柏拉图的主要代表著作是
1、柏拉图代表人物
(1)、柏拉图伪作也有重要的学术意义,以下著作被认为是后世伪托的作品:
(2)、这个学期哲学系请牛津大学威廉森上“哲学的方法”的网课,已经讲完十讲。威廉姆森讲课的底稿就是他写的教材《做哲学doingphilosophy》。不知哪个学生听过了。
(3)、17世纪欧洲古典主义的代表作家有 莫里哀、高乃依 。他的哲学基础来源于 勒内
(4)、图为雅典学园,在柏拉图和亚里士多德带领下,每个人都在对话或独立思考。但少一人,就是他们的老师苏格拉底。苏格拉底说,“做哲学首先要知道人应当如何生活”,因为,未经审视的生活不值得度过,苏格拉底为了他的这个原则付出了生命的代价。公元前399年,雅典人指控苏格拉底犯有"裘读神明"和腐化青年"两条罪名,判处他死刑。
(5)、有人说,柏拉图的最高理想是,哲学家应为政治家,政治家应为哲学家。哲学家不是躲在象牙塔里的书呆,应该学以致用,求诸实践。有哲学头脑的人,要有政权,有政权的人,要有哲学头脑。
(6)、在对话的结尾,阿尔喀比亚德突然闯入,嘲弄苏格拉底,恶言相加,说他是负心人。不过,阿尔喀比亚德也提出重要观点,这个观点与苏格拉底自己的教义直接相互矛盾。他以自己的所作所为表明(但实际上并不认为),爱并不指向形式,而是指向特殊的个体,而且,个体的美和德性与爱并没有特别的相关性。(苏格拉底或许是个有德之人,但他显然也长得不怎样。相反,阿尔喀比亚德倒是相貌堂堂,不过臭名昭著。)似乎是,柏拉图斟酌之后,认为厄若斯既要有苏格拉底体现的理想特征,又具有苏格拉底所忽视的某种形而上的、神话般的依恋性。
(7)、同样,色拉叙马霍斯也是代有传人。文艺复兴时期马基雅维利的《君主论》,为寡头专制做出色拉叙马霍斯式的雄辩,现代色拉叙马霍斯们鼓吹,强权就是公理,国家就是统治者手里的暴力工具。
(8)、《理想国》的对话者(克法洛斯、波勒马霍斯,苏格拉底、格劳孔、阿德曼图斯,色拉叙马霍斯)
(9)、无论是因为政治实践的受挫还是由于年岁增长或者别的因素,《理想国》中透露出来的政治热情和入世心态在《泰阿泰德》中被一种更为避世和超脱的情怀所取代了;典型的哲学家不再被看做政治统治方面的行家,而主要描述为道德和科学之永恒主题的沉思者,
(10)、著名哲学家叔本华(开创了非理主义性哲学的先河)说:人生的两大苦——物质匮乏,精神空虚。其作品也被选为高中生必读经典书目。
(11)、全部西方哲学传统都是对柏拉图的一系列注脚。——英国哲学家怀特海
(12)、柏拉图最著名的代表作,西方哲学家公认的“哲学大全”。全部西方哲学传统都是对柏拉图的一系列注脚。
(13)、据说在柏拉图第一次拜会恩师的前一天,苏格拉底梦见一只美丽的天鹅飞进了自己的怀抱(DiogenesLaertius:5)。柏拉图本人在生命的尽头也梦见了天鹅:一只天鹅在树间飞来飞去,许多射手都把弓箭对准了它,却没人能把它射下来(Marback:vii)。
(14)、雅典战败后,寡头派推翻民主制,东道主克法洛斯和他的儿子波勒马霍斯家产被没收,被处决,他的另一个儿子吕西亚参加民主派,流亡国外,很快回来领导反抗运动,决定性的战斗发生在神庙下边,三十寡头的首领、柏拉图的表弟克里底亚战死。
(15)、该书是柏拉图晚期的作品。该书是一篇对话体哲学著作,它反映了晚期柏拉图存在论、知识论和语言哲学等方面的核心思想,在古希腊哲学发展史上占有重要地位。
(16)、每个哲学家的答案各不相同,而且每个答案都显得有理,我们应相信哪一个呢?这就要靠你自己思考,和别人交流对话,选择自己认可的答案,这就开始在做哲学了。就是说,哲学是什么、哲学有什么用处,取决于你如何做哲学。如果光读不想,光说不做,那就好像看一本精美的菜谱而没有尝到任何一道菜的滋味。如果不亲自做哲学,永远不知哲学的真谛和好处。因此,与其思辨什么是哲学,不如亲手动手做哲学,由亲手做而得到的知识就是亲知。
(17)、欧洲文学史上第一部文人史诗是 _____ 的 ____ 。
(18)、《小西庇阿斯篇》(论有意做坏事比无意做坏事更坏)
(19)、Nietzsche,Friedrich.“OnTruthandLyinginaNon-MoralSense.”TheNortonAnthologyofTheoryandCriticism.Eds.Leitchetal.NewYork:Norton,200
