谐音对联五年级下册
1、
(1)、(2)四座山来山对山,四个川来川对川,四个日字连环套,四个口字紧相连。
(2)、不同类型的字谜、有意思的谐音、有趣的形声字以及由甲骨文到金文到小篆到隶书再到楷书的字体的演变过程等阅读材料,让学生对中国汉字产生了浓厚的兴趣。各班学生积极参与到“趣味汉字”的手抄报活动中来。通过制作手抄报,孩子们走进汉字,进一步加深了学生对汉字的了解,感受到了中国汉字的悠久历史,同时也锻炼了学生搜集和整理资料的能力,精美的制作更是带给大家一场视觉盛宴。
(3)、上联:饥鸡盗稻童筒打。下联;暑鼠凉梁客咳惊。
(4)、 饭锅冒烟------------迷糊了。
(5)、上联:向阳门第春常在。下联;积善人家庆(罄)有余(鱼),汉字谜语《汉字谐音对联_关于汉字谐音对联大全》。
(6)、初步学会在一定语境中运用合适的谐音歇后语。
(7)、上联:清风满地难容我;下联:明月何时再照人。
(8)、②师:今天我们到的第一关是一座百年老宅。门上有两幅年画,年画中画有光身的小胖娃娃,双手抱着一条大鱼,窗户上雕刻着蝙蝠、瓶子等。这表示什么意思呢?
(9)、嘲征魁、边继祖典试某省,褚廷璋、国柱典试浙江。“真亏”谐“征魁”,“裹住”谐“国柱”
(10)、(4)乌龟爬门槛--但看此一番。(但看此一翻)。
(11)、分析:兵部尚书夏元吉、给事中周大有戏对。“急事”谐“给事”,“常输”谐“尚书”。
(12)、肉锅丢进河----------昏昏沉沉。(荤荤沉沉)。
(13)、清代江南一酒馆生意萧条,有书生为题此联,生意渐好。“管”谐“馆”,“罢”谐“吧”
(14)、提示:在我们的教科书中,有对我们进行综合性学习的指导,让我们一起翻到教科书第43页。
(15)、上联:望江楼,望江流,望江楼上望江流,江楼千古,江流千古
(16)、上联:峰上栽枫,风吹枫动,峰不动。下联;路边宿鹭,露落鹭惊,路难惊。
(17)、上联:移椅倚桐同赏月。下联;点灯登阁各攻书。
(18)、传为秦观、苏小妹洞房对句。不雨谐不语,成霜谐成双
(19)、师生共同评议。(教师相机引导,提示注意计划的完整、合理、科学以及活动形式尽量不要重复)
(20)、对联:东不管,西不管,酒管;兴也罢,衰也罢,喝罢。
2、
(1)、(18)猴子学走路--假惺惺。(假猩猩)。
(2)、兵部尚书夏元吉、给事中周大有戏对。“急事”谐“给事”,“常输”谐“尚书”。
(3)、嘲瘌痢头联。“蜡”谐“瘌”,“藜”谐“痢”
(4)、 拉胡子过河——( )
(5)、王八肚裏插鸡毛------归心似箭。(龟心似箭)。
(6)、上联:无山得似巫山好;下联:何水能如河水清。
(7)、 观察闯关题,发现歇后语的某些秘密。
(8)、下联:鸟处笼中,心思槽巢,恨关羽不得张飞。
(9)、上联:身居宝塔,眼望孔明(诸葛亮),怨江围(姜维)实难旅步(吕布)
(10)、比如:“草”,“早”是它的声旁,“艹”是它的形旁。
(11)、 一个墨斗弹出两条线-思(丝)路不对
(12)、所以叫歇后语。歇后语可以分为喻意性和谐音性两类。教材中出现的是谐音性歇后语。它们的特点是借助同音或音近的联系,产生俏皮风趣的表达效果。
(13)、赵九龄对张焘。“给事”谐“急事”,“尚书”谐“常输”
(14)、对联:上海秀才下第,只为落书;华亭百姓受灾,皆因孽报。
(15)、上联:孔子生于舟(周)未。下联;光舞(武)起自汉中。
(16)、 ④整备窝弓以擒猛虎 安排香饵以钓鳌鱼
(17)、分析:徐阶戏对某知府。“滑利”谐“猾吏”。
(18)、 故事一:“只许州官放火,不许百姓点灯。”
(19)、上联:两舟竞渡,橹速(鲁肃)不如帆快(攀哙)
