爱国的古诗10首陆游(文案精选88句)

粉色心情网
评论 2023-09-27 10:35:24 浏览59

爱国的古诗陆游

1、爱国诗句 古诗大全陆游

(1)、作为男人的一生,是儿子也是父亲。前半生儿子是父亲的影子,后半生父亲是儿子的影子。

(2)、选自《剑南诗稿》(上古籍出版社1985年版)

(3)、陆游一生主张抗金,收复失地,虽受到多次打击,爱国之情未减分毫,他报国抗金的诗作,反映了南宋的时代精神,为世人留下了丰富的精神食粮,鼓舞了一代又一代的后人。

(4)、驿亭之外的断桥边,梅花自开自落,无人理睬。暮色降临,梅花无依无靠,已经够愁苦了,却又遭到了风雨的摧残。梅花并不想费尽心思去争芳斗艳,对百花的妒忌与排斥毫不在乎。即使凋零了,被碾作泥土,又化作尘土了,梅花依然和往常一样散发出缕缕清香。

(5)、写到这里,我产生了一个问题:陆游晚年,据说长期住在老家山阴(绍兴),但作为高官,应该经常出入杭州(南宋首都临安)开个会什么的,他不可能不看到“西湖歌舞”“游人醉”现象,但他没有写出来(至少我没有读到过这方面的诗)。我对此的解释是:并非不见,但不能也。

(6)、诗人陆游,生平事迹大家应该都比较清楚。他是爱国诗人、将军诗人,戎马一生,诗作万首。《示儿》是他的“遗嘱”,想象自己死后“王师北定中原日”的欢乐场景,告诫自己的子孙到那时千万不要忘了与自己分享胜利的喜悦。所以,这首诗虽然属于“想象”,但更可以归入“展望”。

(7)、出自宋代陆游的《秋夜将晓出篱门迎凉有感二首》

(8)、但烈士暮年,夕阳西下,诗人自知再去戍守边疆已不现实,于是在一个风雨交加的夜里,诗人触景生情,由情生思,终于在梦中实现了自己金戈铁马驰骋战场的愿望。这两句的含义层层递进,喷薄而出,充分展现了诗人的英雄气概。诗人因为内心想着去戍守边疆,所以在夜晚难以入睡,对外面的风雨感触清晰,然后由自然中的风雨想到了国家的风雨飘摇,再由国家的风雨飘摇联想到战争中的情景,如此便自然而然地进入“铁马冰河”的梦境。

(9)、傍晚躺在这成都的古庙,眼见着落日的余晖,装点这僧房的纱窗。

(10)、其三:《秋夜将晓出篱门迎凉有感》三万里河东入海,五千仞岳上摩天。遗民泪尽胡尘里,南望王师又一年。

(11)、古人写诗感叹人生匆匆,岁月易老的篇章很多,大多格调悲凉。但陆游与他们不同,

(12)、《秋夜将晓出篱门迎凉有感》也是“想象”,可以视作诗人的“换位思考”。诗人在某个秋夜,天快亮的时候还是辗转反侧,索性起来在院中徘徊,迎着凉意渐浓的秋风,他想象北方的大好河山——“三万里河东入海,五千仞岳上摩天”,黄河、华山都是诗人曾经登临过的河山,现在却踏在金人的铁蹄之下;他想象北方的老百姓——“遗民泪尽胡尘里,南望王师又一年”,北方的遗民是那么的爱国忠君,希望大宋皇帝派军队去解救他们!所以,这首诗是诗人的“想象”,是基于现实背景的,我把它归为“现状”。

(13)、恢复河山无望,京城亦在无聊的消磨着时光,不如早点归家吧!

