孟子的诗句名言警句
1、孟子的10大名句
(1)、夫人必自侮,然后人侮之;家必自毁,而后人毁之;国必自伐,而后人伐之。
(2)、趁年轻少壮去探求知识,它将弥补由于年老而带来的亏损。——达芬奇
(3)、格言大意:人一定要自爱,而后才能被他人所爱;人一定要自尊,而后才能被他人尊敬。这句话强调了人要自尊自爱。自尊自爱,就是在品格、行为上严格要求自己,这样才能得到别人的尊敬。
(4)、少壮不努力,老大徒伤悲。——汉乐府《长歌行》
(5)、爱人不亲,反其仁;治人不治,反其智;礼人不答,反其敬;行有不得者皆反求诸己,其身正而天下归之。
(6)、格言大意:一句话已经说出口了,就是用四匹马拉车去追也难追回。这是对信守承诺的形象说法。一个人,一旦对别人做出了承诺,无论遇到多么大的困难,都有责任去兑现。
(7)、(39)夫人必自侮,然后人侮之;家必自毁,而后人毁之;国必自伐,而后人伐之。
(8)、格言大意:自满会招来损害,谦虚则会获得益处。这句话点明自满和谦虚的弊与利。自满使人沾沾自喜,裹足不前;谦虚才能让人不断进步,不断有所得。
(9)、君子喻于义,小人喻于利。——《论语·里仁》
(10)、路漫漫其修远兮,吾将上下而求索。——屈原《离骚》
(11)、桀纣之失天下也,失其民也;失其民者,失其心也。得天下有道:得其民,斯得天下矣;得其民有道:得其心,斯得民矣;得其心有道:所欲与之聚之,所恶勿施,尔也。
(12)、 少壮不努力,老大徒伤悲。——汉乐府古辞《长歌行》
(13)、天行健,君子以自强不息;地势坤,君子以厚德载物。——《周易》
(14)、海不辞水,故能成其大; 山不辞土石,故能成其高。——《管子·形势解》
(15)、出淤泥而不染,濯清涟而不妖。——周敦颐《爱莲说》
(16)、争地以战,杀人盈野;争城以战,杀人盈城,此所谓率土地而食人肉,罪不容于死。
(17)、水至清则无鱼,人至察则无徒。——《汉书·东方朔传》
(18)、虽有天下易生之物,一日暴之,十日寒之,未有能生者也。
(19)、格言大意:爱别人的人,别人总会爱他;尊敬别人的人,别人总会尊敬他。这两句话意在说明人们之间的感情是互动的,关爱、尊敬别人,也就能得到别人的关爱、尊敬。
(20)、《孟子》一书,属语录体散文集,是孟子的言论汇编,由孟子及其弟子共同编写完成,倡导“以仁为本”。
2、孟子诗句中的名句
(1)、(36)诸侯之宝三:土地、人民、政事,宝珠玉者,殃必及身。
(2)、译文:即使是一顿粥、一顿饭,也应当想到它来得不容易;即使是半根丝、半缕线,也要想到劳作的艰辛。这是我国传统的“治家格言”,它提醒人们要时刻注意节约用度,珍惜劳动果实。
(3)、格言大意:老百姓的生计在于辛勤劳作,只有勤于劳作,财物才不会匮乏。这句话阐明了一个朴素的道理,即只有辛勤劳动才能创造财富。
(4)、三人行,必有我师焉,择其善者而从之,其不善者而改之。
(5)、虽有天下易生之物,一日暴之,十日寒之,未有能生者也。
(6)、译文:人之所以比禽兽尊贵,是因为人懂得“礼”啊。后人常用这句话说明“礼”在我们生活中的重要性。讲究“礼”,是有修养、有道德的表现。
(7)、与朋友交,言而有信。——《论语·学而》
