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后汉书》中关于志向方面的名言(文案精选132句)

粉色心情网
评论 2024-04-13 10:34:20 浏览59

后汉书中有关志向的名言

1、后汉书中有关志向的名言有哪些

(1)、涓流虽寡,浸成江河;爝火虽微,卒能燎原。《后汉书·周纡传》

(2)、(感悟)此二句点出人所应有的心理状态。失意时,常有壮志难酬,英雄无用武之地的感慨,如若不是懦夫,一定会坚定志向,为达到自己的目的锲而不舍。同样.年老体弱时,也应该是“老骥伏枥,志在千里,烈士暮年,壮心不已”。

(3)、(译文)福分和亲善的来路没有比和睦更好,最大的灾祸和凶险没有比内部分离更甚。

(4)、出处:汉·王充《论衡·别通篇》:“夫闭户塞意,不高瞻览者,死人之徒也哉。”

(5)、(感悟)“暴长”和“卒成”指事物的发展违背了客观规律,结果必然导致恶果。可用于说明自然规律的重要性或对某事发展的预测。

(6)、 我不能说我不尊重这些荣誉,而且我承认这些荣誉很有价值,不过我却从来没有为追求这些荣誉而工作。——法拉第

(7)、(感悟)班固说“汉亡尺土之阶,繇一剑之任,五载而成帝业”,原因何在呢?这是刘邦利用了暴秦苛刻的政令所激起的天下人的反对,形势使其然也。就像在金石上雕刻,半天难刻上一刀一凿,不容易显出功力;而摧枯拉朽,如秋风扫落叶一般,则很容易显示出威力,取得成功。

(8)、物暴长者必夭折,功卒成者必亟坏。《后汉书·朱浮传》

(9)、出自南朝·宋·范晔《后汉书·藏官传》。传闻的事情,永远都是不真实的事情。

(10)、出处:叶圣陶《冥世别》:“他们这样说,就见得我们的行动都出于他们的计划,他们有何等的远谋深算。”

(11)、趋时奉势 迎合时尚,依附权势。多用作贬义。同“趋时附势”。

(12)、 成功的秘诀,在永不改变既定的目的。——卢梭

(13)、在演讲和沟通中,当我们要强调做事不能急于求成,要经得住岁月的打磨,在岁月的积累中有所成就等语意时,可以引用《后汉书》中的这一名句,使我们的语言更有文采,也更显深刻。

(14)、出处:明·冯梦龙《警世通言》第六卷:“若是他得了官时去看他,教人道我趋时奉势。”

(15)、(感悟)“暴长”和“卒成”指事物的发展违背了客观规律,结果必然导致恶果。可用于说明自然规律的重要性或对某事发展的预测。

(16)、艺术的大道上荆棘丛生,这也是件好事,常人都望而却步,只有意志坚强的人例外。

(17)、苍蝇之飞,不过十步;自托骐骥之尾,乃腾千里之路。

(18)、 勇敢乃是自信与害怕中间之道。——亚里士多德

(19)、 我从来不把安逸和享乐看作是生活的目的——这种理论,我把它叫做猪栏式的理想。——爱因斯坦

(20)、(译文)福分和亲善的来路没有比和睦更好,最大的灾祸和凶险没有比内部分离更甚。

2、《后汉书》中关于志向方面的名言

(1)、南朝·宋·范晔《后汉书·黄琼传》。盛名:很高的名声。副:符合。这两句大意是:一个人名声很大,其实际未必相符。东汉顺帝永建年间,有个名叫黄琼的人,名望根高,不少大官推荐他到朝中做官,他推脱不去。后朝廷下诏,他才勉强应聘。有个叫李固的人仰慕黄琼,给黄琼写了一封信,信中写道:“峣峣者易缺,皦皦者易污。《阳春》之曲,和者必寡;~。”意在劝告黄琼不要做孤傲自恃、名不副实的人物。这两句现多用来批判某些徒有空名而无真才实学的人;也可用于谦指自己虽博得众人称誉,而实在不配。

