孔子的论语名言100
1、孔子的论语名言100条
(1)、(即使是小小的技艺,也一定有值得一看的地方。但对于远大的事业恐怕有所阻碍,所以君子不去干这些。)
(2)、子曰:默而识之,学而不厌,诲人不倦。何有于我哉! 释义:孔子说:“要把学过的东西默默记在心里,努力学习,从不满足;教导别人不感到厌倦。这些事情我做到了哪些了呢?”
(3)、译文孔子说:“我十五岁时立志于学习;三十岁时做事符合礼仪;四十岁时(掌握了各种知识,)不受迷惑;五十岁时了解自然的规律;六十岁时一听别人言语,不用多想,便能明白;到了七十岁时便随心所欲,任何念头都不会越出规矩。”
(4)、朽木不可雕也,粪土之墙不可圬也。——《论语·公冶长》
(5)、君子和而不同,小人同而不和。——孔子《论语》
(6)、(鸟快要死的时候,叫声是悲切的,人快要死的时候,说话是善良的。)
(7)、孔子语录:君子成人之美,不成人之恶。小人反是。——《论语》
(8)、(译文)孔子说:“学习并且不断温习与实习,不也很舒畅吗?有朋友从远方来,不也很快乐吗?人家不了解我,我却不怨恨,不也是君子吗?”
(9)、曾子曰:“士不可以不弘毅,任重而道远。仁以为己任,不亦重乎?死而后已,不亦远乎?”译文: 曾子说:“士一定要弘大刚强而有毅力,因为他的责任重大,前路遥远。把实现仁义作为自己的责任,难道不是很重大吗?奋斗一生,死了以后才停止,难道路程还不遥远吗?”
(10)、(有道德的人是不会孤单的,一定会有志同道合的人来和他相伴。)
(11)、不义而富且贵,于我如浮云。——孔丘《论语·述而》
(12)、(虽然熟读了《诗经》三百篇,但让他去处理政事,却办不好;派他出使国外,却不能独立地根据具体情况应对自如;这样的人,读的即使再多,又有什么用处呢?)
(13)、吾日三省吾身:为人谋而不忠乎?与朋友交而不信乎?传不习乎?——摘孔子《论语》
(14)、(译文)称呼长辈,不可以直呼姓名,在长辈面前,要谦虚有礼,不可以夸耀自己的才能。朝起早夜眠迟老易至惜此时《弟子规》
(15)、视其所以,观其所由,察其所安,人焉叟哉!人焉叟哉!——孔子《论语》
(16)、(已经过去的已无法挽回,正在到来的还可以补救。)
(17)、(译文)孔子说:“君子有九点要考虑的:看的要考虑是否明白,听的要考虑是否清晰,脸色要考虑是否暖和,态度要考虑是否谦恭,语言要考虑是否忠诚,做事要考虑是否敬业,疑问要考虑如何向人请教,心里不平时要考虑是否有所患,得到利益时要考虑不要忘义。”
(18)、子曰:“智者不惑,仁者不忧,勇者不惧。”译文: 孔子说:“有智慧的人不会被迷惑,仁义的人不会担忧愁虑,真正的勇士不会害怕。”
(19)、子曰:“君子和而不同,小人同而不和。”《论语》
(20)、(《关罘这首诗,快乐而不过分,哀婉而不伤恸。)
2、孔子的论语名言读书
(1)、不患贫而患不均,不患寡而患不安。——《论语·季氏》
(2)、孔子语录:君子和而不同,小人同而不和。——《论语》
(3)、(译文)子贡问孔子说:“有一句可以终身奉行的话吗?”孔子说:“那就是恕道吧!我所不情愿强加给自己的,就不要强加给别人。”
(4)、像《泰伯篇第八》的第一章:“曾子有疾,召门弟子曰:‘启予足!启予手!《诗》云,战战兢兢,如临深渊,如履薄冰。而今而后,吾知免夫!小子!’”
