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子的十大经典名言(文案精选139句)

粉色心情网
评论 2023-09-28 11:24:21 浏览59

老子的20句名言警句

1、《老子》的名言警句

(1)、居善地,心善渊,与善仁,言善信,正善治,事善能,动善时。

(2)、合抱之木,生于毫末;九层之台,起于累土;千里之行,始于足下。

(3)、自古至今,未有全其行者也,故君子不责备于一人。

(4)、挫其锐,解其纷,和其光,同其尘,是谓“玄同”。故不可得而亲,不可得而疏;不可得而利,不可得而害;不可得而贵,不可得而贱。故为天下贵。

(5)、有物混成,先天地生。寂兮寥兮,独立而不改,周行而不殆,可以为天地母。吾不知其名,强字之曰道,强为之名曰大。大曰逝,逝曰远,远曰反。

(6)、把艰辛的劳作看作是生命的必然,即使没有收获的希望也心平气和的继续。

(7)、罪莫大于可欲,祸莫大于不知足;咎莫大于欲得。故知足之足,常足。——老子《老子·俭欲第四十六》

(8)、译文:我有三宝,我一直都在持守着它。一个是慈爱,一个是节俭,一个是不出人头地。

(9)、 师之所处,荆棘生焉。大军之后,必有凶年。

(10)、天下莫柔弱于水,而攻坚强者莫之能胜,以其无以易之。

(11)、圣人无常心,以百姓心为心。善者吾善之,不善者吾亦善之,德善矣。信者吾信之,不信者吾亦信之,德信矣。

(12)、 江海之所以能为百谷王者,以其善下之,故能为百谷王。是以圣人欲上民必以下言之,欲先民,必身后之。是以上圣人处上而民不重,处前而民不而害。是以天下乐推而不厌;以其不争,故天下莫能与之争。《道德经》

(13)、上善若水。水善利万物而不争,处众人之所恶,故几於道。

(14)、格言大意:到了天气寒冷的时候,才能看出松柏是最后凋零的。后人常借用松柏来称颂现实生活中不畏困难、意志坚定的强者。

(15)、循法之功,不足以高世;法古之学,不足以制今。

(16)、译文:天下人都知道美之所以为美,那是由于有丑陋的存在。都知道善之所以为善,那是因为有恶的存在。

(17)、大道废,有仁义;智慧出,有大伪;六亲不和,有孝慈;国家昏乱,有忠臣。

(18)、“见素抱朴,少私寡欲”(表现出单纯,执着于朴素,减少私心,去除欲望)––––––中国人对“私”、“欲”斩尽杀绝,西方人对“私”、“欲”正确引导,建立起市场经济。

