管理学大师彼得德鲁克名言
1、著名管理学家彼得德鲁克
(1)、要有足够的勇气,要敢于根据自己的分析和认识安排工作的先后次序。只有这样,管理者才能有希望成为时间和任务的主宰,而不只是当它们的奴隶。
(2)、管理好的企业,总是单调无味,没有任何激动人心的事件。
(3)、1966年,出版《卓有成效的管理者》,告知读者:不是只有管理别人的人才称得上是管理者,在当今知识社会中,知识工作者即为管理者,管理者的工作必须卓有成效。成为高级管理者必读的经典之作。
(4)、有效的管理者应该着眼于全局,而不是让自己成为一个“全能”的领导。
(5)、德鲁克说,管理是一门真正的博雅艺术(Liberal Art)。管理的对象是谁呢?是人类的工作社群。从表面看,管理的目的是工作的成效,但是工作是由人从事的,所以,管理者不能不和人打交道。管理者天天都要面对既可爱而又不完美的人,面对人性中的善,人性中的恶,人的潜能、长处和人的弱点。任何有经验的管理者都会明白这一点。
(6)、学会激励下属,将团队力发挥到极致当一个员工完成某项工作时,他最需要的是老板对自己工作的肯定和激励。研究发现,在员工心目中,管理者对员工的认可是提高员工工作动机、提高员工满意度的重要途径。员工在真诚的欣赏和评价下,可以感受到鼓励,发挥更大的工作热情,所以不要吝啬于你的表扬。
(7)、一个有效的CEO(或高层管理者)从不进行微观管理。
(8)、成功的组织必须如如然为边把自己看成管弦乐团,为边在不是走就西队。
(9)、不弄清什么是正确的,就无法区分正确的妥协和错误的妥协。
(10)、这次疫情,给全球经济带来百年一遇的重创。一时之间,全世界都是悲观的情绪,很多人茫然四顾,完全不知道该怎么走了。
(11)、德鲁克认为,要与竞争对手的服务进行对比,看看自身哪些服务是其他公司所没有的。换成菲利普·科特勒的语言——永远要在公司董事会里聘任一位扮演竞争对手的角色,时刻去想竞争对手会怎么做决策,这样才能真正构建营销的差异化。
(12)、谁必须利用我的产出,以使我的产出卓有成效?Whohastousemyoutputforittobecomeeffective?
(13)、有效决策要避免两个误区:“过分相信经验”和“过分相信自我”。
(14)、德鲁克没有写过一本关于营销的专著,但是他曾有一篇谈营销的文章在20世纪50年代发表于《营销学期刊(JournalofMarketing)》,也有诸多关于市场营销的理念分散于其著作。我试图选出德鲁克谈到营销的十句语录为切口,来谈德鲁克眼中的市场营销。
(15)、我们该知道运用自己上司的长处,这也正是下属工作卓有成效的关键。
(16)、近些年,中国不少企业提出「公司不需要营销,做好产品即可」,甚至有人提「品牌大于营销」。这些误区的源头在于对营销的曲解,与德鲁克的话形成巨大反差。维特根斯坦讲,语言是破掉幻象的钥匙。从德鲁克开始延伸到科特勒所谈的营销,是指顾客价值创造的一切动作。
(17)、免责声明:感谢原作者的创作。如转载涉及版权问题,请联系我们,我们将第一时间处理,谢谢!联系QQ:287322350
(18)、不是使命出现了问题,而是使命变成了企业品牌的「包装术」,没有回到德鲁克所言的重心。这个重心,就是德鲁克所言的「顾客」。使命只有从外部顾客去寻求,才不会虚妄。也这有这样,营销才能贯穿于企业的整理职能架构与价值信仰。德鲁克揭示出营销是组织使命的入口,而不是现在中国企业界把营销当成流量和炒作的窘境。
(19)、未来社会“人以群分”的特征将越来越明显,如果去满足所有人的要求,成本必定会居高不下。只有去满足一个特定人群的需求,才是最符合时代需求的生意。
(20)、克莱蒙特大学以德鲁克的名字来命名管理研究生院,在命名仪式上,德鲁克谈了他对管理学的看法,以及这个学科的研究对象是谁。由这点出发,他谈到了管理行为背后的价值观、信念和承诺。
2、彼得德鲁克关于管理概念的观点
(1)、上面这张图是沃尔玛卖筷子的场景,是不是产品太琳琅满目,一下子不知道如何选择了?而下面这张图是Costco的一角,是不是极简?
