孟子所言的名言(文案精选146句)

粉色心情网
评论 2023-09-26 11:44:49 浏览59

孟子名言名句有所为

1、孟子说人有所为

(1)、君子有三乐,而王天下不与存焉。父母俱在,兄弟无故,一乐也;仰不愧于天,俯不怍于人,二乐也;得天下英才而教育之,三乐也。

(2)、(25)有为者辟若掘井,掘井九轫而不及泉,犹为弃井也。(做一件事情好象挖井,如果挖井到六七丈深还不见泉水的话,仍然是一个废井。)

(3)、五谷者,种之美者也,苟为不熟,不如荑稗。夫仁,亦在乎熟之而已矣。

(4)、(译文)尊重有道德的人,使用有能力的人,杰出的人物都有官位。

(5)、虽有天下易生之物,一日暴之,十日寒之,未有能生者也。

(6)、(赏析)出乎尔者,反乎尔者。也就是“一报还一报”,近于以其人之道治其人之身的意思。但后世演变为成语“出尔反尔”,则成了言行前后矛盾,此一时,彼一时,反复无常的意思了。

(7)、精读:这里反映的是孟子的伦理思想。在孟子看来,不孝顺有三种,第一种是一味顺从父母,父母有错而不加以提醒劝说,使他们陷于不义;第二种是家境贫寒,父母年迈,身为人子却不谋官位以资赡养父母;第三种是不娶妻生子,断绝后代,无人继承香火。其中,以不娶妻生子断绝后代最为不孝。对孟子的这个思想要辩证地看。现而今,有人抱独身主义,似乎无可厚非,有人娶妻生子,也属正常人伦,生命贵在自由。不过,人类的传承还是需要结婚生子的,不然的话,若干年后,人类将不复存在。

(8)、君子以仁存心,以礼存心。仁者爱人,有礼者敬人。爱人者人恒爱之,敬人者人恒敬之。

(9)、离娄之明、公输子之巧,不以规矩,不能成方圆;师旷之聪,不以六律,不能正五音;尧舜之道,不以仁政,不能平治天下。——《孟子·离娄上》

(10)、存乎人者,莫良于眸子。眸子不能掩其恶。胸中正则眸子了焉;胸中不正则眸子眊焉。听其言也,观其眸子,人焉瘦哉。

(11)、桀纣之失天下也,失其民也;失其民者,失其心也。得天下有道:得其民,斯得天下矣;得其民有道:得其心,斯得民矣;得其心有道:所欲与之聚之,所恶勿施,尔也。

(12)、祸福无不自己求之者。——春秋战国孟子《孟子.公孙丑上》。

(13)、(解释)君主把百姓的快乐当作自己的快乐,百姓也就会把君主的快乐当作自己的快乐;君主把百姓的忧患当作自己的忧患,百姓也就会把君主的忧患当作自己的忧患。乐,同天下人一起乐,忧,同天下人一起忧,这样还不能称王天下的,是从来不会有的。

(14)、(人有不为也,而后可以有为。人要有所不为,才能有所为。)

(15)、君子之所以教者五:有如时雨化之者,有成德者,有达财者,有答问者,有私淑艾者。此五者,君子之所以教也。

(16)、◇行之而不著焉,习矣而不察焉,终身由之而不知其道者,众也。

(17)、待文王而后兴者,凡民也。若夫豪杰之士,虽无文王犹兴。

(18)、(译文)天将要把重大的任务加到某人的身上,一定先要苦恼他的心意,劳动他的筋骨,饥饿他的肠胃,穷困他的身子,他的每一行为总是不如意,这样便可以震动他的心意,坚韧他的性情,增加他的能力。

(19)、(孟子曰:“天将降大任于斯人也,必先苦其心志,劳其筋骨,饿其体肤,空乏其身,行拂乱其所为,所以动心忍性,曾益其所不能。”)

