曹丕的儿子曹睿死后谁继承皇位
1、曹睿短命原因
(1)、在封建时期,在如何选择皇位继承的问题上,一般有这么3种方法:
(2)、《魏志·明帝纪》:景初三年春正月,“帝崩于嘉福殿,时年三十六”。如果由景初三年上推三十六年,明帝的生年应是建安九年(公元204年),但这一年,曹操才刚攻破袁绍大本营邺城,俘虏了甄宓,如果曹叡真的是这年所生,那在被俘虏的时候,甄宓应该就已经怀孕了,否则时间对不上,孩子应该是她前夫袁熙的。
(3)、我们都认为,如果仓舒不死,皇帝位置肯定是他的。不过子建坚持认为自己的才华不输仓舒,不输周不疑,只是自己不太懂权谋而已。
(4)、曹丕酗酒是有史料佐证的,根据《资治通鉴》的魏纪中记载道:“魏王既追汉制,替其大礼,处莫重之哀而设飨宴之乐”,意思就是魏王在登基后没多久,或许是因为父亲去世后哀伤过重,所以在前往谯县守孝时期整天饮酒,而且每次都喝很多,他写的《诗》、《秋胡行》、《艳歌何尝行》等,都有提到曹丕喝酒时的场景,可见刚登记的时候,整天喝酒喝得酩酊大醉的事情是常有的事。
(5)、建安十五年,曹操北征大胜,占领北方重城邺城,为了彰显胜利,奠定王霸之基,于是在邺城大兴土木,兴建铜雀、金凤、玉龙三台。
(6)、果不其然,周瑜闻言大怒,当场指着北方骂道:“老贼欺吾太甚!”
(7)、因此,曹操的铜雀台里蓄养了无数美人,其中有很多美人,都是因为战争,而失去父母亲人,或者被曹操从敌人手中虏获的女子。
(8)、如果说生活作风差还能纠正的话,工作问题大就是曹丕避不开的难题,虽然曹魏建立之前,曹操已经基本控制住北方,但等到曹丕上位之后,内忧外患仍非常严重,南边有蜀汉和东吴,北边也有鲜卑、乌桓等外族势力,可以说曹丕登基时,虽然手下还有不少曹操留给他的班底,但政治压力丝毫不小,因此曹丕在位的七年,仍要向他父亲那样四处亲征,东吴他自己就下场去过三次,可惜都无功而返。
(9)、后来,子健见到阿甄时,简直连魂都丢了,阿甄也神情闪烁。但我装作没看见。
(10)、在为人处世上曹叡也是受到不少大臣的认可,在处理事务上曹叡是小心谨慎,平日里也都是和品德高尚、有才华有能力的人来往,因此他的名声是很不错的。
(11)、所以,更操劳的曹操都能活66岁,两个相比起来更轻松的却都只活了不到40岁,他们的差距主要还是在于后面两位太过于沉迷女色,这也是为什么很多开国皇帝虽然算不得高寿,但是却比那些享乐的皇帝更长寿的根本原因。
(12)、道理都懂,但仍然很心痛。从大哥曹昂开始,到王粲,仓舒,周不疑,为什么和我玩的好的都死得早呢?
(13)、有个人看到了我的潜质,他叫司马懿,这家伙也是属于低调的实力派,看起来人畜无害,但我能看到他眼里掩藏的飘忽不定的寒光,让人不寒而栗。
(14)、而霖性粗暴,闺门之内,婢妾之间,多所残害。
(15)、曹芳于青龙三年(235年)被封为齐王,景初三年(239年)曹叡病逝后继立为帝。嘉平六年(254年),司马师将曹芳废为齐王,改立高贵乡公曹髦为帝。嘉平六年(254年)九月,司马师联合公卿中朝大臣上奏郭太后,言及曹芳年长不亲政、沉迷女色、废弃讲学、弃辱儒士、与优人、保林等淫乱作乐并弹打进谏的清商令令狐景、清商丞庞熙乃至用烧铁重伤令狐景身体、太后丧母时不尽礼等罪,请依霍光故事废曹芳的帝位,得到许可。曹芳搬出洛阳,在河内郡重门营建齐王宫,所有礼仪制度都如同诸侯王的封国。朝廷通过商议,决定改立高贵乡公曹髦为帝。
(16)、其实,对有夫之妇的情有独钟,一直是我们曹家的优良传统。老爹是,子建是,我也是。
(17)、然而这只是曹操时代的情况下,世家经历数百年累积的人脉和威望,不是曹操靠一世可以推倒重来的,何况在曹操死后,曹魏仍然面临巨大的外部压力,在这种情况下强行世家大族排除在曹魏的政治圈,不但会导致这些世家纷纷投靠东吴和蜀汉,还会导致曹操死后打造的局面一手崩塌,因为曹丕本人的威望不能和曹操相比,无法彻底压住所有世家大族。
(18)、曹丕之后是曹睿,曹睿作为具有很高的政治素养,使司马懿,曹真等人互相牵制,将权力牢牢把握,并能够充分利用这些能人,是诸葛亮北伐多次却无功而返。
