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大名著作者及朝代顺序(文案精选93句)

粉色心情网
评论 2023-10-05 12:23:45 浏览59

四大名著作者

1、四大名著作者名字

(1)、罗贯中(约1330年-约1400年)是元末明初小说家,《三国演义》的作者,山西并州太原府人罗贯中写作的剧本:《赵太祖龙虎风云会》、《忠正孝子连环谏》、《三平章死哭蜚虎子》。罗贯中写作的小说:《隋唐两朝志传》、《残唐五代史演义》、《三遂平妖传》、《粉妆楼》、《水浒传》(与施耐庵合著)、《三国演义》。

(2)、在唐朝后期和五代时期的许多记载中已经出现了西行取经的故事。现存敦煌石窟的玄奘取经壁画,大约作于西夏初年,已经出现持棒猴行者形象;南宋刊印的话本《大唐三藏取经诗话》,已经有猴行者化作白衣秀士,自称“花果山紫云洞八万四千铜头铁额猕猴王”和“深沙神”;宋元南戏有《陈光蕊江流和尚》,吴昌龄作杂剧《唐三藏西天取经》已经有师徒四众;元明之交时代的杂剧《二郎神锁齐天大圣》和《西游记》描写了孙悟空的来历;明初朝鲜的汉语教材《朴通事谚解》提到有《西游记平话》,其中概括复述“车迟国斗法”一段,和《西游记》第46回十分相似;明代《永乐大典》第13139卷有“梦斩泾河龙”,和《西游记》第10回基本相同。

(3)、好了我们来说说答案比较明确的一本《红楼梦》吧。

(4)、《红楼梦》是一部中国古典长篇小说,写成时间仍待考证,目前所见最早的抄本出现于清朝乾隆中期的甲戌年(1754年)。《红楼梦》书内提及的书名还有《石头记》、《情僧录》、《风月宝鉴》、《金陵十二钗》等;清乾隆四十九年甲辰(1784年)梦觉主人序本正式题为《红楼梦》;在此之前,此书一般都题为《石头记》。此后《红楼梦》便取代《石头记》而成为通行的书名。《红楼梦》的作者是谁长久以来存在争议,大多数人认为前八十回作者是清代的曹雪芹,后四十回作者是高鹗和程伟元。

(5)、水浒传《水浒传》是元末明初施耐庵(现存刊本署名大多有施耐庵、罗贯中两人中的一人,或两人皆有)编著的章回体长篇小说。

(6)、介绍:西游记以民间传说的唐僧取经的故事和有关话本及杂剧(元末明初杨讷作)基础上创作而成。

(7)、所以,我国的红学家曾经说过一句话:红学研究中遇到的最大问题,就是《红楼梦》的作者是曹雪芹吗?

(8)、“义绝”关羽,过温酒斩华雄、刮骨疗毒、五关斩六将、千里走单骑、单刀赴会、水淹七军、华容道义释曹操。

(9)、名著的诞生,与作者高超的艺术创作手法和精湛的文笔密不可分

(10)、我们不是古人,回答这样的问题,只能根据历史资料和合乎逻辑,合乎情理、合乎时代背景来进行的合理解析。在这种情况下,由于解答者的历史知识,阅历范围,文字功底,分析判断能力不同,势必会出现仁者见仁智者见智的状况,这是完全正常的事情。下面就本人有限的理解能力,作一解答。

(11)、于是《西游记》作者之谜一直到了一百年前的新文化运动时期,两位巨匠胡适先生和鲁迅先生考证某地的地方志时候得出,明朝有位书生写了一本《西游记》,这个书生是叫吴承恩,好的,《西游记》的作者就是吴承恩了!

(12)、《西游记》作者:吴承恩(1501年-1582年),字汝忠,号射阳山人。中国明代杰出的小说家。《淮安府志》中写到“性敏而多慧,博极群书,为文下笔立成。”

(13)、这四部著作历久不衰,其中的故事、场景,已经深深地影响了中国人的思想观念、价值取向。四部著作都有很高的艺术水平,细致的刻画和所蕴含的思想都为历代读者所称道。

(14)、毛泽东在1970年代、文革将近尾声时,亦对《水浒传》的价值观作了评论:“《水浒》只反贪官,不反皇帝,又屏晁盖于一百零八人之外。宋江投降,搞修正主义,把晁的聚义厅改为忠义堂,让人招安了。宋江同高俅的斗争,是地主阶级内部这一派反对那一派的斗争。宋江投降了,就去打方腊。”又说:“《水浒》这部书,好就好在投降。做反面教材,使人民都知道投降派。”他的言论曾使中国掀起一场“评《水浒》运动”。此时官方的观点认为,《水浒传》是一部宣扬投降主义的书;宋江所执行的是一条投降主义的路线,否定了晁盖的革命路线。晁盖和宋江是两条路线的斗争,宋江上山以后就排斥晁盖,而且108人就没有晁盖的名字、没有他的地位。

(15)、孙悟空,桀骜不i驯,勇敢机智,神通广大,百折不挠,敢作敢当,嫉恶如仇。

(16)、吴承恩(1501年-1582年),字汝忠,号射阳山人。中国明代杰出的小说家。他生于一个由学官沦落为商人的家族,家境清贫。西游记以民间传说的唐僧取经的故事和有关话本及杂剧(元末明初杨讷作)基础上创作而成。西游记前七回叙述孙悟空出世,有大闹天宫等故事。

