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句话形容托尔斯泰的一生
1、描写托尔斯泰的诗
(1)、这种穿透心灵的审视仪仅持续了一秒钟,接着便刀剑人鞘,代之以柔和的目光与和蔼的笑容。虽然嘴角紧闭,没有变化,但那对眼睛却能满含粲然笑意,犹如神奇的星光。而在优美动人的音乐影响下,它们可以像村妇那样热泪涟涟。精神上感到满足自在时,它们可以闪闪发光,转眼又因忧郁而黯然失色,罩上阴云,顿生凄凉,显得麻木不仁神秘莫测。它们可以变得冷酷锐利,可以像手术刀、像x射线那样揭开隐藏的秘密,不一会儿意趣盎然地涌出好奇的神色。这是出现人类面部最富感情的一对眼睛。可以抒发各种各样的感情。高尔基对它们恰如其分的描述,说出了我们的心里话:“托尔斯泰这对眼睛里有一百只眼珠。”
(2)、生8:第2段的最后一句:“留给人的总印象是失调、崎岖、平庸,甚至粗鄙。”这里是总的概括了写了列夫·托尔斯泰的整体外貌,写出他的生活十分朴素,这样一个大文豪。
(3)、㈠下列词语中加点字的读音有误的一项是( )
(4)、生:“留给人的总印象是失调、崎岖、平庸、粗鄙”
(5)、茨威格是_________(国家)的著名作家、小说家、传记作家。列夫·托尔斯泰是19世纪俄国批判现实主义作家,被列宁誉为“俄国革命的镜子”。代表作品有《 》《 》《安娜·卡列尼娜》。
(6)、师:是吖,这样我们能更清楚的知道列夫托尔斯泰的面部轮廓。这一句没什么背景的渲染,像是素描直接进入肖像描写,突出了他的总体特征是--多毛、浓密的胡髭。
(7)、(1)作者运用比喻修辞,将眼睛比作有“魔力”和“磁性”的“珠宝”,写了作为思想家、艺术家的托尔斯泰的文学创作,既来自对社会生活、人间世态的观察、研究,同时又用他的艺术巨笔把它们准确地表现出来,展示了时代的本质和要求。(2)作者运用比喻修辞,将眼睛比作“匕首”,写出了眼睛的可怕、无情,其实是写托尔斯泰自我批判的无情和准确,刻画了托尔斯泰自我反省的痛苦。
(8)、胡髭(zī);髯(rán);黝黑(yǒu);绺(liǔ);鬈发(quán);肖像(xiào);粗劣(liè);寓居;粗制滥造;藏污纳垢(gòu);粗糙(cāo);凹陷(āo);脸颊(jiá);崎岖;平庸;粗鄙(bǐ);滞留(zhì);愚钝(dùn);压抑(yì);穹顶(qióng);器宇;禁锢(gù);蒙昧(mèi);郁郁寡欢;丑陋可憎(zēng);酒肆(sì);鹤立鸡群;正襟危坐(jīn);泰斗;颔首低眉(hàn);诚惶诚恐(huáng);敦实;侏儒(zhūrú);犀利(xī);甲胄(zhòu);入木三分;无可置疑;刀剑入鞘;粲然笑意(càn);黯然失色;神秘莫测;意趣盎然;恰如其分(fèn);甲壳(qiào);胆怯;俯冲;微不足道;广袤无垠(mào);赤裸裸;匕首(bǐ);戳(chuō);
(9)、师:从这中我们知道他有着树柴样的额头、狮子鼻
(10)、生2:第4段的第一句话。这里列夫·托尔斯泰是一代文豪,但是他却住在一个土头土脑的俄国人的简陋归宿里。
(11)、“托尔斯泰这对眼睛有一百只眼珠。”这段结尾句用了什么手法?有什么作用?
(12)、1910年11月10日,82岁高龄的托尔斯泰从自己的亚斯纳亚-波利亚纳庄园秘密离家出走,伴他同行的有他的医生和小女儿亚历山德拉。托尔斯泰在途中患肺炎,最后客死在阿斯塔波沃车站的站长室里。
(13)、永远流浪的天才灵魂,竟然在一个土头土脑的俄国人身上找到了简陋归宿。
(14)、表明托尔斯泰具有敏锐的观察力。“精神世界的最高处”指人性真善美的至高精神境界,“最阴暗的灵魂深处”指人性假恶丑的最肮脏境地。
(15)、(组员:段培鑫 苏玲玉 李沁璇 解心 绘图:解心)
(16)、生1:第3段:“像我这么个生着宽鼻子、厚嘴唇、灰色小眼睛的人,难道还能找到幸福吗?”列夫·托尔斯泰他可以接受这个残酷的事实。
(17)、示例:他们用自己的双手在别人不以为然的工作中获取经验;他们用自己的双脚在别人尚未涉及的道路上践行成功。
(18)、《阿尔别特》(1857~1858)和《琉森》(1857)都是写艺术家的。前者的中心思想是“自由创作”问题,作品中宣称“美是人世间唯一无可置疑的幸福”,是作家一度醉心“为艺术而艺术”的观点的产物。
(19)、这篇作品的向往自然和归真返朴的思想在《哥萨克》和《三死》(1859)中得到最充分的发挥,后两部作品并以大自然和接近大自然的人的意识作为衡量真理的尺度。这里有卢梭的影响。
(20)、师:语句传递精神——矛盾的词语更能表现人物复杂的内心世界,我们仿佛触摸到了这一个永远的天才灵魂!
