描写竹子的古诗大全
1、描写竹子的诗句描写竹子的古诗
(1)、不随夭艳争春色,独守孤贞待岁寒。声拂琴床生雅趣,影侵棋局助清欢。
(2)、寄题江外草堂唐·杜甫我生性放诞,雅欲逃自然。嗜酒爱风竹,卜居必林泉。
(3)、①人杰:人中的豪杰。汉高祖曾称赞开国功臣张良、萧何、韩信是“人杰”。
(4)、炉峰在阳光的照射下生起紫色烟霞,远远望见瀑布似白色绢绸悬挂在山前。高崖上飞腾直落的瀑布好像有三千尺,让人恍惚以为银河从天上泻落到人间。
(5)、解释:宁可没有肉吃,也不能让居处没有竹子。
(6)、竹坞无尘水槛清,相思迢递隔重城。秋阴不散霜飞晚,留得枯荷听雨声。
(7)、人怜直节生来瘦,自许高材老更刚。曾与蒿藜同雨露,终随松柏到冰霜。
(8)、谁言使君贫,已用谷量竹。盈谷万万竿,何曾一竿曲。
(9)、侵庭根出土,隔壁笋成丛。竦影纱窗外,清音室瑟中。
(10)、身负盛名常守节,胸怀虚谷暗浮烟。寒霜暑热毫无畏,春夏秋冬四季妍。
(11)、无限野花开不得,半山寒色与春争。咏竹(唐.张必)树色连云万叶开,王孙不厌满庭载。
(12)、这首诗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哪两句表达更为明显?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3)、《石灰吟》中,诗人以石灰自喻,表达了自己为国尽忠,即使粉身碎骨,也要坚守高洁情操的决心。
(14)、②西涧:滁州城西郊的一条小溪,有人称上马河,即今天的西涧湖(原滁州城西水库)。
(15)、生平素守远荆榛,走壁悬崖穿石埭。虚心抱节山之河,清风白月聊婆娑。
(16)、竹溪六君子,竹林七大贤。东坡有三绝,板桥更超前。
(17)、客里相逢,篱角黄昏,无言自倚修竹。姜夔《疏影苔枝缀玉》
(18)、捶(捶打)焚(焚烧)凿(凿孔)络(网络)漠(沙漠)
(19)、 两只黄鹂在新绿的柳枝间鸣唱,一行白鹭列队飞向青天。从窗口望去,西岭上千年不化的积雪,似乎近在眼前;门外江上停泊着行程万里、从东吴归来的航船。
(20)、松竹翠萝寒,迟日江山暮。——曹组《卜算子·兰》
2、描写竹子的古诗100首
(1)、解释:没有肉吃不过人会瘦掉,但没有竹子就会让人变庸俗。
(2)、修竹畔,疏帘里。歌余尘拂扇,舞罢风掀袂。谢逸《千秋岁咏夏景》
(3)、野竹分青霭,飞泉挂碧峰。——李白《访戴天山道士不遇》
(4)、江南苦吟客,何处送悠悠。摘自《樊川诗集注》。
(5)、一曲清商,人别后、故园几度。——张宁《满江红·题碧梧翠竹送李阳春》
(6)、扶疏多透日,寥落未成丛。惟有团团节,坚贞大小同。
(7)、当涂县北有慈姥山,积石俯江,岸壁峻绝,风涛汹涌。
(8)、烦君惜取根株在,欲气伶伧学凤凰。竹石轴(清)李方膺人逢俗病便难送,歧伯良方竹最宜。
(9)、②楚江:即长江。古代长江中游地带属楚国,所以叫楚江。
(10)、这首诗起调高亢,鲜明地提出了人生的价值取向: 人活着就要做人中的豪杰,为国家建功立业; 死也要为国捐躯,成为鬼中的英雄。爱国激情,溢于言表,在当时确有振聋发聩的作用。南宋统治者不管百姓死活,只顾自己逃命,抛弃中原河山,因此,诗人用项羽宁死不屈的英雄气概,鞭挞南宋当权派的无耻行径,借古讽今,正气凛然。全诗仅20个字,连用了三个典故,但无堆砌之弊,因为这都是诗人的心声。如此慷慨雄健、掷地有声的诗篇,出自女性之手,实在是压倒须眉了。
(11)、这是一首写景诗,描写了初夏时生机勃勃的景色和诗人山行时轻松愉快的心情。“梅子黄时”的五月往往多雨,但却“日日晴”,首句写出行时间,表达了诗人的愉快心情。次句写出行路线,现在先泛舟小溪再改山行。读到第四句,才知道诗人不久前经过三衢道中一次,诗人不去追述“来时路”的情景,只顺便点出,并与这次所见所闻对比,突出此次旅行的新鲜感受: 山路依然绿阴夹道,不同的是时而传来几声黄鹂的歌唱。在构思和剪裁上都颇具匠心。
(12)、斸根种幽砌,开叶何已猛。婵娟冰雪姿,散乱风日影。
(13)、我们几个手挽手默默地走在去火车站的路上,彼此无语。朝夕相处三年的挚友呀,怎舍得刹那间的分离。“请君试问东流水,别意与之谁短长”?大家泪眼相视,情意无限!
