爱国的古诗五字四行
1、爱国的古诗五字一行四行
(1)、男子汉大丈夫为什么不腰带武器,去收复黄河南北被割据的关塞河山五十州呢?
(2)、放逐肯消亡国恨?岁时犹动楚人哀!——查慎行《三闾祠》
(3)、山河破碎风飘絮,身世浮沉雨打萍。——文天祥《过零丁洋》
(4)、书愤(陆游)朱门沉沉按歌舞,厩马肥死弓断弦。《关山月》陆游遗民忍死望恢复,几处今宵垂泪痕。
(5)、诗的前两句用了两个比喻,写出了诗人对当时中国形势的看法。“万马齐喑”比喻在腐朽、残酷的反动统治下,思想被禁锢,人才被扼杀,到处是昏沉、庸俗、愚昧,一片死寂、令人窒息的现实状况。“风雷”比喻新兴的社会力量,比喻尖锐猛烈的改革。从大处着眼、整体着眼、大气磅礴、雄浑深邃的艺术境界。诗的后两句,“我劝天公重抖擞,不拘一格降人才”是传诵的名句。诗人用奇特的想象表现了他热烈的希望,他期待着优秀杰出人物的涌现,期待着改革大势形成新的“风雷”、新的生机,一扫笼罩九州的沉闷和迟滞的局面,既揭露矛盾、批判现实,更憧憬未来、充满理想。它独辟奇境,别开生面,呼唤着变革,呼唤未来。
(6)、千百年来,中华民族遭受过多次外敌入侵,然而不屈的仁人志士,以热血和生命为维护国家的利益而奋斗,留下无数可歌可泣的英雄故事,也留下无数荡气回肠的爱国诗篇。
(7)、中原事业如江左,芳草何须怨六朝。——纳兰性德《秣陵怀古·山色江声共寂寥》
(8)、林暗草惊风,将军夜引弓。平明寻白羽,没在石棱中。
(9)、故园肠断处,日夜柳条新。白话译文:在路途的马上渡过晚春的寒食节,可惜在江边的码头上望,却看不见来自洛阳灞桥的离人。
(10)、——陆游《示儿》位卑未敢忘忧国,事定犹须待阖棺。(宋·陆游《病起书怀》)夜阑卧听风吹雨,铁马冰河入梦来。
(11)、男儿何不带吴钩,收取关山五十州。——李贺《南园》
(12)、颈联中诗人先写“竹喧”再写“莲动”,因为浣女隐在竹林之中,渔舟被莲叶遮蔽,起初未见,等到听到竹林喧声,看到莲叶纷披,才发现浣女、莲舟。这样写更富有真情实感,更富有诗意。写到竹林里传来了一阵阵的歌声笑语,那是一些天真无邪的姑娘们洗罢衣服笑逐着归来了;亭亭玉立的荷叶纷纷向两旁披分,掀翻了无数珍珠般晶莹的水珠,那是顺流而下的渔舟划破了荷塘月色的宁静。在这青松明月之下,在这翠竹青莲之中,生活着这样一群无忧无虑、勤劳善良的人们。这和谐美好的生活图景,反映了诗人希望过闲适无忧无虑呃生活的向往,同时也从反面衬托出他对黑暗官场的厌恶。这两句写的很有技巧,而用笔不露痕迹,使人不觉其巧。
(13)、 评选史上最厉害八大诗人,你会选谁?清朝有一人上榜
(14)、轻生本为国,重气不关私。——南朝·江晖《雨雪曲》
(15)、山外青山楼外楼,西湖歌舞几时休。——林升《题临安邸》
(16)、纳兰性德,本名成德,字容若,号楞伽山人。满洲正黄旗人,康熙十五年(1676年)进士,授乾清门侍卫。为清初权臣明珠的儿子。其文学成就以词为最,共存词三百四十二首,以小令见长。
(17)、功名万里外,心事一杯中。——高适《送李侍御赴安西》
(18)、犹怜惯去国,疑是梦还家。——卢僎《岁晚还京台望城阙成口号先赠交亲》