(2)、 离别对于爱情,就像风对于火一样:它熄灭了火星,但却能煽起狂焰。——阿巴巴耶娃

(3)、于是,耿弇、寇恂、景丹率上谷兵与吴汉所率渔阳兵会师南下,沿途击斩王郎的大将、九卿、校尉以下四百余人,攻取涿郡、中山、巨鹿、清河、河间所属二十二县,终于在广阿追上了刘秀。

(4)、信心是命运的主宰。 ——美国盲聋女作家、教育家 海伦·凯勒

(5)、高明远识 高明:(见解或技能)高超。远识:远大的眼光。指见识高远。亦作“高明远见”。

(6)、谢俨怕受牵连,毁掉了手中的志稿,使《后汉书》只有纪传部分流传了下来。

(7)、(译文)水太清了,鱼就无法生存;对别人要求太严了,自己就会没有伙伴。这正是古人眼中与人相处的“中道”。

(8)、天子之命,出不了城门,下面的州牧郡守,动不动就被迁徙更换,百姓不知所从,士民莫敢自安。虏掠财物,劫掠妇女,怀有金玉的大富显贵,没有能生还的。平民百姓捶胸顿足,反而更加思念王莽。又有铜马、赤眉等起义军,拥众数十百万,更始不能剿灭。

(9)、有志者事竟成。——南朝宋·范晔《后汉书·耿晏传》

(10)、(译文)治理走下的人应当把天下人的愿望作为自己的愿望。

(11)、个性即人的命运。 ——希腊哲学家 海拉里特斯

(12)、 每一个人都有一定的理想,这种理想决定着它的努力和判断的方向。就在这个意义上,我从来不把安逸和快乐看作是生活目的本身——这种伦理基础,我叫它猪栏的理想。——爱因斯坦

(13)、 我需要三件东西:爱情友谊和图书。然而这三者之间何其相通!炽热的爱情可以充实图书的内容,图书又是人们最忠实的朋友。——蒙田

(14)、当你穷困潦倒时,即使身居闹市之中,亲朋好友都唯恐避之不及。在你飞黄腾达后,即便是躲到深山老林中隐居,关系疏远的亲戚都纷纷来祝贺。正所谓锦上添花到处有,雪中送炭世间无。

(15)、(译文)失意时志向应更加坚定,年老了志气应更加豪壮。

(16)、——《周易》 (译:作为君子,应该有坚强的意志,永不止息的奋斗精神,努力加强自我修养,完成并发展自己的学业或事业,能这样做才体现了天的意志,不辜负宇宙给予君子的职责和才能。) 不愤不启,不悱不发。

(17)、 我们是法律的仆人,以便我们可以获得自由。——西塞罗

(18)、元嘉二十二年(445年),当他完成了本纪、列传的写作,同时又和谢俨共同完成《礼乐志》、《舆服志》、《五行志》、《天文志》、《州郡志》等五志的时候,有人告发他参与了刘义康的篡位阴谋,因此下狱而死。

(19)、天行健,君子以自强不息。地势坤,君子以厚德载物。———《易经》

(20)、(感悟)这两句古谚是说:黄金再多,用完不会再生;学而优则仕就能受用无穷。现在可以理解为:留给子女的遗产再多,不如教育子女学会自立谋生的本领。

3、后汉书中有志气的名言

(1)、东汉时,耿弇是汉光武帝刘秀手下的一员名将。有一回,刘秀派他去攻打地方豪强张步,战斗非常激烈。突然,耿弇的大腿被一支飞箭射中,他抽出佩剑把箭砍断,又继续战斗,终于耿弇打败敌人。汉光武帝表扬了耿弇。