(17)、是,也不是!这不是我在这边玩辩证法。四本书当中,《三国演义》所描写的东汉末年分三国这个时代,离我们的时代最为遥远。所以在明朝初年,一位名叫罗本(字贯中,不是荷兰的那位足球明星)的文人在撰写《三国志通俗演义》之前,无论唐宋,还是元朝,早就有大量的三国故事在民间流传。曹操关羽诸葛亮,刘备周瑜司马懿各自的人物形象已经逐渐确立。罗贯中先生把这些内容糅合到了一起,在全面统筹,将一个个故事根据时间线串联到一起,形成了这一部作品。

(18)、《水浒传》作者:施耐庵(1296年—1370年),此书的作者在历史上颇具争议,到目前为止被大众广泛认可的是施耐庵。历史上还出现过其他的观点,例如:罗贯中说,施惠说,郭勋托名说,宋人说等。

(19)、《水浒传》(元末明初)施耐庵 另外,有相当一部分人认为《水浒传》后三十回是罗贯中所作。

(20)、《三国演义》和三国故事传说对东亚文化形成了深远的影响。中国古代有关三国的诗词歌赋就不胜枚举,以三国故事为内容的评书、戏剧和其他口头文学作品曾出不穷。而且这些作品和《三国演义》的相互借鉴,《三国演义》及三国故事对于中国文化的影响至今仍随处可见,其间的褒贬争论也一直没有停止过,但无论褒贬的结论如何,人们对三国中人文精神的认可已经根深蒂固,难说会有较大改观。

2、四大名著作者及朝代顺序

(1)、首先回答问题:古代的名著是作者根据部分史实和当时的现实生活,经过丰富的联想和艺术加工创作而诞生的。它同样是遵循源于生活而高于生活的创作规律,采用高超的艺术创作手法和巧妙构思再加上传神的文笔,使一部名著流传于世。另外,当时没有网络,自然也就谈不上网络小说。

(2)、隋唐政权能够成立与佛教在中国迅速发展密切相关,隋唐之后,佛教对社会风气、政治生态影响仍然举足轻重。红楼梦是中国唯一一部明确以“谈情”为主旨,并且取得极高成就的小说。红楼梦所谈的情与先天之性有关,与后天学力有关,与伪相反。

(3)、四大名著继承载着无数文化精华,在浩瀚如烟的古典小说领域中如四座屹立不倒的高山,任沧海桑田如何变幻,其伟岸身姿始终不被湮灭。

(4)、还是以《聊斋志异》的作者蒲松龄为例,如果他单纯停留在发泄自身怀才不遇潦倒失意上,也就没有了名著的格局,不可能受到多数人的推祟,也就不可能成为名著。相反,由于他站在了全民族大多数人民利益的高度来阐述主题,反映了黑暗的社会,表达了人民的愿望,才使《聊斋志异》具有了深厚的社会基础,成为名著而流传于世。

(5)、作者曹雪芹,中国清代小说家,字梦阮,号雪芹,又号芹圃、芹溪,祖籍辽阳,生于1715年,卒于1763年。其先世原是汉族,后为满洲正曹雪芹白旗包衣(家奴)。 曹雪芹的曾祖父曹玺,祖父曹寅,父辈的曹颙和曹頫相继担任江宁织造达60余年之久,颇受康熙帝宠信。曹雪芹在富贵荣华中长大。雍正初年,由于封建统治阶级内部斗争的牵连,曹家遭受多次打击,曹頫被革职入狱,家产抄没,举家迁回北京,家道从此日渐衰微。这一转折,使曹雪芹深感世态炎凉,更清醒地认识了封建社会制度的实质。从此他生活一贫如洗他能诗会画,擅长写作,以坚韧不拔的毅力专心致志地从事小说《红楼梦》的写作和修订,披阅10载,增删5次,写出了这部把中国古典小说创作推向巅峰的文学巨著。《红楼梦》以其丰富的内容,曲折的情节,深刻的思想认识,精湛的艺术手法成为中国最具成就的古典小说及章回小说的巅峰之作,以至于以一部作品构成了一门学术性的独立研究学科——红学,这在世界文学史上是极为罕见的。

(6)、在清朝时期,《红楼梦》或者叫《石头记》最早的版本残缺不全,而且压根就没有署名。到了民国时期,专门研究《红楼梦》的红学兴起,对于红楼梦作者的考据也热闹了起来,一部分人以蔡元培先生为首,认为《红楼梦》是明朝遗民对明亡清兴的隐喻之作;另一派以胡适先生为首,认为《红楼梦》就是曹雪芹根据自家(江宁织造府曹家)兴衰史的描写。

(7)、安丰人小时候的这些棒冰,吃过5个以上,说明你已经老了!

(8)、体裁,中国文学史上第一部长篇章回体历史演义小说。

(9)、故事开始于刘备、关羽、张飞桃园三结义,结束于王浚平吴,描写了东汉末年和三国时代魏、蜀、吴三国之间的军事、政治斗争。文字浅显、人物形象刻画深刻、情节曲折、结构宏大。

(10)、曹雪芹素性放达,爱好广泛,对金石、诗书、绘画、园林、中医、织补、工艺、饮食等均有所研究。他以坚韧不拔的毅力,历经多年艰辛,终于创作出极具思想性、艺术性的伟大作品——《红楼梦》。

(11)、后入江阴祝塘财主徐骐家中坐馆,除了教书以外,还与拜他为师的罗贯中一起研究《三国》《三遂平妖传》的创作,搜集、整理北宋末年以宋江为首的一百零八人在水泊梁山起义的故事,为撰写《江湖豪客传》准备素材。至正二十七年(1367年),朱元璋灭张士诚后,到处侦查张士诚的部属。为避免麻烦,施耐庵征求兴化好友顾逖的意见,在白驹修了房屋,从此隐居,专心于《江湖豪客传》的创作。《江湖豪客传》成书后,定为《水浒传》。