(20)、下联:鸟处笼中,心思槽巢(曹操),恨关羽不得张飞
3、
(1)、上联:闵子牵(闵子骞)白牛(伯牛),过王子店
(2)、分析:宋汪仲嘉招郡僚宴集,营妓赔酒,有杨小玉及李娘者色艺俱佳,户掾主杨,理掾主理,席间相戏得上联而无对句,后汪与敖麋对局,有沈姓县令旁观,乃得下联。“羊”谐“杨”,“礼”谐“李”指二妓;“审”谐“沈”,指沈县;“迷”谐“麋”,指敖麋。
(3)、 注:此联的妙处在于上联急读如音阶,下联急读似数字。
(4)、当晓岚再去喂家雀时,发现它已经死了。心里正在疑惑,忽见墙上有一对联,他断定这是石先生所为,于是续写了下联:
(5)、(1)人们为什么要创造形声字?(因为象形字有很鲜明的图画特征,同一个象形字符可能会使人误认为有很多不同的意思,容易混淆,且有些象形字还不好辨认,为了区分象形字所代表的不同意思,人们就创造了形声字。)
(6)、下联:洪恩浩荡,不思报国反成仇(史可法,洪承畴)
(7)、师:利用汉字同音字或近音字,代替本字,产生的有趣现象,叫做谐音。
(8)、(53)寺后有个洞--妙透了。(庙透了)。
(9)、方言。“老媪”谐“老藕”,“新娘”谐“新粮”
(10)、花开花落,花落花开,夏夏秋秋,暑暑凉凉,严冬过后始逢春。
(11)、赏析:这是用于旧式厕所的一副对联。旧式厕所不能用水迅速冲走秽物,所以有臭味。
(12)、(2)师:我们再来看看一个更有趣的笑话“耳朵在此”。小组先试讲,也可以排成小品。评一评,说说这个故事有趣在哪里?
(13)、下联:人月印,人月影,人月影里合人月印,印影同人月
(14)、解缙对某友。“舟”谐“周”,“霍光”谐“火光”
(15)、学生自由分组。(教师适当指导:可以分为四大组,第一组字谜组;第二组歇后语、笑话、古诗组;第三组绕口令、对联组;第四组汉字起源组)
(16)、 上弦的月亮——( )
(17)、上联:望江楼,望江流,望江楼上望江流,江楼千古,江流千古。下联;印月井,印月影,印月井中印月影,月井万年,月影万年。
(18)、解缙对某友。“舟”谐“周”,“霍光”谐“火光”
(19)、上联:童子打桐子,桐子落,童子乐。下联;媳妇提锡壶,锡壶漏,媳妇怒。
(20)、(1)引言:歇后语是由近似谜面和谜底的两部分组成的一句话。这种形象而俏皮的口头用语浅显易懂,语言幽默,深受人们的喜爱。
4、
(1)、一说陆容、陈震互对,一说解缙、李调元互嘲。“锯、题”谐“句、题”
(2)、 地主答道:“方才那句话是“无稽(鸡)之谈”,此前这句话是“见机(鸡)而作。”
(3)、 林黛玉葬花——( )
(4)、 上联:因荷而得藕。下联:有杏不须梅。
(5)、一天,塞北送给曹操一盒酥,曹操亲自在盒子上写下“一合酥”三个字,然后把酥放在了桌子上。杨修进来看见了,让人拿来汤匙,和众人分着吃完了。曹操问他为什么这么做,杨修回答说:“盒子上明白地写着‘一人一口酥’,我怎么敢违抗丞相您的命令呢?”
(6)、下联:裁缝老徐,与妻下棋,不觉漏眼,妻起弃棋
(7)、分析:苏轼对佛印。“河上”谐“和尚”;“诗”谐“尸”。
(8)、(出示课件)“汉字产生于几千年前,是世界上最古老的文字之经历了漫长的演变过程,沿用至今。
(9)、上联:牧童伐木,木打牧童双目木。下联;梅香烧煤,煤抹梅香两眉煤。
(10)、清代文学家纪晓岚自幼聪颖好学,兴趣甚广。他的私塾老师石先生是个非常古板的老学究,晓岚对他很反感。一天晓岚去喂养家雀,将砖墙挖一深洞,喂饱家雀后便将它送回洞内,堵上砖头,以防飞走。后来,被石先生发现,便把家雀摔死,仍旧送回洞内堵好,并在墙上戏书一联:
(11)、师:今天,我们要闯的最后一关是“谐音村”。瞧,村长苏籍来迎接我们,你们知道他的姓名的真实含义吗?
