读书聪明的成语
1、聪明泉写一个读书的成语
(1)、一天一个成语17——运筹帷幄(西汉)刘邦的”攻心计“
(2)、闭门读书:关起门来在家里读书。形容专心埋头苦读。
(3)、细读离骚还痛饮,饱看修竹何妨肉。——辛弃疾
(4)、一天一个成语22——一败涂地(秦)刘邦起家于沛县,也是为什么各种史书中常称他为“沛公”
(5)、解释:意思是说君子犹如豹子一样勇猛有力,帮助变革,小人在这时候也会纷纷改变从前的倾向,顺应潮流。
(6)、繁花似锦、绿草如茵、郁郁葱葱、古树参天、万木争荣、百花齐放、花团锦簇、万紫千红、桃红柳绿、绿树成荫
(7)、穿壁引光:穿:凿通;引:引进。凿通墙壁,引进烛光。形容家贫读书刻苦。
(8)、怕被骗?防范金融诈骗小视频了解一下......
(9)、依葫芦画瓢、换汤不换药、久旱逢甘露、空口说白话、
(10)、无用武之地、物以稀为贵、先下手为强、小巫见大巫、
(11)、读书光有浓厚的学习兴趣还不够,要怎么把书本内容记起来,是许多人头痛的问题。古人说:“读书百遍,其义自见。”《康熙起居注》记载,康熙皇帝很早就把孩子叫起来读书:“卯时(上午五至七时),皇子进入学堂,师傅行过礼后,皇子开始背诵儒家经典《礼记》。遵照皇父(康熙)‘书必背足一百二十遍’的规定,每背一遍,画一记号,背足遍数,师傅检查一字不错之后,另画一段背诵。”可以想见,古人并非多么天资聪颖,为了能让珍贵的知识印在脑海里,可是下足了苦功,即使贵为皇子也不例外。当然,不是所有的书都值得背诵,所以慎选有价值的书是很必要的,因此才有所谓的“经”书。经书就是“经常要看的书”,既然经常要看,那么不如就背下来吧,尤其是在过去书籍缺乏的年代。好书值得一读再读,读到后来自然熟能生巧,随着年纪和生活经验的增长,对书本内涵也会有新的体会与认识。
(12)、无懈可击、锐不可当、雷厉风行、震耳欲聋、惊心动魄、铺天盖地、势如破竹、气贯长虹、万马奔腾、如履平地
(13)、西汉刘向《战国策·秦策一》:“(苏秦)读书欲睡,引锥自刺其股。”北宋李昉等《太平御览》卷三六三引《汉书》:“孙敬字文宝,好学,晨夕不休及至眠睡疲寝,以绳系头,悬屋梁。”
(14)、枕上从妨一夜睡,灯前读尽十年诗。——白居易
(15)、同门共业:同门:在同一个老师门下;业:读书。同在一个老师的门下读书。即同学。
(16)、出自:《周易·系辞上》:“子曰:‘书不尽言,言不尽意。’”
(17)、十年窗下:科举时代,读书人要取得功名,终年埋头在书本里。形容十年时间闭门苦读。
(18)、http://tylib.org/web/complete
(19)、一天一个成语28——狼狈不堪(晋)平时只喜欢用狼狈,把成语的不堪二字都几乎省略,狼狈不堪的境地程度更深些
(20)、1然荻读书:然:“燃”的本字,燃烧;荻:芦苇一类的植物。燃荻为灯,发奋读书。形容勤学苦读。
2、形容读书聪明过人的成语
(1)、废寝忘食:废:停止。顾不上睡觉;忘掉了吃饭。形容学习或工作积极努力,用心专一。出处——南北朝·颜之推《颜氏家训》:“元帝在江、荆间、复所爱习;召置学生;亲为教授;废寝忘食;以夜继朝。”;
(2)、一介书生:一介:一个。旧时读书人的自称或对普通读书人的雅称。
(3)、平易近人、宽宏大量、冰清玉洁、持之以恒、锲而不舍、废寝忘食、大义凛然、临危不惧、光明磊落、不屈不挠、鞠躬尽瘁、舍己为人、大公无私
(4)、杵:短棒。“只要功夫深,铁杵磨成针”。比喻只要有决心,肯下功夫,多难的事都能做成功。
