林则徐最著名的爱国名言
1、林则徐经典爱国名言
(1)、遗民泪尽胡尘里,南望王师又一年。——陆游《秋夜将晓,出篱门迎凉有感》
(2)、林则徐不顾年高体衰,从伊犁到新疆各地“西域遍行三万里”,实地勘察了南疆八个城,加深了对西北边防重要性的认识。
(3)、出门一笑莫心哀,浩荡襟怀到处开。时事难从无过立,达官非自有生来。
(4)、当时清王朝以“天朝”自居,夜郎自大,固步自封。林则徐则不然,他主张了解西方,学习西方,以抵御西方侵略。林则徐作为钦差大臣到达广州后,绝不是“下车伊始”就哇哩哇喇地乱发议论,瞎指挥。他一方面采取果断措施禁烟,一方面作了大量调查研究,进行备战。其中对西方国家的情况,所作的调研尤多。正如这则名言所说,他雇了一批翻译人员,翻译了一些书报。这些材料虽然有伪托,然可令人“兼听并观”。他还组织了一批人译编《四洲志》,叙述各国历史、地理、政治情况。
(5)、为了国家和人民的利益不怕自己吃亏的人,才是高尚的、有道德的、脱离了低级趣味的人。——刘少奇
(6)、祖国如有难,汝应作前锋。——陈毅(www.yikexun.cn)
(7)、为什么我的眼里常含泪水?因为我对这土地爱得深沉。——艾青
(8)、锦城虽乐,不如回故乡;乐园虽好,非久留之地。归去来兮。
(9)、林氏盛况,这么震撼的场面,目前也只有林氏宗亲了
(10)、国家分为两半,一半是爱国者,一半是叛国者,但没人能说的清楚谁是什么。
(11)、我坚信任何困难都难不倒英雄的中国人民。——胡锦涛
(12)、王师北定中原日,家祭无忘告乃翁。——陆游《示儿》
(13)、我们波兰人,当国家遭到奴役的时候,是无权离开自己祖国的。——居里夫人
(14)、(林则徐)(1785年8月30日-1850年11月22日),福建省侯官(今福州市区)人,字元抚,又字少穆、石麟,晚号俟村老人、俟村退叟、七十二峰退叟、瓶泉居士、栎社散人等,是清朝时期的政治家、思想家和诗人,官至一品,曾任湖广总督、陕甘总督和云贵总督,两次受命钦差大臣;因其主张严禁鸦片,在中国有“民族英雄”之誉。林则徐生平爱好诗词、书法,他的主要个人作品有:
(15)、严关百尺界天西,万里征人驻马蹄。飞阁遥连秦树直,缭垣斜压陇云低。
(16)、我们用事实证明:中国的码头工人不比别人差,别人能干的,我们也能干,别人不能干的,我们照样能干!——许振超
(17)、爱祖国,为祖国的前途而奋斗,是时代赋予我们的神圣职责。——苏步青
(18)、自豪!央视讲述姓林的光辉历史,请转给姓林的看看!
(19)、鸦片流毒于天下,则为害甚巨,法当从严。若犹泄泄视之,是使数十年后,中原几无可以御敌之兵,且无可以充饷之银。
(20)、尽管林则徐一生力抗西方入侵,但对于西方的文化、科技和贸易则持开放态度,主张学其优而用之。根据文献记载,他至少略通英、葡两种外语,且着力翻译西方报刊和书籍。晚清思想家魏源将林则徐及幕僚翻译的文书合编为《海国图志》,此书对晚清的洋务运动乃至日本的明治维新都具有启发作用。
2、林则徐最著名的爱国名言是
(1)、出自林则徐《云左山房诗钞》。林则徐以此诗表明节操,决不与贪官污吏同流合污。意思是要保持洁净,而不同世俗随波逐流。
(2)、在家庭里面手足都不能和睦相处,家外又怎能懂得去协助别人,关怀别人,获得真正的朋友?