(2)、2009年全球金融危机,中国也遭受了波及,肯德基却看好中国市场,趁机加大在华投资,结果巩固了自己快餐老大的地位。
(3)、德鲁克至今已出版超过30本书籍,被翻译成30多种文字,传播及130多个国家,甚至在前苏联、波兰、南斯拉夫、捷克等国也极为畅销。其中最受推崇的是他的原则概念及发明,包括:“将管理学开创成为一门学科、目标管理与自我控制是管理哲学、组织的目的是为了创造和满足顾客、企业的基本功能是行销与创新、高层管理者在企业策略中的角色、成效比效率更重要、分权化、民营化、知识工作者的兴起、以知识和资讯为基础的社会。”至2004年,德鲁克还有新书问世。
(4)、如何才能卓有成效:时间管理,聚焦贡献,发挥长处,要事优先,有效决策。
(5)、他认为,有效性的秘诀在于“专心”,有效的管理者做事必“先其所当先”,而且“专一不二”。因为要做的事很多,而时间毕竟有限,而且总有许多时间非本人所能控制。因此,有效的管理者要善于设计有效的工作秩序,为自己设计优先秩序,并集中精力坚持这种秩序。
(6)、验证:「以客为尊,顾客至上,客人第以消费者为导师……」已成为企业成功的第一信条。
(7)、管理学之父德鲁克有一句经典名言:“企业的唯一目的就是创造顾客”,这句话放在今天更加贴切。
(8)、德鲁克指出,有效的管理者具有不同的类型,缺少有效性的管理者也同样有不同类型。因此,有效的管理者与无效的管理者之间,在类型方面、性格方面及才智方面,是很难加以区别的。有效性是一种后天的习惯,既然是一种习惯,便可以学会,而且必须靠学习才能获得。他认为一个优秀的管理者必须具备以下五项主要习惯。
(9)、如何才能卓有成效:时间管理,聚焦贡献,发挥长处,要事优先,有效决策。
(10)、目标实现的时候不是应该庆祝的时候,而是应该重新定义目标的时候。
(11)、领导者应该是引导属下做正确的事,因为领导才华是以领导者做事的成果来判定的。
(12)、管理就是界定企业的使命,并激励和组织人力资源去实现这个使命。界定使命是企业家的任务,而激励与组织人力资源是领导力的范畴,二者的结合就是管理。
(13)、一个重视贡献的人,为成果负责的人,不管他职位多卑微,他仍属于“高层管理者”。
(14)、企业家不是完人或圣人,发生偏离最终客户一一消费者价值的过失是不奇怪的,好的企业家会反省和努力去消除这种负面的社会影响,逐渐做到在创造顾客价值方面减少自相矛盾的行为,或者说一以贯之。当我们称赞某位企业家时,称赞的是他创造价值的行为,不代表他必须沒有错失,反之当我们批评某企业家时,批评的也是具体行为,也不代表否定他创造价值的贡献,应避免陷入社会上人们非黑即白、成王败寇的认知误区。博雅管理的目的就是帮助这些既值得尊敬又往往前后不一致的企业家凡人进一步反省和梳理自己的经营决策和行为,升华为真正伟大的企业家。
(15)、据CNBC和雅虎财经等媒体3月2日报道,通用电气(General Electric)前董事长兼首席执行官杰克·韦尔奇(Jack Welch)去世,享年84岁。
(16)、创新应当是企业家的主要特征,企业家不是投机商,也不是只知道赚钱存钱的守财奴,而应该是一个大胆创新敢于冒险,善于开拓的创造型人才。--熊彼特
(17)、上面讲那么多就是想告诉大家,我们必须得扎实地做自己的品牌了。那么究竟该如何做品牌呢?
(18)、并不是只有高管才是管理者,所有知识工作者,都应该像管理者一样工作和思考。
(19)、有效的管理者会顺应自己的习性,不会勉强自己。theeffectiveexecutivetriestobehimself,hedoesnotpretendtobesomeoneelse.
(20)、彼得·德鲁克说,管理是一门真正的博雅艺术。然而,德鲁克心中的管理,可能与很多人所理解的大不相同。学习德鲁克,最重要的就是理解背后的原理。只有这样,才能不浪费你那些深藏心底的宝贵善意和与生俱来的创造力。
3、管理学大师彼得德鲁克提出了什么概念
(1)、企业家不是完人或圣人,发生偏离最终客户一一消费者价值的过失是不奇怪的,好的企业家会反省和努力去消除这种负面的社会影响,逐渐做到在创造顾客价值方面减少自相矛盾的行为,或者说一以贯之。当我们称赞某位企业家时,称赞的是他创造价值的行为,不代表他沒有错失,反之当我们批评某企业家时,批评的也是具体行为,并不否定他创造的价值,应避免陷入非黑即白、成王败寇的认知误区。博雅管理的目的就是帮助这些既值得尊敬又往往前后不一致的企业家,让他们进一步反省和梳理自己的经营决策和行为,升华为真正的伟大的企业家。
(2)、德鲁克是怎么界定领导力的?德鲁克说:领导力就是把一个人的精神境界提到前所未有的高度,把一个人的责任心提到前所未有的高度,然后才能把一个人的潜力、持续的创新动力开发出来,让他做出他自己以前想都不敢想的那种成就。领导力本身的定义是有人跟随,有人跟随你,你就是领导。最重要的,就是你把人领导到什么方向上。
(3)、知识更新非常快,知识型员工除非能够在工作中不断学习,否则很快就会遭到淘汰。
(4)、一切的管理活动都要和经营战略相匹配。比如你的战略是低成本,那么你的管理就要从这方面着手。如果你的战略是差异化,那么你相应的资源就应该放在技术研发和品牌建设上。我们有些公司,还没几个人,就像大公司一样,天天会议,PPT 满天飞,试想,这样的管理,已经超过了经营,公司怎么会成功?