(19)、但曹叡并没有选择曹丕的后人,这么做也是为了防止外戚干预政事,或者大权旁落。所以他只是选择了远亲,关系并不太近的亲戚。
(20)、作为皇帝,一言一行都事关天下苍生,尤其是在战乱年代的皇帝,一个不小心就会成为亡国之君,因此坐在这个位置上,不说是一刻不得松懈 ,但是日理万机也是常态。
2、曹丕和曹睿活了多少岁
(1)、其实,我并不是写不出那些屌炸天的爆文,我觉得那是纯粹的技法的炫耀,属于很low的小聪明而已。
(2)、相比起曹操经常在外征战,难有耽于享乐的环境,纵然喜好美色,但是实际上,却也不能如曹丕、曹叡一般,没日没夜地去享受。
(3)、但子建似乎不太甘心。他经常写出一些惊世骇俗的诗词歌赋,几乎每一篇都是10万+,搞的全天下的女人都想给他生猴子。很多文人骚客也是他的粉丝,尤其是后来那个写山水诗的谢灵运。
(4)、如果归根到底来说,皇帝短命其实是生产力落后的缘故,在青霉素等西方药品尚未面世之前,人类对于许多现在看来的普通病症,本身就是束手无策,否则古代的人也不会选择早婚。而这也导致了一个问题,那就是早产婴儿营养不足,后来身子骨羸弱也会导致寿命不长,唐朝长孙皇后十三岁嫁人,不到十八就连生几胎,最后落得不到四十而亡的下场。
(5)、他们哪里知道,我说那句话时已经重疾缠身,对于南方的孙权和诸葛亮,我有心无力了。
(6)、黄初七年(226年),曹丕病逝于洛阳,时年四十岁。谥号文帝,庙号高祖(《资治通鉴》作世祖),葬于首阳陵。曹丕于诗、赋、文学皆有成就,尤擅长于五言诗,与其父曹操和弟曹植,并称“建安三曹”,今存《魏文帝集》二卷。另外,曹丕著有《典论》,当中的《论文》是中国文学史上第一部有系统的文学批评专论作品。
(7)、司马懿死后,魏国的军政大权落入他的长子司马师手中。魏齐王曹芳当了十二年傀儡,连个帝号都没有。魏嘉平六年(公元254年),司马师再次下手,废黜魏齐王,另立魏文帝的孙子、十四岁的曹髦继位,同样没有帝号。据《三国志·魏书·三少帝纪》记载,曹髦幼年时封为郯县高贵乡公,继位后仍称高贵乡公。这就叫名不正言不顺,当个摆设而已。司马师将中书令李丰、皇后的父亲光禄大夫张缉、太常夏侯玄、仆射刘贤、黄门监苏铄等拥魏派势力统统处死,夷三族。
(8)、如果说本身身体就有大病的皇帝,在继位后活不到几年,这还能说得过去的话,那么一些身体本身就不差的皇帝却也落到过不过四十而亡,比如后周世宗柴荣就是典型例子,除此之外曹魏的魏文帝曹丕也是其中之一。
(9)、徐干、阮瑀、应玚、刘桢,他们都不喜欢我,但是当他们死后,我仍然不计前嫌,把他们生前所写编撰成集。
(10)、铜雀台建成之日,曹操大宴群臣,慷慨陈述自己匡复天下的决心和意志,有令武将比武,文官作文,以此助兴。
(11)、我对着子建微微笑着。真是我的可爱弟弟啊,单纯得如珠穆朗玛峰顶的雪。
(12)、魏明帝在军事,政治和文化方面都颇有建树,但在统治后期大兴土木,广采众女,因此留下负面影响。
(13)、景初三年(239年),曹叡病逝于洛阳,谥号明帝,庙号烈祖,葬于高平陵。
(14)、魏文帝曹丕(187年冬—226年6月29日),字子桓,豫州沛国谯县(今安徽省亳州市)人。三国时期著名的政治家、文学家,曹魏开国皇帝(220年—226年在位)。魏武帝曹操次子,与正室卞夫人的嫡长子。
(15)、面对如此状况,可见曹丕登基后的工作量应该不会太少,尤其是很多皇帝都是在出差外地的时候,感染了啥病之后就一病不起的,曹丕登基后仍然到处乱跑,这无疑加大自己染病的可能性。另外历史上也有不少皇帝就是过度劳累而亡,最典型要是明朝中期的弘治,即便生活作风没啥问题,但依旧被强大的工作压力给拖垮,落得一个不到四十而亡的结局。
(16)、仔细一问,原来都是曾经武帝留在铜雀台的美人,当年曹操临终前,还吩咐要让后人好好照料这些女子,让他们愿意改嫁的都嫁人去吧。
