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重阳节的一首诗
1、关于重阳节的一句诗
(1)、霜风渐欲作重阳,熠熠溪边野菊香。久废山行疲荦确,尚能村醉舞淋浪。独眠林下梦魂好,回首人间忧患长。杀马毁车从此逝,子来何处问行藏。
(2)、也因此,这一句“遥怜故园菊”,意思就很沉重了,不只是重阳赏菊那么简单,更是怜惜长安和百姓,怜惜这战火纷飞的时局。这样的诗,短短20个字却有无穷感慨,当真是重阳节的佳作。
(3)、朝野庆年丰,高会多欢声。永怀无荒戒,良士同斯情。
(4)、愁因薄暮起,兴是清秋发。时见归村人,沙行渡头歇。
(5)、风俗尚九日,此情安可忘。菊花辟恶酒,汤饼茱萸香。《九月九日刘十八东堂集》
(6)、九月九日望乡台,他席他乡送客杯。 人情已厌南中苦,鸿雁那从北地来。
(7)、净境重阳节,仙游万乘来。插萸登鹫岭,把菊坐蜂台。《奉和九月九日登慈恩寺浮图应制》
(8)、重阳节除了插茱萸,人们头上佩戴菊花也是非常重要的一个习俗。因为菊花是一种象征着长生和延寿的花朵。菊花还有一个名字叫做“延寿客”,在重阳节头上戴一朵菊花是人们祈求健康长寿的做法。
(9)、三载重阳菊,开时不在家。何期今日酒,忽对故园花。
(10)、一院子的菊花金黄金黄,中间有一丛白似霜的花儿是这么孤独。就像今天的酒席,老人家进了少年去的地方。
(11)、满城风雨近重阳,湿秋光,暗横塘。萧瑟汀蒲,岸柳送凄凉。亲旧登高前日梦,松菊径,也应荒。
(12)、三载重阳菊,开时不在家。何期今日酒,忽对故园花。野旷云连树,天寒雁聚沙。登临无限意,何处望京华。
(13)、在我国的古代,有着重九一“阳”登勤之日,地气上升,天气下降的说法。
(14)、这首诗堪称重阳节的第一名作,作者是唐代诗人王维。自从这首诗出来后,每次到传统节日,人们都是第一时间想起“每逢佳节倍思亲”。不管是重阳节也好,中秋节也罢,又或者是春节端午,这一句“每逢佳节倍思亲”总能够勾起我们的思乡情结,总能够触动我们内心最深处的柔软地方。
(15)、诗人独自一人重阳登高,通过对自己所见和所感的描写,表达了了自己在政治上遭挫折多年、怀才不遇的感慨,最后高歌独酌,抒发怡情自然的旷迭的襟怀。
(16)、薄雾浓云愁永昼,瑞脑销金兽。佳节又重阳,玉枕纱厨,半夜凉初透。
(17)、这首词创作的具体年份已经不详,但是词中所写的情景,却是过完重阳节后不久。晏殊通过吟咏木芙蓉花,为我们营造了一幅清新明朗又有情致的意境,塑造了木芙蓉抗拒严霜,坚贞高洁的品格形象,以花喻人,回味无穷。
(18)、重阳过后,西风渐紧,庭树叶纷纷。朱阑向晓,芙蓉妖艳,特地斗芳新。霜前月下,斜红淡蕊,明媚欲回春。莫将琼萼等闲分,留赠意中人。
(19)、青山远近带皇州,霁景重阳上北楼。《九日登高》
(20)、新月和秋露,繁星混夜霜。登高今夕事,九九是天长。
2、搜索关于重阳节的诗
(1)、第三句,遥想家里的兄弟们今天肯定都去登高望远、祈福了,虽然人在长安,却无比怀念和家里人团圆,思绪早已经飞到千里之外的故乡了。
