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学经典名句读书有关的名句
1、国学经典名句读书有关的名句有哪些
(1)、君子博学而日参省乎己,则知明而行无过矣。——荀子
(2)、译:玉石不经过雕琢,不能成为有用的玉器;人不经过学习,就不懂得事理。
(3)、业精于勤,荒于嬉;行成于思,毁于随。——韩愈
(4)、睹一事于句中,反三隅于字外。――刘知几
(5)、译:自古以来,谁都难免会死的,那就把一片爱国的赤胆忠心留在史册上吧!
(6)、(解读)自己不喜欢的,就不要强加给别人。饥寒是自己不喜欢的,不要把它强加给别人;耻辱是自己不喜欢的`,也不要把它强加给别人。将心比心,推己及人,从自己的利与害想到对别人的利与害,多替别人着想,这是终生应该奉行的原则。欲:想,希望。勿(wù):不要。施:加,给。
(7)、译:以为自己的错误比别人的小,缺点比别人少而沾沾自喜。
(8)、循序而渐进,熟读而精思。(宋朱熹读书之要)
(9)、人生有新故,贵贱不相逾。(汉.辛延年.羽林郎)
(10)、译:评价一个人时,不能因为一点过失就抹杀他的功劳。
(11)、译:见到好的人,生怕来不及向他学习,见到好的事,生怕迟了就做不了。看到了恶人、坏事,就像是接触到热得发烫的水一样,要立刻离开,避得远远的。
(12)、译:人都有可能犯错误,犯了猎误,只要改正了仍是最好的人。
(13)、非学无以广才,非志无以成学。(三国诸葛亮诫子书)
(14)、译:对任何一件事,不要因为它是很小的、不显眼的坏事就去做;相反,对于一些微小的,却有益于别人的好事,不要因为它意义不大就不去做它。
(15)、译:在国家有危难的时候要敢于挺身而出,把死当作回家一样。
(16)、读书不知味,不如束高阁;蠢鱼尔何如,终日食糟粕。——袁牧
(17)、素食则气不浊;独宿则神不浊;默坐则心不浊;读书则口不浊。——曾国藩
(18)、译:风声、雨声、琅琅读书声,都进入我们的耳朵,所以,作为一个读书人,家事、国事,天下的事情,各种事情都应该关心,不能只是死读书。
(19)、秦时明月汉时关,万里长征人未还。(唐.王昌龄.出塞)
(20)、好学近乎知,力行近乎仁,知耻近乎勇。——《中庸》译:勤奋好学就接近智,做任何事情只要努力就接近仁,懂得了是非善恶就是勇的一种表现。
2、必读40条国学经典名句
(1)、(解读)高地变成山谷,深谷变成山陵。据科学推测,喜马拉雅山这个地方在七千万年以前还是一片汪洋大海,沧海变桑田,比喻世事多变。也比喻事物在一定的条件下总是向它相反的方面转化。
(2)、译:见到好的人,生怕来不及向他学习,见到好的事,生怕迟了就做不了。看到了恶人、坏事,就像是接触到热得发烫的水一样,要立刻离开,避得远远的。
(3)、译:聪明人舍弃短处,发挥长处,以此来取得成功。
(4)、译:君子心胸开朗,思想上坦率洁净,外貌动作也显得十分舒畅安定。小人心里欲念太多,心理负担很重,就常忧虑、担心,外貌、动作也显得忐忑不安,常是坐不定,站不稳的样子。
(5)、10谁知盘中餐,粒粒皆辛苦。(唐李绅悯农)
(6)、举一纲而万目张,解一卷而众篇明。——郑玄
(7)、志士不饮盗泉之水,廉者不受嗟来之食。(后汉书)
(8)、国学以传统图书类分:可分为:经、史、子、集四部。后又补充蒙学(启蒙学)。
(9)、译:两人心意相同,行动一致的力量犹如利刃可以截断金属;在语言上谈的来,说出话来像兰草那样芬芳、高雅,娓娓动听。
(10)、言之者无罪,闻之者足以戒。——《诗序》
(11)、译:学习知识不能从中明白一些道理,这和不学习没什么区别;学到了道理却不能运用,这仍等于没有学到道理。
(12)、译:一句良善有益的话,能让听者即使在三冬严寒中也倍感温暖;相反,尖酸刻薄的恶毒语言,伤害别人的感情和自尊心,即使在六月大暑天,也会让人觉得寒冷。
