林则徐家训十无益格言
1、林则徐家训十无益翻译
(1)、元气源自先天,敛藏于肾精之中,平时会缓缓释放以维持正常的生理功能及百年寿命。
(2)、这“十无益”既是林则徐自己的修养标准,也是他教育孩子的原则。对于我们,也既是做人的根本要诀,也是教子的万金良方,当珍之惜之,细细体悟。
(3)、为了心中的信仰而布施,无可厚非;为了公益目的而捐赠,甚至应该鼓励和倡导。但为了缓解心中的负罪感布施和捐赠就存在问题了。
(4)、对于家中资源的分配,所谓的公平,没有绝对的,林则徐说过:“子孙若如我,留钱做什么?贤而多财,则损其志。子孙不如我,留钱做什么?愚而多财,益增其过。”
(5)、孩子世界观和价值观的形成都在潜移默化之间。如果不能明确意识到那些不可触碰的底限,孩子所掌握的知识反而会成为他危害自己,甚至危害社会的利器。
(6)、林则徐升任两广总督后,曾在总督府衙题写了这样一联:
(7)、本文语音版已同步上传至喜马拉雅,搜索“陪伴的力量”,欢迎收听!
(8)、(海纳百川有容乃大;壁立千仞无欲则刚。名人名言)
(9)、夫达也者,质直而好义。察言而观色,虑以下人。
(10)、孔子曰:“吾尝终日不食,终夜不寝,以思,无益,不如学也。”
(11)、总结:奕纬的死,对道光的打击很大,这是真的。道光这一年已经50岁了,在古代这个年纪还想生孩子,并不是一件容易的事情。所以奕纬去世以后,道光趴在奕纬的棺材上,差点没活活哭死。
(12)、所以,很难想象一个处理不好兄弟姐妹关系的人,能够与他人保持长期和谐相处的关系。
(13)、圣轩老彭近年来一直在研究中国的姓氏文化与家规家训,我想从几个方面来回答这个问题吧
(14)、事在勉强而矣,勉强求学则见闻广而智力明,勉强修养,则德日起而大有功。
(15)、意思是,子孙如果像我一样,我没必要留钱给他,贤能却拥有太多钱财,会消磨他的斗志;子孙如果是平庸之辈,那就没必要留钱给他,愚钝却拥有过多钱财,会增加他的过失。
(16)、在这个世界上,父母是给予我们最多的人。所以,如果我们只做一件善事,也应该是善待父母、孝敬父母。
(17)、因为诸多因素,传统教育存在一些问题,影响了她在家庭教育中的作用发挥;所以传统教育需要不断发展,以适应当今日新月异的发展需求。
(18)、不惜元气.医药无益. 淫恶肆欲, 阴骘无益.
(19)、点评:这里不是宣扬宿命论,不是奉劝人知足而止、不思进取。有句话说,谋事在人,成事在天。所谓时势造英雄,人要成事,不仅仅要知己之所能为,更要知彼之所能为否。时运不济,就是客观条件还不足以成为满足实现主观要求的条件,妄然求取,非但无益,而且有害。毛泽东不是说过,要实事求是吗?要让主观的愿望同客观现实统要把“求”同“时运”结合起来,学会等待时机,切莫大胆妄为。
(20)、简单说,读书是为了修身正行。如若读了满腹圣贤之书,却只为了炫耀自身,行止不端,可谓读书无益。
2、林则徐十无益文
(1)、从东方到西方,几乎所有宗教的主旨都要求信徒与人为善,多做好事、不做坏事,这样或者可以免除灾祸,或者可以进入天堂、又或者拥有更好的来世。
(2)、海纳百川有容乃大,壁立千仞无欲则刚无欲则刚关心则乱林则徐
(3)、(一年之计,莫如树谷;十年之计,莫如树木;百年之计,莫如树人。《管于》)
(4)、(海纳百川,有容乃大;壁立千仞,无欲则刚。名人名言)
(5)、心气高傲、做事情我行我素的人即使再博学、懂得的知识再多也是没有好处的;
(6)、对于诚实的人来说,牢记自己的义务是一种荣誉。——普劳图斯
(7)、今天我们常能见到这样一些人:他们才思敏捷、反应迅速,总能想到奇招。同时因为特立独行和与众不同常被竞相模仿和追捧。
(8)、解释:不能包容同姓亲兄弟的缺点,相处不和,那我们又怎能包容异姓朋友?如果总是朋友包容你,你一生又能交到几个那样有耐心的朋友?不懂包容的人一生交几个挚友就不易了,如果广交朋友,那会朋友越多,非议也越多,岂不是交友无益?
