孟子名言名句带拼音
1、孟子名言名句带拼音及解释
(1)、注释:离娄,古代视力最敏锐的人。公输子,即鲁班,鲁国人,春秋末年的著名工匠。规矩,规,即圆规,画圆的仪器;矩,即曲尺,画方的仪器。
(2)、梓匠轮舆能与人规矩,不能使人巧。《孟子·尽心下》。
(3)、解释:孔子登上泰山,天地一览无余。表面上指泰山之高,实际指人的眼界。
(4)、不以文害辞,不以辞害志。《孟子·万章上》。
(5)、富贵不能淫,贫贱不能移,威武不能屈,此之谓大丈夫。
(6)、解释:不得志的时候就要管好自己的道德修养,得志的时候就要努力让天下人都能得到好处。
(7)、乐民之乐者,民亦乐其乐;忧民之忧者,民亦忧其忧。
(8)、读书是学习,使用也是学习,而且是更重要的学习。
(9)、翻译:独自一个人欣赏音乐,和别人一起欣赏音乐,哪一种更快乐?
(10)、“尧以不得舜为己忧,舜以不得禹、皋(gāo)陶(yáo)为己忧。夫(fú)以百亩之不易为己忧者,农夫也。分人以财谓之惠,教(jiào)人以善谓之忠,为(wèi)天下得人者谓之仁。是故以天下与人易,为(wèi)天下得人难。孔子曰:‘大哉,尧之为君!惟天为(wéi)大,惟尧则之,荡荡乎,民无能名焉!君哉,舜也!巍巍乎,有天下而不与(yù)焉!’尧舜之治天下,岂无所用其心哉?亦不用于耕耳!”
(11)、解释:人穷的时候不丧失道德的标准,而发达的时候也不可以背弃自己做人的原则。
(12)、用下敬上,谓之贵贵;用上敬下,谓之尊贤。贵贵、尊贤,其义一也。
(13)、这样的精英要求尊重礼遇,高看自己。“君之视臣如手足,则臣视君如腹心;君之视臣如犬马,则臣视君如国人;君之视臣如土芥,则臣视君如寇仇。”孟子此言,带几分狠劲!
(14)、忆往昔峥嵘岁月稠。恰同学少年,风华正茂;书生意气,挥斥方遒。
(15)、诸侯之宝土地、人民、政事。宝珠玉者,殃必及身。
(16)、其政闷闷,其民淳淳;其政察察,其民缺缺。是以圣人方而不割,廉而不刿,直而不肆,光而不耀。
(17)、解释:如果想使天下太平,在当今这个世界上,除了我还有谁呢?
(18)、解释:君子仁义,有让他终生无法忘记的忧心之事,却没有短暂的忧心之事!
(19)、读书是易事,思索是难事,但两者缺便全无用处。——富兰克林
(20)、解释:仁慈的人爱人,有礼貌的人尊敬人,爱别人的人,别人也爱他,尊敬别人的人,别人也尊敬他。
2、孟子名言名句老吾老以及人之老的意思
(1)、曰,汉语常用字(一级字),读作yuē,指事字,最早见于商代甲骨文。本义是说;引申为叫做;虚化为语气助词。
(2)、读一本好书,就是和许多高尚的人谈话。——歌德
(3)、(16)乐民之乐者,民亦乐其乐;忧民之忧者,民亦忧其忧。
(4)、解释:所以上天要把重任降临在某人的身上,必定要先使他的内心痛苦,使他的筋骨劳累,使他经受饥饿之苦,以致肌肤消瘦,使他受贫困之苦,扰乱其人业已开始的行动。
(5)、解释:不孝顺的行为有很多种,没有尽到后代的责任就像父母不存在一样的行为是最为不孝顺的。
(6)、解释:作战时后退了五十步的人讥笑后退了百步的人。
(7)、仁则荣,不仁则辱。今恶辱而居不仁,是犹恶湿而居下也。
(8)、翻译:战败的士兵丢盔弃甲逃跑,有的人跑到一百步才停下,有的人跑到五十步才停下,跑了五十步的人因此嘲笑跑了一百步的人,您觉得行不行呢?
(9)、解释:吟咏他们作的诗,读他们著的书,不知道他们的为人行吗?因此要研究他们所处的时代啊!
(10)、解释:做工粗糙的鞋与做工精细的鞋一样的价钱,谁还愿意做精细的鞋呢?