(19)、居善地,心善渊,与善仁,言善信,政善治,事善能,动善时。夫唯不争,故无尤。

(20)、狡猾的兔子有三个藏身的洞穴,只能避免丧命而已。

2、老子的十大经典名言

(1)、知其雄,守其雌,为天下溪。——老子《道德经》

(2)、不要迁怒于别人,并且同样的错误不要犯第二次。

(3)、甚爱必大费;多藏必厚亡。故知足不辱,知止不殆,可以长久。

(4)、善者,吾善之;不善者,吾亦善之;德善。信者,吾信之;不信者,吾亦信之;德信。

(5)、格言大意:自己不喜欢的事,不要强加在别人身上。这句话讲的是与人为善的处世态度,那就是要将心比心,善于站在别人的角度考虑问题。

(6)、甚爱必大费;多藏必厚亡。故知足不辱,知止不殆,可以长久。

(7)、释义:能做好一件事的人,不一定能把它讲得头头是道;能对一件事讲得十分透彻有理的人,不一定能做好这件事。

(8)、大器晚成;大音希声;大象无形;道隐无名。——李耳《道德经》

(9)、解析:大凡对中国传统文化有学习和体悟的人,都会知道历代先贤们对于德的重视和强调。

(10)、持而盈之,不如其已;揣而锐之,不可长保。金玉满堂,莫之能守;富贵而骄,自遗其咎。功遂身退,天之道也。

(11)、天地不仁,以万物为刍狗;圣人不仁,以百姓为刍狗。——《道德经》第五章

(12)、五色令人目盲;五音令人耳聋;五味令人口爽;驰骋畋猎,令人心发狂;难得之货,令人行妨。是以圣人为腹不为目,故去彼取此。

(13)、别人对自己有恩德,不可忘记;自己对别人有恩惠,不可不忘。

(14)、格言大意:有了错误而不改正,这便真叫错误了。这是孔子劝人改过的话。它所强调的是,人不免犯错误,有了错误而不改正,就真的会铸成难以挽回的大错了。

(15)、上士闻道,勤而行之;中士闻道,若存若亡;下士闻道,大笑之。不笑不足以为道。故建言有之:明道若昧;进道若退;夷道若□;上德若谷;广德若不足;建德若偷;质真若渝;大白若辱;大方无隅;大器晚成;大音希声;大象无形;道隐无名。

(16)、范睢深以为然,次日便辞去秦相之位,不再插手秦国朝政。

(17)、太上,不知有之;其次,亲而誉之;其次,畏之;其次,侮之。信不足焉,有不信焉。

(18)、道可道,非常道。名可名,非常名。无名天地之始;有名万物之母。

(19)、格言大意:尺虽比寸长,但也有它的短处;寸虽比尺短,但也有它的长处。这句话是说任何人都各有所长,也各有所短。我们要善于取人之长,补己之短。

(20)、道生一生二生三生万物。万物负阴而抱阳,冲气以为和。

3、老子的20句名言警句有哪些

(1)、企者不立;跨者不行;自见者不明;自是者不彰;自伐者无功;自矜者不长。

(2)、人必其自爱也,而后人爱诸;人必其自敬也,而后人敬诸。

(3)、甘其食,美其服,安其居,乐其俗,邻国相望,鸡犬之声相闻,民至老死不相往来。

(4)、勤奋好学就接近“智”,努力行善就接近“仁”,知道羞耻就接近“勇”。

(5)、道生之,德畜之,物形之,势成之。是以万物莫不尊道而贵德。

(6)、居善地,心善渊,与善仁,言善信,政善治,事善能,动善时。夫唯不争,故无尤。

(7)、故道大,天大,地大,人亦大。域中有四大,而人居其一焉。

(8)、千丈之堤,以蝼蚁之穴溃;百尺之室,以突隙之烟焚。《韩非子》

(9)、持而盈之,不如其已;揣而锐之,不可长保。金玉满堂,莫之能守;富贵而骄,自遗其咎。功遂身退,天之道也。

(10)、上善若水,水善利万物而不争,处众人之所恶,故几于道。居善地,心善渊,与善仁,言善信,正善治,事善能,动善时。

(11)、为学日益,为道日损。损之又损,以至于无为。

(12)、不自见,故明;不自是,故彰;不自伐,故有功;不自矜,故能长。

(13)、知人者智,自知者明。胜人者有力,自胜者强。知足者富。强行者有志。

(14)、太上,不知有之;其次,亲而誉之;其次,畏之;其次,侮之。信不足焉,有不信焉。

(15)、《道德经》第六十四章:“慎终如始,则无败事。”

(16)、释义:道德越高尚,为人处事好,就越安全;权势越大,更容易滥用权力,刚愎自用,就越危险。

(17)、天地有仁心,滋生了万物;老子则说天地无所谓仁,也无所谓不仁。天地生了万物,并没有想取回什么报酬。一切随其自然发展,到了这个年纪,该走的就放手让他走,该来的岁月也不会辜负了你!

