隆美尔怎么评价意大利人(文案精选119句)

粉色心情网
评论 2023-10-26 10:39:05 浏览59

隆美尔名言意大利

1、隆美尔的经典语录

(1)、我们致力于做权威的意大利生活方式推广平台。

(2)、4*意大利一个整编师被287个美国人包围了,德国出动了3辆坦克进行救援,战胜了冒进的美国人。但在意大利童鞋完美的步坦配合下,美军跑掉了274个人……

(3)、《解放》里面,墨索里尼对希特勒说的一句话:“你不了解意大利人,他们不喜欢打仗。”希特勒曾经说过:“整个意大利只有领袖是古罗马人。”也曾有人说过“意大利是由10%认真的国民支撑起来的国家”。

(4)、1941年北非战场上,隆美尔率领德军正在围追英军,意大利第132装甲师复杂防守侧翼。

(5)、德军攻击机爬升后确认目标,然后开始低飞进场,以4机编队从苏军坦克的后方、侧方进行攻击,机载火炮猛烈开火,前一架Hs-129发射完炮弹飞离目标区时,第二架立刻跟进攻击,苏军坦克纷纷起火。协同作战的德鲁切尔少校Fw190大队则将苏军步兵炸得人仰马翻,用高爆弹迅速击毁了了苏军匆忙架起来的高射炮,德国空军的战机居然把一支步坦混编的苏军装甲支队打得毫无还手之力。

(6)、它告诉我们,在科技革命与军事革命的逻辑链条上,原点的迟钝与错失,直接影响着世界舞台上竞争者的不同命运。适者兴、违者衰,主动者赢、被动者败。当前世界新军事革命正进入深水区,孕育新的重大突破,尤其是伴随着无人化技术、空天技术、深海技术、大数据技术、激光技术、生物科技、脑科学等战略前沿科技的蓬勃发展态势,军事领域的较量已暗潮涌动,世界主要军事强国纷纷抓紧谋划,布局未来。在《战争新高地》一书聚焦的“太空、网络、海洋、深海、极地、生物及智能”七大战争新型领域中,战争制胜机理已然正在发生深刻变化。而且,这七大新型领域的耦合与叠加无疑增加了战争的复杂性,对指挥员运筹战争的艺术确立了新标杆。

(7)、6*意大利夜间曾经有过“我们睡着了的话对方一定也睡了,因此不会被攻击的”这样的说法,最后遭到了英军的奇袭。

(8)、 德军为了补充运输能力上的缺陷而征用了意大利市民的汽车,一个被征用了车的女演员安娜为了表示不满,推着农用大八车走上街道,对着德军怒吼“走开!走开!”然后在众目睽睽之下通过德军阵地离开。

(9)、一般来说,几百人厮杀,无组织性,往往几十分钟就能分出胜负。

(10)、3*在北非战场上,德军和意大利一起搜捕英军。由于英军士兵隐藏在土著居民的村庄中,因此很难寻找。德军来回搜索村庄,也没有取得很大的成效。

(11)、(会上,英国请与会品尝英国名酒,不料瑞典首相佩尔松却酒后拉肚子。贝卢斯科尼送给瑞典首相24瓶意产名酒,并称要帮喝了“劣质英国酒”的他恢复元气。)

(12)、经过综合情报的分析对比,他们认为,墨索里尼很大可能被关在饭店里。

(13)、1*先说跟中国有关的八国联军。其中意大利也有份,但是意大利童鞋惨到了什么程度呢——他曾打算效仿德国派军队来华抢占势力范围,结果两艘现代化的钢铁军舰没等靠岸就被清朝甲午后重建的弱小海军(木头船)给“震慑”跑了……陆军也仅仅派出了80人——其中大部分还不是作战部队。比起侵略,我更愿意相信是在凑热闹。

(14)、(其实是08年金融危机没有解决,各国印钞扩大债务掩盖了过去,本次最终是债务爆发引起的市场的清零结算。)

