爱国古诗词说课稿
1、爱国古诗词说课稿模板
(1)、教师引导:你能够先理解了关键字的意思,根据把诗句描写的说出来。说明你已经弄明白了这首诗的意思。那同学们猜一猜,通过刚才这位同学的表达,你认为这首诗的是在写“四时”里的哪一个季节呢?
(2)、能认真倾听,记住别人话语的要点,转述时注意人称转换。
(3)、首联:早年的雄心壮志; 愤——义
(4)、解读课题有利于整体感知这首词的大体内容,了解词的相关知识。
(5)、教师引导学生自主学习,突破本课理解上的重点。
(6)、总结学习方法:(出示课件5)初读诗句──了解大意──理解诗意──体会诗境──悟其感情
(7)、明月别枝惊鹊,清风半夜鸣蝉。稻花香里说丰年,听取蛙声一片。 七八个星天外,两三点雨山前。旧时茅店社林边,路转溪桥忽见。
(8)、让同学们展开想象的翅膀,根据词的意境边品读边再脑海里绘出秋色图。(老师点击四幅秋色图,让学生欣赏)
(9)、预设:茅屋非常矮,小溪边长满了青青的小草。这美好的景色令人陶醉。那是谁家的老婆婆和老公公?他们老两口也醉在其中,用他们的方言高兴地交谈。他们的大儿子在溪东锄豆子,二儿子在编织鸡笼。只有那个调皮的小儿子,坐在溪头剥莲蓬。
(10)、感受古代诗词的艺术魅力,培养诵读和鉴赏古诗词的能力。
(11)、 乡下人家,不论什么时候,不论什么季节,都有一道独特、迷人的风景。
(12)、引导学生看图,了解:捕鱼人的船是一条小舟。这条小舟在波涛翻滚的江面上,就像什么?
(13)、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4)、城虽乐,不如回故乡;乐园虽好,非久留之地。归去来兮。——华罗庚
(15)、以“寄语人生”为标题写一首诗歌,誊写工整后在班内交流。
(16)、(这首诗歌描写了从军生活的艰辛,表达了作者对家乡和平生活的向往和留恋。)
(17)、(2)学生自由练习有感情地朗读全诗,并用自己的话简述全诗大意。
(18)、七年级上册语文20课《天上的街市》预习+教案+课件
(19)、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0)、王逸解释为离别的忧愁,“离,别也;骚,愁也。”(《楚辞章句离骚经序》)
2、爱国古诗词说课稿范文
(1)、在家国都遭逢千辛万苦期间,我通过的考试而被起用为官。我为朝廷起兵抗元已整整四年了。这些岁月,由于战争不停,田园寥落,人民痛苦不堪,祖国的山河也已破碎得像在风雨中摇曳的柳絮一样不可收拾。随着抗元斗争的不断失利,自己也像受到暴风雨吹打的浮萍一样生死难卜。在江西的惶恐滩战败后,被元军追赶,我的心绪就像惶恐滩的名字那样惶恐。我被押解过零丁洋时,身为俘虏,心里那种感受就像零丁洋的名字那样孤苦零丁。自古以来,有哪个人能长生不死呢?但重要的是要留下赤胆忠心,在史册上光辉照耀。
(2)、七年级上册语文5课《秋天的怀念》预习+教案+课件
(3)、课堂总结:同学们,《过零丁洋》这首诗的语言和情感深深打动了我们的心,文天祥的精神气节更加震撼我们的内心。文天祥的躯体倒下了,但他的精神得到了升华。在我们今天和平繁荣的时代,同学们依然要树立报效祖国的远大理想,用我们特有的方式来回报我们伟大的祖国,让爱国的旋律永远回荡在我们的生活中。让我们回味经典,全体吟诵,结束今天我们所学的这首诗和这节课。
(4)、(一片飘荡在江面上的小树叶;一片随时都会被风浪卷走的小木片……)
(5)、中国,文明古国。四大发明屹立不倒,儒家思想传颂至今,诗词歌赋,更是层出不穷。那些从小翻看的东西深深烙印于心,把我和祖国深深联系在一起。
(6)、 ②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7)、依据:学习诗歌要“知人论世”,才能从更广阔的面上理解诗歌主旨和感情
(8)、可陈建新就是违规操作了,让所有浙江考生看到了他拥有如此大的评分审阅权。
(9)、交待了解作者及时代是诗歌鉴赏的第一步,所以先让学生介绍人作者及时代,对于学生没介绍到的地方教师加以补充。
(10)、请说说“白雨跳珠乱入船”一句中“跳珠”的妙处。
(11)、师:大家能读懂诗人笔下的这场雨吗?你读出了怎样的雨?(及时的好雨)
(12)、想象声音:此时此刻,置身田头,能在词的描绘中,你听到哪些声音呢?