(2)、 一个人在科学探索的道路上走过弯路犯过错误并不是坏事,更不是什么耻辱,要在实践中勇于承认和改正错误。——爱因斯坦

(3)、(译文)受到众人的指责诅咒,即使无病也会死去。

(4)、理想的人物不仅要在物质需要的满足上,还要在精神旨趣的满足上得到表现。

(5)、 语言的准确性,是优良风格的基础。——亚里士多德

(6)、不飞则已,一飞冲天;不鸣则已,一鸣惊人。(司马迁)

(7)、 经过费力才得到的东西要比不费力就得到的东西叫能另人喜爱。一目了然的真理不费力就可以懂,懂了也感到暂时的愉快,但是很快就被遗忘了。——薄伽丘

(8)、哪有斩不掉的荆棘?哪有打不死的豺虎?哪有推不翻的山岳?你必须奋斗着,勇猛地奋斗着,胜利就是你的。——邓中夏

(9)、(感悟)“水至清则无鱼,人至察则无徒”,做人不能太较真,这正是有人活得潇洒,有人活得太累的原因之所在。做人固然不能玩世不恭,游戏人生,但也不能太较真,认死理。太认真了,就会对什么都看不惯,连一个朋友都容不下,把自己同社会隔绝开。镜子看上去很平,但在高倍放大镜下,就成了凹凸不平的山峦;肉眼看很干净的东西,拿到显微镜下,满目都是细菌。试想,如果我们“戴”着放大镜、显微镜生活,恐怕连饭都不敢吃了。再用放大镜去看别人的毛病,恐怕许多人都会被看成罪不可恕、无可救药的了。

(10)、那些骗子们,就是抓住人性的贪心,与爱占小便宜的弱点毛病,所以才很容易得手。人若无贪心,神鬼都奈何不了你!

(11)、翻译:听说不如眼见,看影子不如见实物,指要亲身实践才能得到真相。

(12)、有时候就是这么现实,当你没钱没势的时候,说出的是真话,也没有人愿意相信。当你有钱有势时,即使放个屁,都有人捧臭脚。悲哀的是,持这种观念的人并不在少数。

(13)、年轻时的司马迁,遵从父亲遗嘱,立志要写成一部能够“藏之名山,传之后人”的史书。就在他着手写这部史书的第七年,发生了李陵案。贰师将军李陵同匈奴一次战争中,因寡不敌众,战败投降。司马迁为李陵辩白,触怒汉武帝,被捕入狱,遭受残酷的“腐刑”。

(14)、意译:天象的变化不必畏惧,祖宗的规矩不一定效法,人的舆论也不要害怕。

(15)、出处:宋·洪迈《容斋续笔·名将晚谬》:“搴旗陷阵,将军事也,长算远略,老夫事也。”

(16)、选自《后汉书·冯衍列传》。(译文)既然失败了,后悔也没用,重要的是抓住时间和机会再干一番。这句话告诉了人们正确面对失败的态度。

(17)、骐骥一跃,不能十步;驽马十驾,功在不舍;锲而舍之,朽木不折;锲而不舍,金石可镂。——荀况

(18)、 咬定青山不放松,立根原在破岩中,知磨万击还坚韧,任尔东西南北风。——郑板桥

(19)、8) 尺有所短;寸有所长。物有所不足;智有所不明。——屈原《卜居》

(20)、镌金石者难为功,摧枯朽者易为力。《汉书·异姓诸侯王表》

4、后汉书有关志向的名言名句

(1)、(感悟)做什么事情,一定要打好坚实的基础,没有坚实的基础,其后患无穷。犹如参天的大树,如果根扎得不深,一遇风雨,便会被连棍拔起;高峻的太墙,其基础不牢,稍有震动,便会倒塌;人的的事业也是如此,若没有打下良好的基础,一有风吹草动,便会出现动荡,轻则事业受损失,重则整个事业垮台。

(2)、不登高山,不知天之高也;不临深溪,不知地之厚也。(《荀子》)