(20)、心之官则思,思则得之,不思则不得也。《孟子·告子上》。

2、孟子所言的名言

(1)、乐民之乐者,民亦乐其乐;忧民之忧者,民亦忧其忧。乐以天下,忧以天下,然而不王者,未之有也。

(2)、(22)爱人者,人恒爱之;敬人者,人恒敬之。(爱别人的人,会受到别人的爱;尊敬别人的人,会受到别人尊敬。)

(3)、交朋友时,不依仗自己年纪大,不仗恃自己地位高,不依仗自己兄弟们富贵。

(4)、(译文)只有道德高尚的仁人,才应该处于统治地位。如果道德低的不仁者处于统治地位,就会把他的罪恶传播给群众。

(5)、(译文)不用圆规和曲尺,就不能正确地画出方形和圆形。

(6)、管仲得君如彼其专也,行乎国政如彼其久也,功烈如彼其卑也:

(7)、不违农时,谷不可胜食也;数罟(gu)不入洿(wu)池,鱼鳖不可胜食也;斧斤以时入山林,材木不可胜用也。谷与鱼鳖不可胜食,材木不可胜用,是使民养生丧死无憾。

(8)、老骥伏枥,志在千里;烈士暮年,壮心不已。——曹操

(9)、谨庠序之教,申之以孝悌之义,颁白者不负戴于道路矣!

(10)、老吾老,以及人之老;幼吾幼,以及人之幼。——《孟子·梁惠王上》

(11)、(解释)穷困时,独自保持自己的善性,得志时还要使天下的人保持善性。

(12)、(不违农时,谷不可胜食也;数罟不入洿池,鱼鳖不可胜食也;斧斤以时入山林,材木不可胜用也。谷与鱼鳖不可胜食,材木不可胜用,是使民养生丧死无憾。)

(13)、故天将降大任于斯人也,必先苦其心志,劳其筋骨,饿其体肤,空乏其身,行拂乱其所为,所以动心忍性,增益其所不能。

(14)、(译文)自己损害自己的人,不能和他谈出有价值的言语,自己抛弃自己(对自己极不负责任)的人,不能和他做出有价值的事业。

(15)、释义:鱼,是我想要的;熊掌,也是我想要的;但这两样东西不可能同时得到,那么就舍弃鱼而要熊掌。生命,是我想要的;正义,也是我想要的。但这两样东西不可能同时得到,那就舍弃生命而选取正义。

(16)、(译文)忧愁患害足以使人生存,安逸快乐足以使人死亡。

(17)、书读的越多而不假思索,你就会觉得你知道得很多;但当你读书而思考越多的时候,你就会清楚地看到你知道得很少。——伏尔泰

(18)、虽有天下易生之物,一日暴之,十日寒之,未有能生者也。即使有一种最容易生长的植物,晒它一天,又冻它十天,没有能够再生长的。

(19)、翻译:尊敬自己的长辈,推广到也尊敬别人家的长辈;爱护自己的幼小,推广到也爱护别人家的幼小;这样治理天下就能运转于手掌之上了。

(20)、君主把臣下看成自己的手足,臣下就会把君主当作腹心;君主把臣下看成牛马,臣下就会把君主当成路上遇见的一般人;君主把臣下看成泥土或野草,臣下就会把君主看作仇敌。

3、孟子名言名句有所为的句子

(1)、桀纣之失天下也,失其民也;失其民者,失其心也。得天下有道:得其民,斯得天下矣;得其民有道:得其心,斯得民矣;得其心有道:所欲与之聚之,所恶勿施,尔也。

(2)、释义:不得志的时候就要管好自己的道德修养,得志的时候就要努力让天下人就是指百姓都能得到好处。

(3)、乐民之乐者,民亦乐其乐;忧民之忧者,民亦忧其忧。

(4)、尽其心者,知其性也。知其性,则知天矣。存其心,养其性,所以事天也。殀寿不贰,修身以俟之,所以立命也。

(5)、赏析:天下万物没有同样的,这是万物的基本情势。这句话强调了事物的差异性。

(6)、附之以韩魏之家,如其自视欿然,则过人远矣。

(7)、人有不为也,而后可以有为。《孟子·离娄下》。

(8)、求则得之,舍则失之;是求有益于得也,求在我者也。求之有道,得之有命,(m.lzcn)是求无益于得也,求在外者也。

(9)、(君子有三乐,而王天下不与存焉。父母俱在,兄弟无故,一乐也;仰不愧于天,俯不怍于人,二乐也;得天下英才而教育之,三乐也。)