(9)、儿孙若如我,留钱做什么?贤而多财,则损其志;儿孙不如我,留钱做什么?愚而多财,益增其过。
(10)、(张而不弛,文武弗能也;弛而不张,文武弗为也,一张一弛,文武之道也。《礼记》)
(11)、二三子,以我为隐乎?吾无隐乎尔,吾无行而不与二三子者,是丘也。——孔子《论语》
(12)、诚实,像我们所有的节操一样,应当分成消极的与积极的两类。消极的诚实便是西卜女人那一种,在没有发财的机会时,她是诚实的。积极的诚实是每天受着诱惑而毫不动心的,例如收帐员的诚实。——巴尔扎克
(13)、所谓“敬”,具体的表现就是尊重。就像你应该尊重同事、朋友,甚至你的孩子,为什么不尊重你的父母呢?
(14)、林则徐在50多岁的时候,为自己的子女写了“十无益”。他将生活中一些看似对个人有好处的行为做了不同的界定,“十无益”其实就是在说在某种前提下,一些表面上看来有益的事情,实际上是没有好处的。
(15)、1(乐民之乐者,民亦乐其乐;忧民之忧者,民亦忧其忧。《孟子梁惠王下》)
(16)、视其所以,观其所由,察其所安,人焉瘦哉?——孔子《论语》
(17)、让我们把不名誉作为刑罚最重的部分吧!——孟德斯鸠
(18)、“善有善报、恶有恶报”远没有人们希望的那样直接和可以预见,但人一旦可以无所顾忌地聚敛财富、肆意妄为,结果就可想而知了。
(19)、主要的林氏家训--林则徐家训与林则徐的小故事
(20)、我离家外出去远行,无论到哪里,都会敞开宽阔的胸怀。我们要乐观旷达,心里不要难受悲哀。
3、林则徐《十无益》
(1)、(海纳百川,有容乃大;壁立千仞,无欲则刚。林则徐名言)
(2)、实笃一清如水的生活,诚实不欺的性格,在无论哪个阶层里,即使心术最坏的人也会对之肃然起敬。——巴尔扎克
(3)、解释:一个人的运势掌握在自己手上,心地善良,家庭气氛就和睦,家里的风水一定好。在团体里面处处懂得关怀同事,同事间工作气氛融洽,公司的风水就很好。
(4)、为了炫耀自己生了一堆儿子,道光还大方地把第五子奕誴过继给了惇亲王绵恺做嗣子。最小的一个儿子,居然是道光在64岁的时候生的。世事无常,奕纬的事情自然也就没人再提了。
(5)、老子说:“天道无亲,常与善人。”做个善人,就是对神灵最好的交待,拜不拜神只是形式和其次。面对天地神灵,贵在一个心诚,所谓心诚则灵,而行善积德正是最大的诚心所在。恶人拜神,哪有什么诚心,不过是求个心理安慰罢了。
(6)、兄弟姐妹倘且不能与之和睦交好,何必言友。许多人有这样的经历,就是于外交友彬彬有礼,坦诚相待;于内与兄弟姐妹却难以倾心相交,甚至恶言相向,实在令人惋惜。若有幸能有一二兄弟或姐妹,岂可不好好珍惜?
(7)、解释:百善孝为先。父母是给与我们生命并抚养我们长大的人,如果连父母都不孝顺的人,还能会尊敬和回报谁呢?不孝顺的人天上的神灵是不会降福于他的,地上的贵人也不会真心帮助他,纵使他每天虔诚敬香、曲意逢迎,也一点帮助都没有。
(8)、湖山也结甘棠想,香火难忘寸草心。比似圆通禅院里,宝书飞盖一长吟。
(9)、装饰对于德行也同样是格格不入的,因为德行是灵魂的力量和生气。——卢梭
(10)、所以孔子教导弟子的:“入则孝,出则敬,谨慎而亲仁,泛爱众,学有余力,则志于文。”对治的,正是这种病。南怀瑾曾说,儒家开出的药方是真对症的。道理就在这里。
(11)、“阴骘无益”,阴骘就是积阴德。一个纵欲无度之人,跟积阴德是半点关系也没有的。如何才是真正的积阴德?节制自己,修养德性。
(12)、道光也是无奈啊,自己年近50岁了,就这么一个儿子,想不培养都不成。所以不断给儿子施压,你越施压,我就越叛逆,这父子关系你觉得能好吗?