(13)、(解读)粮仓充实,百姓才懂得礼节制度;衣食丰足,百姓才知道荣誉耻辱。物质文明是精神文明的基础。治理国家的人,首先要考虑老百姓的生活。廪(lǐn):粮仓。实:充实。
(14)、译:君子致力于根本,确立了根本,"道"也就自然产生。
(15)、译:不要见到财利就做有损于大义的事,宁可牺牲自己的生命,也决不改变自己的志节。
(16)、译:在国家有危难的时候要敢于挺身而出,把死当作回家一样。
(17)、译文:(人生一世,无非是在追求名利),天下熙熙,都是为利而来;天下攘攘,都是为利而往。
(18)、同是天涯沦落人,相逢何必曾相识。(唐白居易琵琶行)
(19)、良药苦于口而利于病,忠言逆于耳而利于行。—《孔子家语》
(20)、吾不能变心以从俗兮,故将愁苦而终穷。(屈原.涉江)
3、关于读书的国学经典
(1)、临渊羡鱼,不如退而结网。(淮南子.说林训)
(2)、今夜偏知春气暖,虫声新透绿窗纱。(唐.刘方平.月夜)
(3)、译:知道自己的不足并努力学习就是聪明的人,不好问又骄傲自满的人是可耻的。
(4)、三军可夺帅也,匹夫不可夺志也。(论语.子罕)
(5)、千淘万漉虽辛苦,吹尽狂沙始到金。(唐刘禹锡浪淘沙)
(6)、译:事业或学业的成功在于奋发努力,勤勉进取。太贪玩,放松要求便会一事无成;做人行事,必须谨慎思考,考虑周详才会有所成就。任性、马虎、随便只会导致失败。
(7)、译:为人正直坦荡,抬头无愧于天,低头无愧于人,不做任何有愧于人的事。
(8)、孔子登东山而小鲁,登泰山而小天下。(孟子.尽心上)
(9)、老骥伏枥,志在千里;烈士暮年,壮心不已。——曹操
(10)、人谁无过,过而能改,善莫大焉。--《左传》
(11)、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论语》
(12)、博学之,审问之,慎思之,明辨之,笃行之。(中庸)
(13)、译:祖国的每一寸山河比一寸黄金还要宝贵,是绝不能让给外人的。
(14)、(解读)尺虽比寸长,但和更长的东西相比,就显得短,寸虽比尺短,但和更短的东西相比,就显得长;事物总有它的不足之处,智者也总有不明智的地方。人或事物各有长处和短处,不应求全责备,而应扬长避短。
(15)、译:不把半步、一步积累起来,就不能走到千里远的地方,不把细流汇聚起来,就不能形成江河大海。
(16)、译:年轻的时候不知道抓紧时间勤奋学习,到老了想读书却为时已晚。
(17)、1鉴前世之兴衰,考当今之得失。(宋司马光资治通鉴)
(18)、举荐贤能对外不(因私人恩怨)摒弃仇人,对内不(因避嫌)而摒弃亲人。
(19)、译:为人正直坦荡,抬头无愧于天,低头无愧于人,不做任何有愧于人的事。
(20)、译:人如果不学习,就像面对墙壁站着,什么东西也看不见。
4、关于读书的国学经典名言
(1)、自暴者不可有信也,自弃者不可有为也。——《孟子》译:自己损害自己的人,不能和他谈出有价值的言语;自己抛弃自己(对自己极不负责任)的人,不能和他做出有价值的事业。
(2)、博学之,审问之,慎思之,明辨之,笃行之。(中庸)
(3)、译:君子在社会上立足成名,尽管需要修养的品行有很多方面,但只有诚和孝才是最重要的。
(4)、译:忧虑国家大事忘记小家庭,为拯救国家危难而捐躯献身,这都是忠臣的志向。
(5)、译:有技巧的人劳累,聪明的人忧虑,没有本事的人没有追求。
(6)、少而不学,长无能也;老而不教,死无思也;有而不施,穷无与也。——《荀子》
(7)、学不可以已。青,取之于蓝,而青于蓝。——荀子
(8)、译:只学习却不思考就不会感到迷茫,只空想却不学习就会疲倦而没有收获。
(9)、译:自满于已获得的成绩,将会招来损失和灾害;谦逊并时时感到了自己的不足,就能因此而得益。
(10)、译:遇到应该做的好事,不能犹豫不决,即使老师在一旁,也应该抢着去做。后发展为成语“当仁不让”。
(11)、人不知而不愠,不亦君子乎?——《论语》译:如果我有了某些成就,别人并不理解,可我决不会感到气愤、委屈。这不也是一种君子风度的表现吗?