(8)、译文:自己不喜欢的事,不要强加在别人身上。这句话讲的是与人为善的处世态度,那就是要将心比心,善于站在别人的角度考虑问题。
(9)、世界上最快乐的事,莫过于为理想而奋斗。——苏格拉底
(10)、取之有度,用之有节,则常足。——《资治通鉴》卷二百三十四
(11)、宣父犹能畏后生,丈夫未可轻年少。——李白《上李邕》
(12)、庖有肥肉,厩有肥马,民有饥色,野有饿莩,此率兽而食人也。
(13)、惟仁者宜在高位。不仁而在高位,是播其恶于众也。
(14)、莫愁前路无知已,天下谁人不识君。——(唐)高适
(15)、世事洞明皆学问,人情练达即文章。——《红楼梦》
(16)、君子有三乐,而王天下不与存焉。父母俱在,兄弟无故,一乐也;仰不愧于天,俯不怍于人,二乐也;得天下英才而教育之,三乐也。
(17)、不识庐山真面目,只缘身在此山中。——苏轼《题西林壁》
(18)、—年之计在于春,—日之计在于晨。——《南阳萧绎》
(19)、译文:尽管道路漫长而遥远,我还是要为追求真理上天如地去探求。这是屈原表明自己决心的诗句。后人经常以用这两句诗,表达对真理和对事业不懈探索和追求的决心。
(20)、(26)贼仁者谓之“贼”,贼义者谓之“残”。残贼之人谓之“一夫”。闻诛一夫纣,未闻弑君也。
3、孟子的诗句名言警句摘抄
(1)、非礼勿视,非礼勿听,非礼勿言,非礼勿动。——孔子
(2)、大意>不得志的时候就要管好自己的道德修养,得志的时候就要努力让天下人就是指百姓都能得到好处
(3)、会当凌绝顶,一览众山小。——杜甫《望岳》
(4)、兽相食,且人恶之,为民父母,行政不免於率兽而食人,恶在其为民父母也。
(5)、良药苦口利于病,忠言逆耳利于行。——《孔子家语》
(6)、路曼曼其修远兮,吾将上下而求索。——屈原《离骚》
(7)、译文:小乌鸦还懂得把食物吐出来给父母吃,羊羔吃奶的时候还知道跪着向母亲表示感谢;人要是不孝敬他的双亲,就连**也不如啊!这是劝导人们行孝的歌谣。一个人从出生到长大成人,不知凝聚了养育者的多少心血与艰辛!孝敬养育过自己的亲人,是每个人都应该做的。
(8)、不畏浮云遮望眼,只缘身在最高层。——王安石《登飞来峰》
(9)、鱼,我所欲也,熊掌亦我所欲也;二者不可得兼,舍鱼而取熊掌者也。生亦我所欲也,义亦我所欲也;二者不可得兼,舍生而取义者也。
(10)、山重水复疑无路,柳暗花明又一村。——陆游《游西山村》
(11)、格言大意:有计划地索取,有节制地消费,就会常保富足。这句话说明了节俭的意义。物质财富和资源总是有限的,不能挥霍滥用。只有精打细算,量入为出,才不会有后顾之忧。
(12)、格言大意:水太清了就不会有鱼,人过分苛求就没有同伴了。这句话说明,与人相处,要有宽容的态度。过于苛求,就难以发现别人的优点,不能与别人合作,最终导致自我孤立。
(13)、译文:别人指出自己的过错,自己反而很高兴。这就是我们常说的“闻过则喜”。子路是孔子的学生,为人较粗犷,但却有“闻过则喜”的好品质,所以孟子用这句话赞美子路。
(14)、清水出芙蓉,天然去雕饰。——李白《经乱离后天恩流夜郎忆旧游书怀赠江夏韦太守良宰》
(15)、不飞则已,一飞冲天;不鸣则已,一鸣惊人。——《史记·滑稽列传》
(16)、文王之囿方七十里,刍荛者往焉,雉免者往焉。与民同之,民以为小,不亦宜乎!