(14)、卜算子·咏梅:驿外断桥边,寂寞开无主。已是黄昏独自愁,更著风和雨。无意苦争春,一任群芳妒。零落成泥碾作尘,只有香如故。

(15)、   六十八岁的陆游,罢归山阴故里已经四年。但平静的村居生活并不能使老人的心平静下来。此时虽值初秋,暑威仍厉,天气的热闷与心头的煎沸,使他不能安睡。将晓之际,他步出篱门,以舒烦热,心头怅触,写下两首诗,这是其中的一首。

(16)、即使两个人还相爱,即使心中情意万千,可再也回不去了。

(17)、他告诫儿子:从书本上得到的知识终归是浅薄的,未能理解知识的真谛,要真正理解书中的深刻道理,必须亲身去实践,方能学有所成。

(18)、   这首诗虽然只有四句,但包含了丰富的内容和深刻的思想。诗的前两句用壮阔的景色来衬托后两句悲凉的心情,使诗中的感情更加沉重,使人读后产生强烈的共鸣。

(19)、此词作于公元1189年(淳熙十六年)陆游被弹劾罢官后,退隐山阴故居长达十二年这期间他回想起公元1172年(宋孝宗乾道八年),此时的陆游在西北前线重镇南郑军中任职,度过了八个多月的戎马生活,他一生中唯一一次真正亲临抗金前线,感慨万分,写下此词。译文:回想当年为了建功立业驰骋万里,单枪匹马奔赴边境戍守梁州。如今防守边疆要塞的从军生活只能在梦中出现,梦一醒不知身在何处?唯有曾穿过的貂裘,已积满灰尘变得又暗又旧。胡人还未消灭,自己的双鬓却早已白如秋霜,只能任忧国的眼泪白白地流淌。谁能料我这一生,心始终在前线抗敌,人却老死在沧洲!一个沙场建功之心,却无处作为,心愿还未实现,双鬓却已斑白,只能不甘的老死在沧洲,实在是可悲可叹。其五:《书愤五首·其一》塞上长城空自许,镜中衰鬓已先斑。出师一表真名世,千载谁堪伯仲间!

(20)、露珠结在草上,风吹黄叶飘荡,正当金秋时光。方滋啊,你的气魄真宏大豪放。感今愁,怀古忧,全被你谈笑间一扫而光。君不见羊祜曾登临岘山,观赏襄阳?

2、爱国的古诗10首陆游

(1)、这是他的遗嘱,也是他的生命绝唱。在这个人世间,他唯一牵挂的是“但悲不见九州同”。国家没有统理想没有实现,他仍然在等待,“王师北定中原”,等待南宋的军队打过淮河,收复失地。当那一天到来时,子孙祭告他时,一定告诉九泉之下的自己。为什么陆游在生命的最后一刻,念念不忘的是王师北定中原日?原来他生活的年代正是北宋灭亡,南宋北伐没有成功的时候。当时的高宗以求和、退让为基本原则。一批爱国将领像岳飞、李纲等或是被处死,或被打击,很少有人提北伐的主题。当南宋人在“西湖歌舞几时休,直把杭州作汴州”中纸醉金迷、麻木时,陆游终其一生在为收复中原而奋斗呐喊。

(2)、在以后的时间里,陆游尽管没有忘记国家的命运,朝廷却不再关心他。可是他没有放弃过对国家对民族的深深的爱。在他68岁那年,他写下 《十一月四日风雨大作》,爱国激情再次喷发。

(3)、《示儿》  死后原知万事空,但悲不见九州同。  王师北定中原日,家祭无忘告乃翁。  

(4)、陆游一生的政治生涯:早年参加考试被荐送第为秦桧所嫉;孝宗时又为龙大渊、曾觌一群小人所排挤;在四川王炎幕府时要经略中原,又见扼于统治集团,不得遂其志;晚年赞成韩侂胄北伐,韩侂胄失败后被诬陷。我们读他这首词,联系他的政治遭遇,可以看出它是他的身世的缩影。词中所写的梅花是他高洁的品格的化身。

