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上钢琴师影评主题分析
1、海上钢琴师影评视听语言
(1)、1900的音乐就是他自己,听懂了他音乐中的悲欢离合,自然也就读懂了他的选择。
(2)、叙述者的知情身份掩盖了作品的虚构性。当叙述者叙述他在场时发生的事件时,他是见证者或参与者,他的叙述具备了第一人称叙事的真实性,同时也加深了我们对叙述对象的了解,从而更好的深化了作品的主题。如影片中有这样一个片段:小号手麦克斯第一次见到海上钢琴师1900的时候,正是船遇到风浪颠簸得很厉害的时候,他几乎都站不稳,这时,一个人站在他身边问他:“你就是新来的小号手?你还不适应海上的节奏吗?我来帮你解除痛苦。”1900借助着船体的摇摆弹奏着优雅的华尔兹在光滑的地板上旋转,高雅的华尔兹配合着海浪的波涛,他以欢快的乐曲向大海倾诉着内心的情感。这里通过麦克斯惊讶再到欣喜、沉醉乃至疯狂的面部表情,展现了钢琴师1900与大海相连的高超琴艺,通过麦克斯的参与,我们好像也真正的听见了大海激荡的旋律。而当知情叙述者叙述他不在场时所发生的事件时,由于他与叙述对象有一定的社会关系,他有一些渠道可以了解叙述对象的其它信息,然后加以判断过滤信息后叙述出来。尽管他没在场,我们却相信他有理由知道这些他没有亲历的事件,从而提高了叙述的可靠性。如1900小时候的底舱时光,他的出生、被船上的烧煤工人丹尼收养,再到丹尼教他识字、丹尼的死,以及他如何接触到钢琴,又如何展现出惊人的音乐才华等一系列的事件,都在麦克斯的回忆中被他一一叙述出来了,这些事件麦克斯虽然没有亲眼看见,但是因为他与1900是生命之交,我们有理由去相信他所讲故事的真实性。因此,在该影片中叙述分层后出现的知情叙述者在叙事的可靠性上优于全知叙事,这就是分层的优势所在。
(3)、31《办公室的故事》(前苏联,埃利达尔·梁赞诺夫)
(4)、经过三个回合对决,杰里从一开始的不可一世变为后来的瞠目结舌,这些与1900的平和、超脱形成了鲜明的对比。我们知道,杰里感到了自己的地位受到威胁,只能通过挑战1900来证明自己,因而在他看来,和1900“斗琴”实际就是一场声誉的较量;而1900的艺术灵感则是来自情随所致的感觉,来自身边每一个鲜活的面孔,来自对大自然、对心动的女孩最深沉的爱,因而能达到人琴合一的境界。杰里为别人的称赞而弹琴,1900则已超越了比赛本身,他排除了陆上利禄功名的干扰,超越了一切利益得失,全身心地投入到了音乐的创作之中一一他实现了对主体自身的超越;1900的音乐世界永远鲜活、灵动,能在不经意间杂揉十种风格,他冲破了钢琴88个键的客观实体限制,摆脱了钢琴客体的纯物理性一一他实现了对客体对象的超越。为自己而弹奏,为音乐而感动,为艺术而艺术。
(5)、1900想和人交流他发现了一部可以拨通通向外面世界的电话,翻着号码他的目的就是纯粹地想跟人交流,可是人海中有多少人是闲着的,人们忙着生活、忙着工作、从一出生就注定一辈子跟别人比个高低,小的时候孩子们比聪明,长大了比财富、比地位、比漂亮、比才华,一辈子生活在抱怨和不足之中、死亡也在之中,世界就变得安静了;可之后又重复着一样的命运,自然说不上两句话,就会收到比较难听的拒绝……你白痴啊,你有神经病……
(6)、直到后来我发现人的内心比海还深,发现一个人和一个人的差异比天和地的相错都大。我才渐渐相信,我们每个人都是ET,至少都曾经是ET。我们生下来的时候如此千差万别,就像从宇宙的各个角落聚集到这个星球。我们透过眼睛看世界的角度,我们吃奶头的力度,我们尿裤子的姿势,都如此独立如此百花齐放。
(7)、文化有区分阶级的功能。浸淫于上流社会的艺术是不能走向大众的,那意味着跌下神坛,或者变味为通俗和流行的文化。
