形容喜欢读书的名言(文案精选90句)

粉色心情网
评论 2023-10-18 10:32:22 浏览59

形容喜欢读书的成语

1、形容喜欢读书的成语有哪些

(1)、凿壁偷光、悬梁刺股、学而不厌、废寝忘食、博览群书、学富五车、勤学苦练、专心致志、牛角挂书、囊萤映雪、勤学好问、韦编三绝、学海无涯、学无止境、映雪读书、开卷有益、夜以继日、引锥刺股、十年寒窗、闻鸡起舞、好学不倦

(2)、形容一个人热爱读书应该用哪些成语大家知道吗?下面是我为大家收集的关于热爱读书的成语,欢迎大家阅读!

(3)、据鞍读书:在马背或驴背上读书。后多形容学习勤奋。

(4)、牛角书生比喻勤奋读书的人牛角挂书比喻读书勤奋。囊萤照书囊萤:把萤火虫放在袋子中。

(5)、文弱书生:文弱:文雅而体弱。举目文雅,身体柔弱的读书人。

(6)、据鞍读书:在马背或驴背上读书。后多形容学习勤奋。

(7)、舌战群儒:舌战:激烈辩论。儒:儒生,旧指读书人。原指与众多的儒生谋士争辩,驳倒对方的议论。后泛指与许多人激烈争辩并驳倒对方。

(8)、孔子取得非凡的成就,留名千古,恐怕与他孜孜以求、刻苦勤奋是分不开的吧。

(9)、燕颔儒生有封侯之相的读书人。亦用以称美志在建立军功的士人。

(10)、读书是人的一大乐趣,书是知识的源泉,里面有我的一方净土。有句话是这么说的:”书中自有黄金屋,书中自有颜如玉,”书是我的一大爱好,我爱读书,所以我快乐。

(11)、敢于为梦想奋斗的人,永远不会惧怕追梦道路上的艰难险阻和突然到来的危险以及黑暗。没有黑暗,怎么会有黎明?没有努力,又怎么会有成功?在未来,当我们梦想成真的时候,我们是否可以骄傲地说:“我,从未放弃梦想,从未放弃奋斗!”

(12)、书香门第旧时指上辈有读书人的家庭。书通二酉比喻读书甚多,学识丰富精湛。

(13)、因有所感而停止读书,发出感叹。形容读书时对其内容有所感触而置书兴叹。

(14)、(才贯二酉):二酉:指大酉山、小酉山。因以之形容读书甚多、学识渊博。

(15)、(道学先生):指思想、作风特别迂腐的读书人。(读不舍手):舍:舍得,愿意。

(16)、世界上三种东西最宝贵——知识、粮食和友谊。

(17)、(然荻读书):然:“燃”的本字,燃烧;荻:芦苇一类的植物。燃荻为灯,发奋读书。形容勤学苦读。

(18)、带经而锄.出自三国志常林传,说三国时期常林青年时在家务农锄地,但耽误不了他勤奋好学,时常带着经书锄地,虽为农家子弟,但勤而好学,饱读诗书,为后人敬仰!

(19)、示例:今晚,我们要感谢那些专业的情报人员和反恐人员,正是他们孜孜不倦地工作才成就了今天的成功。

(20)、文弱书生:文弱:文雅而体弱。举目文雅,身体柔弱的读书人。

2、形容喜欢读书的名言

(1)、一箪一瓢一箪食物,一瓢饮料。形容读书人安于贫穷的清高生活。

(2)、现也指事物发展的动力和源泉。映月读书利用月光来照明读书。

(3)、苏秦小时候很有志向,跟老师鬼谷子学习多年。学成后,苏秦的功名欲望非常强烈,于是,他到了秦国,用“连横”的计谋游说秦惠王文王,秦王没有采纳他的计谋。苏秦没有其他谋生本领,没有经济来源,吃饭穿衣都成了问题。只好破衣烂衫,像个乞丐一样返回故乡。亲人见他如此落魄,都对他十分冷淡。苏秦羞愧难当,下决心用功学习,昼夜苦读起来。读书时,他准备了一把锥子,一打瞌睡,就用锥子在大腿上刺一下。就这样坚持了一年,苏秦认为自己有把握了,于是,再次出山。秦国让他伤透了心,不想去了,他周游六国,说服以“合纵”抗秦,苏秦手握六国相印,缔约六国组织,联合抗秦。苏秦成为战国时著名的纵横家。

