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读书的打油诗
1、关于读书的打油诗大全
(1)、祖籍厦门,1956年6月22日生于北京。他中学毕业以后进入北京第三光学仪器厂当工人.1982年毕业于暨南大学中文系。
(2)、译文:努力学习就像一个辛勤工作的农民。只有你自己才能知道自己是勤奋还是懒惰。即使是那种书,只要努力终有读懂的一天。
(3)、人们也许或多或少地都在向往着远方吧,一个美丽的、全新的、未知的世界.思慕远方与现实无关,爱做梦的人儿们的心总是飞得高高的,飘啊飘啊飘向远方.小孩子们向往远方.在若干年后的远方,他们会以一个大人的身份来重新审视这个世界.远方满足了他们童真的想象,承载着他们梦的翅膀.少男少女们向往远方.羽翼未丰的他们有着一颗蠢蠢欲动的心.想要去到更远的地方,也想要做更多的事,当他们的身体还端端正正地坐在教室里听着老师的淳淳教诲,而他们的心,却早已冲上蓝天,飞向远方,久久地盘旋在梦想的碧空不肯离去.中年人或许是唯一不会向往远方的人了吧.走上社会,各种各样繁琐的事务纠缠着他们的心.心儿飞了,累了,像倦鸟一般地停驻下来,合上它的双翅,闭上它的双眼.梦中的大男孩大女孩们,是否依然在梦着远方呢?老年人在想起远方时是带着惆怅的.一生之中他已做了多少个梦,梦中的远方他是否曾经到达?又留下了多少的遗憾?纷纷扰扰已无从分辨,昔日的远方想来或是欣慰或是遗憾,而明日的远方,又仅仅剩下一片虚幻的光影.每当这时,老人们所能做的,除了慨叹又都剩下了什么?其实仔细想想,远方的存在其实是一个悖论.人人都在向往着远方,而其中的一部分人又正在为着抵达远方而不断努力.不论是孩童、少年,还是中年人、老年人也好,当思慕已久的远方终于在你洒下的汗水和泪水面前揭开神秘的面纱,在那一瞬间,你终于到达了远方,而远方也就随之不称其为远方了——它变成了你脚下的一片土地.而当你举目远望,在新的梦想开始的地方,依然有着新的远方.苦苦追求了多时的梦想,竟在实现的那一瞬间失去了它全部的意义,这真令人感到失落和惆怅.或许,远方终究只是一个梦吧.所谓梦想就是不可能实现的东西,然而,人人却又都在渴望着它.又正是这样一种东西,在不断地引领着人们、催促着人们一直向前、向前.路没有尽头,远方永远不可能被踩在脚下,而人们却依然在一直向前坚定地走着.这或许就是远方于人的意义了吧.它让我们一直在路上.。
(4)、这首诗简短而寓意明晰,十分适宜抄录与赠与,即使就阅读来说,也最适宜大众毫不费力的在小块而闲暇时间得到心情舒畅的快感。
(5)、无限!再也没有其他问题如此深刻地打动过人类的心灵。
(6)、传屐朝寻药,分灯夜读书。——于鹄《题邻居》
(7)、东晋诗人陶渊明,热爱田园生活,喜爱读书。他写了一首《杂诗》:“盛年不再来,一日难再晨。及时当勉励,岁月不等人。”告诫人们要珍惜时光,好好读书。
(8)、在学校时,喜读、写诗歌,1985年起将业余时间集中于诗歌创作,期间一首打油诗《学校一天》刊登在中国青年报上。
(9)、这首诗的作者是赵恒,即宋朝第三位皇帝宋真宗,绝对是诗人当中身份最显赫的人。历史上喜欢写诗的皇帝不少,像刘邦、朱元璋和乾隆,都曾写过诗,尤其是乾隆皇帝,更是对写诗情有独钟,据说他有四万多首作品,只不过几乎没有精品,略显尴尬。宋真宗为何创作这首诗呢?难道为了附庸风雅吗?