(12)、至乐莫如读书,至要莫如教子。——《增广贤文》
(13)、译:君子在社会上立足成名,尽管需要修养的品行有很多方面,但只有诚和孝才是最重要的。
(14)、易中天说:很多经典图书读起来有点难,《易中天中华经典故事》就是解决这个难题。
(15)、风声、雨声、读书声,声声入耳;家事、国事、天下事,事事关心。--明•顾宪成
(16)、译:好的药物味苦但对治病有利;忠言劝诫的话听起来不顺耳却对人的行为有利。
(17)、若要人不知,除非己莫为。(汉枚乘上书谏吴王)
(18)、译:想起父母,做子女的是多么为他们感到心痛啊!他们生我育我,花费了多少辛勤的劳动啊!
(19)、书卷多情似故人,晨昏忧乐每相亲。——于谦
(20)、译:自满于已获得的成绩,将会招来损失和灾害;谦逊并时时感到了自己的不足,就能因此而得益。
5、国学经典名句读书有关的名句大全
(1)、译:每做一件事情必须要经过反复的考虑后才去做。
(2)、译:每做一件事情必须要经过反复的考虑后才去做。
(3)、译:君子总是从善良的或有利于他人的愿望出发,全心全意促使别人实现良好的意愿和正当的要求,不会用冷酷的眼光看世界。或是唯恐天下不乱,不会在别人有失败、错误或痛苦时推波助澜。小人却反,总是“成人之恶,不成人之美”。
(4)、译:学过的知识,在适当的时候去复习它,使自己对知识又有了新的认识,这不是令人感到快乐的事吗?
(5)、人固有一死,或重于泰山,或轻于鸿毛。--汉•司马迁《史记》
(6)、晴空一鹤排云上,便引诗情到碧霄。(唐刘禹锡秋词)
(7)、吾欲汝曹闻人过失,如闻父母之名,耳可得闻,口不可得言也。——马援《诫兄子严敦书》
(8)、富贵不能淫,贫贱不能移,威武不能屈。(孟子.滕文公)
(9)、非淡泊无以明志,非宁静无以致远。(三国.诸葛亮.诫子书)
(10)、精诚所至,金石为开。(后汉书.广陵思王荆传)
(11)、译:对国家有利的事情要勇敢地去做,就算有死亡的危险也不躲避。
(12)、译:学习知识时生怕追不上,追上了又害怕再失去。
(13)、海内存知己,天涯若比邻。(唐王勃送杜少府之任蜀川)
(14)、强中自有强中手,莫向人前满自夸。--《警世通言》
(15)、译:君子之间的交往,像水一样的平淡、纯净,这样的友谊才会持久;往小人之间的交像甜酒一样的又浓又稠,但不会长久。
(16)、译:一句良善有益的话,能让听者即使在三冬严寒中也倍感温暖;相反,尖酸刻薄的恶毒语言,伤害别人的感情和自尊心,即使在六月大暑天,也会让人觉得寒冷。
(17)、黑发不知勤学早,白首方悔读书迟。--《劝学》
(18)、纸上得来终觉浅,绝知此事要躬行。(宋陆游冬夜读书示子聿)
(19)、兴酣落笔摇五岳,诗成笑傲凌沧海。(唐李白江上吟)
(20)、独学而无友,则孤陋而寡闻。--《礼记·学记》
(1)、译:尽管你是一个强者,可是一定还有比你更强的人,所以不要在别人面前骄傲自满,自己夸耀自己。
(2)、译:如果想建立个人幸福的小家,必须先让国定安定,繁荣起来。
(3)、长风破浪会有时,直挂云帆济沧海。(唐李白行路难)
(4)、山不在高,有仙则名;水不在深,有龙则灵。(唐刘禹锡陋室铭)
(5)、合抱之木,生于毫末;九层之台,起于累土;千里之行,始于足下。(老子)
(6)、路漫漫其修远兮,吾将上下而求索。(屈原离骚)