(5)、他相信自己的才华,能为北伐贡献力量,可惜国家没给他这个机会,在一年又一年的等待中,他已垂垂老矣。

(6)、据说呀,陆游刚踏上官场不久,就发生了“泪溅龙床请北征”这个故事。讲的是陆游请皇帝御驾亲征,可他俩地位悬殊太大,一个贵为天子至尊,一个不过是纸马粒儿的八品文官,几乎见不到皇帝。好在宋朝有轮对的政策,就是官员可以轮流觐见皇上。绍兴三十一年五月,陆游好不容易见到了宋高宗。正好碰上高宗的生日,金国派来了使者,送来了贺礼,这次的贺礼特别,是一封充满挑衅的战书。要求南宋割让长江以北的土地,不答应,就要挥师南下。高宗一看到战书,吓得嚎啕大哭。他想的当然是逃跑,并且下令修宽阔的路以便逃跑。陆游这时冒犯龙颜,请求皇帝御驾亲征,难度可想而知有多大。换作别人,肯定会顺着宋高宗,可是陆游慷慨陈辞时,面对宋高宗的软弱的态度,陆游可能忘了自己的卑微身份,痛哭流涕,恳求皇上亲征,鼓舞士气。因此历史上,陆游的文字中才会出现“泪溅龙床请北征”。

(7)、可是,他生活在南宋,那是一个渴望英雄的时代,却也是一个让英雄寒心的年代。

(8)、陆游没有被婚姻和仕途不顺所击垮,怀着深厚的爱国情怀。

(9)、胡未灭,鬓先秋,泪空流。此生谁料,心在天山,身老沧洲。

(10)、青衫初入九重城,结友尽豪英。蜡封夜半传檄,驰骑谕幽并。时易失,志难城,鬓丝生。平章风月,弹压江山,别是功名。

(11)、陆游最经典的10首诗词,有爱国,有深情,总有一首打动你。

(12)、   南宋时期,金兵占领了中原地区。诗人作此诗时,中原地区已沦陷于金人之手六十多年了。此时陆游被罢斥归故乡,在山阴(今浙江绍兴)乡下向往着中原地区的大好河山,也惦念着中原地区的人民,盼望宋朝能够尽快收复中原,实现统一。

(13)、下片写梅花的品格:一任百花嫉妒,我却无意与它们争春斗艳。即使凋零飘落,成泥成尘,我依旧保持着清香。末两句即是《离骚》“不吾知其亦已兮,苟余情其信芳”,“虽体解吾犹未变兮,岂余心之可惩”的精神。比王安石咏杏:“纵被东风吹作雪,绝胜南陌碾成尘”之句用意更深沉。

(14)、   陆游这首词,确实饱含着人生的秋意,但由于词人“身老沧洲”的感叹中包含了更多的历史内容,他的阑干老泪中融汇了对祖国炽热的感情,所以,词的情调体现出幽咽而又不失开阔深沉的特色,比一般仅仅抒写个人苦闷的作品显得更有力量,更为动人。

(15)、而侠骨柔情的陆游既是才子又是孝子,却也因此留下了“东风恶,欢情薄”的爱情悲剧。给后人留下了千古名篇《钗头凤》,让人不得不悲叹!

(16)、陆游一生都是主战派,他渴望收复失地,可南宋多是主和派占上风。

(17)、哎,难道我这个驰骋沙场的杀敌能手,就成了这么个做做诗的无用之辈,像寒蝉那样?

(18)、这是陆游一首咏梅的词,其实也是陆游自己的咏怀之作。上片写梅花的遭遇:它植根的地方,是荒凉的驿亭外面,断桥旁边。驿亭是古代传递公文的人和行旅中途歇息的处所。加上黄昏时候的风风雨雨,这环境被渲染得多么冷落凄凉!写梅花的遭遇,也是作者自写被排挤的政治遭遇。

(19)、北宋被金国灭亡,无数北宋臣民沦为遗民,他们被抛弃在故乡。

(20)、这首七律结构严谨,主线突出,全诗八句无一“游”字,而处处切“游”字,游兴十足,游意不尽。

3、爱国的诗句古诗陆游

(1)、军装挂在墙上被尘土覆盖了,再也没有当年光亮的感觉,那个战场已经离他很遥远了。尘暗旧貂裘,这里借用苏秦的典故,说自己不受重用,他自己也像那件旧军装被人冷落,被人遗忘。在他的梦里、回忆里还是三十多年前那硝烟弥漫的战场。

(2)、   这是一首爱国主义诗篇,作于1192年(宋宗光绍熙三年)的秋天,诗人当时在山阴(今浙江省绍兴市)。

(3)、对别人来说,战场是危险、凄凉的,可对于他来说,战场是浪漫的、是幸福的。我想呀,原因只有一个,那就是他是对民族,对国家的深沉的爱。爱到足够强烈,才能置个人安危不顾。南郑前线的经历,成了他一生回忆的亮点。他在《书愤》中说,

