形容善于观察的谚语
1、形容善于观察的词语
(1)、20谈笑自若:指在不平常的情况下,有说有笑,同平常一样。比喻遇事镇定。(适用对象)紧张或危急情况下。
(2)、从来没有人读书,只有人在书中读自己,发现自己或检查自己。
(3)、2息息相关:形容彼此的关系非常密切。(适用对象)人与人、物与物、人与物。
(4)、比如拳击和截拳道中有滑步、侧步、疾步以及快进快退等。传统武术中的步法更是多种多样,象八卦掌绕圈走转的趟泥步;戳脚左绕右划的玉环步;查拳虚实相兼的走风摇晃步等等。这些步法都有其特点和用法。归结起来,规律却是一个,就是都要求整个身躯和四肢配合协调,巧妙地调整自己的重心,便于向前后左右各个方向出击或防守。步进身随,步退身回,始终掌握格斗的主动权。
(5)、2一挥而就:形容写字、写文章、画画快。(适用对象)写字、画画、写文章。
(6)、对微小事物的仔细观察,就是事业、艺术、科学及生命各方面的成功秘诀。——史迈尔
(7)、成功与不成功之间有时距离很短,只要后者再向前几步。
(8)、2指手划脚:形容说话时用手势示意或轻率地指点、批评。(适用对象)示意、指点、批评。
(9)、3风华正茂:形容青年朝气蓬勃、奋发有为的精神面貌。(适用对象)青年。
(10)、可见,这些与“鸡”有关的“三语”,可谓由“鸡”及彼,语意丰盈,也充分体现出广府方言中文化的幽默与情趣。
(11)、岭南大地的历史地理环境有其特殊性,她在历史上曾经远离中原、远离中央政治权力的中心,战乱及自然灾害相对较少。历史上这片所谓的南蛮之地,由于烟瘴湿毒、刀耕火种、开化较迟等原因,往往成为流放政治犯、贬谪异见分子的荒远之所。可能就是这些原因,形成了广府人不争、包容、低调、坚忍的性格特征。但这种低调与包容的性格并不等于他们不注重礼义廉耻,长期以来,广府人不怕穷,最怕被人指责自家的孩子“无家教”。而家教对于广府人而言,未必是大户人家的专有,大部分无经过私塾或官办教育的广府家庭,甚至是不识字的家长,他们的“家教”传统习惯正是靠通过日常生活中各种的细节,更多地是使用口语的风格,有意或无意地通过“三语”的方式对下一代实行传统教育,而且这一方式来得很实用。我们假设从早晨醒来到晚上睡觉,从家庭到出门办事,从为人处事到律己修身等,处处皆有能体现出“三语”的平民教育特点。
(12)、仰观宇宙之大,俯察品类之盛,所以游目骋怀,足以极视听之娱,信可乐也。--《兰亭序》
(13)、在想你的每一个夜晚,我都是那么的寂寞,无助。
(14)、观察对于儿童之必不可少,正如阳光、空气、水分对于植物之必不可少一样。在这里,观察是智慧的最重要的能源。——苏霍姆林斯基
(15)、3余音袅袅:形容音乐悦耳动听,令人沉醉。(适用对象)音乐、歌声。
(16)、仰观宇宙之大,俯察品类之盛,所以游目骋怀,足以极视听之娱,信可乐也。——《兰亭序》
(17)、2相濡以沫:比喻同在困境里,用微薄的力量互相帮助。(适用对象)患难中。
(18)、2万人空巷:指家家户户的人都从巷里出来了。多形容庆祝、欢迎等盛况。(适用对象)庆祝、欢迎等盛况,不用于巷子里无人。
(19)、会运用观察和发现的结果,才是最完美的。赵明悦
(20)、要测量一个人真实的个性,只须观察他认为无人发现时的所作所为。——麦考莱
2、有关善于观察的成语
(1)、内外合形神兼备:这条谚语是讲内功外功应当和谐统手眼身法步指外,即指身体表面各部的动作,也即指“形”,精神气力功指内,即指精神、气质、意识的体现及人体内脏器官的锻炼,也指“神”,内外浑然一体,密不可分。内与外,形与神有着相互制约、相互促进,相辅相成,不可分割的密切关系。
(2)、观察对于儿童之必不可少,正如阳光、空气、水分对于植物之必不可少一样。在这里,观察是智慧的最重要的能源。苏霍姆林斯基
(3)、3舍本逐末:放弃主要的、根本的,而只追求次要的、枝节的。(适用对象)本末、主次关系。
(4)、仔细观察生活中的事物,用自己的慧眼,自己的心智去领悟生活。
(5)、不论如何强大的公司,都不能安于现状,必须随时机警地留意公司内部和外面大环境的变化.