2、形容托尔斯泰的四字词语
(1)、 每个人都会有缺陷,就像被上帝咬过的苹果,有的人缺陷比较大,正是因为上帝特别喜欢他的芬芳。
(2)、1865年到1869年,托尔斯泰完成划时代的巨著《战争与和平》。1873年到1877年,托尔斯泰完成另一巨著——《安娜·卡列尼娜》。
(3)、课文一方面说托尔斯泰“可以任意支配整个世界及其知识财富”,可见“他”是幸福的;但另一方面又说“他”得不到“属于自己的那一份幸福”,这是否矛盾?你是如何理解的?
(4)、每当托尔斯泰将自己的想法付诸行动的时候,她得到的不再是从前的赞赏,而只是冷嘲热讽。他们渐渐形同陌路,索菲亚抱怨说:“32年里他从没在生病的孩子床边坐上五分钟,好让我安稳地睡一觉。”而托尔斯泰则强调“除非你靠近我所靠近的东西,这样我们才能相处。”
(5)、 ▍声明:我们尊重原创,如侵权请立即联系删除。
(6)、①粗制滥造:指制作粗劣,不讲究质量。也指工作不负责任,草率从事。
(7)、师:从同学们刚才的回答中,我们知道,列夫托尔斯泰有着滔滔白浪般的胡子、树根杨的眉毛、泡沫般的鬈发。那文中又是怎样描写列夫托尔斯泰的额头和鼻子呢?
(8)、本文写了达·芬奇的哪些经历,请按时间顺序加以概括,完成下列表格。
(9)、师:管他是男生还是女生,管他是老师还是学生,一律炯炯有神。你继续说。
(10)、一路苦难匆匆到天涯——电影《黄金时代》观后
(11)、教育是个良心活儿,我们最需要对得起自己的良心。为了学生,为了自己,不能停止成长。
(12)、 他生前放弃了自己的贵族身份和生活方式,他死后更是安静而朴素,在他家乡的森林中无声地长眠,坟前没有墓碑,没有十字架。奥地利传记作家茨威格说:“他的墓成了世间最美的、给人印象最深刻的、最感人的坟墓”,“保护他得以安息的没有任何别的东西,唯有人们的敬意”。
(13)、生1:这是一个才华横溢的灵魂。从第8段的“亏得有这么一对眼睛,托尔斯泰的脸上于是透出一股才气来。”从他的眼睛里可以把它内心的才气都透在脸上。
(14)、生1:他是个普通的人,从第4段的“他的面相完全没有特征,完全属于普通的俄罗斯人”一句中看出来。
(15)、⑤郁郁寡欢:形容心里苦闷发愁,指闷闷不乐。
(16)、 题目在为考生提供尽可能开放的发挥空间的同时,又设定了一定的限制,即围绕“人生”生发感想、展开联想。
(17)、泰斗:指德高望重或有卓越成就而为众人所敬仰的人。
(18)、师:同学们的描述很形象生动,而且都运用了修辞方法。但老师怎么觉得大家有丑化赵本山之嫌?
(19)、同时,作者在行文中不断使读者感受到托尔斯泰粗鄙的容貌背后似乎隐藏着什么更为深刻的东西,反复提示托尔斯泰其就是俄国普通民众的一员,在“抑”的同时为“扬”做好了准备。
(20)、生6:“高尔基对它们恰如其分的描述,说出了我们的心里话:‘托尔斯泰这对眼睛里有一百只眼珠。’”这里引用了高尔基对列夫·托尔斯泰眼睛的描写,说出了托尔斯泰的眼睛中可以含有各种的情感。
3、一句话形容托尔斯泰的一生经历
(1)、茨威格主要道出了托尔斯泰那种能把万物尽收眼底的全方位的观察力。还是称赞他那细致入微、无所遗漏、能把万物尽收眼底的全方位的观察力 也对他不得改变社会,空有洞察力的惋惜,
(2)、第8段“这对珠宝有魔力,有磁性,可以把人世间的物质吸进去,然后向我们这个时代放射出精确无误的频波。”这句话的深刻含义是什么?