(4)、梁启超曾赋诗:诗界千年靡靡风,兵魂销尽国魂空。集中十九从军乐,亘古男儿一放翁。

(5)、但陆游却没有这么想,他以一个匹夫的身份去想着“为国戍轮台”的大任,真是令人肃然起敬。

(6)、一直以来,陆游都在投闲置散中度过,每每想到沦陷的国土,没有机会上阵杀敌,心中充满愤懑。

(7)、①卜算子·咏梅:选自吴氏双照楼影宋本《渭南词》卷一。《词律》以为调名取义于“卖卜算命之人”。《词谱》以苏轼词为正体。又名《百尺楼》、《眉峰碧》、《缺月挂疏桐》等。双调,四十四字,仄韵。

(8)、一腔报复无施展,一片赤子无人欣赏,唯有化作一篇篇杰作,流传于世,激励着后来人。

(9)、“早岁那知世事艰,中原北望气如山。楼船夜雪瓜洲渡,铁马秋风大散关。塞上长城空自许,镜中衰鬓已先斑。出师一表真名世,千载谁堪伯仲间。”这首千古传诵的七律名篇,感情诚挚、气韵浑厚、言辞雅洁、语势腾纵。全诗未着一个“愤”字,却字字含愤、句句连愤,不仅书写出愤之情愫,而且点明了愤之源头,表现诗人矢志不渝的爱国之情和报国之志。

(10)、陆游34岁时,被任命为福建宁德县小吏,两年后入朝做了敕令所删定官。在地方,他尽心职守兴利除弊;上朝堂,借机进言收复失地!

(11)、山外青山楼外楼,西湖歌舞几时休?暖风熏得游人醉,直把杭州作汴州。

(12)、《秋夜将晓出篱门迎凉有感二首·其二‍‍‍‍‍‍‍‍‍‍‍‍‍‍‍‍‍》

(13)、最悲愤的爱国诗:塞上长城空自许,镜中衰鬓已先斑。

(14)、战事又起,战鼓号角声面对着风显得格外悲壮。烽火连天,明明灭灭隔江相望,如烟往事,遥想起孙权、刘备在此地共商破曹大事。当年孙刘联军的军容啊,银戈金甲千里都闪着光芒。军士野宿,万灶烟腾,正如同今日宋军一样。

(15)、楼船夜雪瓜洲渡,铁马秋风大散关。出自宋代陆游的《书愤》译文:记得在瓜州渡痛击金兵,雪夜里飞奔着楼船战舰。秋风中跨战马纵横驰骋,收复了大散关捷报频传。当年万里觅封侯。匹马戍梁州。出自宋代陆游的《诉衷情·当年万里觅封侯》

(16)、但是由于受到奸臣诬蔑陷害,陆游被贬回了老家,驰骋沙场、尽忠报国的机会很快就过去了。他后半生的大部分时间不得不长期蛰居绍兴。即便如此,陆游也一直坚守着报国信念,不忘洗雪国耻之心:“双鬓多年作雪,寸心至死如丹!”但陆游报国壮志的愿望却再没有实现的机会,在他弥留之际,还念念不忘家仇国恨,以血泪之遗憾,留下了他一生中最后的一首诗《示儿》:“死去原知万事空,但悲不见九州同。王师北定中原日,家祭无忘告乃翁!”

