爱国的古诗10首五言绝句诗(文案精选78句)

粉色心情网
评论 2023-09-27 10:35:02 浏览59

爱国的古诗10首五言绝句

1、爱国的古诗10首五言绝句,四句

(1)、用心休为鼠无牙。九天云净方怜月,一夜风高便厌花。

(2)、这首诗表现了一种清静安详的境界。全诗的格调幽静闲远,仿佛诗人的心境与自然的景致全部融为一体了。

(3)、诗歌的创作多用比、兴,然而“赋”──直接叙述或描写也是不可少的。尤其是直接叙述,往往比描写更难驾御,这就要求诗人要有敏锐的目光,能抓住典型环境中的典型细节,将感情倾注于其中。这首诗的特色就在于此。诗中的典型细节在于两个字──“等”和“询”。父老岁岁年年在等着“王师北定中原日”,几乎到了望穿双眼,几乎要化作“望驾石”,其强烈的愿望和痛苦的心情自然就融于“等”字中。而含泪失声的“询”则惟妙惟肖地描绘出父老的神情,那颤颤巍巍的身影,如在眼前,那哽哽咽咽的声调,尤在耳旁,真是“沉痛不可多读”。而“几时真有”更是意味深长,早也盼,晚也盼,朝思暮想,朝朝暮暮州桥畔,伫立凝眸,企首悬望,父老们的急切心情溢于言表。“遗民泪尽胡尘里,南望王师又一年。”这是他们的弦外之音,因为他们的热切盼望一次又一次地变成失望。而诗人的无言以对,可谓“此时无声胜有声”。

(4)、生当作人杰,死亦为鬼雄。至今思项羽,不肯过江东。

(5)、国家沦陷只有山河依旧,春日的城区里荒草丛生。

(6)、这首诗描绘了鹿柴傍晚时分的幽静景色。诗的绝妙处在于以动衬静,以局部衬全局,清新自然,毫不做作。

(7)、苍松下,我询问了年少的学童;他说,师傅已经采药去了山中。他还对我说,就在这座大山里,可山中云雾缭绕,不知他行踪。

(8)、译文:功名在万里之外,心声在一杯之中。虏障在燕支之北,长安在太白之东。

(9)、这首诗是写劳动的艰辛,劳动果实来之不易。第二句“锄禾日当午,汗滴禾下土”描绘出在烈日当空的正午,农民仍然在田里劳动,这两句诗选择特定的场景,形象生动地写出劳动的艰辛。有了这两句具体的描写,就使得第四句“谁知盘中餐,粒粒皆辛苦”的感叹和告诫免于空洞抽象的说教,而成为有血有肉、意蕴深远的格言。

(10)、诗的头句“山外青山楼外楼”,诗人抓住临安城的特征——重重叠叠的青山,鳞次栉比的楼台。这样首先描写了祖国大好山河,起伏连绵的青山,楼阁接着一个,这是多么美好的自然。从诗歌创作来说,诗人描写山河的美好,表现出的是一种乐景。接着写到:“西湖歌舞几时休?”诗人面对国家的现实处境,触景伤情。这样美好的大好山河,却被金人占有。诗句中一个“休”字,不但暗示了诗人对现实社会处境的心痛,更为重要的是表现出诗人对当政者一味“休”战言和、不思收复中原失地、只求苟且偏安、一味纵情声色、寻欢作乐的愤慨之情。在诗人的心中,“西湖歌舞”正是消磨抗金斗志的淫靡歌舞。他此时是多么希望这样的歌舞快“休”了。这里,诗人运用反问手法,不但强化了自己的对这些当政者不思收复失地的愤激之情,也更加表现出诗人对国家命运的担忧而产生的忧伤之感。