(15)、巴顿的情况也差不许多,他也是美军在二战中最早接受坦克快速突破作战理念的人物,并且亲自组建了美军最早的装甲部队,擅长机动作战和远距奔袭。其实德国人的评价已经给出定位,龙德施泰特元帅的参谋长指出:“我们对巴顿将军的评价极高,认为他是盟军中最敢作敢为的装甲兵将军,他和我们的装甲兵将军古德里安很相似,讲究兵贵神速”。

(16)、厉害的斗鸡高手,绝不会轻易出招,都是抓住时机,一鼓作气,一撞就让对面摔倒。让自己不仅能赢,而是还赢得不累。

(17)、从古尔达拉哈拉向马德里进军的4个意大利师团遭遇敌人攻击,由于意大利出现大量投降者,最终从古尔达拉哈拉败退。

(18)、在离补给站10公里的战场上因为肚子饿,全军煮意大利面吃,然后全军被敌人轻松俘虏…

(19)、律师因为疫情倒下,美国经济的健康运行是在强力法律保证的前提下的,现在许多债券已经违约,而法律程序却启动不起来,经济秩序一片大乱。

(20)、因此,从二战最大的陆上战场苏德战场来看,苏德两军对伊尔-2和亨克尔Hs-129的重视已经充分说明,对付坦克的“大杀器”就是强击机,最有效也最厉害。由它们衍生出来的现代攻击机和武装直升机,仍然是坦克杀手或者称为“坦克天敌”,海湾战争中伊拉克大批TT72被美军A10或者阿帕奇猎杀,足以令人影响深刻。即便是二战后期的诺曼底登陆战中,若非盟国空军对德军装甲师前调的彻底压制,只怕上岸的步兵非得重新下海不可。

2、隆美尔怎么评价意大利人

(1)、因此,完全可以说:感谢上帝,二战时让意大利加入了轴心国,否则纳粹铁十字说不定真的会遍布全球。

(2)、意大利长期都是一盘散沙,无数城市联邦下小市民庸庸碌碌的过日子,难怪欧洲人很早就鄙夷意大利人:不要跟意大利人谈什么爱国情操,他们会给它们定价钱的!

(3)、接下来,双方各自吹响号角,士兵起床收拾物品军装。然后再听号令,做饭进食,清点干粮辎重。

(4)、现在英国仍然将英美之间的关系定为英国的“最重要的两国间关系”。美国也将美英关系视为美国最重要,最持久的两国间关系之一。

(5)、3*最惨的应该是德国……还是在北非,隆美尔发现了一个关押意大利战俘的英国战俘营,就本着同志友爱来进行救援,结果,枪声一响,意大利人就跟着英国人跑……

(6)、这就是原因之二的能力问题,作为美军装甲部队的创始人,巴顿在北非、西西里战场均有不俗的表现,深得装甲作战精髓,成为美军最富能力的机械化兵团指挥官,在北非战场已晋升三星中将。尤其是在西西里战役中,第7集团军司令巴顿抢在英军之前攻进首府巴勒莫,风头明显盖过了第8集团军司令蒙哥马利,早已是美国国内的明星加“网红”。

(7)、凯塞林是空军,亲手组建过德国空军。德国空军战绩显赫,当然不能说没有他的功劳。邓尼茨是海军,他积极倡导潜艇战,德国海军潜艇击沉过无数英美舰船。

(8)、古代战争中,经常会出现有的部队看见前锋败了,后面的部队,打都不打,直接就撒丫子跑路的情况。

(9)、之后德国的增援部队到达,开始了一场真正的激战。

(10)、隆美尔,纳粹德国陆军元帅,军事家、战术家、理论家。

(11)、3*5000人的意大利军遇到一个连的英军设下的路障后就地缴械。

(12)、14*意大利被希腊打的时候,法国人在意法边境竖了路牌:希腊人,止步,这里已经是法国。

(13)、▲意大利儿童,也从幼年就接受法西斯教育,整整几茬意大利人完成了自童年到成年的法西斯教育

(14)、意大利和英国舰队在马踏板海峡战斗,意大利损失三只重巡洋舰,英国无损失。

(15)、还有在孟良崮之战的时候,他率领的大兵团,采用快速歼灭敌军的方式,来打败了张灵甫带领的七十四师,并且能够在歼灭张灵甫的七十四师的情况下全身而退,这些都是国民d预料之外的事情。