(8)、《海上钢琴师》是一部情节如同碧海潮生,高潮一浪接着一浪的优秀剧作。
(9)、两条线不断并行切换,同时推进,到最后当行将报废的船体出现后,两天时间线索融汇到同一条传统叙事线索中——马克斯坚信旧船中仍有挚友1900的存在,并坚持要去寻找。
(10)、但四年后的今天,我也知道了,社会,人情,困难,磨砺,会重塑一个人,这是真的,时间会缓慢却坚定的改变的一个人,这也是真的。
(11)、当代法国的电影理论家让·米特里认为:蒙太奇的目的是抓住观众的注意力,使之集中在被表现的事物上,首先是通过情节本身,通过情节所要求的生动的叙事来表达含义,其次是抒情,绘声绘色地抒发,墨酣情切地渲染。
(12)、安徽省2020编导统考大纲里面有这部电影,虽然安徽省没有考到。但不代表其他省份和院校的校考不会考。2019年5月,《寄生虫》获得第72届戛纳国际电影节最佳影片金棕榈大奖,这也是韩国电影首次拿下金棕榈大奖。《寄生虫》的故事本身有着丰富充实的现实社会细节和角色设计作为基础,有人说它是一部关于社会地位、抱负、物质主义和父权制家庭的黑色喜剧,也有人说它是有着丰富充实的现实社会细节和角色设计作为基础的悲剧。这类电影可以有多种解读,适合作为开放性的影评考题。
(13)、固然终局不是我想看到的样子,要么下船过着他不想要的生涯,要么跟着破船一起沉入海底,至始至终他都忠于本人的抉择。电影中有一段他坐在钢琴前随着钢琴到处挪动的镜头,太欢乐!太美了!在船身激烈摇摆的进程中,他沉迷在美好的乐曲中,不被当时的情景吓到,好像这只是一场游戏。他身上要多童真有多童真,音乐细胞与生俱来的充斥他全部身材,一个纯洁的人物!
(14)、有次朋友聚会的时候,来了个陌生人,还没聊两句,就开始对我说:你应该去考公务员。当时回了句:“我们不知道别人经历了什么,所以不要轻易去建议别人做什么”。对1900,我们作为一个旁观者,他的确应该下船,去收获名利,去得到爱情,可这些并不属于他。如果我是1900,我也不会下船,船上有我的一切,离开船,世界那么大,我又是谁呢?
(15)、其实当我看完这部电影的时候,我就有一种感觉那就是男主角过于懦弱,所以才会错过了爱情,错过了友谊。或许有人说他是因为从出生就在船上生活,可是我们都知道当我们遇见爱情的时候需要的是勇气,可是仅仅差了一步他就能离开大海、离开孤独,追寻自己的爱情了,可是仅仅差的那一步他也没有勇气迈出去,这样的人无疑是懦弱的。甚至说当大船在被炸毁的时候他也有机会走下来,可是这一次他又选择了放弃,这一次他不仅放弃了爱情和自由,也放弃了友情和解脱。
(16)、我清楚的记得电影的每一个情节,也清楚的记得从电影院里出来之后,徘徊在脑子里的微微的迷惘,甚至清楚的记得那天吃的各种各样的零食。
(17)、1900说了。他站在船上,可以看到海的尽头。
(18)、影片有着精致的构图,无论是在船体内、甲板上,还是大全景的海面上,托纳托雷通过对角线构图、三分法构图与黄金切割构图原则,为观众奉献了精美绝伦的画面。
(19)、海上钢琴师人物分析影评三:《海上钢琴师》叙述分层的功能
(20)、活着,还是活得安心。这也是个问题。凡人的选择是无论如何先活下去再说,"活着"这件事情本身比什么都重要。而天才则把心灵的舒适看得更重,生死则次之。所以凡人可以忍辱,天才却情愿玉碎。每一种人都获得了他最看重的东西,说起来谁也不比谁亏。
2、海上钢琴师经典影评简短
(1)、《哪吒之魔童降世》已在2019年夏季刷爆了朋友圈,更是打破世人对国产动画的偏见,创造历史!在《哪吒》之前没有人敢对国产动画报以如此大的信心和肯定,就算四年前大火的《西游记之大圣归来》也不过才取得了56亿的票房。山东省2018年编导类统考中,曾经就出现过动画电影《西游记之大圣归来》,2020年的编导艺考中,会有哪个省份或者院校考到《哪吒之魔童降世》呢,让我们拭目以待!