(20)、这部作品涉及到了政治学、教育学、伦理学、哲学等多个领域,思想博大精深,几乎代表了整个希腊的文化。 2015年11月,《理想国》在英国“学术图书周”中,被评为最具影响力的20本学术书之一。
2、柏拉图的著名作品
(1)、本书表达了柏拉图的内心信念,即不可见的事物是永久的。本书也讲述了从低级到高级的爱,在本书中,这群男子认为最高贵的爱是男人之间的爱,他们认为男子应该去爱另一个男子,但是他们反对古希腊风俗中男子对少年的爱,这是他们讨论的前提。
(2)、公元前347年,柏拉图去世,几年后亚里土多德回到马其顿,担任王子亚历山大的老师,为期三年。这位王子就是后来赫赫有名的亚历山大大帝。亚历山大登上王位后,亚里士多德返回雅典,创办了吕克昂学园。他仿效老师柏拉图,在学园中一边教书,一边从事研究工作。公元前323年,亚历山大病逝,反马其顿的运动兴起,亚里士多德因与亚历山大关系密切而受雅典人的排挤,被迫逃离雅典,一年后客死他乡,时年62岁。
(3)、本书表达了柏拉图的内心信念,即不可见的事物是永久的。本书也讲述了从低级到高级的爱,在本书中,这群男子认为最高贵的爱是男人之间的爱,他们认为男子应该去爱另一个男子,但是他们反对古希腊风俗中男子对少年的爱,这是他们讨论的前提。
(4)、柏拉图(公元前427年—公元前347年)哲学地位:是古希腊伟大的哲学家,也是整个西方文化中最伟大的哲学家和思想家之一。柏拉图是西方客观唯心主义的创始人,其哲学体系博大精深,对其教学思想影响尤甚。柏拉图和老师苏格拉底,学生亚里士多德并称为希腊三贤。哲学贡献:柏拉图和老师苏格拉底,学生亚里士多德并称为希腊三贤。他创造或发展的概念包括:柏拉图思想、柏拉图主义、柏拉图式爱情等。柏拉图的主要作品为对话录,其中绝大部分都有苏格拉底出场。但学术界普遍认为,其中的苏格拉底形象并不完全是历史上真实存在的苏格拉底。柏拉图指出:世界由"理念世界"和"现象世界"所组成。理念的世界是真实的存在,永恒不变,而人类感官所接触到的这个现实的世界,只不过是理念世界的微弱的影子,它由现象所组成,而每种现象是因时空等因素而表现出暂时变动等特征。由此出发,柏拉图提出了一种理念论和回忆说的认识论,并将它作为其教学理论的哲学基础。柏拉图指出,当我们说到"马"时,我们没有指任何一匹马,而是称任何一种马。而"马"的含义本身独立于各种马("有形的"),它不存在于空间和时间中,因此是永恒的。但是某一匹特定的、有形的、存在于感官世界的马,却是"流动"的,会死亡,会腐烂。这可以作为柏拉图的"理念论"的一个初步的解说。柏拉图的《理想国》还向我们描绘出了一幅理想的乌托邦的画面,柏拉图认为,国家应当由哲学家来统治。柏拉图的理想国中的公民划分为卫国者、士兵和普通人民三个阶级。柏拉图企图使天文学成为数学的一个部门。他认为:"天文学和几何学一样,可以靠提出问题和解决问题来研究,而不去管天上的星界。柏拉图认为宇宙开头是没有区别的一片混沌。柏拉图的宇宙观基本上是一种数学的宇宙观。他设想宇宙开头有两种直角三角形,一种是正方形的一半,另一种是等边三角形的一半。从这些三角形就合理地产生出四种正多面体,这就组成四种元素的微粒。柏拉图在最后的作品《法律篇》中进一步发挥了关于法律的作用的思想。从理想出发,他推崇哲学王的统治,"没有任何法律或条例比知识更有威力";从现实出发,他强调人类必须有法律并且遵守法律,否则他们的生活将如同最野蛮的兽类。柏拉图还是西方教育史上第一个提出完整的学前教育思想并建立了完整的教育体系的人。柏拉图的教学体系是金字塔形。为了发展理性,他设立了全面而丰富的课程体系,他以学生的心理特点为依据,划分了几个年龄阶段,并分别授以不同的教学科目。柏氏吸收和发展了智者的"三艺"及斯巴达的军事体育课程,也总结了雅典的教学实践经验,在教育史上第一次提出了"四科"(算术、几何、天文、音乐),其后便成了古希腊课程体系的主干和导源,支配了欧洲的中等与高等教育达1500年之久。理性训练是柏拉图教学思想的主要特色。在教学过程中,柏拉图始终是以发展学生的思维能力为最终目标的。柏拉图和亚里士多德是古希腊哲学家中最有影响的人,而在他们两个人中间,柏拉图对于后代所起的影响尤最大。美国东西部社会学会主席、《美国家庭体制》一书的作者伊拉·瑞斯(Ira·reiss)经研究后认为,柏拉图推崇的精神恋爱,实际上指的是同性之间的一种爱,也就是"同性恋"。柏拉图思想通常被与他最知名的学生亚里士多德相对比,亚里士多德的名声在中世纪早期时完全被柏拉图所掩盖。许多西方哲学家也将他们的理论根基于柏拉图的著作之上。柏拉图的影响在数学界和科学界特别大,尤其是戈特洛布·弗雷格以及他的学生如库尔特·哥德尔和阿隆佐·邱奇等人。阿尔伯特·爱因斯坦也采用了柏拉图所提出的有着永恒不变的现实存在的主张,反对尼尔斯·玻尔提出的物理宇宙以及他对量子力学的解释。