(17)、毕竟在封建社会时期采取的是家天下,也就是世袭君主的制度。但也因此,在皇位继承人的这一问题上,是每一位帝王都十分头疼的事情。
(18)、可以说,要不是曹叡英年早逝,没有一个合格的继承人,根本不会有司马懿的事儿,也不至于曹魏国祚如此之短。
(19)、第虽然曹丕有10个儿子,但是有5人先于曹丕去世。
(20)、第看现任皇帝最喜欢谁,谁就去当下一任皇帝。
3、曹丕的儿子曹叡读音
(1)、曹贡(?―223年),魏文帝曹丕之子,母为张姬。魏黄初三年(公元222年),被封为清河王。魏黄初四年(公元223年),曹贡去世,谥号悼。因无子,国除。
(2)、黄初三年(222年),曹叡封平原王,黄初七年(226年)五月,魏文帝病重,立曹叡为皇太子,即位于洛阳。
(3)、黄初七年(226年),曹丕病逝于洛阳,谥号文帝,庙号高祖,而在《资治通鉴》记载为世祖。曹丕葬于首阳陵(今河南偃师西北)。
(4)、曹霖性情粗暴,闺门之内,婢妾之间,多有残害。死后,其子曹启继承东海王的爵位,另一子高贵乡公曹髦成为曹魏的第四代皇帝。
(5)、看,其实我也是能作秀的,只是大多数时候不屑于此。
(6)、同样,我也没有杀子建,即使他真给我戴了绿帽子,我也只是把他赶出了洛阳,阿甄很难过,我装作没看见。
(7)、青龙三年(235年),其兄曹睿赐曹鉴谥号怀。曹鉴没有儿子,东武阳国除。
(8)、加上司马懿的弟弟司马孚实际上只比司马懿小一岁,资历也很老了,又和司马懿同朝为官,所以司马懿一直在竭力的扶持弟弟在政治上的成长。所以当司马懿去世的时候,不仅他的儿子司马师和司马昭,已经掌握了相当大的权力,而且司马孚和司马孚的儿子司马望也已经掌握了不小的权力,算得上威望隆重。
(9)、要知道,曹丕一共有10个儿子,而且他还十分不喜欢,甚至是厌恶曹叡。
(10)、甄氏死后,郭女王一直未留子嗣,曹叡作为嫡长子,始终未被立为太子,直到曹丕病危时才正式立曹叡为皇太子。
(11)、我亲手把她脸擦干净,于是,世界上最美的脸庞出现在我面前。
(12)、而在司马炎篡位成功之后,通过两次对宗室分封的调整,让司马孚一系逐渐被弱化,而司马懿一系和司马炎的儿子们则成为最大的受益者,不仅坐镇一方,而且拥有当地的军权和行政权力,中央并不能完全控制。
(13)、曹丕是公元226年去世的,在这之前,曹丕的次子曹协、四子曹鉴、八子曹贡、九子曹俨、十子曹喈都已经去世,也就是说最终能够继承曹丕皇位的,便是长子曹叡、三子曹蕤、五子曹霖、六子曹礼、七子曹邕。
(14)、无论从什么方面来讲,曹操修筑铜雀台首要目的都是政治因素,然而文人相聚,除了一起吟诗作赋之外,美酒佳肴,美人歌舞更是不可或缺。
(15)、其实,曹叡并非没有生儿育女的能力,早年,曹叡也曾有3个儿子,不过都没有成长起来便夭折,公主也至少有两位。
(16)、所以司马懿在高平陵之变后,就已经完全控制了曹魏的朝廷中枢。而王凌之叛中,王凌图谋立曹操的儿子楚王曹彪为帝,因为司马懿提供了一个清洗曹魏宗室的借口。在平定叛乱之后,司马懿把原来分封在各地的曹魏宗室都集中到洛阳来居住,以便监控,让他们无力反抗。
(17)、可以说在医疗技术不高的情况下,古代人寿命短是很正常的事,这不分阶级高低,而是生产力和科技的差距。少数几个皇帝和大臣的长寿,并不足以说明什么,朱标深受朱元璋喜爱,吃穿用度都不差,结果陕西去了一趟就一病不起了,可见即便到了明朝,中国的医疗水平还不怎么高,不然皇宫太医这么多,怎么一个能救活朱标的人都没有。
(18)、曹丕34岁继承王位,并登基称帝,40岁病逝。在曹丕病重之后,他的母亲卞太后前来探望,发现周围伺候的宫女有些 眼熟。
(19)、曹丕去世的时候才40岁,可谓是英年早逝,但谁能想到他有5个儿子竟然会比曹丕先走一步,让曹丕先后5次黑发人送黑发人。
(20)、曹叡在位期间指挥曹真、司马懿等人成功防御了吴、蜀的多次攻伐,并且平定鲜卑,攻灭公孙渊,设置律博士制度,重视狱讼审理,与尚书陈群等人制《魏律》十八篇,是古代法典编纂史上的重大进步。
4、曹丕是曹睿的亲生父亲吗?