(13)、《宿新市徐公店》——疏疏:稀疏。
(14)、“与子同偕”,激昂高歌,团结对敌,奔赴战场。
(15)、对照注释,利用三到五分钟理解重点字词的意思。
(16)、让学生搜集整理中国历史上具有“留取丹心照汗青”的英雄人物以及像“人生自古谁无死,留取丹心照汗青”这样透着铮铮骨气的诗句。
(17)、一年一度的国庆节来临了,这是祖国母亲的生日,全国人民都洋溢在普天同庆的节日氛围中。
(18)、这3个教学目标的设置符合学生的认知规律,即整体感知——局部思维——迁移拓展。根据本单元的教学目标、学习重点,并结合学生实际,确定本节课的:
(19)、知识目标:(1)了解陆游的生平,知人论世,披文入情,把握作者的思想感情。通过对南宋朝代背景的了解,掌握南宋爱国诗人的思想感情。(2)当堂背诵并默写全诗。
(20)、这是一首赋体诗,用“赋”的表现手法,在铺陈复唱中直接表现战士们共同对敌、奔赴战场的高昂情绪,一层更进一层地揭示战士们崇高的内心世界。
3、小学爱国古诗词讲解的公开课
(1)、在质疑的基础上赏析品味,加深理解,不宜面面俱到。可结合运用比较法(换词、移位等)理解课文。
(2)、 我觉得课堂教学有一些成功之处,主要表现在:我主要采用诵读感悟,品评赏析,积淀深化的教学方法,适时借助多媒体课件,引领学生读中感悟,读中融情,悟中升情。在第一个环节:创设诗意课堂中,我有效地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激起了学生热爱古诗词的情感和学习古诗词的求知欲。第三个环节:初读诗词,初步感悟。我让学生采取多种多样的朗读方式朗读。让学生自己读,配合读,然后指名读。当我发现同学们字音读的十分准确时,接着引导读诗要有节奏。第五个环节:拓展延伸。古诗带给学生的是更多想象的空间,这样的创造性的想象有助于把学生引入深远的意境。我让学生结合自己的理解,用自己的话描写画面,想象人物的心情、感受,体会人物的心理活动,有助于加深学生的理解,帮助学生体会意境,提高他们的表达能力。
(3)、又是个金秋的十月,又是个装满收获的季节。在经历走过来的数次磨砺后,祖国以其坚强不屈的脊梁高高屹立在世界的东方。我们自豪,我们骄傲,我们为有一个坚强的祖国而歌唱。
(4)、那这个环节的第二步就是请学生自由诵读课文,归纳概括内容,思考讨论:这首词上下两阙分别写了什么内容,并分别找出上下阙的领字,并感受诵读时的情感把握。这两个问题的设置主要是为了给学生一个在整体上梳理文本的方向,并通过诵读提示引导他们结合文本进行归纳。在学生的回答和老师的点拨后。可以理出这样的一个基本脉络。从整体上看,这首词上阙写景,由一个“看”字,领起七句,描绘了一幅色彩绚丽的湘江秋景图。下阙抒情,由一个“忆”字领起八句,抒发凌云壮志,革命豪情。同时我们也可以发现,上下阙末均为问句,上阙设问,引出下文;下阙反问,回应全文。通过这样一个脉络的梳理,可以为学生在接下来进一步的研读文本打下一个良好的基础,并也有助于这首词的熟读成诵。
(5)、《西江月·夜行黄沙道中》这首词描写的季节是 ,从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这些声音看得出,作者对这些景物的描写,把黄沙道写得 。
(6)、教师引导:对,这首诗就是写诗人留宿在俆公店里的所见。他见到了什么呢?我们一起来学习这首诗。