(2)、莫里康内为《海上钢琴师》所创作的音乐,都会在优美中传达出浪漫和诗意,同时又带有一丝悲壮的情感色彩,而这样的风格,与1900浪漫、自由又带有悲情色彩的人生是相吻合的。
(3)、每一次1900在演奏的时候,他手指间滑落而出的音乐都是他的思绪与情绪所在,当观众听到节奏明快的钢琴曲突然间变成了温柔似水的娓娓道来时,观众明白那是因为1900瞬间爱上了船舱外偶然经过的那个姑娘。在那一刻,钢琴曲正是1900内心对于爱情的告白。
(4)、他根本就没不懂什么去跟人攀比,当爵士乐的创始人杰利听说海上有那么一艘船上有那么一个人有很高的钢琴造诣、钢琴比自己弹得好,杰利为了比个高下搭上这艘船,在比赛的第一回1990弹了一首优美的圣诞曲;在现代社会中称得上的钢琴师是不会用那样的曲子来比赛的,第二回中1990听到杰利动人的爵士乐感动地流下了泪;忘了自己是在比赛在第三轮中吉利说了一句带有侮辱的语言;让你屁滚尿流,纯情的人是有自尊的,就是那一段在1990乱舞的双手下诠释了,辱人者自取其辱。
(5)、一个獐头鼠目想实现阶级跨越的人,1900说他眼里有美国,当然,他眼里不只有美国,我估计他也能为了荣华富贵出卖美国。回想一下,同样是三等舱乘客,小李子是啥形象?这里满是作者对在下坡路上加速的欧洲的惋惜和愤恨,那是一股行将就木的气息。
(6)、第四次出现是Max担心留在船上的1900被炸药炸死。
(7)、但是,世界这么大,时间这么久,总有一种人生我们无缘相见,或者说,我们只能在短短的几十年里,体验自己选择的人生。
(8)、自新冠肺炎袭来,举国上下凝聚力量、团结一心。至此,疫情已开始好转,黎明的万丈光彩已近在眼前。石榴花读书堂自创立以来,便秉承“打开一扇窗,照进一道光”的基础理念,社团扎根于此,在此之上不断发展壮大,绽放出朵朵璀璨篇章。而我们也相信,疾病尽头,终有榴花初绽。
(9)、他的双手生来注定会为世界音乐史留下一笔,即使不曾拥有认可的姓名,官方数据甚至没有登记过他的存在。而他也并没有为此不公所辩解和证明什么,不需要所谓的巡演让自己大紫大红,给有幸乘坐此船的乘客进行演奏,效果便足以说明他不俗的成就了,况且他也没有真正在乎过这些虚无缥缈的东西。在大海上,他从不会吝啬自己的曲子,战乱中同样不安稳的大海,是他用自己的曲子抚慰那些受到创伤的人们,陪伴他们最后一程。
(10)、在存在主义者看来,人生活在一个与自己对立的、失望的世界之中,人在世界上的地位是不确定的。绝对自由的人也是烦恼和无所依靠的孤独者。人虽然有选择的自由,但他面对的未来的生活却是混沌而没有目标的。他只是盲目地走向未来,他只知道人生的真实的终结就是死亡。
(11)、此时,与爵士乐鼻祖杰里的斗琴已经让1900名声大振,各路唱片制造商纷纷前来淘金,打算借此大发横财。就在1900灌录唱片时,一位清纯的少女无意间进入了他的视野,舷窗外少女天使般的面容在蓝天碧海的映照下显得格外纯洁动人,1900透过狭窄的`窗户凝望着少女天使般的面庞,目不转睛,他已经完全被少女打动了,手指弹出的曲调情不自禁也变得轻柔舒缓,无限恫怅又无限向往。从女孩儿在窗前的出现到暂离,又到出现在另一个窗外,1900从惊喜、热切到失落、沉郁,从落寞、期待又到欢欣,一颗跌宕的心透过美妙的音乐被记录在模板上,这张世上仅有一份的唱片,镌刻了他当时的灵感迸发,记录了他仅有的瞬间。1900只愿将惟一一张唱片送给自己心爱的女孩儿,发自内心的无意识的爱促使他下决心上岸,去寻找爱情。