(14)、新竹元稹新篁才解箨,寒色已青葱。冉冉飘凝粉,萧萧渐引风。
(15)、这首诗通过写农家辛勤劳作的景象,表达了诗人对田园生活的热爱。
(16)、家泉石眼两三茎,晓看阴根紫陌生。今年水曲春河上,笛管新篁拔玉青。
(17)、新荷跳雨泪珠倾。——周邦彦《浣沙溪·翠葆参差竹径成》
(18)、夕阳牛背无人卧,带得寒鸦两两归。——张舜民《村居·水绕陂田竹绕篱》
(19)、洒扫宣华舍此君,烟中月下绿生尘。他年上叶清风满,莫忘今年借宅人
(20)、土花曾染湘娥黛,铅泪难消。纳兰性德《采桑子土花曾染湘娥黛》
3、白居易《咏竹》
(1)、夜深风竹敲秋韵。万叶千声皆是恨。欧阳修《玉楼春别后不知君远近》
(2)、笙歌未散尊前在,池面冰初解。烛明香暗画堂深,满鬓青霜残雪思难任。
(3)、夜来留得江湖梦,全为乾声似荻花。春日山中竹(唐.裴说)数竿苍翠拟龙形,峭拔须教此地生。
(4)、独坐幽篁里,弹琴复长啸;深林人不知,明月来相照。
(5)、在噼噼啪啪的爆竹声中,送走了旧年迎来了新年。人们饮美味的屠苏酒时,又有和暖的春风扑面而来,好不惬意!天刚亮时,家家户户都取下了旧桃符,换上新桃符,迎接新春。
(6)、斫取青光写楚辞,赋香春粉黑离离。无情有恨何人见?露压烟啼千万枝。
(7)、④杨柳:指一种叫《折杨柳》的歌曲。唐朝有折柳赠别的风俗。
(8)、秋声万户竹,寒色五陵松。__李颀《望秦川》
(9)、宁可食无肉,不可居无竹。——苏轼《于潜僧绿筠轩》
(10)、②鬼雄:鬼中的英雄。屈原《国殇》:“身既死兮神以灵,子魂魄兮为鬼雄。”
(11)、道院竹繁教略洗。鸣琴酌酒看扶疏。不图结实来双凤。且要长竿钓巨鱼。——《洗竹》唐·王贞白
(12)、突然相见反而怀疑是梦,悲伤叹息互相询问年龄。
(13)、诗一开始劈空而来,气象森严。山河本来是不动的,由于用了“入”、“摩”二字,就使人感到这黄河、华山不仅雄伟,而且虎虎有生气。两句一横一纵,北方中原半个中国的形胜,便鲜明突兀、苍莽无垠地展现出来了。然而,大好河山,陷于敌手,使人感到无比愤慨。下两句笔锋一转,顿觉风云突起,诗境向更深远的方向开拓。“泪尽”一词,千回万转,更含无限酸辛。眼泪流了六十多年,早已尽了。但即使“眼枯终见血”,那些心怀故国的遗民依然企望南天;金人马队扬起的灰尘,隔不断他们苦盼王师的视线。中原广大人民受到压迫的沉重,经受折磨历程的长久,期望恢复信念的坚定不移与迫切,都充分表达出来了。以“胡尘”作“泪尽”的背景,感情愈加沉痛。结句一个“又”字扩大了时间的上限。诗人为遗民呼号,目的还是想引起南宋当国者的警觉,激起他们的恢复之志。
(14)、寒梢千尺将如何,渭川淇澳风烟多。新笋歌(明.岳岱)满林黄鸟不胜啼,林下新笋与人齐。
(15)、侵阶藓折春芽迸,绕径莎微夏阳浓。无赖杏花多意绪,数枝穿翠好相容。
(16)、诗人并没有对边塞风光进行细致的描绘,他是在历史的角度找到坚实的立足点,汉关秦月,无不是融情入景,浸透了人物的感情色彩。把复杂的内容熔铸在四行诗里,深沉含蓄,耐人寻味。这首诗意境雄浑,格调昂扬,语言凝炼明快。
(17)、谁知湘水上,流泪独思君。郡斋左偏栽竹百余诗(唐.令狐楚)斋居栽竹北窗边,素壁新开映碧鲜。
(18)、耻染湘妃泪,羞入上宫琴。谁人制长笛,当为吐龙吟。
(19)、谁知渭川富,千亩可悬冠。咏竹韦骧此君坚直本天然,岂学妖花艳主轩,筠带轻霜凝不落,干搓圆玉碧无痕。