(10)、明代诗人于谦喜爱读书,认为读书能得到美好的精神享受:“书卷多情似故人,晨昏忧乐每相亲。眼前直下三千字,胸次全无一点尘。”
(11)、阅读汪国真的诗,以“到远方去”为话题写一篇作文
(12)、明代大剧作家汤显祖,著有《牡丹亭》,是我国戏剧史上浪漫主义的杰作。他在《正觉寺示弟儒祖》诗中写道:“窗间白发催愁境,烛底苍头劝读书。”
(13)、书卷多情似故人,晨昏忧乐每相亲。眼前直下三千字,胸次全无一点尘。
(14)、纸上得来终觉浅,绝知此事要躬行《冬夜读书》
(15)、先秦·《关雎》:求之不得,寤寐思服。悠哉悠哉,辗转反侧。
(16)、这些作品中缺少诗人面对世界独特的感悟,缺少诗歌最应当具有的真切情感。只是大众文化的一种表现而已。
(17)、灯火纸窗修竹里,读书声。——陈继儒《浣溪沙·初夏夜饮归》
(18)、一月不读书,耳目失精爽。——出自清代的《读书有所见作》
(19)、问渠哪得清如许?为有源头活水来《观书有感》
(20)、驿亭幽绝堪垂钓,岩石虚明可读书。——欧阳修《咏零陵》
2、关于读书的打油诗句
(1)、业精于勤,荒于嬉;行成于思,毁于随——韩愈
(2)、杜诗韩集愁来读,似倩麻姑痒处抓。——唐·杜牧《读韩杜集》
(3)、城镇、村舍,倾刻被刈为平地;数万鲜活的生灵,瞬间飘然而去。人类的历史,从来就是多灾多难。
(4)、书味在胸中,甘于饮陈酒。——清·袁枚《遣怀杂诗》
(5)、宋·陆游《题老学庵壁》:太平民乐无愁叹,衰老形枯少睡眠。
(6)、鸟欲高飞先振翅,人求上进先读书。——李苦禅
(7)、昨日邻家乞新火,晓窗分与读书灯。____王禹偁《清明》
(8)、诗非易作须勤读,琴亦难精莫废弹。——宋·刘克庄《赠玉隆刘道士》
(9)、1990年7月4日,其诗集被《新闻出版报》列为十大畅销书之文艺类独此一本。1990年10月北京高校出现汪国真诗歌演讲热。
(10)、汪诗首先在北京中学生中造成一定反响,并以手抄本的形式在学生中流传,经由一位女教师将此信息告知身为某出版社编辑主任的丈夫,触发出版社的商业敏感,迅速与作者联系出版其作品。1990年4月20日汪国真的第一部诗集《年轻的潮》交稿,5月21日由北京学苑出版社出版。
(11)、粗缯大布裹生涯,腹有诗书气自华。——宋·苏轼《和董传留别》
(12)、宋·方回《不寐十首》:清寒雪夜天,欹枕暗灯前。总为多思虑,常令少睡眠。
(13)、意思是:寒窗苦读十二载金榜题名一朝时的意思是:艰苦卓绝,坚持不懈的坚持十二年读书生涯,终于在某一天考取功名,跃过龙门是不一样的世界。
(14)、儿大诗书女丝麻,公但读书煮春茶。____黄庭坚《送王郎》
(15)、细读离骚还痛饮,饱看修竹何妨肉。____辛弃疾《满江红·山居即事》
(16)、熟读唐诗三百首,不会作诗也会吟——孙洙《唐诗三百首序》
(17)、天地为之动容,人类的心灵为之而震撼!美丽的小女孩,在废墟下读书的美丽的画面,她将定格在人类的灾难史中。代表着人类面对困境,面对灾难,永远不屈的高贵灵魂。
(18)、读书三十年,腰间无尺组。——王维《偶然作六首》
(19)、力学如力耕,勤惰尔自知。但使书种多,会有岁稔时。
(20)、读书复骑谢,带剑游淮阴。——王维《送从弟蕃游淮南》
3、读书人的打油诗