(6)、2栩栩如生:形容文学、艺术作品对人和其他事物的形象,描写得非常逼真,好像活的一样。(适用对象)艺术形象。
(7)、我相信你的时候你在怀疑我!当你相信我的时候我又改如何?很累很难受很想静静的呆会儿。
(8)、这是“假内行”的俏皮说法,这种现象在临海话里常见,不算粗话,只是增添诙谐的色彩而已于。
(9)、细心观察是为了理解,透彻理解是为了行动。——法国谚语
(10)、在观察的领域中,机遇只有偏爱那种有准备的头脑。
(11)、3惊心动魄:形容使人感受很深,震动很大。(适用对象)多用于极为惊人,极为壮观,极为紧张、险恶,极为伟大的事物。
(12)、平民性有一个普遍的特点,就是“低调”。所谓“民不与官争,贫不与富斗”,这句俗语在广府平民百姓中广泛流行。他们处事注重实干,不善张扬。对新鲜事物又有海洋般的包容性,而且在包容过程中懂得变通、吸收、为我所用。就如广府方言中不少用语都是在近代社会中吸收外来语演变并保留下来,慢慢地成为“广府特色”,广为使用。同时,这种低调、务实的平民意识,在“三语”使用过程中往往带有一种自我调侃、自嘲又自律的思维。正因为存在自我调侃或自律的教育成分,显示出庄谐并举的意趣。
(13)、我明白我给不了你想要的爱,也知道我们的爱不能再重来。
(14)、2义无反顾:指为了正义而勇往直前,毫不犹豫。(适用对象)正义事业。
(15)、当时佛山南海平洲一带的妇女很流行到广州的大户人家里头当保姆、仆人、奶妈(统称“平洲奶妈”)。工钱普遍都很低,大部分只能填饱肚子。所以衍生了这么一句歇后语:平洲奶妈——赚个肚。
(16)、 .假如,从来没有开始,你怎么知道自己会不会很爱那个人呢?其实,很爱很爱的感觉,是要在一起,经历了许多事情之后,才发现的。
(17)、头世:意为“上一辈子”;修:意为“修行”。古人有宿命思想,认为现世生活的好坏,与前世的“修行”有关,现世的苦难,皆是前世未能好好修行的缘故,有时,人们在苦难中也会拿此自嘲。
(18)、2一笔抹杀:比喻轻率地把成绩、优点全部否定。(适用对象)成绩、优点。不用于罪行、错误或缺点。
(19)、2炙手可热:比喻权势大,气焰盛。(适用对象)人。
(20)、要从对小事物的细心观察中找出发现自然奥秘的途径。
3、形容善于观察的谚语有哪些
(1)、林语堂《京华烟云》里富商牛怀瑜在东交民巷旁边苏州胡同安家,请了一个保姆,月薪开到八块大洋,那是保姆行中最高的标准,所以这个保姆再苦再累都不舍得走。
(2)、观察对于儿童之必不可少,正如阳光空气水分对于植物之必不可少一样。在这里,观察是智慧的最重要的能源。
(3)、2走马观花:指大略地观察一下。(适用对象)观察事物。
(4)、观察者,事竟成,世上没有什么困难,只要你去观察它的奥秘,就一定能成功。——张芷卿
(5)、我一直相信你,却放纵了自己。是太相信你,还是怀疑自己?