(16)、萨拉落登陆战中,盟军在滩头没有遇到抵抗,随军记者报道,盟军在滩头遭遇的最强的抵抗来自于当地动物园因为轰炸流落出来的一只美洲豹,咬伤了两名美军士兵。

(17)、在离补给站10公里的战场上因为肚子饿,全军煮意大利面吃,然后全军被敌人轻松俘虏…

(18)、观念变革是根本的变革。创新军事战略指导和作战思想,关键是更新战争思维和军事理念,主动适应新型领域发展引领战争转型的新形势,改变对传统战争规律的认识。加强战略研究和战略指导,必须要破误区、换脑筋、转思路。从世界范围看,多年不打仗的军队,总是容易沿袭传统思维、习惯做法,安于现状、抱残守缺。丘吉尔曾说过:将军们总是在准备上一场战争。我们现在不少人嘴上说的是明天的战争,实际准备的是昨天的战争。这种状况必须下大力改变。

(19)、3*对上意大利军,敌军的士气就会上升;意大利负责的战线就会被突破;连续打赢意大利两次的将军会被人嘲笑。

(20)、北非,英军接受一群持枪的意大利士兵投降。英军由于忙着收拾战利品而来不及管理意大利俘虏,便向他们怒吼道:“别吵闹!到那边去!”,然后继续到处搜集战利品。

3、隆美尔 意大利

(1)、1*因为国家意识太薄弱,人少的驱逐舰跟潜水艇比战舰还活跃。

(2)、东非之战,直接截取《二战战史大全》的几段描述:

(3)、北非战役使联军有了用武之地并为未来奠定基础,同样在北非战场上的失败,使得希特勒将隆美尔派到北非,但相信失去了“沙漠之狐”雅号而在苏德战场上的隆美尔其价值应远远大于在沙漠中的作用,意大利在二战中的表现反而对同盟国作了间接的贡献。

(4)、仕波校长是我的好同事、好战友、好搭档。他是真正带兵出身的将军,既是我军部队的作战训练行家,又是具有开阔世界眼光的高级将领和优秀指挥员。特别是任国防大学校长以来,非常重视战略问题研究,对新型领域军事战略问题进行了深入思考和提炼升华,透视世界新军事革命演进之大势,研究未来战争制胜之机理,寻求跨越发展、弯道超车之先机,形成了《战争新高地》一书。书中所思所论,阔人视野,给人启发。

(5)、就在第二天清晨,一批意大利人跑了过来,每个人的手中都拿着传单,有的人还忐忑不安地问:“这是投降用的凭证吗?”在得到肯定的答复后,他门全都高兴地交出了手中的武器。第三天、第四天……开始是数十名一批,后来则是成百人拿着传单跑过来。有一次,两个意大利士兵带着传单投降后,告诉美军说,他们连队还有60多人想来投降但是又不敢过来,因为他门手中没有“投降证”,于是,美军马上派人带上“投降证”将这些人全部带来。还有一次,一名意大利士兵专程过来要求在给他一份传单,以便让他的弟弟也能来投降。

(6)、(意第一大d左翼民主d主席达莱马说:“幸好意大利的竞选活动只剩下10天了,否则意大利将向全人类开战。”意大利外交部因为这位总理的“语言炸弹”陷入水深火热之中。)

(7)、1941年6月22日战争爆发时,苏联空军仅拥有249架刚刚列装的伊尔-表现不俗,而在战争期间一口气生产了36000多架,如此巨大的产量充分说明了它的战场实用性。苏军官兵称之为“飞行坦克”和“空中T34”,德军士兵称之为“黑色死神”,斯大林则形象地比喻,伊尔-2对于苏军而言,如同面包和空气一般不可或缺。