(11)、(8)泪尽:眼泪流干了,形容十分悲惨、痛苦。

(12)、历览前贤国与家,成由勤俭破由奢。——李商隐《咏史二首·其二》

(13)、    此诗是陆游爱国诗中的又一首名篇。陆游一生致力于抗金斗争,一直希望能收复中原。虽然频遇挫折,却仍然未改变初衷。从诗中可以领会到诗人的爱国激情是何等的执着、深沉、热烈、真挚。也凝聚着诗人毕生的心事,诗人始终如一地抱着当时汉民族必然要光复旧物的信念,对抗战事业具有必胜的信心。题目是《示儿》,相当于遗嘱。在短短的篇幅中,诗人披肝沥胆地嘱咐着儿子,无比光明磊落,激动人心。浓浓的爱国之情跃然纸上。

(14)、陆游象秋夜将晓出篱门迎凉有感南宋陆游三万里河东入海,五千仞岳上摩天。

(15)、操吴戈兮被犀甲,车错毂兮短兵接。——屈原《国殇》

(16)、此诗虽然只有二十字,却以千均巨椽,绘下北国河山的磅礴气势和壮丽景象,令人襟怀豪放。诗人受大自然震撼的心灵,悟出的是朴素而深刻的哲理,能够催人抛弃固步自封的浅见陋识,登高放眼,不断拓出愈益美好的崭新境界。清代诗评家也认为:“王诗短短二十字,前十字大意已尽,后十字有尺幅千里之势。”这首诗是唐代五言诗的压卷之作,王之涣因这首五言绝句而名垂千古,鹳雀楼也因此诗而名扬中华。

(17)、呜呼!楚虽三户能亡秦,岂有堂堂中国空无人。

(18)、年少万兜鍪,坐断东南战未休。天下英雄谁敌手?曹刘。生子当如孙仲谋。

(19)、诗中的“落红”、“化作”两句是历来传颂的经典名句。诗人用移情于物的手法,借落花翻出新意,为我们展示了一个极为瑰丽的境界:“落红不是无情物,化作春泥更护花”!在诗人看来,落花作为个体,它的生命是终止了;但一当它化作春泥,就能保护、滋养出新的花枝,它的生命就在下一代群体身上得以延续,体现出真正的生命价值--终将孕育出一个繁花似锦、绚丽灿烂的春天!这哪里是落花的葬词?这分明是一首新生命的歌!

(20)、长将气度随天道,不把言词问世徒。——七言·出自唐·吕岩《七言》

2、爱国的古诗10首五言绝句诗

(1)、(古诗今译)三万里黄河东流入大海,五千仞华山高耸接青天。铁蹄下遗民欲哭已无泪,盼望官军收失地又一年。

(2)、诗的题材极为广泛,内容丰富,其中表现抗金报国的作品,最能反映那个时代的精神。诗的风格豪放,气魄雄浑,近似李白,故有“小太白”之称。

(3)、思想感情  这首诗表达了作者爱国和忧国忧民的思想感情。

(4)、   《夏日绝句》是宋代词人李清照创作的一首五言绝句。这是一首借古讽今、抒发悲愤的怀古诗,起笔落处,端正凝重,力透人胸臆,直指人脊骨。

(5)、家国兴亡自有时,吴人何苦怨西施。——罗隐《西施》

(6)、幽静的山谷里看不见人,只听到人说话的声音。落日的影晕映入了深林,又照在幽暗处的青苔上。

(7)、随后举行了阅兵式和庆祝游行。朱德三军总司令检阅了陆海空三军,宣布了“解放军司令部命令”,命令解放军迅速消灭国民d残余力量,解放所有未解放的土地。同日,北京新华广播电台对在天安门广场举行的中华人民共和国开国大典进行了现场直播。