(2)、1989年农历九月九日被定为老人节,倡导全社会树立尊老、敬老、爱老、助老的风气。
(3)、雁尽平沙迥,烟销大漠虚。登台南望处,掩泪对双鱼。
(4)、重九开秋节,得一动宸仪。金风飘菊蕊,玉露泣萸枝。《奉和九日幸临渭亭登高得枝字》
(5)、白露天地肃,黄花门馆幽。山公惜美景,肯为芳樽留。
(6)、九月九日望乡台,他席他乡送客杯。《蜀中九日》
(7)、重阳节至今已有两千多年的历史,最早可以追溯到春秋战国时期。屈原的《远游》诗中,就有“集重阳入帝官兮”之句。可见那个时候人们就很重视重阳,并举行活动庆祝这一天。
(8)、江涵秋影雁初飞,与客携壶上翠微。尘世难逢开口笑,菊花须插满头归。但将酩酊酬佳节,不用登临恨落晖。古往今来只如此,牛山何必独沾衣。
(9)、远村秋色如画,红树间疏黄。流水淡,碧天长。路茫茫。
(10)、这是一首远在他乡的游子思乡怀念亲人的诗。先看题目,九月九日当然是代指重阳节了。山东,并不是今天的山东省。当年王维迁居于蒲县,也就是今天山西永济县,位置在函谷关与华山以东,所以称山东,华山以东。这首诗,很多人都误以为是今天的山东。
(11)、冷清清暮秋时候,衰柳寒蝉一片愁,谁肯教白衣送酒。
(12)、第5首,《采桑子·重阳》:人生易老天难老,岁岁重阳,今又重阳。战地黄花分外香。一年一度秋风劲,不似春光,胜似春光。寥廓江天万里霜。
(13)、九九重阳作《重九登高》仄起入韵七绝一首,押平水韵下平声七阳韵
(14)、今日云景好,水绿秋山明。携壶酌流霞,搴菊泛寒荣。地远松石古,风扬弦管清。窥觞照欢颜,独笑还自倾。落帽醉山月,空歌怀友生。
(15)、重阳节是家人团聚的日子,所以宴席是必不可少的。和最亲最爱的人一起吃着螃蟹,喝着美酒,分享趣事,真是天伦之乐。
(16)、献给所有尊老的年轻人和爱幼的老年人- 塔日阿图嘎查农民 冯朝珍
(17)、此身逃难入乡关,八度重阳在旧山。篱菊乱来成烂熳,家僮常得解登攀。《重阳山居》
(18)、重阳阻雨独衔杯,移得山家菊未开。《重阳阻雨》
(19)、薄雾浓云愁永昼,瑞脑销金兽。佳节又重阳,玉枕纱厨,半夜凉初透。东篱把酒黄昏后,有暗香盈袖。莫道不销魂,帘卷西风,人比黄花瘦。
(20)、这首诗的抒情手法亦变化多端,第一句用“望乡台”一词突出了诗人乡心之切;第二句以客中送客更突出了在异乡的孤独感;第三句直抒胸中之苦,感情强烈;第四句却委婉别致,借景抒情,以鸿雁的不知南中之苦来反衬自己的思乡之情,这样反复地抒发更是突出了乡愁之浓烈。
3、关于重阳节的诗有哪些诗
(1)、重阳过后,西风渐紧,庭树叶纷纷。朱阑向晓,芙蓉妖艳,特地斗芳新。
(2)、此诗与《九月十日即事》或为同时之作。约作于宝应元年至广德元年(762—763)间。龙山,在当涂县。《元和郡县志》江南道宣州当涂县:“龙山,在县东南十二里,桓温尝与僚佐九月九日登此山宴集。”
(3)、王维是一位早熟的作家,少年时期就创作了不少优秀的诗篇。这首诗就是他十七岁时的作品。和他后来那些富于画意、构图设色非常讲究的山水诗不同,这首抒情小诗写得非常朴素。
(4)、 踏莎行·庚戌中秋后二夕带湖篆冈小酌