(6)、解析:例句1中“明辨是非”对应句中陈述的辨析对与错,体现出这种辨别能力;例句2中“明察秋毫”所修饰的对象是“眼睛”,不能用“洞若观火”。
(7)、不怕千招会,就怕一招精:从散打技击角度而言,贪多嚼不烂是每个选手应当大忌而特忌的。武术招法很多,千变万化,要想全部掌握实在是难上加难,因此,练习散打技击,除了要博学多闻,广泛涉猎外,还必须精通几招。这几招应是自己的拿手。应当是别人不会的我会,别人会的我精。如是人人皆晓的招数,就要练到别人达不到的火侯,这才叫绝招。
(8)、摔跤名手宝三善使“泼脚”,这是摔跤中的俗招,人人都会,可是谁与宝三善摔,却常常使不出自己的泼脚,而着了宝三善的泼脚。他这一招实在是练到了精、绝的地步。如果光会许多招,实际运用时却生疏的很,那反到不如精通几招奏效得快。当然,如果千招会千招精,那是上上等了。
(9)、乞怜摇尾:怜:怜悯;乞:乞求。狗摇着尾巴向主人乞求爱怜。比喻装出一副可怜相向人讨好。
(10)、 .爱与不爱,都是回忆,沉默欢喜,只是曾经。就这样默默的记住你,默默的开始相信爱情。当懵懂的青春离去,我开始措手不及,那些凋零的时光,遗留在青涩的花季雨季。
(11)、在观察的领域中,机遇只有偏爱那种有准备的头脑。
(12)、动如涛,静如岳,起如猿,落如鹊,立如鸡,站如松,转如轮,折如弓,轻如叶,重如铁,缓如鹰,快如风:这十二句谚语概括了对长拳类武术风格的要求。它在动作、姿势、节奏、速度诸方面都做了恰当的比喻。使习练者能通过喻体的形象理解抽象的原则。拳种不同,风格便不一样,但长拳类的几十个拳种,像少林拳、查拳、华拳、花拳、戳脚、翻子、八极燕青等,风格节奏固然有很大区别,但总原则,大体不离这12句。
(13)、这里的虫可不是指昆虫,而是虫书,又可叫鸟虫书、鸟虫篆,是金文中一种特殊的美术字体。它们常被纂刻在武器、印章、旗帜等上面。
(14)、有一种早期的说法是这样的。从前的保姆行业不像现代那么智能和发达,人力成本还是很低的。以前的保姆工钱这么低,主要是因为以前的农业水平发展不足,农村破产,大部分的农村人都跑到城里头谋生。只要能给他们一口饱饭,就会有成千上万的妇女愿意去做低薪甚至无薪的苦工。
(15)、 任何一种方言都有它自己独特的俗语、谚语和歇后语(以下简称“三语”),这“三语”是方言区地理历史发展、人文文化积淀过程中经过祖祖辈辈民间口语的基础上传承下来的一笔珍贵的文化遗产。“三语”不仅仅是特定方言区人民群众智慧的总结,还是一种非常平易、亲切、朗朗上口的现实教材。尤其在历史发展过程中,平民百姓受教育程度和机会少,普遍的文化水平较低下,但又必须对后辈们进行必要的家教,“三语”的家教作用显得较为直接、实在,普罗大众通常会在日常生活细节上,有意识地运用这类方言俚语的形式,达到出人意表的教育效果。
(16)、尿:土话读作“虚”。这话原指小孩倒在地上又哭又闹耍无赖,常用形容某些人在处事时采取不正当,不光明的无赖行为。
(17)、对微小事物的仔细观察,就是事业、艺术、科学及生命各方面的成功秘诀。——史迈尔
(18)、3金碧辉煌:形容建筑物装饰陈设等异常绚丽精彩,光辉灿烂。(适用对象)建筑和室内摆设。