(12)、介绍:综合民间传说和戏曲、话本,结合陈寿的《三国志》、范晔《后汉书》、元代《三国志平话》、和裴松之注的史料,以及作者个人对社会人生的体悟写成。

(13)、    《西游记》内容简介:《西游记》是中国古代一部浪漫主义长篇神魔小说,主要描写了唐僧、孙悟空、猪八戒猪悟能、沙僧沙悟净师徒四人去西天取经,历经九九八十一难最后终于取得真经的故事。《西游记》内容分为三大部分:第一部分(一到七回)介绍孙悟空的神通广大,大闹天宫;第二部分(八到十二回)叙三藏取经的缘由;第三部分(十三到一百回)是全书故事的主体,写悟空等降伏妖魔,最终到达西天取回真经。《西游记》书中孙悟空这个形象,以其鲜明的个性特征,在中国文学史上立起了一座不朽的艺术丰碑。

(14)、《西游记》是中国古代第一部浪漫主义章回体长篇神魔小说。清代学者吴玉搢等首先提出《西游记》作者是明代吴承恩。这部小说以“唐僧取经”这一历史事件为蓝本,通过作者的艺术加工,深刻地描绘了当时的社会现实。

(15)、三国故事在中国古代民间颇为流行。宋元时代即被搬上舞台,金、元演出的三国剧目达30多种。元代至治年间出现了新安虞氏所刊的《全相三国志平话》。元末明初罗贯中综合民间传说和戏曲、话本,结合陈寿《三国志》和裴松之注的史料,根据他个人对社会人生的体悟,创作了《三国志通俗演义》,现存最早刊本是明朝嘉靖年所刊刻的,俗称“嘉靖本”,全书24卷。清朝康熙年间,毛纶毛宗岗父子辨正史事、增删文字,修改成今日通行的120回本《三国演义》。《三国演义》的版本很多,主要有:明弘治刻本《三国志通俗演义》,文字粗朴,内容平易;《三国志演义》,清毛宗岗增删评点本,约成书于康熙初年,该本在社会上流传最为广泛。

(16)、西游记--吴承恩(约1500-1582)---明

(17)、"四大名著"的作者,按照我们现在最为熟悉和通行的说法是这样的:

(18)、中国古典长篇小说四大名著,简称四大名著,是指《水浒传》、《三国演义》、《西游记》、《红楼梦》(按照成书顺序)这四部巨著。

(19)、《西游记》以民间传说的唐僧取经的故事和有关话本及杂剧(元末明初杨讷作)基础上创作而成。西游记前七回叙述孙悟空出世,有大闹天宫等故事。此后写孙悟空随唐僧西天取经,沿途除妖降魔、战胜困难的故事。书中唐僧、孙悟空、猪八戒、沙僧等形象刻画生动,规模宏大,结构完整,是中国古典小说中伟大的浪漫主义文学作品。

(20)、不论是在艺术手法还是在思维深度上,它们都代表了中国古典小说的巅峰,是悠悠中国文学史上灿烂辉煌的一笔。

3、四大名著作者主要人物和故事情节

(1)、介绍:《水浒传》的故事源起于北宋宣和年间,出现了话本《大宋宣和遗事》描述了宋江、吴加亮(吴用)、晁盖等36人起义造反的故事,成为《水浒传》的蓝本。

(2)、《水浒传》是中国历史上第一部用古白话文写成的歌颂农民起义的长篇章回体版块结构小说,小说主要叙述的是以宋江领导的起义军如何反抗压迫,与朝廷英勇斗争的故事,从侧面写出了北宋末年王朝统治阶级的腐朽和残暴,揭露了当时尖锐对立的社会矛盾和“官逼民反”的残酷现实。

(3)、罗贯中,元末明初小说家,罗贯中编著的小说有《三国志通俗演义》、《隋唐志传》、《残唐五代史演传》、《三遂平妖传》。其中《三国志通俗演义》对后世文学创作影响深远。罗贯中有多方面的艺术才能,除小说创作外,尚存杂剧《赵太祖龙虎风云会》

(4)、1930年鲁迅在《三闲集·流氓的变迁》中曾这样评论《水浒传》:“侠字渐消,强盗起了,但也是侠之流,他们的旗帜是‘替天行道’。他们所反对的是奸臣,不是天子,一部《水浒》,说得很分明:因为不反对天子,所以大军一到,便受招安,替国家打别的强盗——不‘替天行道’的强盗去了。终于是奴才。”

(5)、故事开始于刘备、关羽、张飞桃园三结义,结束于王浚平吴,描写了东汉末年和三国时代魏、蜀、吴三国之间的军事、政治斗争。文字浅显、人物形象刻画深刻、情节曲折、结构宏大。

(6)、留世资料:有关施耐庵生平事迹材料极少,搜集到的一些记载亦颇多矛盾。自20世纪20年代以来,在今江苏省兴化、大丰、盐都等地陆续发现了一些有关施耐庵的材料,有《施氏族谱》、《施氏长门谱》等,另有《兴化县续志》卷十三补遗载有《施耐庵传》1篇,卷十四补遗载有明初王道生撰《施耐庵墓志》1篇。

(7)、主要内容,小说以“唐僧取经”历史事件为蓝本,通过艺术加工,深刻地描绘了当时的社会现实。全书主要描写了孙悟空出世及大闹天宫后,遇见了唐僧、猪八戒、沙僧和白龙马,西行取经,一路降妖伏魔,经历九九八十一难,终于到达西天见到如来佛祖,最终五圣成真的故事。