(8)、9月12日,斯科尔兹内带领10架滑翔机成功起飞,第11号、第12号飞机因撞到跑道的弹坑而无法起飞。同时,第1号、第2号滑翔机,又在浓厚的云层中又迷失了方向。这样斯科尔兹内只能带着8架滑翔机发起突袭。

(9)、如梦初醒的斯科尔兹内才意识到,意大利局势已经变了,绝不能再浪费时间了。于是他组织手下抓紧时间进行了多次探查。为了追踪墨索里尼的行踪,他们几乎走遍了整个意大利半岛,其间也多次锁定墨索里尼的位置,但每次都是在即将行动之前,才突然发现墨索里尼又被转移了。

(10)、8*西方谚语:“我们这边的意大利人”——二战名言。二战时意大利是轴心国之但总是打败仗,拖后腿,在北非战场上,意大利的部队成事不足,败事有余。后来美军刚刚参与北非的战净,也是打了不少败仗,当时英国人就戏称美军为:“我们这边的意大利人”。后来这句谚语就在西方流传开来。

(11)、相比之下,19世纪欧洲另一位兵学大师克劳塞维茨,在其名著《战争论》中谈到制胜战争的“精神要素、物质要素、数学要素、地理要素、统计要素”时,显然已经开始关注到影响战争的科技因素了。

(12)、欧盟峰会——“佩尔松被那些英国劣质葡萄酒弄惨了”

(13)、意大利抓到的俘虏每天都能吃豪华套餐……一个英军飞行员被意大利抓获,投入了俘虏集中营。当天晚上,他在监牢中得到了自己的晚餐。那是从前菜开始到通心粉和肉食,连最后的水果和红酒都配备齐全,豪华到不自然的料理。“这就是所谓最后的晚餐吗……”第二天早上,一个看起来阶级很高的将校出现在他面前:“昨天我们犯了一点小小的错误,给身为将校的阁下提供的是一般士兵的晚餐。这绝对不是有意虐待俘虏,能看在我的面子上原谅那位出错的看守吗?”

(14)、我国历史上曾经多次统治朝鲜半岛,后来都退了出来。为什么?那边土地质量太差,没法生产出足够的粮食。一直到今天,那边的粮食都无法自给自足。到时候疫情爆发,叠加粮食危机,欧巴们第二波涌入山东,到时候是接还是不接?

(15)、意大利见此状况,对当地的土著居民说:“如果告诉我们英国人在哪的话,就给你们5袋砂糖和小麦粉!”结果第二天,英国士兵全部被抓获。

(16)、几万人的厮杀,如果没有组织,可能连半天时间都用不着。

(17)、待厮杀一阵后,打先锋的士兵会随即撤下来休整。吃饭休息,上厕所,恢复元气。然后再投入战场。

(18)、因为国家意识太薄弱,人少的驱逐舰跟潜水艇比战舰还活跃。用大炮机关枪打不过用弓箭的土著人,能用钢铁船打输木船的也只有意大利了。对上意大利军,敌军的士气就会上升,意大利负责的战线就会被突破,连续打赢意大利两次的将军会被人嘲笑。

(19)、某种意义上,巴顿强烈的反苏情绪也是美国人刻意包装他的理由,算是第三个半原因吧,因为这符合战后美国的政治立场和全球利益。捋一下文中三个主要人物晋升四星上将的时间,便知道巴顿是有多么“生的伟大,死的憋屈”:艾森豪威尔1942年连续晋升中将和四星上将,1944年12月升五星上将,布莱德雷1945年3月晋四星上将(1950年获授五星上将)。

(20)、意大利的军服是绅士装,并且从全世界购入了3000万吨红茶。意大利某著名红酒的包装上有“喝醉了便不会畏惧战斗了”这样的宣传语。在被敌军缴获的物资中,红酒比弹药的数量还多。