(19)、30不吝赐教:客气话,希望对方指教。(适用对象)对别人。不用于自己。
(20)、2莘莘学子:众多的学子。(适用对象)多人。
4、形容善于观察的诗句
(1)、20探囊取物:比喻能够轻而易举地办成某件事情。(适用对象)办事容易。不用于偷东西。
(2)、教你起床出门见长辈、街坊邻里,必须学会:“入屋叫人,入庙拜神”,所谓“叫人”就是打招呼,对长辈更要用尊称,长幼有序。工作或闲坐要做到行藏端庄,所谓坐有坐姿,食有食相,会提醒你要注意“人摇福薄,树摇叶落”。走路时千万不能“脚踭唔掂地”,是暗示你做人做事要脚踏实地。饭桌上要求长辈未入座、未叫开饭时,晚辈不能动筷子。吃饭时不能“飞象过河”,即系夹菜只能夹自己近前的,不能见想吃的就将筷子横竖乱夹。对长辈或客人敬茶敬酒要记得“酒满敬人,茶满欺人”的礼规。平日工作做事要学会处处替别人着想,懂得“泥水佬开门口,过得自己过得人地(家)”。平日待人处事要切记“崩口人忌崩口碗”,避免揭别人的短处。做人处事要慎独、自守,八卦是非更不能随意搬弄,要懂得“病从口入,祸从口出”。对父母及长辈懂得孝顺敬老,要知道“侍仔不如侍娘,侍田不如侍秧”;“食遍天下盐好,走遍天下娘好”。为人处事要严于律己,不能“盲公打灯笼,照人唔照己”和“番邦灯笼,照远唔照近”。得势时切记“有风唔好使尽艃(理)”。受上级或别人欺压,一要忍让,二要知敬畏,懂得“马贱被人骑,人贱被人欺”;“人欺未为欺,天欺冇地企(站)”。在工作学习中要勤勉、上进,必须“早起三朝当一日,早起三年顶一春”;“春分唔浸谷,大暑冇禾熟”;“春种早,收成好;春种迟,食番薯”;广府人习惯吃米饭,认为有米饭吃,日子为之过得好,如果靠吃番薯芋头度日,证明日子不好过了。另外,教后辈要少讲话多做实事、好事,就要明白“口贱得人憎,力贱得人敬”。教你修身自律的“三语”很多,如“面(子)是人家俾(给),架系自己丢”,“自身唔正,教人唔听”,“有花自然香,何须东风旸(扬)”。劝诫人勿贪小便宜,经常讲“边度有咁大只蛤乸随街跳”、“光棍佬教仔,见便宜咪制(咪制——不要去做,莫贪)”。
(3)、手似流星眼似电,身似游龙腿似箭:这条谚语首先提出了对“手眼身法步”的技术要求,是针对长拳类矫健迅猛的动作而言的,长拳类拳术节奏鲜明,结构紧凑、灵活多变的特点,富有弹性的风格,正是这条谚语启示的内容。
(4)、2雨后春笋:比喻事物迅速大量地涌现出来。(适用对象)好事物、好现象。
(5)、我的心里住着一个人,是一个永远都不能和他在一起的人。
(6)、广府人识饮识食,将饮食文化与各种俗语、谚语、歇后语结合得可谓天衣无缝。例如,广府人待客或节庆、祭祀等的桌案上,必须有三牲、鸡鸭鹅猪牛羊等,尤其重视以鸡奉客,所谓“无鸡不成宴”。广府人食鸡的做法更是“八仙过海,各显神通”,在国内乃至全世界都被认为是出神入化的了。什么白切鸡、豉油鸡、水晶鸡、脆皮鸡、盐焗鸡、葱油鸡、炸子鸡、吊烧鸡、火焰鸡、醉鸡、芝麻鸡、炆鸡、五杯鸡、清炖鸡、乞儿鸡、清平鸡、文昌鸡、龙门鸡、清远鸡、骟鸡、啫啫鸡……数不胜数,无奇不有。食鸡已达到:精、细、鲜、嫩、巧的境界,那么,与鸡有关的“三语”同样是那么的精巧妙趣,寓意上言浅意深。