(12)、下联:屋前园外,屋内员外,员外扫园外,园外净员外静
(13)、提示:在我们的教科书中,有对我们进行综合性学习的指导,让我们一起翻到教科书第43页。
(14)、上联:两舟竞渡,橹速(鲁肃)不如帆快(攀哙)
(15)、分析:明代白、黄二都指挥集《诗经》戏对。“耉”谐“狗”,“圭”谐“龟”。
(16)、兵部尚书夏元吉、给事中周大有戏对。“急事”谐“给事”,“常输”谐“尚书”
(17)、 ( )——说变就变
(18)、画太阳的时候,是圆形,写“日”字的时候,是方块字;冬天白昼短夏天白昼长,非常符合“日”字和“太阳”的特性。
(19)、通过了解汉字谐音的特点,体会汉字文化的丰富有趣,激发对汉字的热爱之情。
(20)、赵九龄对张焘。“给事”谐“急事”,“尚书”谐“常输”
5、
(1)、明胡唯庸、袁柳庄戏对。“无履”谐“无礼”,“不钟”谐“不忠”
(2)、上联:狗啃河上(和尚)骨。下联;水流东坡诗(尸)。
(3)、上联:贾岛醉来非假倒。下联;刘伶饮酒不留零。
(4)、嘲瘌痢头联。“蜡”谐“瘌”,“藜”谐“痢”
(5)、分析:林大钦对渔翁。“舟末”谐“周末”;“光舞”谐“光武”,刘秀年号。
(6)、师生共同评议。(教师相机引导,提示注意计划的完整、合理、科学以及活动形式尽量不要重复)
(7)、祝允明对某友。“帆迟”谐“樊迟”,孔子弟子;“帆快”谐“樊哙”,汉初大将;“橹直”谐“鲁直”,宋黄庭坚字;“橹扳”谐“鲁班”,古代巧匠
(8)、对联:船尾拔钉,孔子生于舟末;云间闪电,霍光出自汉中。
(9)、明胡唯庸、袁柳庄戏对。“无履”谐“无礼”,“不钟”谐“不忠”
(10)、汉族的传统文化之是写在纸、布上或刻在竹子、木头、柱子上的对偶语句。对联对仗工整,平仄协调,是一字一音的中华语言独特的文化艺术形式。对联相传起于五代后蜀主孟昶。对联是中国汉族传统文化瑰宝。
(11)、(2)四座山来山对山,四个川来川对川,四个日字连环套,四个口字紧相连。
(12)、揭示内容。同学们,通过刚刚的交流,大家已经对汉字有了初步的了解,接下来,让我们更深入地走进汉字王国,一起遨游汉字王国,开展综合性学习,感受汉字的有趣和神奇,了解汉字文化,并为汉字的规范使用做些力所能及的事吧。
(13)、东床对泰山。“荷、藕、杏、梅”分别谐“何、偶、幸、媒”
(14)、上联:树上桐子,树下童子,童子打桐子,桐子落童子乐
(15)、上联:身居宝塔,眼望孔明,怨江围实难旅。下联;鸟处笼中,心思槽巢,恨关羽不得张飞。
(16)、传为秦观、苏小妹洞房对句。“不雨”谐“不语”,“成霜”谐“成双”
(17)、“中华汉字,生动形象。传播文明,盖世无双。连缀成句,顿挫抑扬。书法字体,各具特长。篆书隶书,古色古香。行书流畅,正楷端庄。狂草奔放,凤舞龙翔。对联形式,汉字独创。左右工整,能简能详。既便言志,又供观赏。”说得多好啊!让我们继续在汉字的王国里遨游,感受汉字的魅力!