(3)、嘉庆二十一年丙子(公元1816年),林公奉派充任江西乡试副考官,在《丙子日记》中有“游龙泉寺,……在座食斋”、“望见庐山五老峰,巳刻至东林寺”,并瞻仰了该寺文物碑刻。
(4)、风声雨声读书声声声入耳,国事家事天下是事事关心。——顾宪成
(5)、“海纳百川,有容乃大;壁立千仞,无欲则刚。”
(6)、谁不属于自己的祖国,那么他也就不属于人类。
(7)、人生自古谁无死,留取丹心照汗青。——文天祥
(8)、我们从中国国际法学史角度看,他在鸦片战争中,不仅是维护国际法原则的中流砥柱,而且也是中国引进国际法的第一人、中国近代国际法学的开山者。
(9)、待从头收拾旧山河,朝天阙。——岳飞《满江红》
(10)、出自清·林则徐《赴戍登程口占示家人》。只要对国家有利,即使牺牲自己生命也心甘情愿,绝不会因为自己可能受到祸害而躲开。
(11)、嘉庆二十四年乙卯(公元1819年),林公奉派充任云南乡试正考官,在《己卯日记》(又名《滇轺纪程》)中记述,由京赴滇沿途参拜的佛寺有:河北安肃慈航寺、正定大佛寺、赵州古庙金山寺、湖南沅陵留云寺,有时干脆住在寺里。7月27日到达云南嵩明县时,“有寺曰海潮,适大雨如注,未得登眺为憾!”
(12)、子孙若如我,留钱做什么,贤而多财,则损其志;子孙不如我,留钱做什么,愚而多财,益增其过。
(13)、寄意寒星荃不察,我以我血荐轩辕。---鲁迅
(14)、国家侨联主席的林军宗长为《海纳百川·林则徐》一书题字(林则徐公名句):
(15)、一个人假如放纵自己的欲望,为所欲为,纵使祖先再厚的阴德也没有用,迟早大祸都会临头。所以千万不可(不以善小而不为,不以恶小而为之。阴骘即阴德的意思)
(16)、翻译:我能力低微而肩负重任,早已感到精疲力尽。一再担当重任,以我衰老之躯,平庸之才,是定然不能支撑了。”
(17)、我是炎黄子孙,理所当然地要把学到的知识全部奉献给我亲爱的祖国。——李四光
(18)、苟利国家生死以,岂因祸福避趋之!——林则徐
(19)、我们爱我们的民族,这是我们自信心的泉源。——周恩来
(20)、力微任重久神疲,再竭衰庸定不支。苟利国家生死以,岂因祸福避趋之!谪居正是君恩厚,养拙刚于戍卒宜。戏与山妻谈故事,试吟断送老头皮。
3、林则徐最有名的一句爱国格言
(1)、这次禁烟引发了第一次鸦片战争,但是这次销烟的历史意义不容忽视,最大历史意义就是解决了鸦片对我国的危害,开启民智,让民众认识到了鸦片的危害,对中国今后的发展也有巨大的影响。
(2)、(拼音): shā shēn bào guó
(3)、他还领导群众兴修水利,推广坎儿井和纺车,人们为纪念他的业绩,称为“林公井”“林公车”。
(4)、我离家外出去远行,无论到哪里,都会敞开宽阔的胸怀。我们要乐观旷达,心里不要难受悲哀。世上的大事、国家的大事,是很难从没有过错中成功的,就连高官达贵也不是天生得来。回想广东那轰轰烈烈的禁烟抗英,我蔑视英国侵略者。从今以后,我将游历祖国大地,观察形势,数历山川。不要理会那般人幸灾乐祸、冷嘲热讽,鄙弃那些“赵老送灯台”之类的混话。
(5)、苟利国家生死以,岂因祸福避趋之!——林则徐《赴戍登程口占示家人》
(6)、我死国生,我死犹荣,身虽死精神长生,成功成仁,实现大同。——赵博生
(7)、入选要求:精选绝句20首,律诗或词10-15首,文章类一至数篇。(拒绝一稿多投)
(8)、臣心一片磁针石,不指南方不肯休。——文天祥《扬子江》
(9)、愿以我血献后土,换得神州永太平。——车耀先
(10)、若鸦片一日未绝,本大臣一日不回,誓与此事相始终,断无中止之理。
(11)、常思奋不顾身,而殉国家之急。——司马迁
(12)、道光十八年(1838年)9月,林则徐在两湖总督任内向道光皇帝上书言事,痛陈西方国家对我国大量倾销鸦片的危害,道光读后深为所动,即于同年12月31日任命林则徐为钦差大臣,使粤查禁鸦片。