(8)、文天祥人生自古谁无死,留取丹心照汗青林则徐的“苟利国家生死以,岂因祸福避趋之”晏殊和尚的诗句“:契阔死生君莫问,行云流水一孤僧.无端欢笑无端哭,纵有欢肠已成冰.”捐躯赴国难,视死忽如归.——曹植《白马篇》以家为家,以乡为乡,以国为国,以天下为天下.——《管子·牧民》临患不忘国,忠也.——《左传·昭公元年》长太息以掩涕兮,哀民生之多艰.——屈原《离骚》苟利国家,不求富贵.——《礼记·儒行》捐躯赴国难,视死忽如归.——曹植《白马篇》烈士之爱国也如家.——葛洪《抱朴子·外篇·广譬》烈士:有抱负.有作为的人.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范仲淹《岳阳楼记》位卑未敢忘忧国.——-陆游《病起书怀》王师北定中原日,家祭无忘告乃翁.——陆游《示儿》人生自古谁无死,留取丹心照汗青.——文天祥《过零丁洋》精忠报国.——《宋史·岳飞列传》天下兴亡,匹夫有责.——麦孟华《论中国之存亡决定于今日》唐·李梦阳:向北望星提剑立,一生长为国家忧.明·于谦:一片丹心图报国,两行清泪为忠家.宋·陆游:一身报国有万死,双鬓向人无再青.三国志:忧国忘家,捐躯济难.唐·李白:中夜四五叹,常为大国忧.位卑未敢忘忧国.——-陆游《病起书怀》。

(9)、何处夜行好,月明白笴陂。山光摇积雪,猿影挂寒枝。

(10)、此时虽值初秋,暑威仍厉,天气的热闷与心头的煎沸,使他不能安睡。将晓之际,他步出篱门,以舒烦热,心头怅触,写下两首诗。

(11)、   译文:青山无尽楼阁连绵望不见头,西湖上的歌舞几时才能停休?

(12)、  “人生自古谁无死,留取丹心照汗青。”让赤诚的心如一团火,照耀史册,照亮世界,照暖人生。用一照字,显示光芒四射,英气逼人。据说张弘范看到文天祥这首诗,尤其是尾联这两句,连称:“好人,好诗!”诚然文天祥把做诗与做人,诗格与人格,浑然一体。千秋绝唱,情调高昂,激励和感召古往今来无数志士仁人为正义事业英勇献身。

(13)、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范仲淹《岳阳楼记》

(14)、此时虽值初秋,暑威仍厉,天气的热闷与心头的煎沸,使他不能安睡。将晓之际,他步出篱门,以舒烦热,心头怅触,写下两首诗。

(15)、这是白居易十六岁的作品,也是传诵千古的名篇。他历来反对“嘲风雪,弄花草”而无所寄托的作品,在这诗中诗人将春草和送别有机地结合起来,表达了送别友人时的依依不舍之情。首句紧扣题目,写出眼前景色,同时又交待出送别时的特定环境:古原上青草茂盛,正是一派春日景象。第二句进一步写出原上野草的的生长规律,暗寓深长的感叹。四两句由上句生发开来,歌颂了春草顽强的生命力。野火虽烧而“不尽”,春风吹过则“又生”,野火之貌似强大,春风之温润强劲,春草之顽强坚韧,作者仅用十个字就精炼地表现了出来,从而使这两句诗成为寓意深刻、极富哲理的名句。六两句进一步描写春草的勃勃生机:生机的野草的芳香播散在古老的道路上,阳光下的绿色一望无际,远远连接着荒凉的古城。“侵”、“接”二字用得生动形象,十分精当。最后两句补足“送别”之意,感情深沉而并不悲伤,是意味深长的绝好结尾。

(16)、《西门山》崆峒小麦熟,且愿休王师。请公问主将,焉用穷荒为。饥鹰未饱肉,侧翅随人飞。高生跨鞍马,有似幽并儿。脱身簿尉中,始与捶楚辞。借问今何官,触热向武威答云一书记,所愧国士知。人实不易知,更须慎其仪。十年出幕府,自可持旌麾。此行既特达,足以慰所思。男儿功名遂,亦在老大时。常恨结欢浅,各在天一涯。又如参与商,惨惨中肠悲。惊风吹鸿鹄,不得相追随。黄尘翳沙漠,念子何当归。边城有馀力,早寄从军行。