(10)、(译文)尊敬我的长辈,从而推广到尊敬别人的长辈;爱护自己的晚辈,从而推广到爱护别人的晚辈。

(11)、即使有一种最容易生长的植物,晒它一天,又冻它十天,没有能够再生长的。

(12)、存乎人者,莫良于眸子。眸子不能掩其恶。胸中正则眸子瞭焉;胸中不正则眸子眊焉。听其言也,观其眸子,人焉瘦哉?

(13)、(译文)诸侯的宝贝有三样:土地、百姓和政治,(那种)以珍珠美玉为宝贝的人,祸害一定会到他身上来。

(14)、(译文)修养心性(的办法)最好是减少(物质)**。

(15)、(解释)敬爱自己的长辈,进而也敬爱别人的长辈;爱抚自己的孩子,进而也爱抚别人的孩子。

(16)、(译文)贤明的君主在规定百姓的产业时,一定要(使他们)上可以养父母,下可以养子女,好年成能丰衣足食,遇上荒年也不致饿死逃亡。

(17)、(33)桀纣之失天下也,失其民也;失其民者,失其心也。得天下有道:得其民,斯得天下矣;得其民有道:得其心,斯得民矣;得其心有道:所欲与之聚之,所恶勿施,尔也。

(18)、有所得,就必有所失。要想获得某种超常的发挥,就必须扬弃许多东西。

(19)、贤者以其昭昭使人昭昭,今以其昏昏使人昭昭。

(20)、释义:能爱别人的人,别人也常常爱他;能尊敬别人的人,别人也常常尊敬他。

4、孟子名言名句有所为有所不为

(1)、(42)富贵不能淫,贫贱不能移,威武不能屈,此之谓大丈夫。

(2)、(约公元前372——前289)名轲,自子舆。战国时邹国(现山东邹县)人。我国古代思想家、教育家。是孔子以后的儒学大师,被尊称为“亚圣”,后世将他与孔子合称为“孔孟”。《孟子》是孟子与他的弟子合著的,内容包括孟子的政治活动、政治学说、哲学思想和个性修养等。全书分《梁惠王》《公孙丑》《滕文公》《离娄》《万章》《告子》《尽心》等七篇。本文选自《孟子·告子》,原文如下:“孟子曰:无或乎王之不智也。虽有天下易生之物也,一日暴之,十日寒之,未有能生者也。吾见亦罕矣,吾退而寒之者至矣,吾如有萌焉何哉?今夫弈之为数,小数也;不专心致志,则不得也。弈秋,通国之善弈者也。使弈秋诲二人弈,其一人专心致志,惟弈秋之为听;一人虽听之,一心以为有鸿鹄将至,思援弓缴而射之。虽与之俱学,弗若之矣。为是其智弗若与?曰:非然也。”