(7)、仰观宇宙之大,俯察品类之盛,所以游目骋怀,足以极视听之娱,信可乐也。--《兰亭序》
(8)、2擢发难数:形容罪行多得数不清。(适用对象)罪行。
(9)、对微小事物的仔细观察,就是事业、艺术、科学及生命各方面的成功秘诀。——史迈尔
(10)、2危言危行:说正直的话,做正直的事。(适用对象)正直的言行,不用于危险的言行。
(11)、你们想想,全京城的保姆都只能拿到两三块大洋的月钱,其余城市的保姆雇佣价也就更低了。
(12)、2宵衣旰食:形容为处理国事而辛勤地工作。(适用对象)帝王、国家领导人。
(13)、书籍——通过心灵观察世界的窗口。住宅里没有书,犹如房间没有窗户。——威尔逊
(14)、从观察中找到乐趣,从细节中找寻答案。——程桥璐
(15)、戴上墨镜,世界在你眼前就立即失去了光彩。个人的不幸往往是脆弱者观察生活的墨镜。——培根
(16)、介绍:赫伯特·斯宾塞(HerbertSpencer,1820年4月27日–1903年12月8日),英国哲学家、社会学家、教育家。他为人所共知的就是“社会达尔文主义之父”,所提出一套的学说把进化理论适者生存应用在社会学上尤其是教育及阶级斗争。
(17)、生活,需要细心观察,更需要理性思考,从而获取鲜活而丰富的写作素材。
(18)、3黄发儿齿:比喻人长寿。(适用对象)老年人。
(19)、3牛衣对泣:形容夫妻共同过着穷困的生活。(适用对象)夫妻。
(20)、生活,需要细心观察,更需要理性思考,从而获取鲜活而丰富的写作素材。
5、形容善于观察的谚语句子
(1)、2销声匿迹:指隐藏起来或不公开露面。(适用对象)人、事物。
(2)、这个世界不是缺少美,而是缺少发现美的眼睛。——罗丹
(3)、而利用其谐音变化为俗语的亦不少,例如,不想与对方聊天,广府人会讲:法兰西王(粤音),借音则为“FranceKing”,翻译过来刚好是白话的“费事倾”。白话讲“聊天”为“倾偈”,“费事倾”即不用倾偈了。又如,在餐厅用餐想批评服务员服务不周到,往往调侃他(她):“先生(小姐),有冇叉用?”意指你到底有无用。再如,指双方谈判时,往往会讲:“番鬼佬拜神——讲耶稣”,广东人过去称洋人为“番鬼佬”,洋人又多信奉天主教或基督教,在教堂听神父讲圣经是要有耐性的,所以“讲耶稣”便借来形容双方谈判的耐性。
(4)、2颐指气使:不说话而用面部表情示意。形容有权势的人指挥别人。(适用对象)人。
(5)、本文来源:http://www.haixunw.com/juzii/shanggan/95html
(6)、表面上是说番薯煮熟后的外皮很滑溜,暗地里却是讽刺一个人过于油滑,也就是平常所说的“滑头”。“滑头”为何物?番薯谁不知,毫无疑问,比较起来还是临海人的说法通俗得多,也高明得多。
(7)、仔细观察生活中的事物,用自己的慧眼,自己的心智去领悟生活。
(8)、3脍炙人口:比喻好的诗文受到人们的称赞和传诵。(适用对象)诗文。
(9)、观察对于儿童之必不可少,正如阳光、空气、水分对于植物之必不可少一样。在这里,观察是智慧的最重要的能源。——苏霍姆林斯基
(10)、要从对小事物的细心观察中找出发现自然奥秘的途径.