(11)、解释:哪有真正的君子被人家用金钱收买的呢?
(12)、大人者,不失其赤子之心者也。(《孟子•离娄下》)
(13)、qí mǔ zhī qí xuān yě , hū ér wèn zhī :“ hé wéi zhōng zhǐ ?”
(14)、尊贤使能,俊杰在位,则天下之士皆悦而愿立于其朝矣。
(15)、解释:有意想不到荣誉,有追求完美而受到诽谤。
(16)、爱人不亲,反其仁;治人不治,反其智;礼人不答,反其敬;行有不得者皆反求诸己,其身正而天下归之。
(17)、(解释)鱼是我所希望得到的,熊掌也是我所希望得到的;假如两样不可能同时得到,就舍弃鱼而要熊掌。生命是我所希望拥有的,道义也是我所希望拥有的;但假如两样不能同时兼顾,就牺牲生命而坚持道义。
(18)、孟子曰:“人不可以无耻,无耻之耻,无耻矣。”(尽心上)
(19)、《诗》以道志,《书》以道事,《礼》以道行,《乐》以道和,《易》以道阴阳,《春秋》以道名分。
(20)、解释:却一心以为有大雁天鹅要飞来,想要拉弓箭去把它射下来。虽然和前一个人一起学棋,但棋艺不如前一个人好。
3、孟子名言名句注释
(1)、体有贵贱,有大小。无以小害大,无以贱害贵。养其大者为小人,养其大者为大人。
(2)、解释:仗恃实力来使人服从的,不能让人心悦诚服,只是因为他本身实力不够的缘故,依靠道德使人家服从的,人家才会心悦诚服。
(3)、老吾老,以及人之老;幼吾幼,以及人之幼。
(4)、解释:替深池把鱼赶来的是水獭,替森林把鸟雀赶来的是鹞鹰。
(5)、明君制民之产,必使仰足以事父母,俯足以畜妻子,乐岁终身饱,凶年免于死亡。
(6)、解释:失去了天下,是因为失去了人民;失去人民,是由于失去了民心。
(7)、(9)天子不仁,不保四海;诸侯不仁,不保社稷;卿大夫不仁,不保宗庙;士庶人不仁,不保四体。
(8)、解释:让百姓种好他们的地,减轻他们的赋税,就可以使百姓富足
(9)、注释:第一个“乐”,快乐,欣赏。第二个“乐”,指音乐。
(10)、富贵不能淫,贫贱不能移,威武不能屈,此之谓大丈夫。
(11)、天时不如地利,地利不如人和。(《孟子•公孙丑下》)
(12)、书籍是幼年人的导师,是老年人的护士。——柯里叶尔
(13)、死亦我所恶,所恶有甚于死者,故患有所不辟也。
(14)、故天降大任于是人也,必先苦心志,劳其筋骨,饿其体肤,空乏其身,行拂乱其所为,所以动心忍性,曾益其所不能。家必自毁,而后人毁之。
(15)、 (赏析)面对贫穷的折磨、暴力的威胁和富贵的引诱,孟子的这句名言,闪耀着思想和人格力量的光辉,在历史上曾鼓励了不少志士仁人,成为他们不畏强暴,坚持正义的座右铭。直到今天,当我们读这段书的时候,似乎仍然可以听到他那金声玉振的声音。
(16)、任何倏忽的灵感事实上不能代替长期的功夫。《罗丹艺术论》
(17)、爱人不亲,反其仁;治人不治,反其智;礼人不答,反其敬;行有不得者皆反求诸己,其身正而天下归之。
(18)、解释:贤人先使自己明白,然后才去使别人明白;今天的人则是自己都没有搞清楚,却想去使别人明白。
(19)、我像吝啬鬼对待自己的财宝那样,迷恋着图书。——蒙田
(20)、世俗所谓不孝者五:情其四支,不顾父母之养,一不孝也;博弃好饮酒,不顾父母之养,二不孝也;好货财,私妻子,不顾父母之养,三不孝也;从耳目之欲,以为父母戮,四不孝也;好勇斗狠,以危父母,五不孝也。
4、孟子名句名段选萃拼音版
(1)、求则得之,舍则失之,是求有益于得也,求在我者也。求之有道,得之有命,是求无益于得也,求在外者也。
(2)、虽有天下易生之物,一日暴之,十日寒之,未有能生者也。
(3)、人有不为也,而后可以有为。《孟子·离娄下》。
(4)、(4)虽有天下易生之物,一日暴之,十日寒之,未有能生者也。
(5)、大块载我以形,劳我以生,佚我以老,息我以死。