(5)、西汉刘向《战国策·秦策一》:“(苏秦)读书欲睡,引锥自刺其股。”北宋李昉等《太平御览》卷三六三引《汉书》:“孙敬字文宝,好学,晨夕不休及至眠睡疲寝,以绳系头,悬屋梁。”
(6)、解释:意思是君子应该特别注意自己的一言一行,说话要有根据和内容,行动要有准则和规矩,不能朝三暮四和半途而废。
(7)、原本是借助不孝子违背亲情,脱离家庭,最后落得不好的下场这个比喻,来教育我们做人和做事物都要依附于环境,自然万物要和谐生存。
(8)、一天一个成语26——倾国倾城(西汉)美人只能用这个词来形容才可描述其美貌
(9)、赔了夫人又折兵、人逢喜事精神爽、无颜见江东父老、
(10)、http://www.sjzlib.cn/sjzlib/web/index.do
(11)、东晋葛洪《西京杂记》卷二:“匡衡,字稚圭,勤学而无烛。邻舍有烛而不逮,衡乃穿壁引其光,以书映光而读之。”
(12)、出自:《周易·系辞上》:“圣人设卦观象,系辞焉而明吉凶,刚柔相推而生变化。”
(13)、历朝历代评价甚高,李商隐《会昌一品集》作序时,誉之为“万古良相”。近代梁启超将他与管仲、商鞅、诸葛亮、王安石、张居正并列,成为封建时代六大政治家之一。
(14)、(全拼): mǎn fù jīng lún
(15)、1布衣韦带:原是古代贫民的服装,后指没有做官的读书人。
(16)、《诗经·卫风·氓》:“夙兴夜寐,靡有朝矣。”
(17)、解释:两人心意相同,行动一致的力量犹如利刃可以截断金属;在语言上谈得来,说出话来像兰草那样芬芳、高雅,娓娓动听,没有污秽的语言。
(18)、https://www.library.gov.mo/zh-hant/
(19)、非淡泊无以明志,非宁静无以致远。——诸葛亮
(20)、出自:《周易·泰》:“无平不陂,无往不复;艰贞无咎,勿恤其孚,于食有福。”
3、形容读书聪明
(1)、繁花似锦、绿草如茵、郁郁葱葱、古树参天、万木争荣、百花齐放、花团锦簇、万紫千红、桃红柳绿、绿树成荫
(2)、成语释义:钝:迟钝,笨拙;累:积聚。愚笨的人只要刻苦学习,也能取得成就。
(3)、成语释义:耳食:耳朵吃饭。指没有确凿的根据,未经思考分析的传闻。
(4)、解释:意思是品德高尚的人应该整日自强不息,即使在夜晚也要小心谨慎,就好像如临危境,毫不懈怠,这样就没有灾难了。
(5)、数间茅屋闲临水,一盏秋灯夜读书。——刘禹锡
(6)、枕籍经史:枕着经典,垫着史书。形容专心一意读书。
(7)、1箪食瓢饮:一箪食物,一瓢饮料。形容读书人安于贫穷的清高生活。
(8)、招贤纳士:招:招收;贤:有德有才的人;纳:接受;士:指读书人。招收贤士,接纳书生。指网罗人才。
(9)、羊毛出在羊身上、不到黄河心不死、不识庐山真面目、
(10)、恩重如山、深情厚谊、手足情深、形影不离、血浓于水、志同道合、风雨同舟、赤诚相待、肝胆相照、生死相依
(11)、书是记录人间文明成就工具,斯乃收集感情知识经验载体。车同轨、书同文,秦之有功;坑群儒、焚经典,嬴政罪殃。缮写为书工,抄写为书手。朱笔写石为书丹,批阅公文为书可。书信为书札,目录为书目。记事史官为书史,读书为业称书生。布帛包裹书卷为书衣,空中书划字形为书空。书床为书架,书客为书友。
(12)、出自:《周易·涣》:“涣其群,元吉;涣有丘,匪夷所思。”
(13)、磨穿铁砚:把铁铸的砚台都磨穿了。比喻读书用功,有恒心。
(14)、https://www.hkpl.gov.hk
(15)、(出处): 《易·屯》:“云雷屯,君子以经纶。”
(16)、后来指只要两个人一条心,就能发挥很大的力量,泛指团结合作。