(1)、我写出了《典论》,表面上是历史上第一部文学与理论批评著作,实际上是第一个将文学价值上升到民族觉醒和提高读书人地位的作品。
(2)、虽然古代酒的度数,与现代酒无法相提并论,但质量不行,数量弥补,如果喝酒过量也会容易导致五脏受损,并容易引发酒精中毒,这在现代医学中是得到证明的。从曹丕诗文中提到的喝酒情况来看,曹丕的酒鬼体质是不用质疑。而除了酗酒以外,好色也是曹丕生活作风上的一大问题。
(3)、如果曹丕能多活个一二十年,或者是曹叡能多活个一二十年,也许曹魏基业就不会被司马家族所窃取。的确,曹叡是曹丕最完美的皇位继承人,但谁又能想到,曹叡在36岁的时候,就因为纵欲过度去世了?
(4)、其实,我对中国文学的贡献远远不止这些,你们今天能看到建安七子的诸多诗文,可是全靠我才保全下来的。
(5)、因为曹操的后宫中有很多人都曾经为他人妻妾,因此曹操有“好人妻”之名,虽然这句话本身是一种笑言,但是实际上却相差不离。
(6)、甄氏有洛神之貌却在后期一直不得宠,曹丕在成年后开始宠幸郭女王,失宠的甄氏最终于公元221年被赐死。
(7)、之后是曹丕,他接受汉献帝的禅位,成为了真正的皇帝。
(8)、即便如此,老爹最喜欢的还是仓舒。为此,还专门找了另一个名满天下的神童,周不疑来陪伴。两大神童相得益彰,妥妥的逆天级CP。
(9)、她很不满意,整天一副怨妇形象,写诗爆料我怎么薄情寡义。我脑子一热就杀了她。作为报复,我还把她睡过的枕头送给了前来吊唁的子健。
(10)、又比如曹植,曹操是非常喜欢这个儿子的,甚至一度在曹丕和曹植之间立谁为嗣的问题上非常犹豫。尤其是在关羽北伐没威胁到中原安全的时候,曹操曾经考虑让曹植率军出征,这当然是对曹植的重点培养和扶持。曹植得宠的时候也是曹丕压力最大的时候。
(11)、至此,拥魏派的三次反抗均告失败,大势已去。高贵乡公曹髦逐渐长大,对左右说:“司马昭之心,路人所知也。”(《资治通鉴·魏纪九》)他在忍无可忍的情况下,亲自发动了最后一次反抗。魏甘露五年(公元260年)五月七日深夜,曹髦命令殿中宿卫士兵和侍从官童拿起武器,在他亲自带领下冲向相国府讨伐司马昭。途中遇到司马昭的亲信、中护军贾充带领的一队禁军,双方交火。跟随贾充的太子舍人成济,看到高贵乡公亲自在指挥,急问贾充怎么办?贾充怒斥道:“司马公养着你们,还问什么?”成济上前一剑刺死了高贵乡公曹髦。
(12)、曹操攻进邺城之后,对甄氏的姿色早有耳闻,便令人去招其前来 ,谁知道左右并不前去,一番询问之后才得知,已经被曹丕捷足先登。
(13)、他找了杨修作为自己的帮手。这是个作死的操作。杨修完全就是个政治愤青,整天只知道各种装逼。更可笑的是,杨修还是袁术的外甥。老爹实在是失望透顶,一刀杀了杨修。
(14)、所以曹丕在登基之后,对宗室的控制是非常严密的控。因为曹丕在位的时间很短,去世的时候又只有40岁,留下的子嗣不多,实际上是只有曹睿东海王曹霖当时还活着。而曹操的儿子里还有很多都还活着,比如曹植就还在,曹操还有很多儿子,这个时候才刚成年。
(15)、司马氏“篡魏建晋”,涉及司马懿和他的两个儿子(长子司马师、次子司马昭)和一个孙子(司马炎)祖孙三代四位人物。
(16)、最后,我们聊到了阿甄。我对他说,我很后悔杀了阿甄,如果她还活着,我也许会想办法让你们在一起。
(17)、我伤心不已,带着圈内一批好基友去祭拜,我对众人说,由于他生前喜欢听驴叫,那我们就一起学驴叫给他听吧。
(18)、老爹死后,我名正言顺继承了王位,然后,我向最高权力,皇帝的位置发起了冲击。
(19)、曹鉴(?―224),魏文帝曹丕的儿子,母亲是朱淑媛,祖父是魏武帝曹操,祖母为卞皇后,黄初六年(224年),立为东武阳王。当年薨逝。