(19)、王师北定中原日,家祭无忘告乃翁。--陆游《示儿》
(20)、身居高枝之上,可以傲视群虫,不用借助秋风,传声依然遥远。
2、爱国的古诗五字四行四句
(1)、长太息以掩涕兮,哀民生之多艰。--屈原《离骚》
(2)、这首七绝以一“愁”字统起。前二句意象密集:落月、啼乌、满天霜、江枫、渔火、不眠人,造成一种意韵浓郁的审美情境。后两句意象疏宕:城、寺、船、钟声,是一种空灵旷远的意境。江畔秋夜渔火点点,羁旅客子卧闻静夜钟声。所有景物的挑选都独具慧眼:一静一动、一明一暗、江边岸上,景物的搭配与人物的心情达到了高度的默契与交融,共同形成了这个成为后世典范的艺术境界。
(3)、尾联则是诗人有感而发。虽然春光已逝,但秋景更佳,愿意留下来。其喜归自然,寄情山水,崇尚恬静、淡泊的田园生活,不愿同流合污的感受。厌恶宦海之情溢于言表。
(4)、伤心庾开府,老作北朝臣。——司空曙《金陵怀古》
(5)、历览前贤国与家,成由勤俭破由奢。——李商隐《咏史二首·其二》
(6)、元知:原本知道。元,通“原”。本来。在苏教版等大部分教材中本诗第一句为“死去元知万事空”,但在老的人教版等教材中为“死去原知万事空”,因为是通假字,所以并不影响本诗的意境,尚有争议。人教版等教材多为“元”,不常用通假字。
(7)、 令狐楚、令狐绹父子在唐代政治和文学方面都是具有很大影响的人物,是著名的骈文家和诗人,父子俩与当时文坛名家都交游甚密。令狐楚骈文与韩愈的古文、杜甫的诗歌,在当时被公认为三绝。
(8)、中心愿,平虏保民安国。——宋江《满江红·喜遇重阳》
(9)、千古江山,英雄无觅,孙仲谋处。舞榭歌台,风流总被,雨打风吹去。斜阳草树,寻常巷陌,人道寄奴曾住。想当年,金戈铁马,气吞万里如虎。
(10)、首联是写雨后山中秋景,由于这里人迹罕至,自然不知山中有人来了。“空山”两字点出此外有如世外桃源,山雨初霁,万物为之一新,又是初秋的傍晚,空气之清新,景色之美妙,可以想见。
(11)、爆竹声中一岁除,春风送暖入屠苏,千门万户曈曈日,总把新桃换旧符。
(12)、风霜即使让臣子和使节受苦,但随岁月流逝我们都感激主上的恩情愈深。
(13)、(赏析)这首词表达了岳飞“精忠报国”的英雄之志,表现出一种浩然正气、英雄气质,和报国立功的信心以及乐观主义精神。字里行间充溢雄壮之气,充分表现作者忧国报国的壮志胸怀。整首词情调激昂,慷慨壮烈,充分表现的中华民族不甘屈辱、奋发图强、雪耻若渴的神威,成为反侵略的爱国名篇。
(14)、乃翁知国如知兵,塞垣草木识威名。——黄庭坚《送范德孺知庆州》
(15)、《别云间》——明代夏完淳三年羁旅客,今日又南冠。无限山河泪,谁言天地宽!已知泉路近,欲别故乡难。
(16)、欲诉奇愁无可诉,算兴亡、已惯司空见。——梁启超《金缕曲·丁未五月归国旋复东渡却寄沪上诸君子》
(17)、了却君王天下事,赢得生前身后名。——辛弃疾《破阵子·为陈同甫赋壮词以寄之》
(18)、元嘉草草,封狼居胥,赢得仓皇北顾。四十三年,望中犹记,烽火扬州路。可堪回首,佛狸祠下,一片神鸦社鼓。凭谁问,廉颇老矣,尚能饭否?