(13)、小丑跳梁谁殄灭?中原揽辔望澄清。关山万里残宵梦,犹听江东战鼓声。
(14)、国家是大家的,爱国是每个人的本分。——陶行知
(15)、为了抉择真理,为了国家民族,我要回国去!——华罗庚
(16)、于是开始有意识有目的地收集外文报刊、书籍进行翻译,以求获得有价值的情报,加深朝廷、国人对“西洋”的了解。
(17)、儿孙若如我,留钱做什么?贤而多财,则损其志;儿孙不如我,留钱做什么?愚而多财,益增其过。
(18)、道光九年(公元1829年),林公丁父忧回原籍福州守制时,有七古《题韩云昉抚部克均“龙湫宴坐图”》中有句云:“雁山在郡不能有,康乐枉为永乐守;西来尊者此山开,掷丈云中玉龙走;涅槃一去蒲团空,但见法雨飞蒙蒙”、“是时公为入定僧,潮音千劫浑不膺;倏然挂杖一抚掌,龙来听法泉无声;拂衣笑视佛弟子,且为大千众生起。”林公把雁荡山大龙湫瀑布喻为西天佛祖掷杖化成的一条玉龙,而且是能够听法受化的神龙,把飞溅的水花喻为蒙蒙法雨,使佛理与美景融为一体,以佛喻物咏景想像丰富奇特。
(19)、白话解释:只要鸦片一天没有消灭,我就一天不回,势必要和这件事杠到底,绝对不中断。
(20)、1839年,林则徐于广东禁烟时,派人明察暗访,强迫外国鸦片商人交出鸦片,并将没收鸦片于1839年6月3日在虎门销毁。虎门销烟使中英关系陷入极度紧张状态,成为第一次鸦片战争,英国入侵中国的借口。
4、林则徐写的爱国名言
(1)、男儿要当死于边野,以马革裹尸还葬耳。——范晔
(2)、壁立千仞,无欲则刚:悬崖绝壁能够直立千丈,是因为它没有过分的欲望,不向其他地方倾倒(教育人们要放弃无谓的享乐欲,修身养性)。
(3)、烈士之爱国也如家。——葛洪《抱朴子•外篇•广譬》烈士:有抱负.有作为的人。
(4)、白话解释:我的子孙若和我一样,那留钱给他们干嘛?圣贤之人有太多钱只会损害他们的志气;我的子孙要是不如我,那留钱给他们干嘛?又蠢又有钱,只会让他们变得更糟。
(5)、苟利国家生死以,岂因祸福避趋之。有容乃大千秋几?无欲则刚百世师。比武守疆驱虎豹,论文说理寓诗词。为官首要心身正,盖世功勋有口碑。
(6)、林则徐在广东禁烟的时候,不仅仅面对着外国列强的压迫,还要应对清朝内部那些为了一己私利,不断使用阴谋诡计来阻止林则徐进行禁烟运动的官员。
(7)、西北大风起,东南战血多。风吹铁马动,还我旧山河。——杨虎城
(8)、从这个角度看,“虎门销烟”加速了中国半殖民地化的脚步,从很大程度上推动了中国近代史的发展。
(9)、我有我的人格良心,不是钱能买的。我的音乐,要献给祖国,献给劳动人民大众,为挽救民族危机服务。——冼星海
(10)、苟利国家生死以,岂因祸福避趋之。——林则徐
(11)、大丈夫处世,当扫除天下,安事一室乎!——范晔
(12)、每一个d员干部,都应当与人民同甘苦、共命运。这样,我们d才有威信,国家才有希望。——孔繁森
(13)、 丈夫只手把吴钩,意气高于百尺楼。一万年来谁著史,三千里外欲封侯。定将捷足随途骥,那有闲情逐水鸥。笑指芦沟桥畔月,几人从此到瀛洲?回头往事竟成尘,我是东西南北身;白下沉酣三度梦,青衫沦落十年人。穷通有命无须卜,富贵何时乃济贫;角逐名场今已久,依然一幅旧儒巾。
(14)、我不是为了钱,而是为了祖国的荣誉在跑。——王军霞
(15)、少年兴则国兴,小年强则国强。我们要适应时代发展的要求,正确认识祖国的历史和现实,增强爱国的情感和振兴祖国的责任感,树立民族自尊心与自信心;弘扬伟大的中华民族精神,高举爱国主义旗帜,锐意进取,自强不息,艰苦奋斗,顽强拼搏,真正把爱国之志变成报国之行。今天为振兴中华而勤奋学习,明天为创造祖国辉煌未来贡献自己的力量!