(3)、年少的达·芬奇很早就显露出艺术天赋,15岁时就踏上了走向佛罗伦萨的艺术之旅。
(4)、这种穿透心灵的审视仅仅持续了一秒钟,接着便刀剑入鞘,代之以柔和的目光与和蔼的笑容。虽然嘴角紧闭,没有变化,但那对眼睛却能满含粲然笑意,犹如神奇的星光。而在优美动人的音乐影响下,它们可以像村妇那样热泪涟涟。精神上感到满足自在时,它们可以闪闪发光,转眼又因忧郁而黯然失色,罩上阴云,顿生凄凉,显得麻木不仁,神秘莫测。它们可以变得冷酷锐利,可以像手术刀、像X射线那样揭开隐藏的秘密,不一会儿意趣盎然地涌出好奇的神色。这是出现人类面部最富感情的一对眼睛,可以抒发各种各样的感情。高尔基对它们恰如其分的描述,说出了我们的心里话:“托尔斯泰这对眼睛里有一百只眼珠。”[批注]结合上文理解此句的深刻含义。仿照前面的句子进行补充描写,力图体现其情感的丰富,内心蕴含的巨大波澜。
(5)、还有他那洞悉世事与人性的深邃目光,这一切也都是透过表面的描写,表现出伟大人物的精神世界,以及他的历史价值:人物的精神 ,人物的思想的表现。是我们对人物进行表现的一个核心,《列夫托尔斯泰》主要以肖像描写来表现列夫托尔斯泰的精神世界和他的价值,作者茨威格让记叙和议论,在肖像描写的背后发挥独特的作用
(6)、是的,只要心中有光,自身就会绽放出无限光芒,那种来自心灵深处的震撼,就是人生中最永恒的光芒。
(7)、师:这位同学很会读书!估计语文素养是极好的。既读懂内容,又给我们分析了写法。你了解陀思妥耶夫斯基吗?
(8)、徐州初中语文9月1日-9月15日的文章,在文末留言,然后邀请朋友们来给你点赞。
(9)、 正如这幅画一般,我们的人生又何尝不是在光与影的线条中穿梭游荡,在明与暗的位面里碰撞桀骜?正是光明与阴影成就了人生之美,也正是光明与阴影交织间旋成了我们不一样的谜一般的魅力人生。
(10)、师(笑):“不拘小节的灵魂”的说法不准确,“不拘小节的人”可以,改为“不羁的灵魂”吧。
(11)、对“校长性侵聋哑小学生”不依不饶——韩国电影《熔炉》的启示
(12)、A.他转学一年后,又回到了原来的学校,他发生了巨大的改变,展现在同学们面前是万象更新的面貌。
(13)、师:酝酿一下,把自己的理解写进去,不在于多,而在于精。
(14)、小时候外公带我一起去巴金老先生家,出来以后我外公跟我说了三句话:一句话是“讲真话”,他跟我说,作为一个知识分子,首先要保持一个清晰的大脑,思路要清醒。第二是要有一双慧眼,你的眼睛一定要保护你自己能看清这个世界。第三是知识分子要有脊梁。我外公的脊椎骨断过,但他说作为知识分子脊椎可以断,但是不能弯。最后他说,人最重要的是胆囊,胆囊不是说你真的吃饭消化不了,而是你要有胆量,有胆子说真话。
(15)、生1:很潇洒,应该很整洁,衣服也很漂亮,发型应该还不错
(16)、高光减淡,阴影补偿,人生的光影,方能拿捏得当。
(17)、师:嗯,是的,这段描写出现在课文的第5自然段,在这个段落中,作者描写了列夫托尔斯泰的外貌令人失望。
(18)、生2:和我猜测的也不一样,他长的并不怎么样,就是到了老年时才有那一点善良的感觉,才变得慈祥了
(19)、《列夫托尔斯泰》和《美丽的颜色》均出自人教版八年级上册第二单元。
(20)、在中国,更执着地对待托尔斯泰的有心人是巴金,他用“巴金”这个笔名写作时翻译的就是关于托尔斯泰的评论文章,他在1992年近90岁高龄时明确说出向列夫·托尔斯泰学习。
4、描写托尔斯泰的成语
(1)、师:怎么样?茨威格描写的列夫托尔斯泰和大家想像中的一样吗?老师采访一下同学们
(2)、①曾经让我激动的小说可真不少,其中当然有托尔斯泰的《复活》和《安娜?卡列尼娜》。而后来,我怎么就那么强烈地喜欢上了海明威?他那貌似枯槁的短句竟有那么丰腴的蕴藏,我甚至感到全世界的作家数他最有魅力。还有总是穿了破衣服拍照的福克纳,还有鲁尔弗,还有日本的川端康成,在图书馆里吸了一辈子灰尘的博尔赫斯。托尔斯泰怎么竟显得模糊了?曾经“看山是山,看水是水”,后来却“看山不是山,看水不是水”,现在又终于“看山是山,看水是水”了。仔细想想,大师是谁,海明威还是福克纳?川端还是谷崎润一郎?心里忽然明白过来,真正的大师应该是托尔斯泰,那个长着大胡子身穿布衣经常和农民一起拔草的伟大的托尔斯泰。
(3)、生2(意识到问题,但说不清楚):他在一个……
(4)、⑦正襟危坐:理好衣襟端端正正坐着。形容严肃庄重的样子。
(5)、诚惶诚恐:形容十分小心谨慎、极为害怕不安的样子。
(6)、器宇:指人的仪表、风度、气概或胸襟、度量等。
(7)、学完单元提示之后,我们顺势分析了本单元的四篇文章,《藤野先生》《回忆我的母亲》《列夫托尔斯泰》《美丽的颜色》,有回忆性散文,也有人物传记,那该如何区别?