(18)、格言大意:有志向的人终究能够成就自己的事业。后人常用这名话表明,一个人只要有决心和恒心,就没有做不成的事。

(19)、天下皆知美之为美,斯恶矣;皆知善之为善,斯不善已。——《道德经》第二章

(20)、《道德经》第三十八章:“美言可以市尊,美行可以加人。”

4、老子的经典名言名句

(1)、大国之攻小国也,则同救之。大国之不义也,则同忧之。

(2)、天地万物都有规律,人应当效法自然,遵循天地间的规律,以此安排自己的耕作与生活。

(3)、大丈夫应当立身敦厚,不居于轻薄;存心朴实,不居于虚华。

(4)、解析:众人的言论十分强大,足以混淆视听;毁谤发生多次,足以将一个人毁灭。

(5)、故有之以为利,无之以为用。——老子《道德经》

(6)、合抱之木,生于毫末;九层之台,起于累土;千里之行,始于足下。

(7)、物壮则老,是谓不道,不道早已。更多老子名言敬请关注习古堂国学网的相关文章。

(8)、感悟:成大事者不谋于众,这一原则通俗地说,就是谋求特别重大的事情,不必与人商量。因为谋求非常重大事情的人,自己必定有非同一般的眼光、心胸与气度,自己看准了,去做就是了,如果和别人商量,反倒麻烦搜索。

(9)、无狎其所居,无厌其所生。夫唯不厌,是以不厌。是以圣人自知不自见;自爱不自贵。故去彼取此。

(10)、人之生也柔弱,其死也坚强。草木之生也柔脆,其死也枯槁。故坚强者死之徒,柔弱者生之徒。是以兵强则灭,木强则折。强大处下,柔弱处上。

(11)、故道大,天大,地大,人亦大。域中有四大,而人居其一焉。

(12)、“金玉满堂,莫之能守;富贵而骄,自遗其咎。功成身退,天之道”“良贾深藏若虚,君子盛德容貌若愚”––––––––在人治社会,人权、个人财产权皆不受保护,灾祸不期而至,所以,智者劝戒世人韬光养晦,功成身退。

(13)、人告知以(己)有过,则喜。——《孟子·公孙丑上》

(14)、格言大意:忧虑操劳国事可以使国家兴盛发达,追求安逸享乐可以招致自己的灭亡。这句话和“生于忧患,死于安乐”所讲的道理是相通的,都强调要有忧患意识,不能贪图享乐。

(15)、吉事尚左,凶事尚右。偏将军居左,上将军居右,言以丧礼处之。杀人之众,以悲哀泣之,战胜以丧礼处之。

(16)、有无相生,难易相成,长短相形,高下相盈,音声相和,前後相随。恒也。

(17)、我无为,而民自化;我好静,而民自正;我无事,而民自富;我无欲,而民自朴。(这个很重要,老子的无为思想)

(18)、民之难治,以其智多。故以智治国,国之贼。不以智治国,国之福。——老子《道德经》

(19)、大成若缺,其用不弊。大盈若冲,其用不穷。大直若屈,大巧若拙,大辩若讷。

(20)、三十辐,共一毂,当其无,有车之用。埏埴以为器,当其无,有器之用。凿户牖以为室,当其无,有室之用。故有之以为利,无之以为用。

5、老子的十句名言

(1)、人之为学,不可自小,又不可自大。顾炎武《日知录》

(2)、大丈夫处其厚,不居其薄;处其实,不居其华。

(3)、与其站在水边羡慕别人得到鱼,不如回去结好渔网。

(4)、人们都知道获取是收获,而不知道给予也是收获。

(5)、吾日三省吾身:为人谋而不忠乎?与朋友交而不信乎?传不习乎?。——《论语·学而》

(6)、格言大意:有抱负的人志在四海,这样,即使相距万里,也能彼此心意相通,就像离得很近的邻居一样。这是曹植与其弟弟曹彪分别时写的诗句,后来,人们常用它来互相勉励,抒发昂扬的情怀。

(7)、感悟:内心的企求相同的人,往往成为竞争的对手,都想捷足先登,唯恐他人得到而自己得不到,所以容易相互产生憎恶甚而仇视的心理;有共同的痛苦或忧患的人,或同病相怜,或同仇敌忾,所以容易相互亲近,引为知己。这些都是一般人的心理。我们可以用“同欲者相憎”来说明有共同企求的人容易互相产生憎恶的心理,也可以反其义而用之,说明在大目标相同的前提下,应该克服“同欲者相憎”的传统心理。