(20)、曹叡(204?-239年1月22日),即魏明帝,字元仲,豫州沛国谯县(今安徽省亳州市)人。三国时期曹魏第二任皇帝(226年至239年在位)。魏文帝曹丕长子,母为文昭甄皇后。
5、曹丕的儿子曹睿死后谁继承皇位了
(1)、只要子建活着,曹睿就不会因身世问题而让曹家蒙难,子健可是什么都知道。
(2)、在此之后,魏明帝一直牢牢掌握魏国最高权力,在内外战争与政策改革上始终是最高决策人,诏令能够有效实行;在其一朝也未出现足以威胁皇权的权臣;甚至一些遭到群臣反对的决策也能独断专行。
(3)、以上这两个都是大多数皇帝短寿的主要原因,而皇帝短寿最大的问题,就是无法给予他们足够的时间培养下一代,导致他们的继承者面临继位的权力争斗的风险会更大,这一点在曹丕和曹睿两父子身上体现的淋漓尽致。
(4)、尽管有以上几点依据,但小编仍然认为金先生的说法并不靠谱,仔细思考这个问题,其实根本没有传的那么玄乎,远未达到未解之谜的地步。
(5)、曹丕自幼文武双全,博览经传,通晓诸子百家学说。建安二十二年(217年),曹丕击败了其弟曹植,被立为魏王世子。建安二十五年(220年),曹操逝世,曹丕继任丞相、魏王。同年,受禅登基,以魏代汉,结束了汉朝四百多年的统治,建立了魏国。曹丕在位期间,采纳吏部尚书陈群的意见,于黄初元年(220年)命其制定九品中正制,成为魏晋南北朝时期主要的选官制度。而且平定了青州、徐州一带的割据势力,最终完成了北方的统一。对外平定边患,击退鲜卑,和匈奴、氐、羌等外夷修好,恢复在西域的建置。
(6)、我立了郭女王为皇后,光听她名字就很霸气是不是?不过这不是重点,重点是阿甄已经不适合当皇后了(别问我为什么,我拒绝回答)。
(7)、曹霖(?—251年),汉末三国时期曹魏文帝曹丕之子,母为仇(qiú)昭仪。兖州沛国谯县人氏。黄初三年(222年)立为河东王。
(8)、《后汉书》、《三国志》中对曹操的妻妾也有专门记载,光给曹操生了儿子的有名有姓妻妾都有二十余人,可见曹操喜好美色是无疑的。曹丕:狗鼠不食汝余,死故应尔!魏明帝曹叡的母亲甄氏,原本是曹丕正妻 ,但是曹丕篡位,继承大统之后,却并没有将她立为皇后,反而赐死,并且死状极其凄惨。及太后崩,夫人乃说甄后见谮之祸,不获大敛,被发覆面,帝哀恨流涕,命殡葬太后,皆如甄后故事。——《魏略》
(9)、那一刻,曾经在阿甄眼里出现的凄凉,又出现在子建眼里。回头,他就写下了流传千古的《洛神赋》。
(10)、甄宓是魏文昭皇后,是曹睿的生母。甄宓是中山无极人,汉光和五年十二月丁酉生,是汉太保甄邯的后人。尽管甄宓出身于世家大族,却不是太显赫的人家。她是三国乱世中少有的女性角色,美丽而有才气。
(11)、曹操的两个大才儿子曹丕、曹植分别在此做赋,于是铜雀台成为当时北方文化中心,也是曹操父子招纳文人贤才的一个基地。
(12)、太和六年(232年),改封北海王。青龙元年(233年)去世。青龙二年(234年),以曹操子樊安公曹均之子琅邪原王曹敏之子曹赞奉曹蕤后,封昌乡公。
(13)、另外在军事上,曹丕通过招揽孟达的方式,分裂蜀汉在北面的军事力量,一举收复了上庸三郡,同时还重新设立西域都护府,恢复对西域之地的控制。同时还运用声东击西的策略,明面上对东吴用兵,实际上暗中派兵平定青州和徐州的兵患,彻底稳定了内部政治环境。
(14)、曹丕继位后封曹植为安乡侯,不到半年又改封为鄄城侯,从河北一下子跑到了山东,隔年四月升级为鄄城王。著名的《洛神赋》就是在曹植接受王号后回鄄城,途经洛水而作的。鄄城王曹植的屁股还没坐热,曹丕又将他改封为雍丘王,变成了雍丘王曹植了。