(4)、但是,根据世界阅读组织统计,古代文明一直延续至今的中国,却是世界上人均读书最少的国家。

(5)、后用“愚公移山”这个成语借指做事有毅力,有恒心,不畏艰难险阻。

(6)、有一次,他生病,没有被子,只好盖用乱麻和草编织的像蓑衣一类的东西。这是当时给牛御寒用的,人们称它为“牛衣”。

(7)、博览群书、学富五车、博闻强识、博学多才、满腹经纶、博古通今、汗牛充栋、才高八斗、读书破万卷,咬文嚼字、寒窗苦读、含英咀华、字斟句酌、逐字逐句、倒背如流、韦编三绝、举一反一目十行、蜻蜓点水、浅尝辄止、不求甚解、走马观花、观其大略、浮光掠影,废寝忘食、手不释卷、通宵达旦、夜以继日、凿壁偷光、风兴夜寐、圆木警枕、悬梁刺股、囊萤映雪、通宵达旦、孜孜不倦形容看书快的成语有哪些。一目十行、走马观花、囫囵吞枣、十行俱下、过目不忘、倒背如流、滚瓜烂熟、博览群书、蜻蜓点水

(8)、“书籍是人类进步的阶梯。”、“书犹药也,善读之可以医愚。”、“腹有诗书气自华。”古今中外,书籍真可谓浩如烟海。这些书籍记录着人类有史以来的经验积累、文化知识等。人类之所以能成为地球上的万物之灵长,与积累知识、学习知识、传播知识,肯定有重要的关系。

(9)、形容勤奋地工作或读书。(负薪挂角):负薪:背着柴草,汉代朱买臣背着柴草读书;挂角:把备读的书挂在牛角上,隋代李密骑在牛背上读书。

(10)、这个成语故事实际上是由“头悬梁”、“锥刺股”两个故事组成的。

(11)、“挂角”指的是隋朝的李密。李密小时候给人家放牛,没有时间读书,于是,他每天去放牛,都把要读的书装在书包里,挂在牛角上,趁牛吃草的时候,他就坐在草地上用心读书。就这样,李密长大后也是一名很有学问的人。

(12)、冬日才可爱?春日、夏日、秋日表示不服…其实,之所以“冬日可爱”那是有来历的,据《左传》记载:

(13)、西汉王莽末年,天下大乱,有个叫隗嚣的人,少年时因为生病而脚跛了,但他的野心并不小。他在天水起兵反莽想称帝,后来屯据陕甘一带,却被东汉光武帝刘秀率军歼灭。

(14)、(出处):《列子·开瑞篇》:“杞国有人忧天地崩坠,身亡所寄,废寢食者。”南朝·齐·王融《曲水诗》序:“犹且具明废寝,昃晷忘餐。”

(15)、(晋代的一个名叫车胤的孩子,他家中贫苦,没钱买灯油,又想晚上读书,于是在夏天的晚上,抓一把萤火虫装在白布袋子里面,靠着微弱的灯光读书;映雪是晋代的孙康,在冬天的夜里,利用雪映出的光亮看书。这两个人都是历史上有名的好学之人。)  

(16)、(读音)shēn lín qí jìng 意思是身体不在那个地方,却仿佛亲自到了那个地方。一般指听课时、看书时等。好像亲身经历过一样。

(17)、在旁观看的人听了,都哄笑起来。这件事传开后,有人编了几句讽刺性的谚语:"博士买驴,书卷三纸,未有驴字。"

(18)、(白面儒冠):犹白面书生。指只知读书,阅历少,见识浅的读书人。

(19)、语出《汉书·公孙弘、卜式、倪宽传》:“(倪宽)受业孔安国,尝为弟子都养(为弟子们做饭),时行凭作(有时还要下地干活),带经而锄,休息辄诵读,其精如此。”  

(20)、折节读书折节:改变过去的志趣和行为。改变旧习,发愤读书。

3、形容比较喜欢读书的一段话

(1)、(载酒问字):载:携带。带着酒去别人家问字。指人有学问,常有人登门求教。也比喻勤学好问。

(2)、晋代有一个人叫张翰,字季鹰。他曾多年在洛阳任齐王司马炯的属官,官职不高,难以施展抱负。又因官府诸事繁杂,颇多不顺心之处。加之他预见到司马炯将要垮台,恐累及自己,便想避祸退隐。

