孟子有句名言老吾老以及人之老(文案精选69句)

粉色心情网
评论 2023-09-27 10:35:42 浏览59

孟子有句名言

1、孟子有句名言尽信书则不如无书标点

(1)、饥者易为食,渴者易为饮。——《孟子·公孙丑上》

(2)、万乘之国,弑其君者必千乘之家。千乘之国,弑其君者必百乘之家。

(3)、求则得之,舍则失之,是求有益于得也,求在我者也。求之有道,得之有命,是求无益于得也,求在外者也。

(4)、鱼,我所欲也,熊掌亦我所欲也;二者不可得兼,舍鱼而取熊掌者也。——《孟子·告子上》

(5)、乐民之乐者,民亦乐其乐;忧民之忧者,民亦忧其忧。

(6)、仁德可以战胜不仁德,这就犹如水可以战胜火一样。

(7)、(译文)孟子说:“天下的基础是国,一个国的基础是家,家的基础是每一个人。”

(8)、解释:古代的人,获得成就,则将恩惠恩泽给老百姓,而没有获得成功的人,则在这个世上继续修身养性。得志显达时就要造福天下苍生,不得志时就洁身自好提升个人修行。

(9)、解释:天降生一般的人,也替他们降生了君主,也替他们降生了师傅,这些君主和师傅的惟一责任,就是帮助上帝来爱护人民。

(10)、(译文)忧愁患害足以使人生存,安逸快乐足以使人死亡。

(11)、权,然后知轻重;度,然后知长短。——《孟子·梁惠王上》

(12)、解释:自己损害自己的人,不能和他谈出有价值的言语;自己抛弃自己(对自己极不负责任)的人,不能和他做出有价值的事业。

(13)、(译文)如果想要天下太平,在当今这个世界上,除了我还有谁呢?

(14)、君子有三乐,而王天下不与存焉。父母俱在,兄弟无故,一乐也;仰不愧于天,俯不怍于人,二乐也;得天下英才而教育之,三乐也。

(15)、解释:有志之士不怕弃尸山沟,勇敢的人不怕丢掉脑袋。

(16)、心这个器官职在思考,思考才能获得,不思考便不能获得。

(17)、惟仁者宜在高位。不仁而在高位,是播其恶于众也。——孟子

(18)、惟仁者宜在高位。不仁而在高位,是播其恶于众也。

(19)、释义:能爱别人的`人,别人也常常爱他;能尊敬别人的人,别人也常常尊敬他。

(20)、(26)人之患,在好为人师。(一个人妨碍自己进步的坏毛病,就在于他自满到老是喜欢当别人的老师。)

2、孟子有句名言老吾老以及人之老

(1)、解释:耸起肩膀,故作恭敬的样子,满脸堆笑,向人讨好,听这种人说话,比酷热的夏天在田间劳作还要疲惫。

(2)、不以规距,不能成方员圆、。不以六律,不能正五音。

(3)、行有不得者,皆反求诸己,其身正而天下归之。

(4)、富贵不能淫,贫贱不能移,威武不能屈,此之谓大丈夫。

(5)、君仁,莫不仁;君义,莫不义;君正,莫不正。

(6)、(译文)(孟子说:)“羞耻之心对于人关系重大,干诡诈投机事情的人是没有地方用得着羞耻之心的。如果不以赶不上别人为羞耻,那又怎样能赶上别人呢?”

(7)、(11)杀一无罪非仁也,非其有而取之非义也。(杀一个无罪的人,是不仁;不是自己所有,却去取了过来,是不义。)

(8)、虽有天下易生之物,一日暴之,十日寒之,未有能生者也。

(9)、解释:子路,别人指出他的过错,他就高兴。禹,听到善言,就拜谢。

(10)、谨庠序之教,申之以孝悌之义,颁白者不负戴於道路矣

(11)、岂惟口腹有饥渴之害?人心亦皆有害。——《孟子·尽心上》

(12)、爱人不亲,反其仁;治人不治,反其智;礼人不答,反其敬;行有不得者皆反求诸己,其身正而天下归之。

(13)、虽有天下易生之物,一日暴之,十日寒之,未有能生者也。

(14)、臣闻郊关之内,有囿方四十里,杀其麋鹿者如杀人之罪

(15)、解释:人不可以没有羞耻,不知羞耻的那种羞耻,真是不知羞耻呀!

(16)、故天将降大任于斯人也,必先苦其心志,劳其筋骨,饿其体肤,空乏其身,行拂乱其所为,所以动心忍性,增益其所不能。

(17)、(译文)有利于作战的天气、时令,比不上有利于作战的地理地势,有利于作战的地理形势,比不上作战中士兵的人心所向、上下团结。

(18)、(21)恭者不侮人,俭者不夺人。(对别人恭敬的人不会侮辱别人,自己节俭的人不会抢夺别人。)

(19)、解释:如果知道是不义的事情,就应该马上停止,为什么还要等到明年呢?