(8)、代表性人物及故事,刘姥姥初进大观园,葫芦僧判断葫芦案,林黛玉焚稿断痴情。

(9)、《三国演义》作者:罗贯中,元末明初小说家。主人公有:刘备、诸葛亮、曹操、孙权、关羽、张飞、赵云、周瑜、鲁肃、张辽、郭嘉等

(10)、但是,吴承恩的这部《西游记》究竟写了什么内容,地方志里面没写。吴承恩的这部《西游记》是什么题材,地方志里面也没写。那么这部《西游记》会不会是对上面长春真人的那不《西游记》的仿写或者改写呢?会不会也是一篇作者向西行所写的游记或者地理发现呢?不知道,有可能。因为,在地方志上面,吴承恩的这部《西游记》被归在了地理书的范畴之内。

(11)、《三国演义》的全称是《三国志通俗演义》,是中国文学史上第一部章回小说。公元三世纪东汉末年,以曹操、刘备、孙权为首的魏蜀吴三个政治、军事集团之间的矛盾和斗争。

(12)、    《红楼梦》内容简介:《红楼梦》是章回体长篇小说,中国古代四大名著之首,原名《脂砚斋重评石头记》,又名《情僧录》、《风月宝鉴》、《金陵十二钗》、《还泪记》、《金玉缘》等。《红楼梦》是一部含笑的悲剧,描写了一个封建贵族家庭由荣华走向衰败的三代生活,而且还大胆地控诉了封建贵族阶级的无耻和堕落,指出他们的种种虚伪、欺诈、贪婪、腐朽和罪恶。红楼梦塑造的主要人物形象:《红楼梦》中的100多个人物形象各具姿态,大都有自己鲜明的个性特征,尤其是主要人物形象如贾宝玉、林黛玉、薛宝钗、贾母、王熙凤、史湘云、贾探春等,给我们留下了深刻的印象。

(13)、罗贯中生活在元末明初,大约生活在1330年到1400年。罗贯中是章回体小说的鼻祖,之前在网上有人讨论罗贯中的文化水平,有些人认为他从7岁读书,14岁丧母后跟着父亲去了苏杭一代做商人,一段时间后才去了慈溪跟着当时著名学者赵宝丰学习,1356年就离开去了张士诚门下,后来对张士诚失望后本打算回老家,但是在苏州遇到了施耐庵,从此陪伴施耐庵。

(14)、四大名著中,《水浒传》成书时间最早,而早于《水浒传》的通俗小说《韩擒虎话本》、《大唐三藏取经诗话》、《武王伐纣书》、《薜仁贵征辽事略》等十几部通俗演义小说,作者均没有署名。这些作品没有任何违禁的地方,绝对不涉黄、涉暴、涉政,但是作者却不肯署名,就是因为觉得写通俗小说拉低自己的身份。而明清时代的小说《醒世姻缘传》、《金瓶梅》等小说,作者也都是用的化名(笔名)。这量部书用笔名倒是情有可原,毕竟是违禁书,《醒世姻缘传》过于揭露和抨击官场的腐败、社会风气的堕落,所以作者不敢署自己的名字,据清朝学者分析,这部作品极有可能出自蒲松龄之手。

(15)、《三国演义》全名为《三国志通俗演义》,是中国古典四大名著之也是中国第一部长篇章回体历史演义小说,作者是元末明初的小说家罗贯中。《三国志通俗演义》成书后有嘉靖壬午本等多个版本传于世,到了明末清初,毛宗岗对《三国演义》整顿回目、修正文辞、改换诗文。

(16)、意思是说老人若是常看《三国演义》,免不了一肚子阴谋诡计,学得老奸巨猾。少年常看《水浒传》,就学会了打架斗殴,打家劫舍。常看《西游记》,说话云山雾绕,不着边际。常看《红楼梦》,往往陷入情愫,陷入情网。

(17)、体裁,中国古代章回体长篇小说,又名《石头记》等,被列为中国古典四大名著之首。

(18)、这还不算完。又是一百多年过去了,清康熙朝一位名叫毛宗岗的文人又在嘉靖版的基础上进行了修改,比如加入古诗词(类似说书先生的定场诗)等,一直流传至今。我们现在看到的《三国演义》都是“毛本”。我们还能说这部《三国演义》就是罗贯中写成的吗?

(19)、红楼梦--曹雪芹(约1715~1763)---清

(20)、元至正十三年(1353年),白驹场盐民张士诚等十八名壮士率壮丁起义反元。张士诚敬其文韬武略,再三邀请他为军幕,施耐庵抱着建造“王道乐所”的宏远计划欣然前往,为张士诚献了许多攻城夺地的计策。后因张士诚居功自傲,断专行,亲信佞臣,疏远忠良,施耐庵几次谏劝,张士诚都不予采纳,于是愤然离开平江,并作《秋江送别》套曲赠予同在张幕的鲁渊、刘亮等人。此后,浪迹江湖,替人医病解难。

4、四大名著作者简介

(1)、同此,《红楼梦》的作者曹雪芹,我们从其家道破落直至衣食无着的过程,仍可从《红楼梦》中窥视到作者家世和生平的影子。也正因为作者从自身封建家世的兴衰而有所感悟,才在作品中揭示出了封建社会吃人的本质和必将衰亡的结局,从而使《红楼梦》上升到了前所未有的高度。

(2)、作者:曹雪芹(约1715-约1763),名沾,字梦阮,号雪芹,又号芹溪、芹圃。清代小说家、诗人、画家。他以坚韧不拔的毅力,历经多年艰辛,终于创作出极具思想性、艺术性的伟大作品——《红楼梦》。