(12)、根正苗红又浓眉大眼的欧洲正范儿的文化怎么可能登上这样一片土地,没有这种可能。它宁可死,或者说它只能死,作者不认同那种融合之后的文化。我们看看最后关于天堂配手臂的段落,原著里这样说:
(13)、1900 一生都没有到过陆地,他认为那里太复杂,他认为他不能过普通人的生活,勾心斗角,灯红酒绿的生活,所以就在船上度过了一生。
(14)、我看到过N多电影榜单推荐这部电影,但一直没勾起我的好奇心,我心里有一种强烈的意识“这是一部苦大仇深的电影,我此刻的心情不适合看这样的电影”,当然有时我的心情是适合这样的电影的,但我会忘了它的存在,终于在一个心情十分平静,谈不上任何动机、任何兴趣的晚上我就看完了。电影的开头是一群人欢呼,从第一个人的眼睛里闪烁出耀眼的光芒,印在眸子里的是朦胧却又无比清晰的美国自由女神像,人们都在大喊“纽约”,我不理解那时的美国,只是感觉那里闪闪发光,这座城市有林立的高楼有无数的街道,壮观的背后却是无限,正是这种无限让1900感到害怕,想想这真是可怕,在偌大的城市里,你只能选择一个人成为你的伴侣、只能做着一种工作,只能住在一条街道的某座房子里,而这种选择却是无限的,1900第一次准备下船时认真地看了一遍这个城市,然后决心返回船上,做永远的海上钢琴师,那时人们都在好奇,他究竟看到了什么,他离开时所有人都以为他是为了那个姑娘,爱情的力量终于让这个孤独的男人有了见识这个世界的勇气。我的潜意识里不认同这种观点,我想起电影中1900为数不多的几次哭泣,第一次是小时候他的养父丹尼尔去世,第二次就是他和那个著名钢琴家和他对决的时候,那是他第一次听到外来的音乐,他流着泪告诉马克斯他赌那位黑人钢琴家赢,因为他弹的太好了。这种来自外在世界的神秘力量第一次清晰地触动他的心灵,那位姑娘的到来第二触动了他对外在世界的渴望,他出去时告诉马克斯:“我想去听听大海的声音,听听它的咆哮,不是在海上,而是在陆地,在别的地方”,他走下船的那一刻抱着一种听到新的声音,找寻新的音乐的愿望。可当他站在楼梯看这个城市时,没有其他人闪烁的眼神,有的只是忧郁,他明白这种无限的神秘并不会带他创造新的音乐,反而会不断腐蚀他所固有的领地。那个自以为是的黑人音乐家便是最好的印证,他发迹于红灯区,创造出了独特的音乐风格,可是在那场对决中,他过分地想要表现自己,并没有用自己擅长的音乐,他迷失了,被他的狂妄自大装扮成了一个所谓的爵士乐发明人。最近读到最感动的话是“我也想成为某个人的坚持之一”,坚持这个词负担太重,不是只有做到一半放弃的才叫半途而废,所有只差一秒的坚持也是半途而废,坚持的结果应该是以死亡为终点。就像1900那样,在装满6吨多炸药的船上,用手指演奏自己的坚持,然后随着炸药和音乐飘零四散。终于他可以被叫做唯一的“海上钢琴师”。
(15)、先捋捋时间,Max上船的时候很兴奋,船一开就晕船了,和1900一起钢琴华尔兹撞坏了玻璃,被船长罚铲煤,这时候两人第一次认识,1900说自己是27年没上岸,我们可以确定这是1927年。