(20)、解释:自己损害自己的人,不能和他谈出有价值的言语;自己抛弃自己(对自己极不负责任)的人,不能和他做出有价值的事业。说话诋毁礼义,这叫自己戕害自己;自认为不能守仁行义,这叫自己抛弃自己。

3、孟子有句名言尽信书则不如无书填标点

(1)、故天将降大任于斯人也,必先苦其心志,劳其筋骨,饿其体肤,空乏其身,行拂乱其所为,所以动心忍性,曾益其所不能。

(2)、君仁,莫不仁;君义,莫不义;君正,莫不正。

(3)、乐民之乐者,民亦乐其乐;忧民之忧者,民亦忧其忧。乐以天下,忧以天下,然而不王者,未之有也。

(4)、君之视臣如手足,则臣视君如腹心;君之视臣如犬马,则臣视君如国人;君之视臣如土芥,则臣视君如寇仇。

(5)、每家给他五亩土地的住宅,四围种植着桑树,那么,五十岁以上的人都可以有丝棉袄穿了。鸡狗与猪这类家畜,都有力量去饲养繁殖,那么,七十岁以上的人就都有肉可吃了。一家给他一百亩土地,并且不去妨碍他的生产,八口人的家庭便都可以吃得饱饱的了。办好各级学校,反复地用孝顺父母、敬爱兄长的大道理来开导他们,那么,须发花白的老人便会有人代劳,不致头顶着、背负着东西在路上行走了。

(6)、解释:爱护百姓,推行王道,就没有谁能够阻挡。

(7)、(译文)孟子说:“我爱别人,可是别人不亲近我,那就要反问自己的仁德够不够啊!我管理别人,但是没管好,那就要反问自己的智慧和知识够不够啊!我有礼貌地对待别人,可是得不到相应的回答,那就要反问自己的恭敬够不够啊!”

(8)、有恒产者有恒心,无恒产者无恒心。苟无恒心,放辟邪侈,无不为已。

(9)、君子有三乐,而王天下不与存焉。父母俱在,兄弟无故,一乐也;仰不愧于天,俯不怍于人,二乐也;得天下英才而教育之,三乐也。(

(10)、桀纣之失天下也,失其民也;失其民者,失其心也。得天下有道:得其民,斯得天下矣;得其民有道:得其心,斯得民矣;得其心有道:所欲与之聚之,所恶勿施,尔也。

(11)、解释:仁就是做人的原则。仁和人合起来讲就是人生正道。

(12)、解释:君子的操守,是从修养自身开始,进而使天下太平。

(13)、有恒产者有恒心,无恒产者无恒心。苟无恒心,放辟邪侈,无不为已。

(14)、君仁,莫不仁;君义,莫不义;君正,莫不正。

(15)、词类活用生于忧患(生)名词作动词,生存死于安乐(死)名词作动词,死亡

(16)、只有道德高尚的仁人,才应该处于统治地位。如果道德低的不仁者处于统治地位,就会把他的罪恶传播给群众。

(17)、事,孰为大?事亲为大;守,孰为大?守身为大。不失其身而能事其亲者,吾闻之矣;失其身而能事其亲者,吾未闻也。孰不为事?事亲,事之本也;孰不为守?守身,守之本也。

(18)、天下的根本是国,国的基础是家,家的基础在于每个人本身。

(19)、解释:不耽误农业生产的季节,粮食就会吃不完。

(20)、故天将降大任于是人也,必先苦其心志,劳其筋骨,饿其体肤,空乏其身,行拂乱其所为,所以动心忍性,曾益其所不能。(是人一作:斯人)

4、孟子经典语录

(1)、(译文) (孟子说:)“世上人常说不孝的事有五件:四肢懒惰,(不事生产)不管父母的生活,一不孝;好下棋、饮酒,不管父母的生活,二不孝;贪恋钱财,偏袒妻子儿女,不管父母的生活,三不孝;放纵耳目的欲望,使父母受到耻辱,四不孝;逞勇力好打架,危害了父母,五不孝。”

(2)、解释:杨朱主张为自己,即使拔一根毫毛而有利于天下,他都不肯。

(3)、鱼,我所欲也。熊掌,亦我所欲也。二者不可得兼,舍鱼而取熊掌者也。生,亦我所欲也。义,亦我所欲也。二者不可得兼,舍生而取义者也。——《孟子·告子上》

(4)、天子不仁,不保四海;诸侯不仁,不保社稷;卿大夫不仁,不保宗庙;士庶人不仁,不保四体。

(5)、臣闻郊关之内,有囿方四十里,杀其麋鹿者如杀人之罪。——孟子

(6)、释义:拥有道义的人得到的帮助就多,失去道义的人得到的帮助就少。帮助的人少到极点时,连亲戚也会叛离;帮助的人多到极点时,全天下的人都会顺从。

(7)、(译文) (孟子说:)“人不可以没有羞耻,不知道羞耻的那种羞耻,是真正的羞耻了。”

(8)、孟子曰:“居天下之广居,立天下之正位,行天下之大道。得志,与民由之;不得志,独行其道。”(《孟子·滕文公下》)

(9)、释义:所以,上天要让某个人担负重任,必定先使他的内心痛苦,使他的筋骨劳累,使他经受饥饿,以致肌肤消瘦,使他受贫困之苦,使他做的事颠倒错乱,总不如意,通过那些来使他的内心警觉,使他的性格坚定,增加他不具备的才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