(5)、亚瑟·叔本华(1788年2月22日—1860年9月21日),哲学地位:德国著名哲学家。他是哲学史上第一个公开反对理性主义哲学的人,并开创了非理性主义哲学的先河,也是唯意志论的创始人和主要代表之认为生命意志是主宰世界运作的力量。哲学贡献:叔本华出生于德国但泽(今属波兰,已更名为格但斯克)的一个银行家家庭,自幼性情孤僻。父亲海因里希·弗洛里斯·叔本华是非常成功的商人,后因发疯,投水自杀身亡。母亲约翰娜·叔本华是当时颇有名气的作家,与歌德等文豪有所交往。他和母亲的关系一直不好,隔阂非常深,最后关系破裂。叔本华继承了父亲的财产,使他一生过着富裕的生活,叔本华因肺炎恶化死后,将所有财产捐献给了慈善事业。叔本华对康德是充满赞美之情的。在对康德哲学批判的附录标题上,他引用了伏尔泰的话:真正的天才可以犯错而不受责难,这是他们的特权。叔本华指出:康德的最大功绩不是他的认识论,而在于他划分了表象和物自体之间的区别。他指出:康德错误地假定知觉包括想象,将直观和思维混淆起来。康德构造了将感性直观和知性十二范畴共同构成经验对象的理论。叔本华发现若按照这种理论,表象世界就成了既是直观又是思维,既非直观又非思维的东西。而且这样一来动物要么就具有思维,要么就连外在世界的表象也没有了,这显然是不合情理的。康德指出:因果律是先验的,所有的经验知觉都是处于主观之上,不可能区别或认识物自体。而叔本华指出:仅用直观就能获得经验对象。关于物自体的知识,是通过理智这种内在感觉而获得的,它只在时间的形式中被认识。叔本华是个涉猎十分广泛的美学家,他对音乐、绘画、诗歌和歌剧等等都有研究。他把艺术看作是解除人类存在的痛苦一个可能途径。叔本华指出伦理学是很简单的一门学科,他从人类行为的动机出发探讨人类道德的基础。叔本华将从同情出发的伦理学基本原则定为:不伤害别人,尽量帮助每一个人,其对应的两大基本美德是公正和仁爱。叔本华最反对死读书、读死书的人。读书必须思考,如果不思考,只一味地读,和经常骑马坐车而步行能力必定减弱的人一样,将会失去独立思考的能力。叔本华并非反对多读书,而是反对读而无思的人。由于叔本华善于读书、善于思考,因此这个忧郁的哲学天才在30岁时就写出他一生最为重要的哲学著作《意志与观念世界》,后来的一些写作,不过是对这本书观点的解释和延伸。应该说,作为一个哲学家,30岁时他就完成了自己的使命。叔本华金句:人生实如钟摆,在痛苦与倦怠之间徘徊。人类幸福的两大敌人是痛苦和无聊。没有人生活在过去,也没有人生活在未来,现实是生命确实占有的唯一形态。普通人只想到如何度过时间,有才能的人设法利用时间。单个的人是软弱无力的,就像漂流的鲁滨孙一样,只有同别人在一起,他才能完成许多事业。我们读书时,是别人在代替我们思想,我们只不过重复他的思想活动的过程而已,犹如儿童启蒙习字时,用笔按照教师以铅笔所写的笔画依样画葫芦一般。我们的思想活动在读书时被免除了一大部分。因此,我们暂不自行思索而拿书来读时,会觉得很轻松,然而在读书时,我们的头脑实际上成为别人思想的运动场了。所以,读书愈多,或整天沉浸读书的人,虽然可借以休养精神,但他的思维能力必将渐次丧失,此犹如时常骑马的人步行能力必定较差,道理相同。人的面孔要比人的嘴巴说出来的东西更多,更有趣,因为嘴巴说出的只是人的思想,而面孔说出的是思想的本质。财富就像海水,饮得越多,渴得越厉害;名望实际上也是如此。愚昧无知如果伴随着富豪巨贾,那就更加降低了其人的身价。人类所能犯的最大的错误就是拿健康来换取其他身外之物!事物本身是不变的,变的只是人的感觉!要么是孤独,要么就是庸俗。做学问是目的不是手段。小人常为伟人的缺点或过失得意。世上的每一朵玫瑰花都是有刺,如果因为怕刺扎手,就此舍之,那么你永远也不能得到玫瑰的芬芳。幸福是存在于心灵的平和以及满足中的。健康的乞丐比病笃的国王更幸福。生命是一团欲望,欲望不满足便痛苦,满足便无聊。人生就在痛苦和无聊之间摇摆。如果你自己的眼神关注的是整体,而非个人的一己的生命的话,那么你的行为举止看起来会更像一个智者而不是一个受难者。叔本华是少数维特根斯坦阅读并欣赏的哲学家之一。影响了尼采、萨特等诸多哲学家,开启了非理性主义哲学,尼采十分欣赏他的作品,曾作《作为教育家的叔本华》来纪念他。瓦格纳把歌剧《尼伯龙根的指环》献给叔本华。莫泊桑称他为"人类历史上最伟大的梦想破坏者"。国学大师王国维的思想亦深受叔本华的影响,在其著作《人间词话》中以叔本华的理论评宋词;还曾借助其理论发展了红学,成就颇高。