(18)、子路,即孔子的弟子,又可解为「棋子的路数」。
(19)、上联:宝塔六七层,中容大鹤。下联:通书十二页,里记春秋。
(20)、提示:讨论时要合理分工,如专人记录讨论结果、专人负责整理讨论意见;讨论后,形成完整的计划;可以选择丰富多样的汇报形式,如竞猜、讲故事、朗诵、展览等。
(1)、上联:禾花何如荷花美。下联:莓子每比梅子酸。
(2)、 耗子跳到钢琴上——( )
(3)、顺风帆逆风帆,帆迟帆快;涨潮橹退潮橹,橹直橹扳。
(4)、披衣靸鞋而走,急事急事;弃甲曳兵而走,常输常输。
(5)、(5)提取画中的信息:一个人靠在树旁休息。
(6)、兵部尚书夏元吉、给事中周大有戏对。“急事”谐“给事”,“常输”谐“尚书”
(7)、上联:雨打沙滩,沉一渚,阵一渚。下联;风吹蜡烛,流半边,留半边。
(8)、上联:童子打桐子,桐子落,童子乐。下联;媳妇提锡壶,锡壶漏,媳妇怒。
(9)、上联:师姑田上担禾上;下联:美女堂前抱绣裁。
(10)、下联:屋前园外,屋内员外,员外扫园外,园外净员外静
(11)、下联:裁缝老徐,与妻下棋,不觉漏眼,妻起弃棋
(12)、 元旦晚上,小弟带两位侨生到家晚餐,一个性情开朗,一个较为拘谨。席间,那位开朗的同学笑指拘谨的同学给我们介绍说:“他是从缅向来的,所以比较腼腆。”随后他举起酒杯向大家敬酒,仰首一饮而尽,接着说:“我是从仰光来的。”
(13)、(24)碗底的豆子--历历在目。(粒粒在目)。
(14)、学生能从总体上明确综合性学习的要求,了解综合性学习的特点,为小学高年级综合性学习打下良好的基础。
(15)、 欣赏有趣的谐音现象,体会谐音的妙处。
(16)、下联:马儿偕驴儿并走,马儿蹄举、驴儿蹄举。
(17)、陶振对杨性。“叹”谐“炭”,“思”谐“丝”
(18)、上联:下大雨麦子灌种。下联:旱高地田禾必干。
(19)、现在请大家张开想象的翅膀,一起领略字谜的魅力。请以小组为单位猜字谜,看哪组猜得又快又多。
(20)、这是一堂语文综合性学习课,我把语文知识与综合实践活动有机地整合。让它既体现语文学习的特点,流淌着浓浓的语文味,又体现综合实践课的探究性学习特色。活动过程始终把获取语文知识的研究能力作为第一目标。课上,学生的交流是主要的,老师的话语不多,只是从不同的角度发现问题并作出结论,所起的就是总结和过渡的作用,把课堂还给了学生,真正实现了课堂属于学生、学生是课堂的主人的教学理念。
(1)、内江三元塔楹联。江围谐姜维;旅步谐吕布;槽巢谐曹操
(2)、上联:和尚法正,提汤上塔,大意失手,汤淌烫塔
(3)、师:中央电视台《幸运52》邀请我们去参加谐音知识闯关游戏,你们有信心接受挑战吗?
(4)、孔夫子搬家 从来不出门
(5)、字谜:上边一块田,下边一条川,三山头朝下,二月紧相连.(打一字) 用
(6)、上联:移椅倚桐同赏月。下联;点灯登阁各攻书。
(7)、(1)师:第二关可不简单了,这是一些歇后语(在课本P45页),请同学们先自由读一读,看看从中发现了什么?。
(8)、上联:孔子生于舟(周)未。下联;光舞(武)起自汉中。
(9)、 地主见了鸡,马上改口说:“不予张三却予谁?”
(10)、(4)有人不是我,有马飞跑过,有水能养鱼,有土庄稼活。
(11)、上联:望江楼,望江流,望江楼上望江流,江楼千古,江流千古
(12)、收藏 | 统编语文一下:全册跟读视频、练字视频、电子教材
(13)、猫儿竹下乘凉,全无暑气;蝴蝶花间向日,更有风来。
(14)、兵部尚书夏元吉、给事中周大有戏对。“急事”谐“给事”,“常输”谐“尚书”
(15)、宣布答案:①妙(庙)妙(庙)妙(庙);②一言(盐)难尽(进);③动(冻)了心;④自我吹嘘(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