(1)、而《文汇报》为了将汪国真在"文汇书展"上重点推出汪作,则在《文汇读书周报》上连续介绍推崇汪国真,称汪国真为“诗坛王子”,造成舆论攻势,从而使得1991年3月27日的“文汇书展”中出现汪诗销售的热潮。汪国真的诗歌,在主题上积极向上、昂扬而又超脱。
(2)、闲门向山路,深柳读书堂。——刘昚虚《阙题》
(3)、至于汪某曾声称要拿取“诺奖”之类的言辞,则今日已成为文坛笑柄。一切缺少真正厚度的东西,都将成为明日黄花,至多以史料地形式出现在人们的记忆里。
(4)、富贵必从勤苦得,男儿须读五车书。____杜甫《柏学士茅屋》
(5)、译文:自从安史之乱之后,我睡眠的时间很少,长夜漫漫,屋漏床湿,怎能挨到天亮。
(6)、读书不觉已春深,一寸光阴一寸金。____王贞白《白鹿洞二首·其一》
(7)、非淡泊无以明志,非宁静无以致远。——诸葛亮
(8)、爱情不用眼睛辨别,而是用心灵来判断/爱用的不是眼睛,而是心。——《仲夏夜之梦》
(9)、又是今年忆去年。——吕本中《减字木兰花·去年今夜》
(10)、献赋今未售,读书凡几秋。——岑参《送薛弁归河东》
(11)、人学始知道,不学非自然。——孟郊《劝学》
(12)、别裁伪体亲风雅,转益多师是汝师。____杜甫《戏为六绝句》
(13)、弹冠乘通津,但惧时我遗。服勤尽岁月,常恐功愈微。
(14)、少壮不努力,老大徒伤悲——《汉乐府。长歌行》
(15)、非也,跟当时的社会背景有很大关系。赵匡胤建立宋朝后,担心武将效仿自己,来了一招杯酒释兵权,从此决定了朝廷用人方针,那就是重文轻武。文人的地位升高,但由于之前五代时期战乱不休,读书环境受到极大影响,读书好的更少。为发掘人才,朝廷广开科举,营造读书的良好风气。
(16)、书籍是最有耐心最能忍耐和最令人愉快的伙伴。在任何艰难困苦的时刻,它都不会抛弃你。——赫尔岑
(17)、草堂栖在灵山谷,勤读诗书向灯烛。——唐·薛令之《草堂吟》
(18)、卖却屋边三亩地,添成窗下一床书。——唐·杜荀鹤《书斋即事》
(19)、唐·杜甫《茅屋为秋风所破歌》:自经丧乱少睡眠,长夜沾湿何由彻?
(20)、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孔子
4、读书日打油诗
(1)、在上海,这种热潮来得稍晚一些。1990年10月上海徐家汇书店购进已经在北京走红的汪国真诗集《年轻的思绪》二十本,但二个月后才卖完。1991年春,上海《文学报》发表特写文章《美的征服,始于“手抄本”》报导汪国真的情况,这是他首次被完整介绍到上海。而《文汇报》为了将汪国真在"文汇书展"上重点推出汪作,则在《文汇读书周报》上连续介绍推崇汪国真,称汪国真为“诗坛王子”,造成舆论攻势,从而使得1991年3月27日的“文汇书展”中出现汪诗销售的热潮。
(2)、出自唐代诗人颜真卿的七言古诗《劝学》,意思是少年时只知道玩,不知道要好好学习,到老的时候才后悔自己年少时为什么不知道要勤奋学习。
(3)、译文:在下着雪的寒冷的夜晚,我在昏暗的灯前躺在枕头上。因为想得太多,总是睡不好。
(4)、清水出芙蓉,天然去雕饰。____李白《经乱离后天恩流夜郎忆旧游书怀赠江夏韦太守良宰》
(5)、旧书不厌百回读,熟读深思子自知。他日名宦恐不免,今日栖迟那可追。
(6)、想见读书头已白,隔溪猿哭瘴溪藤。——黄庭坚《寄黄几复》
(7)、宅从栽竹贵,家为买书贫。——唐·许浑《寄殷尧藩》
(8)、三更灯火五更鸡,正是男儿读书时。____颜真卿《劝学诗》