(15)、曹丕实话实说,卞太后听后勃然大怒,也顾不得是来探望儿子病情的,骂了一句:“狗鼠不食汝余,死故应尔!”魏武帝崩,文帝悉取武帝宫人自侍。及帝病困,卞后出看疾;太后入户,见直侍并是昔日所爱幸者。太后问:“何时来邪?”云:“正伏魄时过。”因不复前而叹曰:“狗鼠不食汝余,死故应尔!”至山陵,亦竟不临。——《世说新语》
(16)、曹叡处事沉着、刚毅,明识善断,深谙制衡之道,即位不久就政由己出,使几个辅政大臣形同虚设。藉由战事多次将曹休、曹真与司马懿调往边境,令其停留都城的时间十分有限,有效降低了三人对中央朝政的影响力。而曹休与曹真也在频繁的战事调度中于太和二年和太和五年相继去世。
(17)、直到我遇到了号称三国第一美人的阿甄,虽然那时她已经是袁熙的老婆了,但是我不在乎。
(18)、宗室的力量很强,而皇室的力量很弱,所以曹睿仍然坚持曹丕对宗室进行严密控制的政策。同时,在曹丕时期,有种用曹真和曹休这样的外围宗室,而到曹睿时期,连这样的外围宗室也很少了。曹睿去世时,曾经考虑让曹操的儿子燕王曹宇辅政,但曹宇却不敢接受。这就是因为曹宇作为宗室长期受到皇帝的猜疑,在朝廷上没有什么支持自己的势力,很容易被政治对手击倒。最后曹睿只能选择了曹真的儿子曹爽来和司马懿一起辅政。
(19)、即便是曹丕能再多活个一二十年,曹叡也会是他最好的选择。
(20)、曹叡当皇帝,没多久也死了,比曹丕还短命,只有三十六岁。
(1)、同时曹丕在位期间还积极避免曹魏会被同族之一影响从朝政发展,把大多数的曹氏宗族分配到外地,并没有给予他们实权,虽然曹睿登基之后,朝堂和地方上还有曹真和曹休等大佬,但整体来说能够在朝堂上说的上话的曹氏宗族并不多,这也是为了避免曹魏会陷入到西汉初期的六国乱战所做的部署。
(2)、从史书中就能得知,曹叡是经历过曹操亲自培养的,曹操更是说道,有了曹叡,曹家的基业至少可以传承三代。曹操作为一代枭雄,看认识人辨认的能力绝对是一流的,在皇位继承人的问题上,曹丕或多或少的也会受到父亲曹操的影响。
(3)、我失败了,不是败给了孙权,而是败给了瘟疫和长江。并说出了那句让后人觉得我很没志气的话:
(4)、第唯才是举,谁的能力最强,谁就能成为下一任皇帝;
(5)、曹叡是曹操的第三代,他是曹丕的儿子,也是他钦定的接班人。本来曹叡是有儿子的,但他的三个亲生儿子都早夭了,这令他非常郁闷,关键是曹叡之后再也没有亲生儿子了。
(6)、很多人都以为开国皇帝是我老爸曹操,而不是我。
(7)、关于曹芳的出身并不十分清楚。据《魏氏春秋》记载,曹芳可能是任城王曹楷的儿子,曹彰的孙子、曹操的曾孙。但其实不管是与不是,曹芳大概率是曹操的后代,与曹叡的关系并不远,否则他不会选择他为养子的。
(8)、机会出现在仓舒的意外死去。兄弟众多,但成年的却只有我,子建,子文。 但子文很早就表示只喜欢驰骋沙场,不愿置身庙堂之上。
(9)、我什么都没做,只是回到家对阿甄露出了微笑。阿甄默不作语,眼神凄凉。
(10)、魏文帝曹丕,曹操次子,卞氏所生,在继承权的争夺中战胜了弟弟曹植,被立为王世子。延康元年(220年),魏武帝曹操去世,世子曹丕继位为魏王、丞相、冀州牧,他积极调节曹氏与士族之间的矛盾,果断采纳陈群的意见,确立九品中正制,成功缓和了曹氏与士族的关系,取得了他们的支持,为称帝奠定基础。当年十月,立刻逼迫汉献帝禅位,登基为大魏皇帝。定国号为大魏,改元黄初,改雒阳为“洛阳”,定都于此。
(11)、但是,曹操刚死,继承了一切的曹丕也顺带继承了这些女人,并将她们带回了自己宫中。