(16)、1900代表的文化艺术传统是飘在海上的,为什么是海上,因为文化脱离了人和土壤是空中楼阁,移民在漂向美利坚的路上满眼都是伟岸的自由女神,而忘记了那些伟大的文化传统,最后,随着欧洲被二战彻底打进泥潭,漂在海上的文化传统也随之烟消云散。
(17)、博学奖:李思贤(编导本1801):《人与虫,一梯之隔——影评》
(18)、小时候看哲学入门读物《苏菲的世界》,哲学老师说,你是否想过自己或许是个火星人?你是否有一天会停下脚步,审视自己然后想:"我是一个不同凡响的存在。我是一个神秘的生物。"——我并不理解。我看着每一个人都有两个眼睛一张嘴,我无法理解这一模一样的人怎么会是不同星球的物种。
(19)、我省2021年文学编导类专业统一考试的考试科目为文学艺术常识、影视评论与创作两科。
(20)、音乐作为一门独立的艺术,在电影艺术中能够展现出独特的审美情趣与感官上的美感。电影作为一种综合艺术,展现给观众声画艺术的结合,而电影中的音乐能够用不同的节奏、音律、声调等变化来展现出电影情节与人物情感的变化,让电影增加多元化的趣味与魅力,所以音乐艺术在电影发展过程中被创作者们认为是电影艺术的重要组成部分。1998年,意大利著名导演托纳托雷创作了对他影响最大的电影《海上钢琴师》,电影用大量的钢琴音乐来叙述1900的一生,作为一部以钢琴为主题的电影,创作这部电影中音乐的是意大利著名的作曲家莫里康,他创作的电影中的钢琴音乐获得了第五十七届金球奖最佳电影配乐的奖项。由于这部电影给观众带来思想的启迪,因此深受全球观众的喜爱,而电影中的钢琴音乐也为这部举世闻名的电影增色不少。
3、海上钢琴师的影评
(1)、电影常识、电视常识、戏剧常识、美术常识、音乐常识等。
(2)、Max由于夜里晕船使用全景跟拍展现出他的狼狈不堪,紧接着,1900出现了,同样的全景镜头,呈现给观众一个在暴风雨中悠然自得的钢琴天才形象。1900轻松地走到钢琴前,坐下弹奏,此时的面部特写突出了他的镇定。镜头调度到几个中景,气喘吁吁的Max从不相信1900,到跌跌撞撞地坐在钢琴前。1900开始弹奏钢琴,接下来的这一段是大量的推摇和跟拍镜头,在捕捉钢琴冲破玻璃幕墙的那个画面时,托纳托雷运用了七个固定机位从不同的角度捕捉画面。
(3)、当1900听到女孩在甲板上说出意大利手风琴手说的话时,他的表情变了,这是他想下船的真实原因。如果只是爱情,是不会在此处增加这一转折的,而且1900解释自己不下船是不愿面对无限的世界,这与手风琴手说的生命无限严丝合缝的对应起来。1900就算真爱上姑娘,那也是一种精神层面的爱,在Max劝1900下船时反复说了几次娶老婆生孩子买house的事,但每一次1900都表现得一脸茫然毫无反应,因为这些世俗他根本就没关心过。
(4)、主人公1900从船上一出生便被抛弃成为孤儿,由好心的烧煤工丹尼收养。童年时一次意外丹尼丧生,1900再次成为孤儿。不经意的接触钢琴,让人惊讶的发现原来他竟是无师自通的天才,此后他便开始了一生的钢琴生涯。