(7)、示例:这句意思是说湖上落下白花花的大雨,雨水敲打着湖面,水花飞溅,宛如无数颗晶莹的珍珠,乱纷纷跳进游人的船舱。“跳珠”这个形象而富有动感的比喻,既写出雨来时着急的样子,又烘托了诗人舟中赏雨的喜悦心情。
(8)、第二步,诵读——让学生口顺。指导学生朗读,注意情感和节奏,逐步积淀语
(9)、书面作业:写一篇你读了《过零丁洋》一诗后的感受。
(10)、 新安江素以水色佳美著称。沿江有白沙大桥、朱池、落凤山、千岛湖、梅城、刘长卿别墅、双塔凌云、新安江水库等胜迹。新安江作为国家级风景名胜区向有“奇山异水,天下独绝”之称。
(11)、流露出作者热爱大自然,关心人民生活的思想感情。(板书:热爱大自然关心人民生活)
(12)、作者开门见山提出呼吁的核心内容——重视尊重生命的伦理,接着对这一伦理进行了阐述,再结合人类生存的现状具体论证,并有针对性地提出解决的方法,作者呼吁人们要追求良善、消除暴行,互相帮助、战胜疫病,拒绝战争、维护和平。文章的逻辑显得十分严密。
(13)、师:杜甫是我国古代伟大的现实主义诗人,被人们尊称为“诗圣”,而他的诗也被称为“诗史”。今天我们来学习杜甫的《春夜喜雨》。(板书课题)
(14)、体会“便引诗情到碧霄”的意蕴,古人云:诗言志,诗情即志气。人果真有志气,就会奋斗不息,便不会感到寂寥。“一鹤排云上”所体现的奋斗之志与诗人的情志已融为一体,画意与诗情相互映衬,相得益彰,让人觉得其诗情好像与鹤一起直冲云霄。此可谓诗情画意的完美结合。
(15)、大家还记得我们以前学过的《清平乐·村居》吗?
(16)、九年级上册语文12课《湖心亭看雪》预习+教案+课件
(17)、本课教学中,注重突出学生的主体地位。在教学中,以读为主,根据情况采取了诵读、小组合作探究交流等形式,注重了学生主动性与探究能力的培养。例如,让学生自己结合注释理解诗句意思,小组成员之间认真、仔细地交流。
(18)、古诗是我们中华民族传统文化中的一座宝库。一首好诗,就蕴含着一种心情,一个故事,甚至是一段历史,让人回味无穷。这一节课,我们一起来学习王维的《送元二使安西》。
(19)、学习古诗《宿建德江》和《六月二十七日望湖楼醉书》,理解诗句大意,体会诗人的情感。
(20)、辛弃疾(1140-1207),南宋爱国词人。原字坦夫,改字幼安,号稼轩,历城(今山东济南)人。二十一岁参加抗金义军,曾任耿京军的掌书记,不久投归南宋。历任江阴签判,建康通判,江西提点刑狱,湖南、湖北转运使,湖南、江西安抚使等职。四十二岁遭谗落职,退居江西信州,长达二十年之久,其间一度起为福建提点刑狱、福建安抚使。六十四岁再起为浙东安抚使、镇江知府,不久罢归。一生力主抗金北伐,并提出有关方略,均未被采纳。其词热情洋溢、慷慨激昂,富有爱国感情。
4、爱国主题说课
(1)、 有感情地朗读,将学生引入情境,直面美景,从而入情入境,熟读成诵,水到渠成。
(2)、七年级上册语文7课《散文诗二首》预习+教案+课件
(3)、苟利国家生死以,岂因祸福避趋之?——林则徐
(4)、重点: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诗歌,背诵诗歌。
(5)、联系语境,展开联想,选择词语说一说乡村或城市生活。
(6)、师:除了这是一场及时的雨,你还读出了这是一场怎样的雨?(默默无闻,无私奉献的雨。)你从哪儿看出来的?(随风潜入夜,润物细无声。)
(7)、《离骚》的基本内容是什么?它与诗人的经历有什么关系?