(6)、以力服人者,非心服也,力不赡也;以德服人者,中心悦而诚服也。
(7)、wēi tiān xià bú yǐ bīng gé zhī lì 。dé dào zhě duō zhù ,shī dào zhě guǎ zhù 。威天下不以兵革之利。得道者多助,失道者寡助。
(8)、得道者多助,失道者寡助。寡助之至,亲戚畔之;多助之至,天下顺之。(《孟子•公孙丑下》)
(9)、解释:执政者如果以顺应民众的快乐为快乐,民众就会为执政者的快乐而快乐;如果把民众的忧苦当做自己的忧苦,民众也会为执政者的忧苦而忧苦。
(10)、解释:西施虽然美丽,一旦被污秽的东西给玷污,浑身发出臭味,则人人看见都会掩著鼻子赶紧离开,反过来说,假使有恶人,一旦诚意,戒掉缺点,洗清自己,则可以祭祀天上的神仙。
(11)、(46)故天将降大任于是人也,必先苦其心志,劳其筋骨,饿其体肤,空乏其心,行拂乱其所为,所以动心忍性,曾益其所不能。
(12)、解释:我讨厌死亡,但是有比死亡还让我厌恶的事情,因此,虽然有的事可能让我死亡,但不做这件事就得面对更讨厌的事,所以这件事就算可能致死,我也不能逃避。
(13)、君子有三乐,而王天下不与存焉。父母俱在,兄弟无故,一乐也;仰不愧于天,俯不怍于人,二乐也;得天下英才而教育之,三乐也。(《孟子•尽心上》)
(14)、解释:尊敬自家的长辈,推广开去也尊敬人家的长辈;爱抚自家的儿女,推广开也去爱抚人家的儿女。
(15)、生于忧患,死于安乐.孟子其他名言故天将降大任于斯人也,必先苦其心志,劳其筋骨,饿其体肤,空乏其身,行拂乱其所为,所以动心忍性,曾益其所不能.得道者多助,失道者寡助.权,然后和轻重;度,然后知长短.穷则独善其身,达则兼济天下.不耻不若人,何若人有?爱人者,人恒爱之;敬人者,人恒敬之.孟子名言名句恭者不侮人,俭者不夺人.天降下民,作之君,作之师,惟曰其助上帝宠之.人有不为也,而后可以有为.民为贵,社稷次之,君为轻.虽有天下易生之物,一日暴之,十日寒之,未有能生者也.老吾老,以及人之老,幼吾幼,以及人之幼.其进锐者,其退速.生于忧患,死于安乐.心之官则思,思则得之,不思则不得也.富贵不能淫,贫贱不能移,威武不能屈,此之谓大丈夫.孟子名言名句生于忧患而死于安乐也.惟仁者宜在高位.不仁而在高位,是播其恶于众也.天子不仁,不保四海;诸侯不仁,不保社稷;卿大夫不仁,不保宗庙;士庶人不仁,不保四体.君之视臣如手足,则臣视君如腹心;君之视臣如犬马,则臣视君如国人;君之视臣如土芥,则臣视君如寇仇.国君好仁,天下无敌焉.尽信书,则不如无书.孟子名言名句生,亦我所欲也;义,亦我所欲也;二者不可得兼,舍生而取义者也.不以规矩,不成方圆.天时不如地利,地利不如人和。
(16)、君子有三乐,而王天下不与存焉。父母俱在,兄弟无故,一乐也;仰不愧于天,俯不怍于人,二乐也;得天下英才而教育之,三乐也。
(17)、解释:不要拘泥于文字而误解词句,也不要拘泥于个别词句而误解作品完整的意思;能以自己的切身体会去推测作者的本意,这才是懂得了阅读作品的正确方法。
(18)、(赏析)孟子的这句话是其民本主义的集中体现。民众是天下国家的根本,民众决定国家的安危之乱,天子、国君和大夫要按照民众的意愿本事。这句话承认了人民大众在在历史上的决定作用。
(19)、体有贵贱,有大小。无以小害大,无以贱害贵。养其大者为小人,养其大者为大人。
(20)、独立学者,作家,国学起名师灵遁者整理提供。
5、孟子名言带翻译
(1)、行之而不著焉,习矣而不察焉,终身由之而不知其道者,众也。
(2)、不以文害辞,不以辞害志。以意逆志,是为得之。
(3)、君之视臣如手足,则臣视君如腹心;君之视臣如犬马,则臣视君如国人;君之视臣如土芥,则臣视君如寇仇。