(3)、君仁,莫不仁;君义,莫不义;君正,莫不正。

(4)、◇故天将降大任于是人也,必先苦其心志,劳其筋骨,饿其体肤,空乏其身,行拂乱其所为,所以动心忍性,曾益其所不能。

(5)、贼仁者谓之“贼”,贼义者谓之“残”。残贼之人谓之“一夫”。闻诛一夫纣,未闻弑君也。

(6)、仁言不如仁声之入人深也,善政不如善教之得民也。善政,民畏之;善教,民爱之。善政得民财,善教得民心。

(7)、惟仁者为能以大事小,是故汤事葛,文王事昆夷。

(8)、得道者多助,失道者寡助。寡助之至,亲戚畔之;多助之至,天下顺之。——《孟子·公孙丑下》

(9)、老吾老,以及人之老;幼吾幼,以及人之幼;天下可运于掌。

(10)、争地以战,杀人盈野;争城以战,杀人盈城,此所谓率土地而食人肉,罪不容于死。

(11)、尊贤使能,俊杰在位,则天下之士皆悦而愿立于其朝矣。

(12)、君子有三乐,而王天下不与存焉。父母俱在,兄弟无故,一乐也;仰不愧于天,俯不怍于人,二乐也;得天下英才而教育之,三乐也。

(13)、(赏析)孟子的这句话是其民本主义的集中体现。民众是天下国家的根本,民众决定国家的安危之乱,天子、国君和大夫要按照民众的意愿本事。这句话承认了人民大众在在历史上的决定作用。

(14)、(赏析)孟子所说的“道”,是推行仁义、施行仁政之道。为了强调仁政指导的重大作用,孟子接连运用对比,直接点出了“得到”与“失道”在结果上的区别——“天下顺之”和“亲戚畔之”,具有强大的说服力。这句话也成了后世儒生用来游说君王的重要法宝。

(15)、(译文)心这个器官在于思考,思考才能获得,不思考便不能获得。

(16)、(13)尊贤使能,俊杰在位。(尊重有道德的人,使用有能力的人,杰出的人物都有官位。)

(17)、自古以来,趋炎附势的人就很多,一个领导者有什么爱好,那么他下面的那些人,就一定比他爱好得更加厉害,比如“楚王好细腰,宫中多饿死”的典故,就是个典型。

(18)、释义:有德才的`人便是能保持那种婴儿般天真纯朴之心的人。

(19)、恻隐之心,人皆有之;羞恶之心,人皆有之;恭敬之心,人皆有之;是非之心,人皆有之。恻隐之心,仁也;羞恶之心,义也;恭敬之心,礼也;是非之心,智也。仁义礼智,非由外铄我固有之也,弗思耳矣。

(20)、富贵不能淫,贫贱不能移,威武不能屈,此之谓大丈夫。

5、孟子有所不为的下一句

(1)、虽有天下易生之物,一日暴之,十日寒之,未有能生者也。

(2)、(26)人之患,在好为人师。(一个人妨碍自己进步的坏毛病,就在于他自满到老是喜欢当别人的老师。)

(3)、家必自毁,而后人毁之。——《孟子·离娄上》

(4)、中也养不中,才也养不才。《孟子·离娄下》。

(5)、为渊驱鱼者,獭也;为丛驱爵者,鹯也。——《孟子·离娄上》

(6)、尊重有道德的人,使用有能力的人,杰出的人物都有官位。

(7)、孟子曰:“天将降大任于斯人也,必先苦其心志,劳其筋骨,饿其体肤,空乏其身,行拂乱其所为,所以动心忍性,曾益其所不能。”

(8)、桀纣之失天下也,失其民也;失其民者,失其心也。得天下有道:得其民,斯得天下矣;得其民有道:得其心,斯得民矣;得其心有道:所欲与之聚之,所恶勿施,尔也。

(9)、天子不仁,不保四海;诸侯不仁,不保社稷;卿大夫不仁,不保宗庙;士庶人不仁,不保四体。

(10)、君子有三乐,而王天下不与存焉。父母俱在,兄弟无故,一乐也;?仰不愧于天,俯不怍于人,二乐也;得天下英才而教育之,三乐也。

(11)、精读:这是孟子强调君主要与民同乐。孟子继承了孔子的音乐治国理论,强调加强音乐修养,可以帮助治理国家。他首先肯定了齐宣王喜欢音乐是对的,但接着进一步论述,作为一个君王,要善于与民同乐,与民众一起欣赏音乐,这样民众才会拥戴您。这是孟子民本思想的具体体现。

(12)、耻之于人大矣,为机变之巧者,无所用耻焉。不耻不若人,何若人有?