(17)、1废书而叹:废:放下。因有所感而停止读书,发出感叹。形容读书时对其内容有所感触而置书兴叹。
(18)、精益求精:好了还求更好。精:完美;好。益:更加。
(19)、快刀斩乱麻、老牛拉破车、鲤鱼跳龙门、鸟枪换大炮
(20)、出自:《周易·杂》:“革,去故也,鼎,取新也。”
4、形容读书使人聪明的名言
(1)、后来指人们在掌握了某一事物的知识或规律之后,要学会进而推知同类事物的知识或规律,举一反三。
(2)、囊萤:唐代房玄龄等《晋书·车胤传》记载,晋代车胤年少时家贫,苦学不倦,夏天以练囊装萤火虫数用来照明,夜以继日地读书。映雪:《孙氏世录》记载,晋代孙康,聪明而好学,家贫无油,冬天常映雪读书。
(3)、初生牛犊不怕虎、此地无银三百两、打开天窗说亮话、
(4)、冬:冰天雪地、天寒地冻、滴水成冰、寒风呼啸
(5)、(全拼): ( cái gāo bā dǒu )
(6)、解释:意思是要拔除茅草,不能只拔除一根,必须将根部牵连在一起的同类全部拔起。以此象征同志间的团结,向外求发展,才能无往不利。
(7)、暮史朝经:史:指历史书籍;经:指旧时奉为经典的书籍。一天到晚诵读经史。形容勤奋读书。
(8)、兔园册子:本是唐五代时私塾教授学童的课本。因其内容肤浅,故常受一般士大夫的轻视。后指读书不多的人奉为秘本的浅陋书籍。
(9)、书是船只——凯勒说:“一本新书像一艘船,带领我们从狭隘的地方,驶向生活的无限广阔的海洋。”
(10)、解释:意思是说一个人要想完成一项事业,非要自己先有足以完成事业的本事不可。如果有了智慧、有了知识学问、有了高尚的品德、有了高超的能力,同时又预备了各种所需的器具,这就是所谓的“藏器于身”。
(11)、解释:意思是当你踩上薄霜时,就说明即将要感受到坚固而厚实的冰。
(12)、孔子在鲁国担任司寇一职,但是看不惯鲁定公整天不理国家政事,于是就辞官离开鲁国,带着一批学生周游列国,他先后到过卫国、曹国、宋国、郑国、陈国、蔡国、楚国。在列国奔波了七八年,并一路向列国推说仁的政治主张。可是,那个时候,大国都忙于争霸的战争,小国都面临着被并吞的危险,整个社会正在发生变革。这些国家的国君没有一个采纳孔子宣传的政治主张。
(13)、春寒料峭、春意盎然、春暖花开、满园春色、春华秋实、春风化雨、骄阳似火、暑气蒸人、烈日炎炎、秋风送爽、秋高气爽、冰天雪地、寒冬腊月
(14)、出自:《周易·离》:“突如其来如,焚如,死如,弃如。”
(15)、解释:意思是对小猪和鱼这样微贱的东西也要讲信用。
(16)、原本是教育后人面对困难,要同舟共济,齐心协力,上下齐心才可以。
(17)、十行俱下:眼睛一瞥就能看下十行文字。形容读书极快。
(18)、后来比喻从事物的小征兆,可以看出其发展的严重后果。
(19)、聚萤积雪:聚萤:晋代人车胤收集萤火虫读书;积雪:晋代人孙康映雪读书。形容刻苦攻读,勤学上进。
(20)、出自:《周易·系辞上》:“二人同心,其利断金;同心之言,其臭如兰。”
5、读书聪明伶俐句子
(1)、一天一个成语28——狼狈不堪(晋)平时只喜欢用狼狈,把成语的不堪二字都几乎省略,狼狈不堪的境地程度更深些
(2)、无懈可击、锐不可当、雷厉风行、震耳欲聋、惊心动魄、铺天盖地、势如破竹、气贯长虹、万马奔腾、如履平地
(3)、出自:《周易·剥》:“硕果不食,君子得舆,小人剥庐。”
(4)、美不胜收、蔚为壮观、富丽堂皇、金碧辉煌、玉宇琼楼、美妙绝伦、巧夺天工、锦上添花、粉妆玉砌、别有洞天
(5)、走马观花、欢呼雀跃、扶老携幼、手舞足蹈、促膝谈心、前俯后仰、奔走相告、跋山涉水、前赴后继、张牙舞爪、指手划脚、手忙脚乱、手舞足蹈、七手八脚、摇头晃脑