(6)、它探讨了哲学、政治、伦理、教育、文艺等各方面的问题,以理念论为基础,建立了一个系统的理想国家方案。
(7)、这本哲学史大胆、敏锐而有趣,开创了在全世界范围内探讨哲学问题的全新广度和深度。读者感到的不是沉闷,而是挑战和惊喜。全书行文不断激发着读者思考,邀请读者参与争论、尝试新观点、回到问题源头,从而成为思考永恒问题的积极参与者。
(8)、柏拉图对话既是哲学名著,又是文学名著。王太庆译《柏拉图对话集》第一部分是柏拉图对话12篇的译文;第二部分是作者的论著,其中既有对柏拉图哲学思想的研究,也有作者翻译经验的总结,对翻译理论问题的探讨。
(9)、《荷马史诗》的两大代表作是 _____ 、 ____ 。
(10)、幸运的是,Vlastos活了90岁,否则,如果也只活60岁,那么二十世纪的苏格拉底研究就乏善可陈了——有所谓“道德运气”,应该也有“学术运气”吧。60岁前他的柏拉图著作基本上都问世了。1954年的论文“《巴门尼德篇》中的第三人论证”在二十世纪后半叶的柏拉图学界制造了一个产业,他的犀利分析几乎将柏拉图理念论置于绝境,连Sellars和Geach这样的分析哲学名家都出来试图捍卫柏拉图,影响遍及整个英美哲学界。这篇论文让我领略到分析的柏拉图研究的无穷魅力,从此醉心于这条进路,不再他顾。尽管他在前苏格拉底哲学、苏格拉底哲学领域都留下了大量的关于伦理学和政治哲学的不可逾越的巅峰之作,但我最喜欢的还是这本以柏拉图的形而上学和知识论为主的论文集《柏拉图研究》(1981重印本)和那本短小精湛的《柏拉图的宇宙》(1975)。
(11)、我现在希望跟你们列位法官说清楚,为什么一个在哲学中度过一生的人会在临终时自自然然地具有充分的勇气,并且强烈地希望自己死后会在另一个世界获得最大的福祉。
(12)、《理想国》大约写于公元前390年,是古希腊哲学家柏拉图的代表作,也是人类历史上最有影响力的哲学和政治理论著作之一。这部“哲学大全”不仅是柏拉图对自己前期哲学思想的概括和总结,而且是对当时各门学科的综合论述。
(13)、全书主要论述了柏拉图心中理想国的构建、治理和正义,主题是关于国家的管理。
(14)、《高尔吉亚篇》(论政治家、强者的权利、正义的代价)、《曼诺篇》(论学习就是回忆和灵魂不朽)、《优苔谟斯篇》(反对智者的巧辩)、《大西庇阿斯篇》(论美)、《小西庇阿斯篇》(论有意做坏事比无意做坏事更坏)、
(15)、王太庆译《柏拉图对话集》第一部分是柏拉图对话12篇的译文;第二部分是作者的论著,其中既有对柏拉图哲学思想的研究,也有作者翻译经验的总结,对翻译理论问题的探讨。
(16)、第三部分在科学与宗教之间:现代哲学与启蒙运动
(17)、无论是因为政治实践的受挫还是由于年岁增长或者别的因素,《理想国》中透露出来的政治热情和入世心态在《泰阿泰德》中被一种更为避世和超脱的情怀所取代了;典型的哲学家不再被看做政治统治方面的行家,而主要描述为道德和科学之永恒主题的沉思者,
(18)、第柏拉图(或者苏格拉底)推崇面对面的交谈、贬斥书写的看法很难成立,因为无论是口头表达,还是书面表达,只要是语言,就无法摆脱修辞,即使交谈双方不断干预,也无法制止修辞所造成的多义性和误解。
(19)、柏拉图认为精神是第一性的,物质是第二性的;认为现实世界不过是理念世界的微弱的反映,观念世界是真实的存在,而现实世界不是真实的存在。柏拉图拥护贵族奴隶主专政制度,他的理想共和国有许多地方类似斯巴达的国家制度。
(20)、作为一位著名的翻译家,近半个世纪以来国内的哲学学习者都会从王太庆的大量译文中得到教益。
3、柏拉图的主要代表著作是什么
(1)、柏拉图所写的对话全部有四十篇左右,内容所涉及的问题很广泛,主要是政治,伦理教育以及当时争辩激烈的一般哲学上的问题。美学的问题是作为这许多问题的一部分零星地附带地出现于大部分对话中的。
(2)、贺拉斯的 ____ 对后来的古典主义文学理论有很大的影响。