(3)、(感悟)这两句古谚是说:黄金再多,用完不会再生;学而优则仕就能受用无穷。现在可以理解为:留给子女的遗产再多,不如教育子女学会自立谋生的本领。

(4)、出处:宋·叶寘《爱日斋丛钞》:“(杨万里)又有《送彭元忠》诗:‘近来别具一只眼,要踏唐人最上关。’”

(5)、丈夫志四海,万里犹比邻。 ——曹植《赠白马王彪》

(6)、(译文)物体突然猛长,必定中途夭折,成功来得突然,必然很快毁坏。

(7)、出处:汉·司马迁《报任少卿书》:“故且从俗浮沉,与时俯仰,以通其狂惑。”

(8)、 坏人因畏惧而服从,好人因爱而服从。——亚里士多德

(9)、古之立大事者,不惟有超世之才,亦必有坚忍不拔之志。 ——苏轼

(10)、劳动是人类的命运。 ——古希腊盲诗人 荷马 命运的名言

(11)、出处:清·黄钧宰《金壶浪墨·平山堂》:“既而惮其劳也,携筇散步,随意所之,远瞩高瞻,不复造极。”

(12)、出自南朝·宋·范晔《后汉书·桓谭传》。介胄:披盔戴甲。天下安定太平,就推崇有学问的文士,天下动乱危难,就重视满身甲胄的武将。

(13)、出处:《楚辞·渔父》:“圣人不凝滞于物,而能与世推移。”

(14)、不入虎穴,不得虎子。——南朝·宋·范晔《后汉书·班超传》

(15)、放眼世界 放眼:放开眼界,目光不局限在狭小范围内。放开眼界,纵观天下。也作“放眼乾坤”。

(16)、(感悟)这段话说明量变和质变这一自然界的普遍规律。量变即渐变;这种逐渐的、不显著的变化,正是事物质变的媒介,正是这种变化才引起事物由一种质的形态向另一种质的形态的突变和飞跃。

(17)、(译文)灾祸本来就大多藏匿在隐蔽和细微的地方,而在人们的轻忽中产生。

(18)、翻译:连一间屋子都不打扫,怎么能够治理天下呢?

(19)、出自南朝·宋·范晔(南朝·宋)范晔《后汉书·爰廷传》。喜爱一个人,就不会察觉到他的过错,厌恶一个人,就不知道他的优点。

(20)、生活的理想,就是为了理想的生活。——张闻天

5、后汉书中有关志向的名言警句

(1)、出自南朝·宋·范晔(南朝·宋)范晔《后汉书·爰廷传》。喜爱一个人,就不会察觉到他的过错,厌恶一个人,就不知道他的优点。

(2)、2) 锲而舍之,朽木不折;锲而不舍,金石可镂。——《荀子·劝学》

(3)、有志者事竟成意思就是只要你心有志向,并为此志向坚持不懈的努力,终究会圆满成功,达到你期盼的地步。也有那种破釜沉舟,不遗余力的为自己心中的志向孜孜不倦努力的意思,但古人也有说:“无志之人常立志,有志之人立常志”,你我应该有所定夺。

(4)、深猷远计 指计划得很周密,考虑得很长远。同“深谋远虑”。

(5)、(感悟)存在决定意识。人生活在社会上,一定会受客观环境的影响。贾谊少年老成,看来是天性如此,实则是他长期谨言慎行,克己抑欲,时问长了,也就成了习惯。此二句可用来说明人的思想性格、行为举止,无不是在客观环境中逐新形成的。

(6)、然而,此时的阿里竭力保持着坚毅的表情和血战到底的气势,使菲雷泽认为阿里仍保持着常有的体力,于是在最后一刻,菲雷泽放弃了。裁判当即高举阿里的臂膀,宣布阿里获胜。这时,保住了拳王称号的阿里还未走到,台中央,眼前一黑,双腿无力地跪倒在地上。菲雷泽见此情景后悔莫及。