(3)、黄卷青灯:黄卷:古代书籍用黄低缮写,因指书籍;青灯:油灯发青色的灯光,指油灯。灯光映照着书籍。形容深夜苦读,或修行学佛的孤寂生活。

(4)、映雪读书:利用雪的反光读书。形容读书刻苦。

(5)、这个成语故事是由“囊萤”和“映雪”两个典故组成的。“囊萤”出自《晋书•车胤传》:“车胤恭勤不倦,博学多通,家贫不常得油,夏月则练囊盛数十萤火以照书,以夜继日焉。”。“映雪”则出自《孙氏世录》:“孙康家贫,常映雪读书。”

(6)、      战国时期的苏秦是一个有名的政治家,但是他在年轻的时候学问并不多,到了好多地方都没有人关注,即使有雄心壮志也得不到重用,于是他下定决心发愤图强努力读书。由于他经常读书读到深夜,疲倦到想要打盹的时候就用事先准备好的锥子往大腿上刺一下,这样突然的痛感使他猛然清醒起来,振作精神继续读书。

(7)、士农工商〖解释〗古代所谓四民,指读书的、种田的、做工的、经商的。十行俱下眼睛一瞥就能看下十行文字。

(8)、胜读十年书:胜:超过。超过苦读十年书的收获。形容思想上收益极大。

(9)、书,是那寒冷冬日里一缕>温暖的阳光;书,是那炎热夏日里一缕凉爽的清风;书,是那醇美的香茗,令人回味无穷;书,是那神圣的阶梯,引领人们攀登上至高无上的宝座„„我喜爱读书,我愿伴着我钟情的书成长。

(10)、为了自己的梦想,越王勾践不惜卧薪尝胆造就“三千越甲可吞吴”的佳话。为了自己的梦想,诗仙李白放弃官场斗争,用“长风破浪会有时,直挂云帆济沧海”来激励自己。为了自己的梦想,苏轼虽不在前线却唱出“会挽雕弓如满月,西北望,射天狼”的豪情壮志。

(11)、聚萤映雪:聚萤:晋代人车胤收集萤火虫读书;映雪:晋代人孙康映雪读书。形容刻苦攻读,勤学上进。

(12)、释:放下;卷:指书籍。书本不离手。形容勤奋好学。

(13)、梦寐以求、梦想颠倒、魂牵梦萦、魂驰梦想、大梦初醒、如梦方醒、好梦难圆、好梦不长、虚无缥缈、梦想成真、黄粱美梦、梦寐以求、白日做梦、痴人说梦、人生如梦、实现梦想、追求梦想、放弃梦想、

(14)、(映月读书):利用月光来照明读书。形容家境清贫,勤学苦读。

(15)、回复「揭秘」,看欲罢不能,闻所未闻的野史奇谈

(16)、(举例造句): 仲老,真佩服,满腹经纶!这果然是奥妙! ★茅盾《子夜》二�

(17)、聚萤映雪:聚萤:晋代人车胤收集萤火虫读书;映雪:晋代人孙康映雪读书。形容刻苦攻读,勤学上进。

(18)、老虎借猪,相公借书:相公:旧指读书人。比喻东西正合自己的心愿,到手后就据为己有。也比喻各有各的爱好。

(19)、(反义词):囫囵吞枣、不求甚解、浅尝辄止

(20)、由于这个槽吐得比较含蓄,后来杜预注解《左传》时在此处补充道:“冬日可爱,夏日可畏”,让赵盾受到了二次伤害。

4、形容喜欢读书的成语四个字

(1)、(解释)融会:融合领会;贯通:贯穿前后。把各方面的知识和道理融化汇合,得到全面透彻的理解。

(2)、不受拘束的读书人。(布衣韦带):原是古代贫民的服装,后指没有做官的读书人。

(3)、(匡衡凿壁):《西京杂记》卷二:“匡衡,字稚圭。勤学而无烛,邻舍有烛而不逮,衡乃穿壁引其光,以书映光而读之。”后以“匡衡凿壁”为刻苦读书的典实。

(4)、后来人们便用“博士买驴”来形容写文章或讲话不得要领,虽然写了一大篇,说了一大堆,却都离题很远,这就叫"博士买驴",或叫"三纸无驴",也就是所谓"下笔千言,离题万里"。