(3)、苏格拉底的命运笼罩着每部对话,让每段交谈读来都令人心酸,让每个论证都显得高贵。实际上,柏拉图最初把苏格拉底当作戏剧角色来使用,只是后来才把他当作哲学代言人,由于极为成功,柏拉图因此就继续这样使用,即便柏拉图阐述和主张他自己的观念时,他也依托苏格拉底来进行。
(4)、专门谈美学问题的只有他早年写作的《大希庇阿斯》一篇,此外涉及美学问题较多的有《伊安》,《高吉阿斯》,《普罗塔哥拉斯》,《会饮》,《理想国》,《斐利布斯》,《斐德诺》,《法律》诸篇。
(5)、有人说,柏拉图的最高理想是,哲学家应为政治家,政治家应为哲学家。哲学家不是躲在象牙塔里的书呆,应该学以致用,求诸实践。有哲学头脑的人,要有政权,有政权的人,要有哲学头脑。
(6)、柏拉图最著名的代表作,西方哲学家公认的“哲学大全”。
(7)、毕达哥拉斯通过他的理论已经表明,世界的本质可以在数、比例中找到。毕达哥拉斯认为,最真实的不是事物的质料,而是事物的形式。因此,数学和几何研究就是研究实在的本质结构,而不管具体存在者和关系注定消逝的命运。因而,我们可以说,数学和几何研究让我们“透过”日常世界的流变,理解某种不变的本质之物。同样,我们“透过”画得不怎么样的三角形看到三角形本身的理念或形式。可以说,我们所证明的与其说是所画的蹩脚三角形的定理,不如说是所有三角形的定理,因为它们都是三角形本身的实例。当然,我们所画的蹩脚的三角形也与定理相符,因为它也是三角形的表象。但是,说它是三角形,只是因为如下事实:它是在这个世界不存在的三角形本身的表象。即使如此,我们显然仍能够认识三角形本身,即三角形的理想形式。我们通过自己的理性思考认识它。
(8)、《理想国》一书共10卷,对其各卷分述如下。
(9)、中世纪最伟大的作家是 ___ ,他的代表作《神曲》分为 ____ 、 ____ 、
(10)、柏拉图的著作之一。主要是对有限与无限的分析。柏拉图在《斐多篇》和《国家篇》中认为,理念是绝对的,“大的理念”就是绝对的大,不能和“小”相合;对立的理念是彼此分离而不能相通的。而在《智者篇》中提出:对立的最普遍的“种”(理念或范畴),如“存在”和“非存在”、“动”和“静”、“同”和“异”是可以相通的。
(11)、链接:https://pan.baidu.com/s/1gfIUuzx密码:ccjp (内置密码:1234)店内有售
(12)、现在市面上柏拉图的译著还是很多的,但我喜欢的这些书都没被译成中文。这一方面可能是因为这些书都不好译,译者不愿意做吃力不讨好的事,另一方面读者面也不广,出版社也不愿意出不好卖的书。但更重要的,可能是分析哲学的重要性并没有被哲学界深刻认识到,二十世纪八十年代以来,“语言转向”在国内也和各种西方思潮一样转瞬即逝,不如“认识论转向”经历得持久深入。记得几年前我在主持某位老师关于语言哲学的报告时说,大家都知道哲学的基本问题是“思维和存在的关系问题”,这并没有错,是对“认识论转向”的一个总结,但还不够,应该加上语言,“语言、思维和存在的关系问题”才是西方哲学永久的基本问题,用海德格尔话说,“being-thinking-speaking”“belongingtogether”,这是巴门尼德-柏拉图-亚里士多德都坚持的,所以二十世纪的“语言转向”其实是“语言回归”,从语言哲学、知识论入手再去探讨ontology、cosmology(然后其他……),是更加契合希腊人的哲学精神的,从这个角度再去看分析进路的柏拉图研究,意义就大不一样了。可惜现在大家都热衷政治哲学,哲学界还是“情怀d”太多,哈哈。
(13)、Plato.“Gorgias,”“Phaedrus,”“Sophist,”“Republic,”“Protagoras,”“Symposium.”TheCollectedDialoguesofPlato.Eds.E.Hamilton&H.Cairns.Princeton:PrincetonUP,19
(14)、他的巴门尼德论文是当代语义学进路的开山之作,“Platoonnot-being”更是为理解《智者篇》提供了新的可能性,柏拉图学界后来几十年的研究都得益于这篇让我晕了很多年的论文;他对《蒂迈欧篇》年代学的重新定位,一度几乎颠覆了对柏拉图中后期对话的传统排序和柏拉图思想发展的经典论述。但他最大的贡献还在亚里士多德的形而上学,如果没有他的这十几篇论文,二十世纪的亚里士多德研究将暗淡无光。
(15)、《法律篇》(对《理想国》的政治学说做了修改)
(16)、在追崇自然科学的今天,有许多人不免质疑:为什么我们还要去读哲学,我们还要不要仰望星空?