(9)、“汪国真热”出现于这本诗集出版之后,此书在装卸中连续五次印刷,印数达十五万册。紧接着又出版了《年轻的风》(1990年10月花城出版社)、《年轻的思绪》(截止1991年初,三次印刷达十四万册)、《年轻的潇洒》等诗集,中国友谊出版社出版了《汪国真诗文系列》九种,中国妇女出版社会出版了《汪国真爱情诗卡》、《汪国真抒情诗赏析》,另外还有专收汪国真格言短句的随笔著作及其与他人的对话录。作为回应,市场上也出现了评介性的《年轻的风采──专访汪国真》。中国歌坛1991年2月推出了《青春时节──汪国真抒情歌系列之一》的盒带,并被《中国青年报》列为该月十盘优秀畅销磁带的第三名。
(10)、文王既勤止,我应受之。敷时绎思,我徂维求定。时周之命,於绎思。
(11)、读书能养气,乃为善读书。——清·汪莹《示儿》
(12)、想见读书头已白,隔溪猿哭瘴溪藤。____黄庭坚《寄黄几复》
(13)、译文:不要恨没有媒人介绍对象,读好书自然有美丽漂亮妻子。
(14)、三冬暂就儒生学,千耦还从父老耕。____陆游《观村童戏溪上》
(15)、读书不觉已春深,一寸光阴一寸金。——出自唐代王贞白的《白鹿洞二首·其一》
(16)、再如:“不是苦恼太多而是我们的胸怀不够开阔不是幸福太少而是我们还不懂得生活忧愁时,就写一首诗快乐时,就唱一支歌无论天上掉下来的是什么生命总是美丽的”(《生命总是美丽的》)汪国真的诗中不仅仅有青年人的生活和那种明白畅晓的表达方式,更主要的是一种超然、豁达、平易、恬淡的人生态度。这种站在人生的更高层次的俯视现实中的一切,所采取的“汪国真式的人生态度”,不能不说是汪国真诗歌倍受青年读者欢迎的原因所在。
(17)、金鞍玉勒寻芳客,未信我庐别有春。____于谦《观书》
(18)、幼敏悟过人,读书辄成诵。——欧阳修《画地学书》
(19)、学识是人生最重要的瑰宝,书籍是学识最珍贵的来源。今天,就和小编一起,看看古人对于读书的感想吧。
(20)、儿大诗书女丝麻,公但读书煮春茶。——黄庭坚《送王郎》
5、关于读书的打油诗有哪些
(1)、一日不读书,胸臆无佳想。——萧抡谓《读书有所见作》
(2)、简单来说,不管是追求富贵,还是想娶到如花似玉的老婆,通过读书都能让梦想成为现实。当然,古人的成功之路相对狭窄,读书几乎是唯一选择,所以有“学而优则仕”的说法。但是,宋真宗的这首诗,对于现代人来说,仍然有借鉴意义,读书不仅能提升自身能力,对将来找份好工作有极大帮助,还能让精神感到充实,摆脱迷茫。
(3)、毕业后,分配在中国艺术研究院,后任《中国文艺年鉴》编辑部副主任。1990年开始,汪国真担任《辽宁青年》、《中国青年》、《女友》的专栏撰稿人1985年开始进行诗歌的创作。
(4)、学向勤中得,萤窗万卷书。三冬今足用,谁笑腹空虚。
(5)、译文:专心读书,不知不觉已经到了暮春时节,一寸光阴就像一寸黄金珍贵。
(6)、汪诗首先在北京中学生中造成一定反响,并以手抄本的形式在学生中流传,经由一位女教师将此信息告知身为某出版社编辑主任的丈夫,触发出版社的商业敏感,迅速与作者联系出版其作品。1990年4月20日汪国真的第一部诗集《年轻的潮》交稿,5月21日由北京学苑出版社出版。
(7)、归志宁无五亩园,读书本意在元元。——陆游《读书》