(17)、自晓谷神通此道,谁将理性欲修真。——七言·出自唐·吕岩《七言》

(18)、俗话说:熟读《唐诗三百首》,不会吟诗也会吟。《唐诗三百首》中收录了29首五言绝句,今天分享10首如画一般的五言绝句,清丽绝美,每一首都值得背下来。

(19)、出征的战士应当高唱军歌胜利日来。决心把满族统治者赶出山海关。

(20)、以「胡尘」作「泪尽」的背景,感情愈加沉痛。结句「南望王师又一年」,一个「又」字扩大了时间的上限。

3、爱国的古诗,五言绝句

(1)、??风回云断雨初晴,返照湖边暖复明。乱点碎红山杏发,平铺新绿水苹生。翅低白雁飞仍重,舌涩黄鹂语未成。不道江南春不好,年年衰病减心情。——唐·白居易《南湖春早》

(2)、一寸丹心图报国,两行清泪为思亲。——于谦《立春日感怀》

(3)、译文:我本来知道,当我死后,人间的一切就都和我无关了;唯一使我痛心的,就是我没能亲眼看到祖国的统一。

(4)、人生自古谁无死,留取丹心照汗青。——文天祥《过零丁洋》

(5)、战士只知道在战场上,要为国捐躯。何必考虑把尸体运回家乡。

(6)、林则徐的“苟利国家生死以,岂因祸福避趋之”

(7)、范成大《州桥》:“州桥南北是天街,父老年年等驾回。忍泪失声问使者:‘几时真有六军来’”

(8)、三顾频烦天下计,两朝开济老臣心。——杜甫《蜀相》

(9)、五言绝句,以此为落想时第一义。唯盛唐人能得其妙,如:“君家住何处?妾住在横塘。

(10)、诸葛大名垂宇宙,宗臣遗像肃清高。——杜甫《咏怀古迹五首·其五》

(11)、暖洋洋的香风吹得贵人如醉,简直是把杭州当成了那汴州。

(12)、⑹抵:值,相当。⑺白头:这里指白头发。搔:用手指轻轻的抓。

(13)、捐躯赴国难,视死忽如归。——曹植《白马篇》

(14)、愁闷心烦只有搔首而已,致使白发疏稀插不上簪。

(15)、《陪李北海宴历下亭》东藩驻皂盖,北渚凌青荷。海内此亭古,济南名士多。云山已发兴,玉佩仍当歌。修竹不受暑,交流空涌波。蕴真惬所遇,落日将如何。贵贱俱物役,从公难重过。

(16)、孰云网恢恢,将老身反累。——五言·出自唐·杜甫《梦李白二首·其二》

(17)、译文:刚满十五岁的少年就出去打仗,到了八十岁才回来。路遇一个乡下的邻居,问:“我家里还有什么人?”

(18)、  这首古诗,截取了一个生动的场面,有人物、有环境、有情节、有对话,完全可以作为一篇小小说来看。环境背景,是第一句的交代,州桥,是一个特定的环境,因为其南北是御路,作者经过此地,不直写自己内心的亡国之痛,而是从对面写来,写中原父老的感情。丧国的痛楚,沦为异邦蹂躏的凄惨,令中原父老苦不欲生。这里,“父老”是宋金两个时期的人,他们对故国的怀念远比青年人深切,所以让其出场很典型;同时,这也是实情。他们盼了几十年,忽然见到宋朝使者,有多少委曲要诉说呀!可他们强行忍住,因为屈辱的遭遇虽然难堪,盼望官军的情绪最是激烈。接下来,两句忍泪失声的询问,是这个场面的高潮,突然收结。从内容上看,这样更深刻地表现了中原人民盼望北伐的心情;从艺术上说,在感情的顶点收结是诗歌创作的妙法,往往起到语尽不尽的效果。此诗正是如此,诗在到达顶点时戛然而止,可是并非语意都尽,而是余音袅袅。诗人没有以使者身份回答“父老”的问题,也没有以作者口吻发表议论;但他的感情已经与诗笔叙说的事实、描绘的形象融合为一了。如果一定要作想象的话,那范成大可能只是无言以对,因为南宋统治者的既定政策根本不想收复失地,这是十分可悲的。因此此诗对南宋王朝的投降政策也有一定的批判。