(17)、不但教学这两首诗可以采用“比照教学”,教学陆游《示儿》也可以结合前面两首开展“比照教学”:

(18)、守望岗楼上报更的刁斗催月落,三十岁参军到如今已经白了发。

(19)、陆游 51岁时,王炎东归后,他应范成大之邀任四川置制使司及成都府, 安抚置的参议官。陆游和范成大本为旧交。常以诗酒唱和,抒发满腔忠愤。被奉承上司之流,以不拘礼法,恃酒颓放为由嘲讽排挤。陆游索性自号放翁,就此罢官,离蜀东归。

(20)、无论是在传统知识分子的视野里,还是在当下学术语境中,“爱国主义诗人”都是陆游的不二符号。作为中国古代诗词留存最多的诗人,陆游近万首诗作词作中,近一半作品是抒写和吟咏家国情怀的。正如《唐宋诗醇》所言:“其感激悲愤、忠君爱国之诚,一寓于诗,酒酣耳热,跌宕淋漓。至于渔舟樵径,茶碗炉熏,或雨或晴,一草一本,莫不著为歌咏,以寄其意。”

4、爱国古诗陆游示儿

(1)、陆游一生不忘祖国,献出了一片赤诚之心,他的很多词作,也是如此:

(2)、唤来了乐队奏起悲壮的音乐助兴,喝起来犹如黄河水倾倒在钜野中一样。

(3)、让我们用著名学者梁启超的诗来评价陆游的一生吧: “辜负胸中十万兵,百无聊赖以诗鸣。谁怜爱国千行泪,说到胡尘意不平。”《国家》音乐起

(4)、在《水调歌头》中,在《关山月》中,在《诉衷情》中……陆游的爱国情结无处不在,他将爱国主义诗词创作拉升到了一个全新的高度,其至死不变的爱国精神和家国意念,不仅使其在同时代诗人中独树一帜、无人比肩,而且在中国文学发展史上也极为罕见。

(5)、我这样梳理三首诗,不知道对大家有无点滴启发?

(6)、夜阑卧听风吹雨,铁马冰河入梦来。出自宋代陆游的《十一月四日风雨大作二首》

(7)、   淳熙二年(1175年),陆游几经调动再回到成都时,范成大也以四川制置使的身份来到这里,旧友异地相逢,十分亲热,常在一起饮酒酬唱。陆游原本豪放不羁,这时因抗金的抱负与个人的事业都受到挫折,更是借酒浇愁,放浪形骸。因他“不拘礼法”,被一些人讥为“颓放”(《宋史》本传),并于淳熙三年被罢去知嘉州的官职。陆游索性自号“放翁”,表示对抗和蔑视的态度。但尽管他外表上旷达颓放,饮酒寻乐,内心却常常充满了忧患、愤慨和悲哀。

(8)、上上周,老师给大家带来的飞花令犹在耳边,我也在今天的诗词会上给大家带来了一个问题:

(9)、“一心装满国,一手撑起家,家是最小国,国是千万家。”唱的多好啊!古人云“天下兴亡,匹夫有责”,那么今天,我们怀揣一个幸福中国梦,将爱国之情继续传承!同建一个家,同爱一个国,爱美丽的大家,爱温馨的小家,爱奋进的昆小!

(10)、   诗人热情地赞美了沦陷区的祖国大好河山,对沦陷区百姓的痛苦予以极大的同情,而对南宋统治者不收复失地表示无比的愤慨。

(11)、   这首诗是以乐府旧题写时事,作于陆游罢官闲居成都时。诗中痛斥了南宋朝廷文恬武嬉、不恤国难的态度,表现了爱国将士报国无门的苦闷以及中原百姓切望恢复的愿望,体现了诗人忧国忧民、渴望统一的爱国情怀。全诗十二句,每四句一转韵,表达一层意思,分别写将军权贵、戍边战士和中原百姓。诗人构思非常巧妙,以月夜统摄全篇,将三个场景融成一个整体,构成一幅关山月夜的全景图。可以说,这是当时南宋社会的一个缩影。诗人还选取了一些典型事物,如朱门、厩马、断弓、白发、征人骨、遗民泪等,表现了诗人鲜明的爱憎感情。本诗语言凝练,一字褒贬,具有很强的表现力。

(12)、文章本天成,妙手偶得之。粹然无疵瑕,岂复须人为。君看古彝器,巧拙两无施。汉最近先秦,固已殊淳漓。胡部何为者,豪竹杂哀丝。后夔不复作,千载谁与期?

(13)、《秋夜将晓出篱门迎凉有感》  三万里河东入海,五千仞岳上摩天。  遗民尽泪胡尘里,南望王师又一年。  

(14)、这一句,陆游用九个字说尽了自己人生的不得志,回首人生,两鬓斑白,垂垂老矣。雄心虽在,壮志难酬。而中原大地,强虏未扫。这真是前所未有的苍凉啊!