(17)、这样的气势,不仅仅因为文辞酣畅、音律优美,更是因为孟子对于儒家的坚定信仰,以及“舍我者其谁”的天下担当。
(18)、持之有故,言之成理。——《荀子·非十二子》
(19)、故天将降大任于斯人也,必先苦其心志,劳其筋骨,饿其体肤,空乏其身,行拂乱其所为,所以动心忍性,曾益其所不能。
(20)、临渊羡鱼,不如归而结网。——《汉书·志·礼乐志》
4、孟子名言名句15句带诗意
(1)、夫人必自侮,然后人侮之;家必自毁,而后人毁之;国必自伐,而后人伐之。孟子语录
(2)、格言大意:大海不嫌弃任何水流,因此能成就它的大;高山不拒绝任何泥土石块,因此能成就它的高。这两句话说明,想成就一番大事业,就不能计较细微小事,要有大海一样的胸怀和高山一样的气度。
(3)、人谁无过?过而能改,善莫大焉。——《左传·宣公二年》
(4)、大意>拥有道义的人得到的帮助就多,失去道义的人得到的帮助就少。帮助的人少到极点时,连亲戚也会叛离;帮助的人多到极点时,全天下的人都会顺从。
(5)、尊贤使能,俊杰在位,则天下之士皆悦而愿立于其朝矣。
(6)、 故天将降大任于斯人也,必先苦其心志,劳其筋骨,饿其体肤,空乏其身,行弗乱其所为,所以动心忍性,曾益其所不能。
(7)、译文:多多要求自己而少要求别人。这是孔子关于如何待已待人的原则,他认为只要做到这一点,人与人之间就可以减少怨恨,增加和睦。
(8)、长风破浪会有时,直挂云帆济沧海。——李白《行路难》
(9)、故天将降大任于斯人也,必先苦其心志,劳其筋骨,饿其体肤,空乏其身,行拂乱其所为,所以动心忍性,增益其所不能。
(10)、格言大意:有羞耻心就接近勇敢了。这句话把羞耻心和勇气联系起来,强调了能够认识到错误,知道羞耻,也是一种勇敢。
(11)、杨子取为我,拔一毛而利天下,不为也。墨子兼爱,摩顶放踵利天下,为之。
(12)、格言大意:纵观历史,大到邦国,小到家庭,无不是兴于勤俭,亡于奢靡。这两句诗从历史经验中,总结出勤俭和奢侈关系到国家兴亡的教训,成为警世名言。
(13)、不以规距,不能成方员(圆)。不以六律,不能正五音。
(14)、三人行,必有我师焉,择其善者而从之,其不善者而改之。——《论语·述而》
(15)、格言大意:在普天下人忧虑之前,自己首先忧虑了;在普天下人都快乐之后,自己才快乐。这两句话抒发了吃苦在前、享乐在后的高尚情怀和以天下为已任的博大胸襟,一直给后人以激励。
(16)、人固有一死,或重于泰山,或轻于鸿毛。——司马迁《报任安书》
(17)、故天将降大任于斯人也,必先苦其心志,劳其筋骨,饿其体肤,空乏其身,行拂乱其所为,所以动心忍性,增益其所不能。
(18)、山不辞土石,故能成其高。——《管子·形势解》
(19)、君子以仁存心,以礼存心。仁者爱人,有礼者敬人。爱人者人恒爱之,敬人者人恒敬之。
(20)、会当凌绝顶,一览众山小。——杜甫《望岳》
5、孟子的十句名言警句
(1)、何须论得丧?才子词人,自是白衣卿相。——柳永《鹤冲天》
(2)、代表作有《鱼我所欲也》《得道多助,失道寡助》和《生于忧患,死于安乐》,《寡人之于国也》编入中学语文教科书中。
(3)、格言大意:读书人虽然有学问,但是亲身实践才是根本。这句话指出,从书本上得来的知识是间接的,一定要经过实践的检验才能得到完善,而实践本身又是学习知识的最终目的。
(4)、(13)五亩之宅,树之以桑,五十者可以衣帛矣。鸡豚狗彘之畜,无失其时,七十者可以食肉矣。百亩之田,勿夺其时,八口之家可以无饥矣。谨庠序之教,申之以孝悌之义,颁白者不负戴于道路矣。
(5)、问渠哪得清如许,为有源头活水来。——朱熹《观书有感》