(5)、创新是否成功不在于是否新颖、巧妙或具有科学内涵,而在于是否能够赢得市场。
(6)、凡是重要的事,都得花上很多的时间,而且是完整的大块时间。不论是讨论一种新产品还是重大的人事决策,几乎所有的事情都是如此。
(7)、德鲁克本来是一位政治学、法学的学者,后来又成为经济学家,听过熊彼得、凯恩斯的课。那时候,在学术界,管理学还不存在。德鲁克经历过一战、二战,感受到战争带来的伤害,财产的毁灭,知识精英的毁灭,文化的毁灭。对人类的同情心让他觉得,这些应该避免。用什么办法避免?二战爆发前,他移民到美国,看到一个新的社会现象,发现美国出现了很多大的企业。这些企业提供就业机会,吸引很多人从乡村社区跑到城市,进入工厂这样一个新的社区。而就在这些企业中,每一个进入企业的人,都可能自由发挥自己的能力,承担责任。那么,是什么决定一个企业有没有成效,能不能给人这种自由和责任呢?答案就是管理!于是德鲁克开始研究管理了。
(8)、所以当时德鲁克说,你必须培养自己的人,这是躲不过去的,而且这是中国发展的一个关键问题,只有中国人才能建设中国。2000年5月,德鲁克在为我们的题词中写道:“迅速培养称职的管理人才和创业者,使他们能与世界顶级强手竞争,显然是中国最需要的,也是中国社会与经济取得成功的关键……为中国管理者和创业者提供全世界最优良的管理知识和管理工具,不但对中国,而且对世界都是至关重要的。”
(9)、组织的目的不在管理人,而是领导人;不在于设教,而在于为道
(10)、1999年,出版《21世纪的管理挑战》,德鲁克将“新经济”的挑战清楚地定义为:提高知识工作的生产力。
(11)、有效的管理者在用人时,会先考虑某人能做些什么,而不是考虑职位的要求是什么。
(12)、不要认为卓有成效高不可攀,卓有成效是可以学会的。
(13)、此外,德鲁克在预测商业和经济的变化趋势方面显示出了惊人的天赋。例如,早在1969年德鲁克就预言将有一种新的类型的劳动者出现———知识员工,他们的职业将由自己所学的知识来决定,不再依靠出卖体力来养家糊口。1987年10月,美国股市大崩盘。仅10月19日一天,美国全国损失股票市值5000亿美元。对此,德鲁克说,他早就预料到了,“不是因为经济上的原因,而是基于审美和道德。”德鲁克将当时的华尔街股票经纪人称为“完全不具有生产力的一群,但又能很轻易地大把捞钱。”
(14)、不能把失败归咎于部下的无能或偶然状况。其实,失败是系统存在缺陷的征兆。
(15)、企业要开发出新的客户,创造顾客。德鲁克一直都在讲,企业的目的在外而不在内。如果我们用一个比较“高大上”的词,就是说企业本质上是“利他”的,本质上就是要承担社会责任的。这并不是说,企业赚了钱之后捐一些出去承担社会责任,而是说,企业存在的本身就是在承担一种社会责任,因为你创造了顾客,生产出产品和服务就是在承担社会责任。赚钱只是你为顾客创造价值之后的一个副产品,它是结果而不是目的。
(16)、要看“正当的决策”是什么,而不是“人能接受的”是什么。
(17)、企业的宗旨必须是存在于企业自身之外的。企业的宗旨必须存在于社会之中。企业的宗旨只有一种适当的定义:创造顾客。
(18)、1999年7月份,我拜访了彼得·德鲁克先生,向他提出办一个管理培训机构的想法。德鲁克说,你在做一件非常有意义的事。他对我说,中国社会和经济的发展,关键就是人才问题。是什么人才问题呢?是管理人才的问题。别的东西,你都可以进口,资金你可以引进,设备你可以引进,但是只有人才,你无法靠引进。而且,最重要的是,管理一定要在当地的文化中才能发芽生根。他说,你看日本人,它的职业经理人和欧美的职业经理人是不同的。虽然他们都在做管理,但是管理一定要能适应自己的文化,才有接受度。
(19)、德鲁克认为:组织的目的是使平凡的人做出不平凡的事。
(20)、而作为普通的制造型企业,如果不能充分利用这些互联网平台提供的资源,必然被淘汰。(至于怎么利用,我们下面会详细探讨这个问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