(3)、《水浒传》是元末明初施耐庵(现存刊本署名大多有施耐庵、罗贯中两人中的一人,或两人皆有)编著的章回体长篇小说。

(4)、清代诗人明义在其《题红楼梦》诗序中说:“曹子雪芹出所撰《红楼梦》一部,备记风月繁华之盛,盖其先人为江宁织府。其所谓大观园者即今随园故址。惜其书未传,世鲜知者,余见其钞本焉。”另一位清代宗室诗人永忠作于乾隆三十三年的咏《红楼梦》诗题曰:“因墨香得观《红楼梦》小说吊雪芹三绝句(姓曹)”。这大概是除《红楼梦》本身和脂批之外,最早指出曹雪芹是《红楼梦》作者的记载。明义和永忠都是曹雪芹同时代人,虽然没有证据表明他们认识曹雪芹,但他们与曹雪芹的朋友敦诚、敦敏兄弟有密切往来,因此他们的说法被认为是具有很高的可靠性。但迄今没有在敦诚、敦敏兄弟的文字中找到关于曹雪芹是《红楼梦》作者的记载。

(5)、清·纪昀《阅微草堂笔记·姑妄听之三》:“儒家释家,情伪日增,门径各别,可勿与辩也。”红楼梦的分旨是:类似于史记功能的《石头记》;类似于世情小说的《风月宝鉴》;类似于传奇的《金陵十二钗》;类似于见闻录的《情僧录》。

(6)、四大古典名著是中国文学史中的经典作品,是世界宝贵的文化遗产。此四部巨著在中国文学史上的地位是难分高低的,都有着极高的文学水平和艺术成就,细致的刻画和所蕴含的深刻思想都为历代读者所称道,其中的故事、场景、人物已经深深地影响了中国人的思想观念、价值取向。可谓中国文学史上的四座伟大丰碑。

(7)、一毛钱关系都没有!清乾隆(大猪蹄子)朝时期有位聪明人某天翻书的时候突然发现,《西游记》当中有很多内容是明朝才出现的东西,生活在元朝的丘真人怎么可能未卜先知啊!

(8)、《红楼梦作者简介及内容简介《红楼梦》作者曹雪芹、高鹗简介:曹雪芹(约1715—约1763)是清代著名小说家,名沾,字梦阮,号雪芹,又号芹溪、芹圃。曹雪芹祖籍辽宁省辽阳市,出生地为江宁(今江苏南京),先祖为中原汉人,满洲正白旗包衣出身。《红楼梦》是曹雪芹“披阅十载,增删五次”,“字字看来皆是血,十年辛苦不寻常”的心血之作,今传《红楼梦》120回本,其中前80回的绝大部分出于曹雪芹的手笔,后40回则为高鹗所续写。高鹗(约1738-约1815年)是清代文学家,字兰墅,一字云士。因酷爱小说《红楼梦》,别号“红楼外史”。汉军黄旗内务府人,祖籍铁岭(今属辽宁),先世清初即寓居北京。高鹗除有《红楼梦》后40回续书外,另有诗文著作多种,《清史稿·文苑二》著录有《兰墅诗抄》,杨宗羲《八旗文经》著录《高兰墅集》,今俱佚。现存《兰墅十艺》(草稿本)、《吏治辑要》及诗集《月小山房遗稿》、词集《砚香词·簏存草》等。《红楼梦》内容简介:《红楼梦》是章回体长篇小说,中国古代四大名著之首,原名《脂砚斋重评石头记》,又名《情僧录》、《风月宝鉴》、《金陵十二钗》、《还泪记》、《金玉缘》等。《红楼梦》是一部含笑的悲剧,描写了一个封建贵族家庭由荣华走向衰败的三代生活,而且还大胆地控诉了封建贵族阶级的无耻和堕落,指出他们的种种虚伪、欺诈、贪婪、腐朽和罪恶。红楼梦塑造的主要人物形象:《红楼梦》中的100多个人物形象各具姿态,大都有自己鲜明的个性特征,尤其是主要人物形象如贾宝玉、林黛玉、薛宝钗、贾母、王熙凤、史湘云、贾探春等,给我们留下了深刻的印象。

(9)、红楼梦《红楼梦》,中国古代章回体长篇小说,中国古典四大名著之一般认为是清代作家曹雪芹所著。小说以贾、史、王、薛四大家族的兴衰为背景,以富贵公子贾宝玉为视角,以贾宝玉与林黛玉、薛宝钗的爱情婚姻悲剧为主线,描绘了一批举止见识出于须眉之上的闺阁佳人的人生百态。

(10)、红楼梦是一部章回小说,每个章回彼此独立,又各有相关,有学者指出红楼梦所采用的是一种全然不同于西方小说的结构方式,作者采用许多小事件堆栈成为一个大事件的“浪潮式”架构,以数个大主轴穿插众多小故事而成,因此关于《红楼梦》的主题,至今并没有一个统一的说法,但是其中最为人所重视的是贾宝玉和林黛玉及薛宝钗之间的三角恋爱,也有人认为这部巨著是在描写传统中国贵族生活的腐败与颓废。全书中有很多关于佛教、道教、儒家思想的描写和戏虐,富含神话的色彩,并且反映著作当时的政治礼教、社会生活、经济制度及文化发展,乃至服装穿戴、饮食药膳、建筑亭阁、舟车行轿等等层面。书中很多人物的名字,其谐音都有特殊的含义,或讽刺,或感叹,是为红楼梦的艺术之一。脂砚斋的批文指明了部分的隐意。

(11)、在清朝的曹雪芹写作《红楼梦》以前,明代的李渔还有着“四大奇书”的这样一个说法,这"四大奇书"即为《三国演义》、《西游记》、《水浒传》、《金瓶梅》。但在曹雪芹的《红楼梦》成书后,《红楼梦》就取代了《金瓶梅》的位置,"四大奇书"也改称为“四大名著”。

(12)、在上图中我们可以明显看到西游记的作者是吴承恩。然而,在历史上很长的一段时间内,《西游记》这部书的作者被写成是丘处机。没错,就是那位全真七子之长春真人丘处机。因为丘真人当年的确写过一本《西游记》,不过是叫《长春真人西游记》,记述了自己从山东出发前往蒙古草原拜见成吉思汗,劝阻成吉思汗四处滥杀,救苦救难的经历。那么,这本书和我们现在看到的《西游记》有什么关系吗?