4、隆美尔评价意大利

(1)、在没有办法的情况下,俘虏们为了寻找英军,只好把枪举在头上四处走动起来。还有,由于战俘太多,英军来不及造战俘营了,只要让军需官发给意大利战俘原材料,让他们自己搭个战俘营把自己关起来。

(2)、这种新型飞机是后二战时代“强击机”的雏型,它的机身上覆盖着装甲,装备两挺MG-17型92毫米机枪,可以挂载4枚50公斤的穿甲炸弹,最致命的是安装了一门30毫米加农炮(甚至还有75毫米口径型号的)。Hs-129对地攻击机亨克尔公司在整个二战期间总共生产了849架,第一批68架赶在“堡垒行动”之前交付给第八航空军,并且全部装备了这个第4大队。

(3)、简单点说,巴顿的这俩西点师弟之所以晋升迅速,艾森豪威尔靠的是马歇尔的欣赏,而布莱德雷凭借的是艾森豪威尔的提携,美帝的人情也很厉害。但是就军界资历而言,巴顿仍然是欧洲战场最深厚的一个,这是他名声在外的第一个原因,当然,在军队里不是资历老就一定职务和军衔高的,至于名声盖过布莱德雷等人,实在是美军将领在欧洲没几个能打的。

(4)、我想问问这帮工作人员,你们对父母有这么关心么?

(5)、6*某俘虏营的意大利越狱了,因为没有PASTA吃,他们跑到了另一个有PASTA的俘虏营,后来,之前的俘虏营向他们保证会提供PASTA,于是他们又回去了……

(6)、现在就是战时,战时最重要的就是生产能力(物资的生产,农产品的生产。)想想美国二战时期,一个动员令,全国工业开足马力,战舰下饺子一样的出海,那个时候的美国才是国力鼎盛的美国。现在的美国呢?恍若隔世啊!

(7)、特别是北非,隆美尔的军队人数和坦克数都不如英军。即使如此,只要汽油补给能跟上,隆美尔就决不会输给蒙哥马利。最后他的部队没汽油了,还打屁仗。

(8)、黄金现在暴涨暴跌,我的看法不变,货币危机之时,黄金崛起之日。

(9)、1943年7月,墨索里尼的法西斯政府垮台,由巴多格利奥组成的新政府开始与美英秘密谈判投降事宜,同时,希特勒在墨索里尼垮台后的次日便迅速集结了8个师,由隆美尔元帅任司令,8月初,越过边境进入意大利北部(意大利,为毛盟军打到你家,迎战的是德意志啊……德意志,乃真厚道!)。9月13日,救出来遭囚禁的墨索里尼。意大利战场的战争打到1945年4月27日,游击队(竟然是游击队?!)抓住了墨索里尼和他的情妇,4月29日,德无条件投降书,并于5月2日生效。至此意大利战役全部结束。

(10)、曼弗雷德这样说道——“我的父亲是一个摄影狂,为了拍摄《步兵攻击》一书中的照片,曾经再回到意大利境内去拍照……由于意大利人不欢迎德国军官,所以我父亲化装成一个工程师,骑着摩托车,后面带着我的母亲。”这一幕看来还是很浪漫的。

(11)、5*枪枝设计师为了保持战场清洁,而发明了可以把弹壳塞回弹鼓的机枪……(意大利摇白旗:我爱环保!!)

(12)、《英雄血》德国,1977年。萨姆·佩金帕执导,詹姆斯·梅森及詹姆斯·柯本等主演。

(13)、美军登陆意大利,与意大利对峙的时候,美军感觉到意大利人毫无战争意志,因此刻意减弱了攻击力度。一次德军侦察机飞过战场侦查,意大利军指挥官心想面子太挂不住,而下令装作正在作战的样子攻击,美军也毫无干劲地反击。

(14)、  名言之所以是名言,就在于它标示了超越时空的规律。谁也不能与规律为敌,军事领域更加如此。

(15)、1*北非一场战役中,为数不多的英国军坦克向意大利的反坦克炮阵地冲锋,刚开始时,意大利还开炮还击,但过了两三分钟就突然停止,摇白旗投降……事后英国人问其原因,意大利人理直气壮的回答:弹药箱没有撬棍打开……