(6)、有为者辟若掘井,掘井九轫而不及泉,犹为弃井也。
(7)、故天将降大任于是人也,必先苦其心志,劳其筋骨,饿其体肤,空乏其身,行拂乱其所为,所以动心忍性,曾益其所不能。
(8)、君子之所以教者五:有如时雨化之者,有成德者,有达财者,有答问者,有私淑艾者。此五者,君子之所以教也。
(9)、穷则独善其身,达则兼济天下。——《孟子·尽心上》
(10)、得道者多助,失道者寡助。寡助之至,亲戚畔之;多助之至,天下顺之。
(11)、格言大意:有计划地索取,有节制地消费,就会常保富足。这句话说明了节俭的意义。物质财富和资源总是有限的,不能挥霍滥用。只有精打细算,量入为出,才不会有后顾之忧。
(12)、格言大意:石头可以被打碎,但绝不能改变它固有的坚硬;朱砂可以被研磨,但绝不能改变它自身的红色。用这两句话可以比喻,一个意志坚定、品德高尚的人,即使遭受艰难困苦,也不会改变心中的信念。
(13)、天时不如地利,地利不如人和。(《孟子•公孙丑下》) 解释:有利的天时不如有利的地势,有利的地势不如人心的团结。
(14)、愿将腰下剑,直为斩楼兰。——李白《塞下曲》
(15)、格言大意:到了天气寒冷的时候,才能看出松柏是最后凋零的。后人常借用松柏来称颂现实生活中不畏困难、意志坚定的强者。
(16)、格言大意:在普天下人忧虑之前,自己首先忧虑了;在普天下人都快乐之后,自己才快乐。这两句话抒发了吃苦在前、享乐在后的高尚情怀和以天下为已任的博大胸襟,一直给后人以激励。
(17)、明君制民之产,必使仰足以事父母,俯足以畜妻子,乐岁终身饱,凶年免于死亡。
(18)、业精于勤而荒于嬉,行成于思而毁于随——韩愈
(19)、敬人者,人恒敬之。——《孟子·离娄下》
(20)、合抱之木,生于毫末;九层之台,起于累土;千里之行,始于足下。
(1)、醉卧沙场君莫笑,古来征战几人回?——王翰《凉州词》
(2)、桀纣之失天下也,失其民也;失其民者,失其心也。得天下有道:得其民,斯得天下矣;得其民有道:得其心,斯得民矣;得其心有道:所欲与之聚之,所恶勿施,尔也。
(3)、故天将降大任于是人也,必先苦其心志,劳其筋骨,饿其体肤,空乏其心,行拂乱其所为,所以动心忍性,曾益其所不能。
(4)、(55)说诗者,不以文害辞,不以辞害志。以意逆志,是为得之。
(5)、乐民之乐者,民亦乐其乐;忧民之忧者,民亦忧其忧。乐以天下,忧以天下,然而不王者,未之有也。
(6)、人固有一死,或重于泰山,或轻于鸿毛。——司马迁《报任安书》
(7)、谁言寸草心,报得三春晖。——孟郊《游子吟》
(8)、见善则迁,有过则改。——《周易·益·象》
(9)、博观而约取,厚积而薄发。——苏轼《稼说送张琥》
(10)、行到水穷处,坐看云起时。——王维《终南别业》
(11)、格言大意:自己不喜欢的事,不要强加在别人身上。这句话讲的是与人为善的处世态度,那就是要将心比心,善于站在别人的角度考虑问题。
(12)、宁可枝头抱香死,何曾吹落北风中。——郑思肖《画菊》
(13)、岁寒,然后知松柏之后凋也。——《论语·子罕》
(14)、君子有三乐,而王天下不与存焉。父母俱在,兄弟无故,一乐也;仰不愧于天,俯不怍于人,二乐也;得天下英才而教育之,三乐也。
(15)、(34)明君制民之产,必使仰足以事父母,俯足以畜妻子,乐岁终身饱,凶年免于死亡。
(16)、盛年不重来,一日难再晨。——陶渊明《杂诗》
(17)、雄关漫道真如铁,而今迈步从头越。——《忆秦娥·娄山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