(19)、九州生气恃风雷,万马齐喑究可哀。——龚自珍《己亥杂诗·其二百二十》
(20)、山甫归应疾,留侯功复成。——张九龄《奉和圣制送尚书燕国公赴朔方》
3、关于爱国的古诗四句五言
(1)、(宋·陆游《十一月四日风雨大作》)“却将万字平戎策,换得东家种树书。”(辛弃疾《鹧鸪天》天下英雄谁敌手?曹刘!生子当如孙仲谋。
(2)、范增一去无谋主,韩信原来是逐臣。——严遂成《乌江项王庙》
(3)、一身报国有万死,双鬓向人无再青。——陆游《夜泊水村》
(4)、《春望》——唐代杜甫国破山河在,城春草木深。
(5)、 今老矣,搔白首,过扬州。倦游欲去江上,手种橘千头。二客东南名胜,万卷诗书事业,尝试与君谋。莫射南山虎,直觅富平侯。
(6)、马蹀阏氏血,旗袅可汗头。归来报明主,恢复旧神州。
(7)、没有祖国,就没有幸福。每个人必须植根于祖国的土壤里(屠格涅夫),热爱祖国,这是一种最纯洁、最敏锐、最高尚、最强烈、最温柔、最无情、最温存、最严酷的感情。一个真正热爱祖国的人,在各个方面都是一个真正的人……(苏霍姆林斯基)。
(8)、这首词上片笔墨集中写两个有情人驿馆偶遇而又倏然而别感人的一幕。青梅竹马多年不见的表兄,突然出现眼前,希望追忆勾引起多少相思情恨。可是人在眼前,痴女却不能对他面诉衷情。顷刻间心爱的人又策马而去,又只好忍看他匆匆离去,只能徒然远远地“目送楚云”,心中有多少凄楚,多少怅惘,大有往事不堪回首之慨。
(9)、万国奔腾,两宫幽陷,此恨何时雪。——黄中辅《念奴娇·炎精中否》
(10)、岳母在岳飞背上刻“精忠报国”,而岳飞确实做到了,将自己的一腔热血全部献给了自己的国家,做到了真正的精忠报国。
(11)、岳飞是一个文武双全的人,不但仗打得好,诗写得霸气,字也笔笔如刀,剑锋寒气四射。
(12)、女主人公幼卿发出一声轻轻叹息:“前事无踪” !“前事”,自然是指曾经那段共度的美好岁月,然往事如烟消渺无迹,心灵深处但只留下深深痛楚。
(13)、天意眷我中兴,吾皇神武,踵曾孙周发。——黄中辅《念奴娇·炎精中否》
(14)、商女不知亡国恨,隔江犹唱后庭花。——杜牧《泊秦淮》
(15)、不见南师久,谩说北群空。当场只手,毕竟还我万夫雄。自笑堂堂汉使,得似洋洋河水,依旧只流东?且复穹庐拜,会向藁街逢。
(16)、但使龙城飞将在,不教胡马度阴山。——王昌龄《出塞曲》
(17)、树犹如此堪重别!只使君,从来与我,话头多合。行矣置之无足问,谁换妍皮痴骨?但莫使伯牙弦绝!九转丹砂牢拾取,管精金,只是寻常铁。龙共虎,应声裂。
(18)、杨炯(650—692),字盈川,华州华阴(今陕西华阴市)人,唐代诗人。唐初文坛“四杰”之一。他自幼聪明好学,博涉经传,尤爱学诗词。
(19)、愁闷心烦只有搔首而已,致使白发疏稀插不上簪。《途中寒食题黄梅临江驿寄崔融》——唐代宋之问马上逢寒食,愁中属暮春。
(20)、岳飞“十年之功,毁于一旦!所得州郡,一朝全休!社稷江山难以中兴!乾坤世界无由再复!”岳飞“直捣黄龙府,与诸君痛饮耳”岳飞.暖风熏得游人醉,直把杭州作汴州!题临安邸(林升)。
4、爱国古诗大全100首4句五字
(1)、路漫漫其修远兮,吾将上下而求索。——屈原《离骚》
(2)、我自横刀向天笑。去留肝胆两昆仑。——清·谭嗣同《狱中题壁》
(3)、落红不是无情物,化作春泥更护花。——龚自珍《己亥杂诗·其五》
(4)、宫中羯鼓催花柳,玉奴弦索花奴手。——苏轼《虢国夫人夜游图》
(5)、何处望神州?满眼风光北固楼。千古兴亡多少事?悠悠,不尽长江滚滚流!
(6)、痴女空有遗恨不能明言,但是又难以排遣。于是她转而自怨自艾,归咎于命运:“自是荷花开较晚,孤负东风!”荷花的借喻隐约其辞,暗示自己命运多舛。
(7)、去国十年老尽、少年心。——黄庭坚《虞美人·宜州见梅作》
(8)、高适(约704年—约765年),字达夫、仲武,汉族,唐朝渤海郡(今河北景县)人,后迁居宋州宋城(今河南商丘睢阳)。唐代著名的边塞诗人,曾任刑部侍郎、散骑常侍、渤海县候,世称高常侍。
(9)、白马金鞍从武皇,旌旗十万宿长杨。——王昌龄《青楼曲二首》
(10)、宠锡从仙禁,光华出汉京。——张九龄《奉和圣制送尚书燕国公赴朔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