(7)、老骥伏枥,志在千里;烈士暮年,壮心不已。——曹操

(8)、《后汉书》是一部记载东汉历史的纪传体史书,由中国南朝宋时期的历史学家范晔编撰。与《史记》、《汉书》、《三国志》合称“前四史”。

(9)、出自南朝·宋·范晔《后汉书·藏官传》。传闻的事情,永远都是不真实的事情。

(10)、(译文)少年老成好像是天性如此,实则是习惯成为自然。

(11)、独具只眼 具有独到的眼光和见解。形容眼光敏锐,能看到别人不易发现的事物。

(12)、出处:《论语·卫灵公》:“子曰:‘人无远虑,必有近忧。’”

(13)、识时务者为俊杰 意思是能认清时代潮流的,是聪明能干的人。认清时代潮流势,才能成为出色的人物。

(14)、(译文)少年老成好像是天性如此,实则是习惯成为自然。

(15)、别具慧眼 慧:聪明,有才智。具有独到眼光,高明的见解。

(16)、老师告诉他说:“你不要因为人家说你怎样你就以为自己真的怎样。”这句看似平常的话彻底改变了布朗的命运。布朗咬定青山,发愤图强,他决定加入演讲业,为每一个像他一样被“瞎了眼的命运女神”无情捉弄的不幸者呐喊助阵。

(17)、(感悟)汉哀帝时,董贤把大量税收物资赠授私人,王嘉上书皇帝引了这一段俚谚,指斥董贤的做法必将引起众人的忿恨,最终不得好下场。“千人所指”现多写作“千夫所指”、“千夫指”。用以警告坏人:触犯众怒,必将在强大杜会舆论压力下完蛋。

(18)、布朗深知自己选择的是一条多么难走的路,他说:“我没有过人的资历,没有个人的魅力,也没有经验,因此,只好一天到晚给人打电话。我每天打100多个电话,请求别人给我机会到他们那里去演讲。”

(19)、治天下者当用天下之心为心。《汉书·鲍宣传》

(20)、这时,刘秀正在进攻王郎,见二郡兵马前来非常高兴,封耿况为大将军、归义侯,耿弇、吴汉等人皆为偏将军。此后,耿弇等人随刘秀攻克邯郸。

(1)、 劳动是万物的基础,劳动者是支柱,他支撑着文明与进步的结构和它那辉煌的穹隆。——莫格索尔

(2)、出处:汉·贾谊《过秦论》:“深谋远虑,行军用兵之道,非及曩时之士也。”

(3)、(感悟)汉哀帝时,董贤把大量税收物资赠授私人,王嘉上书皇帝引了这一段俚谚,指斥董贤的做法必将引起众人的忿恨,最终不得好下场。“千人所指”现多写作“千夫所指”、“千夫指”。用以警告坏人:触犯众怒,必将在强大杜会舆论压力下完蛋。

(4)、 拼命去取得成功,但不要期望一定会成功。——法拉第

(5)、识时通变 认清时势,通达权变。同“识时达变”。

(6)、(感悟)客观事物是复杂的,要想正确地认识它们,必须进行全面了解,深入分析,不能只知其一不知其只见其外不见其内。如果停留在一知半解,认识必然带有片面性、表面性,这样就会作出错误的判断,导致错误的行动,不可不戒。

(7)、大丈夫处世,当埽除天下摘自《后汉书·列传·陈王列传》

(8)、——李清照《夏日绝句》 (译:活着的时候要做英雄,死后也要当英雄。) 天行健,君子以自强不息。

(9)、男儿要当死于边野,以马革裹尸还葬耳,何能卧床上在儿女子手中邪。《后汉书·马援传》

(10)、古之立大事者,不惟有超世之才,亦必有坚忍不拔之志。

(11)、福善之门莫美于和睦,患咎之首莫大于内离。《汉书·东平思王刘宇传》

(12)、天下皆知取之为取,而莫知与之为取。摘自《后汉书·列传·桓谭冯衍列传上》

(13)、镌金石者难为功,摧枯朽者易为力。《汉书·异姓诸侯王表》

(14)、出自南朝·宋·范晔(南朝·宋)范晔《后汉书·光武十王列传》。只要有至诚的心,就可以将石头断开。

(15)、解释:一个有志向的人生活在世上,应该以治理天下为己任,难道能只打扫一间屋子吗?