(5)、读书让我快乐。快乐在回答出很难问题的课堂上;快乐在答得十分流畅的卷纸上;快乐在和同学高谈阔论上……是书,给了我这些。

(6)、书不释手:手里的书舍不得放下。形容勤学或看书入迷。

(7)、折节读书:折节:改变过去的志趣和行为。改变旧习,发愤读书。

(8)、回味无穷:(huíwèiwúqióng)回味:指吃过东西以后的余味。比喻回想某一事物,越想越觉得有意思。

(9)、出自汉刘歆《西京杂记》卷二:“匡衡字稚圭,勤学而无烛,邻舍有烛而不逮,衡乃穿壁引其光,以书映光而读之。”

(10)、废:停止。顾不得睡觉,忘记了吃饭。形容专心努力。

(11)、春诵夏弦:指应按季节采取不同的学习方式。后泛指读书学习。

(12)、用傲慢的态度对待有德有才的人。(八百孤寒):八百:形容很多;孤寒:指贫寒的读书人。

(13)、(解释):反:类推。比喻从一件事情类推而知道其他许多事情。

(14)、“卧薪尝胆”这个成语用来形容人刻苦自励,立志雪耻图强。

(15)、比喻在生活十分艰苦的条件下坚持读书的典故。事出《南齐书·孝义传·江泌》:“(江)泌少贫,昼日斫屧(做鞋子),夜读书,随月光握卷升屋(登上屋顶)。”此典流传甚广,主要有“映月”、“趁月亮”、“月下读”、“对月影”等形式。

(16)、车胤,晋朝人,从小好学,但因家贫,没有钱买灯油供他晚上读书,他只能利用白天这个时间读书。

(17)、五行并下:五行文字一并看。形容读书速度快。

(18)、(读书破万卷):破:突破;卷:书籍册数。形容读书很多,学识渊博。

(19)、白话释义:无论冬天还是夏天。指一年四季从不间断。可以形容学习刻苦

(20)、牛衣对泣的成语典出《汉书·王章传》,说的是西汉时的王章家里非常贫穷,年轻时在京城长安求学,与妻子住在一起,过着艰难困苦的生活。

5、形容喜欢读书的成语句子

(1)、问臧奚事?则挟策读书;问榖奚事?则博塞以游。”陆德明释文:“策,字又作策,初革反。

(2)、此典一般以“负薪”或“负樵”的形式出现。有时,此典也用来形容未遇时的贫居生活。

(3)、孙康映雪比喻读书非常刻苦。宿学旧儒〖解释〗指老成博学的读书人。

(4)、磨穿铁砚:把铁铸的砚台都磨穿了。比喻读书用功,有恒心。

(5)、(拼音):shǒubùshìjuàn 书本不离手。形容勤奋好学。意思是书本不离手,形容勤奋好学

(6)、说当时卫国有一道法律:谁偷坐了国王的马车,就要被砍去双脚。那时,弥子瑕还很受卫灵公宠爱。

(7)、    闻鸡起舞,原意为听到鸡啼就起来舞剑,后来比喻有志报国的人即时奋起。《晋书·祖逖传》记述:传说东晋时期将领祖逖他年轻时就很有抱负,每次和好友刘琨谈论时局,总是慷慨激昂,满怀义愤,为了报效国家,他们在半夜一听到鸡鸣,就披衣起床,拔剑练武,刻苦锻炼。

(8)、(图)孔子(公元前551年9月28日―公元前479年4月11日),子姓,孔氏,名丘,字仲尼,鲁国陬邑人(今山东曲阜),祖籍宋国栗邑(今河南夏邑),中国著名的大思想家、大教育家。孔子开创了私人讲学的风气,是儒家学派的创始人。

(9)、(翻译):发愤忘食,快乐得把一切忧虑都忘了,连自己快要老了都不知道,如此而已。

(10)、(出自):《晋书·祖逖传》:“中夜闻荒鸡鸣,蹴琨觉,曰:‘此非恶声也。’因起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