(16)、这并非杞人忧天,第二次世界大战初期,苏军未能有效阻止德军机械化部队的长驱直入,就是源于对装甲装备的理解有失误。当时苏军的一些高级指挥员满足于国内战争的经验,只重视步兵、骑兵、炮兵等传统兵种的作用,对新兴的装甲兵认识不足,过高估计了反坦克兵器的作用,把仅有的4个坦克军也解散了,从而导致了战争初期陷入了被动挨打的局面,教训不可谓不深刻。

(17)、可惜前线将领不长脸,艾森豪威尔不得不于8月1日命令巴顿新组第3集团军投入战斗,从德军防线的侧翼完成突破,从而一举改变战场形势。客观的说,在美军绝对的空中优势和后勤补给能力下,一干将领打得并不咋的,阿登战役更是灰头土脸,给巴斯托涅的101空降师解围的,还是人家巴顿,完全可以说,巴顿是这批人中唯一的亮点,也是美国新闻界值得吹嘘的代表人物,是以名声在外不足为奇。

(18)、双方大部分时间,都是互相试探,游走,变换阵型,再试探。不停的循环。直到找准机会向对方发动攻击。

(19)、  尽管布莱斯·戴尔的言语透露着一种极度的狂妄,但却冰冷地折射出一个事实:在战争与科技紧密耦合的今天,指挥官如果没有科技头脑,就没有现代战争的入场券。

(20)、那么,怎么救呢?要知道,那里几乎是悬崖绝壁,交通非常不便,要上山只有通过缆车。饭店周围有两百多名士兵把守,而且进入山区的所有路口,都被意大利士兵把守着。假如让陆军部队进行攻击,估计需要用到一个师的兵力,还不能保证意大利人是否会在作战中将墨索里尼杀掉。

5、隆美尔说意大利

(1)、欧盟政府首脑会议——“现在没什么新闻,除非我们向法国宣战。”

(2)、10*为了外贸的资金来源,意大利会将连自己空军都没有配备的先进装置卖给外国甚至敌国……

(3)、而可怜的巴顿比曾经的部下布莱德雷还晚了一个月,直到1945年4月才晋升四星上将,此时距离欧战结束只有一个多月时间了,当年12月便因车祸离世。事实上就算巴顿没有过早死去,将来也没有可能佩上五颗将星,他只是一员善战的骁将,却是一个不懂政治的武夫,难以成为陆军参谋长或者参联会主席这样的军政大员。

(4)、‘不管在进攻中还是在防御中,始终要派出警戒分队。

(5)、英美关系发展史中另一个关键性的里程碑是1895年的委内瑞拉危机。委内瑞拉危机的起因是1811年委内瑞拉从西班牙统治下独立出来时,其东部与荷属圭亚那的边界纠纷。英美关系发生戏剧性的转折。委内瑞拉危机本来很有可能激化英美矛盾,却转折成为两国关系改善的重要里程碑。

(6)、结果非常具有戏剧性和讽刺性,想投降不让它投降的意大利人,这次倒像只恶狼一样,硬是把英军部队打了个落花流水,溃不成军!

(7)、8*以伟大的科学家“伽利略”命名的潜水艇在与英国一艘武装渔船的对决中失败,并被对方捕获。开始时“伽利略”号对对方发起攻击,却被连照明瞄准器都没有配备的渔船(注意:是渔船!)连续命中,最终因舰长受伤而投降。

(8)、双方都把时间花在试探上,真的找准时机要出招时,一波一波上,一部分人打,一部分人在后面休息。击鼓而进,鸣金而退。大家轮流替换。

(9)、冲锋枪。抗日战争时期,中国军队使用最先进的冲锋枪应该是美制汤姆森冲锋枪,口径为62毫米,射速每分钟700发,比日军的“三八式”强8倍有余。

(10)、反对的人根据他战略的失误,将其称为战术上的巨人,战略上的矮子;鉴于隆美尔既曾经是希特勒麾下最得力的将领之又是纳粹政权的侵略工具,因此也被称为二战纵火犯。