(6)、后来指对同一个问题,不同的人从不同的立场或角度有不同的看法。
(7)、《诗经·卫风·氓》:“夙兴夜寐,靡有朝矣。”
(8)、1兔园册:本是唐五代时私塾教授学童的课本。因其内容肤浅,故常受一般士大夫的轻视。后指读书不多的人奉为秘本的浅陋书籍。
(9)、枕经籍书:枕着经,垫着书。形容酷嗜读书,以书为伴。
(10)、出自:《周易·蹇》:“王臣蹇(jiǎn)蹇,匪躬之故。”
(11)、七行俱下:读书,同时读七行。比喻非常聪明。
(12)、解释:意思是指有修为出息的人,要抑制狂怒暴躁的脾性,杜绝世俗过多的欲望。
(13)、七行俱下:读书,同时读七行。比喻非常聪明。
(14)、书是奇迹——高尔基说:“书,要算要类在走向未来幸福富强的道路上所创造的一切奇迹中最复杂最伟大的奇迹。”
(15)、寻章摘句:寻:找;章:篇章;摘:摘录。旧时读书人从书本中搜寻摘抄片断语句,在写作时套用。指写作时堆砌现成词句,缺乏创造性。
(16)、唐代房玄龄等《晋书·祖逖传》:“中夜闻荒鸡鸣,蹴琨觉曰:‘此非恶声也。’因起舞。”
(17)、百闻不如一见、不费吹灰之力、不分青红皂白、拆东墙补西壁、放长线钓大鱼、风马牛不相及、恭敬不如从命、挂羊头买狗肉、过五关斩六将、家丑不可外扬、九牛二虎之力、明人不做暗事、牛头不对马嘴、英雄所见略同、有眼不识泰山、冤有头债有主、真金不怕火炼
(18)、因怕困倦影响学习,而把头发束起来吊在屋梁上,用锥子刺大腿。形容学习十分刻苦。
(19)、后来就指一个人的处境即使再糟糕,但是通过持之以恒的努力和付出,可以成就一个强大的自己。
(20)、充栋盈车:堆满屋子,装满车。形容书籍很多。
(1)、爱情不用眼睛辨别,而是用心灵来判断/爱用的不是眼睛,而是心。——《仲夏夜之梦》
(2)、宋·黄庭坚《跛奚移文》:“持勤补拙,与巧者俦。”
(3)、目不识书:谓读书很少或没读过书;不甚识字或不识字。
(4)、解释:意思是涉太深的水,以至于水淹没头顶,有凶险。
(5)、无限!再也没有其他问题如此深刻地打动过人类的心灵。
(6)、出自:《周易·系辞下》:“君子见机而作,不俟(sì)终日。”
(7)、出自:《周易·小畜》:“小畜:亨。密云不雨,自我西郊。”
(8)、摘句寻章:摘取、搜寻文章的片断词句。指读书局限于文字的推求。
(9)、然荻读书:然:“燃”的本字,燃烧;荻:芦苇一类的植物。燃荻为灯,发奋读书。形容勤学苦读。
(10)、解释:意思是说云和雷组成了屯卦,君子从中体会到治理天下的道理。
(11)、东晋葛洪《西京杂记》卷二:“匡衡,字稚圭,勤学而无烛。邻舍有烛而不逮,衡乃穿壁引其光,以书映光而读之。”
(12)、书是遗言、忠告和命令——赫尔岑说:“书,这是一代人对另一代人的遗言,这是将死的老人对刚刚开始生活的青年人的忠告,这是准备去休息的哨兵向前来代替他的岗位的哨兵的命令。”
(13)、理想的书籍,是智慧的钥匙。——列•托尔斯泰
(14)、解释:意思是规定了中午为集市时间,互相交换贸易,然后回去,各人都获得了所需要的物品。
(15)、秋:金秋时节、景色宜人、天高云淡、大雁南飞、秋高气爽、五谷丰登
(16)、一天一个成语帅-聪明-又愿居于人下-做一辈子忠臣,难得
(17)、诗礼人家:世代读书以传统封建礼教为行为准则的人家。
(18)、后来指顺应天意的安排,安于自己的处境;也指以乐观的状态面对困境,以睿智的胸怀通达人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