(8)、上善若水,水善利万物而不争,处众人之所恶,故几于道。居善地,心善渊,与善仁,言善信,正善治,事善能,动善时。

(9)、谋略泄露了,事情一定不能成功;计划不果断,名望也不能建立起来。

(10)、以正治国,以奇用兵,以无事取天下。吾何以知其然哉?以此:天下多忌讳,而民弥贫;人多利器,国家滋昏;人多伎巧,奇物滋起;法令滋彰,盗贼多有。故圣人云:“我无为,而民自;我好静,而民自正;我无事,而民自富;我无欲,而民自朴。”

(11)、感悟:时势是不以人的意志为转移的,即便是圣人也只能在时机到来的时候及时抓住,而不能够创造时事。

(12)、大道废,有仁义;智慧出,有大伪;六亲不和,有孝慈;国家昏乱,有正臣。——《道德经》第十八章

(13)、合抱之木,生于毫末;九层之台,起于累土;千里之行,始于足下。《老子》

(14)、三十辐,共一毂,当其无,有车之用。埏埴以为器,当其无,有器之用。凿户牖以为室,当其无,有室之用。故有之以为利,无之以为用。

(15)、上德不德,是以有德;下德不失德,是以无德。

(16)、格言大意:恭谨勤劳,竭尽全力,直到死为止。这也就是后人所说的“鞠躬尽瘁,死而后已”,我们常用以赞美忘我工作、无私奉献的人。

(17)、我有三宝,持而保之:一曰慈,二曰俭,三曰不敢为天下先。夫慈故能勇;俭故能广;不敢为天下先,故能成器长。解读:我有三件法宝,执守而且保全它:第一件叫做慈爱,第二件叫做节俭,第三件是不敢居天下人的前面。有了慈爱所以能勇武;有了节俭,所以能大方;不敢居天下人的前面,反而能得到天下人的爱戴。——老子

(18)、别人一次能做到的,我做一百次也要做到;别人十次能做到的,我做一千次也要做到。如果明白这个道理,愚笨的人也一定变得聪明,柔弱的人也一定变得坚强。

(19)、善者,吾善之;不善者,吾亦善之;德善。信者,吾信之;不信者,吾亦信之;德信。

(20)、上德不德,是以有德;下德不失德,是以无德。

(1)、欲穷千里目,更上一层楼。——王之涣《登鹳雀楼》

(2)、三十辐,共一毂,当其无,有车之用。埏埴以为器,当其无,有器之用。凿户牖以为室,当其无,有室之用。故有之以为利,无之以为用。

(3)、金玉满堂,莫之能守。富贵而骄,自遗其咎。功遂身退,天之道。——《道德经》第九章

(4)、天下莫柔弱于水,而攻坚强者莫之能胜,以其无以易之也。弱之胜强,柔之胜刚,天下莫不知,莫能行。——老子《道德经》

(5)、要想成就大事,就要以大局为主,过分地苛求自己注意细枝末节,不能成就最终的大业。

(6)、知人者智,自知者明;胜人者有力,自胜者强。

(7)、圣人自知不自见;自爱不自贵。——《道德经》第七十二章

(8)、谁不会犯错呢?如果犯了猎误能改,没有比这更好的了。

(9)、民不畏死,奈何以死惧之。——《道德经》第七十四章

(10)、道生一生二生三生万物。万物负阴而抱阳,冲气以为和。

(11)、古之善为道者,非以明民,将以愚之。民之难治,以其智多。故以智治国,国之贼;不以智治国,国之福。

(12)、圣人之心,明如止水,物来则见,物去则静,曾何滞于吾心哉?澄鉴不挠,是谓守清。

(13)、“是以圣人处无为之事,行不言之教”(所以说,圣贤高人处事应当以无为为要领,教化人民应当以不言为准则)––––––––无为成为绝对的准则,就不对了。人文科学新定律:现代社会既要无为(市场经济),又要有为(实行法治)。