(15)、当朝廷军队收复中原失地的那一天到来之时,你们举行家祭,千万别忘把这好消息告诉你们的父亲! 

(16)、译文:啊,楚国即使只剩下三户人家,最后也一定能报仇灭秦。难道我堂堂中华大国,竟会没有一个能人,把金虏赶出边关?

(17)、写这首诗时,离靖康之耻过去了半个世纪,南宋没有决心与斗志。遗民在这样的夜晚,会流下多少泪水?一想到统治者的软弱,想到战士的艰苦与壮志难酬,感情在诗中奔泻。他用笔在战斗,在呐喊,在挥洒爱国激情。

(18)、在寂静的冬夜里,陆游忘我的读书,他想起小儿子,于是写下此诗送给他。

(19)、投笔书生古来有,从军乐事世间无!陆游28岁参加进士考试,因名列第居位于秦桧孙子秦埙之上,由此惹怒了宰相,在榜单上报时将他除名。直到秦桧死后,陆游才得以被朝廷起用,但还是因力主抗战,恢复神州,被主张投降议和的奸臣张焘等人所压制陷害。宦海浮沉,两起两落,始终找不到报国的机会。

(20)、这首诗作于公元1186年(宋孝宗淳熙十三年),此时的陆游已经年过六旬,以是苍老之年,却惨被罢官,挂着一个空衔在故乡蛰居。想到山河破碎,国家动荡,感于世事多艰,小人误国而“书生无地效孤忠”,于是诗人郁愤之情便喷薄而出。译文:想当初我自比万里长城,立壮志为祖国扫除边患。到如今垂垂老鬓发如霜,盼北伐盼恢复都成空谈。不由人缅怀那诸葛孔明,出师表真可谓名不虚传,有谁像诸葛亮鞠躬尽瘁,率三军复汉室北定中原!陆游通过自己不由的想到了当年的蜀汉丞相诸葛亮,出师未捷身先死,一生大业未能成,这不是和自己一样的结局吗?不由的更加悲痛伤感。

5、爱国的诗句,陆游

(1)、江南失地繁华不再,空无一人的民宅,诉说着那个亘古的道理:兴,百姓苦;亡,百姓苦。

(2)、中国古代诗歌中,每当国难当头、民族危殆之际,家国情怀总会大放异彩。陆游继承光大了这一传统,并将其弘扬到前无古人的高度。事实上,家国情怀不仅贯穿了陆游60余载的创作历程,而且几乎融入他的全部生命,成为放翁诗词的主线与灵魂。梁启超在《读陆放翁集》中就曾感言:“诗界千年靡靡风,兵魂销尽国魂空。集中十九从军乐,亘古男儿一放翁。”

(3)、陆游诗中的爱国情怀,是当时人民反抗外来侵略者的精神力量。其经典诗作《十一月四日风雨大作二首·其二》,是陆游68岁时留下的一首爱国诗篇:“僵卧孤村不自哀,尚思为国戍轮台。夜阑卧听风吹雨,铁马冰河入梦来。”

(4)、记得在瓜州渡痛击金兵,雪夜里飞奔着楼船战舰。秋风中跨战马纵横驰骋,收复了大散关捷报传。

(5)、该诗将陆游的爱国主义思想体现到了极致,同时也让诗中悲壮的气氛,变得豪迈起来。全诗虽只有四句,但句句动人心弦,所蕴含的磅礴气势,读来令人荡气回肠。

(6)、陆游和唐婉本为情投意合的夫妻,却因为陆母的干涉而劳燕分飞。多年后,当他们在沈园重逢时,唐婉已嫁为他人妇。

(7)、这一句是陆游临终时的绝笔诗,如果按时间来排序的话,应该在最后赏读。但正因为这是陆游遗嘱里的句子,所以就显得尤为重要了,说到陆游的爱国诗,飞花君第一个就想到了这一句。

(8)、国仇还没报,壮士已衰老;匣中宝剑耐不了寂寞,半夜里发出阵阵吟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