(16)、淫恶肆欲,阴骘无益。林则徐升任两广总督后,曾在总督府衙题写了这样一联:“海纳百川,有容乃大;壁立千仞,无欲则刚。”
(17)、 苟利国家生死以,岂因祸福避趋之?
(18)、林则徐,姓林,名则徐,字元抚。则是学习、效法的意思,徐指的是福建巡抚徐嗣曾。元抚是以巡抚徐嗣曾为榜样的意思。
(19)、“法之轻重以弊之轻重为衡,故曰刑罚世轻世重,盖因时制宜,非得已也。当鸦片未盛行之时,吸食者不过害及其身,故杖徒已足蔽辜。迨流毒于天下,则为害甚巨,法当从严,若犹泄泄视之,是使数十年后,中原几无可以御敌之兵,且无可以充晌之银。兴思及此,能无股栗!”(《钱票无甚关碍宜重禁吃烟以杜弊源片》)
(20)、书法家林剑丹为《海纳百川·林则徐》题林则徐公名句:
5、林则徐的爱国名言是
(1)、“若鸦片一日未绝,本大臣一日不回”,一个假设句中连用“未绝”、“不回”两个否定词语,否定之否定,比肯定句式更为有力,而且在这两个否定词语前面又冠以“一日”做状语,就更加重了这两个词语的分量。之后又连用了两个并列句式,“誓与此事相始终,断无中止之理”,进一步表明坚决禁绝鸦片、不达目的誓不罢休的决心。一个“誓”字,一个‘断”字,放在状语的位置上,用得斩钉截铁,铿锵有力。如果说前一则名言旨在强调“法当从严”,那么这一则名言则强调“法在必行”。整段的意思是说,不管外国侵略者如何顽抗,不管弛禁派如何反对,一定要把禁烟斗争进行到底。其态度光明磊落,坚定果决。其言辞充满愤激之情,浩然之气,表现了他崇高的民族自尊心和强烈的爱国主义精神。
(2)、我所谓共和国里的美德,是指爱祖国、也就是爱平等而言。这并不是一种道德上的美德,也不是一种基-督教的美德,而是政治上的美德。——孟德斯鸠
(3)、袁枚:《随园诗话》卷一(67)——卷二(1-9)
(4)、平生爱国不甘后人,即使把我烧成灰,我也是爱国的。——季羡林
(5)、万笏尖中路渐成,远看如削近还平。不知身与诸天接,却讶云从下界生。飞瀑正拖千嶂雨,斜阳先放一峰晴。眼前直觉群山小,罗列儿孙未得名。
(6)、从以上《林则徐日记》和《林则徐诗集》的择要例举中可以看出,佛教或佛教文化对林则徐有着多么大的影响啊!林则徐清正廉洁,一身正气,其精神支柱与动力实源于佛教修证,并在社会实践中升华为崇高的爱国主义精神,表明我国丰富而悠久的传统文化有着提升、完善人格的特殊作用。这是我们佛教界值得自豪并应努力继承发扬的。
(7)、1841年,由于投降派的陷害,林则徐被以“办理不善”的罪名革职降级,充军伊犁。1842年途经陕西西安与家人告别时作七律一首,其中两句“苟利国家生死以,岂因祸福避趋之。
(8)、林则徐虎门销烟的地点是在虎门海滩,由于鸦片数量巨大,因此整个销烟的过程一直持续了二十三天才结束。
(9)、道光元年(公元1821年)三月,林公与友人同游杭州西湖,有七绝四首,春暮偕许玉年及谷张仲甫应昌诸君游理安寺、烟霞洞、虎跑泉、六和塔诸胜,每处各系一诗,其中富有佛性的诗句有:“佛戒偏宜宽酒户,诗情都为检茶经;山僧为道同龛约,惆怅彭宣地下灵。”“足音何必遗空谷,心地从都悟慧根;试证前身罗汉果,三生石上与重论。”“茶梦园时参梵课,几声钟磬翠微中。”