(17)、可能很多人都不了解柏拉图,但是一定听过这个名词——柏拉图式爱情,这是以哲学家柏拉图的名字命名的爱情观,也代表者希腊学者的爱情观。柏拉图式爱情强调追求两人心灵上的沟通,是一种非常纯洁的爱情,柏拉图式爱情不是凭空而起,它是根植于古希腊的理性主义传统和同性恋爱风尚之中的,所以柏拉图式恋爱也是一种理想的精神上的恋爱。
(18)、《游叙弗伦》:苏格拉底在法庭外碰到来起诉父亲的游叙弗伦,与其探讨关于对神的虔敬的问题。
(19)、 这种精神第物质第二的思想,正是客观唯心论。而在政治上,柏拉图反对民主,拥护贵族政治。这点特别体现在他的代表作《理想国》之中。公元前347年,柏拉图去世,享年80岁。
(20)、全部西方哲学传统都是对柏拉图的一系列注脚。
4、柏拉图代表的著作有
(1)、他是柏拉图的同乡,最懂柏拉图,经常给柏拉图哲学做这样那样深刻的诊断,他是二十世纪柏拉图学界最大的挑战,直至现在,去世近三十年,每年仍有不少论文在回应他的挑战。我曾说他关于柏拉图理念与个物的“实在性程度”的差异其实只是知识论差异的论断,和海德格尔的“存在的遗忘”之论殊途同归,但他更为平实、清晰、坚定又不乏深刻。他和Owen开办古希腊哲学培训班,培养了一大批本领域的人才,现在英美希腊哲学圈执牛耳者,无不是他们的徒子徒孙,他的影响还会持续很久。关于Vlastos可以说很多。他和他的著作对于我有一种莫名的亲切感,我曾把Vlastos、Owen和陈康的照片打印出来贴在新斋办公室的墙上多年,他们是我的“希腊英雄”。
(2)、柏拉图出身雅典贵族,年轻时曾四处游历,于40岁时返回雅典,创立了著名的阿卡德米学园,成为西方文明最早的有完整组织的高等学府之一。柏拉图著作颇丰,其著作多以对话体写成,代表性著作及影响最为深远的著作即为《理想国》。
(3)、从很古的时候起,人与人相爱的欲望就植根于人心,它要回复原始的整一状态,把两个人合成一个,治好从前剖开的伤痛。
(4)、 人的灵魂决定了人会有三种美德,即智慧、勇敢和节制。统治者有智慧,战士要勇敢,劳动者有节制。 三个等级各守其职,便是柏拉图追求的“理想国”。这实质上是小国寡民的奴隶主贵族共和国。
(5)、苏格拉底(公元前469年或479年-公元前399年),古希腊哲学的创始人之他是一个神秘人物,没有作品,主要通过柏拉图的对话而闻名。苏格拉底对艺术,文学和大众文化的描述使他成为西方哲学传统中最广为人知的人物之一。
(6)、罗伯特·C·所罗门(RobertC.Solomon),密歇根大学哲学和心理学博士,在德克萨斯大学奥斯汀分校执教三十余年,以丰富的教学经验和风趣的行文风格,写作了系列哲学入门读物。主要研究方向是19世纪德国哲学和20世纪存在主义哲学。
(7)、雅典奴隶主贵族派思想家 柏拉图 的文艺理论核心是“理念论”,认为灵感是文艺创作的源泉。他的主要著作有 《理想国》 。
(8)、柏拉图是个极其值得研究的人。他是古希腊的大哲学家,更是承上启下的人物:苏格拉底的学生,亚里士多德的老师。苏格拉底没有写过文章,他的哲学思想,全靠柏拉图用一批著名的对话录记载下来。
(9)、形式论让柏拉图的哲学显得很抽象,像是宇宙论。事实上,柏拉图的哲学首先是政治哲学,《理想国》是极具争议的政治著作。但它也不只是单纯的政治学。维护和重新定义希腊城邦,需要全新的宇宙论,事实上,这是取代宙斯及其众神的新宗教。(在针对苏格拉底的指控中,有一项就是不信雅典的诸神而引入“新神”。)
(10)、Weaver,Richard.TheEthicsofRhetoric.Chicago:Refinery,19
(11)、《游叙弗伦苏格拉底的申辩克力同》:苏格拉底受审前后的故事
(12)、本书所依据的古希腊文版是“牛津古典本”中伯奈特的校勘本,此外还参考了“洛布古典丛书”中傅勒的校勘本,以及坎贝尔的校勘注释本。
(13)、哲学的用处恰恰就在于使我们在精神上和心理上直接感受到一种心旷神怡的快乐和幸福。当别人由于环境的限制而苦恼时,你却会因为自身素质的提高而在精神上感到豁达和愉悦。