(4)、乐民之乐者,民亦乐其乐;忧民之忧者,民亦忧其忧。乐以天下,忧以天下,然而不王者,未之有也。
(5)、解释:人只有对某些事舍弃不干,然后才可以有所作为;要想有所作为,就必须有所不为。
(6)、(6)心之官则思,思则得之,不思则不得也。
(7)、解释:不倚仗年纪大,不仗恃地位高,不倚仗家里富贵来交友。
(8)、解释:爱护百姓,推行王道,就没有谁能够阻挡。
(9)、即使古代中国圣贤的出现是一个偶然现象,偶然也是要符合、会符合概率的数学定理的。在某种意义上,孟子的五百年必有王者兴的说法,既表达了概率大数回归平均(五百年中有四百多年人才平平)的道理,又注意到了,而且期待着的是:总还有远高于平均数的——王者、圣贤(今天来说则是天才与伟人)昙花一现——五百年一次的王者兴局面出现。
(10)、有为者辟若掘井,掘井九轫而不及泉,犹为弃井也。
(11)、教亦多术矣,予不屑之教诲也者,是亦教诲之而已矣。
(12)、gāo yáng zhī pí , sù sī wǔ tuó 。
(13)、(18)有恒产者有恒心,无恒产者无恒心。苟无恒心,放辟邪侈,无不为已。
(14)、解释:人必先有自取侮辱的行为,别人才侮辱他;家必先有自取毁坏的因素,别人才毁坏它,国必先有自取讨伐的原因,别人才讨伐它。
(15)、(解释)富贵不能迷乱他的思想,贫贱不能改变他的操守,威武不能压服他的意志,这才叫作大丈夫。
(16)、虽有天下易生之物,一日暴之,十日寒之,未有能生者也。
(17)、弃我去者,昨日之日不可留.乱我心者,今日之日多烦忧
(18)、寡助之至,亲戚畔之,多助之至,天下顺之。
(19)、曰:“许子以釜(fǔ)甑(zèng)爨(cuàn),以铁 耕乎?”
(20)、(解释):居:处于;思:想。虽然处在平安的环境里,也想到有出现危险的可能。指随时有应付意外事件的思想准备。
(1)、fù傅yuè说jǔ举yú于bǎn版zhù筑zhī之jiān间,
(2)、上善若水。水善利万物而不争,处众人之所恶,故几于道。
(3)、孟子曰:“恻隐之心,人皆有之;羞恶之心,人皆有之;恭敬之心,人皆有之;是非之心,人皆有之。恻隐之心,仁也;羞恶之心,义也;恭敬之心,礼也;是非之心,智也。仁义礼智,非由外铄我固有之也,弗思耳矣。”(告子上)
(4)、解释:贤德的人居于掌权的地位,有才干的人担当合适的职务
(5)、孟子曰:“得道者多助,失道者寡助。寡助之至,亲戚畔之;多助之至,天下顺之。”《孟子·公孙丑下》
(6)、精读:这是孟子回答梁惠王的问话。成语“五十步笑百步”就是从这里来的。孟子用这个比喻,意在告诉梁惠王,跑一百步和跑五十步没有本质的区别,因为都是逃跑,就如同梁惠王说河东和河西发生灾荒,把两地的灾民挪来挪去一样,也没有本质区别,关键还是要真心实意让老百姓富足起来,以王道治民,这样才能从根本上解决国家治理的问题。
(7)、君仁,莫不仁;君义,莫不义;君正,莫不正。
(8)、祸莫大于轻敌,轻敌几丧吾宝。故抗兵相若,哀者胜矣。
(9)、(译文)(孟子说:)“仅仅一两把粗的桐树梓树,人们要想叫它生长起来,都知道怎样去培养它。至于对自己,却不知道怎样去培养,难道爱自己还不如爱桐树梓树吗?真是太不动脑子了。”
(10)、但此说绝对不是信口开河,它符合十九世纪英国学者F·高尔顿的“子女回归定律”,还有什么投资回报“回归平均数百分之十定律”,数学的概率论所讲的“大数定理”、“中心极限定理”,这些都表明,在偶然性中可以发现必然性,可以把这几个定律看作是可知论的数学论证。
(11)、鱼,我所欲也,熊掌,亦我所欲也;二者不可得兼,舍鱼而取熊掌者也。《孟子·告子上》。
(12)、书籍是人类知识的总结,书籍是全世界的营养品。──莎士比亚
(13)、安而不忘危,存而不忘亡,治而不忘乱——《易经》
(14)、天降下民,作之君,作之师,惟曰其助上帝宠之.