(14)、将欲取天下而为之,吾见其不得已。天下神器,不可为也,不可执也。为者败之,执者失之。是以圣人无为,故无败;无执,故无失。

(15)、天之道,其犹张弓欤?高者抑之,下者举之;有馀者损之,不足者补之。天之道,损有馀而补不足。人之道,则不然,损不足以奉有馀。孰能有馀以奉天下,唯有道者。是以圣人为而不恃,功成而不处,其不欲见贤。

(16)、谷神不死,是谓玄牝。玄牝之门,是谓天地根。绵绵若存,用之不勤。

(17)、三十辐,共一毂,当其无,有车之用。埏埴以为器,当其无,有器之用。凿户牖以为室,当其无,有室之用。故有之以为利,无之以为用。

(18)、格言大意:人都是会死的,有的人死得比泰山还重,有的人死得比鸿毛还轻。司马迁的这句话表达了对生命价值的严肃思考,常被用于鼓舞人们为正义的事业而奋斗、牺牲。

(19)、谷神不死,是谓玄牝。玄牝之门,是谓天地根。绵绵若存,用之不勤。

(20)、绝圣弃智,民利百倍;绝仁弃义,民复孝慈;绝巧弃利,盗贼无有。此三者以为文,不足。故令有所属:见素抱朴,少思寡欲,绝学无忧。

(1)、我有三宝,持而保之。一曰慈,二曰俭,三曰不敢为天下先。

(2)、以正治国,以奇用兵,以无事取天下。吾何以知其然哉?以此:天下多忌讳,而民弥贫;人多利器,国家滋昏;人多伎巧,奇物滋起;法令滋彰,盗贼多有。故圣人云:“我无为,而民自化;我好静,而民自正;我无事,而民自富;我无欲,而民自朴。”

(3)、企者不立;跨者不行;自见者不明;自是者不彰;自伐者无功;自矜者不长。

(4)、《道德经》第八十一章:“信言不美,美言不信。”

(5)、天下皆知美之为美,斯恶已。皆知善之为善,斯不善已

(6)、为无为,事无事,味无味。大小多少,报怨以德。图难於其易,为大於其细。天下难事必作於易。天下大事必作於细。是以圣人终不为大,故能成其大。夫轻诺必寡信。多易必多难。是以圣人犹难之,故终无难矣。

(7)、江海所以能成为百谷之王者,以其善下。——老聃

(8)、居善地,心善渊,与善仁,言善信,政善治,事善能,动善时。夫唯不争,故无尤。

(9)、上善若水。水善利万物而不争,处众人之所恶,故几于道。

(10)、兵者不祥之器,非君子之器,不得已而用之,恬淡为上。

(11)、道者万物之奥。善人之宝,不善人之所保。美言可以市尊。美行可以加人。人之不善,何弃之有。故立天子置三公,虽有拱璧以先驷马,不如坐进此道。古之所以贵此道者何。不曰∶求以得,有罪以免邪?故为天下贵。

(12)、天下之至柔,驰骋天下之至坚。无有入无间,吾是以知无为之有益。

(13)、军队的主帅可以被俘虏,但个人的志气是不能被夺走的。

(14)、上善若水,水善利万物而不争,处众人之所恶,故几于道。

(15)、知不知,上矣;不知知,病矣。夫唯病病,是以不病,圣人之不病也,以其病病,是以不病。

(16)、天地不仁,以万物为刍狗;圣人不仁,以百姓为刍狗。

(17)、绝圣弃智,民利百倍;绝仁弃义,民复孝慈;绝巧弃利,盗贼无有。——老子《道德经》

(18)、格言大意:我每天都会几次反省自己:为别人做事是不是尽心尽力?与朋友交往时是不是很诚实?有没有温习老师传授的知识?这是孔子的学生曾参的名言。它表明,无论是求学,还是修身,都要经常自我反省,这样才能保持优点,改正缺点,不断完善自己。

(19)、命运一半掌握在上帝手中,另一半掌握在自己手中。成功就是用自己手中的一半去赢得上帝手中的另一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