(5)、我觉得毛孔象通过了微电流,如许宿命的哲学的无法可想的对话,我们的生命也象一幅挂在墙上的画。有什么样的色彩、怎样在尘土和光影中慢慢陈腐、怎样在某一天某一时刻悄无声息的失下来,或许都有过如许一次对话。
(6)、在本次疫情期间,为鼓励广大同学们利用闲暇品味经典,石榴花读书堂开展了书评大赛以及影评大赛活动。本次大赛旨在鼓励全校同学积极参与到阅读思考当中去,以拓展跨学科视野及跨文化交流,在读、写、思辨之中领悟人文风采。
(7)、同时,这些新增情节也让原著的本来意义看起来不那么明显,像一首闻起来隐约有点酸酸的旧欧洲的挽歌,它那么伤感,又那么难以察觉具体是为什么而伤感。形成了一种类似春秋笔法的效果。这种创作也属于甄士隐(真事隐)和贾雨村(假语存)的方式,作者把真正想要表达的事情隐藏在一个很浅显的故事情节和逻辑之中,但实际表达的根本不是,或不只是这个意思。真没想到意大利人也懂春秋笔法。
(8)、如果说财富和荣誉等外在力量对1900的冲击力不大的话,那么,无论谁都回避不了对爱情的渴望。为心爱的姑娘下船,这是他唯一一次付诸于行动的事件。
(9)、“斗琴”这一段算是这部影片的一个小高潮,“斗琴”分为三个回合,第一回合1900用高雅的圣诞乐曲回敬杰里低俗的床第之乐,表面看来不可理喻,实则在心理上已占了上峰,面对如此重量级的挑战,1900表现出的平和、轻松,让我们看到了1900对这场声誉之战争的无所谓。第二回合中,1900全然忘记了比赛,只为杰里的美妙音乐而流泪,并且因为感动而把杰里的音乐原版弹出。第三回合,1900动了真格儿,显露出自己的真实水平,弹奏出的曲子有如整个自然界的山川河流飞禽走兽齐鸣,狂奔而至,轰然作响,仿佛有十几双手同时摸过琴弦,人与音乐达到了完美融合。当然,在这里,杰里的演奏钢琴技巧不可谓不纯熟,但是他输了就在于他音乐附加了太多的物欲:金钱、权利、名望等,徒留下形式上的自由。
(10)、近年来,不少国产动画不再盲目追求西方极尽写实的特效制作,转而从中国传统文化中寻求突破,创作出了更多“中国风”的优秀动画电影,《大鱼海棠》即是这一转型中的佳作。作为讲述传奇故事的国产动画,《大鱼海棠》充斥着现代观念与传统价值观念的冲突,而其在画面制作和配乐方面将写意与写实完美结合,描绘了一幅绝美的传奇世界。整部动画电影构思富于创新,充分利用和展现了浓郁的中国画风,并顺利完成了对自由、成长、责任、命运等主题的阐释,是不可多得的国产电影佳作。本文将从该片的主题、构图和配乐、中国元素这几个角度剖析其所展现的视听美感。
(11)、我毕业以后唯一保留的上学时的习惯就是,假期永远不会是悠然自在的,总要做些什么才不会让我觉得我又在荒废时间,尽管这是一种心理安慰,春节假期倒数第三天晚上我开始暗下决心,“明天我必须做点什么了,比如我要制定一个日常规划,比如我要看一本书,比如我要开始做事业编的题目,比如我要写微信公众号,比如……”最后我只认真地做完了一件事,看《海上钢琴师》,我正被温水煮青蛙似的生活一点点腐蚀,从前是得过且过空谈理想,现在是生活,生下来活下去。看完这部电影,至少我心里卑微的诉求得到了回应,我假期也算做了一件有意义的事情。
(12)、录唱片赚钱可能也属于跌下神坛,所以1900本能一样的不能接受,而且完全不会去解释。