(7)、译:知道自己的不足并努力学习就是聪明的人,不好问又骄傲自满的人是可耻的。
(8)、举杯邀明月,对影成三人。(唐.李白.月下独酌)
(9)、富贵不能淫,贫贱不能移,威武不能屈,此之谓大丈夫。
(10)、1衣带渐宽终不悔,为伊消得人憔悴。(宋柳永凤栖梧)
(11)、智者千虑,必有一失;愚者千虑,必有一得。(史记淮阴侯列传)
(12)、译:学了新的知识又常常温习已学过的知识,不断地学习,温习,学问和修养一定会很快得到提高,这样的人就可以成为老师了。
(13)、后台回复“看图写话”领取看图写话优秀范文126例
(14)、由俭入奢易,由奢入俭难。(宋司马光训俭示康)
(15)、译:讲事实,不凭空猜测;遇事不专断,不任性,可行则行;行事要灵活,不死板;凡事不以"我"为中心,不自以为是,与周围的人群策群力,共同完成任务。
(16)、老吾老,以及人之老;幼吾幼,以及人之幼。(孟子•梁惠王下)
(17)、译文:道义可以感动君子,利益可以打动小人。
(18)、在天愿作比翼鸟,在地愿为连理枝。(唐白居易长恨歌)
(19)、孩子读经典,能够修身养气,讲文明懂礼貌,形成高雅气质,树立好的道德品质。
(20)、玉不琢,不成器;人不学,不知道。——《礼记?学记》
(1)、译文:明智的人在危险还没形成时就能预见到,智慧的人在灾祸还未发生时就会有所觉察。
(2)、山不厌高,海不厌深;周公吐哺,天下归心。(三国曹操短歌行)
(3)、霁阙露穹崇,含生仰圣聪。英明高比日,声教下如风。静发宸居内,低来品物中。南薰歌自溥,北极响皆通。苹末看无状,人间觉有功。因今委泥者,睹此忘途穷。
(4)、1位卑未敢忘忧国,事定犹须待阖棺。(宋陆游病起书怀)
(5)、对孩子进行国学教育可培养其健全人格,我们应该让传统文化在孩子心中生根发芽。因为国学教育,就是让孩子在大脑发育最迅速的年龄阶段,通过接触代表人类最高智慧的中国传统文化,开发其高度智力,为孩子的成人、成才奠定坚实基础的一种教育方法。
(6)、国以民为本,民以食为天。(西晋陈寿三国志)
(7)、知不足者好学,耻下问者自满。--林逋《省心录》
(8)、风声、雨声、读书声,声声入耳;家事、国事、天下事,事事关心。
(9)、1两情若是久长时,又岂在朝朝暮暮。(宋秦观鹊桥仙)
(10)、三人行,必有我师焉,择其善者而从之,其不善者而改之。--《论语》
(11)、译文:成功与失败互为因果关系,世事不会永远太平安宁。
(12)、译:一句良善有益的话,能让听者即使在三冬严寒中也倍感温暖;相反,尖酸刻薄的恶毒语言,伤害别人的感情和自尊心,即使在六月大暑天,也会让人觉得寒冷。
(13)、译:用心思考,用眼仔细看,有口多读,三方面都做得到位才是真正的读书。
(14)、译:学问的渊博在于学习时不知道厌倦,而学习不知厌倦在于有坚定的目标。
(15)、译:如果我有了某些成就,别人并不理解,可我决不会感到气愤、委屈。这不也是一种君子风度的表现吗?
(16)、君子成人之美,不成人之恶。小人反是。--《论语》
(17)、宽而栗,柔而立,愿而恭,乱而敬,扰而毅,直而温,简而廉,刚而塞,强而义。
(18)、译:评价一个人时,不能因为一点过失就抹杀他的功劳。
(19)、忠言逆耳利于行,良药苦口利于病。(史记留侯世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