(12)、司马懿瓮中捉鳖,把曹爽兄弟三人及曹爽d徒何晏、邓飏、丁谧、桓范等人统统处死,夷三族。参与军事政变的太尉蒋济病死后,朝廷任命王凌为太尉。王凌不满司马懿篡夺魏国天下的阴谋活动,谋立楚王曹彪,策动曹彪在淮南举兵反抗。司马懿突袭逮捕王凌,逼他服毒自杀,并将楚王曹彪擒获处死。然后,司马懿把各地的曹姓王统统集中到邺城,委派官员对他们严密监视,不准他们互相交往联络。这样,司马懿实际上已把魏国政权篡夺到手,但他没有来得及称帝就病死了。
(13)、看,论作品本身,也许我没子建那么闪光,但说到影响力,我可是宗师级别的。
(14)、其实,在三国时期,因为医疗、生活环境的问题,三四十岁就去世的大有人在,但是曹丕、曹叡却并非普通人,他们是一国之君,其生活条件远非普通人所比,身体出问题,更主要还在于自身因素。
(15)、万幸他选择的是曹芳,否则的话,曹魏政权可能早早的就要陷入混乱了。
(16)、相比较而言,曹操是三人中能力最大的,能文能武,曹操不仅是杰出的政治家、军事家,还是文学家,曹操一生,波澜壮阔,诗作雄浑深沉,气象恢弘,极富哲理,作品也反映民生疾苦,代表作是《观沧海》《龟虽寿》《蒿里行》等,曹操和他的儿子曹丕、曹植被称为“建安三曹”,是建安文学的杰出代表。
(17)、由于我和子文(曹彰),子建,都是老爹的小老婆卞氏所生,爹的大老婆丁氏总是刁难我们,爹似乎不太在意这点,在他眼里,红人是大哥曹昂。
(18)、而我已经看不到了,因为,我已于黄初七年死去。
(19)、果不其然,曹丕大病之后,年仅40岁,正是年富力强之时,就英年早逝。曹叡:后宫数万人,却无子239年正月,33岁的魏明帝曹叡驾崩,皇位传给了养子曹芳,而曹芳原本是曹彰的孙子,在235年被曹叡收为养子。
(20)、从此,我身边再也没有一个知己了,孤家寡人之后,权力成了我唯一的目标。
(1)、失意的甄宓便因此对曹丕有了不满之情,还经常说些怨恨的言语。但这些言语被有了新欢的曹丕得知后,曹丕竟然一气之下就赐死了甄宓,曹叡也受到了牵连,从平原王被贬为了平原侯。
(2)、六年(225年),改封馆陶县。明帝即位后,曹霖格外受到宠爱,太和六年(232年),改封东海王。嘉平二年十二月二十七日(251年2月5日)去世,谥曰“定”。
(3)、要说皇帝的生活条件,总不至于比大臣们还要差吧,然后现代历史学家综合了上下五千年的皇帝的寿命进行分析,发现中国历史上的几百位皇帝,平均寿命竟然不到四十岁,像汉武帝、宋高宗、明太祖这种能活到70多岁的,算是稀有的存在。
(4)、要说曹丕身子骨弱而亡,这种话并不真实,汉朝世家大多很重视子弟的文武训练,尤其是曹操常年征战四方,对自己儿子的武艺培养自然也是狠下功夫。根据史书记载,在曹操的全力培养下,曹丕八岁前就学会骑马射箭这些基本的武将技能,要知道这些武艺学习都是需要不小体力的,曹丕作为从小练武的人,身子骨不可能就算比不上曹仁、夏侯惇,也至少有曹真、曹休这些二代曹氏将领的水平。
(5)、东汉才女蔡琰在战乱中被匈奴左贤王所掳,曹操一统北方后花费重金将她赎回,蔡琰也在铜雀台吟唱了著名的《胡笳十八拍》。
(6)、曹操听闻后,遂放弃了与儿子相争,只是心中郁郁,叹了一口气道:“今年攻打邺城正是为了她啊!”魏甄后惠而有色,先为袁熙妻,甚获宠。曹公之屠邺也,令疾召甄,左右白:“五官中郎已将去。”公曰:“今年破贼正为奴。——《世说新语》
(7)、从这一角度上看,曹叡的继位是符合嫡长子继承制的,再加上又有郭皇后的喜爱,曹丕自然会将皇位传给曹叡。
(8)、司马氏是怎么得到天下的呢?是因为曹魏从曹丕开始,就对宗室实行严格的控制政策,不仅不给他们任何实权,而且进行严密的监控,没有朝廷和皇帝的诏书,宗室相互之间不能有私下的往来,实际上跟囚禁差不多。