(14)、伯特兰·罗素(1872年—1970年)哲学地位:英国哲学家、数学家、逻辑学家、历史学家、文学家,分析哲学的主要创始人,世界和平运动的倡导者和组织者。罗素1950年获得诺贝尔文学奖,主要作品有《西方哲学史》《哲学问题》《心的分析》《物的分析》等。哲学贡献:罗素不仅在哲学、逻辑和数学上成就显著,而且在教育学、社会学、政治学和文学等许多领域都有建树。他前后期哲学思想变化很大,早期信奉新黑格尔主义,深信绝对、共相的存在,把数学视为柏拉图理念的证据。后来与摩尔一起叛离了绝对唯心主义,转向新实在论。罗素的思想大致经历了绝对唯心主义、逻辑原子论、新实在论、中立一元论等几个阶段,主要贡献在数理逻辑方面,由此出发建立了逻辑原子论和新实在论,使他成为现代分析哲学创始人之一。作为逻辑学家,罗素在数学逻辑方面具有巨大的贡献,他和怀特海共同写就了《数学原理》一书,被公认为是现代数理逻辑的基础,他所提出的"罗素悖论"推动了20世纪逻辑学的发展,他所主张的逻辑主义也在一定程度上推动了数学历史的发展。绝大多数分析哲学家缺乏历史感,忽视历史问题和历史研究,而罗素却对历史和历史理论终生嗜之不倦。他写过几十篇历史论文和散布历史专著,这三部是:《自由和组织》《1902-1914年协约国政策》和《西方哲学史》。其中,《西方哲学史》是一部脍炙人口的哲学史著作,罗素对教育理论的发展有极为重要的贡献。他指出:"教育应该培养求真理的愿望,而不是相信某种特殊的信条就是真理。罗素同时也是个文学家,虽然他直到80岁才开始创作小说。1952年,他匿名出版了第一部小说《x小姐科西嘉历险记》,之后又相继出版了两部短篇小说:《近郊的撒旦》《显要人物的恶梦》,它们是用寓言形式写成的。罗素的散文在英国文学中也享誉甚高。罗素的哲学具体地体现了诺贝尔先生创立这个奖(诺贝尔文学奖)的初衷,他们对人生的看法是十分近似的,两个人不但都接受怀疑论,而且都怀有乌托邦理想,并且由于对当前世局的共同忧虑而共同强调人类行为的理性化。——瑞典文学院评罗素在历史上的地位应该说是由于他的哲学著作,特别是他在青年时期和中年时期的早期所完成的著作而赢得的。——英国哲学家艾耶尔评很少有人能像罗素一样,横跨文理,在哲学、数学、历史、文学、教育学等领域,同时取得超常的建树。不过,罗素将近百年的漫长一生,从来不是一位安坐于书斋的学者,他的行迹遍布世界,对各种异域文化充满好奇与同情,且从不以西方中心主义的眼光来看待他国,他是一位身体力行的社会活动家与和平主义者。——北京大学哲学系教授何怀宏评
(15)、《克里底亚篇》(论理想的农业国家与海上国家的不同)
(16)、全部西方哲学传统都是对柏拉图的一系列注脚。
(17)、该书是柏拉图晚期的作品。该书是一篇对话体哲学著作,它反映了晚期柏拉图存在论、知识论和语言哲学等方面的核心思想,在古希腊哲学发展史上占有重要地位。
(18)、《理想国》虽然是柏拉图时代的产物,但超越了时代,2500多年前雅典人的问题仍然是我们现在的问题。比如,20世纪初新黑格尔主义者鲍桑葵说,苏格拉底的“匪帮论证”是对社会、道德和本性的核心事实的第一次解读,至今仍然是最佳想法。
(19)、本书所依据的古希腊文版是“牛津古典本”中伯奈特的校勘本,此外还参考了“洛布古典丛书”中傅勒的校勘本,以及坎贝尔的校勘注释本。
(20)、贺拉斯的 《诗艺》 对后来的古典主义文学理论有很大的影响。
5、柏拉图的主要代表著作是
(1)、从很古的时候起,人与人相爱的欲望就植根于人心,它要回复原始的整一状态,把两个人合成一个,治好从前剖开的伤痛。
(2)、柏拉图把感性事物(艺术在内)的美,看成只是理式美的零星的、模糊的摹本。
(3)、的确,哲学不能直接拿来用于生产活动,但这绝不意味着我们就要放弃哲学,反而物质生活越是发达,我们越要学会反思,用哲学的方式去思考。
(4)、《泰阿泰德篇》(论知识不是知觉和真判断)、《巴门尼德篇》(考虑到对理念论的一些批评,并试图回答这些批评意见)、《智者篇》(以通种论回答对理念论的批评)、《政治家篇》(论统治者应有智慧,以法治国是权宜之计)、
(5)、作者常常将不同哲学家的观点相互勾连、对比阐述,以开放讨论的方式,而非单纯罗列观点,呈现出流动而非静止的哲学史全貌,引导读者对哲学主题、思想张力进行深入思考。
(6)、(推荐语)一部举世公认的“永不过时的经典”;一部启发天才哲学素养的奠基之作;与《爱弥儿》《民主主义与教育》一起被称为教育学上的三大里程碑著作。
(7)、初学哲学的人,一般都要提出“哲学是什么,哲学有什么用”的问题。这不是初级问题,实际上是哲学的第一难题,有人说,要难倒一个哲学家,只要问他一个问题:什么是哲学?