(13)、用狡计去害友人的人,自己将陷于危险埋伏之中。——伊索

(14)、(惟仁者宜在高位。不仁而在高位,是播其恶于众也。)

(15)、(36)诸侯之宝三:土地、人民、政事,宝珠玉者,殃必及身。

(16)、                        

(17)、(解释)道德高尚的人,是没有丢失他们的先天本真之心的人。

(18)、故天将降大任于是人也,必先苦其心志,劳其筋骨,饿其体肤,空乏其心,行拂乱其所为,所以动心忍性,曾益其所不能。

(19)、明君制民之产,必使仰足以事父母,俯足以畜妻子,乐岁终身饱,凶年免于死亡。

(20)、翻译:孟子说:“即使有离娄那样的视力,公输子那样的手艺,如果不使用圆规和曲尺,也不能准确地画出圆形和方形。”

(1)、赏析:先生的志向是很好的、可贵的,但先生您的说法却不行。孟子认为不能以利益的计较来劝说人们停止战争,而应该以仁义为指导来劝说人们停止战争。这句话也可以理解为,光有美好的愿望和志向是不够的,还应该有适当的而行得通的说法、计划、条件等。

(2)、(1)不以规矩,不成方圆(不用圆规和曲尺,就不能正确地画出方形和圆形。)

(3)、谨庠序之教,申之以孝悌之义,颁白者不负戴於道路矣

(4)、爱人不亲,反其仁;治人不治,反其智;礼人不答,反其敬;行有不得者皆反求诸己,其身正而天下归之。

(5)、(译文)为争夺土地而战,杀死的人遍野;为争夺城池而战,杀死的人满城,这就是率土地来吃人肉,死刑都不足以赎出他们的罪过。

(6)、自暴者,不可与有言也;自弃者,不可与有为也。

(7)、(20)故天将降大任于是人也,必先苦其心志,劳其筋骨,饿其体肤,空乏其心,行拂乱其所为,所以动心忍性,曾益其所不能。

(8)、战国·孟轲《孟子·粱惠王下》。本句大意是:全国所有的人都异口同声地说该杀。这句多用于斥责,诅咒那些给国家和人民带来严重危害,罪大恶极,不杀不足以平民愤的叛徒、内奸以及那些严重威胁人民生活和生命、财产安全的重大犯罪分子。

(9)、人有了固定的产业,固定的收入,才能有稳定不变的思想;没有固定的产业,收入不稳定,心就很难定得下来。如果心定不下来,就容易作奸犯科,做一些违法乱纪的事情出来。

(10)、尊贤使能,俊杰在位,则天下之士皆悦而愿立于其朝矣。

(11)、书籍——当代真正的大学。——托马斯·卡莱尔

(12)、恻隐之心,仁之端也;羞恶之心,义之端也;辞让之心,礼之端也;是非之心,智之端也。君子之所以教者五:有如时雨化之者,有成德者,有达财者,有答问者,有私淑艾者。此五者,君子之所以教也。

(13)、曰:‘然则吾子与管仲孰贤?’曾西艴然不悦,曰:‘尔何曾比予於管仲!

(14)、(译文)搞好耕种,减轻税收,可以使百姓富足。

(15)、应当在朋友正是困难的时候给予帮助,不可在事情已经无望之后再说闲话。——伊索

(16)、谁要在世界上遇到过一次友爱的心,体会过肝胆相照的境界,就是尝到了天上人间的欢乐。——罗曼。罗兰

(17)、富贵不能乱了我的心,贫贱不能改变我的志向,威武不能屈我的节,这样才叫做大丈夫。

(18)、米稀饭,饮水,曲肱和枕,享受它。不公平,富有,昂贵,对我来说就像浮云。

(19)、(6)心之官则思,思则得之,不思则不得也。(心这个器官职在思考,思考才能获得,不思考便不能获得。)