(20)、斫竹(唐)杜甫寺废竹色死,宦家宁尔留。霜根渐随斧,风玉尚敲秋。
4、描写竹子的古诗大全300首
(1)、长欲在眼前,故栽庭户侧。分首今何处,君南我在北。
(2)、佐邑意不适,闭门秋草生。何以娱野性,种竹百余茎。见此激上色,忆得山中情。有时公事暇,尽日绕栏行。勿言根未固,勿言阴未成。已觉庭宇内,梢梢有余清。最爱返窗卧,秋风枝有声。
(3)、清晨,朝霞满天,我就要踏上归程。从江上往高处看,可以看见白帝城彩云缭绕,如在云间,景色绚丽!千里之遥的江陵,一天之间就已经到达。两岸猿猴的啼声不断,回荡不绝。猿猴的啼声还回荡在耳边时,轻快的小船已驶过连绵不绝的万重山峦。
(4)、远远奔流而来的黄河,好像与白云连在一起,玉门关孤零零地耸立在高山之中,显得孤峭冷寂。何必用羌笛吹起那哀怨的杨柳曲《折杨柳》去埋怨春光迟迟呢,原来玉门关一带春风是吹不到的啊!
(5)、人怜直节生来瘦,自许高材老更刚。曾与蒿藜同雨露,终随松柏到冰霜
(6)、君看萧萧只数叶,满堂风雨不胜寒。——李东阳《柯敬仲墨竹》
(7)、竹唐·李建勋琼节高吹宿风枝,风流交我立忘归。最怜瑟瑟斜阳下,花影相和满客衣。
(8)、茅舍小桥流水边,安居落户自怡然。风摧体歪根犹正,雪压腰枝志更坚。
(9)、前两句既说明隐者不在家中,同时又暗示这位隐者是一位以采药为生的高人,让人敬仰他有青松一样的风骨。后两句既说明隐者所去之处,又暗以高山白云象征这位隐士的人格高洁。由此,我们再来体会作者心情,他本想来瞻仰这位隐者的仙风道骨,现在却不遇而归,自然也就更能领悟这首诗的独特韵味了。
(10)、――清.戴熙《题画竹》待到深山月上时,娟娟翠竹倍生姿。空明一片高难掇,寒碧千竿俗可医。
(11)、斋居栽竹北窗边,素壁新开映碧鲜。青蔼近当行药处,绿阴深到卧帷前。风惊晓叶如闻雨,月过春枝似带烟。老子忆山心暂缓,退公闲坐对婵娟。
(12)、曾与蒿藜同雨露,终随松柏到冰霜。烦君惜取根株在,欲乞伶伦学凤凰。
(13)、坐荫从容烦暑退清心恍惚微香触。——陆容《满江红·咏竹》
(14)、赋得阶前嫩竹(陈.张正见)翠云梢云自结丛,轻花嫩笋欲凌空。砌曲横枝屡解箨,阶来疏叶强来风。
(15)、风吹落了很多的秋叶,催开了早春二月的鲜花;吹过江,卷起千层高的大浪;吹入竹林,吹歪了万竿的竹子。
(16)、昔种梁王苑,今移汉将坛。蒙笼低冕过,青翠卷帘看。得地移根远,经霜抱节难。开花成凤实,嫩笋长渔竿。霭霭军容静,萧萧郡宇宽。细音和角暮,疏影上门寒。湘浦何年变,山阳几处残。不知轩屏侧,岁晚对袁安。
(17)、竞将头角向青云,不管阶前绿苔破。竹石(清.郑燮)咬定青山不放松,立根原在破岩中。
(18)、衣食住行用,无不劳此君。贡献愈卓越,砍伐更加烈。
(19)、庭竹唐·李中偶自山僧院,移归傍砌栽。好风终日起,幽鸟有时来。
(20)、凌霜尽节无人见,终日虚心待凤来。谁许风流添兴咏,自怜潇洒出尘埃。
5、描写竹子的古诗大全三至六年级
(1)、②屠苏:屠苏酒。古时候的风俗,每年除夕家家用屠苏草泡酒,吊在井里
(2)、涧影见松竹,潭香闻芰荷。——孟浩然《夏日浮舟过陈大水亭》
(3)、惜竹诗并引孔武仲东斋有竹数竿,翠蔚可喜,其傍众笋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