(13)、所以,想让自己福泽长久,并且能够坦然享受,善心比风水更靠得住。
(14)、1(志在峰巅的攀登者,不会陶醉在沿途的某个脚印之中。)
(15)、(人生的每一笔经历,都在书写你的简历。原本你以为微不足道的事情,回头看的时候,都有着无法细数的刻度。自己拼出来的东西,和别人送到嘴边的东西,意义和珍惜的程度都大为不同。)
(16)、德之不修,学之不讲,闻义不能徙,不善不能改,是吾忧也。——孔子《论语》躬自厚而薄责于人,则远怨矣。——孔丘《论语》
(17)、《论语》有云:“孝悌也者,其为人之本欤。”《围炉夜话》所谓:“百善孝为先。”一个不孝之人,一定不是个善人,甚至都不能成为人。孝,乃善之根、善之本。很难想象,一个连生养自己、与自己最亲近的父母都不孝的人,能真心对别人好,能对这世间存有温情和善意。
(18)、存心不善、风水无益。父母不孝、奉神无益。兄弟不和、交友无益。行止不端、读书无益。作事乖张、聪明无益。心高气傲、博学无益。时运不济、妄求无益。妄取人财、布施无益。不惜元气、医药无益。淫恶肆欲、阴骘无益。林则徐《十无益》
(19)、10(曾经沧海难为水,除却巫山不是云。元稹)
(20)、知者乐水,仁者乐山。知者动,仁者静,知者乐,仁者寿。摘孔子《论语》、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孔子
4、林则徐的《十无益》格言
(1)、除非你的话能给人安慰,否则最好保持沉默;宁可因为说真话负罪,也不要说假话开脱。——萨迪
(2)、有句话说,谋事在人,成事在天。这其实是在劝说,如果已经到了某个不可挽回的地步,再如何妄求也不会有结果了。
(3)、勿以恶小而为之,勿以善小而不为。惟贤惟德,能服于人。——诸葛亮
(4)、先哲们认为,天人合一的本质是“疾敬德”,正所谓“皇天无亲,惟德是辅。”(《尚书·蔡仲之命》)。天子受命于天,然而只有有德者方能受此天命。同时,先哲们根据对人的地位和本性的认识,认为对人的管理应实行“仁者爱人”的“仁政”,把“道之以德”作为管理的主要手段。“以天为宗,以德为本”(《庄子·天下》),思想家们的眼光更多地专注于伦理政治问题,形成了趋善求治的伦理政治型文化。
(5)、壁立千仞,无欲则刚:悬崖绝壁能够直立千丈,是因为它没有过分的欲望,不向其他地方倾倒(教育人们要放弃无谓的享乐欲,修身养性)。
(6)、林则徐以禁烟抗英的壮举而震撼世界,也因治家严谨、教子有方而被人称道。
(7)、孔子曰:古之学者读书为己,今之学者读书为人。修学储能,内修仁德,外修礼仪。学习知识,不是为了得到更好的利益,根本上是为了增加个人修养,修炼个人品德。如果一个人品行不端,再有学识,也不是一个优秀之人。
(8)、作事乖张乃谓为人处事不讲情理,偏执、不驯服,处处与众迥异。如果为人不善,居心不良,再聪明也只会用在坏处。
(9)、孟子要求受教育者将先天就有的“良知”、“良能”加以扩充,发展成为仁、义、礼、智等内心道德。理学家认为“革尽人欲,复尽天理,方始是学”、“尽我之心,便与天同,为学只理会此。”张载提出要“为天地立心,为生民立命,为往圣继绝学,为万世开太平”,成为很多知识分子的奋斗目标。林则徐有十条格言:“存心不善,风水无益;父母不孝,奉神无益;兄弟不和,交友无益;行止不端,读书无益;作事乖张,聪明无益;心高气傲,博学无益;时运不济,妄求无益;妄取人财,布施无益;不惜元气,医药无益;不为百姓,做官无益。”陶行知认为“千教万教,教人求真,千学万学,学做真人”,主张教育就是要追求真理,教育学生学做真人。
(10)、聪明,要以做人的规矩为准绳,才不跑偏,不坏事。
(11)、但是不管什么时代,都不乏被钉到历史耻辱柱上的读书人,为了私利伤害他人的人也比比皆示。
(12)、所以林则徐《十无益》真正要告诉我们的,也不过还是那颠扑不破的六个字:远邪道,走正道。
(13)、没有一处遗产像诚实那样丰富的了。——莎士比亚