(8)、颔首低眉:形容低着头,显得很谦卑恭顺的样子。
(9)、引用。本段引用高尔基的话作结,干脆有力,含蓄隽永,夸张的修辞很好地表现了托尔斯泰眼睛的观察力、敏锐性和丰富性。
(10)、师:再来一遍,课代表领前半节,后半节大家一起来。要激动、豪迈、赞美、充满无限敬意地读,把全班的力量发出来——致敬这个伟大的天才灵魂!可以惊天地,泣鬼神!
(11)、托尔斯泰的一生,是在不倦的精神探索和艺术探索中前进的。他的艺术实践,持续了近六十年,跨越了俄国革命的三个历史时期,其中包括俄国十九世纪中两个重大政治事件:1861年的废除农奴制,1905年的第一次俄国资产阶级革命。
(12)、突然,客人惊奇地屏住了呼吸,只见面前的小个子那对浓似灌木丛的眉毛下面,一对灰色的眼睛射出一道黑豹似的目光,虽然每个见过托尔斯泰的人都谈过这种犀利目光,但再好的图片都没法加以反映。这道目光就像一把锃亮的钢刀刺了过来,又稳又准,击中要害。令你无法动弹,无法躲避。仿佛被催眠术控制住了,你只好乖乖地忍受这种目光的探寻,任何掩饰都抵挡不住。它像枪弹穿透了伪装的甲胄,它像金刚刀切开了玻璃。在这种入木三分的审视之下,谁都没法遮遮掩掩。——对此,屠格涅夫和高尔基等上百个人都做过无可置疑的描述。
(13)、“它们可以照耀在精神世界的最高处,同样也可以成功地把探照灯光射进最阴暗的灵魂深处。”句中的“精神世界的最高处”和“最阴暗的灵魂深处”各指什么?
(14)、托尔斯泰的作品中有着乌托邦思想,主要表现为反杭暴力与奴役,反对土地私有制度,反对崇尚资本主义物质文明和“进化论”,要求奉行合法的生活义务和合理的生命法则,回返健康的农耕生活,通过人人的劳动和道德实践建立起充满兄弟情谊,平等、和谐、友爱的属于全人类的人间“天国”。
(15)、阅读“因此,那些第一次见到他的人……他肯定缺少一样东西,那就是属于自己的那一份幸福。”回答下面的问题。
(16)、师:那茨威格究竟是怎样描写列夫托尔斯泰的这双眼睛的呢?又为什么要用四个段落来写呢?回去的时候同学在预习的过程中并思考这些问题?下次课请同学为大家解惑。好,今天的课上到这里,下课。
(17)、作者对托尔斯泰的外貌进行描写时,运用了大量的比喻、夸张等修辞手法,有时刻意使用带有夸张色彩的比喻。例如作者描写托尔斯泰的目光,形容“它像枪弹穿透了伪装的甲胃,它像金刚刀切开的玻璃”。这种夸张的比喻,把托尔斯泰目光的敏锐、犀利表现得极为生动形象,而且能引起读者丰富的联想和想象。
(18)、下面加点的成语运用不恰当的一项是( )
(19)、师:你强调了老年时才变的慈祥,那是不是说列夫托尔斯泰在青年时看上去的很吓人?
(20)、生6:第2段写道:“小屋粗制滥造,出自一个农村木匠之手,而不是由古希腊的能工巧匠建造起来的。”这里写到了列夫·托尔斯泰的屋子十分的粗制滥造,说明他是个朴素的人。
5、用一句话形容托尔斯泰
(1)、师:对,已经有同学发现了,没有画眼睛。为什么呢?这可不是我的错,茨威格用了长长5段文字描写出来的托尔斯泰就是没有眼睛的。多毛、浓密的胡髭,滔滔白浪般的胡子,树根样的眉毛,泡沫般的鬈发,树柴样的额头,狮子鼻,招风耳,厚嘴唇,但就是唯独少了眼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