(5)、君子疾没世而名不称焉。——《论语·卫灵公》
(6)、孔子语录:士不可以不弘毅,任重而道远。仁以为已任,不亦重乎?死而后已,不亦远乎?——《论语》
(7)、孔子语录:吾尝终日不食,终夜不寝,以思,无益,不如学也。——《论语》
(8)、(说了的话,一定要守信用;确定了要干的事,就一定要坚决果敢地干下去。)
(9)、老骥伏枥,志在千里;烈士暮年,壮心不已。《三国志》
(10)、子曰:“其身正,不令而行;其身不正,虽令不从。”《论语》
(11)、尊崇贤人,不重女色;孝敬父母能够尽心尽力;侍奉君主能够舍生忘死;与朋友交往能够做到说话讲信用。这样的人,虽然说没有学习过做人的道理,但我却认为他学过了。
(12)、还有十次,作为反身动词的主词,当“自己”来讲,譬如自道,说自己;自辱,侮辱自己。但是当作“自己”时,“自”后面不会再有受词。
(13)、"其为人也,发奋忘食,乐以忘忧,不止老知将之至云尔。《论语》"
(14)、《诗经》说:“茂盛的桃树开着鲜艳的花朵,这位姑娘出嫁了,能与婆家和睦相处。”
(15)、(译文)没有圆规和直尺,就做不出真正“圆”或“方”的形状来。比喻做事要遵循一定的法则。
(16)、子曰:“默而识之,学而不厌,诲人不倦,何有于我哉?”译文 :孔子说:“将知识默默学到心里,学习时,不会感到厌烦;教人学习时,不会感到疲倦,这三件事我做到了吗?”子曰:“三人行,必有我师焉。择其善者而从之,其不善者而改之。”译文: 孔子说:“三个人走在一起,其中一定有可作为我的老师的人。学习他的优点,对他的缺点我有的一定要加以改正。”
(17)、君子食无求饱,……敏于事而慎于言,就有道而正焉,可谓好学也已。——摘孔子《论语》
(18)、君子有三戒:少之时,血气未定,戒之在色;及其壮也,血气方刚,戒之在斗;及其老也,血气既衰,戒之在得。出处:论语
(19)、孔子的意思是说,只要是十五岁以上的孩子,我就愿意教诲。这句话完全印证了孔子“有教无类”的心怀与抱负。
(20)、子谓公冶长:“可妻也。虽在缧绁之中,非其罪也。”以其子妻之。子谓南容:“邦有道,不废,邦无道,免于刑戮。”以其兄之子妻之。——孔子《论语》
3、孔子的论语名言100个
(1)、(译文)青,从蓝草中取得,颜色却比蓝更深,比喻后生晚辈通过学习和积累,学习超过前辈。
(2)、孔子的生活非常简朴,甚至穷困。这一点可以在《论语》里找到许多例证。所以他教学的时候,弟子诚心送来薄礼,他也没有理由拒收。
(3)、(译文)努力去做的人常常可以成功,不倦前行的人常常可以达到目的。
(4)、孔子语录:未能事人,焉能事鬼。——《论语》
(5)、十室之邑,必有忠信如丘者焉,不如丘之好学也。
(6)、孔子语录:不患寡而患不均,不患贫而患不安。……既来之,则安之。——《论语》
(7)、(译文)孔子说:“君子饮食不求满意,居处不求恬静,勤勉做事而说话谨慎,到有贤德的人那里去匡正自己,可以说是好学的了。”
(8)、曾子曰:“吾日三省吾身,为人谋而不忠乎?与朋友交而不信乎?传不习乎?”
(9)、芝兰生于幽林,不以无人而不芳;君子修道立德,不为穷困而改节。
(10)、译文孔子说:“复习旧知识时,又能领悟到新的东西,就可以凭着做老师了。”
(11)、(译文)玉石若不经过雕琢,就不会成为玉器;人若不学习,就不会懂得道理。
(12)、(译文)孔子在河岸上感叹说:“时光的流逝就像这河水一样啊!日夜不停地流淌。”
(13)、孔子语录:贤贤易色;事父母能竭其力;事君能致身;与朋友交言而有信。虽曰未学,吾谓之学矣。——《论语》
(14)、(译文)行动迟疑不决办不成事,做事犹豫不能成功。
(15)、(译文)孔子说:“君子普遍地团结人而不相互勾结;小人相互勾结而不能普遍地团结人。”
(16)、三军可夺帅也,匹夫不可夺志也。——《论语·子罕》
(17)、子曰:“不患人之不己知,患不知人也。”译文: 孔子说:“不要担心没有人了解自己,只需要担心自己不了解别人。”
(18)、译文孔子说:“以前的事不要再评说了,做完的事不要再议论了,过去了就不要再追咎。”
(19)、(译文)进言的人没有罪过,听的人足以引起警戒。
(20)、博学之,审问之,慎思之,明辨之,笃行之。——摘孔子《中庸》