(10)、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范仲淹
(11)、爱国主义就是千百年来巩固起来的对自己祖国的一种深厚的感情。
(12)、中有古佛立亭亭,苾刍合十朝诵经。催落山泉作钟磬,秋色满岩云有声。
(13)、为了中华民族的繁荣富强,我要献出全部学识智慧。——钱伟长
(14)、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范仲淹《岳阳楼记》
(15)、每一个d员干部,都应当与人民同甘苦、共命运。这样,我们d才有威信,国家才有希望。——孔繁森
(16)、天山万笏耸琼瑶,导我西行伴寂寥。我与山灵相对笑,满天晴雪共难消。
(17)、我们为祖国服务,也不能都采用同一方式,每个人应该按照资禀,各尽所能。——歌德
(18)、出自清·林则徐《次韵答陈子茂德培》。林则徐在“虎门销烟”后被清廷发配到新疆后身在万里边疆、心系江南抗英战争的爱国之情。
(19)、人生自古谁无死,留取丹心照汗青。——文天祥
(20)、(出处): 唐·杨炯《中书令汾阴公薛振行状》:“臣又多幸天皇任之以股肱,誓期杀身报国,致一人于尧舜。”
(1)、林则徐(1785年8月30日-1850年11月22日),福建 侯官县人,字元抚,又字少穆、石麟,晚号俟村老人、俟村退叟、七十二峰退叟、瓶泉居士、栎社散人等,是清朝时期的政治家、思想家和诗人,官至一品,曾任湖广总督、陕甘总督和云贵总督,两次受命钦差大臣;因其主张严禁鸦片,在中国有“民族英雄”之誉。
(2)、书法作品林则徐书法的主要成就是行草,而又以《集王圣教序》为基本路数,属于传统派系,通篇秀劲乃其可贵之处。同时,从林氏楷书作品亦足可见其临池之功力。林氏在1827年(道光七年)《跋沈毅斋墨迹》中说:“初学临摹辄舍唐人矩范而躐等于钟张羲献,是犹未能立而使之疾行,僵卧必矣”。可见,林氏有自己的学书心得,从唐人入手是他的主张。实际上,林氏并没有忽视“取法乎上”的传统共识,其楷书,不拘泥于某家框架,也并不纯然是唐人的规矩,还在点划使转之间偶尔透露出晋人的风度,愈是晚期之作愈如此。林氏的书法取势,端重安详,绝无矫揉造作的气息,虽不属于雄强一路,但其字里行间体现出一股中华民族固有的浩然正气、凛然大义。
(3)、千古未遇的西方资本主义强敌入侵,促使林则徐“最先从封建的闭关自守的昏睡状态中觉醒,以全新的态度睁眼看世界”。
(4)、林则徐所译资料中发现沙俄对中国的威胁,促成了他抗英防俄的国防思想,成为近代“防塞论”的先驱。于是他明确向伊犁将军布彦泰提出“屯田耕战”,有备无患。
(5)、我是中国人民的儿子。我深情地爱着我的祖国和人民。——邓小平
(6)、海纳百川,有容乃大;壁立千仞,无欲则刚。
(7)、风涛回首空三岛,尘壤从头数九垓。休信儿童轻薄语,嗤他赵老送灯台。
(8)、“近年雇有翻译之人,因而展转购得新闻纸,密为译出。其中所得夷情,实为不少,制驭准备之方,多由此出。虽近时间有伪托,然虚实可以印证,不妨兼听并观也。”(《答奕将军防御粤省六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