(20)、有为者辟若掘井,掘井九轫而不及泉,犹为弃井也。

(1)、不仁而得国者,有之矣;不仁而得天下者,未之有也。

(2)、君子喻于义,小人喻于利。——孔丘一个人的价值,应该看他贡献什么,而不应当看他取得什么。——爱因斯坦关于友谊的经典名言

(3)、穷则独善其身,达则兼善天下。(《孟子•尽心上》)

(4)、◇存乎人者,莫良于眸子。眸子不能掩其恶。胸中正则眸子了焉;胸中不正则眸子眊焉。听其言也,观其眸子,人焉瘦哉。

(5)、臣闻郊关之内,有囿方四十里,杀其麋鹿者如杀人之罪。

(6)、惟仁者宜在高位。不仁而在高位,是播其恶于众也。

(7)、有为者辟若掘井,掘井九轫而不及泉,犹为弃井也。

(8)、先生之志则大矣,先生之号则不可。《孟子·告子下》。

(9)、(译文)鱼是我所喜欢吃的,熊掌也是我所喜欢吃的;如果两者不能都吃的话,我便丢掉鱼而吃熊掌。生命是我所喜爱的,义也是我所喜爱的;如果两者不能并有,我便舍弃生命而取义。

(10)、0029河南许昌分院  负责人:朱魁伟 马凤霞

(11)、弃甲曳兵而走,或百步而后止,或五十步而后止,以五十步笑百步,则何如?

(12)、夫人必自侮,然后人侮之;家必自毁,而后人毁之;国必自伐,而后人伐之。——孟子语录

(13)、五亩之宅,树之以桑,五十者可以衣帛矣。鸡豚狗彘之畜,无失其时,七十者可以食肉矣。百亩之田,勿夺其时,八口之家可以无饥矣。谨庠序之教,申之以孝悌之义,颁白者不负戴于道路矣.

(14)、(译文)天降生世间的人们,(其中)成长为君、为师的人,他们惟一的责任是帮助上帝(来)爱护人民。

(15)、人同此心,心同此理。我们尊重自己的老人、长辈,就要想到也要尊敬别人的老人、长辈;我们关爱自己的孩子,也要想到应该关爱别人的孩子。

(16)、忧愁患害足以使人生存,安逸快乐足以使人死亡。

(17)、天子不仁,不保四海;诸侯不仁,不保社稷;卿大夫不仁,不保宗庙;士庶人不仁,不保四体。

(18)、君子之所以教者五:有如时雨化之者,有成德者,有达财者,有答问者,有私淑艾者。此五者,君子之所以教也。

(19)、自暴者,不可与有言也;自弃者,不可与有为也

(20)、爱人不亲,反其仁;治人不治,反其智;礼人不答,反其敬——行有不得者皆反求诸己,其身正而天下归之。

(1)、五亩之宅,树之以桑,五十者可以衣帛矣。鸡豚狗彘之畜,无失其时,七十者可以食肉矣。百亩之田,勿夺其时,数口之家可以无饥矣。谨庠序之教,申之以孝悌之义,颁白者不负戴于道路矣。——《孟子·梁惠王上》

(2)、翻译:不孝顺的情况有三种,没有后代是最严重的。

(3)、注释:率,张网捕鱼,此处指抢占土地。不容于死,死刑都不能抵消。

(4)、孟子宣扬“仁政”,最早提出“民贵君轻”思想,被韩愈列为先秦儒家继承孔子“道统”的人物,元朝追封为“亚圣”。(1)

(5)、(46)故天将降大任于斯人也,必先苦其心志,劳其筋骨,饿其体肤,空乏其心,行拂乱其所为,所以动心忍性,曾益其所不能。

(6)、仁者如射,射者正己而后发。发而不中,不怨胜己者,反求诸己而已矣。——《孟子·公孙丑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