(11)、人的水平要提高,首先是要有科学精神。就是实事求是,知其然,并且要知其所以然。

(12)、也正是从这个意义上看,《战争新高地》是一部富有前瞻、启人心智的作品。

(13)、如果一切正常,那么接下来就是两军正面对垒厮杀了。

(14)、参考文献:《第二次世界大战》、《隆美尔传》、《步兵攻击》

(15)、当然了,一个优秀的战术家,一定要经过长时间一线作战的不断总结,并且善于在战争中学习战争,再反过来指导战争实践,最后上升到研究战略大方向问题,例如彭德怀、粟裕、徐向前等经过了战火的不断磨炼后,都成为了一个非常优秀的战略家和战术家。总之,一切从实际出发,这是成为一个优秀战略家和战术家的必经之路,否则,脱离了战场的实践就是纸上谈兵了。

(16)、其实,整个二战中非洲好像真不是主要战场,但是意大利同学主动提出进攻北非(附加一句题外话,意大利童鞋曾在十九世纪攻打过北非,惨败。当时德国首相俾斯麦曾经嘲笑意大利人“带着满嘴蛀牙而又有一幅极好的胃口,来到非洲大陆”)。意大利投入了坦克和飞机部队,却从开战便一直惨败,面对追击而来的埃军,毒气发挥了救世主的作用。从此以后,毒气随着意大利军的脚步散布到了整个埃塞俄比亚。这可以算是意大利干的为数不多的成功的事情了。顺便一提,当时埃塞俄比亚的军队装备的只是小型枪械、旧式火枪,甚至还有只使用长枪的部队。

(17)、意大利和英国舰队在马踏板海峡战斗,意大利损失三只重巡洋舰,英国无损失。

(18)、  “制天权”理论创立者格雷厄姆曾说:“在整个人类历史上,凡是能够最有效地从人类活动的一个领域迈向另一个领域的国家,都取得了巨大的战略优势。”意大利军事天才杜黑更是说:“胜利总是向那些预见战争特性变化的人微笑,而不会向那些等待变化发生后才去适应的人微笑。在战争样式迅速变化的时代,谁敢于先走新路,谁就能获得用新战争手段克服旧战争手段所带来的无可估量的利益”。

(19)、意大利在顿河河畔遭到苏军攻击,立刻放弃了所有装备撤退。而在11月时遭受同样攻击且装备落后的罗马尼亚军队则坚持战斗了数天。

(20)、曼施坦因:一个人一辈子杀一人是犯罪,一天之内杀十万人就是英雄。

(1)、除了不能有宁可自己饿肚子,也要别人吃饱这种打肿脸充胖子的心态以外,更是不要有无微不至的这种保姆心态。

(2)、谁能想到,小小的口罩的产能,决定了国家的命运?

(3)、就年龄来看,1939年二战爆发时巴顿将军44岁,曼施坦因42岁,古德里安41岁,都属于年富力强的时间段。但是曼施坦因在战场上整整厮杀了五年,直到1944年去职。而古德里安只打了三年,被重新起用后再没上过战场,巴顿将军1942年底才到达北非真刀真枪参战,战争参与时间大约二年半,因此战场经验也是曼施坦因最是丰富。

(4)、第二个计划叫“黑色行动”。也就是命令驻意德军全面占领意大利。

(5)、并且,10月时罗马尼亚军曾提出过趁苏军攻势停顿时主动出击的提案,但因为补给上的问题最终没有实行。而意大利军从来没有提出过如此具有建设性的提议。

(6)、鲍威尔在这里的发问,是在问美军,更是在问他自己。如何合理调配参战部队的武器装备,考验着这场战争的指挥员。几十万部队、几千架飞机、几百艘战舰、几千辆坦克能在短时间内迅速集结部署到海湾地区,并形成作战能力,这是一个极大的挑战。在38天的空袭中,共出动了22种、44型、各种各样的飞机3000余架,平均日出动2000架次以上,在国家多、机种多、全天候、多批次出动的情况下,始终没有发生碰撞、起飞和着陆事故。所有这一切从一个侧面映射出美军前线指挥员过硬的科技运用力。

