜。呜呼,何时眼前能出现这些房屋,唯独我自己的茅屋被风吹倒,让我受冻而死也心甘情愿。
(5)、俄顷风定云墨色,秋天漠漠向昏黑。布衾多年冷似铁,娇儿恶卧踏里裂。床头屋漏无干处,雨脚如麻未断绝。自经丧乱少睡眠,长夜沾湿何由彻?
(6)、韦应物,“欲持一瓢酒,远慰风雨夕。落叶满空山,何处寻行迹。”这句子,放在李白杜甫的集子里,也绝对是第一流。
(7)、焉能心怏怏,只是走踆踆.今欲东入海,即将西去秦。尚怜终南山,回首清渭滨。
(8)、朝扣富儿门,暮随肥马尘。残杯与冷炙,到处潜悲辛。
(9)、这首著名的叙事诗是杜甫五言古诗代表作「三吏」「三别」中的一首。诗题中的「石壕」是村名,「吏」指的是征兵的差役。当时正逢安史之乱,官军大败,不得不退守并想方设法补充兵力。为了防备百姓逃走,官吏多在夜里捉人充军。
(10)、很多人知道杜甫诗好,但好到何种地步,难以判断。为什么?因为凡是一流的东西,又作为时代的异类存在,就都是这样。
(11)、白居易早年入京,能崭露头角,也因顾况一句话。顾况只看“野火烧不尽,春风吹又生”,就说凭这样的诗,在长安你能横着走。
(12)、杜甫漫游来到了泰山,这时的他已经从科举失败的沮丧中走出来,一见到泰山,便被那巍峨的气势所吸引,兴奋的他找不到合适的词语来形容这种仰慕之情。
(13)、李侯金闺彦,脱身事幽讨。亦有梁宋游,方期拾瑶草。
(14)、他的乐府诗影响了中唐诗人元稹、白居易发起的关注现实、针砭时弊的新乐府运动。他以律诗写时事,扩大了这一体裁的内容。七言律诗在他手中发展成熟。
(15)、李邕求识面,王翰愿卜邻。自谓颇挺出,立登要路津。
(16)、安得广厦千万间,大庇天下寒士俱欢颜,风雨不动安如山。呜呼!何时眼前突兀见此屋,吾庐独破受冻死亦足!
(17)、*作者:邑同。不期名满天下,但寻一邑之同。
(18)、跟杜甫同时代的诗人,你可以称他们写的诗是开元天宝年间的诗。但杜甫的诗,只能说是唐朝的诗,不宜说成唐诗。因为他是唐诗中的异类。同在唐朝,他的气味和别人迥然不同。
(19)、安得广厦千万间,大庇天下寒士俱欢颜。风雨不动安如山!呜呼,何时眼前突兀见此屋,吾庐独破受冻死亦足!
(20)、丞相祠堂何处寻,锦官城外柏森森。映阶碧草自春色,隔叶黄鹂空好音。三顾频烦天下计,两朝开济老臣心。出师未捷身先死,长使英雄泪满襟。
4、杜甫的诗全集四句五言绝句
(1)、白帝城中乌云多得要溢出城门,白帝城下早已是暴雨倾盆。峡谷中长江水借着雨势呼啸奔突有雷霆之怒;天上日月无光,两岸古树苍天老藤缠绕。连年征伐,战马远没有家马那么安逸,战前上千户的村落如今只有百家留存。秋雨凌厉的原野上,哪家寡妇在哀哀哭号,原来是官府搜刮走了她最后一点积蓄。
(2)、怡然敬父执,问我来何方。问答乃未已,驱儿罗酒浆。
(3)、安得广厦千万间,大庇天下寒士俱欢颜,风雨不动安如山。
(4)、玄宗开元二十三年(735年),杜甫来到洛阳参加进士考试。心怀壮志的杜甫以为会一举高中,哪知他乘兴而来,却败兴而归。严酷的科举考试给他当头一棒,仕途并不是想进就能进,它不仅需要天分,还需要运气。
(5)、安史之乱爆发,潼关失守,杜甫把家安置在鄜州,独自去投肃宗,中途为安史叛军俘获,押到长安。他面对混乱的长安,听到官军一再败退的消息,写成《月夜》、《春望》、《哀江头》等诗。后来他潜逃到凤翔行在,做左拾遗。由于忠言直谏,上疏为宰相房琯事被贬华州司功参军(房琯善慷慨陈词,为典型的知识分子,但不切实际,与叛军战,采用春秋阵法,结果大败,肃宗问罪。杜甫始为左拾遗,上疏言房琯无罪,肃宗怒,欲问罪,幸得脱)。其后,他用诗的形式把他的见闻真实地记录下来,成为他不朽的作品,即“三吏”、“三别”。
(6)、这首著名的登高抒怀诗是杜甫晚年在夔州(今重庆奉节)所作,当时他正处于生活困窘、疾病缠身的境地。「渚清沙白鸟飞回」句中,「渚」指的是水中的小块陆地,「回」是回旋的意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