(14)、父亲的言传身教深深影响了林则徐,为他以后待人接物奠定了基础。林则徐为官后,一直保持着淡泊、仁爱、勤奋的品性。后来的历史也一一证明了,林则徐始终坚持以“苟利国家生死以,岂因祸福避趋之”为自己的人生信念,秉持孟子所说的“富贵不能淫,贫贱不能移,威武不能屈”的人生操守。
(15)、在多子女的家庭,孩子可以在与兄弟姐妹相处的过程中,学习竞争、妥协、解决矛盾和互利共赢。然后他会带着这些经验进入社会,建立自己的朋友圈和人际关系网。
(16)、(发奋忘食,乐以忘优,不知老之将至。《论语》)
(17)、林则徐一生清廉,死后只留了一点财产给子女。为此,曾国藩感叹道:“闻林文忠公三子分家各得六千串,督抚二十年,家私如此,真不可及,吾辈当以为法。”
(18)、(没有受过教育的天才就好比埋在矿石中的银子。富兰克林)
(19)、君喜我则喜,君憎我则憎。我与君同心,则君不为我异。——张居正《权谋残卷》
(20)、(圣人千虑,必有一失;愚人千虑。必有一得。《晏子春秋》)
5、林则徐家训十无益
(1)、(暮春三月,江南草长,杂花生树,群莺乱飞。丘迟)
(2)、人在智慧上应当是明豁的,道德上应该是清白的,身体上应该是清洁的。——契诃夫
(3)、天时,就是最好的时势,站在风口上,猪也能飞起来,当前那些风光无限的互联网大佬,无不是在时势中崛起。地利,便是适合你展现才华和抱负的环境和平台。人和,便是你的经验已经积累够,你的定力已经锤炼成,你的才能已经锻造出。
(4)、1(好学近乎知,力行近乎仁,知耻近乎勇。《中庸》)
(5)、诚实比一切智谋更好,而且它是智谋的基本条件。——康德
(6)、现在社会鼓励个性,因此他们的才智有极大的用武之地。但如果为了标新立异或者挣钱,而传播谣言、宣扬暴力、鼓动反道德或损害他人利益就不能被社会容忍了。
(7)、所谓谋事在人,成事在天。所谓时势造英雄,人要成事,不仅仅要知己之所能为,更要知彼之所能为否。时运不济,就是客观条件还不足以成为满足实现主观要求的条件,妄然求取,非但无益,而且有害。学会等待时机,切莫大胆妄为。
(8)、好人品带来好机遇。俗话说“得人心者得天下”,好人品必然得人心,得人心才能广开渠道,获取更多的信息,得到更多的资源,收获更多的机遇。
(9)、不要理会那般人幸灾乐祸、冷嘲热讽,鄙弃那些“赵老送灯台”之类的混话。
(10)、人生于世有三种最伟大的“爱”。一为“亲人之爱”,一为“爱人之爱”,一为“朋友之爱”,而如果要辨明三者之间哪一种最为无私,莫过于亲人之爱——父母之爱!父母对于我们的爱,父母对于我们的恩,我们三生也报答不了!百行孝当先。一个人无论你取得多么伟大的成就,头上戴了多少光环,但是如果对父母不孝,所有的荣誉都将黯然失色。“奉神无益”,如果对父母不孝,无论你对神是多么虔诚,多么的敬仰,一切都是假的。父母之圣,神明犹所不及。如要敬神,何必舍近求远!
(11)、兄弟不和,交友无益。(兄弟都不和,交友再多也无益)。
(12)、很多谚语、俗话、顺口溜也蕴含着心灵修炼的哲理,如“性躁心粗者,一事无成;心和气平者,百福自集。”“看海听涛增度量,寻梅赏竹长精神。”“清正公慎勤为官,温良恭俭让处世。”“人生三修炼:看得透想得开,拿得起放得下,立得正行得直。”……“德高望重”、“德才兼备”、“德艺双馨”等向来为人们所称道并践行。
(13)、(三生慧福孰能兼,占尽韶华颇不廉。悟彻优昙天女散,不如趺坐一枝拈。)
(14)、君子坦荡荡,小人长戚戚。——孔子《论语》
(15)、点评:此句言如若生活放纵奢侈,荒淫无度,虽然屡屡行善多积阴德,也是枉然无益。阴鸷,即积阴德之意。俗话说,勿以善小而不为勿以恶小而为之。若有骄奢淫恶之恶行而虽有善行亦无益于己,无济于事。达人先自达,以身作则,严于律己,从艰苦朴素开始。
(16)、两者的区别在哪里?为了别人而读书,即是要博取别人的认可,行为浅薄媚俗。而为了自己的读书,是修学储能,内修仁德,外修礼仪。简单说,读书是为了修身正行。
(17)、行止不端,读书无益。(言行举止不好,读书再多也无益)。