(11)、“睩”字在现代汉语词典里面的解释,是指眼珠转动,是指谨慎地看。用在这句话里面,年纪小小就这么善于观察和善于和人眼神交流,赞一句“醒目”实在应当。
(12)、对微小事物的仔细观察,就是事业、艺术、科学及生命各方面的成功秘诀。——史迈尔
(13)、战国 邹 孟轲《孟子 梁惠王上》:“明足以察秋毫之末。”
(14)、要想了解自己,就要观察别人的行为,要想了解别人,就请体察你自己的心吧。席勒
(15)、透彻的观察力永远如擦亮的明镜,你是否可以看透问题,并拨开团团迷雾,寻求正确的谜底?——滕馨榕
(16)、对于自然界的观察与实验,是科学的独一无二的真方法。
(17)、 .爱情是一场修行。在这一场修行中,究竟是谁会修成正果呢?无论是谁,我相信,我们都会成长,成长为一种爱的质感与灵魂的洗礼。
(18)、2信笔涂鸦:形容字写得很潦草。或胡乱地写文章。也常用作自谦之词。(适用对象)书法、写文章。
(19)、例如,批评别人做事不踏实的“鸡公屙屎,一节硬一节软”,即所谓“有头威无尾阵”。形容那人做事手忙脚乱、无章无法,就笑他“鸡手鸭脚”。比喻人与人之间语言不通,话不投机恰如“鸡同鸭讲”。说别人气量狭隘的尤如“鸡肠鸭肚”。形容做事失败、或做生意亏本的叫做“鸡毛鸭血”。嘲讽那种“过河湿脚”贪小便宜的人,便是“鸡春摸过都轻四两”,鸡春——指鸡蛋,本来有壳保护,偏偏被此等人摸了也会轻,且是“四两”之重,将不可为之事用作嘲讽存贪念之人,夸张得入木三分。同样,“鸡春咁密都褓出仔”,代指没有不透风的墙,更加形容毕俏。还有如批评人多管闲事的“鸡仔不管管麻鹰”,指的是不好好管教自己的小孩却去责怪别人,生动贴切。歇后语“鸡食放光草——心知肚明”,言简意赅。又如“鸡髀打人牙铰软”和同类的“吃人的口软,拿人的手软”比较,前者更为形象鲜明。还有“拜神唔见鸡”,生动活泼地形容一个人整天口嗡嗡,哆哆嗦嗦。谚语中“鸡回笼早,天气晴好;鸡回笼迟,大雨将至”,将生活与气候变化互为兼融,通俗易懂。
(20)、3永垂不朽:指光辉的事迹和伟大的精神永远流传,不会磨灭。(适用对象)事迹、精神。
(1)、透彻的观察力永远如擦亮的明镜,你是否可以看透问题,并拨开团团迷雾,寻求正确的谜底?——滕馨榕
(2)、佚名《古今贤文》真理篇:近水识鱼性,近山识鸟音。释义:要了解一样人或事物,一定要近距离观察。
(3)、仰观宇宙之大,俯察品类之盛,所以游目骋怀,足以极视听之娱,信可乐也.