(16)、(论语•述而) 仰之弥高,钻之弥坚。 (论语•子罕) 岁寒,然后知松柏之后凋也。

(17)、20世纪70年代的一场拳击赛中,拳王阿里和拳坛猛将菲雷泽展开激烈对决。当比赛进行到第14回合时,阿里已精疲力竭,濒临崩溃的边缘,用解说员的话说,“这个时候一片羽毛落在他身上也能让他轰然倒地。”

(18)、祸固多藏于隐微,而发于人之所忽。《汉书·司马相如传下》

(19)、福善之门莫美于和睦,患咎之首莫大于内离。《汉书·东平思王刘宇传》

(20)、善人同处,则日闻嘉训;恶人从游,则日生邪情。《后汉书·爰延列传》

(1)、 天才必然和疯子结成亲密的联盟,——亚里士多德

(2)、(感悟)枚乘曾在吴王刘濞手下任职。吴王谋反前,枚乘上书谏阻。其中说道:“能听忠臣之言,百举必脱。必若所欲为,危于累卵,难于上天。”吴王不听。于是.枚乘与邹阳等人一道离开吴国投到粱孝王门下。此名句强调了背叛中央搞分裂的危险性与成功的无可能性,言简意赅,震聋发聩,可谓善于言理。可用以比喻危险的处境。

(3)、南朝·宋·范晔《后汉书·南匈奴传论》。兴:起。毫端:原指野兽毛的尖端,比喻极细微的开头。这两句大意是:差之千里的大错,起于细微的开端。正由于人们往往忽视挺细小的失误,才会导致不可挽救的大错。量虽是一种不引人注意的形态,其变化又具有渐变的特性,但其达到一定限度就会带来质的突变。因此,这两句话告诫人们,一定要注意防微杜渐,免致大错。

(4)、选自《后汉书·王符传》。(译文)聪明人舍弃短处,发挥长处,以此来取得成功。

(5)、业精于勤,荒于嬉;行成于思,毁于随。(韩愈)有志者,事竟成。(后汉书)

(6)、发奋忘食,乐以忘优,不知老之将至。———《论语》

(7)、人生自古谁无死,留取丹心照汗青。———文天祥《过零丁洋》

(8)、选自《后汉书·马授列传》。(译文)大丈夫立志,越是处境困难时越是坚定不移,越是年老,其志向越是雄壮。后常用来形容一个人经得起考验,越是条件不好,越是年老,越有雄心壮志。

(9)、(译文)以自己的模范行动教导百姓,百姓就接受你的教化;若只流于言论,说一套做一套,百姓就不接受你的教化,反而会生出是非。

(10)、他博览群书、潜心著述,作《古今善言》二十四篇。

(11)、南朝·宋·范晔《后汉书·马援传》。益:更加。这两句大意是:失意时志向应更加坚定,年老了志气应更加豪壮。此二句点出人所应有的心理状态。失意时,常有壮志难酬,英雄无用武之地的感慨,如若不是懦夫,一定会坚定志向,为达到自己的目的锲而不舍。同样.年老体弱时,也应该是“老骥伏枥,志在千里,烈士暮年,壮心不已”(曹操《步出夏门行·龟虽寿》)。可用以说明人越在困境中,越应激发积极奋进的精神;或劝勉处于逆境中的人应坚定信心,决不能消极颓废,自暴自弃。

(12)、老当益壮,宁知白首之心;穷且益坚,不坠青云之志。(王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