(9)、要说古代皇帝不好色,那是不可能的事。即便是明朝的朱元璋,人家妃嫔也是不少,但关键是要有一个度,而曹丕在酒和色显然是没有节制。曹丕登基后没多久,除了他生前的妻妾以外,还把自己父亲留下的妃嫔也纳入后宫,有一次卞夫人看望曹丕时,却发现他的床上躺着曹操身前的一位妃子,卞夫人询问曹丕这是怎么回事时,曹丕反而大言不惭地表示,父亲死后这些女子他就要过来了。
(10)、虽然这两首诗一则是出自后人YY,一首更是小说中改变的情景,然而真实历史上,曹操的确修筑了这么一座铜雀台。
(11)、司马师的篡权行为激起拥魏派的极大愤怒,魏正元二年(公元255年)正月,镇东将军毋丘俭、扬州刺史文钦,在寿春起兵讨伐司马师。司马师率军东征,扬州军兵败,毋丘俭被杀,文钦与儿子文鸯逃往吴国。司马师命豫州都督诸葛诞镇守寿春。司马师平定扬州军反叛后就病死了,也没来得及称帝。
(12)、有多好呢?这么说吧,如果我后来不当皇帝,我会是个骑术大师,弓弩大师,剑术大师,文学大师,战争学大师,,,
(13)、曹叡(204年—239年1月22日),即魏明帝(226年至239年在位)。字元仲,三国时期曹魏第二位皇帝,魏文帝曹丕长子,母文昭皇后甄氏。
(14)、我写出了《大墙上嵩行》,成了无数后世长篇诗歌的“指明灯”。让鲍照,李白,都献上了膝盖。
(15)、曹魏皇权旁落,而宗室在这个过程中只能束手待毙,无疑给了司马懿以深刻的教训。就是说,作为皇帝来说,必须要信任自己的兄弟子侄,也就是宗室,要让他们在各地掌握军政大权,夹辅王室。这样,即便朝廷中枢被外姓大成所控制,宗室藩王也仍然有能力通过军事手段拨乱反正,让皇权回到司马氏手中。当然,更有可能的是,也正是因为宗室在各地手握军政大权,朝廷中枢的外姓大臣不敢架空皇权。
(16)、虽说甄宓的死郭皇后有起到推波助澜的作用,但她却很喜欢曹叡,还让曹丕同意,将曹叡过继给她当儿子,本来就是长子的曹叡也因此成为了嫡长子。
(17)、这一突发事件,司马昭也毫无思想准备,只得召集百官入朝商议,先把事态平息下去,把局面稳住再说。尚书陈泰说,只有杀掉贾充,才能平息众怒。但贾充是司马昭的忠实走狗,司马昭决不肯杀他。于是把刺死曹髦的成济当成替罪羊,推出斩首。成济临刑前大喊大骂,把司马昭的篡国野心揭露无遗。
(18)、曹叡用心制诗度曲。他征召文士置于崇文观,鼓励其文学创作。曹叡能诗文,善乐府,与其祖父曹操、父曹丕并称魏之“三祖”。曹叡把对文学之士的重视与管理由以前松散的重用和安排,转化为制度性的政策来固定下来,并且成立了固定的机构。
(19)、我以为我能顶着官二代加富二代加长子的光环平步青云。没想到仓舒(曹冲)又后来者居上了。六岁居然就能称象,智商逆天,被称为百年不遇的神童。
(20)、压死骆驼的最后一根稻草,出现在曹仁和关羽交战期间,老爹叫子建带兵去增援,他却把自己喝的伶仃大醉,连兵符都拿不稳。
(1)、卞太后自然是知道曹操当年遗命的,就问曹丕:“你何时将这些女人都带到宫中来了?”
(2)、至于为何是曹芳而不是曹询主要是两方面的原因。
(3)、阮瑀死后,我看到他老婆悲痛不已,便又写下了《寡妇诗》。
(4)、第根据嫡长子继承制,谁是嫡长子谁就能成为下一任的皇帝;
(5)、曹丕是魏国的开国君王,也是三国中第一个称帝的君主。后刘备伐吴时,孙权假意向魏国称藩,曹丕大喜,没有同时联合蜀汉攻吴国。错过了一次统一全国的时机。刘备被孙权打败,孙权随之与曹丕反目。曹丕大怒才起兵伐吴国,结果被孙权的大将徐盛火攻击败。回洛阳后,曹丕大病不起,临终托付曹睿于曹真、司马懿等人,终年四十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