(4)、不愿看的人,比瞎子更看不见。——英·布尔德
(5)、到生活中去,去观察,去倾听,去体验,去创造,去成长。
(6)、3耳鬓厮磨:形容亲密相处的情景。(适用对象)小儿女的相爱。
(7)、2望其项背:比喻赶得上。(适用对象)否定句或疑问句。
(8)、注:①龚伯洪:《广府文化源流》,广东高等教育出版社,1999年版,第2页
(9)、侧重点。“拨草瞻风”强调善于观察,有方法;“贯微动密”强调观察深入,能抓住内在;“察言观色”强调揣摩他人心思。
(10)、仔细观察生活中的事物,用自己的慧眼,自己的心智去领悟生活
(11)、在不少歇后语中都表现出这种充满生活情趣的通俗例子:“两公婆压死个仔——盏搞(白搞)”;“床下底劈柴——包撞板(出事)”;“床下底吹喇叭——低声下气”;“跪地喂猪乸——睇钱份上”;“黄皮树鹩哥——唔熟唔食”;“滚水渌猪肠——两头缩”;“新官上任——整色整水”;“湿水棉花——冇得弹”等等,不胜枚举。从中我们不难看出,一是形象生动,二是在现实社会平民化的生活场景中提炼出来的语言,尽管充满俚语,或多或少带有粗鄙成分,但却寓庄于谐,甚至寓教于乐,句句通俗、在理。例如:“两公婆压死个仔——盏搞(白搞)”,原本说的是家中太太身怀六甲,而丈夫忍不住硬要过夫妻生活,结果把腹中的胎儿压死了,白搞一回造成悲剧。用形象生动且最具危险性的事例作最浅显的道理辨析,让我们不得不佩服这种平民思维的能力。此语在日常生活中已普遍延伸开去,批评那种不顾现实条件,主观硬干,结果适得其反的现象。在此,笔者想起了六祖慧能“下下人有上上智”的名言,在一定程度上反映了平民性的精粹。
(12)、本期,肥佬向我们介绍了白话药材“睩”字的读音和释义。
(13)、一切推理都必须从观察与实验中得来。——伽利略
(14)、“蒙正祭灶”,亦有不少人以反问的方式讲:“你惨得过吕蒙正?!”这是指宋代担任过宰相的吕蒙正,出身十分贫寒。在他未及第时某年腊月二十三或二十四日,民间祭灶神,他只有向屠夫借一块肉来祭灶,当他回家煮肉时,屠夫得知他很穷,生怕他还不起,便追到他家中,从锅中捞回那块肉。吕蒙正只好用一碗滚过肉的汤来祭灶。这个故事试图以“穷不夺志”来激励后人,像吕蒙正这样穷得可怜,经过发奋努力后仍会发迹的。
(15)、要测量一个人真实的个性,只须观察他认为无人发现时的所作所为。——麦考莱
(16)、2亭亭玉立:形容女子身材细长。也形容花木等形体挺拔。(适用对象)女子身材或花木。
(17)、步不活则拳乱,步不快则拳慢:步法在拳术中占据着十分重要的地位,因为步法起着调动周身各个部位以实施各种技击战术的重要作用。技击中的进攻后退,拳打脚踢,肩顶臂撞,无不倚仗步法来保持自己重心的稳定,还要靠步法的变化来动摇对手的重心,破坏其平衡。步法对,拳脚则顺,步法精,出势则疾,进退则灵。步法是协调手法、身法、腿法的基础。步法练好,才能保证手法、身法、腿法的施展运用。各个拳种和技击术都有自己的步法。
(18)、美到处都有的,对于我们的眼睛,不是缺少美,而是缺少发现。
(19)、 “三语”在日常工作生活中被普遍地使用,是因为它让人觉得特别自然、形象、简洁、亲切,往往又是正规教育所不能替代的。例如,教别人做人做事要学会容人容己,就讲“泥水佬开门口,过得自己过得人地(家)”;劝诫别人不要有贪念,就讲“边度有咁大只蛤乸随街跳”;告诫小孩切勿取笑别人有缺陷、有残疾、或者存在某些不幸的际遇,通常用“崩口人忌崩口碗”来给以提醒;劝人敬老行孝,常言“侍仔不如侍娘,侍田不如侍秧”等等。就因“三语”特有形象生动、通俗谐趣的语意特点,在广府方言中俯拾皆是,使用频率极高,深得普罗大众的喜爱与运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