(13)、《三国演义》开篇语:滚滚长江东逝水,浪花淘尽英雄。是非成败转头空。青山依旧在,几度夕阳红。白发渔樵江渚上,惯看秋月春风。一壶浊酒喜相逢。古今多少事,都付笑谈中。《水浒传》作者简介及内容简介《水浒传》作者施耐庵简介:施耐庵(1296年—1371年)是元末明初的文学家,,今江苏兴化人。博古通今,才气横溢,相传是孔子七十二弟子之一施之常的后裔。《水浒传》内容简介:《水浒传》描写北宋末年以宋江为首的一百零八位好汉在梁山起义,以及聚义之后接受招安、四处征战的故事,塑造了宋江、吴用、李逵、武松、林冲、鲁智深等梁山英雄,形象地描绘了农民起义从发生、发展直至失败的全过程,深刻揭示了起义的社会根源,满腔热情地歌颂了起义英雄的反抗斗争和他们的社会理想,也具体揭示了起义失败的内在历史原因。《水浒传》是中国历史上最早用白话文写成的章回小说之一。《水浒传》开篇语:试看书林隐处,几多俊逸儒流。虚名薄利不关愁,裁冰及剪雪,谈笑看吴钩。评议前王,并后帝,分真伪,占据中州,七雄绕绕乱春秋。兴亡如脆柳,身世类虚舟。见成名无数,图名无数,更有那逃名无数。刹时新月下长川,江湖桑田变古路。讶求鱼橼木,拟穷猿择木,恐伤,弓远之曲木,不如且覆掌中杯,再听取新声曲度。《西游记》作者简介及内容简介《西游记》作者吴承恩简介:施耐庵(1500年-1582年是明代杰出的小说家,是中国古典四大名著之一《西游记》的作者。吴承恩字汝忠,号射阳山人,淮安府山阳县(今江苏省淮安区)人,祖籍安徽省桐城县高甸(今枞阳县雨坛乡高甸),因随祖父迁徙至淮安府(今江苏省淮安市淮安区)。《西游记》内容简介:《西游记》是中国古代一部浪漫主义长篇神魔小说,主要描写了唐僧、孙悟空、猪八戒猪悟能、沙僧沙悟净师徒四人去西天取经,历经九九八十一难最后终于取得真经的故事。《西游记》内容分为三大部分:第一部分(一到七回)介绍孙悟空的神通广大,大闹天宫;第二部分(八到十二回)叙三藏取经的缘由;第三部分(十三到一百回)是全书故事的主体,写悟空等降伏妖魔,最终到达西天取回真经。《西游记》书中孙悟空这个形象,以其鲜明的个性特征,在中国文学史上立起了一座不朽的艺术丰碑。《西游记》开篇语:混沌未分天地乱,茫茫渺渺无人见。自从盘古破鸿蒙,开辟从兹清浊辨。覆载群生仰至仁,发明万物皆成善。欲知造化会元功,须看《西游释厄传》。

(14)、在20世纪初,“红楼梦作者究竟是谁”这个问题曾经引起中国学界的争论,并持续至今。首先是胡适提出红楼梦后四十回和前八十回的作者并非同一人。然后经过许多人多番考证,普遍被接受的观点是:前八十回的作者为曹雪芹,后四十回的作者为高鹗和程伟元。后来,对于前八十回的作者也有了争议,但缺乏充分证据。

(15)、《水浒传》是第一部描写农民起义的小说,全书围绕“官逼民反”进行描写,表现了一群不堪暴政欺压的“好汉”揭竿而起,聚义水泊梁山,直至接受招安致使起义失败的全过程。

(16)、 《三国演义》作者罗贯中简介:罗贯中(约1330年-约1400年)是元末明初小说家,《三国演义》的作者,山西并州太原府人罗贯中写作的剧本:《赵太祖龙虎风云会》、《忠正孝子连环谏》、《三平章死哭蜚虎子》。罗贯中写作的小说:《隋唐两朝志传》、《残唐五代史演义》、《三遂平妖传》、《粉妆楼》、《水浒传》(与施耐庵合著)、《三国演义》。

(17)、《西游记》前七章叙述了孙悟空横空出世,大闹天宫的故事。此后写孙悟空随唐僧西天取经,沿途除妖降魔、战胜各种困难的经历。唐僧、孙悟空、猪八戒、沙僧等角色被作者刻画的生动形象,描述的故事规模宏大,结构完整。《西游记》是中国古典小说中伟大的浪漫主义文学作品。要注意的是《西游记》在明代曾被列为禁书,因为书中表达的崇佛抑道思想与当朝皇帝所信奉的道教思想有冲突。

(18)、《三国演义》的作者是元末明初小说家罗贯中。

(19)、《水浒传》是中国历史上第一部用古白话文写成的歌颂农民起义的长篇章回体版块结构小说,以宋江领导的起义军为主要题材,通过一系列梁山英雄反抗压迫、英勇斗争的生动故事,暴露了北宋末年统治阶级的腐朽和残暴。