(13)、(出处:《大鱼海棠》多重主题审美解码 作者:宁雨霏邵辉)
(14)、两个钟头陪主人公1900度过了一生,又是一部经典。
(15)、理清了自己看完电影后的感觉,想想也挺有意思的。我们看电影时的所思所想,其实都是得到了电影启发后,再根据自身经历的延伸拓展,说来说去,总脱不开“自己”的局限,也正因为如此,讨论就拥有了意义。当我们与其他的人讨论的时候,无论彼此的观点是否一致,语言的交流就是思想的碰撞,有时候会有火花闪现,那恭喜你,又学到了什么,真好。
(16)、而陆地上的金钱、地位、名誉等更是文明对人的束缚,人沉沦其中,只会沦为被控制的客体,根本没有选择可言:但是大海、维吉尼亚号和钢琴对1900来讲是确定的,是他所熟知和能掌控的,他不用在过多的选择和判断中丧失主体性,而是通过对确定性的熟知和控制实现了自由。
(17)、其实我也不甚懂得,鱼般的7秒记忆,总是让我难以回播记住整个过程,但是想记录这种感觉。
(18)、眼前回放着一幅画面。当船头人高喊America时,原本徜徉于音乐的人群蜂拥而出,只余1900(主人公名)一人留于室内,伴着他的钢琴。
(19)、最近看了两部电影,朋友推荐的《海上钢琴师》《心灵捕手》,都是豆瓣评分9点几,关于人心,关乎人性。
(20)、表面上看,低叙述层次往往是为了解答高层次人物的疑问而设,比如叙述1900的故事是为了解答乐器店老板的疑问。事实上,叙述分层的功用远非这么简单,“叙述分层的主要功用是给下一层次叙述者一个实体。使抽象的叙述者在高叙述层次中变成一个似乎是‘有血有肉的真实人物’,使叙述信息不至于来自一个令人无法捉摸的虚空。”也就是说,高层次为叙述接受者提供了实体,让叙述的信息更加的可靠。《海上钢琴师》采用了叙述分层有其特定的作用。正因为“无论加多少层,最高一个层次的叙述者依然没有一个‘出生背景’”而导演又想让叙述变得更加可靠,所以采用了叙述分层的方法来讲述故事。
4、海上钢琴师影评100
(1)、我依旧在路上,但心态变了,思想变了,眼界变了,对这个世界的看法,也变了。
(2)、他一生未曾离海,以身殉船。陆地上的人浪费太多时间在为什么上,冬天害怕夏天的迟来,夏天担心冬天将至,永远在追寻着哪里永远是夏天。凝望万家灯火,他看到的只有茫然。
(3)、《大鱼海棠》的背景音乐由日本著名音乐人吉田洁潜心创作,配乐很好地把握了中国风音乐的恢弘大气,配合剧情时而灵动时而激荡,用管弦乐队演奏了一曲极具东方特色的神秘之歌。而该片中的原创歌曲也充满浓浓的中国风,将细腻、典雅的歌词配以流行曲风,用现代的音乐手法表现中国传统诗词的意境之美。角色曲《湫兮如风》创意源自宋玉的《高唐赋》,歌手徐佳莹吟唱式的演唱方法完美演绎了歌曲所想表达的凄凉之感,非常符合影片中湫这一角色的命运;歌词“今夕何夕,见此良人,如月之恒”则取自《诗经·绸缪》,表现了角色湫对椿深情的爱意。此外,印象曲《大鱼》从伴奏到曲调都力求贴合中国风歌曲荡气回肠、细腻婉转的风格,演唱者周深更是用其独特的空灵嗓音表现出在苍茫大海中的孤独和哀伤,与该片剧情达到了完美的融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