(8)、但是,柏拉图不仅仅有《理想国》,还有更多著名的著作。例如《泰阿泰德》,典型的哲学家不再被看作政治统治方面的行家,而主要被描述为道德和科学之永恒主题的思考者。《理想国》中透露出来的政治热情和入世心态在《泰阿泰德》中被一种更为避世和超脱的情怀所取代了,被认为是一部具有开创意义而又影响深远的经典著作,两千多年前的著作,却一点也没有过时。
(9)、我个人觉得是亚里士多德,亚里士多德被称为“百科全书式的学者”,是因为我们已经不能用哲学家、政治学家或自然科学家等头衔来涵盖他所取得的多学科的巨大成就。他的知识渊博无比,在很多领域都有丰富建树,令人叹服。
(10)、《理想国》最后一句话是:“让我们坚持走向上的路,追求正义和智慧,这样,我们无论在今世活着还是死后,才能得到爱的回报;无论在现在生活和千年之旅中,我们都将做好事和幸福。”“向上”与开头第一个字“下到”遥相呼应,全书十章构成了从下到上的大循环,在此过程中,对话的上下起伏,回旋周转,犹如恢弘的哲学史诗。
(11)、本书是古希腊哲学家柏拉图所著的一篇对话式的作品,是以对话或者演讲的形式写成的,其背景是古希腊的一群男子在一场酒宴之中的谈话,所讨论的主题是爱的本质。
(12)、该书是柏拉图晚期的作品。该书是一篇对话体哲学著作,它反映了晚期柏拉图存在论、知识论和语言哲学等方面的核心思想,在古希腊哲学发展史上占有重要地位。
(13)、不记得以前给研究生开过书单,应该是没有或者很少,因为我觉得一张书单其实代表一条治学道路的路标、规范、方向,而我自己这些年一直在摸索之中,对柏拉图的研读谈不上已经走出一条确定的路子,所以一般是让研究生也自己摸索,寻找自己喜欢和契合的路子。直到最近才对分析进路的柏拉图研究有些体会了,觉得可以和他们一起通过研读这些著作、跟着这些当代柏拉图大师去领略柏拉图哲学的风采,所以开了这张书单,如果他们也喜欢这个路子的话,是可以省点力气的。
(14)、——希瑟拉·博克(SisselaBok),哈佛大学人口与发展研究中心教授
(15)、《苏格拉底的申辩》、《克力同》、《游叙弗伦》是苏格拉底的弟子柏拉图大约在公元前392年撰写的记述老师哲学思想的著作。苏格拉底的对话,那些探讨诸如虔敬、勇气、德行等的对话,都给我们这样一种音乐感。
(16)、巴门尼德是柏拉图的真正哲学教父(不是苏格拉底)和终极对手,决定了柏拉图哲学的高度或深度,这从柏拉图后期更成熟的著作中显而易见。Mourelatos的这本《巴门尼德的道路》(1970)可谓二十世纪巴门尼德研究的巅峰之作,其中的哲学洞见、文本分析和考据都令人叹为观止,特别是他对being意义的解释后来成为Nehamas破解Vlastos“自谓述”难题的利器(印象中这三个人都是希腊移民或其后裔,有语言上的便利和气质上的契合);我是把这本书当作柏拉图哲学的导论来读的,我现在关于柏拉图的几乎每一个课题都要回溯到巴门尼德和这本书。他还有很多关于早期希腊哲学的论文,字字珠玑,是研究前苏格拉底哲学绕不开的大山。
(17)、本书是古希腊哲学家柏拉图所著的一篇对话式的作品,是以对话或者演讲的形式写成的,其背景是古希腊的一群男子在一场酒宴之中的谈话,所讨论的主题是爱的本质。
(18)、第七卷探讨教育中的影子与现实问题。本卷探讨了正义与真实和哲学王要学的科目问题。本卷涉及了《理想国》中又一个著名的隐喻故事——洞穴隐喻。
(19)、本文将从三个方面考察这个问题,先结合柏拉图本人的著作和后人的评论,探讨他对修辞问题的复杂态度,然后用亚理士多德在《修辞学》(Rhetoric)中勾勒的框架来分析他的修辞策略,最后用尼采以来的修辞观念阐发修辞问题对于理解柏拉图著作的意义。
(20)、现在有很多人强调追求柏拉图式的恋爱,但是其实柏拉图本人认为,这种高尚而珍贵的爱,只存在于同性之间,而并非男女爱情。
(1)、这些书只是英美传统的柏拉图研究的冰山一角。是我自己慢慢读出来的。除此之外,我喜欢的学者还有Ackrill,Frede夫妇,Irwin-Fine夫妇,Burnyeat,Kerferd,Penner,Santas,Cooper,Sprague等等,二十世纪后半叶的柏拉图学界也是众星璀璨。不过已有很多年不追了。
(2)、《克力同》:在监牢中,苏格拉底向克力同说明自己为什么不愿逃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