(8)、作为回应,市场上也出现了评介性的《年轻的风采──专访汪国真》。中国歌坛1991年2月推出了《青春时节──汪国真抒情歌系列之一》的盒带,并被《中国青年报》列为该月十盘优秀畅销磁带的第三名。
(9)、灯前目力虽非昔,犹课蝇头二万言。____陆游《读书》
(10)、而所谓这种人生态度,实际就是对中国自宋元以来传统诗歌那种豁达、飘逸、潇洒、超脱的人生哲学的创造性转化。简而言之,汪国真的诗歌实际上是将千百年来的各种至理名言,以押韵分行的形式更浅白地表达出来,是一种思想的快餐,哲理的炒卖。
(11)、一日不读书,胸臆无佳想。____萧抡谓《读书有所见作》
(12)、击石乃有火,不击元无烟。人学始知道,不学非自然。
(13)、我闭南楼看道书,幽帘清寂在仙居。——李白《早秋单父南楼酬窦公衡》
(14)、读书不觉春已深,一寸光阴一寸金。不是道人来引笑,周情孔思正追寻。
(15)、三更灯火五更鸡,正是男儿读书时。黑发不知勤学早,白首方悔读书迟。
(16)、幼敏悟过人,读书辄成诵。____欧阳修《画地学书》
(17)、壮士腰间三尺剑;男儿腹中五车书。——《对联集锦》
(18)、窗竹影摇书案上,野泉声入砚池中。少年辛苦终事成,莫向光明惰寸功《闲居书事》
(19)、学海深深舟自渡。千古文章,字字芳心户。蘸墨食斋痴不语,破书万卷神知处。
(20)、读书不作儒生酸,跃马西入金城关。____谢逸《送董元达》
(1)、明天虽然存在诸多不确定性,但是,有个计划并且确保计划完成,是不二法则。
(2)、中学生的人生经验较少,对自己所面临的人生问题,经常手足无措,而汪国真以诗歌的形式,给中学生们提供一种解决人生问题的办法,这对于这些年轻的孩子们来说些十分新鲜,而又简单实用。如他的一首小诗《致友人》写道:“不站起来才不会倒下和更何况我们要浪迹天涯跌倒是一次纪念纪念是一朵温馨的花”这首诗简短而寓意明晰,十分适宜抄录与赠与,即使就阅读来说,也最适宜大众毫不费力的在小块而闲暇时间得到心情舒畅的快感。
(3)、读书不觉已春深,一寸光阴一寸金。——王贞白《白鹿洞二首·其一》
(4)、汪国真,中国大陆现代诗人。祖籍厦门,1956年6月22日生于北京。他中学毕业以后进入北京第三光学仪器厂当工人.1982年毕业于暨南大学中文系。在学校时,喜读、写诗歌,1985年起将业余时间集中于诗歌创作,期间一首打油诗《学校一天》刊登在中国青年报上。。汪国真自称其创作得益于四个人:李商隐、李清照、普希金、狄金森(美国)。追求普的抒情、狄的凝炼、李的警策、清的清丽。毕业后,分配在中国艺术研究院,后任《中国文艺年鉴》编辑部副主任。1990年开始,汪国真担任《辽宁青年》、《中国青年》、《女友》的专栏撰稿人1985年开始进行诗歌的创作。1990年开始出版诗集。第一部诗集为《年轻的潮》,以后又出过多部诗集。曾经在1990年代掀起一股“汪国真热”。
(5)、清代诗人袁枚,博学多才,他的一首读书诗提醒人们,读书切莫囫囵吞枣:“读书不知味,不如束高阁。蠹鱼尔何如,终日食糟粕。”
(6)、半亩方塘一鉴开,天光云影共徘徊。问渠那得清如许?为有源头活水来。
(7)、三更灯火五更鸡,正是男儿读书时。——出自唐代颜真卿的《劝学》
(8)、通过读书获取知识,也是讲究童子功的,而且少年时代,是一个人的记忆力最好的时候。可是,我们小时候大都是被迫或者率性读书。几乎每一个读书人,会随着年龄的增长,觉得自己读书太少了……“书到用时方恨少”!