(5)、而诗歌后两句则是带有鲜明重阳节特征的名句。古人有佩茱萸囊的习俗,在重阳节登高之时,往往臂上佩带藏有茱萸的布袋。这种“遍插茱萸少一人”的情景,乃是王维设想兄弟们登山时候的图景,只是虚空一笔,却也是他内心对兄弟团聚的渴望。因此,这两句诗语淡而情长,让人回味无穷。
(6)、这是一首思念亲人的诗,重阳节这天,插戴上茱萸,在窗前给妹妹写诗。亲人不在身旁,过节也没有什么滋味。
(7)、百结愁肠郁不开,此生惆怅异乡来。思亲堂上茱初插,忆妹窗前句乍裁。对菊难逢元亮酒,登楼愧乏仲宣才。良时佳节成辜负,旧日欢场半是苔。
(8)、东篱把酒黄昏后,有暗香盈袖。莫道不销魂,帘卷西风,人比黄花瘦
(9)、冉冉秋光留不住,满阶红叶暮。又是过重阳,台榭登临处,茱萸香坠。紫菊气,飘庭户,晚烟笼细雨。雍雍新雁咽寒声,愁恨年年长相似。
(10)、今译:九日在龙山宴饮,黄色的菊花盛开似在嘲弄我这个逐臣。醉眼看看秋风把我的帽子吹落,月下醉舞,明月留人。
(11)、五马照池塘,繁弦催献酬。临风孟嘉帽,乘兴李膺舟。
(12)、今译:昨天刚登完龙山,今天是小重阳,又要举杯宴饮。菊花为何这样受苦,遭到两个重阳的采折之罪?
(13)、满园花菊郁金黄,中有孤丛色似霜。 还似今朝歌酒席,白头翁入少年场。
(14)、这首诗的作者是唐代诗人杜牧。诗词同样写了重阳节的登山与赏菊,但是感情基调却不只是怀念亲人那么简单。一句“尘世难逢开口笑”道出了杜牧坎坷的人生遭遇,也道出了杜牧这么多年在红尘中打滚的无奈。想杜牧自负才华,雄才大志,却只赢得青楼薄幸名,不但让旁人唏嘘,更是让杜牧自身难以接受。所以这一句中蕴含的郁郁不得志,足以让人印象深刻。
(15)、又到了重阳节,战场上的菊花是那样的芬芳。一年又一年秋风刚劲地吹送,胜过春天的光芒,无涯的汀江之上有绵绵不绝的秋霜。
(16)、王维这首《九月九日忆山东兄弟》诗载于《全唐诗》卷一百二十八。下面是唐代文学研究会常务理事刘学锴先生对此诗的赏析。
(17)、秋晚佳晨重物华,高台复帐驻鸣笳。遨欢任落风前帽,促饮争吹酒上花。溪态澄明初雨毕,日痕清淡不成霞。白头太守真愚甚,满插茱萸望辟邪。
(18)、当时赵明诚收到李清照的词后,觉得自己的文笔不及妻子,便埋头写了三天三夜赶出几十首词来,然后把李清照的词混在里面,让友人替他选出最好的一首,果不其然,李清照的词入选了。
(19)、野人多病门长掩,荒圃重阳菊自开。《重阳日寄浙东诸从事》
(20)、庭院碧苔红叶遍,金菊开时,已近重阳宴。日日露荷凋绿扇,粉塘烟水澄如练。
4、一首关于重阳节的诗句
(1)、此诗通过记叙重阳登山远眺一事,表达了诗人人生多忧、生死无常的悲哀。以看破一切的旷达乃至颓废,表现了封建知识分子的人生观的落后、消极一面。
(2)、这首诗从诗名就可以看出不是重阳节那天所做的,而是重阳节后一天,这一天又叫“小重阳”,是古代的时候,人们在重阳节这一天采菊宴赏觉得不尽兴,所以在节后一天又再次宴赏,所以称为“小重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