(8)、(3)文中除了使用比喻手法来表达自己的政治理想,还使用了什么手法?请举例说明。(明确]还使用对比手法。如:古代遇明君王举用群贤“遵道而得路”与昏庸君王狂乱不羁“路幽昧以险隘”形成对比,以此告诫楚王要任人唯贤:“d人”贪图个人享乐与自己为国为民不惜身遭灾祸形成对此,表达自己九死不悔,献身理想的爱国情感。
(9)、陈建新密密麻麻的头衔中,高考作文阅卷大组组长头衔,看似没啥却很打腰,因为这个头衔掌控着评判高考满分作文权力。
(10)、七年级上册语文写作《写人要抓住特点》预习+教案+课件
(11)、一年级 二年级 三年级 四年级 五年级 六年级
(12)、教师过渡:诗和词虽然是两种不同的学习方式,但是在学习的过程中方法却是相同的。上节课我们通过两首诗的学习,已经掌握了一些基本的方法:出示课件13:
(13)、王维知道老朋友要去安西,特地从长安赶来送他。多么深厚的友谊啊!我们一起再读读诗题。
(14)、多媒体播放名家配乐朗诵视频,提醒学生朗读时要把握节奏,体会作者感情。
(15)、纸上得来终觉浅,绝知此事要躬行。(《冬夜读书示子聿》)
(16)、(联想到的诗句:“杨柳青青江水平,闻郎江上踏歌声”“千里黄云白日曛,北风吹雁雪纷纷”。
(17)、交流反馈。(捕鱼的人——“渔者”;吃鱼的人——“江上往来人”)
(18)、加深对诗歌的理解,从而提高学生的文学素养。
(19)、预设:阴就是树荫,未成阴的意思是没有形成浓密的树荫。
(20)、在第一课时中,主要采用讲解讨论法。导入用一副对联:
5、爱国古诗课件
(1)、明确:一登上咸阳高高的城楼,向南望去,远处烟笼蒹葭,雾罩杨柳,很像长江中的汀洲。夕阳西下时分登上城楼,当时浓云从蟠溪上空涌来,一阵凉风吹来,雨势迫在眉睫。两朝故都,已成草树疯长的田野;禁苑深宫,而今绿芜遍地,黄叶满林;唯有虫鸣,不识兴亡。
(2)、 总之,这节课,我尽力营造一种宽松和谐的气氛,用自己的热情感染、带动学生,不失时机地赞赏,积极有效地引导,让学生体会到学习语文的成就感,感受到诗词的独特魅力。
(3)、教师引导:你的理解非常准确,表面意思是新长出来的绿——嫩绿。那大家能不能通过“新绿”这个词,来确定这首诗描写的季节呢?
(4)、 这首诗的大意是:黑色的云像打翻的墨水还没来得及把山遮住,白色雨点就像珍珠一样乱跳,蹦入船中。忽然一阵卷地而来的大风把云和雨吹散了,望湖楼下的湖面平静得好似蓝天。
(5)、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
(6)、七年级上册语文写作一《热爱生活,热爱写作》预习+教案+课件
(7)、有谁能像孔明鞠躬尽瘁,率三军复汉室北定中原!
(8)、有感情地朗读这首词,读出词的节奏和韵味。背诵课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