(9)、读书之法,在循序而渐进,熟读而精思——朱熹
(10)、半亩方塘一鉴开,天光云影共徘徊。____朱熹《活水亭观书有感二首·其一》
(11)、书到精绝潜心读;文穷情理放声吟。——《对联集锦》
(12)、最能忍耐和最令人愉快的伙伴。在任何艰难困苦的时刻,它都不会抛弃你。——赫尔岑
(13)、万事须己运,他得非我贤。青春须早为,岂能长少年。
(14)、“汪国真热”出现于这本诗集出版之后,此书在装卸中连续五次印刷,印数达十五万册。紧接着又出版了《年轻的风》(1990年10月花城出版社)、《年轻的思绪》(截止1991年初,三次印刷达十四万册)、《年轻的潇洒》等诗集,中国友谊出版社出版了《汪国真诗文系列》九种,中国妇女出版社会出版了《汪国真爱情诗卡》、《汪国真抒情诗赏析》,另外还有专收汪国真格言短句的随笔著作及其与他人的对话录。
(15)、三更灯火五更鸡,正是男儿读书时。——颜真卿《劝学诗》
(16)、到了宋真宗在位时期,读书风气虽然得到很大改善,也选拔出许多才华横溢的大臣,但他认为做得并不够,还有较大提升空间。所以,宋真宗想到一个办法,御笔亲作《励学篇》,让天下人知道,皇帝求贤若渴,劝原本不爱读书之人,捧起书本埋头苦读,将来必然有用武之地。
(17)、读书破万卷,下笔如有神。____杜甫《奉赠韦左丞丈二十二韵》
(18)、吹吧!风啊!吹破你的脸颊,猛烈地吹吧!——《李尔王》
(19)、唐代文豪韩愈在一首读书诗中写道:“读书患不多,思人患不明。患足已不学,既学患不行。”指出在治学的过程中,要“多读、多思、虚心、躬行”。
(20)、伤心秦汉,生民涂炭,读书人一声长叹。——张可久《卖花声·怀古》
(1)、1990年开始出版诗集。第一部诗集为《年轻的潮》,以后又出过多部诗集。
(2)、因依老宿发心初,半学修心半读书。____王建《寄旧山僧》
(3)、九十年代初,诗坛曾经为一个人热闹过一段时间,这个人,名字叫做汪国真。据《南方都市报》《诗歌曾经的“黄金”年代》介绍:当年,洛湃的诗集曾与席慕蓉、汪国真的诗集一起,都以10万册为单位的销量席卷全国。
(4)、三人行,必有我师也。择其善者而从之,其不善者而改之——孔子
(5)、诸生弦诵何妨静,满席图书不废勤。向晚欠伸徐出户,落花帘外自纷纷。
(6)、泛览周王传,流观山海图。俯仰终宇宙,不乐复何如!
(7)、寒夜读书忘却眠,锦衾香烬炉无烟。——清·袁枚《寒夜》
(8)、我闭南楼看道书,幽帘清寂在仙居。____李白《早秋单父南楼酬窦公衡》
(9)、不是每个人都能做主人,也不是每个主人都能值得仆人忠心的服侍。——《奥赛罗》
(10)、各种各样的灾难袭击,一直是人类难以摆脱的噩梦。在巨大的灾难面前,脆弱的生命,是如此地不堪一击。
(11)、窗间白发催愁境,烛底苍头劝读书《正觉寺示弟儒祖》
(12)、早知逢世乱,少小谩读书。——岑参《行军诗二首——时扈从在凤翔》
(13)、少壮不努力,老大徒伤悲——《汉乐府。长歌行》
(14)、没有绝望的处境,只有对处境绝望的人。——哈尔西
(15)、但愿每次回忆,对生活都不感到负疚——郭小川
(16)、谤书盈箧不复辩,脱身来看江南山。——谢逸《送董元达》
(17)、我只能靠看书,缓解心中的害怕。”在绝境之中,用文明的成果,来抗拒灾难对生命的威胁,这是文明的力量,也是文明的美丽。
(18)、吾生学语即耽书,万卷纵横眼欲枯”(陆游《解嘲》)
(19)、唐代书法家颜真卿写有一首流芳千古的《劝学》诗:“三更灯火五更鸡,正是男儿读书时。黑发不知勤学早,白首方悔读书迟。”他劝诫人们要勤奋学习,不要错过读书的好时光。
(20)、孙敬头悬梁,苏秦锥刺股,车胤囊萤学,孙康映雪读。
(1)、二客东南名胜,万卷诗书事业,尝试与君谋。____辛弃疾《水调歌头·舟次扬州和人韵》
(2)、娶妻无媒毋须恨,书中有女颜如玉。——出自宋代赵恒的《劝学诗》
(3)、作品的一个特征经常是提出问题,而这问题是每一个人生活中常常会遇到的,其着眼点是生活的导向实践,并从中略加深化,拿出一些人所共知的哲理。这种的量化的哲理,十分适合中学生的思维特征。
(4)、枕上诗书闲处好,门前风景雨来佳。——出自宋代李清照的《摊破浣溪沙·病起萧萧两鬓华》
(5)、1990年在出版界被称为是“汪国真年”。在上海,这种热潮来得稍晚一些。
分享到微信朋友圈
微信扫一下
将本文分享至朋友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