(20)、    曹雪芹(1715—1763)清代小说家。字梦阮,雪芹是其号,又号芹圃、芹溪。祖籍辽阳,先世原是汉族,后为满洲正白旗“包衣”人。

5、四大名著作者朝代

(1)、多个旨意融于一书,一击两鸣,一笔多用,一言两味或者多味,在红楼梦里比比皆是。难度极高,成就极高、极大。

(2)、代表性人物及故事,桃园三结义,虎牢关三英战吕布,三顾茅庐,大战长坂坡。

(3)、《天启淮安府志》评价他“性敏而多慧,博极群书,为诗文下笔立成,清雅流丽,有秦少游之风。复善谐谑,所著杂记几种,名震一时”。不过都是他死后的事了。他一生创作丰富,但是由于家贫,又没有子女,作品多散失。据记载有志怪小说集《禹鼎记》已失传。目前只遗留后人辑的《射阳先生存稿》四卷。一般公认他是中国的《西游记》的最后定稿作者,但也有观点认为不是,目前在学术界保持着争议。

(4)、在缺乏知识以及大众娱乐活动的年代,《水浒传》与《三国演义》等其他通俗小说往往就通过民间艺人,以戏曲曲艺的形式,成为了普通民众仅有的文化活动。其中虚构的人物或者虚构的故事变成为了老百姓眼中的史实。其中如鲁智深倒拔垂杨柳,武松打虎等,历来为男女老少所津津乐道。书中人物所体现出的重朋友,轻生死,讲侠义的特点,成为了大众用来评判是非善恶的标准。

(5)、作者:施耐庵《水浒传》 又名:《忠义水浒传》、《江湖豪客传>

(6)、吴承恩大约40岁才补得一个岁贡生,到北京等待分配官职,没有被选上,由于母老家贫,去做了长兴县丞,终因受人诬告,两年后“拂袖而归”,晚年以卖文为生,大约活了82岁。

(7)、小编了解到,北京植物园所在地在清代属正白旗旗营,也是曹雪芹生活、著书《红楼梦》之地。据史书记载,当年的正白旗旗营规制完整,建筑都是一排排而建,并且不同的建筑有不同的使用功能,如翼长院是当时八旗左翼最高长官的办公场所,档房除了存放户籍档案还有分发粮饷之用,大学坊则是正白旗旗营儿童接受教育的地方。此外正白旗旗营还有关帝庙、谢草池等名胜景点。

(8)、所以现在一般认为,明朝社会宗教盛行,有关唐朝玄奘法师西行取经的传记、传说及其它宗教传说、民间故事在社会上广泛流传,吴承恩是在这样的社会及文化背景下,以上述的传记、传说、故事为素材,创作了现今我们看到的小说《西游记》。经由吴承恩的重新构思、组织和编写,较之此前流传的传记、传说、故事、评话,小说《西游记》不仅内容大大丰富,故事情节更加完整严谨,而且人物塑造更加鲜活、丰满,想象更加多姿多彩,语言也朴实、通达。小说《西游记》在思想境界、艺术境界上达到了前所未有的高度。

(9)、北京植物园园长赵世伟介绍,目前体现曹雪芹当年生活情境的建筑只有黄叶村正白旗39号院曹雪芹故居一处,并不能全面反映当年的历史风貌。海淀区提出推动“三山五园”历史文化景区建设之后,又适逢曹雪芹逝世250周年之际,曹雪芹西山故里复建项目随即提上日程,有望明年启动建设,历时约2到3年,建成后将作为博物馆,展览清代旗营文化和红学历史。

(10)、上世纪二十年代,胡适与鲁迅主张《西游记》的作者是淮安明嘉靖年间的岁贡生吴承恩,依据的是明天启年间《淮安府志·淮贤文目》吴承恩名下列有《西游记》一书,但该志并未说明此为何类图书,是否为百回本。清代咸丰年间重刻《淮安府志》时又删去此记。从目前所能见到的上世纪二十年代之前的各种《西游记》版本,没有一部是署名吴承恩所作的,而是署“华阳洞天主人校”。这“华阳洞天主人”是谁?就是明嘉靖、隆庆年间的兴化籍状元宰相李春芳。李春芳(1511-1584),字子实,号石麓,祖籍句容,少时在句容茅山华阳洞读书,别号“华阳洞天主人”。按照明代的著作风气,著者向不列名,而书肆或请人编纂校订,遂列校订者姓名,或列当时名人姓名审定,以资号召。何况李春芳位及首辅,向以“慎默”著称,不可能直署其名。据李春芳十三世孙李临简称,李家原藏有《西游记》初版刻本,书前有文定公春芳作序,并用写有“宝书”大字的绸布庄重包裹,藏之箱底,文革破“四旧”时被缴公,不知所终。  上世纪六十年代,海外学者首先发难。其后,国内章培恒、杨秉恩教授亦对吴承恩作者说提出质疑。古典文学研究专家汪浚著《吴承恩与》一文,最先认为“华阳洞天主人”是李春芳。苏兴教授在二十世纪六十年代详尽推考出“华阳洞天主人”就是李春芳。“据汪浚和我的考查,华阳洞天主人是吴承恩的好友、有明一代宰辅李春芳的别号。”(13)1982年,邑人黄俶成教授撰文《李春芳与》,指出“金陵世德堂本”《新刻出像大字西游记》是罕见的官版小说,非经达官贵人难以官版印行。2000年,北京图书馆出版社就推出沈承庆先生遗著《话说吴承恩——作者问题揭秘》,悉心考证出《西游记》的作者不是吴承恩,而是吴承恩的挚友——明嘉靖、隆庆年间的兴化籍宰相李春芳。  沈先生论定李春芳作世本《西游记》说有本证三条:

(11)、并且《西游记》富有浓厚的佛教色彩,其隐含意义非常深远,众说纷纭,见仁见智。可以从佛、道、俗等多个角度欣赏,是中国古典小说中伟大的浪漫主义文学作品。

(12)、此外,从陆西星的丹道思想中也可以看出与《封神》的相同之处。《方壶外史》(共8卷)纯属道教讲修持、论内丹之书,与《封神》文字上虽没有直接的相同之处,但从中可以看出陆西星“性非命弗彰,命非性弗灵。性,命所主也;命,性所乘也”的思想中,与《封神》所透露的先性后命的修炼思想是一致的,亦可印证出于同一手笔,  《封神》中的宗教思想是儒释道三教合一的思想。如第47回“公明辅佐闻太师”中,赵公明对燃灯说道:“……红花白藕青荷叶,三教元来总一家。”第65回“殷郊岐山受犁锄”中,广成子云,“金丹舍利同仁义,三教元来是一家。”道教炼丹,释炼舍利,儒修仁义,再一次提到“三教归一”。作品在情节人物的设置上也带有浓厚的以道教为主的三教合一色彩,最后的“斩将封神”更体现了作者“三教合一”的思想。  陆西星也是极力主张三教合一的,在他的心目中,道、儒、释三教的立教宗旨都是完全相同的,都是为了教人返朴归真。他说《道德经》的总旨是:“顿除妄宰,空不生华,本来无有,莫竟添些,圆照寂通,应感无差。如斯谛义,同证三家。”“《南华》32篇,篇篇皆以自然为宗,以复归于自然为主,盖所以羽翼《道德》之经旨。其书有玄学,亦有禅学;有世法,亦有出世法。大抵一意贯串,所谓天德王道皆从此出。”  柳先生认为,陆西星思想与《封神》所透露出的宗教思想是有很多渊源相合之处的。所以通过《封神》中的宗教内容,不仅能推断出这部作品与全真道的关系,而且可以进一步佐证,其作者就是明代中期丹法东派的创始人全真道士———陆西星。  有学者认为,《封神》通行本上的许仲琳不过是进行“编次”的名不见经传的金陵书商;而胡适先生在《的作者陆西星》一文中则猜想“‘钟山逸叟许仲琳’也许就是陆长庚发表小说时用的笔名” {16},因为陆长庚曾在金陵鈡山支脉栖霞山(李齐芳序称为摄山)做道士。  我们在研究中发现,其家乡的风物则可以进一步补充陆西星撰《封神》的内证。《封神演义》中有姜子牙渭水直钩垂钓、分封诸神的故事,而兴化有“渭水河”,河畔有“钓鱼庙”、庙内有“姜尚祠”。隆庆元年(1567),陆西星去邑里安丰途中曾泊舟“钓鱼庙”,听庙祝和村老讲姜尚的传说。《封神》中姜子牙的“吾宁在直中取,不向曲中求;不为锦鳞设,只钓王与侯”等语,与陆西星“鄙视八股,九试不第,愤而结发为道”的性格和经历相似。小说结尾写姜子牙分封诸神,其实就是陆西星在方壶岛北海草堂给道佛两家诸路神仙重排座次的翻版。  小说中还有自称“非仙非圣一闲人”本领非凡的陆压道人(兴化方言中“二”、“压”同音,而兴化宋元时期“顾、陆、时、陈”四大家族中,陆家又排名第二。)此人身份、地位十分特殊,其既非元始弟子,又不属于截教,更非西方教下,自称野人、散人、闲人,飘然而来,倏然而去,十分耐人寻味。这个艺术形象极可能是陆西星的自我塑造。且兴化民间又有“方壶岛上撰《封神》”之传说。陆西星既精通释道,又擅长著述,而许仲琳生平不详,虚无缥缈,我们细析小说内容,以陆西星的经历修养,应是《封神演义》最合适的作者。正如《水浒》、《西游》的成书过程一样,陆西星的《封神演义》亦是在话本《武王伐纣平话》的基础上,糅合前人传说,通过自己的创作发挥而成。  清梁章钜《浪迹续谈》:“忆吾乡林樾亭先生尝与余谈,《封神传》一书是前明一名宿儒所撰,意与《西游记》、《水浒传》鼎立而三。”(17)林氏此言正好从侧面佐证:《封神》陆作,《西游》李作,《水浒》施作,皆兴化乡亲所作也。可以断言,正是《水浒传》的首创示范效应,才有可能引发《西游记》、《封神传》、《梼杌闲评》的接踵问世,这是同邑从仿聚合情结使然。“不仅陆西星、李春芳为兴化同乡,而且两姓有‘通家之好’。陆氏《南华副墨》的‘序’乃李春芳之弟李齐芳作,‘后序’为李春芳次子李茂材作。”(18)子弟为人作“序”,定是知交,岂身为父兄怎有不识之理?  李春芳致仕归来,家居“延青阁”(相国水亭),与陆西星结庵于海子池方壶岛上的“北海草堂”,仅一水之隔,比邻而居。他们常常泛舟海子,赏菊方壶,一起对酒赋诗,谈经论道,切磋艺文,欢娱晚年,有时吴承恩、韩贞等文友也参与其间。无怪乎柳存仁先生指出《封神》部分人物与《西游》同名,情节相近;吴圣昔先生则论断《封神》诗词因袭《西游》,可见二氏交往、二书关系之密切。  《梼杌闲评》的作者是明末清初兴化籍名儒李清

(13)、沙僧,憨厚老实,任劳任怨,吃苦耐劳,忠心耿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