(15)、bì必xiān先kǔ苦qí其xīn心zhì志
(16)、父子有亲,君臣有义,夫妇有别,长幼有序,朋友有信。
(17)、人的影响短暂而微弱,书的影响则广泛而深远。——普希金
(18)、(赏析)中国最讲求“天时地利人和”,得到众人的拥护成了每个人的要求。几千年传承下来。这“和”却慢慢变了味,学习中有同学吵闹影响了学习,为了求“和”,不阻止;工作中有同事影响了工作进度,为了求“和”,不吱声;……“和”成了“讲面子”“拉关系”。错矣!这样的“和”只能是利益的暂时一致,永远做不到人心的团结。
(19)、富贵不能淫,贫贱不能移,威武不能屈。恭者不侮人,俭者不夺人。
(20)、精读:这真是伟丈夫!孔子知其不可为而为之,为理想、为仁义奋斗了一生,他是一个伟丈夫。他足可笑傲王侯将相。作为亚圣,孟子同孔子一样,也做到了超然挺拔。他一身正气,满腹经纶,走,为救世、为生灵涂炭而走,奔,为苍生、为黎民百姓而奔。他们都为做一件大事而来,这就是推行王道,实行仁政。孔子和孟子塑造的理想人格,自己首先就做到了。孟子在“尽心下”里曾明确表示了对孔子的尊敬,他说:“孔子登东山而小鲁,登泰山而小天下。”实质上,孔孟二人,都成为了后世士人的万世师表。
(1)、注释:率,张网捕鱼,此处指抢占土地。不容于死,死刑都不能抵消。
(2)、恻隐之心,人皆有之;羞恶之心,人皆有之;恭敬之心,人皆有之;是非之心,人皆有之。恻隐之心,仁也;羞恶之心,义也;恭敬之心,礼也;是非之心,智也。仁义礼智,非由外铄我固有之也,弗思耳矣。
(3)、孟子曰:“鱼,我所欲也。熊掌,亦我所欲也。二者不可得兼,舍鱼而取熊掌者也。生,亦我所欲也。义亦我所欲也。二者不可得兼,舍生而取义者也。”《孟子·告子上》
(4)、故天将降大任于斯人也,必先苦其心志,劳其筋骨,饿其体肤,空乏其身,行拂乱其所为,所以动心忍性,曾益其所不能.
(5)、wēi yí wēi yí , zì gōng tuì shí 。
(6)、(解释)有利的天时不如有利的地势,有利的地势不如人心的团结。
(7)、解释:孟诸侯有三样宝:土地、人民和政事。如果错以珍珠美玉为宝,灾祸必定落到他的身上。
(8)、精读:这句话有三层意思,第一层意思是说,尊敬和爱护自己的长辈和幼小是前提,孟子的态度是客观的,符合人性的。每个人先要做到尊敬自己的长辈,爱护自己的幼小,一个连自己的长辈都不尊敬,自己的幼小都不爱护的人,很难想象他能尊敬别人的长辈,能爱护别人的幼小。第二层意思是说,光做到这样,还很不够,这只是做人的基本要求,做一个大写的人,还要胸怀万民,广济苍生,要像尊敬自己的长辈一样尊敬他人的长辈,像爱护自己的幼小一样爱护他人的幼小,这样这个社会才是和谐的。第三层意思是说,作为一个统治者,一旦做到了胸怀万民,实行仁政之治,治理天下就变得容易了,因为万民归顺了,天下也就太平了。
(9)、(造句):生于忧患死于安乐;如果想跨越自己目前的成绩,就不能画地自限,而是要勇于接受挑战。
(10)、有恒产者有恒心,无恒产者无恒心。苟无恒心,放辟邪侈,无不为已。
(11)、任何时候我也不会满足,越是读书,就越是深刻的感到不满足,越是感到自己的知识贫乏。马克思
(12)、解释:人与人的交往有一定的道路,人与人的相互接受也要遵循社会行为规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