(7)、5*德国人对理想战争的定义是:用德国的武器,苏联出冬季装备,英国出夏季装备,美国负责伙食,法国提供娱乐,由芬兰人掩护侧翼,而当面的敌人的是意大利人。

(8)、发轫于上世纪七十年代的世界新军事革命,进入新世纪以来加速推进。以信息化为核心,以军事战略、军事技术、作战思想、作战力量、组织体制和军事管理创新为基本内容、以重塑军事体系为主要目标,推动着新军事革命在更广范围、更深程度迅猛发展。科技革命催生军事革命。信息技术、智能技术、新能源技术、新材料技术、生物技术等战略高新科技日新月异,使武器装备的精确化、智能化、隐身化、无人化程度不断提高,颠覆了过去几个世纪以来传统大规模军队集群交战的作战方式。以新一代太空、网络、智能、深海、生物为代表的高新技术群,使战场空间向新型领域拓展,战争形态由物质能量主导型向信息主导型、智能主导型转变。尤其是生物科技与信息、纳米、认知等科学技术的交叉融合,将突破人类传统的生命禁区,重塑未来战争形态,开启“无限风光在险峰”的新境界。新型领域这些前所未有的革命性变化,对我们的战略指导提出了全新的要求。

(9)、其三就是国家实力了。虽然意大利在古罗马时期也曾经是欧洲的霸主,但是时过境迁,尤其是到了工业革命以后,意大利就远远地被甩在了各工业大国之后了。没有了综合国力做后盾,意大利军队不管是从装备上还是战术素养上,都显得有些不堪一击。

(10)、欧盟峰会——“佩尔松被那些英国劣质葡萄酒弄惨了”

(11)、首先是墨索里尼却没有对政府和军队形成强有力的控制,到了二战后期,意大利军队甚至发生过倒戈,政府中的反对派也把墨索里尼赶下了台。

(12)、北非战役,第一仗就是著名的罗盘行动(operation compass),意大利军在兵力装备数量绝对优势的情况下被英军轻易全灭,这才有了隆美尔的救场。

(13)、并且,10月时罗马尼亚军曾提出过趁苏军攻势停顿时主动出击的提案,但因为补给上的问题最终没有实行。而意大利军从来没有提出过如此具有建设性的提议。

(14)、其实,我们在圆圈圈的地球上,快乐才是永恒,和平才是主题……

(15)、西方谚语:“我们这边的意大利人”——二战名言。二战时意大利是轴心国之但总是打败仗,拖后腿,在北非战场上,意大利的部队成事不足,败事有余。后来美军刚刚参与北非的战净,也是打了不少败仗,当时英国人就戏称美军为:“我们这边的意大利人”。后来这句谚语就在西方流传开来。

(16)、大英帝国时期,英国霸权的核心是大西洋和印度洋,英国也希望看到一个友好的美国将发展方向指向太平洋。此外,英国的殖民体系得以维持的重要原因之一即是保持欧洲大陆的实力均衡,英国也不希望看到欧陆强国染指西半球。因此,英国和美国的全球战略是互补的,这是英美特殊关系形成的最重要基础。

(17)、5*1940年6月,在希特勒攻打法国的时候,意大利趁法国被德军蹂躏到几乎投降的境地时跟着凑热闹,结果被法国占领了许多领土。

(18)、产业空心化,医疗防护资源短缺,医生倒下导致医疗能力穿仓。大批病人无人救治。

(19)、在鲁南会战计划之莱芜战役中,蒋介石在美国军事顾问的协助制定了一个南北夹击作战计划,其战略目标就是企图迫使华野在临沂地区与之进行大决战。因此,蒋介石集中了十五个整编师、五十九个整编旅共三十一万大军,采取稳扎稳打、步步为营的南北夹击战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