(19)、明·于谦:一片丹心图报国,两行清泪为忠家。

(20)、胡尘:指侵略者的铁蹄践踏扬起的尘土。胡:中国古代对北方和西方民族的泛称。

4、爱国诗句 古诗大全五言

(1)、  王昌龄(698—756),字少伯,河东晋阳(今山西太原)人。盛唐著名边塞诗人,后人誉为“七绝圣手”。早年贫贱,困于农耕,年近不惑,始中进士。初任秘书省校书郎,又中博学宏辞,授汜水尉,因事贬岭南。与李白、高适、王维、王之涣、岑参等交厚。开元末返长安,改授江宁丞。被谤谪龙标尉。安史乱起,为刺史闾丘所杀。其诗以七绝见长,尤以登第之前赴西北边塞所作边塞诗最著,有“诗家夫子王江宁”之誉(亦有“诗家天子王江宁”的说法)。

(2)、捐躯赴国难,视死忽如归。——曹植《白马篇》

(3)、全诗共分三章。第一章(第1节),描写小伙子见到一位漂亮的姑娘,从而引起的爱慕的感情和求婚的愿望。第二章(第3节),描写小伙子求婚,苦于无法,求之不得,因而朝思暮想,寝食不安的苦恋情形。第三章(第5节),描写小伙子结婚成梦,梦想成婚的欢乐场景。

(4)、??雨歇杨林东渡头,永和三日荡轻舟。故人家在桃花岸,直到门前溪水流。——唐·常建《三日寻李九庄》

(5)、《登鹳雀楼》是盛唐诗人王之涣的一首五言绝句,前两句写的是自然景色,但开笔就有缩万里于咫尺,使咫尺有万里之势;后两句写意,写的出人意料,把哲理与景物、情势溶化得天衣无缝,成为鹳雀楼上一首不朽的绝唱。

(6)、江南女子每天都要去采莲,莲花塘很大,所以总是很晚回家。她们用竹篙撑船的时候小心翼翼,害怕溅起的水弄湿了自己的红衣裙。

(7)、荆溪水浅,白石露出,天气寒冷,红叶稀疏。山路上本来没有下过雨,山谷松柏青翠如滴,我的衣衫也被这满眼的绿衣打湿了。

(8)、连绵的战火已经延续到了现在,家书难得,一封抵得上万两黄金。愁绪缠绕,搔头思考,白发越搔越短,简直插不了簪了。

(9)、最后一句“家祭无忘告乃翁”,情绪又一转,无奈自己已经看不到祖国统一的那一天,只好把希望寄托于后代子孙。于是深情地嘱咐儿子,在家祭时千万别忘记把“北定中原”的喜讯告诉你的父亲。表达的诗人坚定的信念和悲壮的心愿,充分体现了年迈衰老的陆游爱国、报国之情,从中受到感染,加深热爱祖国的情感。

(10)、没有强烈的言语,只有从容淡淡地叙述,在如霜的秋日夜晚,还有友人记挂着你,景美,情更悠。

(11)、五:君王城上竖降旗,妾在深宫那得知?十四万人齐解甲,更无一个是男儿!——花蕊夫人《述国亡诗》

(12)、这首小诗轻捷洒脱,寥寥数语,就在读者面前展示了一幅线条流畅,动态鲜明的舞台人物速写图。

(13)、这是悲壮深沉的心声。诗境雄伟、严肃、苍凉、悲愤,读之令人奋起。

(14)、译文:功名在万里之外,心声在一杯之中。虏障在燕支之北,长安在太白之东。

(15)、世人若被明日累,春去秋来老将至。——七言·出自明·钱福《明日歌》

(16)、陆游《示儿》:“死去原知万事空,但悲不见九州同。王师北定中原日,家祭无忘告乃翁。”

(17)、靖康耻,犹未雪;臣子恨,何时灭?驾长车,踏破贺兰山缺。

(18)、不过王夫之认为只有盛唐绝句能得意余言外的妙境,则未必尽然。他所举崔颢《长干行》,含情脉脉,蕴藉有致,实为诗意之一境,如司空图《诗品·含蓄》标举的“不着一字,尽得风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