(18)、林姓在姓氏排名中居第十六位,东南亚等国的林姓华裔也很多。其中福建林特别多,看到这里,有没有想到金庸先生的《笑傲江湖》,开头就是林平之大少爷,从当时来看林平之家族在福州是相当有地位的,没了解中国姓氏之前,对这个信息没有把握,前段时间老彭又看《笑傲江湖》,看着林大公子短时间一系列的家庭巨变,忽然了解了林平之为什么能够挥刀自宫,真的是一个无奈之举,其中蕴含了对父母的爱,对未来的迷惑。
(19)、我愿证明,凡是行为善良与高尚的人,定能因之而担当患难。——贝多芬
(20)、林则徐(1785-1850年),福建侯官县人,清代中期政治家、文学家、思想家,民族英雄。
(1)、解释:心比天高,气性骄傲,态度傲慢,自以为是的人,即使学识渊博,也容易让人产生心理拒绝,他的说教和建议总不被人认可,因此才华不能充分发挥。自己也会产生众人皆醉我独醒的畸形心态。这样的人如果不调整心态,培养沟通能力,他成就自我会很困难,对公司、对社会的贡献也是有限的。
(2)、10(捐躯赴国难,视死忽如归。曹植《白马篇》)
(3)、林则徐(1785年8月30日-1850年11月22日),字元抚,又字少穆、石麟,晚号俟村老人、俟村退叟、七十二峰退叟、瓶泉居士、栎社散人等,福建侯官县人,中国清代后期政治家、文学家、思想家,民族英雄。
(4)、许多人在外交友看似彬彬有礼,坦诚相待;在家里与兄弟姐妹却难以倾心相交,甚至恶言相向;这样的人一定虚伪。
(5)、1(一个人要挑战自己,靠的不是投机取巧,不是耍小聪明,靠的是信心。人有了信心,就会产生意志力量。人与人之间,弱者与强者之间,成功与失败之间最大的差异就在于意志力量的差异。人一旦有了意志的力量,就能战胜自身的各种弱点。)
(6)、关雎,乐而不淫,哀而不伤。——孔子《论语》
(7)、1(以铜为镜,可以正衣冠;以古为镜,可以知兴替;以人为镜,可以明得失。孙昭远)
(8)、林则徐(1783年—1850年)清末政治家,福建侯官人,嘉庆进土。他早年曾修治黄河、白茆、浏河等水利,使一方众生免除水患、干旱之灾;曾力排种种干扰和压力,严禁鸦片,成绩卓著,使许多百姓摆脱迷毒之害;鸦片战争爆发又严密设防,使英军在奥无法得逞,力使中土人民免于侵略者的奴役蹂躏;为了国家的强盛,民族的兴旺,曾派人翻译外文书报,编成《四洲志》,借此学习、借鉴外国人的一技之长。鸦片战争前夕林则徐针对世风日下的时弊,于一八三九年九月巡视澳门后,在前山写了《十无益格言》:
(9)、(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范仲淹)
(10)、(文章合为时而着,歌诗合为事而作。白居易)
(11)、当时道光老爷子已经虚岁50岁了。一共仨儿子,皇次子奕纲和皇三子奕继都夭折了。这回把大儿子奕纬也给灭了,就彻底断了自己的后路。唯一的希望都寄托在了全贵妃的肚子里,如果生的是个儿子还好,要是生个女儿,道光得哐哐撞大墙不可!
(12)、不过,在对神像顶礼膜拜的时候,你有没有想过最应该做的善事是什么?
(13)、(出门一笑莫心哀,浩荡襟怀到处开。时事难从无过立,达官非自有生来。风涛回首空三岛,尘壤从头数九垓。休信儿童轻薄语,嗤他赵老送灯台。)
(14)、声明:图文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私信删除
(15)、许多人在外交友彬彬有礼,坦诚相待;在家里与兄弟姐妹却难以倾心相交,甚至恶言相向,实在是本末倒置之举。
(16)、君子处其实,不处其华;治其内,不治其外。——张居正《翰林院读书说》
(17)、1(不满是向上的车轮,能够载着不自满的人类,向人道前进。鲁迅)
(18)、当今时代鼓励积极进取,凡是成就事业的领军人物无不敢想敢干。
(19)、林则徐在嘉庆十六年入进士,历官翰林编修、江苏按察使、东河总督、江苏巡抚、湖广总督等职。
(20)、工欲善其事,必先利其器——孔丘《论语·卫灵公》
(1)、(若鸦片一日未绝,本大臣一日不回,誓与此事相始终,断无中止之理。)
(2)、1(一个人承受孤独的能力有多大,他的能力就有多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